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 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完整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地球与宇宙知识要点第一节: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的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两极方向的半径(即极半径)是6357 千米,两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短21 千米,仅差0.33%(所以地球仪制成了正球体),平均半径是6371 千米;赤道长约 4 万千米。
2.有些什么事例可以证明地球是球体的呢?(1)月食时的阴影是圆形(注意:日食不能证明地球是球体)。
(2)登高望远发现地平圈越来越大。
(3)轮船的远去和返回。
(4)麦哲伦环球航行。
(5)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的照片。
等3.地球由外到内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
地壳最薄,平均厚度17 千米;地核最厚,4.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
地核可以分为内地核和外地核。
外地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地核呈固态。
第二节1.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是一个正球体。
地球仪上的基本元素:(1)地轴:地球自转的旋转轴,穿过地心;是假想的轴;(2)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指向北极星附近的一点叫北极;与北极相反的一点叫南极。
(3)经线: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也叫子午线。
(4)赤道: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经线垂直的线。
(5)纬线:在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同经线垂直相交的线。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
2.纬度的划分:3.经度和纬度:3.东半球包括:0°——160° E 和0°——20° W;西半球包括:160° E——180° E 和20° W——180° W4.地图是以各种图式符号, 将地球的地理事物按照一定比例缩小表现在平面纸上的图形。
5.地图的类型:政区图、旅游图、平面示意图等。
6.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1)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比例尺=图上距离/ 实地距离(2)比例尺的表示方法(形式):线段式、数字式、文字式。
科学七上武汉 第三章 我们的家园-地球《知识要点归纳》
第三章我们的家园-地球本章知识点归纳1.地球是一个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2.我们根据地表的形态特征、海拔把地表分为五种地形: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3.总结:i.起伏较大海拔较高山地ii.较山地小海拔有高有低丘陵iii.起伏有大有小海拔较高高原iv.四周高中间低海拔有高有低盆地v.起伏小海拔较低平原4.我国地形复杂多样,总体而言,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通常我们把山地、丘陵和崎岖的高原称为山区,在我国山区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二。
5.山区的利与弊a) 利:资源丰富i.适合发展多种经营,种果树,发展林业b)弊:交通不便i.基础设施觉落后ii.经济欠发达所以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才能更好的发展。
6.地球表面形态时刻发生着变化,不断的受到风、雨、雪、河流、海水及人为的破坏、搬运、沉积等作用。
这些运动所需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外部,所以这些力统称为外力,在外力作用下,地表不停的发生变化。
i.地形是组成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之一。
我国地域辽阔,地质条件十分复杂,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演化过程中,受到内外力作用的影响,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地形,山地、高原、平原、盆地、丘陵五种地形类型具备。
五种地形在全国土地面积中的百分比如下:7.同样的图幅,比例尺越大,表达的内容越详细,范围越小,反之,表达的内容越粗略,范围越大8.比例尺的意义:表示实地距离在地图上的缩小程度。
9.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10.表示方法:线段式、数字式、文字式中国地形图中国人口分布图中国农业分布图中国卫星影像图(气候)11.板图)12.经线形状为半圆型,相对的两条经线构成一个圆圈,叫经线圈13.所有的经线长度相等14.0度经线即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那条经线,又称本初子午线,经度最大的经线为180度经线,与0度经线相对15.经度从0度开始向东,向西逐渐增加到180度,0度以东为东经用E表示(即英语EAST的开头字母)0度以西为西经用W表示(即WEST的开头字母)16.总结:与经线垂直的圆圈是纬线,所以纬线是圆形的,长短不等,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为北极点、南极点,赤道为0度,北极点为90N,南极点为90S,赤道把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在北半球的纬线为北纬用N表示,南半球的纬线为南纬用S表示,纬度由赤道0度向南北半球逐渐增加到90S/90N,17.板图:低纬/中纬、高纬的范围18.中高低纬度的划分i.低纬度中纬度高纬度ii.00~300 00~600 600~90019.纬线指示东西方向,顺着自转的方向为东,相反为西,地球上没有绝对的东西,以距离近的方向为准20.这些地形不同部位的等高线的形状特点21.山脊:等高线向海拔较低处凸22.山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山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23.山谷: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24.悬崖:等高线重叠25.山顶:等高线海拔最高的地方26.鞍部:两山顶之间27.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讨论识别:山谷、山脊、山顶、悬崖,哪里的山坡陡,哪里的山坡缓28.总结:a)等高线图的高度注记为“海拔高度”(即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我国的海拔是高出黄海海平面的距离。
浙教版科学7年级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精美版】
