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词风革新之二:苏轼“以诗为词”

合集下载

苏轼“以诗为词”之动因、标志及词史意义

苏轼“以诗为词”之动因、标志及词史意义

苏轼“以诗为词”之动因、标志及词史意义张国荣【期刊名称】《乐山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31)6【摘要】“以诗为词”乃是北宋学人对苏轼词之普遍认知,亦是苏轼词之一大特色。

苏轼之所以“以诗为词”,其动因是要以此压倒柳永,超越柳词,同时亦深受宋初欧阳修领导“诗文革新运动”及传统各种文学体裁相互融通、相互作用之启示与影响。

苏轼“以诗为词”有三大鲜明标志:(1)词中杂有诗句;(2)词多以“赋笔”为主,参以“比兴”;(3)词多诗境。

苏轼“以诗为词”在我国词发展史上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The method“composing Ci with the spirit of poem”of Su Shi was un iversally recognized by scholars from Northern Song Dynasty,and it's also a representative feature of his works. That kind of compo-sition method was adopted partially to outweigh Liu Yong and his Liuci. At the same time,it was deeply in-fluenced by Poems Innovation Campaign of Song Dynasty led by Ouyang Xiu and the interaction of various literary genres. There are three distinctsymbols:(1)poem lines been mixed together;(2)massive use of“fu”,with“bi”and“xing”(writing skills)as supplement;(3)concentrating on artistic image. Su Shi's method of“composing Ci with the spirit of poem”has far-reaching historical and realistic significa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i.【总页数】8页(P1-7,74)【作者】张国荣【作者单位】百色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广西百色 53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6【相关文献】1.苏轼"以诗为词"的文体价值与文本意义 [J], 宋先梅2.苏轼的豪放词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 [J], 朱靖华;3.从缘情到言志由类型化到个性化──论苏轼“以诗为词”的意义 [J], 郭自虎4.从化诗入词看苏轼的“以诗为词” [J], 李笑野5.民国中后期女性词的苏辛词风转向及其词史意义 [J], 徐燕婷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论苏轼词的艺术成就及其贡献

浅论苏轼词的艺术成就及其贡献

浅论苏轼词的艺术成就及其贡献苏轼是北宋词坛巨匠,他的词在题材内容、主题风格、表现手法、艺术特色等方面,都有新的突破,为中国词文化的发展,开启了崭新的一页,造就了两宋词坛的辉煌。

作为开启一代新词风的先驱者,苏轼在词坛地位不可动摇。

《四库全书总目纲要》中有这样的记载:“词至轼而又一变"。

一个“变"字,或许是对苏轼对中国词坛贡献的最好概括。

一、打破“艳科”藩篱,革新奢靡词风北宋以前,词风多华靡。

中晚唐以来骄奢华靡的世风,以及知识分子政治理想的幻灭, 最终促使词的委婉言情的文体特征形成。

五代十国时期世风的华靡浮艳继续为词的发展提供有利环境。

这时期的词词风浮艳,以《花间集》为代表,其中描写恋情相思与男欢女爱的作品占有相当比重。

温庭筠作为花间词人的典范,其词长于以密集的意象、华美的语言、精巧的结构来描摹事物,艺术风格华美秾艳.温庭筠代表作《菩萨蛮》能集中体现其秾艳的词风:“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宋初词风虽不及前朝华靡浮艳,但朝廷提倡享乐,君臣晏安,词风继承花间一派的婉约绮靡而视为正宗。

如晏殊“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多为流连风月、感伤时序的闲情闲愁,缺乏现实意义。

苏轼的出现,真正打破了“艳科”的藩篱,革新浮靡词风,给词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让其更具有生命力.他主张诗文应“有为而作”,在“文以意为主"的前提下,自由自在地表现世间万物,抒写主体情性;“冲出常言,法度去前规",使得“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他把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带到词坛,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二、“以诗为词”,提高词的地位“以诗入词”是苏轼对词体解放的巨大贡献,在词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以诗为词”的手法是苏轼变革词风主要武器,他把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突破了音乐对词体的制约和束缚,把词从音乐的附属品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

论苏轼词的革新精神 毕业论文

论苏轼词的革新精神  毕业论文

论苏轼词的革新精神毕业论文论苏轼词的革新精神摘要:苏轼是才气横绝的宋代诗人、词人,是宋代文化孕育出来的旷世奇才。

他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词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苏轼对词体的革新,使宋词展现出全新的面貌,提高了词的地位,对当时和后世都有十分重大的影响。

关键词:苏轼词革新以诗为词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他是北宋诗人、词人,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之一。

苏轼大刀阔斧地对词体进行改革,所谓“词至东坡,1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辛稼轩词序》刘辰翁)。

革新了晚唐五代以来浮靡的词风,给词以新鲜的血液和生命力,给宋词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方向。

而且为词坛开创了一种新的风格和美感,提高了词品,提升了词的地位,使宋词能与唐诗并列而无愧色。

北宋的胡寅在《酒边词序》中也说:“眉山苏氏,一洗绮罗香泽之态,白兔绸缪婉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2超然乎尘埃之外,于是《花间》为皂隶,而柳氏为舆台矣”?充分肯定了苏轼在革新宋词中的功劳。

本文将主要从苏轼词的题材内容、风格特色、表现方法、音律造工四个方面论述他的词革新意义。

一、在内容题材上,苏词冲破了“艳科”的藩篱,以诗为词。

晚唐五代以来所形成的词体观念对待诗和词的态度是不同的,认为诗应体现教化思想,风格应温柔敦厚;而词则与诗判然有别,绮丽婉媚为其特色。

苏轼的词时人以“以诗为词”评之,即指其词具有诗的品格和气质,与本色当行的词有着明显的不同。

苏轼以诗为词的创作是其明确的词体观念的指导下进行的。

苏轼3认为词应向诗靠拢,特别是优秀的词应与诗没有差别。

他认为词是“诗之裔”?4(《祭张子野文》),称赞优秀的词作为“古长短句诗也”?(《与蔡景繁书》)。

他以诗为词,以爱国热情、田园风光、悼亡怀人、咏史怀古、登临送别、说理谈禅等题材入词,扩大了词的内容题材。

浅析苏轼“以诗为词”

