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听训练题教学资料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21大自然的声音教案+当堂达标训练题

【语文学习要注重知识的积累与运用,通过背诵作者描述的精彩词语句子,让学生积累词句,并能在自己的习作中学会运用】
三、拓展
1.联系生活实际,感受自然的美妙
师:大自然包罗万象、丰富多彩,如果我们现在走进大自然中去,还会听到什么美妙的声音呢?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把你听到的声音说一说吧。
(2)谁想当这些小动物,来演一演。学生模仿出相应动物的叫声。大自然中,还会有哪些动物的叫声。看谁敢挑战难关,说说像课文中这样的词,学着叫一叫。
(3)情境互动。师:小鸟(小虫、蝈蝈),你在唱什么呀?出示句子“你知道他们唱的是什么吗?他们的歌声好像告诉我们:‘我在歌唱,我很快乐!’”教师范读句子。真是太快乐了,你们自己也读读吧。
(4)指名读,同座轮读,小组赛读。
(5)看来,大自然的每个角落都有歌声,快乐无处不在。全班一起齐读第4自然段。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我始终以“大自然中这些声音真是太美妙了”,重点指导学生美读课文,抓住描写声音的词,边读边思考,大胆的展开想像,有感情地读,配乐读,自由读,分组读,师生合读,全班齐读,在读中生成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感受风声的美妙,水声的有趣,动物声的快乐,同时培养学生的语感。】
生:夏天,知了在树上唱歌----知了知了。
生:小老鼠偷吃粮食----吱吱吱。(有学生偷笑)
生:辛勤的水牛耕田----哞哞哞。
生:小羊吃草咩咩咩。小青蛙的呱呱呱
生:小猫叫的喵喵喵。小狗叫的汪汪汪。
生:大公鸡的喔喔喔,
2.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美妙地声音,试着像书上这样记录下来,写一段话。
板 书 设 计
生:有雷公公发怒的声音----轰隆轰隆
生:有冰雹打在屋顶上的声音----叮叮当当
小学三年级语文训练题(三篇)

【导语】语⽂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门教学科⽬,其教学的内容是语⾔⽂化,其运⾏的形式也是语⾔⽂化。
语⽂的能⼒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门重要的⼈⽂社会学科,⼈们交流思想的⼯具。
具有⼯具性与⼈⽂性的统⼀特点。
以下是整理的《⼩学三年级语⽂训练题(三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三年级语⽂训练题 ⼀、⽐⼀⽐,再组词 导()诲()继()瑞() 异()悔()断()端() 州()犹()酒()辨() 洲()忧()洒()辩() 瑞()载()冶()陡() 端()截()治()徒() ⼆、把成语补充完整。
栩栩() 津津() 脚踏() 竭尽() 郁郁() 皓⽉() ()虚传 ()伦次 博览() 脚踏() 鸦雀()() 专⼼() 锲⽽() 群芳()() 栩栩() 脚踏() 三、在括号⾥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1、()风吹⾬打,我们()坚持到校学习。
2、()成绩再好,你()不能⾃满呀! 3、我()这么⽤功,()成绩还是不如你 4、这块橡⽪()我的,()李明的。
5、⼩明()学习好,()体育也很棒。
四、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浊——() 偏——() 软——() 减少——() 温暖——() 讨厌——() 五、照样⼦,写句⼦。
例:蒲公英的花可以张开、合上。
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掌可以张开、合上。
⼀棵⾼⼤的橡树挺⽴在路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 这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篇⼆】⼩学三年级语⽂训练题 ⼀、看拼⾳写汉字。
qīng cuì zhuī zhú wǔ hàn xuān bù kǒu shào ()()()()() jià shǐ tuō dì xián cài zhī má shān ɡǎnɡ ()()()()() ⼆、照样⼦写词语。
三年级语文S版语文下学期按要求写句子教学知识练习含答案

三年级语文S版语文下学期按要求写句子教学知识练习含答案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一、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你不是一直想去伯伯家吗?(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我忘记了这件事,见到她时向她道歉是可以的,但我已经想起来了,就.不能失信。
(用加点词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她一会儿拿起一本书看,一会儿又坐到琴凳上弹钢琴。
(仿照句子写一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伯伯家养的鸽子,尖尖的嘴巴,红红的眼睛,漂亮极啦!(仿照句子写一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按要求写句子。
