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国内硕士研究生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国内硕士研究生教育的问题与对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硕士研究生教育已经成为了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在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针对国内硕士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硕士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1. 质量不高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本质是提高人才素质,但是现实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硕士毕业论文的水平不高、培养质量不稳定等。
这是由于硕士研究生教育本身的问题,以及各个高校对于硕士研究生的管理问题所导致的。
2. 指导教师数量不足硕士生毕业论文的指导至关重要,而现实中存在着硕士生指导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
一些高校面对硕士生指导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往往采用较为“粗略”的方式,使用一些老师,在很短时间内处理大量毕业生论文,导致毕业生论文质量下降。
3. 情况反映不及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大部分大学已经建立了网络平台,供学生和教师查阅使用。
然而,当前的网络平台存在着情况反映不及时的问题。
在网络平台上,学生和教师不能及时地反应问题和解决问题,导致问题的积压和延误指导。
二、解决方案1.提高硕士生教育整体质量硕士生教育整体质量有待提高。
一方面可以通过制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建立健全考核评估机制,加强师资力量、实验室建设等方式提高教育标准。
另一方面可以考虑依托公司开设硕士专业课程培养研究生,让学生参与真实案例,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研究生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水平。
2.增加硕士生指导教师数量为了解决硕士生指导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高校可以采用多重手段,例如引进外校优秀教师、聘请高级专家等方式,增加标准化和规范化指导教师。
同时也可以加强和企业的合作,打破多年来学校和产业界之间的固化认知体制,实现学生与企业直接对接,提高教学质量和实践能力。
3.及时构建反馈机制为了更好地解决网络平台上情况反映不及时的问题,高校还应当构建反馈机制,推进信息的流通和分享,强化奖励和惩罚制度以及完善监管机制。
高校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高校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作者:安成日来源:《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19年第7期摘要:硕士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而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和完善的体系,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基本前提。
文章以H高校国际政治专业的培养方案为具体案例,详细分析了培养方案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现存的问题,认为高校应调整现有硕士研究生课程中的公共课、学位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的比例,适当增加专业实践方面的课程,减少不必要的学位基础课、相应增加选修课的数量及门类,在研究生课程中不再重复本科教学内容,真正发挥硕士研究生课程在本科教育和博士研究生教育之间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高层次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培养体系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9)07-0067-041977年我国恢复了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研究生层面的招生考试制度也很快得到了恢复。
恢复招生考试后的我国高等教育很长一段时间一直是“精英”教育,研究生教育也是如此,培养出来的研究生也是各行各业的“精英”。
但是随着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高校本科生乃至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也不断扩大。
据2017年11月6日,教育部发布的《2017年度教育部直属高校信息公开年度报告》,2017年“全国共有在校研究生191.1万人(硕士+博士),应届毕业研究生55.2万人,研究生招生64.5万人”[1]。
但是,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培养质量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诟病”,许多用人单位指出,当前大学教育质量下滑,形成了“今天的博士不如5年前的硕士,5年前的硕士不如10年前的本科”的贬值链[2]。
这一说法,虽有些偏颇,但是研究生培养质量下滑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这严重背离了我国开展研究生教育的宗旨,值得高校从事研究生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笔者认为,研究生培养质量下滑,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以研究生课程设置、课程体系为核心的研究生培养体系不完善,缺乏个性、缺乏专业特色等问题是研究生培养质量下滑的至关重要的原因。
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1 问题描述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是护理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但是在目前的护理硕士研究生培养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护理学研究生培养课程设置上,存在信息更新不及时、皮毛课程占比较大等问题,这种课程结构导致研究生学习成果较低,且毕业生未充分掌握护理技 ~术实践能力。
