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字用法

合集下载

以字的一词多义及例句

以字的一词多义及例句

以字的一词多义及例句“以”这个字在古汉语中可是相当活跃的呢,有着好多不同的意义呢。

一、表示“用”“拿”的意思。

在“以刀劈狼首”这个句子里,“以”就是“用”的意思呀。

你看,用刀去劈狼的脑袋,多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动作呢。

还有“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这里就是说凭借着剩余的力气和岁月,连山上的一根草都不能毁掉呢,“以”也是表示凭借、用的意思哦。

感觉古汉语里这种用法还挺常见的呢。

二、表示“因为”“由于”。

像“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里的“以”就是因为的意思啦。

不因为外界的事物而欢喜,也不因为自己的遭遇而悲伤,这是一种多么豁达的境界呀。

再比如说“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扶苏因为多次劝谏的缘故,皇上就派他到外面去带兵呢。

这也是“以”表示原因的用法哦。

三、表示“把”“将”。

“全石以为底”,就是把整块石头当作底部呀。

这里的“以”就有着把……当作的意思呢。

这种用法也很有趣呢。

还有“必以分人”,一定把它分给别人,“以”也是把的意思,让句子的表意很清晰呢。

四、表示“按照”“依照”。

“策之不以其道”,驱使它却不按照正确的方法。

这里的“以”就是按照的意思啦。

如果不按照正确的方法去做事情,往往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呢。

五、表示“在……的时候”。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的时候。

这里的“以”就有在……之时的意思呢。

这也是“以”字比较特殊的一种用法哦。

六、表示目的关系,可译为“来”“用来”。

“属予作文以记之”,嘱托我写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这里的“以”就是用来的意思呢,有一种目的在其中,为了记述这件事才写文章的呀。

七、表示连接,可译为“而”或者不译。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平坦而又近的地方,游玩的人就多。

这里的“以”就相当于“而”,起到连接的作用呢。

“以”字的一词多义可真是古汉语学习中的一个重点呢,需要我们多多积累例句,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它的不同用法呀。

每一种用法都有它独特的韵味,通过这些例句的学习,我们就能更深入地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含义啦。

以字的用法(古汉语)

以字的用法(古汉语)

以(yǐ,)yǐ①<动>用;使用。

《涉江》:“忠不必用兮,贤不必~。

”②<动>做。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如或知尔,则何~哉?”③<动>认为。

《邹忌讽齐王纳谏》:“皆~美于徐公。

”④<介>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可视情况译为“拿”、“用”、“凭”、“把”等。

《廉颇蔺相如列传》:“愿~十五城请易璧。

”⑤<介>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

《廉颇蔺相如列传》:“秦亦不~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⑥<介>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等。

《捕蛇者说》:“而吾~捕蛇独存。

”《廉颇蔺相如列传》:“且~强秦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⑦<介>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可译为“在”、“从”。

《苏武传》:“武~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⑧<介>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

《战国策?周策》:“天下有变,王割汉中~楚和。

”《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欲~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⑨<连>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又”、“并且”等,也可省去。

《游褒禅山记》:“夫夷~近,则游者众;险~远,则至者少。

”⑩<连>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和方式,可译为“而”,也可省去。

《游褒禅山记》:“予与四人拥火~入。

”⑾<连>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由于”。

《廉颇蔺相如列传》:“吾所以为此者,~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⑿<连>表修饰和被修饰关系。

《归去来辞》:“木欣欣~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⒀<连>表目的关系,可译为“而”“来”“用来”等。

