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专科化发展之路的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6月护理学报June,2014

第21卷第11期Journal of Nursing(China)Vol.21No.11

【综述】

中医护理专科化发展之路的思考

单亚维,高尚谦,乔雪综述;郝玉芳审校

(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北京100102)

[关键词]中医护理;专科护理;专科设立;专科化;不足

[中图分类号]R2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969(2014)11-0019-04

随着医学分科的细化和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护理专科化已成为全球临床护理发展的策略和方向。20世纪初,美国专科护理以“specialties in nursing”[1]一文最先进入公众视野,其后的专科护理发展如雨后春笋,其护理专科设立(recognition)、授权许可(licensure),专科认证(accreditation),专科注册(certification)以及教育机制(education)都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专科护理实践从深度和广度上拓展了专科护理理论、技能和职能。我国的专科护理抓住全球专科护理发展契机,于2001年在中山大学开办中国内地第一所造口治疗师学校;其后,北京市率先开展“ICU专科护理培训”。2005年,卫生部颁发《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提出,“根据临床专科护理领域的工作需要,有计划地培养临床专业化护理骨干,建立和发展临床专业护理”[2],此后,我国的专科护理进入规模化探索阶段[3]。2007年卫生部办公厅印发《专科护理领域护士培训大纲》[4],在全国开展急诊急救、糖尿病、ICU等众多专科护理培训。在国内专科护理乘势发展的同时,中医领域学者提出“中医护理专科化”。为明确国内专科护士的发展现状,剖析中医专科护士培养的相关研究,并参照美国《专科护理设立认证标准(Recognition of a Nursing Specialty, Approval of a Specialty Nursing Scope of Practice Statement,and Acknowledgement of Specialty Nursing Statement of Practice)》(以下简称《标准》)[5],对比当前中医护理专科发展条件,明确中医护理专科化发展的强势和不足,以供借鉴和参考。

1中国专科护理发展现存问题

1.1 专科护理发展不足概述由于我国的正规护理高等教育起步较晚,专业学科地位、社会地位有待提高。尽管在全球趋势、政策刺激、行业推动下,我国的专科护理得到了飞跃式发展,但其在学员选拔、师资配置、课程设置、教材选择、培训基地、资格认证、注册标准、专科护士岗位设置和职责、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等方面均无统一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专科护理质量及其专科发展。

1.2 专科发展突出问题解析在众多问题中,首当其冲便是专科护理冠名问题和概念上的界定不清问题,尤其是初级专科护士(specialty nurse,SN)与高级实践注册护士(advanced practice registered nurse, APRN)的区别。前者指具备某一专科护理领域的实践经验,并接受一定时间的专科继续教育培训,通过资格认定的注册护士[6];后者包括高级麻醉护士(certified registered nurse anesthetist,CRNA)、高级助产护士(certified nurse-midwife,CNM)、临床护理专家(clinical nurse specialist,CNS)、开业护士(certified nurse practitioner,CNP)。美国国家护理委员会对APRN的内涵界定是:获得APRN某一专科领域的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注册护士,通过国家APRN注册考试并持有相应证书,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广博精湛的临床专科护理知识和技能,能进行深层次全面数据整合并直接、独立进行健康促进、健康维护、健康教育,护理评估与诊断、药物及非药物治疗等高级临床实践[7]。目前,我国专科护士培养基本都以继续教育的形式,强调某一专科领域的工作经验,大多都对学历无特殊要求。由前述美国相关定义可见,我国的情况基本属于初级专科护士。然而,冠名却仅以“专科护士”命名,缺乏严格的区分和概念界定。当然,结合我国护理学科的发展状况、现行的医疗卫生体系以及社会需求,初级专科护理模式的确是我国护理发展的必经阶段,但这一冠名和内涵的界定不清,在一定程度上将对我国专科护士的定位、培养和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收稿日期]2013-11-14

[基金项目]北京中医药大学自主选题(2013-JYBZZ-JS-141)

[作者简介]单亚维(1988-),女,江苏常熟人,本科学历,硕士研

究生在读,护士。

[通讯作者]郝玉芳(1968-),女,北京人,博士,教授。

19

护理学报2014,21(11)

2推行“中医专科护理”的尝试及必要性分析

2.1 中医专科护理实践和教育现状中医护理学科,确切而言是具有中医特色的护理,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整体观念,对疾病进行辨证施护,结合预防、保健、康复、医疗等措施,对患者及老、弱、幼、残加以照料,并施以独特的护理技术,以保护人民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8]。目前,各大中医医院开展的所谓中医专科护理,基本为某一中医专科科室或门诊的中医护理,例如:糖尿病中医专科护理门诊[9],其服务内容为中西医糖尿病管理,即在西医糖尿病专科护理的基础上加入中医护理理念和操作。

