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公开课优秀教案7篇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教案【优秀7篇】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教案【优秀7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整理的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教案【优秀7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通过不同题型,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连续进位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连续进位的算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口算练习(练习三第1题)。
6×7+4= 2×8+6= 7×9+5=5×5+3= 3×9+7= 8×6+4=2、提问: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乘法计算顺序是什么?在竖式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1、练习三第2题。
43×8= 7×44= 39×5= 75×6=3×284= 9×263= 6×724= 355×8=学生分组计算,教师巡视指导,注意连续三次进位的题目,指名回答时要让学生说清楚千位、百位、十位各是几,是如何得到的。
2、练习三第3题。
(1)出示题目中条件,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
小云有5本相册,每本96张照片;小兰有4本相册,每本126张照片。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小云有多少张照片?小兰有多少张照片?(2)学生独立解答,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3、练习三第4题。
(1)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观察,说说你获取到了哪些信息?你打算怎样解答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学生独立解答,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4、练习三第5题。
(1)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观察,说说你获取到了哪些信息?你打算怎样解答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学生独立解答,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小学三年级数学《除法》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15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除法》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15篇小学三年级数学《除法》教案1一、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及验算方法。
2、能比较熟练地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三、教学难点:较快地进行试商四、教学过程:一、揭题展标二、组织练习(一)基本练习1、口算840÷70 27×4 960÷4 36×524×3 720÷60 18×5 320÷20650÷50 46×2 42÷3 25×72、()里最大能填几?46×()小学三年级数学《除法》教案2设计说明1、重视实践探究,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通过组织学生利用手中的小棒动手摆一摆并进行交流,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的过程,获得口算方法。
在说算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把过程说完整,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算法的选择上尊重学生的想法,明确每种算法各有优点,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口算,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
2、以学生为主,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自主尝试口算60÷3,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展示自己的思维,使每一名想说的学生都有机会去说,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法,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60根小棒教学过程⊙出示主题图,引入新课(出示教材11页情境图)1、导语:请大家观看大屏幕,印刷厂的工人师傅正在分装彩色手工纸,从这个情境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彩色手工纸每沓10张,每盒100张)2、提出问题:请同学们继续观察,这是60张彩色手工纸,工人师傅要把这60张彩色手工纸平均分给3人,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每人得到多少张)3、引入新课: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
三年级下册数学公开课教案(精选18篇)
三年级下册数学公开课教案(精选18篇)三年级下册数学公开课教案篇1 教学目标1.使同学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小数的含义,能认、读、写一位小数,知道小数各局部的名称。
2.使同学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概括等活动,经历小数含义的探索过程,加强与同伴合作的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使同学通过了解小数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谈话:星期天,小明和好朋友小红一起到新星文具店购买文具,文具店里的东西可真多啊。
(课件出示文具店的情境,图中标明四把三角尺或直尺的价格,分别是:2角、5角、8角、3角。
)二. 联系实际,探究发现1.教学整数局部是0的小数。
1)提问:小明想买一把尺子,猜猜他可能买哪种价格的尺子?根据同学回答板书:2角、5角、8角、3角。
提问:仔细观察这些尺子的价格,它们都是用什么作单位的?假如用元作单位,怎样表示上面商品的价格呢?同学回答的同时,对应着上面的价格板书:2/10元、5/10元、8/10元、3/10元。
提问:你能分别说说2/10元、5/10元、8/10元、3/10元表示的意思吗?引导:像上面的2/10元、5/10元、8/10元、3/10元,还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边讲解边板书)如:2/10元可以写成0.2元,0.2读作零点二(师生齐读)。
也就是说,把1元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2份既可以用2/10元来表示,也可以用0.2元表示。
提问:你能说说0.2元表示什么意思吗?会写这个小数吗?再问:怎样用小数表示5/10元呢?追问:0.5元表示什么意思?同学回答后练习读、写0.5。
