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调节与免疫调节
正常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
正常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人体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系统,各种器官和组织相互协调,通过各种调节机制来保持身体的平衡。
下面将介绍一些正常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
一、神经调节神经系统是人体最重要的调节系统之一,它通过神经元之间的信号传递来调节身体各种功能。
包括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和自主神经。
感觉神经负责将外界的刺激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给中枢神经系统。
运动神经负责将中枢神经系统发出的指令传递给肌肉和腺体,控制身体的运动和分泌。
自主神经则负责调节内脏器官的功能,包括心血管、呼吸、消化和代谢等。
二、内分泌调节内分泌系统由一系列内分泌腺体组成,它们分泌激素直接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传递到目标器官,调节身体的各种功能。
内分泌系统包括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卵巢和睾丸等。
这些腺体分泌的激素能够调节身体的代谢、生长、发育、性征、免疫功能等各个方面。
三、免疫调节免疫系统是人体的防御系统,它能够识别和消灭病原体,保护身体免受感染和疾病的侵害。
免疫系统包括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两个部分。
先天免疫是人体固有的防御机制,通过炎症反应和巨噬细胞等快速响应来抵御病原体。
获得性免疫则是通过接触病原体后,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抗体和记忆细胞来保护身体。
四、血液调节血液是人体的重要液体之一,它通过携带氧气、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维持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的功能。
血液调节包括血液的循环、凝固和酸碱平衡等。
心脏是推动血液循环的重要器官,它通过心脏收缩和舒张的动作,将血液运送到全身各个部位。
凝血系统能够在出血时迅速形成血栓,止血并修复受损组织。
酸碱平衡是维持血液pH值稳定的重要调节机制,包括呼吸系统和肾脏等参与调节。
五、水盐平衡调节人体的水盐平衡是维持细胞内外环境稳定的重要调节机制。
水分通过肾脏调节排泄,钠、钾、钙等离子通过肾脏和肠道调节吸收和排泄。
这些离子和水分的平衡对于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和体液的渗透压有重要影响。
六、温度调节人体能够通过皮肤的血管舒缩和出汗来调节体温。
神经系统对免疫功能的调节机制研究
神经系统对免疫功能的调节机制研究免疫功能是机体对各类病原体的防御能力,而神经系统作为人体重要的调节系统之一,在免疫功能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神经系统通过多种途径对免疫功能产生调节作用,从而影响身体的健康状况。
本文将探讨神经系统对免疫功能的调节机制。
1. 神经内分泌网络的作用神经内分泌网络是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重要的连接桥梁。
免疫功能的调节主要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传递的信号来实现。
例如,垂体-肾上腺轴通过释放肾上腺素和皮质类固醇等激素,调节免疫细胞的分化和功能。
神经内分泌网络的畸变可能导致免疫功能紊乱,从而引发免疫相关疾病。
2. 神经免疫调节途径神经系统通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免疫功能进行调节。
交感神经可通过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和诱导免疫细胞产生炎症介质,影响炎症反应的发生和强度。
副交感神经则具有镇静和抑制免疫反应的作用。
这两个神经途径的平衡和调节是维持免疫功能正常水平的关键。
3. 神经递质的作用神经系统中的神经递质也对免疫功能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能够抑制免疫细胞的活化和炎症反应,从而调节免疫功能。
多巴胺则能够通过激活免疫细胞上的多巴胺受体,影响免疫反应的途径和结果。
神经递质的平衡和调控是维持免疫功能稳定的关键因素。
4. 神经调节的免疫相关疾病神经系统对免疫功能的调节紊乱可能导致免疫相关疾病的发生。
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过敏反应与神经系统的异常活动密切相关。
例如,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可能与神经内分泌网络的紊乱有关。
了解神经调节在这些疾病中的作用有助于寻找新的治疗策略。
综上所述,神经系统通过神经内分泌网络、神经免疫调节途径以及神经递质等多个方面对免疫功能进行调节。
这种调节机制对身体的健康状况和免疫相关疾病的发生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进一步研究神经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助于揭示免疫功能的调节机制,并为治疗免疫性疾病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神经免疫调节
神经免疫调节神经免疫调节是指神经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调节机制。
神经免疫调节在维持机体健康和疾病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的相互联系、调节机制及其在疾病中的作用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神经系统与免疫系统的相互联系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是机体内两个密切相关的调节系统。
神经系统通过神经纤维和神经递质对免疫系统进行调控。
免疫系统中的免疫细胞也能分泌神经递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神经系统功能。
这种相互联系使得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能够相互调节,协同应对不同的病理状态。
二、神经免疫调节的机制1. 神经调节免疫反应:神经系统通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调节,影响免疫细胞的活性和功能。