浅析苏轼“以诗为词”

文献标识码 : A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文 章 编 号 :0 8 9 5 (0 1O 一 1 8 O 1 0 — 2 X 2 1 )8 O 1 一 2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
摘要: 苏轼是 宋代文 学史上 的文坛领袖 。他 采取的t 以诗为词” 的手法将文人 以诗 的形 式来表现 的题 材和主题都 写入词 中。 于
是” 东坡词颇似老杜诗 , 无意不可入 , 无事不可 言。 ( ” 刘熙载《 艺概》 四)反映 了以前词人所没有反映的广阔的 内容, 卷 , 表现 出浓 厚 深沉的文化 意蕴和 时代精神 , 已使 他与前代 词人从本质上 区别开来 , 使词进入 了雅文学的领域 并使之成 为宋代 文学的代表 .
对后 世 的 影 响 深远
关键 词 : 苏轼 以诗为词 题材 意境 音律 “ 以诗 为词 ” 这一命题 最早是 由北宋 诗人陈师道 在《 山诗 后 话》 中提 出 :退 之 以文 为 诗 , 瞻 以诗 为词 , 教 坊 雷 大 使 之 舞 , “ 子 人 虽极天下之_ , [ 要非本 色。” 《 (历代诗话》 , 本 中华书局 。9 2年 ) 18
明月 几 时 有 .
把酒 问青 天。 不知天上 宫阙 . 今夕是何 年。
人有悲欢 离合 ,
1 18
17 7 一 , 。
21 0 1年 8月
蠹 黪 g 麓 靠≯ j 豫|曩蕊 疆4 嚣强《镪 | 勰 |
第2 9期 总 5 7期 3
蕊53 02 9
英 语 课 程 标 准 提 出要 尊 重 个 体 差 异 . 话 说 “ 粒 米 养 百 样 俗 一 人” 每个人都是独~ 无二 的 , , 一 在生活背景 、 性格特点 、 思维方式 等 方 面 都存 在 差 异 . 以评 价 要 尊 重个 体 差 异 . 所 因人 而异 英 语 教 师 廊 根 据 学 生 各 自的性 格 特 点 和 知识 的 掌 握 程 度做 出 针 对 性 的评 价。 例 如 . 学 生 和 学 优 生 就 应 该适 当 I分 对 于 学 生 要 多 埘 j _ ( 天心 并有耐 心 , 不能冷漠 甚至放弃 , 通过提 问…些简单 的问题 等 方式增加他 们的信心 ,并对他们 的进步时刻关 注及时给予肯 定 和鼓励 , 哪怕进 步是微小 的 : 对于学优 生 , 以更 严格 的标准 来 要 要求 以便他 们取 得更大 的进步 . .另外 . 在调查 中. 有些学生 表示

论苏轼词在词体革新中的历史贡献

论苏轼词在词体革新中的历史贡献

论苏轼词在词体革新中的历史贡献许武荣(凯里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函授本科2010级,贵州凯里556000)摘要:虽然柳永一生专力写词,推进了词体的发展,但他未能突破词的传统格局,提高词的文学地位。

苏轼的出现,真正打破了“艳科”藩篱,革新浮靡词风,给词以新鲜的血液和生命力。

他主张诗文应“有为而作”,在“文以意为主”的前提下,自由自在地表现世间万物,抒写主体情性;“冲出常言,法度去前规”,使得“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他把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带到词坛,引诗入词,在词的内容、题材、风格、情趣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富有开创性的革新。

关键词:苏轼;词;贡献;词体Abstract:Although the Liu Yong life force wrote the lyrics on,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ord body, but he failed to breakthrough the traditional pattern of the word, to improve the literary status of the word. Su Shi really break down barriers between Yan Branch, innovative floating extravagant words wind, to the word of fresh blood and vitality. He advocated poetry should have made "freely, under the premise of" culture "to Italy, the performance of things in the world, and describe the main Feeling;" out of the saying, and his testimonies to the former regulation, the "Arts and natural startle. "He brought the spirit of the Prose to Ci cited Ci, in the words of content, subject matter, style, fun, and so a series of rich and groundbreaking innovation.Keywords: Su Shi; words; contribution; Ci前言苏轼的词现存三百四十多首,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

论苏轼“以诗为词”的成因(修改稿)

论苏轼“以诗为词”的成因(修改稿)

福建省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本科段毕业论文题目:论苏轼“以诗为词”的成因准考证号:052604100210学生姓名:郑德龙指导教师:陈斌2011 年8 月21 日论苏轼“以诗为词”的成因汉语言文学专业郑德龙指导教师陈斌【摘要】苏轼“以诗为词”的创作实践,开拓了词的题材,拓展了词的境界,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使词摆脱了游离于主流文化之外的窘境,成为一种与诗体并驾齐驱的文学形式。

而促使“以诗为词”理论形成的原因在于北宋当时特殊的党争政治背景,词体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寻求突破的需要,以及集诗文书画大成于一身的苏轼主观、有意识的词作实践三大因素合力的结果。

【关键词】苏轼;以诗为词;成因在我国灿烂辉煌的古代文学史上,冉冉升起了两颗最耀眼的明星——唐诗宋词!词,始于梁代,形成于唐,极盛于宋,所以说起词,当以宋词为代表。

两宋词人,名家辈出、名作林立,据统计,流传至今的宋词共有21055首,有姓氏可考的词作者就有1493名,其中北宋时期的苏轼堪称最杰出的词人之一。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他以坦荡潇洒的人格魅力及高超的艺术才情,“以诗为词”[1],开拓了词的题材,拓展了词的境界,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使词摆脱了游离于主流文化之外的窘境,成为一种与诗体并驾齐驱的文学形式。

对于“以诗为词”的评价,前人已多作论述,但是对于苏轼形成“以诗为词”的原因却研究甚少,或只是拘泥于一处,不免有遗珠之憾。

本文试图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淬炼提高,努力从北宋当时的党争政治背景、词体发展的客观需要及苏轼自身主观实践等三大方面入手,以期对其成因作全面客观的论述。