再让同学说一说怎样用小数表示8/10元、3/10元,并读、写0.8和0.3。
谈话:小数在我们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我们再来看一些例子。
2)课件出示例1的情境图。
提问:图中两个小朋友在做什么?他们量得的结果是多少?再问:你能用米作单位分别表示课桌面的长和宽吗?(同学分别用5/10米、0.5米表示课桌面的长,用4/10米、0.4米表示课桌面的宽。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11篇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11篇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第一单元第一课我爱我的家教学目标:1、懂得人人都有自身的家,人的生活离不开家,培养对家的亲近感和归属感。
2、通过讲述日常家庭生活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家庭的温暖,激发爱家的情感。
3、通过学习了解家庭的过去和长辈们小时候的生活,进一步加深对家庭的认识和了解,感知社会进步给家庭生活带来的变化。
教学重点: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家庭温暖,培养对家的亲近感和归属感。
教学难点:了解家庭的过去,感知社会进步给家庭生活带来的变化。
课程准备:1、教学课件2、家庭日常生活照片和一些老照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1、听曲《可爱的家》,让大家猜猜这是什么曲子,会唱的一起唱。
2、听教师朗诵一首诗歌:《我爱我家》3、同学们,你们都有自身的家,你们是家庭的一份子,在家庭的关心照顾下健康生长,你们爱自身的家吗?现在请我们的同学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自身的家。
二、认识自身的家庭1、让两名同学出示照片(家人合照或家居照),向大家介绍自身家的家庭成员和家居环境。
2、谈话,让学生明白到家人各有特点,每个家庭也各有特点,不同地区,人们的家居和生活习惯也各有不同。
三、你什么时候最想家1、看图说说这些人在干什么,想象当时的情景。
说说他们为什么想家。
2、说说你什么时候最想家,为什么?四、有家感觉真好1、看照片评价照片中的小孩有一个什么样的家。
2、教师给学生介绍自身也有一个温馨的家,以和家庭的基本情况,谈谈自身对家庭爱的一些体会和具体事例。
让学生感受到小朋友是在家人的关爱下生长的。
五、我爱我家1、请学生用彩笔在教材上画自身家居的外观或内景,或者把家居的特点和自身在居室里的一些活动。
2、展示个别同学的作品,并让他说说怎样美化自身的家居。
比方,自制一张剪贴画,贴在墙上;将零乱地房间收拾干净、整齐。
3、同学们各抒己见:我们应该用什么行动去爱我们的家?六、讲讲我家历史上的小故事1、教师先讲讲自身小时候的故事或自身家长小时候的故事。
三年级人教版数学课堂教案7篇
三年级人教版数学课堂教案7篇小学三年级的数学教学并不太难,所以重要的是让学生加深对数学概念的记忆,不仅仅是死记硬背,更重要的是在理解中生活和学习。
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三年级人教版数学课堂教案,供大家阅读参考。
三年级人教版数学课堂教案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2、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理解平均数1、师出示一杯水,告诉学生这一大杯水大约600克,而后把这杯水分别到入4个杯子中(每个杯子的水不同)提出:你们能求出这4个杯子的水的平均重量吗?学生动手解决,并交流解决的方法。
2、引入“平均数”二、学习计算平均数1、出示情景图:说说老师和同学们在干什么?2、出示统计图:引导学生收集信息。
3、引导学生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求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利用这个统计图,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方法。
4、提出问题:生活中,大家分头收集了许多矿泉水瓶,大家是怎样集中过来的?如果没有这个统计图,只是每个人汇报自己收集了几个?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这个小组平均每个人收集了多少个?5、小组讨论解决的方法并派代表交流,并说说13个就是平均数,那是不是说他们每个人都是收集13个呢?理解平均数是个虚的数。
教师带领学生共同理解平均数的计算过程以及其中蕴涵的意义。
6、小结师:同学们,电视上比赛评分时,为何要去掉一分,去掉一最低分?你能说说理由吗?引起了学生的激烈讨论。
学生通过讨论解决实际问题,对平均数的理解又上升到一个高度,明白平均数不是一个实在的数,去掉分和最低分是为了让最后得分不会偏离平均分太远。
三、巩固训练另外一个环保小组也收集了许多矿泉水瓶,小军收集15个,小伟收集16个,小朋收集12个,小新收集了13个,这个小组平均每个人收集了几个?四、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三年级人教版数学课堂教案篇2《时间的计算》教学内容:P62例1、例2三维目标:1、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9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9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以下是美丽的小编为大家整编的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2、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使学生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1、汇报课外认方向的情况。
2、说说教室和校园的东西南北各有什么。
二、探究新知(一)教学例21、观察第3页的校园图,你能画出校园的示意图吗?怎样画,能让别人看懂方向?2、学生同桌合作画。
3、交流汇报:把学生画的多种情况展示出来。
4、请大家观察这几种不同的示意图,你觉得怎么样?(没有统一的标准,太乱了。
)5、为了方便交流,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现在,你能按这个要求画出示意图吗?并注意标上“北”的方向。
6、学生独立绘制“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示意图。
(二)教学例31、观察例3图,你是怎么找到“北”边的。
?(图上标有)2、两个小朋友在做什么?3、少年宫怎么走?请你先用手指出路线图,同桌互相看看指对了吗?4、同桌互相说去体育馆怎么走?去医院怎么走?去商店怎么走?去电—怎么走?三、巩固练习1、认一认地图上的方向:(课件)2、做一做从图上获知“北”,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练习指一指。
四、综合练习1、观察第2页天安门广场图,请根据示意图指出东西南北。
2、你能说说这幅天安门广场图中哪个建筑物分别在哪边吗?3、第6页第3题、第7页第4题:观察中国地图,先找出“五岳”。
现在告诉你中岳是嵩山,你能根据这个说说其他的山分别是什么“岳”吗?比一比,谁说得对!讲评。
4、引导学生阅读:你知道吗?五、总结。
六、布置预习1、查找有关指南针的资料。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优秀6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优秀6篇)三年级关于数学的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活动,学会推算出日期。