1.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换种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些小虾,有的通体透明,像玻璃似的。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一位植物学家曾有意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把花圃修建得像钟面一样,组成花的“时钟”。
(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妈妈给我买了钢笔一支。
(改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按要求改写句子。
1.小鸟多么美丽。
(把句子写得更加具体生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秋天来了教案设计——秋风起兮,共读一片天:以朗读训练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案设计课题: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秋天来了——秋风起兮,共读一片天教学目标:1.明确节气及其历史文化背景。
2.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讲解及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阅读综合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教学重难点:1.培养学生感知秋天的特色,了解与之相伴随的一些文化习俗,深化对秋季相关传统文化的认识。
2.针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进行相应的朗读训练,以达到在表达中体现优美的语言风格的目的。
教学过程:一、热身环节1.老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讲述与秋季有关的生活经历或故事,切入到课题中来。
2.可以安排学生欣赏有关秋季的图画、视频或歌曲,让学生神情饱满地感受到秋季的色彩、气息和氛围。
二、学习课文1.课堂中教师先带着学生阅读《秋天来了》的课文,了解秋季的内容和特点。
2.老师可结合课文的内容,带领学生一起了解秋分的时令知识、习俗等,让学生能够对此有一个全面了解和认识。
3.学生也可以自主查询资料,了解秋季植物的特点、秋天的节日及其历史文化背景等相关知识,加深对秋季的认知。
三、开展朗读训练1.在学生对于秋季的了解越来越深入之后,教师开始就富有感情和表现力的韵文进行朗读,让学生跟读。
2.分小组进行,学生互相进行模仿,互相交流和配合。
3.加强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发掘感受情感方面的表达。
四、练习抒情诗文朗读1.让学生选取自己中意的一首抒情诗文,进行朗读练习。
2.在朗读过程中,引导他们去了解诗歌内容,理解其中的情感表达,同时也注意到诗文结构、韵律、音律等。
3.鼓励学生去表达诗文所传达出来的作者的情感,以及自己对于感性世界的思考与体验,引导他们学会用真诚的语言来表达英美文学。
五、布置作业1.让学生自行选择一篇与秋季有关的篇章进行朗读,要求注意语音语调表达,感情的真实交流,达到语言表达的自信和美感。
2.让学生自制一份秋季的手抄报,表达出自己对于秋季的感受和了解,增加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对内容的吸取。
小学三年级语文《瑞雪》原文、教学反思及练习题

【导语】《瑞雪》是⼀篇写雪景的⽂章。
⽂章为我们勾画了⼀幅美丽喜⼈的瑞雪图,展现了壮丽雄伟的北国风光,赞美了雪给⼈们带来的希望和欢乐。
以下是整理的⼩学三年级语⽂《瑞雪》原⽂、教学反思及练习题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学三年级语⽂《瑞雪》原⽂ 昨天中午,凛冽的寒风刮起来了,呼呼地刮了⼀个下午。
傍晚,⼤⽚⼤⽚的雪花,从昏暗的天空中纷纷扬扬地飘荡下来。
霎时间,⼭川、⽥野、村庄,全都笼罩在⽩蒙蒙的⼤雪之中。
⼤雪下了整整⼀夜。
今天清早,雪停了,天也晴了。
⼀轮红⽇升起来,把雪后的⼤地照得分外耀眼。
茫茫⽥野⼀⽚雪⽩,巍巍群⼭遍⾝银装,好⼀派壮丽雄伟的北国风光,好⼀幅瑞雪兆丰年的喜⼈图画。
“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对⼀望⽆际的⼤雪,有经验的⽼农⾼兴得眉开眼笑,连声说:“好雪!好雪!” 孩⼦们在雪地⾥堆雪⼈,掷雪球,奔跑着,追逐着,清脆的笑声传遍了⼭村。
2.⼩学三年级语⽂《瑞雪》教学反思 《瑞雪》是⼀篇写雪的⽂章。
⽂章为我们勾画了⼀幅美丽喜⼈的瑞雪图,展现了雄伟壮丽的北国风光,赞美了雪给⼈们带来的希望和欢乐。
课⽂按“昨天中午——傍晚——夜⾥(晚上)——今天清早”的时间顺序描写了⼤雪前、⼤雪时及⼤雪后的景⾊,重点写下雪时和下雪后的情景,突出了北国雪景的雄伟壮丽。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教师和学⽣之间,学⽣和学⽣之间互动对话,如何创设氛围,⿎励学⽣形成独特的体验,乃是在教学设计中⾸先要思考的问题。
因此在制定教学⽬标、设计教学活动时,我以此为主线,努⼒做到以下两点: 1、强调个性化朗读阅读是⼀种从书⾯符号中获取和转换信息的过程,具有独⽴性、个体性。
课⽂提供了优美的语⾔,在教学中我努⼒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回归到常态中,给⾜时间,在师⽣对话、互动过程中,使学⽣潜⼼会⽂,感受所蕴涵的精神元素。
在教学中的表现形式,就是朗读。
⽽对于同⼀语⾔材料,每个同学根据⾃⼰的⽣活经验,从不同的⾓度、不同的背景对语⾔形成独特的感受;不同的感受,就有了不同的朗读处理⽅法。
