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系统预测的文献综述
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经济的不断增长,物流管理作为一个重要的学科领域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是对该领域相关研究成果的梳理和总结,有助于了解当前物流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趋势和未来发展方向。
本文将从物流管理的定义、发展历程、重要性以及相关研究领域展开综述,希望能够为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的撰写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发。
一、物流管理的定义和概念物流管理是指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以实现物流系统高效运作,提高物流效率和降低物流成本的管理活动。
物流管理涉及到物流规划、采购、运输、仓储、包装、配送等环节,是整个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科学的物流管理,可以实现生产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高效连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二、物流管理的发展历程物流管理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领域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物流管理逐渐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物流管理经历了从传统物流到现代物流、再到信息化物流的发展阶段,不断引入新技术、新理念和新方法,推动物流管理不断创新和进步。
三、物流管理的重要性物流管理在现代企业运营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客户满意度以及整体运营成本。
通过科学合理的物流管理,企业可以实现库存降低、运输成本节约、交货周期缩短等效果,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因此,加强物流管理研究和实践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四、物流管理的研究领域物流管理的研究领域涵盖了供应链管理、运输管理、仓储管理、物流信息系统、逆向物流等多个方面。
在供应链管理方面,研究者关注如何优化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实现供需匹配和资源共享;在运输管理方面,研究者探讨如何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减少运输对环境的影响;在仓储管理方面,研究者关注如何提高仓储利用率、减少库存积压,提高仓储效率等。
此外,物流信息系统、逆向物流等领域也备受关注,成为物流管理研究的热点之一。
区域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文献综述
国内外区域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研究现状区域物流是以经济学中的区域经济概念为基础,研究在该区域内物流活动的规律。
区域物流的一般含义是在一定的区域地理环境中,以大中型城市为中心,以区域经济规模和范围为基础,结合物流辐射的有效范围,将区域内的各类物品从供应低向接受地进行有效的实体流动,根据区域物流基础设施条件,将公路,铁路,航空,水运及管道运输等多种运输方式及物流节点有机衔接,并将运输,存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及信息处理等物流基本活动有机集成,以服务于本区域的经济发展,提高本区域的物流活动效率水平,扩大物流活动的规模和范围,辐射其他地区,提高本区域的综合经济实力。
区域物流系统规划是为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区域物资流动进行统筹协调、合理规划、整体控制,实现区域物流各个要素的系统最优目标。
目前,国内外物流业的发展己经进入综合物流系统的新阶段,加强区域物流系统的规划与建设,已经成为振兴区域(国家或地区)经济的一项重要内容。
从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角度考虑,物流系统的设计要点主要集中在,区域物流中心城市的选择,区域物流平台的构建两个大的方面。
具体而言,区域物流中心城市的选择可以具体为自然资源和地理区位的分析,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地区产业结构,地区物流需求,人类资本投入,产业环境,产业政策等几个方面。
区域物流平台的构建主要包括对基础设施的构建,如机场,铁路,航道网络,管道网络,仓库,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码头等。
除此之外还包括物流信息平台的构建,物流技术研发平台等几个方面。
需要注意的是构建物流设施平台的过程,是一个在现有交通,仓储,等基础设施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完善的过程。
因此我们只能是在现有的公路铁路航道等基础上进行优化,而不能重新设计,这是区域物流系统与其他物流系统的一个区别。
1国外区域物流系统的相关研究目前,物流发展比较发达的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在物流领域的研究,多侧重于企业物流层面,即研究作为经济活动的物流与企业的关系,作为企业利润源泉的物流对于企业的战略意义。
物流系统预测文件综述
物流系统预测文件综述预测是对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况的预计与推测。
在物流领域,对物流的流向、流量、资金周转及供求规律等进行调查研究,取得各种资料和信息,运用科学的方法,预计和预测一定时期内的物流状态,能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决策,为生产和流通部门及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国内外许多专家和学者都对物流需求的预测进行了研究,提出不同的预测方法和手段。
概括起来,现代物流系统预测技术,按照主客因素所起的作用,主要可分两类:1.定性预测方法:德尔菲法,部门主管集体讨论法,用户调查法,销售人员意见汇集法等。
2.定量预测方法:时间序列预测技术(平滑模型和分解模型),因果预测技术等。
在现实情况中,多数的公司在做预测的时候,选择以定量预测方法为主。
本文对定性预测只做简单介绍。
一、预测分析判断技术 (定性预测)1、判断预测指在一种有组织的形式下,搜集个人对预测对象所作的判断,进行综合分析,得出预测结论的方法。
2、特点适用于数据奇缺,或难于作定量分析时使用,预测简单,容易实施,预测准确度不高,容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一般用于中长期预测。
比如,新产品的销售量预测;新产品的市场调查,新技术的应用前景等。
3、常用方法:德尔菲法、部门主管集体讨论法、历史类比法等(1)德尔菲法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是采用背对背的通信方式征询专家小组成员的预测意见,经过几轮征询,使专家小组的预测意见趋于集中,最后做出符合市场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结论。
流程:该方法主要是由调查者拟定调查表,按照既定程序,以函件的方式分别向专家组成员进行征询;而专家组成员又以匿名的方式(函件)提交意见。
经过几次反复征询和反馈,专家组成员的意见逐步趋于集中,最后获得具有很高准确率的集体判断结果。
优点:简明直观;避免了专家会议中屈服权威的弊端。