交感神经活化可促进炎症反应,副交感神经活化则具有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
2. 神经递质的调节:神经递质如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和γ-氨基丁酸等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调节免疫细胞的活性和功能,影响免疫反应的程度和类型。
3. 神经内分泌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通过神经垂体轴和交感神经-肾上腺轴等途径,调节免疫细胞的活性和免疫功能。
例如,应激状态下的肾上腺素和皮质醇会抑制免疫细胞的功能。
三、神经免疫调节在疾病中的作用1. 炎症性疾病:神经免疫调节在炎症反应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例如,对于慢性炎症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炎症性肠病,通过调节神经免疫反应可以减轻炎症反应的程度,缓解病情。
2. 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是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产生错误免疫应答的疾病。
神经免疫调节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调节免疫细胞的活性,平衡免疫应答,从而减缓自身免疫反应。
3. 免疫功能调节:神经免疫调节还可调节机体的免疫应答,平衡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提供对病原体更有效的抵抗和清除能力。
四、神经免疫调节的应用与前景1. 免疫疫苗的开发:通过了解神经免疫调节机制,可以研究设计新的免疫疫苗,提高疫苗的效果和安全性。
2. 免疫治疗的改进:神经免疫调节可以用于改进现有的免疫治疗方法,提高其疗效和减少副作用。
生命活动的三种调节方式
生命活动的三种调节方式
生命活动的三种调节方式包括神经调节、内分泌调节和免疫调节。
1. 神经调节:神经调节是通过神经系统对生理过程进行调控。
它包括感受器的接收、传递和处理信息的神经元,以及通过神经冲动传导和神经递质释放来调节身体各个系统的活动。
例如,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的调控,我们可以感受到外界环境的变化并做出相应的反应,如感觉到寒冷时,我们会打喷嚏或颤抖以增加体温。
2. 内分泌调节:内分泌调节是通过内分泌系统对生理过程进行调控。
内分泌系统由内分泌腺(如脑垂体、甲状腺、胰岛等)和它们分泌的激素组成。
这些激素通过血液传递到相应的靶组织或器官,调节其功能和代谢。
例如,甲状腺激素可以调节体温、能量代谢和生长发育等重要生理过程。
3. 免疫调节:免疫调节是通过免疫系统对生理过程进行调控。
免疫系统包括免疫细胞(如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和免疫分子(如抗体、细胞因子等)。
它们通过识别和攻击病原体、调控炎症反应等方式来维护机体的免疫平衡和稳态。
例如,当机体感染病原体时,免疫系统会启动免疫反应,释放炎症介质来清除病原体,并最终恢复机体的健康状态。
高二生物关于调节知识点
高二生物关于调节知识点
调节是生物体对外界环境变化作出的一系列反应,以维持内部
稳定的过程。
在生物学中,调节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它涉及到
生物体在不同环境下如何做出适应和反应的过程。
本文将从激素
调节、神经调节和免疫调节三个方面进行介绍和讨论。
一、激素调节
激素是一种化学物质,由内分泌腺分泌产生,并通过血液传递
到靶细胞,调节细胞功能和整个生物体的生理活动。
激素调节通
过调整机体的代谢、生长和繁殖等生理过程来保持内部稳态。
例如,胰岛素是一种重要的激素,它能够降低血糖浓度,并促进葡
萄糖的吸收和利用,以维持血糖稳定。
二、神经调节
神经系统是调节体内外环境的主要调节系统之一。
它由神经元
和神经纤维组成,通过神经冲动传递信息并控制身体各器官的活动。
神经调节主要通过神经冲动的传导和神经递质的释放来实现。
例如,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通过相互作用来调节心脏的收缩和
松弛,从而控制心率和血压的稳定。
三、免疫调节
免疫调节是机体对抗外界病原微生物入侵的一种重要机制。
免疫系统通过识别和消灭病原微生物来维持机体的健康状态。
在免疫调节中,涉及到多种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的相互作用和调控。
例如,淋巴细胞可以识别和消灭病原微生物,而细胞因子则能够调节免疫细胞的活性和功能。
总结起来,调节是生物体为了适应和反应外界环境变化而进行的一系列反应。
在生物学中,调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涉及到激素调节、神经调节和免疫调节等多个方面。
通过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本质和机制,为保持身体的健康和稳定做出努力。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免疫 系统
干扰素等
糖皮质激 素等
内分 泌系统
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调节网络
神经 系统
免疫 系统
干扰素等 糖皮质激素等
内分 泌系 统
【即时训练】1.炎症发生时,疼痛是一种防御性的保护反应。研 究发现,炎症因子ILs能够促进痛觉的形成,其作用机制如图所示。 但过量的炎症因子会造成免疫过强,自身器官受到损伤。2019年 底出现的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部分重症患者体内细胞产 生了过量的炎症因子,在治疗方法上可酌情使用糖皮质激素来对 抗强大的炎症反应。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炎症因子促进钙离子通道蛋白的合成,并促进
该离子通道与细胞膜结合
。
(3)若使用 Ca2+阻滞剂抑制神经细胞膜 Ca2+通道的开放,则能减缓炎症因子引起的疼痛,为探究 Ca2+
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如下实验:
对照组:对突触前神经纤维施加适宜电刺激,检测神经递质的释放量。实验组:向突触小体施加适量
的 Ca2+通道阻滞剂,对突触前神经纤维施加适宜电刺激,检测神经递质的释放量。结果是实验组神
质
B.在二次免疫中,抗体可由浆细胞与记忆 B 细胞合成并分泌
C.过敏体质的病人,只要使用抗生素,就会发生过敏反应
D.用药前做耐药试验的原因是抗生素滥用诱导细菌发生耐
药突变
答案为A
5.(2019·全国卷Ⅲ,T30)动物初次接受某种抗原刺激能引发初次免疫应答,再次接受同种抗原刺激能
引发再次免疫应答。某研究小组取若干只实验小鼠分成四组进行实验,实验分组及处理见下表。
小鼠分组 A 组 B 组 C 组 D 组
初次注射抗原 抗原甲
抗原乙
间隔一段合适的时间
神经调节与免疫调节..