三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练习教案

tòu míng bō wén dà dòu yáo líng bái máng máng
( ) ( ) ( ) ( ) ( )
shān lǐng xiāng qiàn yǎnyìng yōu yáng yuǎn tiào
( ) ( ) ( ) ( ) ( )
dàng yàng cōng lǜqīng róu céng céng diédié
3、能理解课文内容,回答课后问题。
4、完成综合练习卷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复述课文8、9
2、能默写该单元词语
教学过程
一、看拼音写词语
ke ai ji zhu jiang luo sa jing xiang kai fang
()()()()
qin qie zhu fu jin can can zhuo zhuang cheng zhang
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第二年春天,落在沙漠里的蒲公英种子早已();落在湖泊里的种子早已();只有落在泥土里的种子()起来,它们在(的阳光下,把大地装点得更加()。
四、阅读片断,完成练习
太阳公公看见了,亲切地嘱咐他们:“孩子们记住,别落在表面上金光闪闪的地方,那是沙漠。也不要被银花朵朵所迷惑,那是湖泊。只有黑黝黝的泥土,才是你们生根长叶的地方。”
()()()()()()
zhāo j dòng yuán qīn luèchéng gōngzhuǎn ruòwéi qiáng
(()()()()
dǎzhmófáng bìng qiěshòu shāngwòxīn cháng dǎn
小学三年级语文《听听秋的声音》教案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以下是整理的⼩学三年级语⽂《听听秋的声⾳》教案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三年级语⽂《听听秋的声⾳》教案 【教学内容】 本课内容在教材的46~47页,写的是秋天独有的⼀些⼤⾃然的声响,⽤诗歌个优美语⾔赞美了秋天。
【教学⽬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边读边想象,从秋天独有的声⾳中体会秋天的美丽。
3、仿照诗歌的形式,⾃⼰写⼏句诗⽂。
【过程与⽅法】 1、通过⽼师范读、学⽣⾃由读、互读等形式加强朗读的训练指导,读出秋天美的感情。
2、结合多媒体教学的画⾯显⽰,形象感知,体会秋韵。
3、制导学⽣细⼼观察,⼤胆想象,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试着写诗⽂,互相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品味诗歌,提⾼学⽣对⽣活的感知和对美的欣赏能⼒,在续写诗⽂中获得创作的快乐。
【教学的重点】 1、品味诗歌语⾔的。
精练优美,并试着编写⼏局诗⽂。
2、从秋天的⾳响中,勾画秋天美好的景象。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
【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中浓浓的秋情。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课前布置学⽣观察秋天来了四周的变化和留意你听到的是什么声⾳。
【教学过程】 ⼀、谈话导⼊ 1、秋天来了,谁观察过我们西樵四周的环境有什么变化?(指名说)对,秋天不仅有丰富的⾊彩,还有美妙的声⾳,不信,让我们来做⼀个游戏,⾛进声⾳的世界,静静地听,然后说说你听到了什么意思?看谁的⽿朵最灵。
(课件播出⼏种声⾳,⽣猜) 2、再次听声⾳,想象⼀下是怎样⼀幅情景。
(指名说) 3、课件播放画⾯。
4、你还想听听更多有关秋的声⾳吗?⼀位伟⼤的诗⼈,他把美妙的声⾳编成了⼀⾸诗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
(板书课题) 5、指名读课题,问:你为什么要这样读? ⼆、初读课⽂,帮助正⾳ 1、读略读提⽰,明确学习要求、说说略读提⽰中教我们怎样学习诗歌。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赠刘景文 教案+当堂达标训练题

4.古诗三首 赠刘景文
课时
1课时
备课人
单位
导
学
案
一、熟读成诵。
1.我已经读了( )遍课文,并能读出节奏。
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且背诵。
二、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1.《赠刘景文》是苏轼送给好友的一首勉励诗。
教
学
目
标
1.会认“刘、菊、残、君、橙、橘、”6个生字,会写“赠、刘、盖、菊、参、君、橙”7个字。
③书写“橙”字。
【本课在教学生字时,相信学生能够独立识字,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最习惯的方法认识汉字。通过图片帮助孩子直观理解意,迅速解开质疑,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三、读中悟情,多元吟诵
师:同学们虽然理解了诗意,可还没有读出诗的节奏,读出诗的韵味。下面老师教你们读古诗的一个方法,好吗?
1.教师范读。2.学生自由体会读。3.个人比赛读。
①出示菊花图。
师:秋天来了,菊花开了,多美的菊花呀,天气一天比一天凉了,早上还看得见霜呢。出示菊残图(重叠在菊花图上),你们看这菊花怎样了?
②理解“傲霜枝”。
师:当我们感觉到天气冷的时候,我们的身体会怎样?
师:那你们看看:菊花的花枝,光着身子却依然挺立着,这是一株什么样的菊花呀?
