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汤类方在脾胃疾病中的应用
桂枝汤症医案
![桂枝汤症医案](https://img.taocdn.com/s3/m/9ea16bff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e5.png)
桂枝汤症医案刘渡舟经方医案l、桂枝汤证(1)时发热自汗出案刘渡舟医案:李x×,女,53岁。
患阵发性发热汗出已经一年多,每天发作2—3次,饮食及大、小便基本正常。
曾经按阴虚性发热治疗,服药二十多剂无效。
脉缓而软:舌质淡苔白。
《伤寒论》说:“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
此卫气不和也。
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桂枝9克白芍9克生姜9克大枣12枝炙甘草6克二剂。
服药后啜热稀粥,得微汗出而愈。
【解说】桂枝汤的主要治疗作用是调和营卫。
既可以用来治疗外感风寒所引起的营卫不和,也可以用来治疗内伤杂病中的营卫不和。
本案治疗的要点在于“病人脏无他病”,而又年过50岁,由于天癸已竭而阴气偏弱,使得阴阳二气不相谐和,所以出现阵发性的发热汗出,桂枝汤调和营卫,实际上也就是调和阴阳。
因为营卫代表了阴阳的二个方面,营行脉内即为阴,卫行脉外即为阳。
所以,用桂枝汤调和营卫以达到调和阴阳之目的,是本方取得疗效的关键。
(2)风疹案刘渡舟医案:某男,60岁。
患风疹皮肤瘙痒,钻心难忍已数月。
伴见汗出、恶风等证,脉浮缓,舌苔白润。
此为风邪稽留肌腠,营卫失和所致。
当用解肌驱风,调和营卫之法治疗:桂枝9克白芍9克生姜9克大枣12枚炙甘草6克三剂服药后喝热稀粥,得微汗出,痒止疹消,皮屑脱落而愈。
【解说】风瘙以皮肤瘙痒为主要临床表现,因为其发病部位在于皮肤腠理之间,一般属于阳证,所以《灵枢--终始篇》说:“痒者,阳也”;、本证虽然多见于血热受风,但也有不少是由于外感风邪,邪气稽留于肌表而营卫失和所引起。
识别是否由于外感风邪所引起的一种标志在于伴随恶风或遇风则发,属于这类证型的,用桂枝汤治疗最为有效。
(3)汗出偏沮案刘渡舟医案:孙×x,男,39岁。
患左半身经常自汗出,而右半身反无汗,界限非常分明.无其它咀显不适,脉缓而略浮,舌苔薄白。
用桂枝汤调和营卫阴阳,使其相将而不相离则愈。
桂枝9克白芍9克,生姜9克.大枣l2枚炙甘草6克三剂。
桂枝汤类方的临床应用
![桂枝汤类方的临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aa721bc783c4bb4cf6ecd1d4.png)
桂枝汤类方的临床应用桂枝汤一组成方义:桂枝15g芍药15g生姜15g甘草10g大枣4枚。
1/3量。
原方桂3两芍3两生姜3两甘草2两大枣12枚。
分三服四药来源于食疗方义:桂姜辛甘化阳,辛温散寒,解表祛邪。
芍草枣酸甘化阴,芍药养血敛汗,和营,加甘草大枣,酸甘化阴养营阴营血。
酸甘相调,营卫相调。
调和脾胃,营卫。
“此方为仲景群方之冠,乃滋阴和阳,解肌发汗,调和营卫之第一方,凡中风伤寒杂病,脉弱汗自出而表不解者,咸得而补之”-柯韵伯。
“外证得之,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化气调阴阳。
”二仲景用桂枝汤(仅限于《伤寒论》不包括《金匮》)(一)治太阳中风(2、12、95)病机:风邪袭表,卫强营弱,营卫失和。
发热-卫强-卫阳因抗邪出现病理性亢盛,浮盛于外的表现。
卫阳被伤,卫外失司,风主疏泄,营阴外越故见汗出,汗出伤营-营弱。
主症:发热、汗出、恶风。
浮缓:非指节律、指脉形,松弛柔软和紧相对而言。
(风寒,阴邪,脉管紧张。
中风,阳邪,脉管松弛,营阴伤软弱)兼证:鼻鸣(肺窍不利),干呕(正气抗邪于表,不能顾护于里,里气失和升降失调,见:食欲不振,不大便…)提示:外感不可进补厚味、不易消化、刺激性的食物,正气卫外抗邪消食难以兼顾。
(二)凡太阳病,只要见到头痛、发热、汗出、恶风(寒)者。
(43)-只辨证不辨病(中风或伤寒),对症用方的例证。
扩大了桂枝汤的用方范围。
(三)太阳表症兼里实热。
先解表(桂枝汤)后攻里(44、45、164),即使表症是无汗的也用桂枝汤,因为麻黄汤纯辛温,伤阴、助实热。
(四)太阳病兼里虚寒(91、327、387)。
先补里,里气恢复后表随之解,不解者用桂枝汤。
即使表症无汗亦然。
因为里气刚复,不受纯辛温。
(五)太阳病,汗下后,正气受挫,表症仍在者不论有无汗均用之。
(57、15)(六)非外感性营卫失和(53、54)病常自汗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卫气不与营气谐和(说明病情主要矛盾在卫)。
无发热、脉浮、恶风寒、头项强痛等表症,似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更年期综合征。
名医董廷瑶采用加味桂枝汤治疗小儿厌食症
![名医董廷瑶采用加味桂枝汤治疗小儿厌食症](https://img.taocdn.com/s3/m/7f6e71f6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17.png)
名医董廷瑶采用加味桂枝汤治疗小儿厌食症名医董廷瑶采用加味桂枝汤进行治疗,介绍如下:
方剂名称:加味桂枝汤
组成:桂枝3克,白芍6克,生姜2片,红枣3枚,清甘草3克。
功能:调和营卫,促醒胃气。
主治:腠虚汗多,纳呆厌食。
用法:本方量少味不苦,每剂煎一次,约小半碗,分二次温服,患儿喜饮。
加减运用:见有不同的兼证,须加味处理。
如舌红花剥,阴液不足者,加养胃生津之品,玉竹、百合、石斛、麦冬、生扁豆、生地等斟酌选入;鼻衄加白茅花、藕节;便秘加生首乌以润之,切忌泻剂;寝汗淋漓者,加麻黄根、糯稻根以止汗;舌淡阳虚,可入附子;虚寒腹痛,倍芍药加饴糖等等。
至于新邪感袭,须辨其轻重而别作化裁。
体会:目前流行的小儿厌食症,是由于家长对独生子女的溺爱,加上喂养不当,漫进滋补,久之脾胃生化机能失常。
有的父母还要强喂、打骂,更造成小儿精神紧张,营养紊乱,出现形体更弱,腠虚汗多,面色不华症状。
经仔细观察,发现患儿大多舌净苔少,腹软无积,大便坚硬,容易感冒发热。
凡此种种,都因食养不当,营养过剩之故。
此症既无积可消,又胃不受补。