其次,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实践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更为突出,存在着实践教育体系不健全、实践教育指导模式小赤佬单薄等。
这样的状况,大大降低了护理学硕士研究生的实践能力。
最后,护士师资培训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老师培训技巧不足、学科建设不协调等。
这导致护理学硕士研究生接受的老师以及带领实践教育的老师缺乏必要的能力。
2 解决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可以做出以下解决措施:首先,政府部门可以加大在护士硕士研究生教育方面的投入力度,促进课程结构的合理执行,确保研究生学习护理技术实际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同时,要不断制定有助于提高研究生实践能力的新政策,以促进当前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现代化。
其次,学校也要加强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持续性,重视实践考核实践教学,畅通实践教学指导模式,及时提出修改建议,确保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有序开展。
最后,学校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教材,培养更多的优秀护士师,把师资培训放在首位,加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提升护士师的教学能力。
3 结论总之,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是护理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护理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充分认识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准确把握解决问题的应对机制,才能提高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促进护理学硕士研究生的职业成长。
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研究生教育在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
论文分析了当前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导师制度问题、招考问题以及课程设置问题等,针对这些问题论文提出了相应的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导师制度课程设置问题与对策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硕士生教育发展很快,但培养质量却一直未能得到全社会的高度认可。
硕士研究生教育有利于培养高素质人才,可以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处于高等教育的高层次,它影响国家的科研和高新技术的发展,所以就必须高度重视硕士研究生教育中出现的问题。
一、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的硕士生教育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在导师制度、招考、课程设置等方面等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我国硕士生教育培养质量的提高。
(一)导师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硕士研究生教育中,导师的指导对培养质量的提高有重要的作用。
目前影响我国硕士生培养质量的导师制度存在以下主要问题:(1)导师队伍的平均素质有待提高。
近年来,国家对研究生进行扩招,为尽量满足扩招后的研究生教育,各学校降低了硕士生导师的遴选标准,这就造成由于导师课题不足而无法为学生提供优越的科研条件,导师水平有限而无法给研究生较高水平的指导等问题。
导师指引研究生开展创新型研究,他们的自身素质、言传身教对研究生的成长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1]。
(2)导师选择的问题。
研究生在开始读研之前就要决定他的指导老师。
这就难免存在导师不甚了解自己所要指导的学生,研究生也不甚了解他的导师的情况,使得这种选择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国家明确规定研究生导师的资格,但是具备研究生招生资格的教师在一些高校内相对较多或过剩,教师多于学生,这还使得一些导师和学生之间存在拉郎配之情形。
(3)导师指导的问题。
现行的导师制度基本上是一个研究生对应着自己的唯一导师,而一名导师往往会指导多名研究生,呈现出一对多的关系。
这种关系容易导致研究生思维的片面性,而且如果指导老师不在,学生有问题也无法请教,更会拖延解决问题的时间。
农业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问题与对策
农业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问题与对策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农业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成为了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农业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如培养模式滞后、培养质量不高、师资力量不足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和措施。
本文将就农业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问题分析1.培养模式滞后目前我国农业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相对滞后,很多院校仍然采用传统的课程学习模式,导师指导模式,实践教学不够完善的教学方法。
这种培养模式难以满足当前农业产业的需求,也难以培养出高水平的农业专业人才。
2.培养质量不高由于培养模式滞后,导致农业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不高。
学生在学习期间往往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对农业产业的认识不够深刻,难以适应实际工作中的需要。
3.师资力量不足尽管我国农业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逐渐扩大,但是师资力量却存在严重不足的问题。
一方面,一些高水平的导师数量有限,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一些较低水平的导师能力有限,无法保证学生的培养质量。