缺点:专家的选择没有明确的标准,预测结果的可靠性缺乏严格的科学分析,最后结果仍有随大流的倾向。
(2)部门主管集体意见讨论法由不同层次的人员在会上自由讨论。
关于物流管理方面的文献综述
关于物流管理方面的文献综述
物流管理方面的文献综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1.物流成本的管理:物流成本是物流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运输、仓储、配送等方面的成本。
文献综述可以探讨如何通过有效的物流成本管理来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
2.物流流程的优化:物流流程包括从原材料采购到最终产品销售的整个过程,优化物流流程可以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客户满意度。
文献综述可以探讨如何通过物流流程的优化来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客户满意度。
3.供应链管理:供应链是指从供应商到最终消费者的整个过程,供应链管理的目的是通过协调各个环节来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率。
文献综述可以探讨如何通过供应链管理来降低企业的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4.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文献综述可以探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企业的物流管理效率,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
5.物流人才的培养:物流管理需要专业的人才来支撑,文献综述可以探讨如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物流人才,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总之,物流管理方面的文献综述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全面探讨物流管理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为企业的物流管理提供指导和帮助1。
国内物流需求预测方法文献综述
国内物流需求预测方法文献综述(河北工程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阮俊虎)物流需求是指一定时期内社会经济活动对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的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商品以及废旧物品、废旧材料等的配置作用而产生的对物在空间、时间和费用方面的要求,涉及运输、库存、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以及与之相关的信息需求等物流活动的诸方面[1]。
物流需求的度量可以采用价值量和实物量两种度量体系。
实物量意义上的物流需求主要表现为不同环节和功能的具体作业量,如货运量、库存量、加工量、配送量等;价值量意义上的物流需求是所有物流环节全部服务价值构成的综合反映,如物流成本、物流收入、供应链增值等[2]。
物流需求预测是根据物流市场过去和现在的需求状况,以及影响物流市场需求变化的因素之间的关系,利用一定的判断、技术方法和模型,对物流需求的变化及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国内外许多专家和学者都对物流需求的预测进行了研究,提出不同的预测方法和手段。
物流预测方法可以分为定性预测方法(如德尔菲法和业务人员评估法等)和定量预测方法,但多数是定量预测方法,因此,本文主要是对国内物流需求定量预测方法进行综述,归为时间序列预测方法、因果关系预测方法、组合预测方法等三类。
1.时间序列预测方法综述时间序列预测方法是依据从历史数据组成的时间序列中找出预测对象的发展变化规律,以此作为预测依据。
常用的时间序列预测模型有增长率法、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随机时间序列模型、灰色模型、以及在经济领域已经被广泛应用的混沌与分形等。
增长率法指根据预测对象在过去的统计期内的平均增长率,类推未来某期预测值的一种简便算法。
该预测方法一般用于增长率变化不大,或预计过去的增长趋势在预测期内仍将继续的场合。
刘劲等[3](2002)在利用增长率系数法对百色地区港口货运量进行了逐一分析。
移动平均法是用一组最近的实际数据值来预测未来一期或几期内产品的需求量的一种常用方法。
当产品需求既不快速增长也不快速下降,且不存在季节性因素时,移动平均法能有效地消除预测中的随机波动。
校园快递物流管理系统的文献综述范文
校园快递物流管理系统的文献综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校园快递物流管理系统在全国高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对校园快递物流管理系统的相关文献进行深入综述,旨在全面了解校园快递物流管理系统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并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一、校园快递物流管理系统的发展历程校园快递物流管理系统起源于对校园内物流管理效率的追求。
最早期的校园快递物流管理系统主要是由学校自行建立,采用人工录入、手工分拣、人工配送的方式进行管理,存在着效率低下、信息不及时、管理混乱等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校园快递物流管理系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出现了一系列的电子化管理系统,旨在提高校园快递物流管理的效率和服务水平。
二、校园快递物流管理系统的现状分析1. 技术设备的更新换代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校园快递物流管理系统的技术设备也在不断更新换代,从最初的简单条形码扫描设备到如今的智能化快递柜、无人机配送等先进设备,快递物流管理系统的效率和便利性得到了大幅提升。
2. 管理系统的完善在校园快递物流管理系统中,管理系统的完善是至关重要的。
从最初的简单信息录入管理到如今的包裹追踪、即时通知、数据分析等多功能管理系统,校园快递物流管理系统的管理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
3. 服务质量的提升随着校园快递物流管理系统的不断完善,服务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快递配送速度加快,信息准确率提高,用户满意度得到了提升。
三、校园快递物流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及挑战1. 安全隐患校园快递物流管理系统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安全隐患,例如包裹丢失、信息泄露等问题不容忽视。
2. 管理系统的标准化校园快递物流管理系统的管理系统需要进一步标准化,以规范整个行业的发展。
3. 用户体验的提升校园快递物流管理系统需要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提高服务水平,满足用户不同的需求。
四、校园快递物流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1. 智能化未来校园快递物流管理系统将更加智能化,例如智能快递柜、智能配送机器人等将会成为发展的趋势。
物流文献综述近3年之内的
物流文献综述近3年之内的
近三年来,物流领域的研究涉及了许多重要的主题和趋势。
其中一些主题包括智能物流、物流网络优化、绿色物流、最后一公里配送等。
智能物流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来提高物流效率和可视化管理。