《师说》:“作《师说》~贻之。

”⒁<连>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或范围,用法同现代汉语。

虚词以字用法完整版

虚词以字用法完整版

'.“以”字用法〈介词〉1. 把,拿——表示行为动作的对象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伤仲永》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祖逖北伐》以牒为械《公输》悉以咨之《出师表》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状语后置)乃以箸掷月中《崂山道士》乃传以诀《崂山道士》有友某以千金寄之《蔡勉旃坚还亡友财》宣悉以班诸吏《强项令》必以信《曹刿论战》以衾拥覆《送东阳马生序》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与妻书》亦以天下人为念《与妻书》2. 凭借,用,让——表示动作行为的凭借条件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论语》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世说新语》乘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细柳营》将以下骑送迎《细柳营》:以授之于有司《答司马谏议书》即以斧破其背《干将莫邪》客以剑拟王《干将莫邪》徐以杓酌油沥之《卖油翁》以钱覆其口《卖油翁》师无以用《戴震难师》以君之力《愚公移山》——列子以残年余力《愚公移山》——列子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列子以刀画地《强项令》守以卑者,贵《周公诫子》守以畏者,胜《周公诫子》守之以愚者,哲《周公诫子》守之以浅者,智《周公诫子》而吾以捕蛇独存《捕蛇者说》在位以贞白称《古文二则》——私心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与妻书》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与妻书》;.'.3. 按照,根据——表示行为,动作发生的方式不以其道得之《论语》十则策之不以其道《马说》今以蒋氏观之《捕蛇者说》第以今日事势观之《与妻书》4. 从——表示行动或变化的起点,时间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观潮》受命以来《出师表》自康乐以来《答谢中书书》吾自违汝以来《与妻书》<连词>1.来,用来,以便——表目的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以膏泽斯民《答司马谏议书》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以告先帝之灵《出师表》以啮人《捕蛇者说》太医以王命聚之《捕蛇者说》计日以还《送东阳马生序》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俯身倾耳以请《送东阳马生序》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送东阳马生序》不敢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2. 以致——表结果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以致天下怨谤也《答司马谏议书》3. 因为,由于——表原因子无以鲁国骄士《周公诫子》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公亦以此自矜《卖油翁》臣是以无请也《扁鹊见蔡桓公》——韩非子以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序》且以汝之有身也《与妻书》汝不必以无侣悲《与妻书》;.'.4.而,或不译——表连接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祖逖北伐》士不可以不弘毅《论语》十则是亦不可以已乎《鱼我所欲也》固定用法:1.以,以为,译为把…当成或动词认为以为神《黔之驴》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答司马谏议书》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答司马谏议书》以为妙绝《黔之驴》以为且噬己也《黔之驴》自以为不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秋水》——庄子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与妻书》2.是以,译为因此,表结果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是以众议举宠为督《出师表》3.所以,译为…的原因故今具道所以《答司马谏议书》今君实所以见教者《答司马谏议书》吾知所以距子矣《公输》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出师表》汝所以模拟得之《与妻书》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与妻书》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与妻书》4.可以,译为可以,能够或不译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论语》十则士不可以不弘毅《论语》十则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鱼我所欲也》是亦不可以已乎《鱼我所欲也》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与妻书》5.何以,译为为什么,拿什么何以战?《曹刿论战》将何以理天下乎?《强项令》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古文二则》——戴震难师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古文二则》——戴震难师;.'.练习:1.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状语后置)2.授以斧《崂山道士》3.必以情《曹刿论战》4.必以分人《曹刿论战》5.以此遗之《古文二则》——四知6.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7.生以乡人谒余《送东阳马生序》8.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9.将以攻宋《公输》10.不以千里称也《马说》11.以此夸能《观潮》以兴利除弊《答司马谏议书》12. 而以奴骖乘陪乘《强项令》13. 葬以大夫礼《强项令》14. 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包拯》15. 守之以恭者,荣《周公诫子》16. 守之以俭者,安《周公诫子》17.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出师表》18.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19. 其人遂无以对《包拯》20. 21.皆重铠以习之《岳飞》 22.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岳飞》 23.善以少击众《岳飞》 24.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古文二则》——四知 25.以尽吾齿《捕蛇者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26. 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27. 臣以王吏为攻宋也《公输》28.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韩非子29. 全石以为底《小石潭记》30. 31.闻到百,以为莫己若者《秋水》——庄子 3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职分也《出师表》 33.所以动心忍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所以敢先汝而死《与妻书》34. 所以为汝谋者惟恐未尽《与妻书》35. 可以一战《曹刿论战》36. 37.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捕蛇者说》汝可以模拟得之《与妻书》38. 39.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古文二则》——戴震难师将何以理天下乎《强项令》40.;.'.答案:1—7:把,拿——表示行为动作的对象8—17:凭借,用,让——表示动作行为的凭借条件18—26:来,用来,以便——表目的27—31:以,以为,译为把…当成或动词认为32—35:所以,译为…的原因36—38:可以,译为可以,能够或不译39—40:何以,译为为什么,拿什么;.。