二、对策提出针对当前培养模式滞后的问题,需要加快培养模式的变革。
可以探索实行导师团队制,整合多方资源,提高师资力量的利用效率;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优化课程设置,增加实践操作环节,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等。
2.加强导师队伍建设针对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需要加强导师队伍的建设。
可以通过引进高水平的教授、博士后等人才,加强队伍建设;鼓励导师参与学术研究和成果转化,提高导师的科研水平和实践能力;建立完善的导师评价机制,激励导师提高自身水平。
3.提升实践教学质量在培养质量不高的问题上,需要提升实践教学的质量。
可以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开展实习实训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经验;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科技创新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总结展望针对农业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以上提出的一系列对策和措施。
我国工科研究生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方向——兼析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的经验
o r os — a ua e d a o n t e y oo . T c rse’ s s t m u p t gr d t e uc ti n o v r g d he ou ys e ne t be ed o re o me . T e he i fr d h t s s
研 究生 课程 设置在 研 究生培 养 中处于重 要地 位 ,
直 接 影 响 研 究生 专 业 基 础 的宽 广 度 和 研 究 潜 力 的发 挥 ,
1 2课程 “ . 千篇一律 ”,对学生缺乏个性化培养
研 究 生 教 育 的 关 键 之 一 是 培 养 学 生 个 性 发 展 。 只
中 图分 类号 :G4 63
文献 标 识码 :A
文章 编号 : 17— 8X 2 1)2 00 — 4 6 14 9 (0 1 1—0 50
P o Im a d Die tin f R f r a in n O r o n r ’ s P s — r d a e E u a o / W i g r b e n c o s o e o m t o i u C u t y o t g a u t d c ti n / u J n r
课 、 专业 基 础 课 、专 业 课 、选 修 课 … 。课 程 体 系 是影 响
学 校 在 研 究 生课 程 设 置 上 不 考 虑 实 际 课程 体 系 的需 要 , 存 在 “因 人设 课 ” 的现 象 。导致 研 究生 课 程 与 本 科生 课 程 拉 不开 档 次 ,课 程 设 置 缺 乏层 级 性 。研 究生 的 公共 基 础 课 程 、 专业 基 础 课 程 ,甚 至 连 专 业课 程 ,都 存 在 与本
科 生 课程 在 内容 上 的重 复 。研 究生 教 育 的部 分 课程 的 高
研究生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研究生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生教育管理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过去几十年中,研究生教育以其独特的培养模式和专业化的教学方式吸引了大量的学生。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教育需求的变化,研究生教育管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对研究生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研究生教育管理存在课程设置过于僵化的问题。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研究生教育的课程设置主要以培养学术研究能力为主,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这导致了很多研究生在毕业后面临就业难的问题,他们的就业能力与市场需求不匹配。
针对这一问题,研究生教育管理应加强对课程设置的改革。
要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调整现有的课程设置,增加职业技能培养类课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也可以引入跨学科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研究生导师制度存在一些问题。
在一些高校中,导师在研究生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导师资源有限和导师工作量过大,很多研究生无法得到足够的指导和支持,导致研究生的研究质量和培养质量下降。
针对这一问题,研究生教育管理应加强对导师制度的改革。
要建立导师管理的规范制度,明确导师的责任和义务,提高导师的专业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
也要加大对导师的培训和评估力度,确保他们能够为研究生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研究生培养中存在评价体系不完善的问题。
目前,研究生培养主要以学位论文为标准,忽视了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这导致很多研究生在培养过程中过分注重学术研究,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和个人素质的提升。
针对这一问题,研究生教育管理应加强对评价体系的改革。
要改变以学位论文为唯一评价标准的做法,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包括学术成果、实践能力、社会责任和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评价。
也可以引入学分制度,鼓励研究生参加实践活动和社会服务,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研究生教育管理存在就业指导不足的问题。
研究生毕业后面临着就业的压力和挑战,然而很多高校在就业指导方面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的培训,导致很多研究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困难。
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作者:安成日来源:《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18年第12期摘要:硕士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而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必要保证。