中医护理专科教育分为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前者包括本科及硕士中医护理方向培养,但“中医通科护士”与“中医专科护士”并没有做明确的定义,在课程设置上也未能体现专于哪科,将所有中医理论和技能进行传授,又难免冠以“通科”之名;非学历教育基本为继续教育,培训内容为中医理论、中医护理常规等科目[10],实际上为通科培训,且该种模式的教育,完全由医院组织,缺乏系统的教育机制,规范性和权威性不足,培训的中医护理专科护士质量难以保证。

2.2 发展中医专科护理的必要性尽管目前的中医专科护理实践与培养处于低层次零星探索阶段,对该专科的内涵界定尚无统一权威的标准、没有统一规范的专科护理教育培训标准、没有配套的专科护士设岗规范、缺乏专科继续教育机制、没有考核评价措施,更谈不上权威的专业认证机构和注册机制。但是,自始以来中医学与中医护理学分工不清、理论同源、操作重合,以及护士操作胜任力及医嘱限制,中医护理实践步履维艰,而专科护士拥有在健康评估、健康检查、治疗、急慢性病管理、药物处方等方面的初步诊疗的独立决策权[7],能够很好地解决目前中医护理的现状。所以,发展专科的总体理念是正确的,但是何时发展,如何发展,发展哪方面,人员如何选拔,需要谨慎权衡和严格实施,绝不可仓促开展。

3结合美国专科护理标准分析中医护理专科化现存问题

针对“中医护理专科化”这一热点,笔者认为,促进中医护理专科化,只有全面掌握中医护理发展的现状和动向,了解中医护理学科建设内涵,熟悉专科设置认证标准,明确中医护理发展强势和不足,才能推动中医护理的良性发展。

在美国专科设立认证中,美国护理学会(Amer鄄ican Nurses Association,ANA)通过其广泛的社会职能,在专科设立认证中提供协助指导、审核审批等重要工作[5]。根据ANA出台的《标准》,专科的建立,应由专科护理机构(Specialty Nursing Organization, SNO)向ANA提交专科设立认证申请,并提供相应的专科护理实践申明和实践标准,该“申明和标准”必须清晰阐明且完全满足14项专科设立认证条款[5]。

然而,由于国内专科护理发展的不足,尚未出台符合国情的专科护理设置认证标准和认证程序,也无权威机构负责认证工作,目前国内开展的护理专科,在国外均较成熟。故新的专科的提出,普遍暴露出认识不全面、准备不齐全、行事过于仓促的现象。以下,笔者将结合美国《标准》,分析中医护理专科发展的差距或存在的问题。

3.1 专科范畴和职能界定宽泛《标准》提出,申请建立的专科必须属于“护理专业范畴”,“体现护理专业的所有目的和职能”[5]。中医护理是按照现代护理模式,从中医学中分离而来的。它继承了中医学科独特的理论体系,并在吸收、整合现代西医护理理论、成果和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专业范畴、目的和职能的初步界定。其内涵包括中医护理理论、方法和技能;服务面向所有生命阶段的整体人群;服务场所涉及医院、家庭、社区;服务领域包括临床各科专科护理、社区卫生服务和健康教育;学科任务包括临床、管理、教育及科研[11]。

在明确其专科范畴的基础上,应认识到专科化是以护理的某一特殊领域为中心开展的[12]。按照美国高级实践注册护士共识,其专科领域按人群划分,如家庭、老年人、新生儿、儿科、两性、精神心理科等,并可在上述人群中再进行亚专科分类[7]。对比目前中医护理的目的和职能,及其临床实践领域拓展现状,显然其面向的是整个人群的所有病种,以这种层面看,属于全科护理,若要中医护理专科化,专哪一科、如何专还有待慎重考虑。

3.2 独立理论和理论创新欠缺《标准》提出,申请建立的专科必须“被明确定义”,“有针对该专科领域的护理实践的理论基础”[5]。1958年,自《中医护病学》出版以来,中医护理的定义不断明确,其定义体现了中医护理的整体观和辨证施护的理念,及其优势特色[13],整体观与现代医学中整体护理理念不谋而合,而辨证施护也体现了评判性思维。

然而,中医护理与中医学有着共同的发展、理论和学术根源。尽管我国中医药高等教育的发展促进了中医护理的发展,但目前中医护理的理论研究,集中于中医理论的整理和归纳,在现今护理理论与技

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