以字的用法和例子

以字的用法和例子

以字的用法和例子1. 哎呀,说起"以"这个字,可真是让人脑袋瓜子嗡嗡的。

这小小的一个字,用法可多着呢,简直能把人绕晕乎!不过别怕,咱们慢慢来,保准让你明白得清清楚楚。

2. "以"字最常见的用法就是表示用、拿的意思。

比如说:"我以勺子吃饭。

"这句话听着怪怪的是不是?正常人谁用勺子吃饭啊,不都是用筷子吗?不过这句话语法上没错,就是想告诉你"以"可以这么用。

3. 再来个例子:"他以牙还牙。

"这句话可有意思了,难道真的是把牙齿拔下来还给别人吗?那得多疼啊!其实啊,这是个成语,意思是以同样的方式报复别人。

你要是跟哥们儿吵架,可别真的掰牙齿啊,会被当神经病的!4. "以"还可以表示认为、当作的意思。

比如:"我以为今天是星期五,结果是星期四。

"这句话里的"以为"就是"认为"的意思。

要是真的搞错了日子,那可就尴尬了,说不定还会误了什么重要的事儿呢!5. 有时候,"以"还能表示从、自的意思。

就像这句:"以上海为起点,一路向北。

"这里的"以"就是"从"的意思。

要是你真打算这么旅行,可得准备好钱包啊,不然半路上就得喝西北风了!6. "以"还能表示按照、依据的意思。

比如:"以法律为准绳。

"这句话的意思是按照法律来做事。

要是谁敢说"以我的想法为准绳",那可就有点儿自大狂了,说不定哪天就会栽个大跟头。

7. 有时候,"以"还能表示趁着、乘着的意思。

像这句:"以热打铁。

"这可不是真的拿热乎乎的东西打铁啊,而是说趁热打铁,抓住机会赶紧行动。

要是你真的去拿个热乎乎的东西打铁,铁匠可能会以为你疯了!8. "以"还能用来引出原因或目的。

以字的用法文言文

以字的用法文言文

以字的用法文言文以字的用法:1、作为动词(1)认为。

例句: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列子·汤问》译文:一个小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2)有。

例句: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宋代苏轼《书戴嵩画牛》译文:蜀中有一位杜处士,喜好书画,珍藏的书画作品有数百件。

(3)用,举用。

例句:陈王征国之豪杰与计,以上蔡人房君蔡赐为上柱国。

——《陈涉世家》译文:陈胜召集国内的豪杰商量对策,举用上蔡(在今河南驻马店市辖区内)人房君蔡赐做上柱国。

2、作为介词(1)表示原因,可译为“因”“因为”“由于”。

例句: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译文: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2)介绍动作行为赖以实现的工具、手段、材料。

可译为“用”“拿”。

例句: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先秦韩非子《自相矛盾》译文:有人问他:“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3)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依凭,可译为“依”“按”“凭”“顺”“按照”。

例句: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卖油翁》译文: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

”(4)表示时间和处所,可译为"在""从"。

例句: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译文: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5)介绍对象,可译为“把"。

例句: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送东阳马生序》译文:因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于是我能够遍观群书。

3、作为连词(1)连接词与词,表示并列关系,可译为“和”。

例句: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赤壁赋》译文:想要携同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

(2)连接分句,表示顺承关系,可译为“就”。

虚词以字用法完整版

虚词以字用法完整版

“以”字用法〈介词〉1. 把,拿——表示行为动作的对象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伤仲永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祖逖北伐以牒为械公输悉以咨之出师表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状语后置乃以箸掷月中崂山道士乃传以诀崂山道士有友某以千金寄之蔡勉旃坚还亡友财宣悉以班诸吏强项令必以信曹刿论战以衾拥覆送东阳马生序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与妻书亦以天下人为念与妻书2. 凭借,用,让——表示动作行为的凭借条件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论语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世说新语乘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细柳营将以下骑送迎细柳营:以授之于有司答司马谏议书即以斧破其背干将莫邪客以剑拟王干将莫邪徐以杓酌油沥之卖油翁以钱覆其口卖油翁师无以用戴震难师以君之力愚公移山——列子以残年余力愚公移山——列子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列子以刀画地强项令守以卑者,贵周公诫子守以畏者,胜周公诫子守之以愚者,哲周公诫子守之以浅者,智周公诫子而吾以捕蛇独存捕蛇者说在位以贞白称古文二则——私心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与妻书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与妻书3. 按照,根据——表示行为,动作发生的方式不以其道得之论语十则策之不以其道马说今以蒋氏观之捕蛇者说第以今日事势观之与妻书4. 从——表示行动或变化的起点,时间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观潮受命以来出师表自康乐以来答谢中书书吾自违汝以来与妻书<连词>1.来,用来,以便——表目的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以膏泽斯民答司马谏议书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以告先帝之灵出师表以啮人捕蛇者说太医以王命聚之捕蛇者说计日以还送东阳马生序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俯身倾耳以请送东阳马生序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送东阳马生序不敢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2. 以致——表结果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以致天下怨谤也答司马谏议书3. 因为,由于——表原因子无以鲁国骄士周公诫子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公亦以此自矜卖油翁臣是以无请也扁鹊见蔡桓公——韩非子以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序且以汝之有身也与妻书汝不必以无侣悲与妻书4.而,或不译——表连接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祖逖北伐士不可以不弘毅论语十则是亦不可以已乎鱼我所欲也固定用法:1.以,以为,译为把…当成或动词认为以为神黔之驴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答司马谏议书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答司马谏议书以为妙绝黔之驴以为且噬己也黔之驴自以为不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秋水——庄子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与妻书2.是以,译为因此,表结果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是以众议举宠为督出师表3.所以,译为…的原因故今具道所以答司马谏议书今君实所以见教者答司马谏议书吾知所以距子矣公输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出师表汝所以模拟得之与妻书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与妻书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与妻书4.可以,译为可以,能够或不译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论语十则士不可以不弘毅论语十则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鱼我所欲也是亦不可以已乎鱼我所欲也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与妻书5.何以,译为为什么,拿什么何以战曹刿论战将何以理天下乎强项令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古文二则——戴震难师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古文二则——戴震难师练习:1.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状语后置2.授以斧崂山道士3.必以情曹刿论战4.必以分人曹刿论战5.以此遗之古文二则——四知6.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7.生以乡人谒余送东阳马生序8.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9.将以攻宋公输10.不以千里称也马说11.以此夸能观潮12.以兴利除弊答司马谏议书13.而以奴骖乘陪乘强项令14.葬以大夫礼强项令15.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包拯16.守之以恭者,荣周公诫子17.守之以俭者,安周公诫子18.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出师表19.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20.其人遂无以对包拯21.皆重铠以习之岳飞22.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岳飞23.善以少击众岳飞24.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古文二则——四知25.以尽吾齿捕蛇者说26.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27.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28.臣以王吏为攻宋也公输29.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韩非子30.全石以为底小石潭记31.闻到百,以为莫己若者秋水——庄子3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职分也出师表33.所以动心忍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34.所以敢先汝而死与妻书35.所以为汝谋者惟恐未尽与妻书36.可以一战曹刿论战37.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捕蛇者说38.汝可以模拟得之与妻书39.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古文二则——戴震难师40.将何以理天下乎强项令答案:1—7:把,拿——表示行为动作的对象8—17:凭借,用,让——表示动作行为的凭借条件18—26:来,用来,以便——表目的27—31:以,以为,译为把…当成或动词认为32—35:所以,译为…的原因36—38:可以,译为可以,能够或不译39—40:何以,译为为什么,拿什么。