《科学》(浙江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第四章人类的家园——地球知识点总结初中部科学研究组2019年7月10日修订版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_______、赤道_______的球体。
2、地球的大小: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两极半径为6357千米,两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短______千米;赤道周长约为______万千米。
3、海面上远去的船只为什么船身比桅杆先消失?答:因为地球是个球体,地球表面是个曲面,所以海面上远去的船只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4、那些现象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答:(1)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__________率领的船队,首先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2)20世纪,人造地球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3)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_________,再看到________。
这说明海面是曲面。
(4)站得越高看得越远,说明大地也是曲面。
(5)__________是地球的影子遮挡了月亮,从月食的过程可以判断地球是球体。
5、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地球内部结构具有同心圆的特点,从外向内结构层次分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顶部(________层以上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
第二节地球仪和地图一、地球仪:地球的模型地轴:地球自转的旋转轴,穿过地心;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指向北极星附近的一点叫北极;与北极相反的一点叫南极;赤道: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经线垂直的线。
1、纬线和纬度:(1)纬线:纬线都是_______,也称为纬线圈,长度______,与赤道平行。
_______最长,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纬线指示________方向。
(2)纬度:_______是零度纬线。
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做______,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_______,用“S”作代号。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第3章人类的家园——地球知识点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第3章人类的家园——地球知识点第1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A.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2.地球是个球体的认识过程:古代,天圆地方→公元前六世纪,提出球形设想→公元前4世纪,根据月食推断是球体→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球形的→卫星照片确认地球是球体3.地球的大小:地球的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两极方向的半径约为6357千米,仅差0.33%。
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B.地球内部的结构地球由外向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圈层名称深度主要特征地壳平均厚度约为17千米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呈固态地幔上地幔地壳以下到2900千米存在软流层,地壳和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下地幔地核外地核2900千米以下至5000千米处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地核5000千米到6371千米固态第1节地球仪和地图A.地球仪1.地球仪:是表示地球和地球表面地理状况的模型2.经线和纬线1)经线: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做经线,也称子午线;2)赤道与纬线: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经线垂直的线叫做赤道,与它平行的线叫做纬线;3)经线的特点: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的经线均相交于南北极点;所有经线长度相等,形状为半圆形;两条正对的经线可组成经线圈,且每个经线圈均能平分地球。
4)纬线的特点: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所有的纬线相互平行;纬线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并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变短,到两极缩为点;所有的纬线自成圆圈(除南北极点外),但只有赤道平分地球3.4.本初子午线: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为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5.南北半球、东西半球和高、中、低纬的划分1)南北半球的划分:以赤道(0°纬线)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2)东西半球的划分:以20°W和160°E所组成的经线圈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3)高、中、低纬的划分:低纬度(0°~30°)、中纬度(30°~60°)、高纬度(60°~90°)6.经纬网在地球仪上,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构成了经纬网。
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系列 第3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地球与宇宙) 基础知识(学生版)
七年级(上)期末复习系列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地球与宇宙)基础知识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1. 地球的形状(1)古代:“天圆地方”说盖天说“天如斗笠,地如覆盘”浑天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2)现代:地球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球体。
2. 地球的大小: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半径为______;两极半径为______(两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短______);赤道周长约为______。