2、培养学生尊敬长辈、关心他人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推算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实际情景学会根据条件推算日期。
教学难点掌握倒推和跨月的日期推算方法。
教学过程一、结合生活,引入新课。
1、说一说。
引导学生说自己的生日。
2、猜老师的生日你想知道老师的生日吗?谁来猜一猜?逐步给出提示,如:(1)第二季度。
(2)这个月是大月。
(3)是这个月的第12天。
二、创设情境,探究推理。
1、一看,猜一猜,说一说。
(独立思考)出示情境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理解情境,收集数学信息。
)2、说一说,解决简单问题。
引导学生说出两个简单的推理过程。
(可以适当地给学生出一些模仿练习,如:一年的倒数第5天是哪一天?)引导学生讨论:淘气的生日是哪一天呢?你你自己的看法。
3、议一议。
师巡视、提示、纠错。
重点关注没有想到解决问题的学生。
鼓励他们用多种方法思考。
三、教学效果测评1、完成书上P72上的填一填。
2、读一读。
引导学生读你知道吗?你想到了什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篇二教学内容:教材第8页例4、例5,“练一练”和练习二第1、2题。
教学目标:1、经历初步认识“倍”的过程,联系实际问题初步理解“倍”的含义,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几个几”和“倍”的联系。
2、在认识“倍”的教学活动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建立“倍”的概念教学准备:圆片数个,例5花图、线段图等。
教学过程:一、动手操作,导入新课1、根据老师的要求摆圆片。
(1)第一行摆3个圆片,第二行比第一行多摆4个,第二行摆几个圆片?(2)第一行摆3个圆片,第二行要摆2个3,第二行摆几个圆片?(3)第一行摆3个圆片,第二行摆的圆片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第二行摆几个圆片?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1、老师演示:第一行圆片摆了3个,第二行摆跟它同样多的3个,这时第二行的个数就是第一行圆片的1倍。
2024最新-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7篇】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7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案要怎么写呢?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本文是编辑为大伙儿整理的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7篇】,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P113页例2及P116页4-6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
2、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引导学生使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际能力。
5、感受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自主探究,掌握有序排列的方法,并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
教学难点:怎样排列可以不重复,不遗漏。
教具准备:课件、数字卡片、头饰。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迁移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表演吗?(喜欢)今天聪聪、明明要跟我们到影剧院看表演,我们大声地喊他们出来啊!师:好朋友见面,握握手。
(聪聪、明明跟大家握手)如果全班36个同学分别跟聪聪、明明握手,一共要握多少次?为什么?(不管谁先跟谁握手,都是同是两个人)师:对,这是我们上节课学的知识,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数学广角。
(板书课题)师:那我们赶紧进影剧院吧!(课件出示影剧院门口)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情景激趣师:(课件出现密码二字)密码?哎呀!我把密码给忘了,是379?还是739呢?我只记得这个密码是由7、3、9组成的其中一个三位数,同学们,怎么办呢?没密码可进不去啊!2、合作交流,探讨方法师:那么7、3、9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呢?请大家拿出数字卡片,小组合作摆一摆,摆的时候注意:①要小组合作,共同完成。
②你用什么方法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③比一比哪组最快。
学生活动、汇报。
师:你们找出来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谁愿意那上来给大家介绍他们组的摆法。
三年级数学公开课优秀教案7篇
三年级数学公开课优秀教案7篇三年级数学公开课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比一比使学生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比较几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通过学生参与画图活动,进一步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4、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并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1、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具、学具: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红色长方形、黄色长方形、蓝色长方形各一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形学具若干,剪刀,直尺,水彩笔。
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引入。
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张儿童画非常漂亮,我想把它装饰一下,都需要什么(四周加上框,加膜等)四周加上框需要求它的什么(周长)再给它配上一块玻璃,配多大的玻璃合适呢还能用长短来表述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
(一)比一比,直观感受面积的含义。
1、我们身边每个物体都有自己的面,请你们找一找并摸一摸它们的。
面,你发现了什么(大小有什么不同)再请一位同学上来摸一摸黑板的表面,观察铅笔盒盖的表面和黑板的表面,你发现了什么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
2、看课件比较数学书和练习本封面的大小,一元硬币和一角硬币表面的大小。
3、我们如果把黑板画在纸上是什么图形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课件演示)说一说这些图形的面在哪里4、(课件演示)观察这几个图形,它们的面又在哪里让学生体会封闭图形才有面的大小。
5、课件出示:比较两个平面图形的大小。
6、感知面积的含义。
刚才我们比较了什么所比较大小的部分有一个名字叫面积。
谁来说说面积指的是什么呢(引导学生理解、完善面积的含义)学生汇报后教师小结面积的定义。