一、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1.神经调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元。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2.反射:是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
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3、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和功能单位。
(1) 感受器:感觉神经末稍和与之相连的各种特化结构,感受刺激产生兴奋。
(2)传入神经:将感受器的兴奋传至神经中枢。
(3)神经中枢:在脑和脊髓的灰质中,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集在一起构成。
(4) 传出神经:将神经中枢的指令传至效应器。
(5)效应器:运动神经末稍与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反射 定义形成 反射中枢举例 非条件反射生来就有通过遗传而获得的先天性反射。
通过遗传获得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 眨眼反射条件发射 生活中通过训练形成的后天性反射通过训练逐渐形成 大脑皮层望梅止渴感受器:既无感觉又无效应 传入神经:既无感觉又无效应 4. 反射弧结构破坏对功能的影响: 神经中枢:既无感觉又无效应 传出神经:只有感觉无效应 效应器:只有感觉无效应 4、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 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2) 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3) 兴奋的传导过程:静息状态时,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受到刺激,兴奋状态时,细胞膜电位为外负内正→兴奋部位与 未兴奋部位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局部电流(膜外: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膜内: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兴奋向未兴奋部位传导 。
实验条件下,神经纤维上的兴奋是可以双向传导的。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吸钾排钠:静息电位——外正内负 受刺激动作电位——外负内正 吸钠排钾 (4)兴奋的传导的方向:方向:与神经元的细胞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
传导: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局部电流形成。
5、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就是通过突触实现的。
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的相互调节机制
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的相互调节机制人体的免疫系统可以看作是一个精密的机器,保护我们免受外界细胞和病原体的侵害,维护着我们的生命系统。
神经系统则是人体的“控制中心”,掌管着我们的感知、思维、行动等一系列生理活动。
然而,这两个系统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的联系是如何建立的?这得从胚胎时期开始说起。
在胚胎发育的早期,胚泡内部的某些细胞放出化学物质,以吸引另一些细胞向它们聚集。
其中,两类分化成神经原细胞和免疫细胞。
随着胚胎的发育,这两类细胞在不同的组织、器官和系统中不断分化、增殖和分布。
因此,它们之间的联系由胚胎时期就已定型,并随着生长发展不断加强。
要说明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的联系,首先要介绍神经内分泌系统。
神经内分泌系统由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组成,其主要作用是传递神经信号和物质通过内分泌途径发挥生理效应。
神经系统通过神经元传递神经信号,内分泌系统通过内分泌腺细胞分泌激素,这两者之间交互作用密切,共同维持机体的稳态。
神经内分泌系统在免疫系统中的作用是调节免疫功能。
大量研究表明,神经内分泌系统可以通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调节,影响免疫细胞的增殖、功能和分泌。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人体自主神经系统的两个分支,分别对应着人体的应激和放松、休息状态。
它们通过释放不同的神经递质,对免疫细胞的活性和数量进行控制。
例如,交感神经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和能使免疫细胞产生炎症反应的细胞因子,而副交感神经则释放乙酰胆碱和能抑制炎症反应的细胞因子。
这些神经递质可以影响白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感染部位、减少细胞凋亡和增强免疫干预效应等。
另外,神经内分泌系统还可以通过神经肽和荷尔蒙对免疫细胞产生影响。
神经肽是由神经元释放的分子,具有广泛的生理功能,包括促进细胞增殖、调节炎症反应、消除自由基等。
荷尔蒙则是由内分泌腺分泌的分子,能够调节免疫细胞的生长、分化、功能和分泌等生理活动。
免疫调节神经调节知识点
神经系统的调节低等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植物应激性反射:高等动物(昆虫,鱼类,哺乳动物,爬行动物)及人反射的条件:有神经系统;有完整的反射弧(不能是离体的)非条件反射:先天的,低级的,大脑皮层以下中枢控制,(膝跳反射,眨眼)反射条件反射:后天训练的,高级的,大脑皮层中枢控制的。
(望梅止渴)第一信号系统直接刺激(人和动物都有)第二信号系统间接刺激(人类特有的,语言,文字)实例:吃馒头饱(非条件反射),再看到馒头就饱(条件反射中的第一信号系统),同学给你画了一个馒头你就饱了(第二信号系统)。
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一个神经元)静息状态(未受到刺激时):兴奋状态(受到刺激后):静息状态外正内负K+外流外负内正Na+内流外正内负Na+外流局部电流膜外: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膜内: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与传导方向相同)传导方式:神经冲动电信号动作电位传导方向:双向不定向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多个神经元)突触的结构: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组织液)突触后膜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传递速度:比较慢因为递质通过是以扩散的方式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由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
而不能反过来传递。
神经递质作用于后膜引起兴奋后就被相应的酶分解。
传递过程:突触小体内近前膜处含大量突触小泡,内含化学物质——递质。
当兴奋通过轴突传导到突触小体时,其中的突触小泡就释放递质进入间隙,作用于后膜,使另一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这样兴奋就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