从中医“脾胃主一身之营卫,营卫主一身之气血。
”的理论考虑,分析此病是由脾胃不和而影响营卫失调,需采用鼓舞营卫的方法来振奋胃气,于是投以桂技场加味治疗,数剂后营卫和,胃纳开,疗效满意。
在长期实践观察中,验明此方实为一个体质改善剂、强壮剂、神经安定剂,或里虚里寒、中焦化源不足、潜在虚质的一贴调节剂。
尤在泾说;“此汤外证得之,能解肌去邪气,内证得之,能补虚调阴阳。
” 此方能调和营卫,促醒胃气,使之思食,故称此为“倒治法”。
《金匮要略》中桂枝汤类方的运用
![《金匮要略》中桂枝汤类方的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d9b6e72c551810a6f424867a.png)
《金匮要略》中桂枝汤类方的运用桂枝汤方出自《伤寒论》,由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组成,是治疗太阳中风表虚证的主方。
该方用药精当,配伍巧妙,结构严谨,《金匮要略》以此方为基础,灵活加减变化出十多首方剂,这些方剂称为桂枝汤类方。
迄今仍广泛用于各种内伤杂病的治疗,现就《金匮要略》中桂枝汤类方的运用归纳如下:1、黄芪桂枝五物汤治血痹本方由桂枝汤去甘草加黄芪组成。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云:“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方中黄芪补气行血,桂枝通阳行痹,芍药和血除痹,生姜、大枣调和营卫,共奏益气通阳行痹之功。
凡阴阳气血不足,外感风邪,致使阳气痹阻,血行涩滞而出现局部肌肉麻木之血痹,可用本方治疗。
栝蒌桂枝汤由桂枝汤加栝蒌根组成。
《痉湿病脉证第二》云:“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此为痉,栝蒌桂枝汤主之”。
仲景用其治疗风邪偏盛,化燥伤津,筋脉失养之柔痉,方中栝蒌根生津舒筋,桂枝汤解肌祛风,合而用之,可外散风邪,内滋津液,从而达到舒缓筋脉的作用。
葛根汤由桂枝汤加麻黄、葛根组成。
原文云:“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
方中葛根升发津液,麻黄、桂枝发汗散寒,芍药敛阴,防止发汗太过,生姜、大枣、甘草调和营卫,共奏发汗散寒,升发津液,舒缓筋脉之效,仲景用其治疗寒邪偏盛,阻滞筋脉,津失输布之刚痉。
3 、桂枝附子汤治湿痹桂枝附子汤由桂枝汤去芍药加附子而成。
《痉湿病脉证第二》云:“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
,方中桂枝祛风通阳,附子温阳化湿,甘草、生姜、大枣调和营卫,诸药合用,能温经助阳,祛风除湿,仲景用其治疗风湿偏盛而表阳虚弱之湿痹。
4、小建中汤治虚劳、虚黄及妇人杂病腹痛小建中汤由桂枝汤倍芍药加饴糖组成,在《金匮要略》中用于治疗虚劳、虚黄及妇人杂病腹痛。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云“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痛,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云:“男子黄,小便自利,当与虚劳小建中汤”。
桂枝汤类方在脾胃疾病中的应用
![桂枝汤类方在脾胃疾病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0657d3c5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38.png)
桂枝汤类方在脾胃疾病中的应用桂枝汤为“群方之魁”,刘渡舟教授曾谓该方以调和中焦脾胃阴阳为主,具有外调和营卫、内调和气血之用。
已有学者从病机角度以气机升降出入为切入点阐释该方治疗脾胃疾病的功效,对拓宽诊疗思路具有一定意义。
桂枝汤“组方变化,重在方元”,经方的研究应重视“母方”即基本方,因此明确桂枝汤方证特点是研究所有桂枝汤类方的基础。
经典原文详细描述了桂枝汤所治症状,包括“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气上冲”“脉浮”“时发热,自汗出”“下利”“身痛不休”等。
根据长期临床观察与文献研究,桂枝汤证患者多平素体弱,易于感冒,肤色偏白但光泽不够,稍微活动后易出汗,汗出相对较多,汗出后怕冷恶风; 常神疲乏力,对寒冷与疼痛敏感,易头痛、胃痛、腹痛或少腹拘急、腹泻; 易对花粉、粉尘类物质过敏; 腹部扁平,腹肌较硬而缺乏底力; 舌淡舌面湿润、苔多薄白,脉或浮或缓或结代。
桂枝汤治疗疾病谱广泛,然而目前临床实践对于本方平补阴阳、建中补虚的作用重视不足,本方实则是通过补益中焦的作用间接实现解肌发表、调和营卫的作用。
临床使用桂枝汤类方应熟练握“人—症—方—药”的诊疗思路。
首先,桂枝汤作为基础方,桂枝汤体质或者桂枝汤证是治疗疾病的前提。
在临床中,虽然胃食管反流病、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功能性便秘等脾胃疾病均有使用桂枝汤的机会,但经方使用重视“病的人”,本方更适合脾胃虚弱患者,对于体质壮实、腹胀满、按之坚实有力、大便秘结,舌苔黄厚、脉象有力的患者一般不宜使用。
国内学者认为桂枝汤还适用于现代社会的“尊荣人”,由长期不良生活习惯所导致,如久坐少动、过量饮酒、汗出洗冷水澡、或冷水洗头,经常熬夜、劳心,长期主食量不足等。
其次,把握患者的主要症状。
胃溃疡、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均可表现胃痛症状,肠易激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慢性浅表性胃炎均可能出现腹泻,结肠疾病、功能性胃肠病也可出现便秘,疾病变化多端,但主症对于桂枝汤类方的选择常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
桂枝汤治脾胃病案例
![桂枝汤治脾胃病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acf19a34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58.png)