常见“以”字作为宾语的用法举例

常见“以”字作为宾语的用法举例

常见“以”字作为宾语的用法举例
好的,以下是一些“以”字作为宾语的常见用法的例子:
1.以……为:表示将某物或某事视为某种事物或状态,例如“以人多为患”
(《史记·项羽本纪》),“以天下为己任”(《孟子·梁惠王下》)。

2.以……为……:表示将某物或某事看作是某物或某人,例如“以张良为相”
(《史记·项羽本纪》),“以周公为则”(《论语·泰伯》)。

3.以……之……:表示用某物或某事去达到某种目的或实现某种目标,例如
“以汤止沸”(《淮南子·说林训》),“以酒解忧”(《短歌行》)。

4.以……焉……:表示用某物或某事去实现某个目的或达到某个目标,例如
“以焉解忧”(《诗经·大雅·卷阿》),“以焉求生”(《庄子·齐物论》)。

5.以……因……:表示用某物或某事作为原因或理由,例如“以疾病因酒”
(《后汉书·徐稚传》),“以不忠因疑”(《史记·项羽本纪》)。

这些例子只是“以”字作为宾语的一些常见用法,具体的用法还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理解。

如需获取更全面和准确的信息,建议查阅古籍或相关的文献资料。

以字用法的归纳

以字用法的归纳

以字用法的归纳有:
1.作为介词,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方式或依据。

例如:
以(之)为,以(之)成,以(之)起,以(之)为道,以(之)为名等。

2.作为连词,表示原因、理由或目的。

例如:以故,以然,以是,
以可等。

3.作为连词,表示时间上的起始、继续或结束。

例如:以时,以
次,以终等。

4.作为动词,表示用、使用。

例如:以手代足,以口代目等。

5.作为动词,表示认为、以为。

例如:以是观之,以其自重而笑
人,自以为了不起等。

6.作为副词,表示已经、已经完成。

例如:久已、早已等。

7.作为副词,表示程度或程度较轻。

例如:稍、略等。

8.作为连词,表示目的或结果。

例如:以便、以便于等。

9.作为连词,表示转折或让步。

例如:虽然、尽管等。

10.作为连词,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

例如:以及、而且等。

以字的用法

以字的用法

以字的用法1.用作介词。

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

例如: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

(《察今》)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乃入见。

问:“何以战?”(《曹刿论战》)余船以次俱进。

(《赤壁之战》)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记》)(二)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

例如: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三)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

例如: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廉颇蔺相如列传》)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

(《赤壁之战》)(四)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

例如: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

(《登泰山记》)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

(《汉书•西南夷传》)(五)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

例如: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

(《战国策•周策》)(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信陵君窃符救赵》)2.用作连词。

用法和“而”有较多的相同点,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

(一)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包括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短语),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

例如: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二)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

可译为“而”或省去。

例如: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游褒禅山记》)(三)表示目的关系,“以”后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