因为兴奋通过突触时是单向的,所以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也是单向的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所发出的神经周围神经系统受到中枢神经系统的调控;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的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下丘脑:内分泌腺活动的调节中枢(血糖平衡.肾上腺激素,性激素,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渗透压感受器)脑干:与呼吸中枢和循环中枢有关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运动的力量,快慢,方向等)脊髓:调节身体运动的低级中枢,(膝跳反射,缩手反射,婴儿排尿反射)大脑皮层;高级反射中枢,(所有的条件反射,感觉中枢(痛觉,渴觉,饿觉,温觉,冷觉)躯体运动中枢,)语言,学习,记忆,思维,言语区:W,V,S,H区学习和记忆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是海马区有关;长期记忆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免疫调节第一道防线:皮肤、粘膜等(痰,烧伤)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免疫)第二道防线:体液中杀菌物质(溶菌酶)、吞噬细胞(伤口化脓)1免疫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第三道防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最主要的免疫方式)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2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癌症问题)。
“神经—体液—免疫”稳态调节网络
“神经—体液—免疫”稳态调节网络谭家学(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第二中学442500)内环境的稳态需要机体的调节机制——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共同发挥作用。
【知识体系】一、神经调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是反射弧,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神经元接受内、外环境的刺激会产生兴奋。
1.反射弧的结构。
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
反射弧的完整性是完成反射的前提条件。
通常构成反射弧的五个环节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①静息电位的形成——外正内负:在静息状态时,细胞内的钾离子的浓度比细胞外高,因此K+ 穿过细胞膜扩散到细胞外,使膜内形成了负电位,膜外为正电位。
②动作电位的形成——外负内正:受刺激时膜通透性改变,膜外Na+内流,膜两侧的静息电位差急剧减小,直到形成膜内正电位,膜外负电位。
③传导特点: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双向传导,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与膜外电流方向相反。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①突触的结构: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②神经元之间兴奋传递的过程:轴突→突触小泡→递质→突触(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下一神经元胞体或树突。
突触中信号转换: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突触小体信号转换:电信号→化学信号;突触后膜信号转换:化学信号→电信号。
③传递特点:单向传递。
由于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所以兴奋在突触上的传递只能向一个方向进行。
既可以传递兴奋,也可以传递抑制。
【例1】某人行走时,足部突然受到伤害性刺激,迅速抬脚。
下图为相关反射弧示意图。
(1)图示反射弧中,a是________。
当兴奋到达b点时,神经纤维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变为___________。
当兴奋到达c处时,该结构发生的信号转变是________。
(2)伤害性刺激产生的信号传到_______会形成痛觉。
此时,内脏神经支配的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激素增加,导致心率加快,这种生理活动的调节方式是________。
免疫系统与神经系统相互作用的研究
免疫系统与神经系统相互作用的研究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是人体最为重要的两个系统之一,它们互相作用,共同维护人体健康。
长期以来,这两个系统被人们看作是两个相对独立的系统,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人们才逐渐发现,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相互作用关系。
一、免疫系统免疫系统是人体的防御系统,能够识别和消灭病原体。
免疫系统包括天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两种免疫反应方式。
天然免疫是人体一开始就具备的一种抗病能力,它能够在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迅速地产生非特异性的防御反应。
适应性免疫是指通过特异性免疫反应来排除入侵人体的感染源和异常细胞。
适应性免疫反应具有记忆性,可以在以后再次遭受感染时快速地产生抗体,从而加快消灭感染源的速度。
二、神经系统神经系统是人体的基本调节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控制中心,具有高度的神经活动和信息传递功能;周围神经系统包括经络、神经和神经节等,主要负责信息的传输和配合中枢神经系统控制人体物质代谢以及各种行为活动。
三、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的相互作用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通过免疫调节神经反射、神经调节免疫反应、神经递质和免疫因子等方式来实现。
1、免疫调节神经反射免疫调节神经反射是指免疫系统对神经系统产生直接影响,促使神经系统产生某些反应,从而通过神经递质来调节免疫反应过程。
例如,当人体遭受细菌感染时,免疫细胞释放一种叫做细胞因子的物质,或许会刺激身体产生发热等反应,从而有益于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2、神经调节免疫反应神经调节免疫反应是指神经系统通过神经递质来调节免疫反应过程。
人体自身对荷尔蒙、神经调节物质和生长因子等物质有着巨大的调节控制能力。
其中,在免疫系统中就有很多神经调节物质。
如针刺和按摩等艾灸疗法,能通过身体的反射作用来影响神经系统,并间接地调节免疫系统的活动。
3、神经递质和免疫因子神经递质和免疫因子是两种生物分子,它们在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简述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
简述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人体的功能是指一切由复杂的生物机制来保持的一种相对稳定状态,也是指个体在变化环境下,维持其生存和发展的能力。
调节方式是指生物机体能够维持功能的调节机制,它的核心是对外界的变化进行反应,从而实现体内环境的稳定。
调节方式包括神经调节、内分泌调节以及免疫调节。
一、神经调节神经调节是指神经系统通过中枢神经元和周围神经元之间组织起来的神经通路,受到植物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们在内分泌调节方式下,借助于神经调节机制,调节细胞功能的稳定。
神经调节的主要内容有:1.期性调节,也称作“循环调节”,例如,钟摆式调节可以调节体内的温度、循环、消化、重力等;2.循环性调节,也称作“准则性调节”,例如,体内的化学零碎物质,细胞间激素等。
二、内分泌调节内分泌调节是指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产生的激素,或促进、抑制细胞功能的物质,通过血液传输到接受器官及其他组织器官,实现调节的一种方式。
内分泌调节的调节物质包括甲状腺,腺垂体,肾上腺,松果体等激素,以及胰岛素,胆碱,维生素等非激素物质。
三、免疫调节免疫调节是指利用免疫系统来调节体内物质平衡和细胞功能稳定的一种机制。