一、“以诗为词”涵义简述既然要探究“以诗为词”的形成原因,那就不可避免要先理清何为“以诗为词”。

所谓的“以诗为词”就是以写诗的态度来填词,将诗的题材、内容、写法、风格等引入词的领域并使之拓展,开拓新的词境,提高词的格调,改变了当时词坛弥漫的香艳之风,完成了伶工之词向士大夫之词的转变。

以诗为词自是一家—论苏轼的词风

以诗为词自是一家—论苏轼的词风
“ 示新 词 , 古 人 长短 句 诗 也 。得 之 惊 喜 , 颁 此 试
“ 北宋 词 坛 有 两 个 瞩 目的 人 物 , 个 是 柳 永 的 一
以赋为词 , 一个 是 苏轼 的以诗 为词 。 l ”J 脚) 首先从 苏 轼对 自己词 的批 评 来 看 其词 论 。《 苕
溪渔隐丛话前集》 卷四十二所引《 遁斋 闲览》 的记事 中, 载有 苏轼 的言语 以及 对这 些 言语 的批 评 :子 瞻 “
创 了豪 放一 派 。

前 者 说 因苏 轼 不擅 长 歌 , 故其 词 不合 音 律 处颇 多; 后者 认 为苏轼 并 非 不能 歌 , 因豪 放 磊 落 , 只 不想 使精 神用 于此等 细 小处 去 协 和音 律 。《 溪 渔 隐 丛 苕

以诗 为 词
话前集》 四十九所引陈师道《 山诗话》 卷 后 中记载 : “ 之 以文 为 诗 , 瞻 以诗 为词 。如 教 坊 雷 大 使 之 退 子
尝 自言 , 生有 三不 如人 , 平 谓著 棋吃酒 唱 曲也 。然三 者 亦何 用如人 。子 瞻之 词 虽 工而 多 不 人 腔 , 以不 正 能 曲耳 。 据 此 看 来 , 轼 不 擅 长 歌词 , 且 连 街 坊 ” 苏 而
巷间也这样评 价。《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 三十三 卷 也 这样 评价 : 无 咎评 本 朝 乐章 , 见 诸 集 。今 录 于 “ 不
收稿 日期 :0 1— 6—1 21 0 0
勉继之 。 ( 与蔡景 繁第 四首 》 “ ”《 ) 又惠 新 词 , 句 警 句
作者简 介: 胡改英 (9 1 ) 女 , 18 一 , 陕西西安人 , 西安广播电视大学文法 教学 部助 教 , 陕西师 范大学硕 士研 究生 。研究 方向 :

苏轼对词的发展贡献

苏轼对词的发展贡献

苏轼对词的发展贡苏轼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代文豪,是北宋文学最高成就的杰出代表,他在诗、词、散文里表现出的豪迈气魄,丰富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当时和后世都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尤其他在词境扩大,词风变革等方面,开创了词创作的新阶段,为词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从而奠定了他在词史上的重要地位。

一、扩大了词的题材(一)悼亡之词在传统的抒情诗所表达的个人情感中,最动人的是生离死别之情,以词写悼亡,是由苏轼首创。

在东坡夫人王弗逝世十年之后,他写下了流传千古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以凄厉的音响,不断变换节奏的句式,恰当地表现心潮的激荡和抑郁不平的情怀,是中国词史上第一次把悼亡题材引入词中,另一首《西江月》(玉骨那愁瘴雾)将咏梅与悼亡合写,以花喻人,含蓄空灵,感情真挚,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二)农村之词与山水诗一样,描写农村风情、景物的田园诗也一直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苏轼不仅注重内心世界的开拓,还注重外在世界的拓展。

苏轼之前的词作,所表现的生活场景很狭小,主要局限于封闭性的画楼绣户、亭台院落。

而描写农村人物,反映农村风情,以农村题材入词,于文人词中则始于苏轼。

(三)言志之词宋朝几乎从立国起就一直受强悍的少数民族政权的威胁和侵扰,但宋朝皇帝却制定并推行了重文轻武,重内轻外的基本国策,这就造成了在宋朝士大夫阶层中普遍存在的怯弱苟安、及时行乐的厌战心理。

因此,盛唐那种描写边塞的奇异风光、抒发自己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歌颂将士们奋勇杀敌的英雄主义精神的诗篇在北宋文坛中是极其少见的。

然而,在东坡集中已有了某些抒发自己在政治上的抱负以及感慨的词篇,例如:《江城子.密州出猎》,这实际上已经将词涉足于中国传统诗歌的最高境界--言志的境界了,为南宋词人言志词的繁盛奠定了基础。

开拓词之境域,丰富词之内容,苏轼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用自己的创作实践表明:词是" 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除了开创词的悼亡题材、农村题材、言志题材之外,他还在词中大量描绘了自己的日常交际、闲居读书以及射猎、游览等生活场景。

苏轼对词的贡献

苏轼对词的贡献

苏轼对词的贡献苏轼对词的贡献一、“以诗为词”——突破诗尊词卑的词论苏轼词的突出特点是“以诗为词”,他“以词的躯壳而赋予诗的神气”。

“以诗入词”是苏轼对词体解放的巨大贡献,在词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以诗为词”,简单说来,就是用写诗的方法写词,把诗的题材、形象、意境、创作方法尽情入词,使词“诗”化成为新的独立词体。

“以诗为词”本来是陈师道对苏词的评论。

陈氏以为“以诗为词”不是词的“本色”,其源固出于保守的词学观,但在客观上却准确地揭示了苏词这一手法开创性的特色。

历来,人们对诗与词的区别,有所谓“诗庄词媚”的说法:诗言志,词寄情,诗为“正道”,词为“艳科”。

换言之,词只是表现男女恋情、离愁别恨或充当歌舞宴席上娱宾工具的艺术形式而已,是不登大雅之堂的。

久而久之,这种观点自晚唐五代的“花间派”词作流行以来,数百年间逐渐演化成一种程式化的专写艳情的绮靡陈腐的格套。

此即所谓“艳科”词。

到了北宋初年,词体便由于题材、内容的雷同和狭窄而走向了衰落。

此时,苏轼毅然举起了“有为而作”的大旗,把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推进到词的领域中去,“以诗为词”,从而打开了一个崭新的局面,“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