师:看到这幅图你会想到哪句诗?
(学生将自己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进行交流,师可适当进行补充。)
3.书写“赠、刘”二字。
【课前让学生搜集诗人的资料,交流了解诗人的背景,为学生学好古诗和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做好铺垫。】
二、图文结合,画中会意
1.自由读古诗。
师出示要求:把字读准确,遇到不认识的字读一读上面的拼音。
2.师检查学生读诗。
3.再读感悟,理解诗意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听听,秋的声音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听听,秋的声音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听听,秋的声音说课稿第【1】篇〗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三单元第十二课《听听,秋的声音》。
2.教材简析:本课是一首现代诗,是略读课文。
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
通过把握编辑意图,加强整合的意识,落实教材要求。
选择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从秋天所特有的声音中,体味秋天独特的风情。
诗歌语言精练优美,富有韵味。
3.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本课的设计让学生在听中想象,说中积累,读中感悟,写中运用。
力求在各项实践活动中,学生语文能力得到整体提高。
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和教材重点,根据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在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从课文的思想内容出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4.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写诗文。
5.教学重点是: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
6.教学难点是: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意,仿照诗歌的形式,说一说,写一写。
二、说学情秋天,对南方的孩子来说是不太明显的,所以就要激发学生收集相关资料的积极性。
三年级的孩子有丰富的想象能力,所以,让学生在在合作中探究,在想像中创新,在朗读中悟情,在感悟中积累,关注动态生成的课堂,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就成了这堂课的设计依据。
教学的重点和关键都落在了朗读上,要树立“朗读第一位”的教学观,把“读”作为教学的突破口。
三、说教法1、情境创设法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
”教师通过网络技术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在课堂的导入部分,出示秋天的图片,使学生如临其境,从而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三年级上册语文练习三教案(精选16篇)

三年级上册语文练习三教案(精选16篇)三年级上册语文练习三教案 1教学要求:1、通过描写秋景的词串进行字词句的结合练习。
2、读读背背成语和古今贤文。
3、写好左右都有竖笔的钢笔字。
4、说说写写——留言条。
5、学写毛笔字——基本笔画“撇”。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1、第一部分(1)出示:美丽秋景图。
看到这么美丽的秋景图,想不想学习和它有关的词语呀?这些词语就藏在我们的语文书里,翻开书,自己读一读。
要求:读准字音,有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
(2)谁来当小老师带大家谁准它?(3)自由读:一边诵读一边想象词串表现的情景。
(4)小组合作练习:在小组里美美地读一读,看看谁读得最有味。
小组推荐同学读给大家听。
(5)评议。
2、第二部分。
(1)审题明确题意。
(2)选一个你喜欢的词语,美美地读一读,说说词语所描绘的优美情景。
(3)学生自由确定作画方法(独立、合作),完成绘画。
教师巡视指导。
(4)反馈:举办“小画展”,在展示自己的图画的同时,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想法;师生共评,选出“小画家”。
3、第三部分。
(1)审题:指名读。
(2)你知道哪些诗是描写秋天的?能吟一吟吗?(3)能把你们吟诵的`诗句和你们画的画联系起来吗?(4)写一写。
二、教学第三题:学写钢笔字1、认识要写的字。
2、指导观察:它们是什么结构呢?左右两部分都有一个相同的笔画,是什么?3、怎么写才好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我的发现”吧:右边的竖要比左边的竖写得长些才好看。
4、在田字格里观察这三个字,注意间驾结构和布局。
5、练写钢笔字,教师提示握笔和坐姿,巡视指导。
6、展示写得好的字,并指出在描、临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及时进行矫正性训练。
第二课时一、教学第二题:读读背背1、审题:指名读题目,弄清题目的要求。
2、教学第一部分。
(1)指名复述《卧薪尝胆》。
(2)自由读,要求能边读边联系课文思考这些成语的大概意思。
(3)教师范读:让学生边听边体会每排的两条成语之间有什么关系。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蜜蜂》精品教案+同步习题

14 蜜蜂教学导航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课堂小结参考答案第一课时1. 跨进包括查看的确沿途陌生2.蜜蜂山峰辨认辩论阻力小组检查捡起3.(1)那二十只左右被闷.(mēn)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sàn),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2)这时候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几.jī)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3)尽.(jǐn)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第二课时1. (1)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2)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3)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2.(5)(3)(1)(2)(4)《蜜蜂》教学反思我在讲授新课之前,首先让学生进行了自学,自学内容包括生字词汇的认读书写,其次,就是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