这种调节机制是从外而内地有序地发挥作用,它将体内和体外的环境,物质,活性物质等,组成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实现体内环境和体外环境的稳定。
因此,可以看出,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是由神经调节、内分泌调节以及免疫调节三者综合发挥的作用。
神经调节是指神经系统的组织来控制和调节各种机体功能;内分泌调节指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产生的激素,促进或抑制细胞功能的物质;免疫调节是利用免疫系统来调节体内物质平衡和细胞功能稳定的一种机制。
人体的调节方式可以使机体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从而使身体保持健康。
以上就是关于人体功能调节方式的简述,其中包括了神经调节、内分泌调节和免疫调节三种调节机制,这三种调节机制的发挥,可以使人体的功能保持稳定,让身体保持健康。
神经系统免疫学研究神经系统免疫反应和免疫调节
神经系统免疫学研究神经系统免疫反应和免疫调节神经系统是人体中最复杂的系统之一,其功能不仅限于传递神经信号,还与免疫系统密切相关。
神经系统免疫学研究了神经系统与免疫反应以及免疫调节之间的相互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神经系统免疫学的研究进展和意义。
一、神经系统免疫反应神经系统对免疫反应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在感染或损伤发生时,免疫系统会释放炎症介质,如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等,这些信号物质可以刺激神经元的活动,引发神经系统的免疫反应。
一方面,神经系统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细胞的活动来增强或抑制免疫反应的程度,从而对感染或损伤做出更精确的应答。
另一方面,神经系统也可以通过调节血管通透性、改变免疫细胞的迁移速度等方式,影响免疫细胞在炎症部位的积聚和活动,从而调节免疫反应的过程。
二、神经系统免疫调节免疫系统的过度激活会导致炎症反应过度,引发一系列的疾病,如自身免疫病、过敏性疾病等。
神经系统可以通过免疫调节作用来控制免疫反应的强度和持续时间,从而维持免疫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神经系统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参与免疫调节:一是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如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二是通过神经-免疫细胞间的直接相互作用,如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影响免疫细胞的功能。
三、神经系统免疫学的研究意义神经系统免疫学的研究对于了解机体的免疫应答机制、阐明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以及寻找新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神经系统免疫学的研究有助于揭示神经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复杂的相互调节网络,为治疗相关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其次,通过研究神经系统免疫反应的特点和调节机制,可以发现新的免疫调节靶点,开发新的治疗方法。
此外,神经系统免疫学的研究还有助于加深对神经系统功能的理解,为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总结起来,神经系统免疫学研究了神经系统与免疫反应以及免疫调节之间的相互作用,揭示了神经系统在免疫反应中的重要调节作用,其意义在于深化对机体免疫应答机制的认识、发现新的治疗靶点,为疾病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神经调节与机体免疫系统
神经调节与机体免疫系统近年来,神经调节与机体免疫系统之间的关系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人体的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一样,都是人体内部的调节系统。
免疫系统是人体的防御机制,可以帮助人体抵御细菌、病毒、真菌等外源性损伤,保护人体免受感染和疾病的侵害。
神经系统是人体的中枢控制系统,其任务是接收外界刺激,并对身体其他系统进行调节和协调。
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
经过多年的研究,我们目前已经知道,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作用。
一方面,神经系统可以对免疫系统产生调节作用。
在人体遇到外部损伤刺激时,神经系统会通过释放神经递质来对免疫系统产生调节作用。
例如,在感染和炎症的过程中,神经系统可以通过释放乙酰胆碱等神经递质来调节免疫系统中的白细胞数量和功能。
另一方面,免疫系统也可以对神经系统产生调节作用。
在感染和炎症的过程中,免疫系统会通过产生多种细胞因子来影响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
例如,免疫系统中的细胞因子可以影响神经系统中的突触传递、神经元活动和神经递质释放,从而对神经系统产生调节作用。
此外,人体内部的激素系统也会对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产生调节作用。
人体内部的激素系统包括垂体-下丘脑-肾上腺轴、甲状腺轴和性激素轴等,这些轴可以通过产生不同类型的激素来调节和影响身体内部的各个系统,包括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
研究表明,神经调节和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影响人类的健康和疾病。
例如,慢性压力、焦虑和抑郁等情绪障碍可以导致神经调节和激素水平失调,从而影响人体内部的免疫系统,并增加患上疾病的风险。
而外界切入体内的病原物质也可以对神经免疫调节系统产生影响,导致神经免疫调节系统失调,进而导致免疫系统对病原物质的应对不当,增加患上感染疾病的风险。
因此,要保持健康,就需要保持神经调节和免疫系统之间的平衡。
首先,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例如规律饮食、充足睡眠和适量运动等,这有助于维持免疫和神经系统的健康。
神经系统与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与调控研究
神经系统与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与调控研究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是人体的两大重要系统。
神经系统对于人类的感知、思考和行为发挥着关键作用,而免疫系统则是人体内防御疾病的重要力量。
这两个系统虽然在人体内部不同的位置运作,但它们的交互作用却十分重要。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维持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一、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的相互联系人体的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都是由一些特殊细胞和分子所构成的,它们具有密切联系。
在过去,人们通常认为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是独立运作的,但是现在的研究发现,这两个系统之间具有相互联系,信息互通。
一方面,神经系统可以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传递相应的信息来影响免疫反应。
例如,交感神经中的去甲肾上腺素可以抑制免疫反应,而副交感神经中的乙酰胆碱则可以促进免疫反应。
神经系统还可以通过体液传递细胞因子来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同时也能够调控免疫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
