不能创新的人工作做不到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能创新的人工作做不到最佳

————————————————————————————————作者:————————————————————————————————日期:

不能创新的人工作做不到最佳

兼论推动员工实现卓越绩效和创新的管理机制

张庆仁

目前,大多数企业的考评体系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就是工作绩效本来不及格的变为及格的,及格的变为最佳的;而优异的绩效却在考评体系中得不到反映。这是因为现行的绩效考评体系中不能容纳创新——这一重要的绩效内容。这样的考评体系落后于时代。这种落后于时代的考评标准给员工以错误的导向,不仅制约了广大员工创造积极性的发挥,而且扭曲了员工的行为,并极大地增加了管理的难度。

“不能创新的人工作做不到最佳”是从实践中推出的命题,是一个针对性极强的不小的命题。此论提出,我亦诚惶诚恐,再三反复斟酌,多次征求各方人士意见。

既然此论的出发点是推动广大干群成长进步,推动广大企业兴旺发展,推动国家发展强盛,是敢不避非议甚至责骂,呈于社会,献于公众。

倘系错谬之论,请予批评指正、教诲,我当诚恳拜受。若触及些许人之利益,我先于此躬身谢罪,祈求宽谅。冲击是暂时的,只要企业发展了,国家发展了,则最终人人都会受益。

一、创新是工业革命以来的常态现象,不创新的企业无法生存

工业革命以来的300多年的历史证明,没有一项技术和产品一推出就至臻完善、没有改进余地的。相反都是经过不断改进、变更的,而且最后都是被新的技术、新的产品所取代的。创新是基于对旧事物的缺陷、不足所做的校补或突破性改进。为什么要创新、在哪里创新?就是因为创新者看到了旧事物的缺陷和不足,要改变这种现象。

工业革命就是一系列技术创新的产物。工业革命以来的一个重要概念和理念就是创新。哪个国家创新不足哪个国家落后,哪个民族创新不足哪个民族落后,哪个企业创新不足哪个企业落后。创新是工业革命以来的常态现象,不创新的企业无法生存。

创新不都是“高精尖”,“高精尖”的创新并不是年年有、月月有,大量的创新都是小改小革。

大量的小改小革对于企业效益的提升、对于企业的发展会发生很大的作用。大量的小改小革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存在于每个岗位。

同时,这些小改小革,能够直接反映出员工对工作钻研的深度和广度,反映了员工工作能力、水平和态度,也是衡量员工潜能是否发挥出来、工作绩效是否进入佳境的尺度。

二、不能创新的人工作做不到最佳

从哲学上看,没有创新意识的人是静止的思维,静止的思维不能将工作推向前进。

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任何事物都不是完美无缺的。

到最优、达到极限状态,都晓得不断改进、持续改进、永无止境这个道理。

没有创新意识的人把技术、工艺流程、操作方式看成是完善的、不变的,看不到问题,看不到缺陷,因而他的思维是静止的思维。由于看不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自我感觉良好,不主动谋求改进,不能将工作推向前进。

能够创新的人爱动脑筋,是积极进取的创造型思维方式。没有创新意识的人不喜欢动脑筋或脑筋动得远远不够,是因循守旧型的思维方式。

不是问题不存在,只是看不见而已。看不到问题,看不到缺陷,工作上没有改进,又怎能将工作做到最佳呢?

从工作深入程度上看,没有创新意识的人工作深入程度远远不够。

创新的人注重细节。有些细节处于质变的关节点上,这些细节上的突破,会导致事物发展的重要转变。因此,细节上的发现有时也能够引发重大的创新。比如纺纱机的发明就是典型的例证。1764年的一天,英国的哈格里夫斯看见妻子的纺车翻倒了,原来水平的纱绽竖立起来,虽然纺车倒了,可轮子仍旧在转动。这一瞬间的细节被他看到了。他想既然纱绽可以竖立着运转,是否可以将多个纱绽竖立起来连成一排,仍用一个轮子带动,这样一个人就可以操作多个纱绽。按照这个思路,他自己动手设计制造了一架有8个竖立纱绽的纺纱机,以女儿的名字珍妮命名。珍妮纺纱机很快得到改进,锭子从8个增加到18个、30个、100个,纺纱效率一下子提高了近百倍。