最后是优美句子的欣赏。
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三年级的教学重点之一。
对于三年级的语文教学首先是从字词句段开始的,这样让学生从易到难,一步一步开始,从字词句段到整篇课文,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进而理解段落文章大意。
不能让学生直接从概括文章大意开始,这样容易产生问题,学生一开始就有可能被难住,而就此产生抵触情绪。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我也发现了这个现象,学生如果直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设置了障碍,学生在回答问题是产生了很多分歧,存在很多疑难问题。
对于课文的学习应该先从字词句段开始,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简单的地方开始,这样由易到难一步步进行。
在自学搜集资料时,也出现了问题。
由于缺乏指导,孩子只是盲目搜集资料,而不能进行分类整理,甚至搜集了一些与课文无关的资料。
所以在以后搜集资料时应该给与一定的指导,给出一定的指导,让学生明确搜集哪些资料,怎样搜集整理资料。
在学生理解读课文受到的启示时,给学生一些明确的答案。
其实这样是不可取的。
这一部分是拓展延伸部分,可以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回答,能回答多少算多少,无需给予一些限定。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21大自然的声音 名师教案

精品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并修改后使用!第七单元导读【单元导教】本单元围绕“我与自然”这一主题编排了三篇课文,意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美妙,感受“我与自然”之间密切的联系。
本单元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和“留心生活,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
教学这个单元应注意结合课后题从多个角度帮助学生体会生动的语言,并主动积累语言,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并能留心生活,记录生活和感受。
【单元教学目标】字词句:1.认识25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39个字,会写“美妙、音乐家”等47个词语。
2.能体会课文生动的语言,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3.能梳理总结摘抄的方法,能够主动积累语言、主动摘抄。
5.能初步了解“用前面结尾的词语或句子做下文的开头”的语言现象,尝试续说这样的句子。
6.能掌握“得”的用法并仿写句子。
7.能了解撇和捺要舒展的书写要点,写好“父、英”等8个带有撇、捺笔画的字。
阅读: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大自然的声音》第2、3自然段。
2.借助图表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3.能说出从课文中感受到的大自然的乐趣。
4.默读课文,能说出“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句话的深刻含义,辨析文中人物的判断。
5.朗读背诵古诗《采莲曲》。
口语表达:1.能在小组中讲述身边的不文明或令人感觉温暖的行为,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2.能汇总小组意见,汇总意见时能尽量反映每个人的想法。
书面表达:1.能清楚地写下生活中的某种现象及自己的想法。
2.能主动用书面的方式与别人交流想法。
21 大自然的声音【课前解析】《大自然的声音》这篇课文以清新活泼的笔调介绍了大自然中风的声音、水的声音和动物的声音,课文用生动的语言,把人们习以为常的声音写得非常鲜活,妙趣横生,体现了大自然的美丽。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可以借助课文优美的句子走进大自然,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本课重点一是借助第二题的自主学习,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巩固第六单元的学习重点“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二是通过朗读想象、联系生活等方式,感受生动的语言并积累摘抄,结合课后“小练笔”围绕听到过的声音写几句话。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听听秋的声音相关资料

秋天何其芳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
芦篷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
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冽了。
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听听,秋的声音》词语解释【叮咛】〖理解〗叮嘱,告诫。
〖例句〗虽然母亲叮咛了很多遍,可还是不放心要出远门的儿子。
【歌吟】〖理解〗歌唱;吟咏。
〖例句〗中秋之夜,歌吟赏月是一件惬意的事情。
【辽阔】〖理解〗宽阔的,广阔的。
〖例句〗放眼望去,辽阔的田野尽是丰收的景象。
【匆匆】〖理解〗急急忙忙的样子。
〖例句〗上班时间,路上的行人大多脚步匆匆。
《听听,秋的声音》教材简说本课是一首现代诗,是略读课文。
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从秋天所特有的声音中,体味秋天独特的风情。