物流网络优化方面的研究关注于如何优化物流网络结构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并减少环境影响。
绿色物流研究致力于减少物流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包括减少排放、节能减排等方面。
最后一公里配送方面的研究主要关注最后一段配送环节的效率和成本优化,以满足电子商务和城市配送的需求。
在近三年的物流文献中,还涉及了一些新兴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比如无人机、自动驾驶技术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对物流行业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提高配送效率和降低成本,并且可以应对人力短缺等问题。
此外,物流行业在全球化、供应链管理、风险管理等方面也有不少研究。
全球化背景下,跨国物流合作、国际贸易物流等成为研究热点。
供应链管理方面的研究主要关注供应链的整体优化和协同管理。
风险管理方面的研究涉及物流中的各种风险,如自然灾害、
政治风险等,以及应对这些风险的策略和方法。
总的来说,近三年来物流领域的研究涉及了多个重要方面,包括技术创新、可持续发展、全球化等。
这些研究不仅为学术界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也为物流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背景下物流需求的不断增长,相信物流领域的研究将会持续深入和扩展。
物流文献综述范文模板例文
物流文献综述范文模板例文【中英文版】Literature Review Template for Logistics物流文献综述范文模板The field of logistics has experienced significant growth and transformation in recent years, with numerous studies exploring various aspects of this dynamic industry.This literature review aims to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overview of key trends,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in logistics.By examining a range of academic articles and industry reports, this review seeks to identify the most influential factors shaping the logistics sector.近年来,物流领域经历了显著的增长和变革,许多研究探讨了这一动态行业的各个方面。
本文旨在提供物流行业关键趋势、挑战和机遇的全面概述。
通过研究一系列学术文章和行业报告,本综述旨在确定塑造物流领域的最有影响力的因素。
One of the primary focuses of logistics research is the optimization of supply chain operations.Many studies have investigated methods to enhance efficiency and reduce costs within the supply chain.Key areas of interest include inventory management,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and warehousing.These studies often employ advanced mathematical models and optimization algorithms to develop effective solutions for supply chain challenges.物流研究的主要焦点之一是供应链运营的优化。
第三方物流文献综述
我国第三方物流现状分析的文献综述摘要:随着世界经济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物流产业作为国民经济中的一个新兴服务部门,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而我们的第三方物流正是在这个环境下茁壮成长。
本文针对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现状进行讲述,对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建议,展示了其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让我们更好的了解我国的第三方物流。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现状,促进作用,建议引言:第三方物流Third Party Logistic),简称为TPL或者3PL,最初是由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外包业务融人物流产业中形成的。
从字面上理解,第三方物流中的第三方是充当了委托人与收货人之间的这种衔接角色,其本身不生产商品,也不拥有商品,不直接参与实际的商品买卖,仅仅通过一种合作机制来为第一方和第二方提供专业化的物流服务,它具有一定的社会角色,处于客户与商家之间的供应链关系之中。
自从进入21世纪,随着作为新兴产业之一现代物流业的迅猛发展,国内的物流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进而形成了第三方物流产业。
相比传统的物流公司,第三方物流更专业化,综合成本更低,配送效率更高,已经成为国际物流业发展的趋势、社会化分工和现代物流发展的方向。
一.第三方物流的产生:20世纪80年代后期,欧美发达国家首先提出了第三方物流,即将业务外包引入到物流领域。
根据美国物流协会于2002年出版的《物流术语词条2002年升级版》,其将第三方物流定义为:将企业的全部或部分物流运作任务外包给专业公司管理经营,能为顾客提供多元化物流服务的专业公司称为第三方物流提供商。
由此可知,第三方物流其实是种委托—代理关系,物流外包方是委托方,第三方物流公司是代理方,通过契约的方式确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而我国第三方物流概念是从20世纪90年代引进的物流产业模式中逐渐形成的,国内学者把第三方物流分为广义的第三方物流和侠义的第三方物流。
广义的第三方物流是指以商品交易之外的为商品的流通提供专业化物流服务的第三方企业。
物流专业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文献综述题目仓储型物流企业发展现状概述学生姓名学号学院专业班级指导教师完成时间2014届交通运输与物流专业毕业设计(论文)仓储型物流企业发展现状概述摘要: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我国的物流行业也在显著发展。
尤其是自入市以来,中国物流业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物流市场成为热点之一。
各类企业纷纷抢滩物流市场,大量私营、民营、股份制、中外合资物流企业与日剧增。
而在整个物流链上,仓储业又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国的仓储业经过几年的发展,在企业数量、就业人员、资产总额、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等方面均取得一定成绩,在物流越来越现代化的今天,仓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从全社会角度来看,随着物流业的发展,需要流通的货物越来越多,需要流通的速度越来越快,对于存储业现代化的程度的要求,尤其是仓储环境、仓储的使用率、仓储业的空间分布,仓储设施设备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在综合文献的基础上进行综述进而为论文写作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仓储;设施设备;优化配置;信息化1 我国仓储型物流企业现状目前我国仓储物流的现状是使用率较低、效果不明显、规模不明确、优势不突出,作业条件差,缺乏自我发展能力。