可译为“而”“来”“用来”“以致”等。

例如:作《师说》以贻之。

(《师说》)敛赀财以送其行。

(《五人墓碑记》)不宜妄自菲薄……以塞忠谏之路也。

(《出师表》)(四)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

文言文中以字的用法及例句

文言文中以字的用法及例句

文言文中以字的用法及例句文言文中以字的用法及例句:一、介词,相当于“用”。

例句: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醉翁亭记》2、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送东阳马生序》二、介词,相当于“把、拿”。

例句:1、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陈涉世家》2、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出师表》三、介词,可译成“因、因为”。

例句: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送东阳马生序》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有时与“是”连用为“是以”或“以是”,可理解为“因此”。

例如:1、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送东阳马生序》2、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出师表》3、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出师表》四、作动词,译为“认为、以为”。

例句: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两小儿辩日》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三峡》五、介词,可译为“凭借”。

例句: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曹刿论战》六、介词,相当于“从、由”。

例如: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

《隆中对》七、介词,译为“按照”。

例如: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八、连词,相当于“用来、以便”。

例句:1、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出师表》2、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陈涉世家》3、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隆中对》4、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九、连词,表示顺承,相当于“而”,也可不译。

例如:1、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送东阳马生序》2、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小石潭记》3、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隆中对》十、连词,译为“以致”。

例如: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出师表》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出师表》十一、通“已”,已经。

例如:固以怪之矣。

《陈涉世家》阳光小乾乾。

以字的用法及例句

以字的用法及例句

以字的用法及例句1. 语文老师拿着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一个"以"字:"这个字可有意思了,它就像个百变小精灵,变化多端,用法特别多。

"2. "来看第一个用法,表示用、拿的意思。

比如'以笔写字','以水洗手'。

小明,你能造个句子不?" 小明站起来:"我以毛巾擦脸!"3. "还可以表示把。

当作,像'以茶代酒','以校为家'。

"小红举手:"老师,'以貌取人'是不是也是这个意思?" "对极了!"4. "这个'以'字还能表示按照、依照的意思呢!比如'以理服人','以法治国'。

"老师笑着说,"就像咱们上课要以课表安排时间一样。

"5. 小李突然问:"那'以后'里的'以'是什么意思啊?"老师说:"这是表示时间范围,还有'从今以后'、'以前'、'以来'都是这样用的。

"6. "还有更有意思的用法,表示目的,比如'以此为戒','以观后效'。

"老师说着,"就像妈妈总说'以身作则',就是要给孩子们做个好榜样。

"7. "来看看表示原因的用法:'以病为由','以。

之故'。

"小华插嘴:"哦!就像我同桌总以头疼为借口不写作业!"全班哄堂大笑。

8. "这个字还能和其他词组合,造出新词语呢!像'以为'、'以及'、'以免',用得可多了。

文言文中“以”字用法多样

文言文中“以”字用法多样

文言文中“以”字用法多样
除了上述提到的用法外,“以”字在文言文中还有以下一些用法:
1.用作动词,表示“认为”、“以为”,例如:“皆以美于徐公”(《邹忌
讽齐王纳谏》)。

2.用作动词,表示“用”、“任用”,例如:“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涉江》)。

3.用作介词,表示“根据”、“依据”,例如:“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
以为裳”(《离骚》)。

4.用作介词,表示“凭借”、“依赖”,例如:“以天知人”(《过秦
论》)。

5.用作介词,表示“自”、“从”,例如:“今吾以清求举世”(《庄子·外
物》)。

6.用作介词,表示“因”、“由于”,例如:“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易经·系辞上》)。

7.用作连词,表示“而”、“而且”,例如:“亦无以民能自寿也”(《韩
非子·五蠹》)。

8.用作连词,表示“虽然”、“尽管”,例如:“不以已悲”(《孟子·尽心
上》)。

9.用作连词,表示“因为”、“由于”,例如:“是已深于为国矣,又以为
足以伤天下之士”(《后汉书·陈蕃传》)。

10.用作副词,表示“已经”、“已经到了”,例如:“长驱到齐,晨而求见”
(《左传·庄公二十九年》)。

综上所述,“以”字在文言文中的用法非常丰富,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进行理解和分析。