(板书: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学生齐读两遍定义。
7、下面这四个图形中谁的面积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人教版《面积的认识》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人教版《面积的认识》教学设计(二)比一比,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三年级数学教案(通用20篇)
三年级数学教案(通用20篇)三年级数学教案(通用20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数学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数学教案篇1复习目标:进一步巩固用两步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了解题目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通过具体练习,进一步培养分析和推理能力。
复习过程:一、基本训练1、P15.5先让学生独立填表,再组织交流。
引导学生观察表格,发现挖的天数和每天挖的米数之间的变化规律,适当渗透一些函数思想。
2、P15.6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半价出售“的意思,求出每件玩具的半价是多少。
组织讨论能买道哪些玩具。
鼓励学生联系生活经验灵活解决问题。
3、P16.9组织学生讨论第一个问题,明确所买的商品的理由。
组织讨论第二个问题的解决方法,需要两步计算求出问题。
二、课内练习1、学校新买来840本故事书,分给6个年级,每个年级有4个班,平均每个班分得多少本?2、三(4)班有4个小组,每组8人,平均每人采5个昆虫标本。
他们班一共采集多少个昆虫标本?3、电器商店里,电饭锅原价250元,电话机原价180元,收音机原价480元,洗衣机原价780元。
为了促销,现在所有电器一律半价出售。
400元钱能买到哪些电器?最多能买到几件?4、P16思考题学生分组完成或独立完成。
组织讨论左题可先根据除数和十位商的商求出它们的积,再根据十位上的余数2算出被除数的前两位数,然后根据个位上的余数2,填出被除数个位上的数9。
右题商的百位上只能是1,十位上只能是0,个位上可以是2~9中任何一个数。
三、全课总结。
四、作业:P16.7~8三年级数学教案篇2教学内容例1:横向条形统计图简单的数据分析例2: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例1: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求平均数例2:用平均数来比较两组数据的总体情况13——14简单的数据分析教学目标:1、向学生介绍两种条形统计图,使学生会看这两种统计图,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2、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创意教案三年级数学(优秀8篇)
创意教案三年级数学(优秀8篇)创意教案三年级数学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简单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是几十几的数),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的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索口算除法的全过程。
渗透转化和迁移类推的数学思想,加深对口算除法的理解,发展数感。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口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是几十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口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是几十几除法的算理。
教学工具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练习60÷3=360÷9=80÷4=300÷6=2400÷6=4000÷5=2、想一想,填一填(1)84里有()个十,()个一。
(2)46里有()个十,()个一。
(3)62里有()个十,()个一。
(二)探究新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来我们一起看看这道题。
1、动手操作,理解算法(1)出示例题:把66张彩色手工纸平均分给3人,每人得到多少张?(2)读题,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要求什么呢?生:要把66张彩色手工纸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
(3)理解题意并列式板书:66÷3=3、学生自己试着做一做并说明理由,可以借助小棒图。
4、全班交流,说说你的想法。
预设:生1:66就是6捆和6根小棒,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得到2捆和2根小棒,就是22根小棒。
生2:我是这样想的:把6个十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十,6个一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一,和起来就是22。
师用多媒体演示分一分5、借助图片,理解算理出示图片1:60÷3=206÷3=220+2=22小结: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是:先用十位上的数除以一位数,再用个位的数去除以一位数,最后把两部分合起来就是商。
6、口算,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96÷3=46÷2=(三)巩固练习:练一练64÷2=84÷4=77÷7=28÷2=69÷3=63÷3=210÷3=350÷5=8100÷9=420÷6=160÷2=1200÷6=(四)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五)作业布置作业:第13页练习三,第5题;第14页练习三,第7题、第9题、第10题创意教案三年级数学篇2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较灵活,熟练地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计算。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优秀8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优秀8篇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掌握同分母分数的简单加、减计算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直观操作,理解简单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利用几何直观,使学生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难点:理解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三、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1、让学生任意说说想到的分数,师随机板书这些分数。
2、根据板书,让学生说一说这些分数里分别包含几个几分之一。