桂枝汤治脾胃病案例桂枝汤治脾胃病案例引言:脾胃是人体消化吸收的重要器官,如果脾胃出现问题,就会影响身体健康。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胃主受纳消化。
因此,保护脾胃健康非常重要。
而桂枝汤作为一种经典的中药方剂,在治疗脾胃病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一位患有脾虚湿困证的患者,在服用桂枝汤后的疗效和治疗过程。
一、患者基本情况姓名:王女士性别:女年龄:45岁主诉:食欲不振、腹泻、口干舌燥、头晕乏力。
二、辨证分析根据王女士的临床表现和中医辨证分析,她属于脾虚湿困证。
具体表现为:1. 腹泻:由于脾气虚弱,不能运化水谷精微,导致大便稀溏。
2. 食欲不振:由于脾气虚弱,不能运化食物,导致食欲不振。
3. 口干舌燥:由于脾气虚弱,不能运化水液,导致口干舌燥。
4. 头晕乏力:由于脾气虚弱,不能提供足够的能量和养分,导致头晕乏力。
三、治疗方案根据辨证分析结果,王女士的治疗方案为补脾益气、祛湿化痰。
具体使用桂枝汤加减法治疗。
桂枝汤加减方:桂枝9克、白术9克、茯苓12克、生姜6片、大枣5枚、陈皮6克、甘草3克。
四、治疗过程1. 初诊初诊时,王女士的主要症状是食欲不振和腹泻。
根据辨证分析结果,医生开出了桂枝汤加减方,并告诉王女士需要坚持服用一个月。
同时建议她注意饮食卫生和规律作息。
2. 服药期间王女士按时服用了医生开出的桂枝汤加减方,并且注意了饮食卫生和规律作息。
在服药期间,她的腹泻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大便变得更加正常。
同时,她的食欲也有所提高,感觉比之前更有精神。
3. 复诊一个月后,王女士再次前来复诊。
医生观察到她的脸色红润,精神状态良好。
经询问得知,她的腹泻已经完全消失了,食欲也恢复正常。
此外,她还反映口干舌燥、头晕乏力等症状也有所改善。
四、总结通过以上治疗过程可以看出,在治疗脾虚湿困证方面,桂枝汤具有显著的效果。
不仅可以缓解患者的腹泻和食欲不振等症状,还可以改善其整体身体状态。
当然,在使用桂枝汤治疗时需要注意剂量和使用方法,并且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桂枝汤的临床应用
![桂枝汤的临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5acdbaecc1c708a1284a44e2.png)
桂枝汤的临床应用桂枝汤的临床应用讲解:余秋平整理:顾然* 焦招柱太阳病篇是伤寒论的重中之重,而桂枝汤是太阳病篇的首方,由此可见仲景对桂枝汤的重视程度。
桂枝汤绝不仅仅用于外感太阳病,因本方剂的特点是外调营卫,内调阴阳,故在临床应用上极为广泛,不仅可用于太阳、少阳、阳明经的外感,也可用于内伤杂病的治疗,我们下面将就相关条文进行梳理,以资借鉴。
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当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汤小和之。
[387] 临床中我们发现,很多身疼痛的病人,实际是外邪留于肌表,导致营卫不和而致身痛。
病人感冒好了,吐泻也止了,但身痛长期不好,这是邪在肌腠、在肌表、在营卫层次。
我们有个病例,冠心病的病人,就是根据身疼痛,辨证邪气仍在于表,需解表,要用桂枝汤来治疗。
扶正调营卫,扶脾胃的正,解其外邪,来解决身痛的问题。
其实有许多治疗身痛的方剂都是桂枝汤打底,你看一下,桂枝新加汤就是桂枝汤打底,风湿病三方(桂枝附子汤,白术附子汤,甘草附子汤)及治疗历节病的桂枝芍药知母汤也都是桂枝汤打底。
所以很多身疼痛是外邪在肌腠、营卫留而不去。
第一外邪居留,第二营卫不和、正气弱,因此用桂枝汤、桂枝新加汤、桂枝附子汤治疗的机会很多。
所以,邪气在表、邪在营卫很重要的辨证点就是“身疼痛”,这一点,大家一定要加以重视。
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
[276] 桂枝汤证多见于太阴病体质,“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
”这种太阴病体质的人,不管是发烧、打喷嚏、流清鼻涕,还是仅仅受了风邪,刚起病,脉浮,都可以用桂枝汤。
“太阴病”,普遍认为就是脾胃虚寒的体质,用“脉浮”,代表这是太阴病体质的人受凉感冒,这种人因为正气比较弱,一般发烧都不高。
发烧高不高和正气旺不旺有很大关系,正气弱的人发烧一般不高,甚至发不起来,所以根据发烧高低,可以大致判断正气强弱。
这种太阴病体质的人得了感冒,大抵需要用桂枝汤发汗,因为桂枝汤有桂枝、生姜、大枣、炙甘草,可以温脾胃。
桂枝汤方意和临床应用
![桂枝汤方意和临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7a773fe3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60.png)
桂枝汤方意和临床应用桂枝汤组成:桂枝汤:桂枝9克,芍药9克,生姜9克,大枣3枚,炙甘草6克。
桂枝和生姜是辛味的,白芍是酸味的,大枣和炙甘草是甘味的,在中医理论里认为,辛甘化阳,酸甘化阴。
也就是说,桂枝和生姜的辛,配上炙甘草的甘,就可以源源不断化生出阳气来。
白芍的酸,配上炙甘草的甘,就可以源源不断化生出阴气来。
生姜有生发之性,取象于春天的木;桂枝有通达之性,取象于夏天的火;大枣有收敛之性,取象于秋天的金;白芍有潜藏之性,取象于冬天的水;甘草有厚德之性,取象于长夏的土;临床应用:1.桂枝汤加葛根,可以用来治颈椎病。
颈椎病的本质是气血不通,气为阳,血为阴,也可以理解成阴阳不调所导致。
所以,用上桂枝汤来调和阴阳,加上葛根专门用来治颈项,就可以用来治颈椎的毛病。
2.桂枝汤加上疏通血管的药,比如加川芎,鸡血藤,等就可以用来治慢性血液病,比如冠心病,粥样动脉硬化,血栓等等。
3.桂枝汤加上补气血的药,就可以从根上把气血补到身体里。
气虚的人,可以用桂枝汤合上四君子汤来补气;血虚的人,可以用桂枝汤合上四物汤来补血,这样可以大大提高补气补血的效果。