如需获取更全面和准确的信息,建议查阅古籍或相关的文献资料。

“以”字的用法总结

“以”字的用法总结

“以”字的用法总结
1.表示手段或方法:“以……为手段/方法”,表示使用其中一种手段或方法来达到一些目的。

例如:以钓鱼为乐。

2.表示基准或标准:“以……为基准/标准”,表示以一些事物作为参考或衡量的标准。

例如:以平均成绩为基准,评定学生的学习水平。

3.表示条件或前提:“以……为条件/前提”,表示一些条件或前提是实现一些目标或行为的基础。

例如:以健康为前提,才能实现幸福生活。

4.表示动作的方式或方式的转变:“以……方式”,表示一些动作所采用的方式或方式的转变。

例如:以站姿为准备动作,开始跳舞。

5.表示按照或根据:“以……为准/按照……”,表示根据一些事物或准则进行行动或决定。

例如:以客观事实为准,进行分析和判断。

6.表示时间:“以……为限”,表示时间的限定。

例如:以明天为限,完成这项任务。

7.表示比较:“以……为比”,表示以一些事物作为比较对象。

例如:以他为比,我觉得自己还有很长的进步空间。

“以”字的常用用法

“以”字的常用用法

“以”字的用法一、作介词。

“以”作介词是其最常见的用法,情况也比较复杂,主要有以下几种:1.引进动作、行为的工具、凭借。

可译为"用"、"拿"、"根据"等。

例如:①不用,则以纸帖之。

(《活扳》)②今以蒋氏现之,犹信。

(《捕蛇者说》)例①用"以"引进"帖"的工具"纸","以"译为"用"。

例②介词"以"引进"观"的凭借"蒋氏"(的遭遇),可译为"根据"。

2.引进动作行为的原因。

作"因为"、"由于"解释。

例如:而吾以捕蛇独存。

(《捕蛇者说》)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岳阳楼记》)例①"以"引进"存"的原因"捕蛇","以"译为"由于"。

例②"喜"、"悲"的原因是"物"、"己","以"可译作"因为"。

3 .引进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可译为"把"。

例如:①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出师表》)②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扁鹊见蔡桓公》)例①是"把大事寄托给我";例②"以"的宾语省略,可译为"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

二、作连词,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或动词性短语,表示它后边的行为是它前边行为的目的或结果。

表目的时,有点像现代汉语里意义很虚的"来"字;表结果时,有"以至"的意思。

以字的用法

以字的用法

一、以因以为号焉;介词用以此自终;连词可不译,凭借不以千里称也;拿以乐其志;用策之不以其道;动词,采用无从致书以观;连词,来计日以还;表修辞。

而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因为;把俯身倾耳以请;来不敢出言以复;来以衾拥覆;用以中有足乐者;因为全石以为底;而卷石底以出;而以其境过清;因为二、其亦不详其姓字;代词。

他的亲旧知其如此;代词。

他与乐其至;代词。

他的其言兹假设人之俦乎;语气词。

表揣测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代词。

它安求其能千里也;代词,指千里马策之不以其道,代词,驱使千里马食之不能尽其材;代词,千里马的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代词,千里马的其真无马邪;难道其真不知马也;大概门人弟子填其室;代词。

他的或遇其叱咄;代词。

他俟其欣悦;代词。

他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代词,他们其岸势犬牙差互;代词,指小溪不可知其源;代词,指溪水以其境过清;代词指溪水的三、通假字蝉则千转不穷;通“啭”,鸟叫声窥谷忘反;通“返”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通“只”,只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通“饲”喂养才美不外现;通“现”显露,显现食之不能尽其材;通“才”其真无马邪;通“耶”相当于“吗”至舍,四支僵硬不能动;通“肢”同舍生皆被绮绣;通“披”日光下澈;通“彻”透过百废具兴;通“俱”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恶能无纪;通“记”记载,记录四、而或置酒而招之;连词,表转折既醉而退;就而伯乐不常有;但是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连词,表转折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来执策而临之;连词表修饰足肤皲裂而不知;表转折久而乃和;连词,表修饰潭西南而望;表修饰乃记之而去;连词,表顺承隶而从者;连词,表并列五、一词多义绝天下独绝:形容词,绝妙猿则百叫无绝:动词,断,停上依势竞上:动词,向上横柯上蔽: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上面影布石上:在上面坐潭上:在上面百一百许里:左右千百成峰:数词,十的倍数猿则百叫无绝:数词,极言甚多常趋百里外:数词,十的倍数以因以为号焉:介词,用以此自终:连词,可不译以乐其志:用策之不以其道:动词,采用无从致书以观:连词,表目的计日以还:连词,表修饰,可不译以是人多以书假余:第一个以,介词第二个以,用以裘拥覆:介词,用以中有足乐者:连词,因为卷石底以出:相当于而其亲旧知其如此:代词,他其言兹假设人之俦乎:表猜测,大概安求其能千里也:代词,指它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代词,它的其真无马耶:语气词,难道其真不知马也:表推测,大概之或置酒招之:代词,他葛天氏之民欤:助词,的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助词,的马之千里者:定语后置标志,不译弗之怠:代词,抄书益慕圣贤之道:的当余之从师也: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策之不以其道:指它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补充音节,不译能虽有千里之能:本领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够食一食或尽粟一石:顿食马者不能其能千里而食也:通饲,喂养食不饱:动词,吃从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介词,由,自隶而从者:跟随清水尤清洌:清澈以其境过清;凄清为全石以为底:做为坻为屿:成为至礼愈至:形容词,周到至舍:到达可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不可久居:适宜环如鸣佩环:玉环四面竹树环合:环绕而潭西向南而望:表修饰乃记之而去:表顺接隶而从者:表并列六、词类活用风烟俱净:形容词作动词,消净,散净任意东西:方位名词作动词,往东,往西猛浪假设奔:动词作名词,奔跑的马负势竞上:〔竞〕动词作名词状语,争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作为介词的用法是比较复杂的,尤其是在古汉语中。

