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解决问题的策略 2.从条件出发分析并解决问题(2)》优质课教案_12

合集下载

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解决问题的策略 2.从条件出发分析并解决问题(2)》优质课教案_21

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解决问题的策略  2.从条件出发分析并解决问题(2)》优质课教案_21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培养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
学会从条件想起分析数量关系的策略。
教学难点
借助线段图进一步体会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条件与问题的联系。
教学准备
教师机,投屏软件,课件
教学时间
40分钟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
设计意图
一、趣味导入
喜洋洋想请同学们帮个忙:(通过视频呈现故事内容)懒羊羊被灰太狼抓走了,灰太狼这次专门设计了几个关卡,想为难喜洋洋。同学们想帮喜洋洋去救懒羊羊,不光要有勇气,还需要有谋略,而这节课闯关需要用到的就是:从条件想起的策略(2)
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用语言、板书等多种形式的总结,通过学生对做题步骤的重复,逐步深化从条件出发的两步计算的问题思路。
三、能力提升
第二关:小试牛刀
根据已知条件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解答。
看图,先找学生说说题目的已知条件,再提出不同的问题,口头解答。
指出:明白了实际问题的条件,根据有联系的两个条件提出可以计算的问题。
加入新媒体教学技术,将学生的作业拍照,并投到大屏幕上,采取其他学生点评的方式,加深对本题的理解
第五关:大功告成
东阳体育馆的观众席分A、B、C三个区域。A区的座位有388个,B区的座位比A区少22个,C区的座位比B区少16个。C区的座位有多少个?
师提醒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完成(可以借助线段图)。
不同方法的交流使学生更加确信和理解所学内容,并突出线段图的直观性。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你有什么体会?
全班交流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对新授知识的回顾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
-------从条件想起(2)
线段图

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解决问题的策略 2.从条件出发分析并解决问题(2)》优质课教案_24

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解决问题的策略  2.从条件出发分析并解决问题(2)》优质课教案_24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2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74——75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从条件想起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线段图表示题意的方法,进一步学会从条件想起分析数量关系的策略,并能正确应用解决连续比较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2.使学生借助线段图进一步体会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条件与问题的联系,感受从条件想起求问题结果的分析推理过程,发展几何直观,培养分析、判断、推理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并能尝试回顾反思,继续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实际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进一步实践和体会从条件出发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提高运用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回忆策略(注重条件间的联系)师:小朋友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的什么策略?(出示)师:你看,像这样先根据2个条件求出一个问题,再根据2个条件再求一个问题,以此类推想下去,条件就像咱们思考的阶梯,顺着这个阶梯往下走,答案在下面等着我们!这节课,我们进一步学习、感悟“从条件想起”这个策略。

(板书:从条件想起)二、运用策略(一)体会条件的直接联系1.师:(出示条件1)看!这个条件篮球有50个,能解决数学什么问题吗?(生)师:这个一个独立的条件,不能解决问题。

2.师:(出示条件2)再给你一个条件,你来读一读,根据这两个条件,你能获得什么数学信息吗?(生)这两个条件间没有联系。

3.师:(出示条件3)条件3,你来读,这个条件和哪个条件之间有直接联系吗?现在你能根据()和()条件求出()。

指明2人分别回答每一步。

4.师:有直接联系的两个条件可以生成新的条件,从而获得更多信息。

(二)导入新课过渡:瞧!三个好朋友在干嘛?(生)1.师:(出示例题)哪个小朋友能读一读题目?(真不错)读题目往往一遍是不够的,需要反复读,来读懂题意(自由读)师:题目中告诉我们哪些条件?需要解决什么问题?2.师:解决问题时,为了理清数量关系,我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位“小帮手”——线段图。

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解决问题的策略 2.从条件出发分析并解决问题(2)》优质课教案_16

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解决问题的策略  2.从条件出发分析并解决问题(2)》优质课教案_16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教学目标1. 掌握根据数量之间的关系解答实际问题的方法。

2. 运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来分析数量关系,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3. 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整理分析数量关系,运用策略来解决实际的相关问题。

教学难点运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来分析数量关系,用填表的方法来解决合适的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感知策略1. 故事引入:小猴找皮球2.说说平常生活和学习中你都运用过什么策略来解决困难?二、探究新知(1)出示题目一,情合作交流、展示点拨理解题意1、出示条件:“小猴帮妈妈摘桃,第一天摘了30个,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个。

”从题目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数学上把已经知道的信息称为条件,有了这两个条件就可以提问题了。