苏轼对旧词体的改造并不是随心所欲的,他对诗词的关系有一个十分精辟而符合艺术规律的看法,即认为诗、词原是共源而分派,同工异曲的;词不过是“长短句诗”而已。

苏轼从理论上提倡词在表现深厚的情感内容,要有高远的立意和阔大的境界。

他的词学理想是推赏唐诗的气象和境界。

苏轼用唐诗之审美标准以衡词,其用意自然是希望宋之小词能具有唐诗高华浑厚之美,正是他一贯的“以诗为词”观念的体现。

他还明确指出:“清诗绝俗,甚典而丽,搜研物情,刮发幽翳,微词宛转,盖诗之裔。

”这就是说,词只是诗的“后裔”,词即是诗。

在他看来,词之于诗,既是相对诗的不同文艺体裁,又是诗的产物,更是诗人不同创造形态的创造物。

即词来源于诗,与诗同质异体。

“以诗为词”是苏轼的词学本体论。

苏轼以诗为词

苏轼以诗为词

浅论苏轼对词体发展的贡献提要:苏轼以复古的形式为更新的手段,突破了北宋词的所谓的传统。

给词以新的生命力,造就了两宋词坛的辉煌,并影响了词的发展走向。

作为开一代词风的旗手和舵手,苏轼在词坛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对后世的词人诸多方面产生永不衰变的影响。

《四库全书》曾评苏词“词自晚唐、五代以来以清切婉丽为宗。

至柳永而一变,如诗家之有白居易,至苏轼而又一变,如诗家之有韩愈。

遂开南宋辛弃疾一派。

”刘大杰在《中国文学史》中认为苏词风格特征在“宋代词坛的地位,正如李白之于唐诗”。

若就词体之备(长调、小令)格调之全(豪放婉妁)内容之广,比之唐代众体兼备而又独擅其美的杜甫也未尝不可。

清刘熙载《艺概》说:“东坡词颇似老杜诗,以其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也。

若其豪放之致,则时与太白为近。

”本文将就东坡词“以诗为词”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及提高了词的意境;转变了当时词的风格,形成了柔情、细腻的豪放词派;打破了音律对词的束缚,实现词与音乐的分离等诸多方面论述苏词对词体发展的伟大贡献。

关键字:苏词;以诗为词;诗词有别、诗词一体;豪放词,用典一、苏词“以诗为词”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及提高了词的意境(一)从传统来看诗词有别,就词的外表形式而言,相对于齐言的律绝近体诗,绝大部分的词皆为杂言体。

但诗词之别仅限与此,那对于文人的创作是没有什么大碍的,特别是对苏轼这样的大家,不过只是改变一下词句的安排,完全是胜任有余的。

但诗词之别主要是在意境上,诗之境阔、词之言长。

也是就词的基本风貌而言的,因为“婉约词”相对于所谓的“豪放词”占了词的总量的绝大部分。

关于诗词之间意境题材的不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有极精到的评述:“词之为体,要渺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

”所谓“境阔”当是指“诗”的意境题材相对于“词”应雄阔大气、气象恢弘,所谓“言长”则是婉转细致之意,故而带来的意境则是纤弱柔美。

所以“词”较之于“诗”应多婉曲。

《苏轼“以诗为词”的革新意义》阅读答案

《苏轼“以诗为词”的革新意义》阅读答案

《苏轼“以诗为词”的革新意义》阅读答案苏轼认为词自是一家,从而在婉约风格之外有意识地大量创作豪放词,使词突破了狭隘的儿女艳科,成为士大夫们抒写怀抱、议论古今的工具。

举凡怀古、怀旧、记游和说理等可以用诗来表达的题材,他都尽情入词,使词恢复到诗词未分之阶段,使词诗化、散文化,这就是他的“以诗为词”,也正是他进行词体革新的关键所在。

那么究竟什么叫“以诗为词”呢?“‘以诗为词’,按照最简单的解释,就是把诗的作法、风格引入词中。

”(王水照《宋代文学通论》)朱靖华在《苏轼“以诗为词”促成词体革命》一文中也指出:“苏轼‘以诗为词’的主要特点,在于他把词和诗看成是同等地位的文学样式,……有意识地把诗的意境,诗的创作方式尽情入词。

”词至苏轼,在描写领域给人以全新的感觉,凡是可以入诗的题材均可以入词。

词可以咏史吊古,可以说理谈禅,可以用象征寄托幽思,可以借音节抒写情怀。

在苏轼的眼里,词之取材与诗无异。

他把“缘情”与“言志”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将词品与人品高度地统一融合起来,使词的创作走向正视现实、社会与人生的道路,极大地拓宽了词的取材范围。

词长于言情,而苏轼能够充分利用这一长处写出新意,拓展词境。

如《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将悼念亡妻与感叹个人身世熔为一炉,悼亡妻,情真意切;叹身世,感慨万端。

在此类词中,更为瞩目的是,苏轼在大量描写歌妓侍妾的词中,没有将描写的重点放在对方的色相上,更没有调情嬉戏的描写,而是把视点放在了对她们品质人格的赞颂上和对她们命运遭遇的深切同情上。

词中所写的离别情意,此前多局限于男女情事,而苏轼词中的离情别意多系表达与友人的深情厚谊,并借此抒发人生感叹,颇似唐代的离情诗。

如《满江红》(天光无情),在抒写依依不舍的离情的同时,抒发人生之叹、田园之想;又如《江城子》(别徐州),在写离情时又抒发沦落之感。

品读苏轼的这类词,看不到艳情的宣泄,嗅不到胭脂的气息,这些词与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抒写离情的名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试论苏轼对宋词的革新