文章主要分析了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建立全面系统的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合理调整硕士研究生课程比例、适当增加方法论方面的课程,调整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比例、适当增加选修课的数量及门类,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估体系等几方面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关键词:研究生;课程设置;问题;建议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8)12-0073-021977年,随着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的恢复,我国的研究生教育也得到了恢复,并且有了快速发展,成为研究生教育大国。
据国家教育部和统计局2018年最新数据显示,全国共有在校研究生191.1万人,应届毕业研究生55.2万人,研究生招生64.5万人[1]。
但是,伴随着研究生教育数量的增加,其培养质量也出现了问题,频频受到社会各界的质疑,这严重背离了我国开展研究生教育的宗旨。
因此,笔者以硕士研究生培养层面为例,分析了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在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改进策略,以期对我国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有所裨益。
一、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中存在的弊端我国现行的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大多是各培养单位依据国家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调整方案(1997年)》和《关于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1998年)》相关文件[2],并结合其自身的具体情况,确定了硕士研究生总体课程数量及具体课时数安排。
它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公共必修课,包括政治理论课和外语;二是专业课,它又分为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
但是这种设置模式,在实际操作层面上存在很多的弊端,具体表现如下。
(一)课程设置缺乏规范性、系统性目前我国各级各类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在设置硕士研究生课程时大多存在随意性大、课程之间缺少层次性和逻辑性的问题。
两年制硕士研究生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革措施范文
两年制硕士研究生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革措施范文一、课程改革背景1994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开始实行两年制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经过20余年的历程,已经向社会输送了5万余名硕士毕业生,学生质量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
按照学校制订的培养方案,两年制硕士研究生课程阶段为0.75学年,着重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剩余的1.25学年为课题和论文部分,主要是进行研究能力的培养[1]。
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大多数硕士研究生选择在第一学期的上半学期完成毕业所需的课程学分,目的是为后续课题研究及工作面试预留出更多的时间。
可以看出,两年制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相比于传统的三年制,在研究生综合素质培养方面[2],对课程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保证理论知识的讲解,又要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科学素养、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为下一步快速融入实验室工作做好铺垫,进而完成两年制硕士研究生的高质量培养任务。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海洋科学专业是山东省特色学科,该专业硕士研究生必须在国内核心期刊及以上等刊物中至少发表学术论文1篇,才能获得硕士学位。
“学术写作与规范”属于海洋科学专业的必修课程,课程总学时为16学时,旨在培养硕士研究生有理有序撰写科技论文的能力。
笔者自2017年入职并担任该门课程的主讲教师,所用课程大纲和教案承自前几任教师的汇总,然而经过一年的讲授经历并结合学生的问卷反馈,发现课程教学未能达到预设的目标。
因此,在借鉴国内外先进教学理念的基础上[3-6],对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考核内容等方面进行了重新建设,经过两届学生的反馈,课程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一)课程内容陈旧1.科教分离问题较突出。
科技论文写作是建立在大量的文献阅读和科研思维之上,这对于刚踏入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学生而言是十分匮乏的。
之前的课程内容设计相对保守,主要侧重写作方法和技巧的传授,甚至将英语词汇和句式作为学习重点。
硕士生课程设置及实施中存在问题探析——以甘肃为例
习方 面有 着 明确 的要 求 ,申请 硕士学 位 的人员必 须 通过 硕士 学位 的课程 考 试 ,成绩 合 格 。 - r 可 见 ,课
程 在 我 国 硕 士 生 的 培 养 过 程 中 占 有 较 为 重 要 的 地
位。 _ l 3 ] 理想 的情 况下 ,课程 学 习在 硕 士生 的学业 发 展 和学术 成长 中应该 起 到积极 的作 用 。 然 而 ,教 育实 践 的发展变 化往 往有其 自己的规 律 ,并不 一定 完全 按照设 计者 的预 想进 行 。特 别是
幅度 的增长 ,其 中硕士研 究生 规模 的增 长速度 之快
和增 长 幅度之 大均 是前 所未有 的 ,除 了博士 生 的招 生规 模 和在校 生规模 得 到一定 的控 制外 ,硕 士生 的 招 生规模 和在 校生 规模 仍在继 续 扩张之 中 。在此情
[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0 7 — 0 8