大部分仓库设备陈旧落后,商品在库滞留时间长,保管不完,使许多存储设施资源闲置[1]。
对提高仓库作业机械化和自动化认识不足,对于先进的装备不愿意使用,思想理念陈旧落后,仍旧停留在传统的人工作业上。
由于外部及其他因素变化,尤其是收发货物的变化、作业量的变化、货物种类的变化,仓库的设备与管理系统没有及时更新,造成原有市场的丢失,以及企业成本的高升[2]。
国家缺少对仓储企业的管理,迄今为止,仓储行业未有过夹层面的主管部门,缺少对仓储行业的整体规划,信息渠道和完整的统计体系,致使对全国仓储业的发展,问题和方向心中无数[3、4]。
配套设施方面,由于我国物流企业正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渡,一些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仓库设备落后,缺乏相关的担保品处置配套设施。
物流管理类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物流管理类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报告(20**届本科)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20**年 5 月文献综述——零售业食品配送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前言:配送是物流活动中一种特殊的、综合的活动形式,它将商流与物流紧密结合起来,既包括了商流活动,也包含了物流活动中若干功能要素。
和其他新生的事物一样,是伴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而发展起来的。
配送的雏形最早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
之后伴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逐渐加快,货物运输所需的量的急剧增加和商品所占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配送在一些发达国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以后,受到多种因素影响,配送才有了长足的发展。
1 食品物流配送的现状分析1.1 目前的发展状况自从20世纪80年代初,《物资经济研究通讯》刊登了北京物资学院王之泰教授的《物流浅谈》一文,物流在我国逐渐得到了关注和重视。
90年代以来的流通实践证明了配送是一种较好的物流方式,我国很多城市的物资部门都设立了配送中心,配送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这样,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流通模式和方式,实行上门送货为生产企业配送急需的产品,通过构筑代理、配送、连锁相结合的新的流通方式,提高了流通的效率,为用户提供了更为快捷的方便的服务。
但是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食品行业采用供应链管理思维和管理模式进行物流管理还没有得到普及。
旧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机制已不适应目前纷繁复杂的食品行业市场的需要,因而导致管理混乱、问题频出的局面。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消费模式已经逐渐从传统的单一模式向“多品种、少数量、高质量”的模式转变。
这种转变对食品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质量、更大的柔性、更多的选择、更高的价值、更低的消费价格和更优的服务,因此,构筑具有竞争优势的食品供应链管理体系是在必行。
1.2 存在问题郭法霞在《浅论我国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一文中总结了,由于我国历史原因,长期以来形成了重生产、轻流通,重商流,轻物流的思想,国内对食品和农产品在实施食品供应链配送管理方面的介绍较少,特别是见年来我国食品质量安全问题,食品配送的发展在现阶段还很不成熟,存在的问题也不少,突出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1)配送的基础设施落后食品配送的基础设施落后主要表现在冷藏运输和冷库储存方面。
物流文献综述
物流文献综述物流管理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动态的物流系统能够满足市场的持续需求。
物流管理一直是由科学家和学者研究的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越来越多的研究正在开展,从而推动物流管理的发展。
本文将简要综述近十年来有关物流管理的有关文献。
近十年来,有大量的研究围绕着物流管理。
首先,人们对全球物流管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特别是在全球市场化、竞争力和供应链行业趋势方面的研究。
折射出当今全球日益活跃的物流市场结构和流量的变化趋势。
例如,针对印度现行供应链模式及其变化趋势,研究有Kakkar (2009)、Sikdar和Sikdar (2015)等。
此外,学者也就网络式物流、物流集群以及商业主管机构对供应链发展的调控等多维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以期实现全球经济发展。
如粗放网络式物流结构及其及其分析,Smith和Scarborough (2008)、Cagnina等(2012)研究了网络间的互动关系、关键流程和软件等。
有研究也探讨了供应链集成的重要性,如Oh et al. (2011)的研究,提出了集成传统供应链管理系统的方法。
此外,学者们还开展了大量关于物流运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提高物流系统的效率上。
研究表明,为了有效地满足客户的需求,企业必须建立可靠的物流运输系统。
与此同时,环境保护对于物流运输也变得越来越重要,Nash et al. (2013)和Azadeh et al. (2016)这两个研究都强调了绿色物流系统的重要性。
最后,有关物流安全及技术中各种技术的研究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例如,智能物流技术(Sasaki et al. 2013)和物流安全技术(Mudassir et al. 2014)也引起学者们的关注,他们对这些技术的运用也做出了深入的探索,以实现可持续的物流绩效。
总之,在物流管理方面的研究有很多文献彰显出大量的见解。
从本文叙述中可以看出,人们对整个物流管理系统、物流运输以及物流安全技术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关于物流业发展战略分析的相关文献综述
关于物流业发展战略分析的相关文献综述摘要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人们对服务行业的要求越来越高。
因此,物流行业必须提高自身的各方面品质。
此外,《**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都给**物流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会,**物流业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快速发展。