另一方面,免疫系统也可以通过一些细胞和分子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特别是在神经系统遭遇外部威胁时,免疫系统能够加强神经系统的应对能力。
例如,免疫系统可以释放了一些因子来修复纤维膜的损伤,增加神经细胞的数量和再生能力。
在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还能清除损伤神经细胞周围的细胞和物质,维护神经系统的健康稳定。
二、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的调控机制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的互动是通过生物化学反应来实现的。
躯体的应激和情绪状态对免疫系统有直接影响。
当人体面临应激时,解剖神经系统会释放“压力激素”及“交感神经后述素”,这些物质对于人体免疫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这表现为:1、免疫功能下降。
长期发送消极信息的人抵抗力下降。
2、促进组织破坏。
压力下,有可能加速组织的自毁或结缔组织炎症。
神经系统将具体的信息传达给免疫系统,指示免疫系统对外界环境作出反应。
免疫系统的应激反应可能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皮肤变色、肌肉收缩等生理反应,这些反应都需要经由神经系统支配实现。
免疫系统与神经系统的相互作用研究
免疫系统与神经系统的相互作用研究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是人体两个重要的调节系统,它们在维护人体的内稳态和对抗外界侵害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近年来,研究者们对于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希望通过深入研究这一领域,能够揭示出新的治疗策略和疾病发生机制。
本文将针对免疫系统与神经系统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和分析。
一、免疫系统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免疫系统是人体的防御系统,它能够有效识别和杀伤入侵机体的病原体。
同时,免疫系统也被发现对神经系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研究表明,免疫细胞能够产生一种被称为细胞因子的物质,这些细胞因子在神经系统中具有重要的生理和病理调节作用。
例如,某些细胞因子能够促进神经元的生长和发育,从而对神经系统的功能和形态具有积极影响。
二、神经系统对免疫系统的调节神经系统是人体的调节系统之一,它通过神经传递和神经调节物质的释放来对免疫系统产生影响。
研究发现,神经系统能够通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调节,调控机体的免疫反应。
例如,交感神经能够抑制免疫细胞的功能,从而减弱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杀伤能力。
而副交感神经则能够增强免疫细胞的功能,加强免疫系统的免疫应答。
这些发现表明,神经系统的调节对于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发挥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神经免疫调节失调与疾病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失调,可能导致一系列的疾病发生。
例如,研究发现,免疫系统活性增高可能和一些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有关,如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
此外,当人体面临持续的精神压力和情绪波动时,神经系统的调节状态也会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
因此,深入研究神经免疫调节失调与疾病的关系,对于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四、研究方法与前景展望研究免疫系统与神经系统的相互作用需要多学科的合作和综合的研究方法。
目前,研究者们采用了多种手段,如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和神经科学等领域的技术,来深入探索这一领域。
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研究神经免疫细胞的功能和分子机制,探索新的调控因子并发展相应的治疗策略。
神经系统与免疫调节的研究进展
神经系统与免疫调节的研究进展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是人体内两个互相联系的系统。
过去人们一直认为神经和免疫系统是完全独立的。
现在,众多研究表明神经和免疫系统之间有非常密切的相互作用。
神经系统在免疫反应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免疫系统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对于神经系统与免疫调节的研究进展,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神经系统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免疫系统对神经系统的影响以及神经免疫调节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神经系统对免疫系统的影响神经系统可以通过神经末梢、神经递质和神经内分泌系统等多种途径对免疫系统发挥调节作用。
神经遮盖是神经调节免疫反应的重要方式。
通过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神经系统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调节免疫细胞的分泌、分化和活性,从而对免疫系统产生调节作用。
例如,交感神经系统能够抑制IgE介导的过敏反应,而去交感神经能够增强IgE介导的过敏反应。
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也可以通过脑下垂体-肾上腺轴和垂体-甲状腺轴等环路系统对免疫系统产生调节作用。
此外,神经系统还可以通过调节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的三级反应,间接影响免疫系统的调节和平衡。
免疫系统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免疫系统启动免疫反应的同时,也能够刺激神经系统的相应反应,通过神经递质的释放对神经系统发挥影响。
免疫调节神经系统的实现机制主要是神经活性物质的释放。
例如感染物质能够通过抑制神经系统突触后膜的钙离子通道,同时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从而增加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
另外,免疫细胞也能够分泌一些神经活性物质,如细胞因子,通过自分泌或外泌形式对神经系统发挥调节作用。
这些物质对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既可能通过直接作用于神经细胞,也可以通过与神经递质接受体结合桥接的方式实现。
神经免疫调节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神经免疫调节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也是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
例如,神经系统对于免疫介导的炎症反应在疾病治疗上很有前途。
在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方面,交感神经系统被广泛应用,它通过收缩肌肉和减少血管内的红细胞来减少器官和组织内的血流。
【高考生物】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与免疫调节
解析 (1)刺激蛙右后肢,若右后肢不收缩而左后肢收缩,说明右后肢受到的刺 激产生的兴奋能传递到左后肢的效应器,但不能传递到右后肢的效应器,因此 伤及的是传出神经。(2)若伤及的是传入神经,则刺激蛙右后肢,左右后肢均不 收缩。若要通过实验探究右后肢的传出神经是否同时受损,可刺激左后肢(传入 神经正常),观察右后肢是否收缩。如果右后肢的传出神经未受损,则右后肢收 缩;如果右后肢的传出神经受损,则右后肢不收缩。 答案 (1)传出 (2)左右后肢均不收缩 刺激左后肢,观察右后肢是否收缩 若 右后肢收缩,则说明传出神经未受损伤;若右后肢不收缩,则说明传出神经受 损伤