[ 作 者 简 介 ] 王嘉 毅 ( 1 9 6 5 一) ,男 ,宁夏 青 铜 峡 人 ,西 北 师 范 大 学 教 授 ,博 士 生 导 师 ,主 要 从 事 大 学 课 程 与 教 学 、教 育 科
学 研 究 方 法 等研 究
7 2
参考。
2 8 9 4 ,但 由于少数 问卷 中有个 别 变量值 或无 效或 缺
教 育质量 遭受 质疑 的原 因之一 。笔 者认 为 ,尽 管研
究 生生 源质量 也会 对研究 生 的教育 质量 造成一 定 影 响 ,但 在生 源质量 既定 的情 况下 ,培养 过程 就成 了 关 键影 响 因素 。在 培养 过程 中 ,课 程设 置及 实施 又 是 其 中的关 键 ,对 研究 生 的培养 质量 有着直 接 的影
高等农业院校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的现状及对策
薹 ≤
一、 高等农 业院校硕 士研 究生 课程设 置存在 的
墨 题 羹 问
爨 I 基础课程超过总学分数的 13 /,专业基础课程约占
3 .开设 的 应 用 型课 程 不 足
硕 士研究 生 是从事 科技 创新 的重要 群体 ,拓 宽 总学分 的 1 5 专业 课程 占总学 分的 1 4 选修课 程 /, /, 约 占总学 分的 1 6 此 外社会 实践 、 究生 实习等 也 研 究生 的基 础理 论 ,培 养科 研型 的人 才无 疑是硕士 /。 研 要 计学分 ,因此整体 的课程 设置 重视研 究生 政治 理 研 究生 培养 的主要 目标 。我 国研 究生教 育 长期 以来 直承 担为科 研 和教学 单位 培养 高级专 门人 才的任 论课 程设 置和外语课 的学 习 , 公共课 程课 时较多 , 客 务 ,但 随着我 国研 究生 招生规 模 的扩大 和社会 对高 观上挤 占了专业 课程学 习的时 间 ,影 响了专业 课程 的设 置 。 在专业 性课程设 置 的体 系上 , 又明显 地突 出 层 次人 才需求 的 多元化 ,专业 型 和应用 型硕 士学位 已成 为新 需求 。农 业高 校各学 科 总体上属 于应 用科 课程 体系 的专业化 和专 门化 。 应 将 另外 , 国研究生 教育 的课 程设 置僵化 、 我 过于强 学 , 在保持 一部 分基础 研究 的同时 , 主要 的科 技 调统 一 。 而我 国研 究生 的实际情 况却是 年龄 、 习背 力量 用 于应用 基础研 究 和技术 攻关 。农业 高校所 培 学 景等 参差不齐 。 年龄上 说既有 刚毕业 的应届 生 , 从 又 养 的硕 士研究 生将来 无论 是在 教学 岗位上 还是在 科 他们 的最终 目标就 是为农业 生产 服务 。 所 有 工作 几年 甚 至 十几 年又 重新 走进 校 园的往 届 生 ; 研 岗位上 , 以 , 业高 校的硕 士研 究生更需 要应用 型 的课 程 。 农 但 从所 学专业 的角度 来说 ,既有 一直从 事本 专业学 习 是 目前 ,农 业 高校 的硕 士研究 生并 没有在 课程设 置 的学 生又有跨 专业 考入 的学生 。面对 这种 学生 间 的 差异 , 置统一 、 化的课程 显然 已经不 能满足学 生 上突 出应 用方 面 的课 程 ,使得 硕士研 究生 将在读 期 设 僵 的需求 ,所 以有时会 出 现学生 因为对 所学课 程不 感 间所 学 的知识在 毕业后 立 即应用 到生 产实 践的能 力 兴趣 而采 用一种 敷衍 的态度 , 至干脆放 弃 , 甚 从而 使 不够 ,使 自己作 为一 名农业 高校 的硕 士研究 生 的优 势与 价值难 以得 到体 现 。 某 些课程 的开设 变得意 义不大 。
我国研究生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学位 基础课 、 必 修 专业 课 和 部 分选 修 课 组 成 了 研究 生课 程设置 体 系。研究 生 的学位基 础课 程 为研 究 生科研 、 创新 活动 提 供 了宽 广 扎 实 的基 础 理 论知
程, 存 在着 与本科课 程在 内容上 的重 复 , 有些 硕士 生
和博 士生 的课程 内容 只是本科 生课 程 内容 的简单 延
念、 构 建合理 的研 究生教 育课程体 系与结构 、 增 强师生从事与接受 系统课 堂教学 的 自觉性 、 突出研 究性教 学 、 加 强研 究生教 师
队伍建设 、 建立规 范的课程教 学评估体 系等方面入手 , 予以改进 。
关键词 : 研 究生 ; 课堂教学 ; 问题 ; 措施 中图 分 类 号 : G 6 4 2 . 0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3—2 6 1 4 ( 2 0 1 3 ) 0 4— 0 1 6 2— 0 3
识, 使得研 究 生具备 了基本 的科研 、 创 新能力 。必 修 专 业课程 , 不仅 提供 学生 丰富广 阔 的专 业知识 , 而 且
收 稿 日期 : 2 0 l 3一 o l一 2 2
续, 甚 至 出现某种 程度 的雷 同 , 没有体 现 出研 究生 教
作 者 番 简 界 介 : 惹 佟 光 霁 , 东 亳 北 林 蓠 业 大 学 经 济 管 矗 理 学 院 教 授 , 博 士 研 究 生 罄 导 师 , 农 业 经 济 管 霪 理 学 科 带 窦 头 人 , 研 究 方 向 : 农 业 经 济 理 论 与 政 策 、 区 域 经 济 挤 理
而纳什对博弈论发展的推动则是基于他宽六建立规范的课程教学评估体系监督指厚的数学功底博弈论只是一种在经济与管理学研导课堂教学究中应用较多处理竞争与合作问题的数学决策方开展对研究生课程教学的评估是对研究生课法他对经济学发展的贡献在于提供了全新的分析程教学质量进行过程控制的重要手段有利于促进方法和全新的思想
课程与教学论(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第6 期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Jun f u e N r l n esy( hl oh n oi c ne o ra o H bi oma U i ri P ispyadSca Si c ) l v t o l e
V0 . 1 13
No 6, 0 1 . 2 1
的改革正是我国当前 研究生教 育改革 的重点之 一 , 究 研
生课程 设置有着 自身的特殊性 , 就此 问题进行 研究具 有 重要意义 。本文试 图在对课 程 与教 学论 ( 理 ) 物 专业课 程体系的现状进行梳 理的基础 上 , 分析 目前课 程设置 存 在的主要问题 , 最后提 出改进 和完善 研究生课 程设 置的
() 3 具有 明显的“ 专业 中心 ” 点。调查发 现 ,4所 特 2 学校 开设 的学 位 基础 课 和 学 位 专业 课 累计 达 6 2门之 多, 这些课程分布 在教育 教 学基 本理 论类 、 教育心 理学
类、 教育教学史类 、 教育 科学研究 方法类 、 课程 与教学论
课 程设置直接影 响到研究生 的培养 质量 , 课程设 置
中学位课程 又由学位公共 课 、 位基础 课和 学位专业 课 学
三部分组成 。
() 2 重视公共 基础课程的设置 。公共 基础课 程主要 是政治和英语 , 治主 要有 自然辩 证法 、 学社 会 主义 政 科
语 3物理学方法论 2 普通物理专题研究 2 固体物理 2 、 、 、 、
近现代物理专题研究 2物理奥赛研究 2 这类课程不少 、 ,
为: 现代化教育手段 和技术 研究 l 、 5 物理学 科前 沿概论 1、 1 物理实验设计与教学研究 1 、 1 物理教学研究 l 、 0 物理 学史 与教 学研 究 8 高等量子力 学 8 物理教 育科学研究 、 、 方法 7 物理 教育测量与评价 6 文献选读 与检索 6 物理 、 、 、 教育改革 比较研究 4 物理教学 心理 研究 3 大学物理专 、 、 题研 究 3 科 学教育导论 3 近 代物理 实验方法 3 专业外 、 、 、