本文献综述将就**自身物流业发展情况以及**北部湾经济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背景下**物流业的发展战略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
关键词:**物流业,发展战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北部湾经济区,综述1、关于**物流业研究文献综述**经济发展相对而言比较落后,物流基础薄弱,但是**自身具有着良好的地理优势和政策优势。
杨伟钦在《**中小物流企业发展战略》中指出,**经济正在快速发展,物流市场的潜力较大,市场广阔。
他同时也指出,**自身物流设施有待完善,**的物流网络还不发达,物流资源存在浪费现象。
同时企业自身的管理也不规范,**物流企业目前还是处于各自为政,分散经营的局面,并没有整合物流资源,共享物流信息。
叶洪强、谭淑慧、许金龙等在《**物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也指出了上述问题,同时提出了政府的在**物流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该文献中指出了**物流业要在政府的引导下加快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注重交通网络的完善,加强物流市场的管理,为**物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2、关于两大发展背景下**物流业发展战略研究文献综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于2010年1月1日正式全面启动。
**对东南亚的贸易往来不断加深,贸易对物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李万青在《东盟背景下**物流发展战略的设计与实施》一文中指出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背景下,近几年和东盟的贸易大幅的增长,**物流的要求也提升为区域性的国际物流。
他指出了现在**物流不能适应中国—东盟要求的问题。
例如:**物流体系的不完善,经营分散不足以适应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日益增长的物流需求。
同时他也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
物流管理系统文献综述
物流管理系统文献综述(共8页) -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文献综述题目物流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学生姓名王冬路专业班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07-4班学号 0417院(系)国际教育学院指导教师(职称) 黄永丽 (讲师) 完成时间 2011年 3月 20日物流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1 引言中国进入WTO对中国既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
从这里开始中国的市场要走向国际化,中国的商品走出国门,让世界上所有国家的人们来使用它,检验它的好与坏。
面对世界上一流的大企业,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使自己的产品迅速、安全、可靠的运送到顾客的手中呢?其中要特别注意的有三点:迅速,就是要缩短从商品走下生产线到送到顾客手中的时间和距离,要缩短库存时间,减少在途运输时间。
安全,就是要保证产品在运输和储存当中免受损伤,保证到用户手中的产品和刚走下生产线的产品是同等质量。
可靠,就是要实现在分拨和运输过程中的任何差错都是可以追踪和查询的,销售环节中的操作是正确的[1]。
迅速、安全、可靠的商品储存和运输不仅是为了保证商品的质量而且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财务的浪费,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
经济全球化及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系统化、信息化、仓储运输的现代化和综合化等趋势,对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提出了全方位的挑战[2]。
面对跨国企业不断渗透中国物流市场的严峻形势,我国物流业走高科技之路势在必行。
我国国民经济连续多年高速增长,为我国现代物流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目前,我国各类物流企业有14万家左右,中小型企业占大多数。
在如此强烈竞争的环境下,要想取得一席之地,各企业在目前良好服务的基础之上,需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自身管理水平。
人工管理早已不再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利用计算机网络对企业运营流程进行全方位的管理迫在眉睫。
通过计算机网络对企业进行管理,不仅为企业的运营过程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提高了企业的效率,还为企业在客户群中树立了一个全新的形象,为企业日后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3]。
物流业研究文献综述
物流业发展研究文献综述现代物流业作为与社会化大生产紧密结合的复合型产业,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一个城市现代化程度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物流枢纽城市作为区域物流网络中的关键节点和物流发展的基本载体,对整个区域物流网络的效率作用至关重要。
国外的物流业发展很快,市场成熟度高,理论研究也比较完善。
国外理论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主要从“有利于商品销售”的视角来研究物流。
随着20世纪中叶世界经济开始复苏,物流地位显著提高,研究的视角明显扩大,产生出许多新理论、新学说。
其中包括:“黑大陆”说、“第三利润源泉”说和“后勤工程”说。
当前国际研究热点主要在对环境问题和绿色物流的研究、信息技术和智能化运输系统对全球物流产生的影响等几个方面。
国内物流理论研究始于80年代初,主要是侧重于物流学基本概念。
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期,物流理论研究内容开始转为开展专题性研究,一些学者从管理和技术的角度阐述了物流运行原理和运行模式等,出版了《现代物流学》、《流通经济学》、《物流学及其应用》等颇有影响的理论著作。
近期我国物流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物流规划技术问题、供应链理论、物流模式问题等几个方面。
我国对物流枢纽建设的研究,经历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单一运输方式的货运枢纽的建设发展。
一些学者分别对于铁路、道路货运枢纽如何实现向物流中心拓展转型进行了研究。
(2)综合货运枢纽和物流枢纽建设的发展。
以多式联运等理念为基础,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提出综合货运枢纽和物流枢纽的概念。
(3)区域、城市物流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4)物流枢纽城市、城市物流系统建设和发展。
2006年“十一五规划纲要”在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的专节中提出“加强物流基础设施整合,建设大型物流枢纽,发展区域性物流中心”。
国内许多大城市对“建设大型物流枢纽”的理解是将一些地方的物流中心城市建设为物流枢纽。
(5)物流系统的协同与协调。