3. 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现象(1)葡萄牙航海家______率领的船队,首先实现了环球航行。
(2)______拍摄的地球照片(3)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______,再看到______;远去帆船的______比______先消失。
(4)站得越高看得越远(登高望远)(5)______是地球的影子遮挡了月亮,从______的过程可以判断地球是球体。
4. 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1)从外向内结构层次分别______、______、______,其中地壳最薄,约______千米,______最厚(2)____________(______以上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
(3)软流层位于上______中。
第二节地球仪和地图一.地球仪——地球的模型1.经线:(1)地球仪上,连接____________的线(又称:______),零度经线也叫____________),(2)经线共______度,从本初子午线向东、西各分成______,以东的180°属于______,用符号“E”表示;以西的180°属于______,用符号“W”表示。
(3)东西180°经线为______条经线。
(4)经线的形状为______,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把地球平分,如0°和______,20°W和______,50°W 和______。
2、纬线:(1)与______平行的线,______最长,由赤道向两极逐渐______,最后成一点。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完整知识点总结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呈近乎球形,但在赤道处略为扁平。
4.由于地球的形状扁平,所以地球的南北半球面积并不对称。
二、地球的运动1.自转运动:地球每天自西向东旋转一圈,所以我们才会有白天和黑夜的交替。
2.公转运动:地球绕太阳做椭圆轨道运动,一个公转周期为365.25天,形成了四季的更替。
三、地球的构造1.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2.地壳是地球最外面的一层,分为陆壳和海壳两部分。
3.地幔由固态岩石构成,处于地壳之下。
4.地核是地球的中心部分,由外核和内核组成。
四、地球上的气候1.气候是指一些地区在长时间内的天气状况,由温度、湿度、风向和降水量等要素决定。
2.不同地区的气候受到纬度、海洋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不同的气候带。
3.地球上常见的气候带包括寒带、温带和热带等。
五、地球上的生物1.地球上的生物主要分为植物和动物两类。
2.植物生活在陆地和水中,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提供氧气和食物。
3.动物根据其生活习性分为陆生动物、水生动物和空中动物。
4.动物在地球上分布不均匀,受到气候、地形和资源等条件的影响。
六、人类的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1.人类的活动对地球的大气、水体和土地等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如空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土地退化等。
2.人类需要保护地球环境,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实行可持续发展。
七、保护地球的重要性1.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地球的资源和环境。
2.保护地球环境关乎到人类的未来和子孙后代的生活质量。
3.人类应当树立生态文明观念,节约资源,减少污染,推动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地球是人类的家园,我们需要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运动方式、构造以及气候和生物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人类的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并积极参与保护地球的行动。
只有保护好地球,我们才能保证人类的未来和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
2013新版七年级上科学第三章人类家园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第一节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1。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 的球体。
2.地球的大小: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半径为 千米;两极半径为6357千米(两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短 千米);赤道周长约为 万千米。
4。
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事例:(1)远去的帆船总是 先消失; (2)站的高看得远;(3)地球在月球表面的影子的轮廓是弧线(月食);(4)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5)麦哲伦航海;5。
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地壳:0—17千米 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
上地幔 ——---→软流层:岩浆的发源地。
地幔:17—2900千米下地幔内地核地核:2900-6371千米外地核第二节地球仪和地图一.地球仪:1. 经线和经度(1) 经线:也叫 。
经线是 ,所有经线长度 .经线指示 方向。
(2) 经度:零度经线也叫 。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西各分作 ,以东的180°属于 ,用“ ”作代号;以西的180°属于 ,用“ "作代号.(3) 东西180°经线合为一条经线.2. 纬线和纬度:(1) 纬线:纬线都是 ,也称为纬线圈,长度 。
最长,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纬线指示 方向。
(2) 纬度: 是零度纬线.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做 ,用“ "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 ,用“ ”作代号.(3) 北纬、南纬各有 。
3. 东西半球的划分(1) 习惯上以(20 °w)和(160 °E )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把地球平分成东西半球。
(2) 注意:东半球不全是东经度;西半球不全是西经度.4. 南北半球的划分:低纬度 中纬度 高纬度赤道以北为;赤道以南为。
二。
地图地图的三要素: 、、1.比例尺:表示实地距离在地图上的。