又如,苹果掉在地上,是日常生活中不能再小的小事,以至于连细节都算不上,可是却启发了牛顿思考引力问题。

创新者提出创新思路的同时,都必然地会考虑到实施这一创新的细节问题。

譬如说,在石制时代的初期,将木棍的一端安装上石头,以增强打击力效果。发明人就是要解决怎样将石头固定于木棍上的细节问题——用什么材料绑缚,怎样防止脱落。这些细节的创新开创了人类新的时代——从简单石器时代进入到复合石器时代。

凡是搞发明创造的人都知道注重细节,有意识地观察留意剖析这些细节,不断地进行细节上的创新;没有创新意识的人看不见或者忽略了细节,对于工作、工艺流程中的细节问题熟视无睹,不注意观察研究,不能发现问题,所以其工作深入程度远远不够,因而工作做不到最佳。

从学习力上看,没有创新意识的人学习的动力远远不够。

因为创新是以前没有的知识、技能,要完成这一创新,就要了解学习、查阅相关的资料和知识,这就极大地推动着创新者主动地学习;是创新的需要给创新者以学习的动力,使创新者成为爱学习的人。

不创新的人是在做重复性的工作,沿袭着旧的知识和技能就能应付,因而缺少学习的动力,更没有学习的压力,缺少由创新而引发的对知识需求的学习动力。现在提倡创建学习型组织、做学习型员工,但是由于没有持续的推动机制,只能停留在口号上或形式上,领导抓得不紧了,学习就停顿下来。

从执行力上看,没有创新意识的人是低层次的执行力。

从考核上,没有创新的人满足于完成指标。就目前的考核指标来看,没有哪家单位的考核指标是依据该岗位最高绩效的标准制定的,充其量只是中上水平。这是因为:其一,定额是具有平均性的工作标准。在现实中,定额必须是多数人能够完成的。判断定额制定的是否可行,就是看多数员工能否完成,如果多数人不能完成,受到惩罚,这个定额就无法推行。所以,多数人都能完成的定额,那是一般的绩效水平。

其二,员工不会自行突破现行定额,否则以后的定额会提高。

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就没有超越,即使执行到百分之百的程度,仍然是原地踏步。如果人类总是按照旧思路、旧知识、旧方式、旧技术、旧工艺重复,人类就没有进步,就不会发展到今天。所以,没有创新的执行力是低层次的执行力。

从工作成果和价值自我评估上看,没有创新意识的人容易高估自己的价值。

具有创新能力的人,他眼前看到的总是事物和自身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思考怎样改进和提高。所以,往往越是有创新成果的人越是能够看到缺陷和不足,反而对自己的工作感到不满意,因为他知道存在很多亟待改进提高的地方。而且,创新的人不满足,总是嫌目前的成果太小,希望创造更优异的成果,取得更大成绩。

工作中没有创新的人,看不到事物和自身的缺陷,总认为自己的工作是完美的,因而不自觉地总是看到成绩,因此,认为干得最佳了,也不懂得向别人请教学习,更不愿听取批评意见,自认为付出了很多努力。最后,他们在分配上要求奖赏。如果得不到奖赏,工作便消极起来,极大地增加了管理的难度。

三、现行企业管理体系压抑了员工的创新积极性,制约了绩效的提升

其一,从管理方式上看,大多企业都实行“以定额管理为基础,以经济奖罚为手段”的管理模式。在以罚为主的管理体制下,员工首先考虑的是完成工作定额,极少有时间考虑创新。花力气研究创新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完成工作定额。严厉的经济惩罚使职工对现有规章制度和工艺操作技术标准不敢越雷池一步。况且,普通员工不是搞技术、产品开发的,“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只能循规蹈矩地恪守企业现行的工艺技术标准,而不敢挑战、推翻现行的工艺技术标准,因为出自个人利益考虑也没有必要去冒受到惩罚的风险。久而久之,员工就成了执行型、“驯服型”的员工,而不是创新型的员工。

其二,从工资结构上看,目前的工资结构无法将创新活动纳入其中。

就岗位工资制来看,目前的岗位工资制度无法激励岗位职能创新。因为岗位所要求达到的技能标准是按照社会或企业现有技能水平而制定的,而创新属于未知数,未知因素无法列入岗位技能要求之中,所以目前的岗位工资制度无法体现岗位职能创新。岗位职能创新是按照特例而不是常规来处理的,譬如说某人搞出发明和革新,企业进行奖励,但不能纳入到正常的工资管理之中,不能作为岗位职能的基本要求,因而不能持续地激励创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