设计意图由学生之前已经学过有关分数的知识引入新课,不仅进行了有效的复习,而且由问题引发学生猜测推想,渗透新课所要运用的知识,为探究新知打下基础。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1、提出问题(1)课件出示分西瓜的情境图。
将一个西瓜平均分成8块,哥哥吃了2块,弟弟吃了1块。
(2)从上面的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哥哥吃了西瓜的,弟弟吃了)(3)根据这两个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预设)问题1:哥哥和弟弟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问题2:哥哥比弟弟多吃了几分之几?问题3:西瓜还剩下几分之几?……2、探究同分母分数的加法(1)教师有意识地选择第1个问题,要求学生列出算式。
(2)同桌讨论:+等于多少?(3)操作验证答案。
如果出现这种答案,教师不忙于下结论,而再询问:有不同的答案吗?如果出现这种答案,要追问:你是怎样想的?集体验证:(预设)方法1:把○平均折成8份,先涂了2份,又涂了1份,合起来涂了3份,也就是;方法2:是2个,2个加1个是3个,也就是……在学生交流的同时,教师用课件进行示范。
(4)引导辨析:+的结果为什么不是?设计意图在教学同分母分数的加法时出现了两种思路,第一种思路停留在直观感知层面,第二种思路是根据分数的意义从抽象的加法关系进行分析的。
显然,让学生的思维仅仅停留在直观感知的层面是不合理的,这时,要发挥好教师的引导作用,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比较,不要急于在此时的教学中就把学生的思路统一起来,可以在后面的练习中进一步引导学生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优化。
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优秀10篇】
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优秀10篇】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进一步认识物体或图形的评移,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2、掌握在放歌纸上画平移后的图形的方法。
3、进一步体会平移的特点,培养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画出平移后的图形位置教学难点:正确画出平移后图形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谁来说说怎样判断物体或图形平移距离的方法?板题:图形的平移二出示学习目标进一步认识物体或图形平移的特征和方法,掌握在放歌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的方法。
二、出示学习指导三、1、认真看书例3,弄清题意后,思考怎样移,注意顺序,重点看黄色字体。
2、认真看例4,思考:这四个图形能一次移到图(2)吗?应该怎样移,有几种移法?四、先学师:看书时比谁看书最认真,坐姿最端正。
开始看书自学。
(四)看一看学生看书自学师:看完的请举手,下面老师要来检测一下你们的自学效果出示检测题2名学生板演,其他在练习本完成(五)做一做练习六第3题要求:要看清题中黄色字体的要求1、指名板演2、生独立完成五、后教(一)更正师:认真观察黑板上的题,发现和你的答案不一样的请举手。
(指名上台用红笔纠错)(二)讨论1、认为对的举手,为什么?师:谁能说说怎样画平移图形?师强调:(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平移前,先要确定图形中某一点的位置,画新图形中的每条线段长度与原图形每条线段长度要相等。
2评正确率、板书3、师:对照黑板上的答案,批改自己的。
4、教师小结: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在方格纸上画评移图形的方法……下面就用今天所学知识来做作业,比谁的课堂作业做得又对又好。
六、当堂训练练习六第4题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理解面积的意义。
2、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初步形成这些单位实际大小的概念。
3、学习运用观察、重叠、数面积以及估测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教学重点:1、从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两个方面理解面积概念。
2、理解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最新小学数学教案三年级(优质8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教案吗?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案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小学数学教案三年级篇一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根据不同的条件求圆柱的体积,学会计算套管体积的计算方法,井能应用于实际求出物体的重量。
计算套管体积的计算方法。
根据不同的条件求圆柱的体积。
一、铺垫孕伏:1.求下列圆柱的体积(口答列式)。
(1)底面积3平方分米,高4分米;(2)底面半径2厘米,高2厘米;(3)底面直径2分米,高3分米。
追问:圆柱的体积是怎样计算的 (板书:v=sh)2.复习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提问:怎样计算环形面积?你能举例和同学们说一说吗?小组交流。
3.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过圆柱的体积计算。
这节课,就在计算圆柱体积的基础上,学习套管体积的计算。
(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究:1.教学例3。
出示例3,读题。
提问:这道题求什么要求钢管的质量先要求什么?怎样求钢管的体积?小组讨论。
解答这道题还要注意些什么(单位,取近似数)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说明每一步求的什么,怎样求的。
2.新课小结。
提问:怎样计算套管体积?如果知道套管的内周长和外周长几套管的长,怎样求套管的体积?三、巩固练习1.做练一练第1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每组-题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2.做练习二第6题。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
指名学生口答算式,老师板书。
结合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四、布置作业练习二第7、8题及数训。
小学数学教案三年级篇二“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古代的一道数学趣题,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
它集题型的趣味性、解法的多样性、应用的广泛性于一体,是实施开放式教学的好题材。
教材中要求掌握3种解题方法(逐一列表法、跳跃列表法、取中列表法),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小组合作,运用假设举例列表等方法,寻找解决的结果。
三年级下册数学公开课教案