协同化管理成为现代物流发展的趋势之一、是物流系统效率提升的关键,当前国内外主要从企业、行业、区域物流三个层次进行研究。
关于“智慧物流”发展的文献综述
关于“智慧物流”发展的文献综述智慧物流是指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手段,对整个物流过程进行全面的数字化、智能化和互联化改造,以提高物流运输效率、降低成本、提升服务质量的新型物流模式。
随着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智慧物流已成为物流行业的新趋势和发展方向。
本文将从智慧物流的发展背景、技术应用、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文献综述,以期对智慧物流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深入分析。
一、智慧物流的发展背景现代物流作为支撑全球化经济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其作用急剧凸显。
然而,传统的物流模式存在着信息不对称、运作效率低下、成本高昂等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智慧物流应运而生。
智慧物流将物流过程中的各环节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实现信息共享、智能调度、动态管理,从而提高整体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
智慧物流的发展受益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物流环节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得以数字化和智能化。
二、智慧物流的技术应用物联网技术是智慧物流的重要基础,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对整个物流过程的实时监控和数据采集,并通过网络进行远程管理和控制。
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对货物在物流过程中的实时追踪,并对运输过程中的环境温湿度、震动情况等进行监测,保证货物运输过程中的安全和完整性。
此外,物联网技术还可以实现对车辆的实时监控,提高车辆的利用率,减少空载率,从而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
大数据技术在智慧物流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对物流过程中的数据进行收集、存储、分析和挖掘,以发现数据中的规律和价值,从而辅助管理者进行决策。
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以对运输路线进行优化设计,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可以预测出最佳的运输路线,从而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
此外,大数据技术还可以对货物的需求进行预测和预警,从而帮助企业进行库存管理和生产计划,从而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和灵活性。
人工智能技术在智慧物流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对货物信息的智能识别和处理,以及对物流过程中的智能调度和决策。
物流文献综述
1、快速可重构制造系统的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笔者针对制造业面对的复杂性与动态性问题,主要是优化制造系统的设施规划与物流,通过以快速可重构制造系统(RRMS)代替CMS来解决这一问题,RRMS能随市场需求变化实现生产系统快速重构的制造系统,但是目前物态重组还不能实现设备物理位置的移动、机床结构的重组,所以加工设备柔性化带来的物流优化还很有限。
2、系统布置设计理论在涡轮精密铸造车间的应用笔者针对精密铸造业生产线平衡率较低、物流搬运强度大、生产安排和生产物流的不尽合理等原因所造成的生产成本增加问题,通过应用设施规划、生产线平衡、物流工程等工业工程的相关理论,提出了新设施的生产车间工艺布局方案,改进、解决本企业的具体问题。
3、3MW太阳能电站的设施规划与物流系统设计笔者针对如何高效、快速、经济、安全的去建设一个合格的太阳能电站,包括如何提高太阳能光电变换效率并降低其成本,和如何实现太阳能发电同现在的电网联网相协调等问题,通过应用设施规划和物流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分析解决了我国在光伏电站建设中遇到的电站选址、总体布局、总体设计、等相关问题。
使所建成的太阳能光伏电站高质量、高效率。
4、F 集团A 生产车间设施布局改善研究及应用笔者针对在不增加生产面积情况下,A 生产车间设施布置及物流方面所存在的物料搬运过程中往返交叉现象、车间现有生产流程及设施布置不能实时反馈产品良率状况等问题,运用SLP 方法完成对车间设施规划改善方案设计以及物料搬运系统分析SHA 方法,选取合适搬运方法,建立车间物料搬运系统的改进方案,达到有效利用作业空间,提升产能的目标。
5、阜新市xx液压制造企业设施规划研究与物流分析笔者针对企业厂房改造所面临的制造设施及物流系统规划问题,比如搬运费用和运输成本高、用地闲置现象等,通过对工厂各组成部分相互关系的研究分析,以物流分析为手段,主要是SLP、SHA方法,进行合理的工场布置探索出产品制造设施规划设计与物流研究的最佳可行方案,得到高效运行的生产系统,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物流管理系统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物流管理系统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国外物流管理系统的发展现状国外发达国家物流服务的拓展物流服务已经逐步将加工、仓储、金融、保险乃至报关、通关、卫检、中转等业务统—进来,把整个货物流通过程作为—个完整的项目来进行通盘考虑。
国外发达国家的物流公司对如物流系统的设计和人工智能在物流决策中的应用等方面都要优于国内,所以我国对物流系统的研究有待改善。
发达国家的物流系统发展已进入了较为成熟的阶段,发展主要表现在物流管理的日益信息化、专业化和合理化。
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也改变了传统的购物模式,出现了电子商务。
消费者通过网络浏览商品,这种网上购物的方式使消费者能更迅速、准确、全面的了解需求信息,加大了选择范围,节约了逛街时间。
进—步实现最优的生产模式和物流业务。
324672 国内物流系统的状况我国物流管理软件的供应商还不包含国外比较知名的IT商、物流商就有几百家,这些物流管理软件的公司在我国的物流软件市场上积极捞金,创造了很大的经济财富。
但是传统的ERP 以及财务软件厂商依然有很大市场占有率。
上海港虹科技在这个百家争鸣的时代脱颖而出成为了物流软件行业的新锐。
港虹科技通过长期的调研和利用自己敏锐的市场观察力发现,不断发展中的中小货代企业对信息化发展也有很强烈的需求,但是由于其本身资金不充裕,规模较小,使的市场上存在的很多物流软件根本不能满足他们的对信息化的需求。
港虹科技的Route5 海空运国际货运所代理的管理信息系统为这些企业实现信息化创造了可能。
正因为如此,港虹科技被众多企业所认同。
按照物流管理软件厂商背景可以把物流管理软件厂商分为以下几种:源自-六~维"论`文;网(加7位QQ3249`114(1)国内管理软件厂商国内软件管理厂商在财务软件和企业管理软件等方面积累了多年的经验,能够充分了解软件企业的物流过程和业务特点,在产品技术和经验上相比其他软件管理厂商占有不小的优势。