古汉语中,“以”单独使用,组成的介宾词组,作状语或是补语。

其情况可具体分为九种:一、引进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手段、前提,这时的“以”可译为“用”“拿”“凭”等。

在古代文言文中,这样的用例很多见。

在《聊斋志异·狼三则》中有“屠暴起,以刀劈狼首”,这里的“以”就作“用”来讲了;在《墨子·法仪》中有“百工为方以矩,为园以规,直以绳,正以县”,这里的“以”就作“拿”讲。

现代汉语中,“以”还是可以表示动作、行为赖以进行的凭借,相当于口语里的“用”或“拿”。

这个意义,承接了古汉语中的意义,并没有产生变化,只是在用法与结构上,现代汉语中,“以”组成的介宾词组是放在谓语中心语的前面的。

二、引进动作行为所依据的原则、条件,可译为“根据”“依靠”等。

《吕氏春秋·察传》中有“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这里的“以”就是“根据”的意思,这样后一句就可以翻译成“必须根据情理来检验它”。

《资治通鉴·汉纪·献帝建安十三年》中“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这里的“以”就是“依靠”的意思了。

现代汉语中,相当于“按”“依据”这一义项的是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了。

当然,古今用法的主要差异还是在于介宾词组与谓语中心词的前后位置关系。

三、引进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

可译为“把”“同”等。

《左传·襄公九年》中“公送晋侯,晋侯以公宴于河上”,这句中的“以”就可以看作是“为”的意思;《国语·晋语四》中“楚伯以吕郤之谋告公”,这句中的“以”则可以翻译为“把”,“楚伯把吕郤的阴谋告诉了晋文公”;《韩诗外传》卷四中“齐桓公独以管仲谋伐莒,国人知之”,这句话中的“以”译为“同”。

现代汉语中,“以”作为介词引进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这一用法已经极少见。

当然,在某些方言地区还仍存在,但这里就不再做详细介绍了。

四、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可以翻译为“因为”“因”“由于”。

这一个义项大家最熟悉的例句就是宋代范仲淹《岳阳楼记》中那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为外界事物而高兴,不因为自己的遭遇而悲哀”;唐代柳宗元《捕蛇者说》中“而我以捕蛇独存”,这里面的“以”可以译为“由于”。

现代汉语中,“以”作介词表示原因的时候,往往和“而”连用,最最常见的形式就是“以……而闻名”、“以……而骄傲”、“以……而自豪”等等。

五、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这里的“以”字介宾词组一般是作状语,作补语的就相对较少了,可译为“在”“按”等。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中有“韩说以太初三年任游击将军”,这句话中的“以”很明显就可译为“在”,“韩说在太初三年任游击将军”;我们在中学学过的《孟子·梁惠王上》中也有一句“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这句话我们很简单地翻译成“伐木工人按季节进入山林砍伐树木,木材就用不完了”。

现代汉语中,“以”作介词,失去了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这一义项和语法功能。

六、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可译为“在”。

这样的例子不是很多见。

《商君书·说民》中“治国者贵下断。

故以十里断者弱,以五里断者强”,这句话依据资料可以翻译成“治理国家贵在由下层判断是非。

所以在十里之内能判断是非的,国家就弱;在五里之内能判断是非的,国家就强。

”在屈原的《离骚》中也有“忽奔走以先后,及前王之踵武”,这两处的“以”都可以当“在”讲。

七、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起点,译为“从”“自”。

《墨子·迎敌祠》中“敌以东方来”中的“以”就是“从”的意思;《潜夫论·遏利》中“自古于今,上以天子,下至庶民,蔑有好利而不亡者,好义而不彰者也”,[1]这句话中“以”可看作“自”。

现代汉语中,几乎没有这样的用例了。

八、引进人物参与某种行动的身份,可以不译。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中“将军苏建,杜陵人,以校尉从卫将军青,有功,为平陵侯”,这句中的“以”就是表示以什么样的身份,可以意译为“作为”。

这个用法在现代汉语中较为常见了。

人们通常在说话的时候,尤其是作讲演的时候都会说类似于这样的格式,如“以……的身份”“以……的名义”“以……的生命”“以……的人格”等等,当然,这样的形式在句子中仍然是作状语,修饰谓语中心语。