三年级下册数学公开课教案•相关推荐三年级下册数学公开课教案(11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下册数学公开课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下册数学公开课教案1设计说明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用点线图整理数据和表示数据的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并继续学习用画点线图的方法整理数据。
基于以上安排,本节课作了如下设计: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具有了用点线图整理和表示数据的意识,也形成了基本的统计数据的能力,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放手让学生在与小组成员的合作中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2.提高学生阅读图表、获取信息的能力。
在教学设计上,通过演示将统计表中的数据用画点线图的方法整理的过程,引导学生感悟在统计表中直接观察不容易找出“还能够买半价票的人数”,所以应该整理这些数据,使其更便于观察。
最后分析点线图中的数据,获得更多的信息,培养学生将获得的信息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情境导入,激发兴趣课件出示:20xx年12月1日,铁道部将能买半价票的儿童身高标准调整为120~150厘米。
师:同学们,看了这则信息,你有什么想法?生个别回答。
师:你的身高属于这个范围吗?看看,如果今年暑假去旅游你需要买票吗?生自由回答。
师:淘气班的同学暑假也想去游玩,我们看一看他们班同学的身高情况,你知道他们班有多少名同学还能够买半价票吗?这就需要我们继续进行数据整理。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教学必须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感兴趣的情境开始。
在学习新课之前,针对学习内容创设暑假旅游买票这一情境,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初步的了解。
⊙探究新知1.出示教材82页淘气班同学的身高情况统计表。
数学优秀教案三年级
数学优秀教案三年级数学优秀教案三年级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数学优秀教案三年级,欢迎阅读与收藏。
数学优秀教案三年级1教材分析1.对千米的认识;本节学习对长度的客观认识:毫米、厘米、分米然后才是千米;本节内容在教材中与前面的毫米、厘米、分米相邻长度单位的进率是10不同,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所以认识难度较大。
2.本节主要学习对千米长度的具体认识,联系实际生活中的距离。
学情分析1.通过作业练习和复习课对学生的了解表明学生对前面学习的毫米、厘米、分米、米已经完全掌握。
2.学生已经掌握了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和实际长度,但千米和前面所学的长度单位之间进率较大且不能直接拿出1千米的实物,所以要多借鉴现实中的具体情境认知千米的观念。
3. 本节学生主要的认知障碍是不能最直观的认知1千米有多长。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千米,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
千米的实际长度,学生在生活中很少接触,为了使学生对1千米的实际长度有一个初步的观念,安排了一些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加深对千米的认识。
2、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知道1千米就是1000米,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本课是系统学习长度单位在小学阶段的`结束,学生能在已有知识对米的认识上,通过学习,找到米与千米的内在联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观点,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
教学策略的选择:1、汇报课前实践活动,试图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如走、跑、看等),经历想象、推测等思维过程,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2、通过录象、照片,将学生引入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比较长的长度引出千米。
接着,再次展示录象中1000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直接感受1千米。
数学三年级公开课教案七篇
数学三年级公开课教案七篇数学三年级公开课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通过收集和欣赏各类徽标,体会对称与不对称的区别,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2、通过设计徽标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审美意识。
3、在设计徽标的活动中活动积极的情感体验,体会数学与艺术、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
4、在欣赏图形运动所创造出的美丽图案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的美,体会数学的价值二、教学重点:运用对称、平移、旋转规律发挥想象,设计出有创意的作品。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以及形象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激趣引入。
1、联系生活,欣赏生活中的美丽图案。
小小设计师谈话:同学们,老师在课前收集了一些美丽的图片,请同学们一起欣赏。
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一组精美的图案)这些图片好看吗?请同学们想一想,在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这样的图案?学生自由回答。
2、激趣引入在我们生活当中有许多这样的图案,你们说,这样的图案设计起来容易吗?不过,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同学们会改变你的想法。
(设计意图:把生活中有规律的图案以多媒体的形式动态展现,让学生感受到亲切自然,激发了学生对生活美的产生,引发学生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探索学习的兴趣。
)(二)从图案到图形,认识图形的变换1、从给定的图案中找到基本图形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插图)这个图案,可以看成几个部分的组合?每个部分的图形形状一样吗?师:这4个部分的形状一样吗?(形状一样,方向不一样)指其中一个问:它叫什么图形?(基本图形)在你们的桌子上还有其他三个图形,你们能不能也像这个图型一样,找出它的基本图形?(课件出示72页四幅插图)师:找到了吗?哪个同学愿意上台给大家指一指,圈一圈2、动手操作,体验图形的运动师:同学们都找到了它们的基本图形,还知道了这些图形都发生了运动。
这些基本图形到底发生了怎样的运动呢?下面就请两个同学一组探讨一下,这些图形到底发生了怎样的运动?(师贴出四幅基本图形)师:研究清楚了吗?谁愿意上来说说发生了怎样的运动,才变成了这些图形。
数学三年级教案优质6篇
数学三年级教案优质6篇数学三年级教案篇1教学目标:1、在详细、生动的情境中,让学生经受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的口算过程,自主探究口算方法。