诗歌语言精练优美,富有韵味。
教学重点是:从秋天的声音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
《听听,秋的声音》教学建议1.学生搜集各种与秋天有关的声音,如风声、雨声、落叶声、蛐蛐声等。
老师准备一些与秋声有关的录音带,适合作课文朗诵背景的音乐以及相关课件。
2.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要求与精读课文有着明显的不同。
课文前面有一段连接语,课文学习之前要先引导学生阅读这段连接语,以明确学习要求。
3.初读诗歌。
应着重解决两方面的问题:(1)运用前面几篇课文里学过的方法理解诗中词语的意思。
(2)了解诗中讲了哪些事物的声音。
诗中从两方面写了秋天的声音,一种是具体可感的声音。
像一、二、三、四节中写的,落叶、昆虫、大雁、唱歌等声音;另一种是可心领神会而不可闻的无声的声音,其实是秋景给人的感受。
像最后两节中写的秋天的声音。
在学生了解诗歌的意思后,为了加深对诗歌的感受,还可以引导学生:①听秋声:利用录音带和相关课件,让学生一边听秋声一边想象景物,使文中的秋天的声音和相应景物形象化。
小学三年级语文《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教学反思及练习题

小学三年级语文《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教学反思及练习题1.小学三年级语文《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篇一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相关词语。
重点指导书写、识记“胃、刚”两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正确把握“答”、“应”、“骨”、“几”多音字的读音。
3、通过口语练习,让学生了解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原因和过程的'同时,获得语言概括能力的训练。
4、通过读课文,初步了解牛胃的特殊构造及功能。
5、培养学生遇事冷静,相互帮助的处事哲理。
教学重点:结合文本理解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
教学难点:通过口语练习,锻炼学生的口语概括能力。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外出旅行吗?哪位同学向大家介绍一下你去过的地方,旅行后有何感受?(指名说)师:同学们去过的地方可真多,可谓是见多识广。
今天吴老师也带着同学们去一个神秘的地方旅行,请同学们打开课文第10课。
二、揭题。
1、齐读课题。
2、引导学生理解、区分“旅游”和“旅行”。
(旅行重在“行”,主要指到处行走。
旅游重在“游”,主要指观光、游玩。
)3、引导学生在读课题后质疑:读完课题后,你想提出什么问题?(指名说。
预设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谁在牛肚子里旅行?为什么会在牛肚子里旅行?怎样在牛肚子里旅行?)4、指名说说是谁在牛肚子里旅行的?(是小蟋蟀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结合图片指名让学生写写“蟋蟀”,并说说识记方法。
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共同解决同学们提出的另外两个问题。
三、学习课文。
(一)整体感知,快速把握。
1、请同学们快速地把课文看一遍,然后说说哪些小节讲到了这两个问题。
2、指名说说自己找到的信息。
(1—7小节讲红头到牛肚子里旅行的原因,8—18小节讲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
)过渡语:同学们读书很认真,下面我们先来探讨红头到牛肚子里旅行的原因。
(二)创设情境,探究原因。
1、请三名学生表演读,其他同学注意倾听,发现问题。
(指名说说自己发现的问题)2、学习多音字“答”。
三年级上册语文《北大荒的秋季》原文、教程及训练题

三年级上册语文《北大荒的秋季》原文、教程及训练题《北大荒的秋季》以写景为主,描绘了北大荒秋季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说明今天的北大荒是个富饶而美丽的地方,抒发了作者对北大荒由衷的热爱之情。
依据课文的特征,本课的教学宜以诵读为主,通过充分的诵读,让学生领会文中所描绘的景和表达的情,并由此欣赏和品味作者那种简炼而又多姿多彩的表达方法。
以下是本店铺收拾的(三年级上册语文《北大荒的秋季》原文、教程及训练题),期望协助到您。
三年级上册语文《北大荒的秋季》原文九月,从第一片树叶落地开始,北大荒的秋季也就来了。
天空一碧如洗,只有在傍晚,西边的天上才会有几缕流云。
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象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一群小鱼顶着水游过来,明镜一样的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
原野热闹非凡。
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了哗啦啦的笑声;挺拔的高粱扬起黑红黑红的脸庞,象是在乐呵呵地演唱。
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大家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
生活在这里的人,喜爱用“大豆摇铃千里金”来赞美遍地金黄的九月。
这里的田野、山岭、江河,连同那茫茫的草甸子,都会在这个季节里用双手捧出沉甸甸的宝物来。
啊,北大荒的秋季真美呀!三年级上册语文《北大荒的秋季》教程教学需要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根绿线内的9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汇。
3、通过对课文的诵读感悟,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步骤1、布置预习:可需要学生自读课文,不理解的字、词,查查字典,较长较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查阅资料或请教爸爸妈妈知道北大荒在哪儿,北大荒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2、教师筹备有关地图和北大荒秋季的图片。