4.治感冒桂枝和生姜的“散”,可以把邪气散出去;大枣和白芍的“收”,可以把正气收回来。
主要是风寒感冒,风热感冒不用。
5.吹风就咳嗽,流黄鼻涕,怕冷桂枝汤加厚朴杏仁,厚朴降肺气,通大便,杏仁化痰补津液6.桂枝汤可以双向调理出汗桂枝汤可以发汗,也可以止汗。
当你受寒了不出汗的时候桂枝汤可以发汗,当你汗多怕风的时候桂枝汤可以止汗,桂枝汤就是这么神奇,对于汗症可以双向调节。
比如有的人半边身子出汗,另外半边身子不出汗,这个就是异常出汗,属于阴阳不调,营卫不和。
桂枝汤可以让阴阳平衡百病消。
还有的人要么不出汗,皮肤很干,手脚干,要么一出汗就出很多,弄得手湿漉漉的,袜子整天都是湿乎乎的,这也算异常出汗,也可以用桂枝汤。
光用桂枝汤效果不好的时候可以加上生龙骨,煅牡蛎,炮附子。
7.桂枝汤可以强壮你的心脏心好比太阳,桂枝就好比天空的太阳,可以温暖心脏,可以为心脏源源不断注入阳气。
桂枝汤是一张很好的治疗脾胃病的方子
![桂枝汤是一张很好的治疗脾胃病的方子](https://img.taocdn.com/s3/m/5524095c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13.png)
桂枝汤是一张很好的治疗脾胃病的方子桂枝汤被誉为中医群方之冠,是因为桂枝汤是《伤寒论》中的第一方,同时也是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张方子。
刘渡舟教授认为桂枝汤在外能调和营卫,在内能够调和气血,调和脾胃。
桂枝汤中的五味药,是生活中常用的调料,均有不同程度的健胃作用。
桂枝汤之所以有这么广泛的作用,归根结底,是因为其有调和阴阳的作用。
近年来,笔者本人颇喜欢用桂枝汤治疗肠胃病,并且发展出一系列的衍生方,用来治疗根源于肠胃病的一些变证,效果尚可。
兹撰此文,介绍笔者用桂枝汤和桂枝汤加味治疗脾胃病的经验,供方家指正。
桂枝汤的组方是:桂枝9g,白芍9g,炙甘草6g,生姜3-5片,大枣3-5个(掰碎)。
伤寒论原文: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一汉两相当于现在的15克左右,但是实际上在现代临床时,大多数医生是按照一两折合3克或5克来换算的,效果并不差,日本人用药时用量甚至更轻。
桂枝汤非常适合用来解决因为过用寒凉和生冷的食物或药物后,引起的脾胃不和、纳呆、大便不调、呃逆、胃痛、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
尤其是长期服药的患者,出现这类症状时,就很适合用桂枝汤来治疗。
癌症患者无论是服用中药还是西药,只要服用的时间过长,均会不同程度的损伤脾胃,投以桂枝汤,多能解决脾胃问题。
笔者近期治疗内蒙古一肺癌患者,该患者长期服用笔者给予的小剂量的以毒攻毒的抗癌中药后,肿瘤虽然大幅度的缩小,但是也出现了食欲不振、胃口不佳、恶心反胃的现象。
笔者开始时建议他使用归脾丸等健脾胃药,开的汤方中也使用焦三仙、鸡内金等健脾胃药,均效果欠佳。
后笔者想了想,决定投以桂枝汤原方,仅服用了两天,患者的胃口恢复正常。
某患者化疗后食欲不振,求助于笔者,笔者也是直接投以桂枝汤,不到三日,食欲恢复如常,一并解决了患者的呃逆和大便稀溏的症状。
这可能是因为无论是用西药还是用中药,时间长了,都会对患者的脾胃造成损伤,其中以虚寒性的肠胃炎、胃溃疡为多见,桂枝汤可以解决这类问题。
治疗胃寒证最佳用方——桂枝人参汤
![治疗胃寒证最佳用方——桂枝人参汤](https://img.taocdn.com/s3/m/ab114dbd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46.png)
治疗胃寒证最佳用方——桂枝人参汤胃炎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消化系疾病,中医治疗胃炎必须辨清病变的基本证型,最为常见的基本证型有胃寒证和胃热证,在临床中胃寒证又多于胃热证。
治疗胃寒证的方药很多,最佳用方是桂枝人参汤。
桂枝人参汤是《伤寒杂病论》中著名治病用方,也是历代医家治疗慢性胃炎属于胃寒证的最佳常用治病用方。
【组方】桂枝12克,人参10克,白术10克,干姜10克,炙甘草12克。
【方解】桂枝味辛、甘,性温;具有发汗解表、温阳通经、散寒止痛、温肺化饮、平冲降逆、补中益气、坚筋骨、通关节、利血脉等作用。
人参味甘、微苦,性微温;具有大补元气、生津止渴、调荣养卫、安精神、定魂魄、益气生血、和利血脉、削坚除积等作用。
白术味苦、甘,性温;具有健脾燥湿、温补中气、化湿消肿、生化气血、调和营卫、消痰行滞等作用。
干姜味辛,性热;具有温肺化饮、温心助阳、温中散寒、回阳救逆、温阳止血、逐寒止痛等作用。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生则泻火、解毒消肿,炙则温中、益气助阳、益心和脉、益肺止咳、益脾和胃、通经脉、利血气、解百药毒等作用。
方中这5味药分别有诸多不同的治疗作用,若仅用某一味药,因其作用的多向性及复杂性,治疗胃寒证很难取得预期的治疗效果。
中医治病的最大优势与特色就是通过组方配伍用药,即通过方药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从而使方药各自的多向性具有聚合性,其各自的复杂性具有针对性,这是中医治病组方用药之奥妙,也是桂枝人参汤治疗胃寒证取得最佳疗效之巧妙。
方中味甘药有3味,中医认为味甘具有滋补及缓急作用,人参、白术、甘草之甘具有补益脾胃等功效,人参、甘草又偏于生津,白术偏于燥湿,既有相互协同作用又有相互制约作用。
辛温药有2味,干姜又偏于温阳散寒,桂枝又偏于温通解肌,相互配伍后则能起到温暖脾胃、通经止痛作用。
另外,方中用益气药配伍温阳药,可治疗气虚生寒;益气生津药配伍益气燥湿药,使补益药不助湿;益气药配伍通经药,以治经气不通;方药相互为用,以温阳补气为主。
白术桂枝汤的功效与作用
![白术桂枝汤的功效与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57304e4f27d3240c8447ef75.png)
白术桂枝汤的功效与作用
养生的方法很多,实践证明中药中的方剂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今天为大家介绍一种疗效非常好的方剂白术桂枝汤!