九、引进论事的标准,可译为“以……论”、“论”。

《孟子·万章下》中有“以位,则子,君也;我,臣也,何敢与君友也?以德,则子事我者也,奚可以与我友?”这里的“以”就可看作“以……论”“论”的意思。

这个用法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再常见。

当人们要表达论事的标准时,已经不在用“以”,而是直接说“就……而论”“就……而言”或者是“在……方面”。

在这里,还要简单提一下“以”字的复合结构,如“以此”、“以故”、“以是”、“以斯”、“以之”、“以为”、“以……为……”、“以……而……”、“以……故”、“以……往”等等。

一、“以此”,一种是介宾词组,作状语,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

译为“因为这个”或是表示引进动作行为所凭借的事物,译为“用这个,拿这个”等;另一种是作为连词,表示结果,可译为“因此”“所以”。

这里主要是讲“以此”作为介宾词组的用法,用在分句或是句子开头,上承说明原因的分句或句子。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君因谓武侯曰:‘试延以公主,起有留心则必受之,无留心则必辞矣。

以此卜之。

’”,这句话中的“以此”就可以译为“用这个”。

《史记·季布栾布列传》中有句“当是时,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这里的“以此”就是“因为这个”的意思了。

二、“以故”,一种是介宾词组,表原因,作状语。

可译为“因为这个缘故”;另一种则是连词,表示结果,可译为“因此”“所以”。

这里还是主要分析“以故”作为介宾词组,通常是指代前文已经交待过了的原因,可以看作“以……故”的省略,用在分句或句子的开头,有时也置于主语后面,上承说明原因的分句。

《史记·项羽本纪》中“汉败楚,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西”,这里的“以故”就是“因此”的意思。

三、“以是”,一种是介宾词组,作状语,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这个”或是引进动作行为的依据,译为“根据这个”;另一种是连词,表示结果,可以翻译为“因此”“所以”,这与“以故”的用法极为类似。

“以是”作为介宾词组,一般用在句中作状语。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中“仲尼闻是语也,曰:‘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这句中的“以是”就是“根据这个”的意思。

四、“以斯”,表示引进动作行为的依据,可译为“根据这个”。

这个用例很少。

在《礼记·檀弓上》中有“夫子制于中都,四寸之棺,五寸之椁,以斯知不欲速朽也”,这里的“以斯”就是“根据这个”的意思。

五、“以之”,作为介宾词组,可以翻译成“因为这个”。

用例可参见《战国策·韩策二》中的“韩傀以之叱之于朝”这句。

六、“以为”,这个用法又具体分为两类:1.介词“以”的宾语提前,变为“以为”连用,《论语·泰伯》中有“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这里“以”的宾语“仁”提前,“以为”连用,这句可以翻译为“把(拿)仁义当作自己的责任”。

2.介词“以”的宾语省略,也变成“以为”连用,译时应补出省去的宾语。

这样的用法可见唐代柳宗元的《捕蛇者说》中的“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一句。

七、“以……为……”,一种是介词“以”组成介宾词组,作为动词“为”的状语,表示“为”所依赖的对象,可译为“用……做……”“把……作……”;另一种是介词“以”组成的介宾词组放在动词及其宾语之后,作补语,与动词“为”相配合,可译为“用……作……”。

在《史记·田单列传》“国既破亡,吾不能存;今又劫之以兵为君将,是助桀为暴也”一句中,“以……为”译为“用……作”。

八、“以……而……”,“以”是介词,“而”是连词,一方面可以是表凭借的“以”与表转折的“而”相配合,表示凭借某种条件可以不做的事却做了,可译为“凭……却……”;另一方面可以是表原因的“以”与表顺接的“而”相配合,表示因为某种缘由就做某事,可译为“因为……就……”。

例句可取《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城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九、“以……故”,一种是用来说明某种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作状语或补语,可译为“因为……缘故”等;另一种在解释原因的句子里作谓语,用来说明产生某种结果的原因。

《左传·定公十年》中“齐侯以我服故,归济西之田”一句,“以我服故”可以翻译为“因为我国顺从的缘故”。

十、“以……往”,“以”作为介词,“往”有“往下推”的意思,可以翻译为“按……推论下去”。

在《墨子·非攻上》中有一句“若以此说往,杀十人,十重不义,必有十死罪矣”,这里的“以……往”就是“按……推论下去”的意思了。

在上述的复合结构中,现代汉语中最常见的就是“以为”,不过在现代汉语中,这个“以为”已经变成了一个动词,有“认为”之意,已不再是介词“以”的复合结构了。

综上所述,介词“以”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发展。

在汉字演变的历史长河中,“以”作为介词,所表示的义类在逐渐减少。

许多古汉语的义项已经在演变过程中被合并或是不再作为通用语在社会中流传和使用。

但是,尽量多的学习与研究“以”作为介词的用法,对我们学习汉语,不管是古汉语还是现代汉语,以及整个汉语发展历史都是有重要意义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