(2)国外物流管理软件品牌论文网国外物流管理软件的代表是 SAP、EXE、i2 等,它们拥有更加成熟的技术,但是不能充分了解国内物流软件企业的关系,对国内物流的现状也不了解,所更缺乏在软件的支持及软件的开发上的全程服务。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文献综述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理论综述摘要:关于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主要有两种视角,即物流产业集群共生理论视角和绿色及循环物流理论视角,物流产业集群共生理论视角主要是以产业集群理论、共生理论、物流联动理论、供应链耦合理论来论述的;绿色及循环物流理论视角主要是以绿色供应链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论述的。
关键字:物流;产业;集群;共生;绿色一、前言随着物流产业的发展,对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理论的研究逐渐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许多学者从经济学、地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生态学等不同学科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形成了众多的文献。
从已有的文献来看,主要有两种理论研究视角,一种是基于即物流产业集群共生理论视角,即部分学者们认为物流系统应该是建立在共生理论基础上的物流产业集群共生系统;另一种是基于绿色循环物流的理论视角,即部分学者认为物流系统应该是绿色循环、可持续发展的系统。
二、物流产业集群共生理论基础2.1产业集群理论关于产业集群,目前国内外的研究文献很多。
大多数学者对产业集群的解释引用的是M ichaelE.Porter( 1998) 的定义,即产业集群是一组在地理上靠近的相互联系的公司和关联的机构,它们同处或相关于一个特定的产业领域,由于具有共性和互补性而联系在一起。
物流产业集群是在某一特定区域内,以物流需求为导向,以现代物流业为主导,由众多相关物流企业与机构组成的物流服务供应链的集聚。
一些学者认为,产业集群会形成集聚经济。
古典经济学中最早关于产业集群思想的研究源于1776 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他认为人类生产活动的专业化分工是规模报酬递增规律和形成集聚经济的根本原因。
分工与专业化使得规模报酬递增形成规模经济,而且还能促进生产部门细化,进而促成某一特定空间范围内众多经济活动的集中,形成集聚经济。
以阿尔弗雷德·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家(1991),在亚当·斯密的研究基础上对产业集群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国内物流需求预测方法文献综述
国内物流需求预测方法文献综述国内物流需求预测方法文献综述(河北工程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阮俊虎)物流需求是指一定时期内社会经济活动对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的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商品以及废旧物品、废旧材料等的配置作用而产生的对物在空间、时间和费用方面的要求,涉及运输、库存、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以及与之相关的信息需求等物流活动的诸方面[1]。
物流需求的度量可以采用价值量和实物量两种度量体系。
实物量意义上的物流需求主要表现为不同环节和功能的具体作业量,如货运量、库存量、加工量、配送量等;价值量意义上的物流需求是所有物流环节全部服务价值构成的综合反映,如物流成本、物流收入、供应链增值等[2]。
物流需求预测是根据物流市场过去和现在的需求状况,以及影响物流市场需求变化的因素之间的关系,利用一定的判断、技术方法和模型,对物流需求的变化及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国内外许多专家和学者都对物流需求的预测进行了研究,提出不同的预测方法和手段。
物流预测方法可以分为定性预测方法(如德尔菲法和业务人员评估法等)和定量预测方法,但多数是定量预测方法,因此,本文主要是对国内物流需求定量预测方法进行综述,归为时间序列预测方法、因果关系预测方法、组合预测方法等三类。
1.时间序列预测方法综述时间序列预测方法是依据从历史数据组成的时间序列中找出预测对象的发展变化规律,以此作为预测依据。
常用的时间序列预测模型有增长率法、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随机时间序列模型、灰色模型、以及在经济领域已经被广泛应用的混沌与分形等。
增长率法指根据预测对象在过去的统计期内的平均增长率,类推未来某期预测值的一种简便算法。
该预测方法一般用于增长率变化不大,或预计过去的增长趋势在预测期内仍将继续的场合。
刘劲等[3](2002)在利用增长率系数法对百色地区港口货运量进行了逐一分析。
移动平均法是用一组最近的实际数据值来预测未来一期或几期内产品的需求量的一种常用方法。
当产品需求既不快速增长也不快速下降,且不存在季节性因素时,移动平均法能有效地消除预测中的随机波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论文题目:物流系统预测的文献综述专业:物流管理班级:学生姓名:学号: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物流管理教研室物流系统预测的文献综述物流需求预测是根据物流市场过去和现在的需求状况,以及影响物流市场需求变化的因素之间的关系,利用一定的判断、技术方法和模型,对物流需求的变化及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国内外许多专家和学者都对物流需求的预测进行了研究,提出不同的预测方法和手段。
物流预测方法可以分为定性预测方法(如德尔菲法和业务人员评估法等)和定量预测方法,但多数是定量预测方法。
因此,我在网上浏览了十几篇物流系统预测的论文和专题,也在百度下载了数篇文章,并在图书馆借阅书籍。
概括起来,现代物流系统预测技术主要可分三类:判断预测技术 (定性预测) 时间序列预测技术(定量预测)因果预测技术(定量预测)。
一、预测分析判断预测技术 (定性预测)1、判断预测就是在一种有组织的形式下,搜集个人对预测对象所作的判断,进行综合分析,得出预测结论的方法。
2、特点适用于数据奇缺,或难于作定量分析时使用,预测简单,容易实施,预测准确度不高,容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一般用于中长期预测。
比如,新产品的销售量预测;新技术的应用前景等。
3、常用方法德尔菲法、主观概率法、市场调查、历史类比法等(1)销售人员意见汇总法基本观点:预测是基于来自低层经验的逐步累加。
假设前提:处于最低层的销售人员,那些离顾客最近的、最了解产品最终用途的人,最清楚产品未来的的需求。
做法:由他们收集情报,然后逐级上报的做法。
(2)顾客期望法通常是聘请第三方专业市场调研公司进行预测。
市场调研主要用于新产品研发,了解对现有产品的评价。
了解顾客对现有产品的好恶,了解特定层次的顾客偏好。
以确定哪些商品具有竞争性。
数据收集方法有问卷调查和上门访谈两种。
(3)部门主管集体意见讨论法由不同层次的人员在会上自由讨论。
这种方法缺点在于低层人员往往易受当前市场营销的左右,不敢与领导相背。
对于重要决策,如引进流水线等,由高层人员讨论(4)历史类比法预测某些新产品的需求时,如果有同类型产品可用来作为类比模型,将是最理想的情况。
类比法可用于很多产品类型——互补产品,替代产品等竞争性产品等。
(5)德尔菲法Rand公司首创于50年代末,步骤如下:a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专家(不同背景的人)为调查对象; b通过问卷(或E-mail),向专家处了解信息;c汇总专家结果,修改问卷,再度发给专家;d再次汇总,提炼预测结果和条件,再度发给所有专家;e归纳专家意见,形成需求报告;f如有必要,再重复d;二、时间序列预测方法综述1、预测依据事物发展变化主要受内因的作用,事物过去、现在的状态会持续到将来。
(惯性原理、连续性原理)历史数据的特征,历史数据中隐含着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