出示问题:第三天摘了多少个?(学生口答)。

指出:老师刚设了个陷阱。

根据这两个条件只能求出第二天摘的,不能求第三天摘多少个!2、如果我把其中一个条件改一下,(出示修改条件“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现在可以算了吗?看来这条件挺神奇的?一起来看看。

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什么意思?(2)出示例题思考:“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是什么意思?学生讨论后汇报。

第一天摘的个数加5等于第二天摘的个数,第二天摘的个数加5……策略一:分析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你打算怎么解答?策略二:根据题意列式计算。

策略三:也可以通过填表求出答案。

3、反思小结,归纳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要弄清题中每个条件的含义,看清要求的问题;可以从条件开始想,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也可以列示计算,也可以列表找出答案。

三、达标测评1、小猴帮妈妈摘桃,第一天摘了30个,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

小猴第三天摘了多少个?第五天呢?2、一个皮球从16米的高处落下,如果每次弹起的高度总是它下落高度的一半,第三次弹起多少米?第四次呢?(算一算,填一填)3、18个小朋友站成一排,从左往右数,芳芳排第8,从右往左数,兵兵排第四。

苏教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解决问题的策略 2.从条件出发分析并解决问题(2)》教案_2

苏教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解决问题的策略 2.从条件出发分析并解决问题(2)》教案_2

解决问题的策略——利用条件解决问题教学内容:解决问题的策略(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从条件出发展开思考,分析并解决相关问题。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持续反思中,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价值,发展分析、归纳和简单推理的水平。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升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的实际利用难点:分析数量关系教学过程:一、导入利用猜身高,让学生感到条件对解决问题的重要性,激起学生的积极性。

二、新授出示例题(1)让学生自主寻找条件,并总结如何找条件。

读题目找条件(板书)(2)找出条件后让学生讨论理解条件的意思:“以后每天比前一天多摘5个”这个条件是什么意思?弄懂条件的意思(板书)(3)学生弄懂条件后,利用条件实行推算,填表得出问题的答案。

利用条件推算结果(板书)(4) 再让学生通过这个过程用列算式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让学生体会,不管是用哪种方法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都要利用条件实行推算。

(5) 让学生回顾是怎么利用条件解决问题的过程。

读题目找条件------弄懂条件的意思———利用条件推算结果(问题解决)三、练习巩固想想做做1提示学生图片条件不易理解时,把图形条件换成文字条件。

想想做做2让学生比划一下,理解条件。

独立完成,检查。

想想做做5学生自主探究四、全课总结师生共同总结,老师对学生表现给予肯定。

五、板书设计利用条件解决问题读题目找条件弄懂条件的意思利用条件推算结果(解决问题)。

苏教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解决问题的策略 2.从条件出发分析并解决问题(2)》教案_3

苏教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解决问题的策略 2.从条件出发分析并解决问题(2)》教案_3

解决问题的策略——画线段图教学内容:教材第29-31页的例2 和“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1、经历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会通过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决与倍相关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及相对应的变式问题。

2、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探究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用线段图辅助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出示彩带图,让学生说说两根彩带的关系。

引导出红彩带是蓝彩带的3倍。

出示蓝彩带的长度5米,让学生提出问题。

这儿主要提出的三个问题,红彩带的长度?红彩带和蓝彩带一根多少米?红彩带比蓝彩带长多少米?说明今天我们先来研究第二个问题。

二、互动新授。

1提问:红彩带和蓝彩带一共多少米?在图书怎么表示。

引导学生说明能够用大括号把两根彩带括起来。

提问:从问题想起两根彩带一共多少米?怎么算,数量关系是什么?(蓝彩带+红彩带=一共的米数)想想这个里面谁知道了,谁不知道,所以要先求什么?(蓝彩带知道了,红彩带不知道,所以要先求红彩带)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做好的想想有没有其他的方法。

交流:说说你们的算式是怎么写得,每一步求的是什么?说说有没有不同的方法?(4+1=5 5×5=25米)说说你是怎样想的?(蓝彩带有一份,红彩带有4份,一共有这样的5份,5×5=25米?)2引出线段图说明把蓝彩带变细,红彩带也变细,这样就变成了两根线段,像这样用线段来表示,叫做线段图。

出示线段图1:提问:你能看的懂么?同桌两个人说说题目的意思。

提问:这道题要求什么?一套衣服是什么意思?引导:一套衣服就是求上衣和裤子一共多少钱,从问题想起想一想数量关系是什么,哪个知道了,哪个不知道,要先求什么在求什么? 想一想在下面列式计算。