【处方】
白术3钱(炒),桂枝1钱半,白芍1钱半,炙草8分,大枣3枚,生姜3片。
【功能主治】
风木干脾,身热泄泻,脉弦虚者。
【用法用量】
水煎,去滓温服。
【各家论述】
风干胃腑,木旺乘脾,不能敷化而营卫乖和,故身热不解,泄泻不止焉。
白术壮脾胃以杜风,桂枝散风邪以平木,白芍敛阴安脾土,炙草缓中益胃气也。
更以姜、枣调和营卫,使风邪外解,则肝木和平,而胃阳不复陷,脾阴日渐充,何虑身热不解,泄泻不除乎。
此培土杜风之剂,为土虚木乘风泄之专方。
【摘录】
《医略六书》卷二十五
现在大家知道了吧,白术桂枝汤的对疾病的疗效有很多,对我们恢复健康很有帮助。
桂枝汤的合方思路与技巧、医案验案
![桂枝汤的合方思路与技巧、医案验案](https://img.taocdn.com/s3/m/cbf32a79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55.png)
桂枝汤的合方思路与技巧、医案验案【应用导读】太阳主营卫,营卫布于肌表,太阳统摄营卫肌表。
营卫主固护肌表,营卫气和,外邪无可乘之机。
营卫之气虚弱,外邪可乘虚侵袭,以此而演变为太阳中风证。
太阳中风证以发热,恶寒,汗出,头痛,或咳嗽,或气喘,口淡不渴,舌质淡,苔薄白,脉浮为主。
辨治太阳中风证的表现不一定都具备,只要具备其中症状2个或2个以上,即可辨为太阳中风证。
辨治太阳中风证的病变可涉及五脏六腑,所以在临床中应用桂枝汤应重视合方,合理运用桂枝汤合方,常能辨治诸多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杂病等。
【方药解读】桂枝汤是辨治太阳中风证的重要代表方,也是辨治脾胃虚弱证的重要代表方,由桂枝三两(9g),芍药三两(9g),甘草炙、二两(6g),生姜切、三两(9g),大枣擘、十二枚所组成,方以解肌为主。
运用桂枝汤,若是辨治太阳中风证,最好用桂枝汤原方用量比例;若是辨治脾胃虚弱证,可依病变酌情调整桂枝与大枣、甘草之间用量比例;若辨治以疼痛为主,可依病变酌情调整芍药与甘草之间用量比例;若是辨治相兼杂病,合方运用则是最佳选择。
1.药用个性(1)桂枝味辛、甘,性温。
辛温解肌,甘温益卫。
(2)芍药味苦、酸,性寒。
苦酸相济既泻又敛。
(3)生姜味辛,性温。
辛温相济发散调中。
(4)大枣味甘,性温。
甘温以益气助卫为主,补血化营为次。
(5)炙甘草味甘,性平,益气和中助营卫。
2.药用配伍(1)桂枝与生姜:走太阳辛温散寒,促进卫气抗邪;人里调补脾胃,促进脾运胃纳。
(2)大枣与甘草:益气助卫,生津益营,协调营卫。
(3)桂枝、生姜与芍药:芍药既监制桂枝、生姜发汗不伤津,又制约桂枝、生姜辛温不燥化。
(4)大枣、甘草与芍药:益气助卫之中以敛营阴,补血益气之中以生营血。
【合方思路】运用桂枝汤合方辨治寒热夹杂证:①太阳中风证与热证相兼,如太阳中风证是寒邪,病以口淡不渴,舌质淡,苔薄白为主;若在里夹有热证,在通常情况下辨相兼病证以口渴,舌质红,苔薄黄为主;②太阳中风证与阴虚证相兼,太阳中风证是寒邪,病以口淡不渴,舌质淡,苔薄白为主;若在里夹有阴虚证,在通常情况下辨相兼病证以口渴,舌红少苔为主。
天下第一方:桂枝汤!保胃气、扶阳气、保津液
![天下第一方:桂枝汤!保胃气、扶阳气、保津液](https://img.taocdn.com/s3/m/036813ef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d4.png)
天下第一方:桂枝汤!保胃气、扶阳气、保津液桂枝甘草汤我们就记住,这就是辛甘化阳,由营出卫,给他动脉输出的,给细胞供应营养,又一个方根芍药草汤是酸甘化阴,由卫合营,解决静脉回流的。
人体无处不存在这样的动脉输出静脉回流的微循环系统,我们该解决哪儿就解决哪儿,也可以给他单兵作战,例如桂枝甘草汤,芍药甘草汤,也可以合并作战,合而为一的桂枝芍药甘草。
这样的作战系统,再加上相应的有水去水,重镇安神,有痰化痰,有浊去浊,相应的加减,再根据有寒去寒,我们在相应的加减,就可以变化出无穷,但是我们就记住了两个方根了。
看见经常双臂交叉就是叉手自冒形,就是头上有水似的,头上有不舒服的晕的现象,胸这儿闷,我们知道了,用桂枝甘草,记住了,经常胸闷的桂枝甘草先用上。
腿疼的腿抽筋的,经常我走走路腿抽筋了,或者游泳腿抽筋了,跑步踢球腿抽筋了等等等等,静脉曲张的人,脚疼的人,腿疼的人,没事先用上芍药甘草汤,甚至如果腿还冷的不行,脚还冷的不行,附子芍药甘草,用多少呢?因人而异。
芍药用30克,甘草用上30克,附子用它15克10克也都行,所以再大点量也可以,30克基本量,有的你像桂枝甘草的那就是顿服,量更大,不要紧。
那么后边甘草生姜大枣能干什么呢,他又代表什么意义呢,甘草生姜大枣的意义就更大了,保胃气扶阳气保津液助气化的,整部伤寒论都是围绕着保胃气,怎么保胃气,难道光用甘草生姜大枣类似于这样的热药,就是保胃吗?不一定!怎么保津液怎么扶阳气?胃气就是阳气,阳气就是最终的津液,就是全身的津液,我们的阳气就是以我们全身的组织液血液为载体,藏在我们的津液当中的。
我们通过汗、小便、大便等等排出去,排多余的东西,也有垃圾,也有阳气,就看正能量和负能量的比例了,整部的伤寒论就是围绕着这个来做的,那么我们胃肠道太热了,甚至有的形成燥屎了,变粪球了,那太热了,就会把我们的津液快速的烧干的,灼干了,那也叫损失阳气。
所以我们要用大量的寒药,例如石膏知母,甚至更凉的快速的把他那个热清掉的,把那个干粪球排掉的大黄、芒硝,我们叫白虎汤承气汤两大类方,这也叫保胃气,也叫保津液,也叫扶阳气。
桂枝汤治杂病举例
![桂枝汤治杂病举例](https://img.taocdn.com/s3/m/cfb3acd8c8d376eeaeaa31ae.png)
桂枝汤治杂病举例——作者:陈瑞春桂枝汤是《伤寒论》方,主治太阳表虚证。
其实,深究其组方原理,治法功用,并不限于治表虚,而是临床治杂病的常用方。
现举例如下:一、治腹泻一般来说,夏暑酷热,外热里寒。
人与天地相应,肌肤表热,脾胃里寒,加之恣食生冷,常可诱发腹泻。
临床上称之为时行腹泻,习惯用藿香正气散治疗。
然夏日腹泻,用正气散尚嫌其表散太过,用桂枝汤则发中有收,健运脾胃,振奋中焦,不失于拨乱反正,恰到好处。
[案一]患者,男,32岁,1982年7月9日就诊。
病者于盛夏之时,恣食生冷,次日凌晨顿觉腹痛,身体洒淅作寒,继之肠鸣腹泻,大便稀溏,周身困倦,四肢清冷,肌肤凉润,脉缓而软,舌淡苔润。
处方:桂枝、白芍各10g,炙甘草5g,木香、藿香、神曲各10g,生姜3片,大枣3枚,水煎温服。
嘱其药后啜热粥1小碗。
果尔,1剂后身暖如日浴,泻止大半,再剂其病如失,照常上班。
[按]桂枝汤健运脾胃,有其独特之功。
桂枝配甘草温养脾胃之阳,芍药配甘草和脾缓急止痛,配伍姜、枣调和营卫。
全方内可健运脾胃,外可调和营卫,既温在里之寒,又散在表之寒,其妙者温而不燥,平淡之中有奇功。
如上治腹泻,若腹痛泻剧,可加白术、茯苓;泄泻不甚加神曲、木香;兼呕加陈皮、半夏。