2、引导学生独立思索,合作沟通,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和敏捷性。
3、在学习新学问的过程中,培育学生的类推力量以及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口算思路,把握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进展口算。
教学方法:启发式和尝试教学法教具:题卡、小黑板、挂图教学过程:一、沟通旧知,建立联系看卡片说得数(表内乘除法)二、提出问题,引入新知刚刚的口算题是我们以前学过的表内乘除法口算,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常常会遇到很多用除法解决的问题。
今日我们就来学习口算除法。
(板书课题,提出目标。
)同学们请看黑板上的挂图,你从图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指名答复)依据我们获得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自己轻声说一说)师有重点地板书如下:生1:赵伯伯平均每次运多少箱黄瓜?生2:王叔叔平均每次运多少箱?生3:李阿姨平均每人运多少箱?生4:李叔叔平均每次运多少箱?生5:李叔叔平均每次大约运多少箱?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提出了这么多数学问题!指第一个问题,会列算式吗?(指名列式)请问为什么用除法计算?会读吗?指名读(顺读、倒读)三、思索沟通,探究新知1、60÷3=20(箱)你们是怎么算出来的呢?自己先独立思索,然后在小组内沟通自己的口算方法。
2、小组选代表全班沟通方法一:想乘法算除法————20×3=60,所以60÷3=20。
方法二:去添0法————6÷3=2,所以60÷3=20。
方法三:摆小棒的方法来验证。
方法四:6个十÷3=2个十=20。
小结:同学们的口算方法都不错,说一说自己喜爱的方法。
我们做题时不管采纳哪种口算方法,只要算得又对又快就行了。
4、生独立解决其次个问题和第三个问题,并与同桌说说第三题的口算方法。
5、指名答复,师板书。
强化两种读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数学公开课优秀教案7篇三年级数学公开课优秀教案篇1《两位数乘两位数》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会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二、教学过程:1、创设学习情境,提出相应的问题。
2、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3、组织学生对所提问题小组讨论。
4、交流结果,小组一:12+12+……+12=288(24个12相加)小组二:12x4x6=288小组三:12x3x8=288小组四:12x20+12x4=288小组五:用竖式计算5、方法归类: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连加,第二类连成,第三类是把其中的一个乘数拆成两数的和或差6、总结出方法7、研究笔算方法8、巩固法则9、总结所学内容,看看学生是否掌握了本节课知识点三、教学结束:布置学生课后编5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题。
三年级数学公开课优秀教案篇2《旋转与平移》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观察、交流等活动,经历认识旋转、平移现象的过程。
2、结合实例,初步感知旋转、平移现象。
在对物体旋转、平移运动探索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认识旋转、平移现象。
教学过程:一、认识旋转现象。
(一)做风车:1、指导学生动手用正方形彩纸做风车。
2、让学生将自己亲手制作的风车玩一玩。
观察风车转动的情形,说说风车转动有什么特点。
学生在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使学生了解风车是绕一个点或一个轴转动的,说明风车的转动就是旋转。
(二)说一说: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可直接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出在生活中见过哪些旋转现象。
二、认识平移现象。
(一)做一做:1、在教师的带领下,师生共同操作。
2、让学生交流自己取书、推书的动作。
3、讨论:取书、推书的动作以及书的移动有什么特点?使学生了解书是沿一个方向做平移运动。
(二)说一说:1、先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事例,说出平移现象。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在生活中还看到过哪些平移现象。
三、练一练:第1题: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做平移、旋转动作。
第2题:给学生充分的观察、交流空间。
第3题:先让同桌讨论,再全班交流。
先让学生指出事物的运动情况,再说出哪些是平移现象,哪些是旋转现象。
重点了解学生用不同的符号表示的情况。
三年级数学公开课优秀教案篇3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指南针学生准备:指南针注:本书“上课解决方案”中的“备教学目标”“备重点难点”见前面的“备课解决方案”。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提问。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那你们去过北京吗?(学生自由发言,介绍北京)师:下面老师也和大家一起去游览北京,看看天安门广场及周围都有哪些建筑。
(课件出示教材2页主题图)师:你知道人民英雄纪念碑在天安门广场的哪面吗?(学生观察主题图,用自己的方位知识描述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位置)2.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看来仅用我们以前学过的上、下、前、后、左、右来表示方向还不够清楚,我们还要学习新的有关方向的知识。
生活中还有哪些表示方向的词?(学生自由汇报,有的学生知道东、南、西、北)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怎样辨认东、南、西、北。
(板书课题:认识东、南、西、北)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自然引入,尝试描述,感受方位词在描述物体所在位置时的方便,制造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联系生活,自主探究:1.初步认识东、南、西、北。
师:一个阳光灿烂的早晨,小明站在操场上锻炼身体。
(课件出示教材3页例1的情境图)你们知道他面向的是什么方向吗?(小明面向的是东)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因为他面向太阳,太阳是从东方升起的)课件出示:小明面向的方向是东,他背对的方向是()。
(强调:东和西是一对相反的方向。
板书:东与西相对,并让学生读一读) 师:面向东,背对的是西,反过来,当你面向西时,你背对的是什么方向?(东) 课件出示:小明的右边是南,左边是()。
(强调:南和北也是一对相反的方向。
板书:南与北相对,并让学生读一读) 师:面向南,背对的是北,反过来,当你面向北时,你背对的是什么方向?(南) 师:你有什么好方法来记忆方向呢?老师这儿有一首儿歌,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早上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边是北,右边是南。
师:通过读这首儿歌,你感受到了什么?(东和西是相对的,南和北是相对的)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例1的情境图,把下面的四句话填写完整。