即: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1)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的详略:在同样的图幅上:错误!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际距离范围,但表示的内容越 ,精确度越 .○2比例尺越小,则表示的范围,内容越,精确度越。
第3章人类的家园--地球知识点-
第3章人类的家园—地球(孙2017.11)第1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1.地球形状的认识:天圆地方—月食的阴影是弧形的推测地球是圆的—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圆的---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2.地球的大小:经过现代科技测量知道,地球的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两极方向的半径约为6357千米。
3.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实例:麦哲伦环球航行;观察海面上从远处驶来的帆船,你先看到桅杆;发生月偏食时有圆弧形;航天员拍摄的照片。
4.地球内部结构-从内到外依次为:地核、地幔、地壳地壳:厚约0~17 km。
地幔:厚约17~2 900 km,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
地核:厚约2 900—6 371 km,分为外核和内核。
5.软流层与岩石圈。
软流层:位于上地幔深约50~250 km的范围内,据推测是由于放射性元素大量集中,蜕变放热,产生高温异常,将岩石熔融后形成的。
这里可能是岩浆的发源地。
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是由岩石组成的,合称为岩石圈。
第2节地球仪和地图1.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都是圆,长度有长有短,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经线是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也叫子午线。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呈半圆状,长度都相等。
众多的经线和纬线如何区分?人们采取了给经线和纬线标定度数的方法,这就是经度和纬度。
(1)划分南北半球的纬线是赤道,划分东西半球的经线是西经20o和东经160o经线。
(2)比较不同经线的经度可以发现,在东经部分,自西往东经度数不断升高(填升高或降低),而在西经部分,自西往东经度数不断降低(填升高或降低)。
(3)某人发现自己的东侧是东半球,西侧是西半球,南侧是中纬度,北侧是低纬度,他此时的位置是西经20o和南纬30o。
2.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问、图例和注记。
(1)比例尺:①比例尺表示实地距离在地图上的缩小程度。
即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比例尺常有线段式(0_____5千米)、数字式(1:500000)、文字式(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千米)三种表现方式。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新教材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复习
人文环境的构成
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 文化三个层面,其中物质文化是 基础,制度文化是保障,精神文
化是核心。
人文环境的特点
人文环境具有地域性、历史性和 动态性等特点,不同地域和历史
背景下的人文环境各具特色。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1 2
环境保护的意义
环境保护是维护地球生态平衡、保障人类生存和 发展的必要措施,旨在减少人类活动对环境的负 面影响。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新教材第三章人 类的家园地球复习
目 录
• 地球的概述 • 地球的圈层 • 地球的环境 • 地球的资源 • 地球与人类生活
01 地球的概述
地球的物理性质
01
02
03
地球的形状
地球是一个近似于球体的 天体,其赤道略微膨出, 两极稍扁。
地球的大小
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6371 千米,赤道周长约40, 075千米。
地球的质量
约为5.965×10^24千克,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测定。
地球的构造
地壳
地壳是地球表面的硬壳, 由岩石构成,厚度从5到 70千米不等。
地幔
地幔位于地壳之下,占据 地球体积的约82%,主要 由硅、镁、氧等元素构成 的岩石构成。
外核
外核是地球的最内部结构, 主要由液态的铁和镍构成, 厚度约为2200千米。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损 害未来世代满足自身需求的能力的发展模式。
3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实 现环境保护,才能保障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04 地球的资源
土地资源
土地资源的定义
土地资源是指地球上可供人类 利用的土地,包括陆地、水域
七上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知识点
七上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知识点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一、古人对地球的认识1、古代中国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
2、古代印度人:大地是一个圆盾,由几只大象驼着,站在乌龟背上。
3、古代巴比伦人:大地是一个龟背般隆起的空心山。
大地四面环绕着海水,有一个浑圆的巨大天罩盖在上面。
二、人类对地球形状的探究时间人物事件或发现设想或推断大地是球形的设想公元前6世纪毕达哥拉斯远去的帆船,船身比桅杆先消失事实推断地球是圆的公元前4世纪亚里斯多德大地投射到月球上的影子是弧形的(月食时)1519年起三年时间麦哲伦率船队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圆的现代现代测绘摄影技术地球是一个球体证实地球跟篮球一样是个球体4、思考与讨论:⑴你还能列举地球是个球体的现象和验证方法吗?地平线为弧形。
站得高看得远。
⑵从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中,你感悟到什么?人类对自然事物的认识是由浅入深的,是离不开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
三、地球的大小1、极半径6375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2、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会略鼓的球体。
(因为地球绕地轴旋转的缘故。
)3、思考与讨论:假如一个中学生的两臂平展时长1.5m,让他们手牵手合抱地球时,需要多少中学生?40000000 m ÷ 1.5 m /个≈ 26666667个四、地球内部的结构地壳:从地表到地表以下17千米处;地幔:从地壳下界到2900千米处;(分上地幔、下地幔)地核:从地幔下界到地心(分外地核、内地核)第2节地球仪和地图一、地球仪1、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