二、治肌肉痛四肢肌肉痛,多责之于风湿痹证。
一般用活血祛风药治疗。
临床上营卫不和,气血不足者,亦可致肌肉疼痛,用桂枝汤调和营卫,佐以通络活络,能够取效。
[案二]患者,女,39岁,干部,1985年3月6日就诊。
患者诉,四肢肌肉疼痛已四五天。
两上肢从肘关节至腕关节处,肌肉抽搐样痛,以手按摩,疼痛始缓,稍停片刻,又发抽掣,肌肉跳动,两手无措。
两膝以下踝关节处肌肉亦疼痛。
局部皮肤无红肿灼热,无风湿病史,起病于浆洗之后。
六脉和缓不疾,舌苔薄白而润。
用桂枝汤加味:桂枝、白芍各10g,桑枝15g,牛膝12g,炙甘草6g,生姜3 片,大枣3枚。
嘱服4剂,以观动静。
服药后,自觉疼痛、四肢肌肉跳动明显减轻,舌苔薄润。
慢性胃炎妙方:桂枝人参汤
![慢性胃炎妙方:桂枝人参汤](https://img.taocdn.com/s3/m/994ac443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2e.png)
慢性胃炎妙方:桂枝人参汤慢性胃炎(包括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胆汁返流性胃炎以及红斑性胃炎等)是常见多发病。
笔者结合临床辨治慢性胃炎,认为治疗慢性胃炎的主要方法有清泻胃热、温中散寒、活血化瘀、理气解郁以及化痰和中等。
慢性胃炎病变证机属于脾胃虚寒证最多,桂枝人参汤是治疗脾胃虚寒证比较理想方药。
如曾某,男,患慢性胃炎20年余,近因饮食不当而诱发慢性胃炎急性发作。
根据胃脘疼痛,恶食冷食,舌淡苔白略腻,以此而辨为脾胃虚寒证,给予桂枝人参汤加味6剂,用药后症状明显减轻。
又以前方治疗30余剂,并嘱咐病人平时应当重视饮食调护,不食寒凉。
至今已年余,未再复发。
提示:治疗脾胃虚寒证,用药准确无误固然重要,但饮食调理切不可轻视,尤其是不能过食生冷食物,难以消化的食物一定要尽量少食或不食,这对提高治疗效果及防止病证发作都非常重要,[病证表现]脾胃虚寒证主要症状有:胃脘疼痛,或脘腹胀满,或疼痛夜间加重,喜温喜按,恶食冷食,或脘腹畏寒,或腹泻,或呕吐,舌质淡,苔薄白,脉沉或弱或紧。
[治疗法则]温中祛寒,益气健脾。
[方药组成]桂枝12克,人参10克,白术10克,干姜10克,炙甘草10克。
[服用方法]本方既可作汤剂,又可作丸剂。
汤剂用法是:将上药置于医用煎药锅中,加水约500毫升左右,浸泡药25分钟左右,煎煮约30分钟,取出药汁,再加水300毫升左右,再煎约15分钟,取药汁,合并2次药液,分2次服或3次服。
丸剂制法是:将上药研为细粉状,炼蜜为丸。
或以水为丸,每次用3~9克,1日分2次或3次服。
[用药要点]中医认为:脾主运化水谷精微。
胃主食物受纳通降。
脾胃虚弱,不能正常运化与受纳,则不欲饮食;寒气侵袭,寒主凝,凝则不通,不通则痛,则脘腹疼痛,喜温恶冷。
方中桂枝、干姜温暖散寒、通经止痛,人参补益脾胃,白术健脾益气,甘草益气和中缓急。
方中诸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加减用药]若寒盛者,加附子、吴茱萸,以温中散寒;若气虚明显者,加山药、扁豆,以补益中气;若大便溏泄明显者,加茯苓、莲子、芡实,以益气固涩止泻;若呕吐者,加陈皮、生姜,以温中降逆止呕,等。
桂枝汤类方衍方
![桂枝汤类方衍方](https://img.taocdn.com/s3/m/3e545932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3b.png)
桂枝汤方为《伤寒论》之方首,由它衍化之方甚多,现摘选其要者祥述于下:1.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本方加厚朴、杏仁,以增强定喘之力。
治桂枝汤证兼喘咳者。
临证多用于支气管喘息,喘息性气管炎。
2. 桂枝加桂汤:本方再加重柱枝量,以增强助阳之力,治气从少腹上冲心之奔豚证。
3. 桂枝新加汤:本方加芍药、生姜各3克,人参15克,以增强敛阴止汗,解表、补气之力。
治伤寒汗后,身体疼痛,脉沉迟,阴血不足者。
4. 桂枝加附子汤:本方加附子,以增强温阳散寒之力。
治因发汗太过,四肢挛急抽搐而紧,恶冷身寒、汗出,小便频数,脉软弱之阳虚证。
5. 桂枝加芍药汤:本方再加芍药9克,以增强敛阴止汗柔肝止痛之力。
治太阳证,误用攻下而引起之腹满时痛者。
临证用于急性胃肠炎、消化不良之腹泻疼痛、妊娠呕吐者。
6 .桂枝加葛根汤:本方加葛根,以增强生津濡润筋脉之力。
治桂枝汤证兼见背项强急,俯仰转动不利者。
临证用于颈椎病引起之颈后疼痛,运动不利等7. 桂枝去芍药汤:本方去芍药,以减轻助阴之弊。
治太阳病误下后,表证未解,而兼见脉促胸满者。
8. 桂枝加大黄汤:本方倍用芍药加大黄,以增强敛阴通幽之力。
治太阴脾经,气血不和,而又外薄阳明,又有腹满实痛,大便秘结之里实热者。
9. 桂枝附子汤:本方去芍药,再加重桂枝量外,再加附子,以减芍药敛阴之过,增强桂附温阳通络之力。
治风湿相搏,身体疼痛,甚则不能转侧,脉虚而涩者。
10. 瓜萎桂枝汤:本方加瓜萎根,以增强彻热荣筋和营卫之力。
治太阳证备,身强几几,脉反沉达,此为痉。
11. 柴胡桂枝汤;本方合小柴胡汤,用桂枝汤解表和营卫;小柴胡汤解半表半里之热,可谓双解之轻剂。
治太阳经与少阳经合病。
12. 厚朴七物汤:本方去芍药,加厚朴、枳实、大黄,以增强攻下之力。
治恶寒发热,胸闷腹热、欲吐,大便闭结,表邪内热者。
13. 黄芪建中汤:本方加黄芪、饴糖,以增强补气和中之力。
治虚劳体弱,脾胃不和,腹中时痛者。
14. 当归四逆汤:本方加当归、细辛、本通,以增强散寒、养血、通脉之力,治血虚有寒,手足寒冷,拘挛疼痛者。
伤寒第一方,治风寒、调脾胃、养气血,一方调多病
![伤寒第一方,治风寒、调脾胃、养气血,一方调多病](https://img.taocdn.com/s3/m/27b4c1e3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f2.png)
伤寒第一方,治风寒、调脾胃、养气血,一方调多病桂枝汤是经典的太阳病方,传统的调和营卫方,具有平冲气、止自汗、除虚热的功效。
桂枝汤证以脉弱、自汗、发热、气上冲为临床表现特征,多见于循环系统疾病、消化道疾病。
营养不良、先天禀赋不足、年高体衰、平素多病者比较容易出现。
一、经典配方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上五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
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
温覆令一时许,遍身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离,病必不除。