图书馆在校园的____面,体育馆在校园的____面。
教学楼在校园的____面,大门在校园的____面。
2.感知教室里的东、南、西、北。
师:指一指太阳升起的方向,你知道我们教室的哪一面是东吗?(学生用手指一指,并说一说判断的方法)师:请同学们全体起立,面向东面,一起说儿歌,并指出方向。
(学生边说儿歌,边指出方向)师:我们教室里的东、南、西、北各有什么?请大家用手指一指,说一说。
(学生先自由说,再指名说,其余学生根据他说的用手指出东、南、西、北)3.体验顺时针转动。
(1)游戏:听口令。
(老师喊口令,学生做动作)请全体同学起立,面向东面,向右转,面向南面,再向右转,面向西面,继续向右转,面向北面,接着向右转,又回到了东面。
(正好转了一圈)(2)再次感知:按照刚才的顺序让学生再转一转,并说说自己有什么发现。
(3)交流发现:东、南、西、北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呢?(顺时针、相对性)设计意图:通过游戏在学生心中建立方向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
三年级数学公开课优秀教案篇4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体验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形成辨认东、西、南、北等方向的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在观察主题图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难点会在实景中辨认东、南、西、北,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来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小故事导入新课放寒假时小红去了一个度假村。
一天她去度假村旁的森林公园玩,可找不到回去的路了。
她该向东、西、南、北哪个方向走呢?二、愉快体验,探究新知1、观察主题图(1)出示第2页彩图。
(2)我们现在来到了北京的天安门广场,你们看见了哪些建筑物?愿意当小导游为大家介绍一下吗?同桌之间互相解说。
(3)指名上台讲。
2、学习例1:出示第3页彩图。
(1)图上画的是小明和他的学校,你能告诉老师他在干什么吗?大家想和他一样去我们的操场上认识这四个方向吗?早上太阳在什么方向?面朝太阳,我们面对的是什么方向?背对的方向是什么方向?学生相互说说自己前面的和后面的方向。
现在同学们像老师一样伸开两臂,我们左手指的方向是北,右手指的方向是南。
(2)让学生说说学校的东、南、西、北各有什么建筑物。
提问学校的教学楼等建筑物在操场的哪一面?(3)请4位同学面朝4个方向背对背站好,让他们说说自己面对的方向。
引导其他同学观察和发现东西两个方向的同学背对背,南北两个方向的同学背对背。
强调东西相对,南北相对。
(4)回教室填写例1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1、说一说教室里东、南、西、北各有什么(练习一第1题)?2、用东、南、西、北这些词语说一说你座位周围同学所在的方向。
3、你说我做:5人一组,1人指挥,4人做动作。
(1人指挥站中间,4人听指挥站4个方向。
)四、课堂小结今天大家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回家按照4个方向观察房间的摆设,明天来告诉大家。
三年级数学公开课优秀教案篇5教学目标:1、通过比一比使学生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比较几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通过学生参与画图活动,进一步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4、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并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1、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具、学具: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红色长方形、黄色长方形、蓝色长方形各一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形学具若干,剪刀,直尺,水彩笔。
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引入。
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张儿童画非常漂亮,我想把它装饰一下,都需要什么?(四周加上框,加膜等)四周加上框需要求它的什么?(周长)再给它配上一块玻璃,配多大的玻璃合适呢?还能用长短来表述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
(一)比一比,直观感受面积的含义。
1、我们身边每个物体都有自己的面,请你们找一找并摸一摸它们的。
面,你发现了什么?(大小有什么不同)再请一位同学上来摸一摸黑板的表面,观察铅笔盒盖的表面和黑板的表面,你发现了什么?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
2、看课件比较数学书和练习本封面的大小,一元硬币和一角硬币表面的大小。
3、我们如果把黑板画在纸上是什么图形?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课件演示)说一说这些图形的面在哪里?4、(课件演示)观察这几个图形,它们的面又在哪里?让学生体会封闭图形才有面的大小。
5、课件出示:比较两个平面图形的大小。
6、感知面积的含义。
刚才我们比较了什么?所比较大小的部分有一个名字叫面积。
谁来说说面积指的是什么呢?(引导学生理解、完善面积的含义)学生汇报后教师小结面积的定义。
(板书: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学生齐读两遍定义。
7、下面这四个图形中谁的面积?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人教版《面积的认识》教学设计*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人教版《面积的认识》教学设计(二)比一比,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1、每人都有三张不同颜色的彩纸,谁能不借助学具很快比较出哪张彩纸的面积,哪张彩纸的面积最小。
(学生活动)说说用的什么方法。
2、指名汇报。
3、那么这两张彩纸的面积谁大谁小呢?(红色和蓝色)意见不统一,如何准确地比较这两张彩纸面积的大小呢?你能想出什么好办法?可以借助你们的学具,动手试试。
(四人小组活动)4、小组汇报,交流反馈比较的方法。
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5、学生看书,说说书上还介绍了哪些方法?6、你认为哪种方法,说说你的理由。
(三)解决问题。
1、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
(练习十八第1题)2、判断方格纸中哪个图形的面积?3、判断下面哪个图案的面积大?三、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我们开始讲的要给儿童画配一块玻璃,玻璃面的大小不能用长短来表述,要用什么来表述?四、图案设计大赛。
(体验面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状)要求:在方格纸上画出3个面积等于7个方格的图形,比一比谁画得准确而有创意。
三年级数学公开课优秀教案篇6教学内容:教材第61~62页练习十四第6、9、10、11、1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