表示地球和地球表面地理状况;也能反应地球的一些运动特征。
2、构造:底座、固定架、旋转轴、球面地轴(假想的)3、北极上空看地球:地球逆时针转,南极上空看地球:地球顺时针转(北逆南顺)4、思考:(1)地球仪是否装斜了?地球是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成66.5°夹角。
7年级上册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知识点总结
七上科学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知识点总结第1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1.地球的形状(1)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①古代中国人:a.盖天说:天圆地方(“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和“天如斗笠,地似覆盘”);b.浑天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②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数学家首先提出大地是球形的设想;③观察月食:发现大地投射到月球上的影子是弧形的,这是对地球认识的第一次飞跃;④1519年至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的环球航行初步证明地球是球形的;⑤现在,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证明地球是椭球体,蓝色是,白色是。
(2)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例:①远去的帆船总是先消失,后消失;②驶来的帆船总是先出现,后出现;③ (填“走得到”或“走不到”)到天涯海角;④站的高,看的远-----古诗有云:“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⑤月食时被蚀部分总是成;⑥;(最早证明地球是球形的)⑦从卫星上拍摄的地球照片。
注意:太阳东升西落(填“能”或“不能”)证明地球是球体,只能说明地球绕太阳自转。
(3)证明地球是球形的方法------探索实验: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移动对比实验结论:①铅笔在木板上由近及远移动,看到的铅笔长度(有或没有)变化。
②铅笔在篮球表面从最高点由近及远移动,看到的铅笔(填“笔尖”或“笔尾”)先消失,这与海岸上远去的帆船(填“桅杆”或“船身”)先消失的情况相似,这说明地球的形状是的。
2.地球的大小(1)地球的真实形状:地球是一个 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的大小:①地球半径:赤道半径 km ,两极半径 km ,仅差 %②地球赤道周长: 千米-----“坐地日行八万里”③地球表面积: 平方千米3.地球内部的结构(1)地球的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地震波。
(2)从外到内(地表到地心)把地球分为 (蛋壳)、 (蛋白)和 (蛋黄)三个圈层。
①地壳:平均厚度为17千米。
海拔越高,地壳越 ;海拔越低,地壳越 。
②地幔:在地壳以下到2900千米深处,分为 和 。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新教材第三章人类家园地球复习
特征
岩浆岩 沉积岩
岩浆喷出地表侵入 地壳冷却凝固而成
地表碎屑物一层层堆 积、压实、固化而成
明显矿物晶体颗粒 、气孔或柱状结构 。
有明显层状结构特 征或化石。
地壳中的岩石在岩浆、
变质岩 地壳运动产生的高温、
高压条件下形成的
片状的结构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新教材第三章人类家 园地球复习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
第三章:人类家园---地球
第一节:地球形状和内部结构 第二节:地球仪和地图 第三节:组成地壳的岩石
第四节: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
第五节:泥石流 第六节:地球表面的板块 第七节:地形和地形图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新教材第三章人类家 园地球复习
地球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它的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
两极方向比赤道短21千米左右。仅差0.33%。
南北
0°的确定 赤道
本初子午线
度数的变化 规律
划分半球的 界线
从赤道向两极递增 向西向东各180° 90°
赤道
20°W
160°E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新教材第三章人类家 园地球复习
W E
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的那条经线为0
度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新教材第三章人类家 园地球复习
比较
0°线
度数划分
代号 半球划分
经度 本初子午线
纬度 赤道
9。0 北纬:N
180。 0。 180。
西经:W 东经:E 20。W和160。E经线圈
0。
90。南纬:S 赤道把地球分
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为南北半球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新教材第三章人类家 园地球复习
第三章人类的家园知识点
第三章人类的家园知识要点第1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1、、地球的形状2、地球的大小(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地球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2)证明地球是球体的现象:地平线、月食、登高望远、帆船远行船身比桅杆先消失2、地球的内部结构:由外向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其中地壳和地幔的顶部共同组成了岩石圈,位于软流层上。
第2节地球仪和地图1、地球仪(1)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做经线,也称子午线。
经线等长,为半圆。
(2)在南北两极之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经线垂直的线叫做赤道,与它平行的线叫做纬线。
纬线不等长,为整圆。
(3)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市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为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
0°经线以西的180°属于西经(W)。
0°经线以东的180°属于东经(E)。
(4)赤道以北就是北纬(N)。
北纬90°就是北极。
赤道以南就是南纬(S)。
南纬90°就是南极。
纬度从赤道算起,把0°定为赤道,由赤道到北极和南极各分作90°。
(5)、东西半球划分:20°W 、160°E(6)南北半球划分:赤道2、地图(1)地图三要素:图例和注记、方向和比例尺。
(2)比例尺大比例尺:大于或等于1:10000,即1厘米表示1千米以下。