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
半日许令三服尽。
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
禁生冷、黏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伤寒论》)二、经典方证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13)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
(15)太阳中风……热自发……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12)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宜桂枝汤。
(54)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宜桂枝汤。
(234)太阴病,脉浮者……宜桂枝汤。
(276)病人烦热……脉虚浮者……宜桂枝汤。
(240)注:经典方证中的阿拉伯数字是《伤寒论》原文的序号,中文数字是《金匮要略》原文所属篇的序号。
全书同。
1气上冲①猛烈的心脏搏动,如心悸动、气促;②明显的腹主动脉搏动,如“脐下悸者”“气从少腹上冲心者”;③发作性的晕厥,如“时复冒者”“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气上冲胸,起则头眩”;④烦躁不安,属于精神神经症状,如易于激动、烦躁、不安、头昏、耳鸣、失眠、烘热、脸红、震颤,甚至狂乱、谵妄等。
临床上多种原因导致的以上症状可以用桂枝汤。
“气上冲”不是一个症状,而是一种体质状态,是一种涉及循环、植物神经、消化等系统的证候群。
从脾胃论“群方之冠”-桂枝汤
![从脾胃论“群方之冠”-桂枝汤](https://img.taocdn.com/s3/m/f9000903a76e58fafbb00310.png)
2017年10月第20期143医学琐谈从脾胃论“群方之冠”一桂枝汤杨展礼(贵州省黔南州人民医院贵州都匀558000)摘要:作者通过对桂枝汤方药配伍分析及仲景运用其相关化裁条文的梳理,阐明该方是通过调和脾胃化生气血而达到调和营卫、解肌祛风、调和阴阳,令阴阳和而百病自愈。
关键词:伤寒论;桂枝汤;调和脾胃;群方之冠中图分类号:R285.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 -0979(2017)20 -0143 -01桂枝汤乃方书之祖《伤寒论》第一方,该书以桂枝汤为基础加减变化的方剂很多,故清代柯韵伯赞桂枝汤“为仲景群方之冠,乃滋阴 和阳,解肌发汗,调和营卫之第一方……可通治百病”[1]。
众所周知,桂枝汤为太阳中风表虚证而设,然桂枝汤为何而得“群方之冠”之名?仲景虽言桂枝汤本为解肌,但笔者认为与其调和脾胃密切相关,因脾 胃是气血化生之源,营是血,卫是气,机体生理功能正常与否全在气血,气血不和则百病生,故调和气血营卫则能治愈百病。
1仲景立方重视正气化生之源脾胃仲景继承《内》《难》二经学术思想,处处重视人体正气,正气的强 弱与否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
仅观《伤寒论》中112方,含药物95 味,涉及调脾胃者就四之有三,其中炙甘草多达67方,桂枝44方,大 枣4方,生姜39方,芍药33方。
仲景根据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百 病不已,宜从中治,故在治法上以及煎服法、护理等均体现注重顾护正气化生之源脾胃,即使在阳明热炽的白虎汤证时也不忘加用炙甘草粳 米以护之。
所以,仲景提出“四季脾旺不受邪”“胃和则愈”“知胃气尚 在必愈”的论断。
反之脾胃一伤则百病从生,故近代名医刘炳凡赞:“仲景本人堪称中医脾胃学说之祖师”[]。
2从桂枝汤方药分析调和脾胃而达调和营卫机理桂枝汤由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炙甘草五药组成,皆为厨房必备 调味之品。
本方以桂枝为名,当为主药。
①桂枝温脾阳。
从源头脾胃 上来促进营卫的化生,促使营气转化为卫气,扶助卫气祛邪外出。
桂枝汤解肌的实质是补脾胃以祛外邪
![桂枝汤解肌的实质是补脾胃以祛外邪](https://img.taocdn.com/s3/m/c0c8a6f6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fd.png)
桂枝汤解肌的实质是补脾胃以祛外邪作者:肖相如桂枝汤解肌的实质是补脾胃以祛外邪关于桂枝汤的作用,张仲景用“解肌”二字来描述,何谓解肌?解肌和发汗是一回事吗?不是。
发汗,也称发表,是用辛温发汗的方药,通过开发腠理,促进出汗以祛除表邪,其适应证是太阳病伤寒表实证,代表方药是麻黄汤,其病机是寒邪束表,腠理闭塞,典型的表现是发热恶寒无汗。
从病位来看,最为表浅;从性质来看,纯实无虚。
松原市中医院治未病科赵东奇解肌是通过补脾胃而达到调补营卫、协调营卫关系,恢复营卫功能而汗出邪去的方法。
桂枝汤是其典型代表。
肌,还有肌肉的意思。
桂枝汤证和麻黄汤证相比,病深一层,从所属脏腑来看,麻黄汤证在肺,治疗目的以宣肺为主;桂枝汤证在脾胃,治疗目的在于补脾胃。
所以,桂枝汤的根本目的是补脾胃而祛外邪。
第一,从组方分析,桂枝汤属辛甘温之剂,除具有解肌祛风的作用外,还可调补中焦,强壮胃气。
方中桂枝辛甘温,除可解肌祛风,温通血脉外,尚可温补脾胃,《神农本草经》谓“主咳逆上气,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生姜辛温,除可助桂枝散邪外,还可温中健胃;甘草甘平,益气健脾;大枣甘平,补脾益胃,滋营养血;芍药酸苦微寒,养血敛营,《神农本草经》谓“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
第二,服桂枝汤后要求啜热稀粥,资谷气以补脾胃。
可见,桂枝汤解肌祛风源于调和营卫,调和营卫源于补益中焦。
在脾胃强健,气血充沛的基础上,用桂枝通调卫气,则腠理开而汗出邪去;用芍药收敛营气,则营内守而不至过汗伤正。
营卫和而腠理开阖有度,腠理开而发汗祛邪,邪去则腠理合而汗自止。
尤在泾在论小建中汤时说:“欲求阴阳之和者,必求于中气,求中气之立者,必以建中也。
”这一精辟论述也适于桂枝汤,因为营卫源于阴阳,建中源于桂枝也。
章楠在《伤寒论本旨》中论桂枝汤时说:“此方立法,从脾胃以达营卫,周行一身,融表里,调阴阳,和气血,通经脉。
”明确了以上道理,我们就可以广泛使用桂枝汤了。
桂枝汤及其类方在脾胃疾病中的应用PPT课件