(3)实验成功关键点 ①根据激素的化学本质,选择不同的实验方法: 下丘脑、垂体和胰岛分泌的激素多为多肽类或蛋白质类,多肽类、蛋白质类激素易 被消化酶所分解,故一般采用注射法,不宜口服。雄激素、雌激素、孕激素等固醇 类激素和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等氨基酸衍生物类激素都可以口服,也可以注射。 ②动物分组的基本要求:选择性别、年龄、体重、生长状况相似的平均分组,每组 要有数量相等的多只。 ③实验设计时要注意设置对照实验,控制变量个数,保证单一变量。 ④进行注射实验时空白对照组应注射生理盐水(不可用蒸馏水),进行饲喂实验时, 空白对照组可使用蒸馏水。
题型三 通过创新实验,考查考生科学探究能力 3.在动物场景恐惧条件反射实验中,小鼠在一个测试场景中接受一定电流强度的
足底电击,获取对这个场景的联合型恐惧记忆。表现为24小时后再次将小鼠放 回同一场景时,小鼠在该场景的活动明显减少,并伴有大量的僵立行为,而将 小鼠放在一个与电击场景不完全相同的场景时,小鼠僵立行为的时间会明显变 少。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完成场景恐惧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场景恐惧时____________(填激素名称)的含量会增加。
简述机体调节的方式及特点
简述机体调节的方式及特点机体调节是生命调节和稳态的重要内容,它是满足机体的生物学和物理学功能的重要手段。
它是通过内环境的变化,维持机体内外环境的稳定,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行,从而达到机体生存和发展的目的。
简言之,机体调节是机体内外环境的稳定,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行。
机体调节的方式与特点包括:一、机体调节的方式1、神经调节:神经调节是通过神经活动进行的,它包括中枢神经调节和外周神经调节两种形式。
中枢神经调节有下丘脑、垂体、丘脑和延髓等脑部参与,通过神经传导及化学反应实现内分泌,从而产生机体活动的调控作用。
外周神经调节包括茧神经、细胞膜及内源性小分子等,它可以直接影响细胞功能,促进细胞的活动和代谢。
2、激素调节:激素调节是通过激素活动进行的,它包括内源性激素调节和外源性激素调节。
内源性激素是从内脏分泌的激素,它们主要作用于急性应激的机体调节,主要有皮质醇、甲状腺素、醛固酮、孕酮、胰岛素等激素。
外源性激素是从外源中分泌的激素,它们可以有效调节机体的新陈代谢。
3、免疫调节:免疫调节是通过免疫系统活动进行的,它能够针对病毒、细菌、细菌毒素和其他外来物质,实现机体的免疫反应。
免疫调节可以有效抑制机体对外界有害物质的侵害,保护机体的安全。
4、环境调节:环境调节是通过机体的外部环境进行的,它包括光照、温度、湿度、气压等自然因素,也可以是社会环境等因素。
通过外部环境的调节,可以有效促进机体机能的活动和协调,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二、机体调节的特点1、动态性:机体调节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不仅包括调节的机制,而且包括内分泌、血液循环、系统功能等复杂的生理现象。
机体调节系统可以以不同的方式作出反应,以满足机体的需要。
2、调节的特殊性:机体调节的特殊性,指的是机体调节的反应是根据内外环境条件及机体自身和疾病状态的不同而产生不同反应。
因此,机体调节具有调节性和特殊性。
3、相互调节性:机体调节是多种机制协同作用的结果,各种机制之间具有相互制衡性,即一种机制调节另一种机制,最终形成稳定的系统,维持机体的稳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1.神经调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元。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2.反射:是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
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3、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和功能单位。
(1) 感受器:感觉神经末稍和与之相连的各种特化结构,感受刺激产生兴奋。
(2)传入神经:将感受器的兴奋传至神经中枢。
(3)神经中枢:在脑和脊髓的灰质中,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集在一起构成。
(4) 传出神经:将神经中枢的指令传至效应器。
(5)效应器:运动神经末稍与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反射 定义
形成 反射中枢
举例 非条件反射
生来就有通过遗传而获得的先天性反射。
通过遗传获得
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 眨眼反射
条件发射 生活中通过训练形成的后天性反射
通过训练逐渐形成 大脑皮层
望梅止渴
感受器:既无感觉又无效应 传入神经:既无感觉又无效应 4. 反射弧结构破坏对功能的影响: 神经中枢:既无感觉又无效应 传出神经:只有感觉无效应 效应器:只有感觉无效应 4、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 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2) 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3) 兴奋的传导过程:静息状态时,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受到刺激,兴奋状态时,细胞膜电位为外负内正→兴奋部位与 未兴奋部位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局部电流(膜外: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膜内: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兴奋向未兴奋部位传导 。
实验条件下,神经纤维上的兴奋是可以双向传导的。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吸钾排钠:静息电位——外正内负 受刺激动作电位——外负内正 吸钠排钾 (4)兴奋的传导的方向:方向:与神经元的细胞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
传导: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局部电流形成。
5、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就是通过突触实现的。
突触:包括突触前膜(轴突末端突触小体的膜)、突触间隙(突触前膜与后膜之间存在的间隙)、突触后膜(与突触前膜相对应的胞体膜或树突膜)。
突触小泡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
(2)兴奋的传递方向: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内,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即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
只能是:轴突→突触小体→突触小泡→递质(通过扩散作用传递)→突触前膜(前一个神经元的轴突膜)→突出间隙→突出后膜(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膜或树突膜)。
单向传递: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出后膜; 方向: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神经递质主要有:乙酰胆碱、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谷氨酸、天冬氨酸、甘氨酸、一氧化碳。
6、人脑的高级功能
大脑:大脑皮层是神经系统的最高级中枢
脑小脑:调解躯体运动
中枢神经系统脑干:存在许多反射中枢
脊髓
神经系统躯体神经
周围神经系统
内脏神经
(1)人脑的组成及功能: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