小比例尺:小于或等于1:1000000,即1厘米表示10千米以上。
中间的称为中比例尺。
(大比例尺地图表示的范围小,描述的内容也比较详细)比例尺的表现方式:线段式、数字式、文字式(3)地图的方向常用三种方法来表示:经纬网定向法:经线靠北极端的指向为北,经线靠南极端的指向为南。
指向标定向法:用一个指北的方向标指示北方。
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第3节组成地壳的岩石1.岩石的类型(1)根据岩石的成因不同,我们把岩石分为了三类: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2)三类岩石的特点:岩浆岩:有矿物晶体颗粒,气孔,柱状结构沉积岩:层状结构或化石变质岩:片状结构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花岗岩(岩浆岩)、玄武岩(岩浆岩)、石灰岩(沉积岩)、砂岩(沉积岩)和大理岩(变质岩)第4节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1、地壳变动的证明:悬岩峭壁上岩层的断裂痕迹、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等。
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复习提纲
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1.古代中国人的地球观(1)最早的“天圆地方说”:“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2)战国,“盖天说”:“天如斗笠,地如覆盘”;(3) 东汉时期,“浑天说”:“天如鸡子,地如鸡中黄”2. 最早地球说的提出: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最早提出西方“地球说”猜测。
毕达哥拉斯坐在海边高山上观海思考:“远去帆船的船身比桅杆先消失,船来的时候桅杆最先出现,是什么原因呢?”毕达哥拉斯认为:地球很可能是球形天体。
由此,毕达哥拉斯成为“认为大地为曲面”的第一人。
3.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自然现象:(1)远去的帆船船身比桅杆先消失,归航的帆船先看见桅杆再看见船身;(2)月食的缺损部分总是呈弧形;(3)站得高,看得远;(登高望远);(4)天涯海角总是走不到边;(5)麦哲伦环球航行;(6)从航天飞机或人造卫星拍摄的照片上看,地球的形状是圆的。
4. 从太空看地球是个多种颜色的球体:蓝色部分是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黄色部分是陆地(29%),白色部分是漂浮于天空的白云。
5.现在人们对于地球的认识: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地球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两极半径6357千米,仅差0.33%,地球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坐地日行八万里”6.地球的内部结构:★①由外到内:地壳;地幔(上地幔、下地幔、);地核(外地核、内地核)。
②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
③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主要由呈熔融态的岩浆物质组成,是岩浆的发源地。
第三节组成地壳的岩石1.根据岩石成因分类★沉积岩的特征:(1)层理构造:上新下老;(2)化石:地质史的书页。
2.岩石的用途①优质建筑材料:花岗岩、大理岩。
②良好的工艺品材料:新疆的和田玉、浙江的青田石。
③矿产资源:如铁矿、铜矿、铝土矿、煤矿、石油、天然气等,为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原料和能源。
第四节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1.地壳变动的证明:悬岩峭壁上岩层的断裂痕迹,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情况,东非大裂谷等。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
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2、地球的大小: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两极半径为6357 千米(两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短21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注意:在宇宙中如果只是用肉眼观察的话,是看不出这么细微的差别,因此看到的地球依旧是球形)3、海面上远去的船只为什么船身比桅杆先消失?答:因为地球是个球体,地球表面是个曲面,所以海面上远去的船只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同样,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4、哪些现象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答:(1)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先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2)20世纪,人造地球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3)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这说明海面是曲面。
(4)月食是地球的影子遮挡了月亮,从月食的过程可以判断地球是球体。
5、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地球内部结构具有同心圆的特点,从外向内结构层次分别地壳、地幔、地核,地壳和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
地壳厚度17km,地幔深度大约2900km,地核深度大约3400km,故地核最厚,地幔次之,地壳最薄。
第二节地球仪和地图一、地球仪:1、纬线和纬度:(1)纬线:纬线都是圆形,也称为纬线圈,长度不等。
赤道最长,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纬度:赤道是零度纬线。
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做北纬,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作代号。
低纬度—0-30度,中纬度---30-60度,高纬度60-90度(3)北纬、南纬各有90°。
2、经线和经度:(1)经线:也叫子午线。
经线是半圆形,所有经线长度相等。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2)经度:零度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经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
七年级上册第3章知识要点0
第3章人类的家园——地球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第1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1.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①天圆地方;②地球是一个球体;③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2.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证据:①远去的帆船船身比桅杆先消失;②月食时,地球投射到月球上的影子是弧形;③麦哲伦环球航行;④登上高山可以看到更远的地方;⑤从太空对地球拍摄的照片。