研究生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研究生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生教育在我国的高等教育系统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培养高层次人才、推动科学研究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近年来一些问题也日益显现,研究生教育管理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本文将分析目前研究生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问题分析1. 研究生导师队伍不足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是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但目前我国研究生导师队伍总量不足,分布不均衡,导师队伍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学术水平不高、指导经验不足等。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培养效率。
2. 研究生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由于各个高校和学科的实力不同,导致了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参差不齐。
一些学校和学科存在着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落后教学设备、不足的教学资源等问题,导致研究生教育质量得不到保障。
3. 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着课程设置不合理、科研能力培养不足、科研动机不足、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使得研究生在培养过程中缺乏扎实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4. 学术不端行为的存在一些研究生和导师存在着学术不端的行为,如抄袭、剽窃等,这不仅损害了学术的正常秩序,也给研究生教育的管理带来了较大困难。
二、对策建议为了解决研究生导师队伍不足的问题,需要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的建设。
可以通过加大对导师的培训力度,提高其指导研究生的能力和水平。
还可以通过建立导师评价制度,引导导师提高科研水平和指导研究生的能力,从而增强导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为了解决研究生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高校需要加强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
可以通过建立专门的研究生教育评估机制,定期对研究生教育进行评估,引导学校和学科加强研究生教育的建设。
还可以加大对落后学科和学校的支持力度,通过投入更多的资源和经费,保障研究生教育的质量。
3. 完善研究生培养机制为了解决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需要完善研究生培养机制。
可以通过调整研究生培养的课程设置,加强研究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研究生课程设置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研究生课程设置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近年来,研究生教育的质量逐年下降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这迫使我们不得不对研究生教育进行反思。
当前研究生课程设置不合理,是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要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就必然重视完整性目标和课程结构的整体优化;科学合理并且有利于研究生自身发展的课程设计是保证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根本。
关键词:研究生;课程设置;问题及对策一、研究生课程设置研究的意义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人才是研究生培养单位的目标,也是社会的需要,课程设置作为研究生教育中的关键一环,在实现教育目标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正视研究生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确实可行的应对策略,在理论上可以拓宽研究生教育培养方面研究的领域,丰富研究的内容。
在实践上可以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和建议的提出对我国的高校及研究生培养单位有所启示,使课程结构更加合理,从而促进我国研究生教育更快更好的发展。
二、研究生课程结构不合理的原因(一)历史的原因。
“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历史相对较短,在确立研究生教育之初,其课程设置主要是模仿和借鉴国外课程设置的体系和模式”。
①所以难免会出现不顾自己的国情,而照搬国外的情况,这样就会出现许多不合理的现象,同时由于我国研究生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在课程设置的经验上还比较缺乏,这些都导致了我国硕士研究生课程结构的不合理。
(二)社会原因。
近几年来,我国硕士研究生在全国范围进行了大规模扩招,由于人数的增加和跨专业硕士生的增加,给我国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增加了难度。
由于学生本科阶段的理论基础大不相同,尤其是跨专业学生在进入新学科的学习过程中,还需要进行该学科基础理论知识的教育。
学生人数的迅速增加,还造成了师资力量的短缺,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对研究生课程设置产生了影响。
(三)内在原因。
研究生教育在我国目前还是精英教育,研究生的就业情况,从总体上讲要优于本科生,这就导致了我国高校大都把教学的精力放在了本科教育上,对研究生教育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同时在课程设置中基本上沿袭了本科教育的模式,没有体现出研究生课程设置和教学的特色。
我国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一、背景与问题