试论苏轼对宋词的革新

试论苏轼对宋词的革新词自晚唐、五代以来,形成了绮靡婉约的作风,人们习惯用它写恋情,抒闺思。

到了宋初,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及士大夫歌舞升平的需要,出现了柳陌花衢、茶坊酒肆竞唱‚新声‛的景象。

以晏殊、晏几道父子为代表的词人,也就因袭晚唐、五代的浮艳词风,极立追求词藻的雕琢和形式的华丽。

欧阳修的一些词作即景抒情,有些新意,但也没有脱出艳科的藩篱。

这时张先的慢词和范仲淹描写边塞风光的词,对词的形式和内容有所开拓和发展。

柳永的出现,使北宋词为之一变。

他继承了很多篇幅较长又合于音律的慢词,以此表现仕途潦倒的生活遭遇,抒发羁旅行役的感受,描叙帝都的壮丽和城市的繁华,反映歌妓的不幸及他与歌妓的情意。

然而,北宋时期,真正开一代词风的是苏轼。

苏轼的贡献,首先是打破了词为艳科的狭隘范围,开拓了词的内容,提高了词的意境,词不再只是娱宾宴客的点缀或抒发男女欢乐与离愁的工具。

他用词写爱国之情,忧民之情,以及怀古思今,咏物写景,凡诗歌里写到的内容,都可以被苏轼写到词中。

他还用写诗文的手法写词,革新了词的语言,提高了词的格调,丰富了词的表现力,以他那豪壮的气势、丰富的想象、瑰丽的语言,创立了豪放词派,对词的发展作了重要贡献。

苏轼对宋词的革新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以诗为词,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

苏轼在词中大胆打破传统观念,以诗为词,即凡是诗能表现的题材内容,也让词进行表现,甚至让词与音乐脱离,打破了‚诗庄词媚‛的传统界限,这就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开拓了词的意境,也对当时及后代产生了巨大影响。

词从兴起以后,在民间创作和中唐文人创作中,题材都比较广泛,只是到了晚唐五代才被局限于男欢女爱、离情别绪的内容,用于‚侑觞佐舞‛,并以其‚香而弱‛的格调,被视为‚艳科‛。

从南唐冯延巳、李煜到北宋晏殊、欧阳修,已开始抒写个人感慨,柳永在表现自己怀才不遇的同时,还描绘了都市风光、市井生活。

不过,词总的仍然‚以清切婉丽为宗‛,虽说范仲淹、王安石写了一些悲凉慷慨工作,但几乎没有什么影响。

浅论苏轼的以诗为词

浅论苏轼的以诗为词

浅论苏轼的“以诗为词”王娟皖泗县大杨乡第二小学摘要:宋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朵奇葩。

在宋词发展史上最具革新精神的当数苏轼,他将诗文革新运动带入词中,打破了“诗庄词媚”①的成规,集中表现了自己自由的个性,被时人归纳为“以诗为词”②的变革。

这种变革,冲破了晚唐五代以来专写男女恋情、离愁别绪的旧框子,开创了豪放词派,扩大了词的题材,提高了词的意境。

怀古、感旧、记游、说理等向来诗人所惯用的题材,他都可以用词来表达,诚如清人刘熙载《艺概·词曲概》所说:“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③。

这就使词摆脱了仅仅作为乐曲的歌词而存在的状态,成为可以独立发展的新诗体。

这种“以诗为词”特点便是苏轼对宋词的最大贡献。

而这种新的词风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对同时代和后世的作家形成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以诗为词意义变革影响一、“以诗为词”的意义所谓“以诗为词”,就是用写诗的方法写词,把诗的内容、题材、形象、意境、创作方法尽情入词,使词诗化成一种新的独立的文体。

在苏轼之前,特别是晚唐五代,词的内容大多数偏重于女色描写或是男女情事,主要功能是娱乐的,这些词内容贫乏,风格浮艳,所反映的生活极为狭隘,这就形成了传统娱乐词的本位观念,这种本位观念是根本区别于传统诗文的文学观念的。

一些大家如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等人也尝试过突破,但突破是零星的,没有引起广泛的注意,产生广泛的影响。

最终完成对传统词变革的是苏轼,正如刘辰翁所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辛稼轩词序》)。

苏轼认为诗词同源,词“为诗之苗裔”④也就是说词在本质上可以同诗一样,表现爱国豪情,抒写人生遭遇,反映社会盛衰,诉说亲朋情感,再现农村生活,展现水色山光。

总之,凡是能够用来写诗的,都可以用来入词。

这种变革打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将传统观念的娱乐歌词诗化、文学化,做到诗词一体,从而大大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二、“以诗为词”的变革1、以诗的内容和题材入词。

苏轼'以诗为词'的变革

苏轼'以诗为词'的变革

苏轼词的清雄旷达的风格, 苏轼词的清雄旷达的风格,总是和词中 壮美的意境完美结合在一起的。 壮美的意境完美结合在一起的。 从人物与人世方面来看, 从人物与人世方面来看,苏轼词的清雄 旷达的风格,又总是和羽扇纶巾的风流人 旷达的风格, 挽雕弓如满月的壮士、 物、挽雕弓如满月的壮士、把酒问月的诗 人、乘风破浪的渔父等形象紧密结合在一 起的, 起的,从而鲜明地表现出词人的理想抱负 与乐观进取、积极用世的精神。 与乐观进取、积极用世的精神。
苏 轼
“以诗为词”的变革 以诗为词”
中国人民大学 诸葛忆兵
(一)苏轼生平
苏轼( 苏轼(1037─1101), ), 字子瞻,一名和仲, 字子瞻,一名和仲,号东 坡居士,四川眉山( 坡居士,四川眉山(今属 四川) 四川)人。
一、多才多艺的苏轼
文学创作:存诗 多首, 文学创作:存诗2700多首,文约 多首 文约4000篇,词 篇 350余首。 余首。 余首 绘画: 绘画: 书法: 书法:
《鹧鸪天》: 鹧鸪天》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林断山明竹隐墙 , 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 空白鸟时时见, 照水红蕖细细香。 空白鸟时时见 , 照水红蕖细细香 。 村 舍外, 古城旁, 杖藜徐步转斜阳。 舍外 , 古城旁 , 杖藜徐步转斜阳 。 殷勤昨 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毛文锡《甘州遍》 毛文锡《甘州遍》: 秋风紧,平碛雁行低。阵云齐。 秋风紧,平碛雁行低。阵云齐。萧萧飒 边声四起,愁闻戍角与征鼙。 飒,边声四起,愁闻戍角与征鼙。 青 冢北,黑山西。沙飞聚散无定, 冢北,黑山西。沙飞聚散无定,往往路人 铁衣冷,战马血沾蹄。破番奚。 迷。铁衣冷,战马血沾蹄。破番奚。凤凰 诏下,步步蹑丹梯。 诏下,步步蹑丹梯。

