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

【摘要】习惯是逐渐养成的、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和外在监督的自动化了的行动方式。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对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全国健身计划纲要》中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好学校体育工作。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九年制义务教育体育教学大纲,也把使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作为教学目标之一明确提出。

【关键词】中学体育;体育锻炼;习惯培养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提出:”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与习惯。”《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理念中也提出:重视培养学生的运动爱好和专长,促进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学校体育是为学生打好终身体育基础的最有效的途径。本人经过多年教学尝试,认为学生体育习惯的培养是一个养成过程。首先要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体育意识是人对体育感觉、思维和判断的总和,是人对体育运动总的认识和看法。其次是抓好学生体育习惯的养成,体育习惯是学生在不断重复的练习中而形成的固定化的行为方式,是经过长期的训练、强化和积累而形成的。所以说:体育习惯的养成是建立在良好的体育意识的基础上的。然而目前的现状却是:学生因受高考压力、学

习时间过长,怕锻炼影响学习成绩,锻炼时间减少等因素及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等外部环境的制约和影响,致使学生的体育意识淡薄,重智轻体的观念占主导地位,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差。我在多年教学实践中,对学生体育习惯的培养有了一定的探索。

一、转变学生对体育锻炼与健康的错误认识。

培养学生体育意识,教师要加强学生的体育健康与卫生思想教育,端正学生对学校体育的认识,了解生命在与运动的含义。[1]讲授体育文化知识、介绍锻炼身体的方法及内容;讲解健康与亚健康的关系,教师还应有意识的把健康教育有机的渗透到学校体育的各个方面,例如:体育组定期出黑板报或图片资料展示,提高他们对体育知识了解,增强他们的体育兴趣。排除各种消极因素的干扰,提高学生的体育积极性,体育教学既要教给学生锻炼身体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技术的方法,又要通过体育教学的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和思想性,不断强化学生的体育意识。

二、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

1、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学生自我意识强烈,好胜心强。在体育教学中可以通过游戏、比赛等形式,有目的,有意识地开展评比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认识自我,学会正确评估人,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内驱力,自觉地利用内在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战胜自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创造有利于体育教学的环境,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参与,提高学生参与各项活动的积极性。

教学引导中立求科学,组织多样性,创造一引能引起学生共鸣的情境,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兴趣。

2、发挥教师示范作用,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中学生正处在从儿童期向青年期发展的过渡,这个阶段正是自我意识迅猛发展,逐步走向成熟时期,但模仿性意识仍较强烈,就以教师应发挥示范作用,加强师生关系。

(1)发挥教师示范作用。在体育教学中,不仅教师的言谈举止,气度仪表是学生的模仿对象,更应把自己的思想品格、敬业精神、教学态度、进取自信、成功的甘苦和欢乐传导给学生,把自己良好的锻炼习惯渗透在教学过程之中,发挥其应有的示范、控制、调节、校正作用,对培养学生具有良好自我锻炼的习惯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体育教学中,学生大多数都是在教师和同学的注视下通过自己形体动作完成任务的。教师应充分发挥教学的民主性,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当他们自主练习后,教师应肯定他们的动作,引导同学间的尊重,并把自己的微笑和鼓励带进课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到同一片蓝天下的欢乐。尤其对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应投入更大的热情,引导他们从思想上正确认识,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自我锻炼氛围。

三、优化教学内容,变主动为乐学。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认为:学生对学习材料本身具有内在兴

趣,这是最好不过的动机。因此教学内容上,教师一方面把单一的教学内容情境化,增加真情趣,适合学生心理,使学生在入情入境的气氛中进行学习锻炼。另一方面在教学方法上应多样化,程序化,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如:在弯道跑的教学中进行环形接力跑的游戏,在快速跑的教学中进行让距离跑,牵引跑等练习。在障碍跑的教学中只提供器材,让学生自我设计障碍,自我创造方法越过障碍等练习.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而想学。同时,针对不同能力的学生,对统一要求的教学内容适当增加或降低难度,实施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建立信心。如:在跳高教学中设置不同高度的横绳,以强化学生成功的动机,使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发展,让学生在想学中去乐学。

四、改革传统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独立组织能力。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主要是指让学生掌握身体基本活动能力、运动能力、自我评价能力和自我锻炼等能力,并能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技术和方法作为理论指导进行自我锻炼和自我评价。[2]注重培养学生独立组织能力,可采用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形式,代替过去由教师填鸭式传授的方法。例如: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向学生讲明课前的准备活动、放松活动,或有目的性的游戏的内容要求、练习形式及规定时间。如需用音乐,应帮助他们选好音乐或规定好音乐节奏。要求学生提前写出一个方案,经过多次修改和教学实践后,由教师讲评,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发挥了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又活跃了课堂的学习气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独立的组织能力。

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特别是高中一年级,由于学生还没有摆脱初中体育课的常规习惯,对教师仍有依赖性,在这一阶段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在课堂上经常提示学生要完成的任务、安排准备活动的依据,所学的动作、技术练习对身体有何作用等。另外,要求学生做课后笔记,教师进行检查和讲评。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总结,学生对体育教学有所了解,教师应安排学生参与教学,由学生轮换带搞好准备活动、放松活动等,发展他们的独立组织能力。通过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开展,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提高自身素质,改革教学方法,搞好体育场所设施的建设。学生在学校获得的知识有很大一部分是从教师那儿得到的,教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讲解是否清楚,声音是否洪亮,动作是否美丽规范,教学中的讲课艺术、组织练习能力等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假如教师工作马马虎虎,上课松松跨跨,对学生放任自由,讲课精神不振,就会挫伤学生对体育积极性。因而,加强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自己的模范表率作用和文明形象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对学生关心、爱护和体贴。是提高学生锻炼积极性的关键。同时改变以往呆板、机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根据中学生兴奋点易转移特点,可用竞赛性、多样的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