当前,我国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在课程设置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课程与 实际需求的不够紧密,课程内容单一,缺乏跨学科交叉等。同时,随着社会的快 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这就对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提出了新 的要求。因此,构建一个既符合教育学学科特点,又能满足社会需求的课程体系 势在必行。
引言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教育国际化成为一种趋势。中美作为全球最大的两 个教育市场,两国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次演 示旨在探讨中美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的异同点,以期为我国教育学硕士研 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
背景介绍
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旨在培养教育工作者和教育领导者。随着经济的发展 和社会的进步,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教育日益受到重视。然而,中美两国在教育学 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次演示将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对 中美两国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进行深入探讨。
2、课程内容比较
中美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课程内容存在一定差异。美国课程内容更加丰富多样, 注重跨学科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中国则更注重专业知识和理论素养的培养。
3、授课方式比较
中美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授课方式存在一定差异。美国采用小班授课、讨论式 教学等方式,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合作;而中国则以讲授式教学为主,注重教师的 传授和指导。
结论
中美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在目标、内容和授课方式等方面存在一定的 异同点。美国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而中国则更注重专业素养和 综合素质的培养。在课程内容方面,美国更加丰富多样,注重跨学科知识和实践 能力的培养,而中国则更注重专业知识和理论素养的培养。在授课方式上,美国 采用小班授课、讨论式教学等方式,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合作,而中国则以讲授式 教学收国际先进的教育学理论和实践经验, 又要保持我国教育的独特性和本土特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目前,我国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存在着课程目标不明确,课程体系单一、僵化,课程内容重复、滞后,课程结构比例不当,对隐性课程的作用认识不够等问题。
要采取明确课程体系目标、完善课程体系、重视隐性课程的作用等对策加以解决。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问题;对策
一、我国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1.课程目标不明确
各专业的课程体系都是以专业培养目标为基础来制定的。
目前研究生课程设置中存在的一个明显问题就是课程目标不明确。
高校对专业培养目标的表述不清楚,关于人才培养方向即该专业培养人才所瞄准的未来职业门类、关于人才使用规格即同类专业中不同人才在未来使用上的规格差异、关于对人才的规范与要求即对同一培养方向的人才在德智体美诸方面的要求的表述都过于笼统,导致了课程目标的不明确。
2.以学科为中心,课程体系单一、僵化
我国的研究生课程设计基本上采用的是以学科为中心的设计模式。
在确立了培养目标以及达到目标所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后,确立学习的科目,都是与本科生的知识和能力结构相衔接的科目。
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是根据知识的内在规律来设置课程的,过分强调了学科自身的知识体系和课程内容的完整性,忽略了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
过分专业化的课程结构将学生的思维限制在一个专业之内,很难与其他专业联系,限制了学生的视野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忽视了学生全面素质的养成[1]。
3.课程内容重复、滞后,研究性、前沿性不够
由于过分强调学科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就造成了教学内容的重复。
有些硕士生和博士生的课程内容只是本科生课程内容的简单延续,有时候甚至出现雷同。
由于学科课程要求知识要成熟、严谨,因此一些学科领域的最新知识和科研成果,特别是一些热点、重点、边缘学科和高新技术的研究以及还在进一步探索中的内容,很少能及时地反映到研究生教育的课程内容中。
课程设置满足了课程内容的完整性原则却忽略了课程内容的适时性原则,致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还没毕业就已经落伍。
4.课程设置具有随意性,课程结构比例不当
有些学科、专业点课程体系的建构缺乏系统思想,不是以培养目标所需的人才知识结构为出发点,而是或因导师的主观认识、科研兴趣而立,或是为了照顾某人,开设一些并非必要的课程,即因人设课。
二是因课设人。
在缺少与课程要求相匹配的教师,又由于经费等原因也无法请到合适教师的情形下,采取“拉郎配”的方法,虽有科学系统和先进的课程体系,但是课程教学质量由于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水平限制而大打折扣[2]。
我国一般是以二级学科设置专业学位点,并在这个基础上开设课程的。
为了使研究生毕业后能够从事较为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课程设置以学位课、专业理论课为主,除了一些公共必修课外,基础理论课程所占比重较小,毕业生缺乏扎实的基础理论背景和广泛的适应性,对研究生毕业后承担多学科教学与科研非常不利。
5.对隐性课程的作用认识不够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除了按照教育目的安排的各种课程和教育、教学活动外,还有一些诸如师生关系、校园文化等因素,也影响学生的成长过程。
为了区别这些影响因素和那些有目的安排的课程,它们被称之为“隐性课程”。
由于它的无计划性导致人们经常忽略它对研究生教育过程的作用,或者是认识不到它在某些方面比“显性课程”有更强烈的影响。