浅谈苏轼词创作中“以诗为词”的创作倾向

浅谈苏轼词创作中“以诗为词”的创作倾向
将 词诗 化 。 关键词 :苏 轼 ;“ 以诗为词 ;创 作倾 向
北宋 仁 宗 、神 宗 朝是 宋 词 最 为辉 煌 灿 烂 的 时期 。这 与词 史 上 的重 大 转折 是 联 系在 一 起 的 。从 中我 们 可 以看 出两 层 意 思 :一 是 词体 长 调 的 发展 , 二是 内容 上 的 “ 以 诗为 词 ” 。前 者 说的 是柳 永,后 者 则是 苏轼 。下 面我 们就 重 点谈 一 下 苏轼 在 他 词 的创 作 中 的 “ 以诗 为词 ”的 创作
4谓的诗客曲子词是相对于民间的曲子词而言的而温韦晏欧等人的诗化所做的便是将当时流入民间的词化用于晚唐以来柔媚细腻的诗风之中将这种诗风创作应用于他们词的创作当中
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浅谈苏轼词创作中 以诗为词 的创作倾向
高 洪 娇 白城 师 范 学 院文 学 院
摘 要 :在 北宋词 坛 上 , 出现 了两种风 格 截然 不 同的创 作 倾 向 ,它们 的代 表人 物分 别是 晏 、欧 与柳永 。 前者 多作 小令 ,走 的是雅 化 之路 ;后者 多作长 调 ,走 的是俗 化之 路 。前 者延 续着 五代 以来 的词 风 ,后 者 则是取 民1 ' 4曲调 而有所 创 新 。苏轼 继起 ,一方 面接 受 了柳永 开 阖动 荡的 笔法 ,另 一方 面又 开 阔词 境 ,形成 了 自己独 特 的风格 ,在 新 的 意义 上

是 与晏 、欧 、 柳等 截 然 相反 的道 路 ,可 以 说是 开 了词 境 创 作 的先河 ,拓展 了词 境创作 。 苏轼 的 “ 以 诗 为 词 ” 是 以 柳 永 为 改 革 目标 的 , 苏 轼 不满 于 柳 永词 作 中 的 一些 市 井 的、 卑俗 的词 句 ,所 以 他 要将 这 些 “ 俗 化 ” 的词 重 新 “ 诗化 ” 。反 映 在 观 念 上 , 倾向。 “ 东 坡 以词 曲为 诗 之苗 裔 ” ( 朱 弁 :《 风 月堂 诗话 》 卷上 ) ; 反 映在 创作 实 践上 ,“ 东坡 词 颇似 老杜 诗 , 以其无 意 不可 以柳永为革新 目标的 “ 词境的扩展” 柳 永 的 词 以开 阖动 荡 的笔法 而 闻名 ,他 的词 往 往 都 入 ,无 事 不 可 言 也 ” ( 刘熙载 《 艺概 ・ 词概 》 ) 。 苏轼 不 仅 是 大 开 大 阖,伴 以参 差变 化 的 结构 和 恢 宏 的格 局 ,有 柳 将 过 去很 少 在 词 中表 现 而较 多 在 诗歌 中出现 的 题 材纳 入 词“ 天 下 咏 之 ” 的说 法 。苏轼 生 当柳 词 盛 行 的年 代 ,当 词 中,包 括 怀 古 、感 旧、记 游 、说 理 等一 些 旧的 在 诗 的 然对 柳 词 予 以 了充分 的注 意 ,可 以说 他 的开 阔 词境 是 以 创 作 中才 出现 的 题材 。而且 在 语 言 上 ,他 也将 宋 诗 的语 柳永 为 革 新 目标 的。在 《 与 鲜 于子 峻 三 首 之二 》 中,他 言带 到词 中。如 《 哨遍 》“ 为米 折腰 ” ,《 满 庭芳 》 的 “ 归 说道 :“ 近 却颇 作 小词 ,虽无 柳 七 郎风 味 ,亦 自是一 家 。 ” 去来 兮 ” ,《 无愁 可 解 》 的 “ 光景 百年 ”等 篇 ,这 些 多 为 俞文 豹 《 吹剑 续 录》 载 :“ 东坡 在玉 堂 ,有幕 士 善讴 , 因 散 文化和议论化的句式;至于 《 如 梦令 》“ 水 垢 何 曾 相 问: ‘ 我词 比柳 词何 如 ? ’对 日 :‘ 柳 郎中词 , 只好十 七八 爱 ” ,《 南歌 子》“ 师唱谁 家 曲”等 阙,又 杂 以禅 语 。 女孩 儿 ,执 红牙 拍板 唱 “ 杨 柳 岸 晓风残 月 ” 。学 士词 ,须 三 、苏轼 “ 以诗 为词 ”创作倾 向的影 响 通 过上 述 的 分析 , 我们 不 难 看 出苏 轼 对于 词 境 的 升 关 西大汉 ,执铁 板 唱 “ 大 江 东去 ” 。 ’公为之 绝 倒 。 ”可 以 看 出 ,苏 轼词 的词 境 与柳 永 词 的词 境 是完 全 不 同 的, 同 华 和发 展 所 作 出 的卓越 贡 献 。词 史 的 发展 也 由于 苏 轼 的 时 也 可 以感 觉 到苏 轼 是很 有 与 柳永 相 比较 的意 识 的 。苏 “ 以诗为 词 ”的创 作倾 向而进 入 到 了一个 崭新 的阶 段 ,进 轼 是 有 心创 造 新 的词 境 的 ,在 与柳 永 词 的 比较 中 ,非 常 而 遂 开南 宋 辛 弃疾 一 派 。苏 轼 的 “ 以诗 为 词 ” 内涵 非 常 注 意 能够 形 成 自 己别 具 一 格 的风 格 。苏 轼 “ 以诗 为 词 ” 丰 富 ,这 固 然与 苏 轼 的才 学 密 不可 分 ,但 也 和 各种 思 想 的创 作 拓 展 了词 的 意 境 ,使 这 一 时 期 的词 境 得 以升 华 , 的交错 不无 关联 。苏轼 的思 想集 儒 、释 、道三 家 于 一身 , 因此 在他 的诗文 中 自然会 不 经 意 的体 现或 流 露 出各 种 不 并且他 的这种 做法得 到 了当时 的广大文 人 的认 可与 称赞 。 二 、“ 独具一格。自是一家”的 “ 以诗为词” 同的 思 想 。叶嘉 莹 先 生在 谈 论 苏轼 的思 想 时讲 到 ,苏 轼 从温 、 韦、 晏 、欧 的创 作 倾 向上看 ,也 是在 将 词 作 有 “ 用 世 之 志 意与 旷 世之 襟 怀 ” 。“ 用世 之 志 意 ”体 现 的