3、课前调查,选3名语文程度不一的学生自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地方,教师作好摘记,以备教学中有的放矢,重点教导。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 11.赵州桥 教学设计+备课素材+课后作业(含答案)

11.赵州桥【课时目标】1.认识“县、拱”等11个生字,其中一个多音字“爪”,会写“赵、省”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智慧、创举、设计”等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板书设计】10 赵州桥世界闻名精巧精巧美观历史遗产【课后反思】成功之处:1.本课的教学内容是扫清阅读障碍,解决字词障碍,朗读障碍。
教学伊始,教师出示预习任务,放手学生自学,让学生有据可依,学生轻轻松松完成了学习任务。
2.鼓励学生质疑。
在导入课题时,教师让学生对题目提出质疑,在教学结束前,教师又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提出质疑。
“学贵有疑”,质疑锻炼了学生动脑思考的能力。
不足之处:控制课堂秩序,张弛有度。
【课时目标】1.理解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和设计上的特点。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及用词的准确。
(1400多年)“全部用石头砌成”、“没的……”【课后反思】成功之处:我采用抓住重点词的方法,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的方法。
比如第3自然段是本文的重点段,主要有以下两个问题:1.这个自然段描写了桥的什么?2.它们分别是什么样子的?用“——”标出表示样子的词语。
通过读书,让学生抓住三种龙的独特之处,“相互缠绕,回首遥望,双龙戏珠”通过重点词语想象他们的样子,从而体会雕刻的图案是那么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多姿多彩。
从而引出“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的一样。
”再展示赵州桥的图片,让学生去感受真的图案,感受他的栩栩如生。
接着,朗读课文,带着想象去体会赵州桥的栏杆上那些精美的图案。
期间穿插让学生同桌相互“缠绕”、“回首”、“戏珠”的动作体会,学生参与热情高。
不足之处:在课堂教学中,还有许多的不足之处,朗读的指导和朗读量还欠缺。
阅读是现在语文教学中的一个主旋律,本课教学中,我也把朗读摆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强调“从读中感悟”。
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一篇课文的内容和它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光靠教师在讲台上一句一句的讲解是起不到多大的效果的。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燕子》精品教案+习题

2.燕子【课时目标】1.会认本课“伶、俐”等10个字,其中两个多音字“散、杆”,会写“拂、聚”等12个字,理解相应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认识燕子,了解春天的特征。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板书设计】2 燕子外形、赶来、飞行、停歇【课后反思】成功之处:教学中,教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1.整体把握,抓住燕子的特点展开想象,感受春色之美。
首先,让学生结合插图,自读了解文中写了哪些景物,从燕子外形、赶来、飞行、停歇等方面想象燕子的特点,并且在交流中使认识更加清晰。
2.注重学生的质疑,自主释疑的能力,放手给学生,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
课中字词的学习是重点,扫清了阅读障碍,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学生课前搜集资料,锻炼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通过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有关知识,这样可以加深孩子们对课文的理解。
长此以往来培养孩子们对不熟悉的知识的查找习惯。
不足之处:如何很好地组织教学,合理维护课堂秩序的问题。
放手给学生,必定造成学生思维的异常活跃,如何让学生很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有序地教学,是今后应该注意到的。
【课时目标】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品读对燕子的外形和飞行、停歇时姿态的描述,学会作者仔细观察,抓住特点的方法。
2.体会燕子的可爱、活泼和“我”对燕子和春天的喜爱之情。
【板书设计】2 燕子外形:羽毛翅膀尾巴(静)赶来:细雨微风柳丝青草绿叶鲜花-春光(静)赶来加入平添-生趣(动)飞行:斜横掠叽沾荡漾-轻快(动)停歇:落痕停(静)【课后反思】成功之处:1.配合外形和动作,感悟朗读。
学习描写燕子外形的片段,引导学生抓住燕子的羽毛、翅膀、尾巴的特点的词语,体会燕子的伶俐、可爱。
在学习燕子飞行这段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它的轻快灵活,是一个飞行的能手,教师先让学生自己抓住“斜”、“横掠”、“沾”等动词。
修饰语的学习是本课的重点,教师设计两次对比句子,看看带有大量修饰语的句子于不带修饰语句子的区别,从而体会修饰语在遣词造句中,在写作中的重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语文听训练题
三年级语文听力训练题
(一)【题目】
1、自古以来,诗文常以为春的一种主要题材。
“万树垂杨”写,“陌头杨柳”写,或竟称春天为“”。
2、作者认为杨柳有特殊的姿态,这种姿态的特点是。
3、短文最后一句“最能象征春的神意的,只有垂柳”指。
(二)【题目】
1、短文讲了威仁爵士前半生从事,后半生从事,
都取得了成就。
2、别人称誉他。
3、你在故事中明白了。
(三)【题目】
1、一个人活72岁,他这一生的时间花费最多的是 ____ 需要年。
2、材料给出的是平均数,你在材料中明白了
(四)【题目】
1、小男孩做了一件什么蠢事?
2、我恍然大悟,明白了
3、故事能给你在学习生活中的启示是
(五)【题目】
1、几则名言共同的主题是
2、请把你最喜欢的一句摘录下来。
3、你记得我国古代关于相同主题的诗句吗?
4、结合生活实践说说你该如何对待时间?
(六)【题目】
(1)驼鸟一般重(),是世界上()。
(2)驼鸟有两条(),一步能走(),每小时能跑()。
(七)【题目】
1、短文主要写了什么?