![桂枝汤及其类方在脾胃疾病中的应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a0eaf9714791711cc791798.png)
2.把握患者主要症状 胃溃疡、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均可表现胃痛
症状,溃疡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均可出现腹泻, 结肠疾病、功能性胃肠病也可出现便秘,疾病变化 多端,但主症对于桂枝汤类方的选择具有较强的指 导作用。
19
3.重视经典条文,鉴别相关类方 为确保桂枝汤类方的合理使用,需根据临床症
状、体征进行鉴别类方。以腹痛、胃痛症状为例, 桂枝加芍药汤主治“腹满时痛”,小建中汤主治 “腹中急痛,虚劳里急”,桂枝加大黄汤主治“大 实痛”。桂枝加芍药汤与小建中汤临床应用机会较 多,芍药剂量与疼痛程度密切相关。
20
4.药味加减必须遵循客观临床指征 仲景方具有严格的用药指征。如胃痛、腹痛明
显者,加重芍药用量;疼痛不明显,出现腹满胸闷 者,去芍药;虚寒明显,出现手足厥冷,脉沉细的 患者,加附子;腹痛拒按、便结难下者,加大黄。
21
22
1.黄芪建中汤治疗胃溃疡 夏某,男,50岁,初诊时间:2018年12月06日 主诉:患者间断性胃脘部隐痛5月,加重1周。 现病史:患者平素性情急躁,因频繁工作应酬,
6
桂枝汤由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 草组成,药仅五味,内含有辛甘化阳的桂枝 甘草汤和酸甘化阴的芍药甘草汤两个基础方。
主治:营卫不和、阴阳失调。症状有自 汗、恶风、发热或自觉热感,失眠、多梦、 面红、心悸、肌肉痉挛拘急、自觉腹部有上 冲感或搏动感;脉浮、或缓或数、或大而无 力,舌质淡红或暗淡,苔薄白。
8
加减化裁: 兼胸满腹胀者,去芍药; 兼腹痛挛急者,加重芍药用量; 兼腹痛便秘者,加大黄; 兼关节剧痛、冷汗多者,加附子; 兼咳嗽、喘息、痰多者,加厚朴、杏仁; 兼汗多、心悸、眩晕、食欲不振者,稍
加芍药、生姜用量,另加人参。
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桂枝汤类方在脾胃疾病中的应用
桂枝汤为“群方之魁”,刘渡舟教授曾谓该方以调和中焦脾胃阴阳为主,具有外调和营卫、内调和气血之用。
已有学者从病机角度以气机升降出入为切入点阐释该方治疗脾胃疾病的功效,对拓宽诊疗思路具有一定意义。
桂枝汤“组方变化,重在方元”,经方的研究应重视“母方”即基本方,因此明确桂枝汤方证特点是研究所有桂枝汤类方的基础。
经典原文详细描述了桂枝汤所治症状,包括“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气上冲”“脉浮”“时发热,自汗出”“下利”“身痛不休”等。
根据长期临床观察与文献研究,桂枝汤证患者多平素体弱,易于感冒,肤色偏白但光泽不够,稍微活动后易出汗,汗出相对较多,汗出后怕冷恶风; 常神疲乏力,对寒冷与疼痛敏感,易头痛、胃痛、腹痛或少腹拘急、腹泻; 易对花粉、粉尘类物质过敏; 腹部扁平,腹肌较硬而缺乏底力; 舌淡舌面湿润、苔多薄白,脉或浮或缓或结代。
桂枝汤治疗疾病谱广泛,然而目前临床实践对于本方平补阴阳、建中补虚的作用重视不足,本方实则是通过补益中焦的作用间接实现解肌发表、调和营卫的作用。
临床使用桂枝汤类方应熟练握“人—症—方—药”的诊疗思路。
首先,桂枝汤作为基础方,桂枝汤体质或者桂枝汤证是治疗疾病的前提。
在临床中,虽然胃食管反流病、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功能性便秘等脾胃疾病均有使用桂枝汤的机会,但经方使用重视“病的人”,本方更适合脾胃虚弱患者,对于体质壮实、腹胀满、按之坚实有力、大便秘结,舌苔黄厚、脉象有力的患者一般不宜使用。
国内学者认为桂枝汤还适用于现代社会的“尊荣人”,由长期不良生活习惯所导致,如久坐少动、过量饮酒、汗出洗冷水澡、或冷水洗头,经常熬夜、劳心,长期主食量不足等。
其次,把握患者的主要症状。
胃溃疡、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均可表现胃痛症状,肠易激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慢性浅表性胃炎均可能出现腹泻,结肠疾病、功能性胃肠病也可出现便秘,疾病变化多端,但主症对于桂枝汤类方的选择
常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
第三,重视经典条文描述,根据临床症状、体征,鉴别相关类方,确定桂枝汤类方的合理使用。
以腹痛、胃痛症状为例,桂枝汤类方中相关的方剂有桂枝加芍药汤、小建中汤、桂枝加大黄汤。
桂枝加芍药汤主治“腹满时痛”;小建中汤主治“腹中急痛,虚劳里急”,在桂枝加芍药汤基础上再加饴糖,加重缓急止痛的作用; 桂枝加大黄汤主治“大实痛”。
桂枝加芍药汤与小建中汤应用机会较高,芍药剂量与疼痛程度密切相关。
桂枝加大黄汤证与阳明燥实证不同,一般有感受外邪或体质虚弱的特征表现,常用于功能性便秘患者。
在临床实践中,桂枝、芍药治疗脾胃疾病是最经典的配伍,适用于寒证、痛证,部分患者疼痛日久、病程较长,可考虑白芍、赤芍合用。
对于不同年龄的脾胃疾病患者,桂枝汤类方可用于调整患者体质。
小建中汤常用于喜食甜食的患儿,方中用麦芽糖替代饴糖; 黄芪桂枝五物汤可用于中年患者,符合从“壮士”到“骨弱肌肤盛”变化的体质特征; 温经汤治疗谱广泛,有学者将此方用于妇女更年期所致的消化系统及全身不适症状,可认为是机体功能衰退的表现。
此外,以长期腹泻为主要症状的脾胃疾病患者,感受风寒邪气、饮食不节制易使症状加重或者复发,因此在临床中常可联合桂枝人参汤治疗或在症状改善后期应用本方调理善后,温里益气、辛温解表,巩固疗效。
第四,药味加减必须遵循客观的临床指征。
桂枝加芍药汤,芍药主治痛证; 桂枝去芍药汤证,“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患者出现胸部满闷但无疼痛症状,则去芍药,由此可见仲景方具有严谨的用药指征。
虚寒明显的胃炎患者,在桂枝汤证基础上如出现手足拘急、厥冷、脉沉弱的表现,则为桂枝加附子汤证。
脾胃疾病与情绪关系密切,相互影响,桂枝汤证患者若出现眩悸而失眠、汗多等症,可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桂枝汤类方通过调节脏腑之枢脾胃,治疗脾胃功能失调引发的消系统疾病,此亦为“调枢通胃”理论的具体临床实践。
仲景方至简至纯,在未来脾胃疾病的临床实中应重视桂枝汤类方的使用,根据疾病轻重缓急,既可以单独使用,又可以作为西医常规治疗的协作方联应用,从而更好运用于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