试论苏轼对宋词发展贡献

试论苏轼对宋词发展贡献

试论苏轼对宋词发展贡献摘要:“词”作为“一代之文学”,在我国源远流长的诗歌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苏轼是宋词发展的一座里程碑,他开创了中国豪放词风。

本文通过对苏词“以诗为词”的特点、苏词的风格以及苏词的艺术来论述苏轼对宋词的发展贡献。

关键词:苏轼;词;豪放;发展一、苏词“以诗为词”“以诗为词”的手法是苏轼变革词风主要武器,即是把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突破了音乐对词体的制约和束缚,把词从音乐的附属品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

苏轼在《与鲜于子骏书》中说:“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是一家……”苏轼所言的“无柳七郎风味”,显然是要在传统的“辞情蕴藉”的婉约词风之外,另立一家,自成一格。

对于这一点,宋人胡寅在《酒边词序》[1]中云:“柳耆卿后出而尽妙,好之者以为无以复加,及眉山苏氏,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婉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浩歌,超乎尘垢之外……”他对苏轼“另立门户”的作词观点,表达了充分的肯定。

在他看来,苏词有别于传统的婉约词之处,是在对词的意境的改变及提升上,改变了所谓的“绮罗香泽之态、绸缪婉转之度”,而把词境提升到“超乎尘垢之外”。

而达到这种改变及提升,最易行的途径显然是借鉴“诗”的题材与境界入“词”,做到“诗词一体”。

苏以诗为词,可入诗者便可入词,扩大词的题材,开拓了词境,提高词的格调。

一是表达治国平天下之志的“言志词”《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这首词笔力雄健,一扫当时词坛盛行的脂粉气,的确如他所言“无柳七郎风味”。

词中写出猎时的盛况,可谓有声有色,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下半阕气概尤为豪壮,结语“西北望,射天狼”表达了他以天下为己任,渴望为国家建功立业,扫平边患的壮志。