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
其上有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小脑:是重要的运动调节中枢,维持身体平衡;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呼吸中枢;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
(2)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语言中枢的位置和功能:书写中枢(W区)→失写症(能听、说、读,不能写)语言功能是人类特有的功能。
运动性语言中枢(S区)→运动性失语症(能听、读、写,不能说)
听性语言中枢(H区)→听觉性失语症(能说、写、读,不能听)
阅读中枢(V区)→失读症(能听、说、写,不能读)(3)其他高级功能:学习与记忆
8、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比较项目神经调节体液调节
作用途径反射弧体液运输
反应速度迅速较缓慢
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较广泛
作用时间短暂比较长
(1)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接收到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
(2)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影响到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3)动物的生命活动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但以神经调节为主。
(4)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中枢神经系统
练习
1.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
A.激素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调节 D.化学物质调节
2.下列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受刺激时,刺激点膜电位由静息电位转为动作电位的过程是( )
A.①→④ B.②→③ C.③→② D.④→①
3.下列关于突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神经元的树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形成突触小体
B.突触小体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等通过一定方式形成突触
C.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突触的亚显微结构
D.前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前膜和后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后膜共同构成突触
4.在一个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如果传出神经受到损伤,而其他部分正常,感受器受到刺激后将表现为()
A.既有感觉,又能运动 B.失去感觉,同时肌肉无收缩反应
C .有感觉,但肌肉无收缩反应
D .失去感受,但能运动 5.决定反射时间长短的主要因素是( )
A .刺激强度的大小
B .感受器的兴奋性
C .中枢突触数目的多少
D .效应器的兴奋性 6.在反射活动中能够起分析综合作用的是 ( )
A. 传出神经
B. 传入神经 C . 神经中枢 D. 感受器
7.下图示神经元局部模式图。
当人体内兴奋流经该神经元时,在神经纤维膜内外的电流方向是( ) A .都是由左向右
B .都是由右向左
C .膜内由左向右,膜外由右向左
D .膜内由右向左,膜外由左向右
8.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通过膜内外电位的变化产生( )
A .电荷
B .局部电场
C .局部电流
D .电势
9.以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作材料,在神经纤维的表面放置两个相距2~3厘米的电极a 和b ,在图中的刺激点给予较强的电刺激(如图所示)。
依据观测到的电流表指针偏转情况所绘出的曲线是(
)
10.下图表示反射弧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反射弧是由〔1〕 、〔2〕传入神经、〔3〕 、〔4〕 和〔5〕 组成的。
(2)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的内外电位表现为 。
当神经纤维的某处受刺激产生兴奋时,表现为 ,因而与邻近未兴奋部位间形成了 ,使兴奋依次向前传导,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是 的。
CDBCC CCCC
10.(1)〔1〕感受器 〔3〕神经中枢 (4〕 传出神经(5) 效应器(2) 内负外正 内正外负 局部电流 双向
11、免疫调节
(1) 免疫系统的组成:如图。
1
2
4
3
5
(2)①免疫活性物质: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还能释放出可溶性免疫活性物质——淋巴因子,如白细胞介素等。
②淋巴因子大多是通过加强各种有关细胞的作用来发挥免疫效应的。
(3)白细胞介素作用:诱导产生更多的效应T 细胞,增强效应T细胞的杀伤力,还能增强其他有关的免疫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
(4)免疫调节是由免疫系统来实现的。
(5)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
非特异性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
免疫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
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效应B 细胞产生抗体
(第三道防线)细胞免疫: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并释放各种淋巴因子
非特异性免疫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
抗原:能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如病毒、细菌等。
(6)体液免疫(抗原没有进入细胞)
①记忆B细胞的作用:可以在抗原消失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和分化,产生浆细胞从而产生抗体。
②抗体与抗原结合产生细胞集团或沉淀,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7)细胞免疫
效应T细胞作用:使靶细胞裂解,抗原暴露暴。
露的抗原会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8)过敏反应:以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①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自身免疫疾病:类风湿、系统性红斑狼疮。
免疫缺陷病:艾滋病。
②过敏反应的特点: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
(9)抗体的比较
本质分布反应时机反应结果
过敏反应中的抗体球蛋白吸附在皮肤、消化道
或呼吸道黏膜、某些
血细胞表面机体第二次接触过
敏原时发生
使细胞释放组织胺,
从而引发过敏反应
体液免疫中的抗体球蛋白血清、组织液、外分
泌液集体第一次接触抗
原发生
是抗原沉淀或形成
细胞集团
(10)免疫失调的比较
类型特点基本原理
过敏反应免疫功能过高将一些不是大分子的物质或正常机
体不识别为抗原的物质识别为抗原
导致过敏反应
自身免疫症将正常细胞是为抗原而加以排斥,
从而发病
免疫缺陷症免疫功能过低由遗传因素引起的先
天性免疫缺陷HIV病毒侵入T细胞,T细胞大量死亡,使抗原的识别、呈递发生障碍,病人丧失一切特异性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