2、短文按照从头到尾的顺序,依次写了“小花鹿“的、、、。
3、我在短文里听到一对近义词。
()——()
(八)【题目】
听短文,回答问题。
1、省西南部的瀑布是我国最大的瀑布。
2、它宽米,高米,激起的水花高达米。
【材料】(一)
自古以来,诗文常以杨柳为春的一种主要题材。
写春景曰“万树垂杨”,写春色曰“陌头杨柳”,或竟称春天为“柳条春”。
我以为这并非仅为杨柳当春抽条的缘故,实因其树有一种特殊的姿态与和平美丽的春光十分调和的缘故。
这种姿态的特点便是“下垂”。
不然,当春发芽的树木不知凡几,何以专让柳条做春的主人呢?别的树木都凭仗了东君的势力而拼命向上,其贪婪之相不合春的精神。
最能象征春的神意的,只有垂柳。
(节选自《杨柳》丰子恺)
【材料】 ( 二 )
生活在17世纪的英国人威仁爵士,他原来是格里汉学院与牛津大学的天文学教授。
但他在48岁那年,突然异想天开,他要改变自己的职业。
开始过另一种陌生的生活。
从事一个新的创造性事业。
于是他把自己的后半辈子,献给了城市建设。
他在后半生的四十年中,一共建造了53 座教堂与座堂,单单伦敦的保罗座堂就使他名垂千古。
称誉他的人都说,威仁爵士活了两次。
(选自《一个人可以活两次》曹正文)
【材料】(三)
下面是《人生宝鉴》上公布的一则调查材料。
一个人活72岁,他这一生的时间是这样度过的:
睡觉20年,吃饭6年,生病3年,工作14 年,读书3年,体育锻炼、看戏、看电视、看电影8年,饶舌4年,打电话1年,等人3年,旅行5年,打扮5年。
【材料】(四)
母鸡孵小鸡整整21天了。
“妈妈,快来看!”一大早就蹲在鸡房前看孵小鸡的9岁儿子兴奋地喊。
原来已经有10多只小鸡仔抖动着小翅膀从蛋壳里爬出来。
望着还未破壳的一只鸡蛋,急躁的儿子忙帮小鸡戳破蛋壳,小鸡果然轻松的爬了出来,但它在地上蹒跚了没几步,就一头扎地而死。
儿子哭了,我恍然大悟,原来只有小鸡自己从蛋壳里挣扎出来身体才能健壮,小鸡仔蛋壳里挣扎是在锻炼和完善自己。
(选自《替鸡破壳的启示》张秀梅)
【材料】(五)
下面是几则名言,认真听后回答问题。
时间的步伐有三种:未来姗姗来迟,现在像箭一样飞逝,过去永远静立不动。
--席勒
谁对时间最吝啬,时间对谁越慷慨。
要时间不辜负你,首先你要不辜负时间。
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放弃他。
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
----郭沫若
最严重的浪费就是时间的浪费。
----布封
时间,每天得到的都是二十四小时,可是一天的时间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和力量,给懒散的人只留下一片悔恨。
----鲁迅
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容易被人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
----高尔基【材料】(六)
驼鸟是沙漠中的“骏马”,它的身材高大。
比一个大人还要高一头。
它一般都有二百多斤重,是世界上最大的鸟。
鸵鸟有翅膀,但是不会飞。
不过,它那两条粗壮有力的腿,却是其它鸟类比不上的。
它的长腿跨一步就有二到三米远。
在望不到边的沙漠里它能飞快地跑来跑去,每小时可以跑六七十公里,比火车还快。
顺风的时候,鸵鸟把翅膀高高举起,活像扬起风帆的小船,跑起来就更快了。
【材料】小花鹿(七)
“小花鹿”可讨人喜欢。
圆圆的脑袋上,一对粉红色的小耳朵向上竖着,仿佛在倾听周围的动静,脸上嵌着两只明亮的眼睛。
一张小嘴微微撅着,好像是在跟我说话。
“小花鹿”的身体是橘黄色的,上面有一个个大红色的梅花。
他那条又小又短的尾巴向上翘着,显出一幅很调皮的样子。
我在它的脖子上系了一条绿色的丝带,打了个蝴蝶结,这一下,它变得更加神气,更加漂亮了。
答案:
短文一:1、杨柳、春景、春色、柳条春。
2、下垂
3、不凭借别人的势力拼命向上,不贪婪。
短文二:
1、天文学教育、城市建设
2、活了两次
3、只要想做出改变,什么时候都不晚。
短文三:
1、睡觉、20。
2、人一生用来学习,提升自己的时间很少,要多花时间学习。
短文四:
1、儿子帮小鸡弄破蛋壳。
2、小鸡在蛋壳里挣扎是在锻炼和完善自己。
3、生活中要经历困难才能进步。
短文五:
1、珍惜时间
2、任选一句。
3、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时间就是生命。
浪费时间就是浪费生命。
4、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的多做些事。
短文五:
1、200多斤、最大的鸟。
2、粗壮有力的腿、二到三米远、六七十公里。
短文六:
1、写了小花鹿的外貌。
2、耳朵、眼睛、身体、尾巴。
3、仿佛——好像
短文七:
1、贵州、黄果树
2、二十多、六七十、一百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