又如词作《沁园春》中写道:“当时共客长安。

似二陆初来俱少年。

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

”更是直抒胸臆,表现了作者“致君尧舜”的兼济之志。

二是寄托遥深的“咏物词”。

我国诗歌从《诗经》开始,就有所谓“兴寄”的传统,而《楚辞》又开创了以“香草美人”抒发情志的优良传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这次“出猎” 苏轼这次“出猎”,还作有 祭常山回小猎》七律诗一首: 《祭常山回小猎》七律诗一首:
青盖前头点皂旗,黄茅冈下出长围。 青盖前头点皂旗,黄茅冈下出长围。弄风 骄马跑空立,趁兔苍鹰掠地飞。 骄马跑空立,趁兔苍鹰掠地飞。回望白云 生翠巘,归来红叶满征衣。 生翠巘,归来红叶满征衣。圣朝若用西凉 白羽犹能效一挥。 簿,白羽犹能效一挥。
《浣溪沙》共五首,录其二首: 浣溪沙》共五首,录其二首:
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 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 相挨踏破茜罗裙。 老幼扶携收麦社, 相挨踏破茜罗裙。 老幼扶携收麦社,鸟鸢 翔舞赛神村。道逢醉叟卧黄昏。 翔舞赛神村。道逢醉叟卧黄昏。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 牛衣古柳买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 牛衣古柳买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 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东坡词颇似老杜诗,以其无意不可入, 东坡词颇似老杜诗,以其无意不可入, 无事不可言也。 无事不可言也。”
2、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风格和意境入词
清人王又华在《古今词论》中说: 清人王又华在《古今词论》中说:“张世文 词体大略有二:一婉约,一豪放。 (綖)曰:词体大略有二:一婉约,一豪放。盖 词情蕴藉、气象恢弘之谓耳。……如少游多婉约 如少游多婉约, 词情蕴藉、气象恢弘之谓耳。……如少游多婉约, 东坡多豪放,东坡称少游为今之词手, 东坡多豪放,东坡称少游为今之词手,大抵以婉 约为正也。 约为正也。” 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诗余》 有婉约者, 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诗余》:“有婉约者,有 豪放者。婉约者欲其辞情蕴藉, 豪放者。婉约者欲其辞情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 恢弘。 恢弘。”
《念奴娇·赤壁怀古》: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 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 起千堆雪。江山如画, 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 时多少豪杰。 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 当年,小乔初嫁了, 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 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 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 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 明月几时有? 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 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 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 何似在人间! 影,何似在人间! 转 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 时圆?人有悲欢离合, 时圆?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 难全。但愿人长久,千 难全。但愿人长久, 里共婵娟。 里共婵娟。
北宋词风革新之二
苏 轼 “ 以 诗 为 词”
关于“以诗为词” 关于“以诗为词”
“苏门六君子”之一的陈师道说: 苏门六君子”之一的陈师道说: 退之以文为诗,子瞻以诗为词, “退之以文为诗,子瞻以诗为词,如教坊 雷大使之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 雷大使之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 后山诗话》 (《后山诗话》) 以诗为词”的提出, “以诗为词”的提出,在当时本是对 苏轼词风的一种批评和贬斥。其后, 苏轼词风的一种批评和贬斥。其后,“以 诗为词”反而成为苏轼词风的典型概括。 诗为词”反而成为苏轼词风的典型概括。
《江城子》: 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 思量,自难忘。 思量,自难忘。千里 孤坟,无处话凄凉。 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 满面,鬓如霜。 满面,鬓如霜。 夜来 幽梦忽还乡,小轩窗, 幽梦忽还乡,小轩窗, 正梳妆。相顾无言, 正梳妆。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 惟有泪千行。料得年 年肠断处:明月夜, 年肠断处:明月夜, 短松冈。 短松冈。
《蝶恋花》: 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 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水龙吟》: 水龙吟》
似花还似非花,也 似花还似非花, 无人惜从教坠。 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 路,思量却是、无情有 思量却是、 萦损柔肠, 思。萦损柔肠,困酣娇 眼,欲开还闭。梦随风 欲开还闭。 万里,寻郎去处,又还 万里,寻郎去处, 莺呼起。 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 飞尽,恨西园、 飞尽,恨西园、落红难 晓来雨过, 缀。晓来雨过,遗踪何 一池萍碎。 在?一池萍碎。春色三 分,二分尘土,一分流 二分尘土, 细看来,不是杨花, 水。细看来,不是杨花, 点点是离人泪。 点点是离人泪。
1、以诗的内容与题材入词
《江城子·密州出猎》: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 左牵黄,右擎苍。锦 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 射虎,看孙郎。 射虎,看孙郎。 酒酣 胸胆尚开张。鬓微霜, 胸胆尚开张。鬓微霜, 又何妨?持节云中, 又何妨?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 何日遣冯唐?会挽雕 弓如满月,西北望, 弓如满月,西北望, 射天狼。 射天狼。
《定风波》: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 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 谁怕!一蓑烟雨任 平生。 平生。 料峭春风吹 酒醒,微冷,山头 酒醒,微冷, 斜照却相迎。 斜照却相迎。回首 向来萧瑟处,归去, 向来萧瑟处,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也无风雨也无晴。
3、诗化的形式与技巧
《岁时广记》卷十八引《古今词话》 岁时广记》卷十八引《古今词话》 说:“东坡自禁城出守东武,适值霖潦经 东坡自禁城出守东武, 黄河决流,漂溺钜野,及于彭城。 月,黄河决流,漂溺钜野,及于彭城。” 东坡“筑长堤十余里以拒水势” 堤成, 东坡“筑长堤十余里以拒水势”,“堤成, 水循古道,分流城中。上巳日, 水循古道,分流城中。上巳日,命从事乐 成之。有一妓前曰: 自古上巳旧词多矣, 成之。有一妓前曰:‘自古上巳旧词多矣, 未有乐新堤而奏雅曲者, 未有乐新堤而奏雅曲者,愿得一阕歌公之 坡写《满江红》 ……俾妓歌之 俾妓歌之, 前。’坡写《满江红》曰:……俾妓歌之, 坐席欢甚。 坐席欢甚。”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 能得几回来?便使尊前醉倒、且徘徊。 能得几回来?便使尊前醉倒、且徘徊。 沙 河塘里灯初上, 水调》谁家唱? 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 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刘熙载《艺概·词曲概》 刘熙载《艺概·词曲概》说:
《洞仙歌》: 洞仙歌》
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 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 凉新浴。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 凉新浴。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 渐困倚、孤眠清熟。帘外谁来推绣户, 渐困倚、孤眠清熟。帘外谁来推绣户,枉 教人、梦断瑶台曲。又却是,风敲竹。 教人、梦断瑶台曲。又却是,风敲竹。 石 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尽, 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 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 独。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又 恐被、秋风惊绿。若待得君来向此, 恐被、秋风惊绿。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 对酒不忍触。共粉泪,两簌簌。 对酒不忍触。共粉泪,两簌簌。
《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 缺月挂疏桐, 漏断人初静。 漏断人初静。时 见幽人独往来, 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 缥缈孤鸿影。 惊 起却回头, 起却回头,有恨 无人省。 无人省。拣尽寒 枝不肯栖, 枝不肯栖,寂寞 沙洲冷。 沙洲冷。
《虞美人》: 虞美人》
苏轼词风及其影响
胡寅《酒边词序》 胡寅《酒边词序》: “及眉山苏氏,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 及眉山苏氏,一洗绮罗香泽之态, 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 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 超然乎尘垢之外。于是花间为皂隶, 超然乎尘垢之外。于是花间为皂隶,而柳氏为舆 台矣! 王灼在《碧鸡漫志》卷二中也肯定说: 台矣!”王灼在《碧鸡漫志》卷二中也肯定说: 东坡先生非心醉于音律者,偶尔作歌, “东坡先生非心醉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 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 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刘辰 翁在《辛稼轩词序》中也说: 词至东坡, 翁在《辛稼轩词序》中也说:“词至东坡,倾荡 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岂与群儿雌声学 语较工拙。 语较工拙。”
《能改斋漫录》卷十六: 能改斋漫录》卷十六:
“居士词人谓多不协律,然横放杰出, 居士词人谓多不协律,然横放杰出, 自是曲子中缚不住者。 自是曲子中缚不住者。” 陆游在《老学庵笔记》卷五中说: 陆游在《老学庵笔记》卷五中说: 公非不能歌,但豪放, “公非不能歌,但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 律耳。试取东坡诸词歌之,曲终, 律耳。试取东坡诸词歌之,曲终,觉天风 海雨逼人。 海雨逼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