3.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两极方向的半径约为6357千米,两者仅差0.33%,所以看上去很圆。
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4.地球内部结构由外到内分为:地壳(0-17千米)、地幔(17-2900千米)、地核(2900-6371千米)。
5.岩石圈的组成:地壳和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第2节地球仪和地图1.地球仪是表示地球和地球表面地理状况的模型。
2.地球仪的要素:①地轴:地球仪上,地球自转所绕转的轴;②两极(南、北):地球仪上,地轴和地球仪表面的交点;③经线(子午线):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④赤道:地球仪上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经线垂直的线;⑤纬线: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与经线垂直的线(赤道也是一条纬线);⑥经度:经线上标注的度数;⑦纬度:纬线上标注的度数。
3.地球的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
4.经线的特点:①每条经线都是半圆(半圆);②每条经线的长度相等(等长);③每条经线都相交在南北两个极点(相交);④被相同纬度分割的不同经线的长度相等(同纬等长);⑤经线有无限多条。
5.经度的特点:①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为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
②0°经线以西是西经,越往西,经度越大,直到西经180°;③0°经线以东是东经,越往东,经度越大,直到东经180°;④西经180°和东经180°是同一条经线,称为180°经线,它不属于西经也不属于东经,它和0°经线构成一个圆圈。
七年级科学上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
1. 认识地球形状历史:① ;②地球是一个 ;③地球是椭球体。
2.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证据:①远去的帆船 比 先消失;②亚里士多德:月食时,地球投射到月球上的影子是弧形;③麦哲伦:环球航行;④登上高山可以看到更远的地方;⑤从太空对地球拍摄的照片。
3. 地球是个两极 ,赤道 的球体。
赤道周长约 。
4.地球内部结构由外到内分为: (0-17千米)、 (17-2900千米)、 (2900-6371千米)。
最厚的是 。
岩石圈的组成: 和 ( 以上) 1. 地球仪是表示 和 的模型。
2. :地球仪上,地球自转所绕转的轴; 3.经线又叫 ,特点:①每条经线都是 (圆或半圆);②每条经线的长度 (等长);③每条经线都相交在 ;④经线有 条;⑤经度的范围是 。
4.经度的特点:①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为 ,也叫 。
②0°经线以西是 ,越往西,经度 ,直到 ; 5.纬线的特点:①每条纬线都是一个 (两极除外);②纬线的长度从赤道开始向两极 ,赤道是 的纬线;③每条纬线都 (相交或不相交);④纬线有 条。
5.纬度的特点:①赤道的纬度是 ;②赤道以北是 ,越往北,纬度 ,直到 ;③北纬90°就是 ,南纬90°就是 。
④纬度在0°-30°是 ,纬度在30°-60°是 ,纬度在60°-90°是 ; ⑤纬度范围是 。
6. 南北半球的分界是 ,赤道以南是 半球,赤道以北是 半球 7. 东西半球的分界是 和 组成的经线圈。
(画图做) 经度 0°-20° 20°-160° 160°-180° 东经 西经 所在半球 8. 地图:以各种不同的 将地球表面的 缩小表现在平面纸上的图形。
9. 地图三要素: 、 、 。
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与 的比。
10. 比例尺的含义,如1:1000000的含义是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2.地球的大小: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两极半径为6357千米(两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短 21 千米);赤道周长约为 4 万千米。
4.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事例:(1)远去的帆船总是先消失;(2)站的高看得远;(3)地球在月球表面的影子的轮廓是弧线(月食);(4)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5)麦哲伦航海;①“天涯海角”总是走不到边②远去帆船的船身比桅杆先消失(驶来帆船的船帆比船身先出现)③月食时,日光投影是弧形的④麦哲伦的环球航行⑤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⑥登高而望远,发现地平圈越来越大5.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地壳:0-17千米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
上地幔 -----→软流层:岩浆的发源地。
地幔:17-2900千米下地幔内地核地核:2900-6371千米外地核○1、从外向内:地壳-----地幔-----地核(其中地壳最薄,地核最厚)○2、岩石圈:包括地壳和地幔的顶部(即软流层以上的部分)○3、地核分为内地核和外地核,外地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地核呈固态。
第二节地球仪和地图一.地球仪:1、经线: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又称:子午线)2、纬线:与赤道平行的线经线纬线形状特征半圆圆位置关系相交于南极和北极相互平行长短等长不等长(赤道最长)指示的方向南北方向东西方向最大度数值180°90°0°的确定本初子午线(格林尼治天文台)赤道度数的变化规律向西向东各180°从赤道向两极递增至90°分布规律无数条,除0°和180°外,其余的都有2条无数条,除0°外,其余度数的纬线有2条划分半球的界线20°W、160°E 赤道(0°纬线)3、经线(子午线):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纬线:与赤道平行的线、赤道: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经线垂直的线;经线与纬线的位置关系互相垂直;赤道与南、北两极的位置关系距离相等。
4、经线半圆形,长度相等,纬线圆形,长度不等;任何物体可以用经纬网来确定它的位置。
回归线(南、北纬)23.5 度,极圈(南、北纬)66.5 度;中、低、高纬度的分界0°-30°,30°-60°,60°-90°。
5、讲述意义:①0°经线(本初子午线):东西经分界线②0°纬线(赤道):南北纬分界线,南北半球分界线③20°W,160°E经线:东西半球分界线二. 地图1、地图的三要素:⑴比例尺⑵方向⑶图例与注记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比例尺的表示方法(形式):线段式、数字式、文字式。
2、大比例尺表示范围更小,内容更详细;各比例尺的含义是什么?(地图上1厘米表示实地距离?千米)地图上方向的三种表示方法。