历史数据同时又受多种随机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出一定程度的波动性和不规则性;2、预测的基本思想——从历史数据中揭示发展规律通过对历史数据进行平均或平滑,消除历史数据中的部分随机波动因素的影响,指示出隐含在事物中的某种基本规律,并以此预测未来。
时间序列预测技术及分类时间序列预测,根据预测对象的历史数据资料,按时间进程组成动态数列,进行分析、预测的方法。
3、时间序列预测方法:是依据从历史数据组成的时间序列中找出预测对象的发展变化规律,以此作为预测依据。
常用的时间序列预测模型有增长率法、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随机时间序列模型、灰色模型、以及在经济领域已经被广泛应用的混沌与分形等。
(1)增长率法:指根据预测对象在过去的统计期内的平均增长率,类推未来某期预测值的一种简便算法。
该预测方法一般用于增长率变化不大,或预计过去的增长趋势在预测期内仍将继续的场合。
刘劲等[3](2002)在利用增长率系数法对百色地区港口货运量进行了逐一分析。
(2)移动平均法:是用一组最近的实际数据值来预测未来一期或几期内产品的需求量的一种常用方法。
当产品需求既不快速增长也不快速下降,且不存在季节性因素时,移动平均法能有效地消除预测中的随机波动。
根据预测时使用的各元素的权重不同,移动平均法可以分为:简单移动平均和加权移动平均。
杨荣英等[4](2001)在讨论移动平均值的基础上,提出了移动平均线方法,并介绍了运用移动平均线进行物流预测的方法。
李海建等[5](2003)利用二次移动平均线模型对芜湖市物流业发展的规模进行了预测。
(3)指数平滑法:是在移动平均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时间序列分析预测法,它是通过计算指数平滑值,配合一定的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对现象的未来进行预测。
其原理是任一期的指数平滑值都是本期实际观察值与前一期指数平滑值的加权平均。
移动平均法则不考虑较远期的数据,并在加权移动平均法中给予近期资料更大的权重;而指数平滑法则兼容了全期平均和移动平均所长,不舍弃过去的数据,但是仅给予逐渐减弱的影响程度,即随着数据的远离,赋予逐渐收敛为零的权数。
韦司滢等[6](1999)将指数平滑法等其他多种方法应用在三峡移民工程建材配送决策支持系统中。
黄荣富等[7](2003)、张云康等[8](2008)在进行指数平滑法预测的基础上进行了物流需求多种方法组合预测。
(4)随机时间序列模型:就是指在所研究对象的一组实测时间序列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数学的分析处理手段,寻找序列变化特征、发展趋势与规律,进而对未来某时刻研究对象的状态做出估计。
常用模型有:自回归(AR)模型、移动平均(MA)模型、自回归移动平均(ARMA)模型、求和自回归移动平均(ARIMA)模型等。
黄丽[9](2004)利用随机时间序列模型对物流需求预测进行了专题研究。
(5)灰色模型(Grey Model,简称GM):是一种以对时间序列进行研究分析,并建立方程,将无规律的原始数列经过转换,使之成为较有规律的生成数列后再建模用于预测的预测方法。
赖一飞等[10](2000)建立灰色系统预测模型,并对金沙江货类的流量流向及过坝货运量进行分析预测。
三、因果关系预测方法综述是依据历史资料找出预测对象的变量与其相关事物的变量关系,建立相应的因果预测模型,利用事物发展的因果关系来推断事物发展趋势的预测方法。
常用的模型有弹性系数法、重力模型法、线性回归模型、神经网络模型、支持向量机模型等。
因果关系预测方法:(1)弹性系数法是在对一个因素发展变化预测的基础上,通过弹性系数对另一个因素的发展变化作出预测的一种间接预测方法[29]。
乔向明等[30](2004)以十年时间序列数据为依据,采用弹性系数法,对我国公路客货运量进行中期预测研究。
李慧等[31](2006)选取交通区汽车保有量、客货运输量、通道交通量统计资料与国内生产总值作为弹性系数指标,进行回归确定弹性系数,对资泸路(省道207 线)威远段改造工程工可交通量进行了预测。
于龙年[32](2008)给出了物流量预测的两种方法德尔菲法和弹性系数法。
曹晓飞等[33](2008)结合北京经济发展趋势,运用弹性系数法对机动车保有量进行了预测。
(2)重力模型法认为区与区之间的交通分布受到地区间距离、运行时间、费用等所有交通阻抗的影响,即区与区之间的出行分布同各区对出行的吸引成正比,而同区之间的交通阻抗成反比(该模型与牛顿万有引力公式相类似,并因此而得名)。
蒋仁才[34](1987)利用重力模型对铁路货流分布进行了预测。
詹燕等[35](2000)介绍了重力模型法的原理及其在交通分布预测中的应用前景,并通过实例比较了Furness法和重力模型改进法的运用差别。
蔡若松等[36](2002)、杨天宝等[37](2006)、肖文刚等[38](2007)在交通预测的实际应用中对重力模型进行了改进。
另外,还有学者提出逆向重力模型[39]、模糊重力模型[40]等,并将其利用到交通预测中。
参考文献:[1] 乔向明,董梅,张明香.基于弹性系数法的全国公路客货运量预测研究[J].华东公路,2004(05):87-90.[2] 李慧,林荣娜.弹性系数法在公路工可交通量预测中的应用[J].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5(05):28-29,47.[3] 于龙年.关于铁路物流中心物流量预测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08(19):190-191.[4] 曹晓飞,邵春福.运用弹性系数法预测北京机动车保有量[J].道路交通与安全,2008,08(04):31-34.[5] 蒋仁才,刘瑞林.逐步回归方法和重力模型在货运量预测中的应用[J].中国铁道科学,1987,(01).[6] 詹燕,李硕.重力模型在交通分布预测中的应用[J].湖南交通科技,2000,26(02):65-66,71.[7] 蔡若松,李默涵.重力模型在未来交通分布预测中的应用[J].丹东纺专学报,2002,09(02):23-24.[8] 杨天宝,刘军.应用改进重力模型法预测铁路行包OD运量的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6(03):31-34.[9] 肖文刚,陈金泉.重力模型改进在交通分布预测中的应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12):200-201.[10] 刘晓明,夏洪山.基于逆向重力模型的枢纽机场旅客吞吐量估计方法[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8,08(02):85-89.[11] 朱顺应,管菊香,王红,李安勋,严新平.交通分布预测模糊重力模型[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8(04):727-731.[12] 王桂霞,何满喜,米宇平.内蒙古交通运输货运量及货运周转量的预测[J].内蒙古师大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01,30(2):114-118.[13] 林洪.广东物流业发展状况评价及趋势预测[J].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01(03):34-37.[14] 李慧.线性回归预测与控制在物流作业成本法中的应用[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4,23(06):115-117.[15] 王小萃.城市物流需求量的回归模型[J].中国水运,2007,05(07):201-202.[16] 陈智刚,朱鼎勋,何淼.基于的昆明市第三方物流市场需求预测分析[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6):30-33.[17] 杨琳,刘忠波.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在预测物流需求的应用[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7(10):173-175.[18] 杨帅.武汉市物流需求预测[J].当代经济(下半月),2007(10):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