交流:说说你的算式是怎么列的,怎样想的。

学生可能回答:方法一:先算买一件上衣要用多少元,48×3=144(元);再算买一套衣服要用多少元,144+48=192(元)。

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解决问题的策略 2.从条件出发分析并解决问题(2)》优质课教案_9

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解决问题的策略  2.从条件出发分析并解决问题(2)》优质课教案_9

开放.灵动.生长--《从条件想起的策略》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71~73页内容。

教材简析:本单元主要帮助学生学会用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简单的一步和两步计算实际问题,但在实际教学中,三年级学生的审题能力、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和非智力因素的不同步,导致学生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不尽如人意。

此时,“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正好基于学生的现实需要,帮助学生从整理的高度形成信息分析能力,从策略的高度形成解题思维的路径。

教材通过多个小卡通人物的对话,向我们展示了教材内呈现的一般思路。

先是通过分析关键句,找准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再根据数量关系,让学生思考可以怎样解答,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列表或者列式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最后引导学生反思交流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形成解题的策略。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从条件出发展开思考,分析并解决相关问题。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的不断反思中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价值,发展分析,归纳和简单推理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体会“从条件想起”的三个要素:想意思、想关系、想步骤。

教学难点:形成“从条件想起”的策略意识。

设计理念:树立“儿童”立场,确立“生命关怀”的教育理念,追求真实开放、结构灵动、综合生长的新型课堂。

设计思路:教学过程:一、设疑激趣,激活已有经验过程目标:通过设疑,激活学生旧知,调用已有表象。

选择条件,明析认识,激发学习需求。

师:同学们已经升入三年级,解决问题的本领越来越大了。

老师这儿有个问题想请大家帮忙,你们有信心吗?出示问题:小猴帮妈妈摘桃,第一天摘了30个。

第二天摘了多少个?师:你能解决吗?为什么?生:不能,因为题目中没有告诉我们第二天是比第一天摘的多了还是少了。

师:老师这儿有两个条件,你来选一选,看补上哪个条件可以解决这个问题?(1)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个。

苏教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解决问题的策略 2.从条件出发分析并解决问题(2)》教案_1

苏教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解决问题的策略 2.从条件出发分析并解决问题(2)》教案_1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1—73页例1和“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依据条件寻求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方法及回顾反思的过程,了解从条件想起分析数量关系的策略,能用由条件想问题的策略寻找解题方法,并准确解答。

2.使学生初步体验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体会两步计算实际问题条件与问题的联系,体会从条件想起求问题结果的分析推理过程,培养分析、推理等初步的逻辑思维水平,积累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方法能够解决现实世界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方法的价值,产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策略的体验与理解。

教学过程:一、体会策略”,引入新课师: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大家来猜个谜。

猜什么呢?就来猜猜老师的身高。

谁来猜一猜老师有多高?(根据学生的回答添加条件)师:现在你知道老师的身高了吗?师:为什么一开始猜来猜去猜不对,刚才一下子就猜对了呢?指出:没有条件,问题常常不易解决,有了条件,才有可能顺利解决问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怎样根据条件解决问题。

(板书:解决问题)二、学习策略1.理解题意小猴是个勤快的孩子,每天都帮妈妈摘桃,而且摘桃的本领越来越强。

看屏幕,一起来读一读这个题,提问:题中有哪些已知条件?要求什么问题?提问:“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引导学生说出“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个”问:那第三天呢?(指名其他人回答)第四天呢?第五天呢?告诉同桌,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全班一起回顾这句话的含义。

师:题目中用“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这个个条件就概括了这么多的意思。

2. 分析问题提问:根据题中的这两个条件,怎样求出第三天、第五天摘的个数?把你的想法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指名两人说一说。

3.解决问题都有想法了吗?老师给你提供了两种方法:列表和列算式,请你任选一种求出答案,完成后还有其他想法的同学把你的想法写在下面的空白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p74-75例2及想想做做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依据条件寻求解决两步实际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线段图表示题意的方法,进一步学会从条件想起分析数量关系的策略,并能正确应用策略解决连续比较的两步实际问题。

2、使学生借助线段图进一步体会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条件与问题的关系,感受从条件想起求问题结果的分析推理过程,培养分析、判断、推理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知识和方法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借助线段图分析题意,学会运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策略的体验、理解和应用
一、回顾策略,揭示课题
1、回顾策略
我们已经学过了解决问题的策略,还记得是什么策略吗?(板书:从条件想起)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在分析数量关系时可以找到有联系的条件,想能求出什么?再联系条件想怎样求出问题的结果。