(经纬网定向法、指向标定向法、一般定向法)3.方向:常用的方向有,(经纬网定向法),(指向标定向法),(一般定向法)。
(1)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读: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在有指向标的图上判读:指向标指示(北方)。
(3)在没有任何标记的图上判读:遵循“(上北下南,左西右东)”(4)常用的8个方向:东、南、西、北、西北、西南、东北、东南。
4.图例和标记(图上常用的图例有:公路、铁路、学校、河流、码头、国界等等。
)第三节组成地壳的岩石1.岩石的成因及常见岩石2、岩石的应用:建筑材料(大理石、花岗岩),工艺品材料(和田玉、青田石)等;岩石在形成过程中科院形成各种矿产资源(铁矿、铜矿)。
第四节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一、证明地壳在不断变动的证据:1、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2、弯曲的岩层(褶皱)3、断层(悬崖峭壁上岩层断裂的痕迹)4、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5、火山、地震……二、引起地壳变动的巨大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即内力的作用)火山和地震:地球内部能量强烈释放的形式,也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
三.火山:1、火山由火山口、火山锥、岩浆通道构成(注意:能对应图指认)火山喷发物:气体(二氧化硫)、熔岩流、火山灰(2)火山按活动特点分为: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
(3)分布:环太平洋陆地和周围海洋、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带3.地震:(1)地震成因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震动。
(2)地震结构包括: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中距。
(3)分布:环太平洋陆地和周围海洋、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带(4)防震自救的措施:跑到空旷的地方,或躲到面积较小的房间里或桌子下等。
第五节泥石流1.泥石流是指在山区因为暴雨或其他原因引发的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2.泥石流形成的原因主要有:(1)自然原因:①山区(特别是陡峭地形)有利于水流汇集,水流的流速较大,冲刷力强;②山坡或沟谷表层堆积有大量的松散碎屑物(土、石块等),容易被水流冲刷;③有暴雨或持续性的降水,形成了大量的流水。
(2)人为原因:滥砍滥伐,不合理地开挖和堆积,改变了地表形态和土层结构。
3.泥石流的爆发往往具有突发性和历时短的特点,经常与山体滑坡和崩塌相伴发生,破坏力巨大。
4.危害: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水电站等设施,摧毁矿山,掩埋良田,堵塞河流,毁坏房屋建筑。
5.防御措施:(1)应急措施:泥石流发生时,应设法从房屋里跑到开阔地带,并迅速转移到高处,不要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逃生,要向两边的山坡上面逃生。
(2)防御措施:建立预测、预报及救灾体系;植树造林;修建工程设施阻挡、调整和疏导泥石流;对于遭受泥石流严重威胁的居民、企业和重要工程设施等及时搬迁和疏散。
第六节地球表面的板块一、大陆漂移假说-----魏格纳1、支持的证据P1112、主要观点和内容:地球的陆地在2亿年前还是彼此相连的一个整体,后来,由于受到力的作用,才不断分离并漂移到现在的位置。
二、海底扩张假说1、主要观点和内容:在大洋中部形成一个地壳裂缝(称洋中脊),那里热的地幔物质不断上涌出来,把洋壳上较老的岩石向两边不断地推开。
在洋壳上方的大陆地块,像在输送带上一样被推着一起向两边移动。
2、主要证据:远离大洋中脊的洋底岩石年龄越来越老3、海底扩张说支持了大陆漂移说,解决了大陆漂移的动力来源三、板块构造学说(重点内容)1、主要内容:①全球由6大板块组成。
它们是被海岭、海沟和巨大的山脉分割而成的。
②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③相互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
④所以板块交界处多发生火山和地震。
2、6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3、地壳变动的最主要原因: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板块碰撞:形成山脉(陆陆碰撞)。
形成海沟、岛岛弧、山脉(洋陆碰撞)板块张裂:形成裂谷、海洋、海岭(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4、地球上的火山、地震主要发生在板块交界处板块的碰撞形成了山脉(海沟、岛屿),板块张裂形成了裂谷和海洋。
第七节地形和地形图1.地形的类型丘陵——地面起伏较小,海拔高度有高有低,相对高度小。
平原——地面宽大,起伏较小,海拔明显较低,相对高度小(200米以下)山地——地面起伏明显,海拔高度较高(500米以上),相对高度较大高原——顶面较大,起伏小,海拔较高(500米以上),相对高度较小(和山地的区别)盆地——周围山脉,中部低陷,海拔高度有高有低,相对高度较小2.表示地形起伏的地图等高线: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每条等高线都有相应的海拔高值。
(2)地形和等高线分布的关系。
地形部位等高线分布特点山顶等高线呈封闭状态,由外向内,海拔增高(其中内部很小的封闭曲线表示山顶)鞍部两条等高线凸出部位相对应峭壁等高线重叠处山脊等高线向海拔较低处凸出山谷等高线向海拔较高处凸出(可以发育成河流)陡坡等高线较密处缓坡等高线较疏处山峰(洼地)等高线呈很小的封闭的曲线时(中间高)或(中间低)3、地形的变化(1)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因素主有主要是受风力、流水、冰川、海浪、生物等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
(2)内力和外力作用对地球的地形形成有什么不同?内力作用使地面形成高山,深谷,使地表起伏加大。
影响是阶段性的。
外力作用主要是削低高山,填平深谷,使地表趋于平坦。
具有缓慢、持久的影响。
(3)地球表面的形态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就全球而言,内力的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居主导地位,而在局部地区,外力作用也可能居于主导地位。
三、从等高线的疏密状况,可以判断地面的高低起伏。
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
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
(等高线较密处为陡坡,等高线较疏处为缓坡)注:1、内力作用使地表起伏加大。
(特点:影响是阶段性的)。
(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2、外力作用主要是削低高山,填平深谷,使地表趋于平坦。
(特点:具有缓慢、持久的影响)。
(能量来源于太阳能)四、外力作用:指风力、流水、冰川、波浪、生物等对地形的作用。
外力作用因素:风力、流水、冰川、波浪、生物等流水-------黄土高原的沟壑、溶洞、平原、三角洲风---------沙漠、风蚀城堡冰川-------角峰、冰斗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