二、我国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的相应对策
1.明确课程体系目标,理清与本科课程的关系
在确立研究生课程时,要处理好与本科课程之间的内容衔接问题。
如果学生本科专业与研究生专业不是同一学科,那么研究生阶段就要先补充本科阶段缺失的相关专业基础知识。
要注意补本课程的时间安排以及与研究生阶段专业基础课的关系,要注意层次性。
本科阶段的学习重点是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是在不断拓宽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科研能力的培养。
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任何人也不可能用头脑把所有的知识都储存起来。
研究生课程强调的不再是学习者获得知识,而是让他们学会如何查找和使用知识,也就是“学会学习”。
除掌握本学科的坚实的基础课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外,还应掌握相关学科的知识和理论,以便拓宽视野,适应科技发展高度综合的趋势,适时跨学科的研究;掌握必要的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文科研究生应掌握必要的自然科学知识),以提高研究生对人类文明的认识,增强社会意识及对社会的责任心;具有创新能力和开拓精神;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这与交往能力相关[2]。
2.完善课程体系
(1)增加基础理论课的比重
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一定要加强学生对基础课的学习。
加大基础课授课时数和在总课程时数中的比例。
只有基础牢固,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才会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树林”,才会在知识日新月异的时代,能够快速链接身边的新事物,成为“博学专家”。
(2)积极开设交叉课程和综合课程
当前,学科之间的交叉与综合日益增多,许多重要成果产生在传统学科的交叉边缘处,跨学科设置专业有利于研究生奠定宽厚的基础,熟悉相邻的学科领域,形成合理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培养研究生的科学整体意识和从多学科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利于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3]。
(3)强调研讨课,重视实际工作经验
研讨课中学生对某些问题可以提出与教师不同的见解,并与教师和其他学生展开讨论。
这种课程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看到学生的优点与不足之处,还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養。
学校应该重视研讨课和“学术沙龙”,可以把学生参加研讨课作为学期评分的一个重要方面。
学生的实际工作经验的多寡很大的程度上能决定于他是否能够有效地进行理论学习,并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因此,研究生教育应重视工作经验的学习、实际经验的积累。
进行研究生课程设置时,可以将工作实践经验换算成学分,并作为学生必选的课程,或必修的学分。
(4)促进课程方向的人文化
可以通过政治理论课程的改革,改变以往德育的智育化倾向,利用德育的个体享用功能的实现来加强人文素质的教育。
可以开设“名家讲堂”,邀请校内外知名教授进行人文社科方面的学术报告。
还可以通过丰富校园文化来进行人文素养
的熏陶。
(5)增设选修课,突出研究生课程的前瞻性
选修课一般是研究方向上的课程,教师一般在该方向上都有独到见解,对该方向有敏锐的把握。
因此,这些课程的实施就要依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掌握研究方向上的新成果,跟踪国内外科技发展的新动向,努力占领学科领域和专业方向的前沿阵地。
(6)增设方法论课程和国际化课程
在进行课程设置时,一定要注意方法的传授,开设方法论课程。
例如外语、计算机、自然辩证法、统计学和文献检索等等课程的开设,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发展学生的潜力,使学生学会探索理论规律的思维方法。
另外还可以開设专业研究方法的课程,比如教育学专业的教育研究方法等。
研究生课程在选择教材时可以引进一些国外的优秀教材,如引入经典的原版教材教授课。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实施跨国跨学校的选课,或承认国外大学网络课程学习的学分。
3.课程设置要突出学科特色
虽然学科中心课程有一些弊端,但是学科课程体系可以使学生最迅速、最经济地构建某专业的知识结构框架,并且有利于学科建设。
也就是说课程设置与学科建设是相辅相成的。
课程设置突出学科特色是为了更好地突出一个学校的办学特色,找准学校发展的突破点。
例如,工科研究生要注重工程应用,开发与研究相结合,在课程设置上要注意计算机应用与现代研究方法和相关实验手段的掌握。
4.重视隐性课程的作用
加拿大的史蒂芬教授在《我见之牛津》中深有感触地说:“对大学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他周围的环境。
”开发隐性课程首先要注重软件的建设,即创造良好的校风和学风。
可以从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改善领导和管理作风入手,同时还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改善学生群体的关系。
开发隐性课程也要重视硬件设施的建设,因此要注重校园建设、文化设施建设、校园绿化、环境美化等,使学生能够受到良好的熏陶和激励,以培育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5.课程设置要重视“个体需要”
研究生课程具有满足个人发展需要的性质,因此课程设置要充分考虑到学校学生对课程的评价。
最好的评价者应是学习者本人[4]。
课程设置要进行可行性分析,要听取学生对课程体系或某一门课程的意见与建议。
最后用调查、分析得出的结果来指导本校今后的课程设置,促进学习者中心课程体系和问题中心课程体系的构建。
参考文献:
[1]曾志嵘,文民刚,周增恒. 构建适应创新教育的新型课程体系[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2(5).
[2]翟亚军,哈明虎. 我国研究生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中国高等教育,2006(6).
[3]卢建飞,吴太山,吴书光,尹承梅. 基于交叉学科的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研究[J] .中国高等教育,2006(1).
[4]张洁,罗尧成. 建构主义的知识特性及其对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启示[J]. 中国高教研究,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