2、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用“从条件想起”这个策略来解决问题。

【通过回顾,唤起学生对“从条件想起”这一策略的认知,为新知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习新课,体验策略
(一)理解题意
1、读题获取信息
星期天小明、小红、小芳一起做纸花,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2、画图理解题意
题目中出现了3个条件,分别是绿花、黄花和红花。

为了将题中三种花的数量关系表示得更清楚,我们可以画线段图来表示这里的条件和问题。

你觉得我们
可以先用线段图来表示这里的哪一种花呢?为什么先画绿花?再画哪一种花?你是怎么想的?最后画哪一种花呢?(教师依次画线段图)要求什么问题?
3、看图说说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二)分析数量
根据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你打算怎样解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

预设:先求出黄花的朵数。

追问:你是根据什么求出黄花的朵数?
再求红花的朵数。

你是根据什么求出红花的朵数?
结合图上指一指:12朵2倍
黄花多7朵
红花
【以前学生接触过用直条图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而用线段图表示是本册教材中第一次出现。

所以当第一次利用线段图分析问题时,教师要适当地指导。

通过让学生思考先用线段图表示哪一种花?使学生明确:先要画出已知的数量。

再引导学生根据画出的数量和已知的条件依次画出另外两个数量的线段图,再填出条件和问题。

这样就能使学生认识线段图可以表示题意,又可以根据线段图感知、分析数量间的关系,有利于发展几何直观。


(三)列式解答
根据刚才的想法,先想一想,每一步可以怎样算,再列式解答。

学生列式解答。

交流算式,再说说想法。

(根据什么算出了什么?)
完成答句。

(四)回顾过程
刚才解决这个问题时,通过画线段图帮助我们理解了题意(板书:理解题意),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分析了题里的数量关系(板书:分析数量),根据这两个条件可以求出黄花有多少朵?再根据黄花的朵数这个新条件和红花比黄花多7朵求出红花有多少朵?这样从条件想起可以清楚地找到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最后列式解答(板书)解决了这个问题。

(五)深化理解
还是这一题,想一想:如果“红花比黄花少7朵”,应该怎样解答?
想一想表示红花的线段图应该怎样画呢?
看图想一想,你打算从哪些条件想起,先算出什么,再联系什么条件求出红花的朵数呢?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交流计算过程。

(六)回顾比较
大家已经解决了两个实际问题,比较一下两题的解答过程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同桌讨论)
预设:相同:先根据前两个条件求出黄花的朵数。

第一步一样
不同:求红花朵数的方法。

第二步不一样。

追问:为什么两题中求红花朵数的方法不同呢?
小结:通过回顾比较(板书)我们发现解决这两个问题,我们都是用了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先根据“绿花有12朵”和“黄花是绿花的2倍”这两个条件,求出黄花的朵数,再联系另一个条件求出红花的朵数。

因为两题中表示红花黄花朵数的关系不同,所以第二步的算法就不一样。

在这里,我们用画线段图来表示题目的条件和问题,从图中我们清楚地分析和理解了数量之间的关系,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了问题。

画图是解决问题经常用到的好方法。

【通过对两个问题解决过程的比较,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可以“根据题中的两个条件先求出一个数量,再联系题中的另一个条件解决所求问题”,感受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意义和价值。


三、巩固练习,内化策略
1、想想做做第1题
说说从题中知道了什么?你能根据已知的条件提出问题吗?
你是根据题中的哪些条件想到这个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小结:理解了题目的条件,我们就能从条件想起,找到有联系的条件提出可
以计算的问题的,这样就能知道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正确解答。

2、想想做做第2题
读题:理解“游得最快”的意思?路程一样,时间越短游得越快。

谁游得最快呢?谁游得最慢?你是怎么知道的?
弄清条件的意思,根据条件就能很快知道谁游得最快?谁游得最慢?所以从条件出发,是解决问题的一个很好的策略。

3、想想做做第3题
说说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从哪两个条件想起呢?
独立解答后交流。

这样的想法用了什么策略?
【通过练习,让学生在问题情境和数量关系不断变化的过程中,体会思考方法的一致性,感受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价值,不断丰富策略体验,内化策略。


四、全课总结,升华策略
今天这节课我们用从条件想起这个策略解决了问题,你有哪些收获呢?
在解决问题时我们可以用画线段图的方法帮助我们理清题目里的数量关系。

在分析问题时我们可以从条件想起思考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在列算式时,根据数量之间的关系确定每一步怎样算,最后正确求出结果。

五、布置作业,巩固策略
想想做做第4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