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栓系综合征与隐性脊柱裂
隐性脊柱裂如何鉴别诊断
隐性脊柱裂如何鉴别诊断
北京三博脑科医院
脊髓脊柱中心范涛
隐性脊柱裂这种病对患者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而且绝大多数的隐性脊柱裂终身不产生症状,也没有任何外部表现,不易被人们及时的发现,很容易导致误诊误治,给患者造成更为严重的威胁,因此一定要了解隐性脊柱裂如何鉴别诊断。
隐性脊柱裂需与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肌痛、脊髓肿瘤等鉴别。
成人发病者还需与椎管狭窄症等鉴别。
采用CT、MRI扫描可以明确诊断。
CTM检查更能够反映脊髓的形态变化及程度,但与造影剂影像重叠,有时难以反映致压物的部位、形态及大小,尤其对骨化程度及神经组织的观察仍欠满意。
无特殊异常表现,脊椎X线平片和CT与MRI扫描有助于疾病的诊断。
1.脊椎X线平片摄腰骶椎前后位和侧位像,显示椎弓根增宽,椎板缺损,棘突缺如,有时呈现多处脊柱裂,或同时合并椎体畸形,脊柱侧弯等。
2.CT与MRI扫描特别是MRI对脊柱裂合并脊髓栓系的诊断更为明确。
多能显示脊髓末端位置下移,达到腰骶交界或骶管内,局部存在粘连等征象。
如今脊髓造影已被MRI所代替。
另外隐性脊柱裂还可以根据一些常见的症状表现来辨别,如根据局部皮肤多毛、紫斑、小凹、色素沉着等临床表现,结合神经损害之症状,
诊断多无困难。
尤其是长期遗尿或发生明显尿失禁者,应多考虑为脊柱裂所引起。
脊髓栓系综合征的诊断及外科治疗.
脊髓栓系综合征的诊断及外科治疗[ 11-03-30 15:01:00 ] 作者:王一品,谢斌编辑:studa20【关键词】脊髓栓系综合征诊断外科治疗脊髓栓系综合征(tethered cord syndrome,TCS)是指脊髓末端因附着在脊椎管硬脊膜管盲端,停留在正常位置的下方,受到力学的伸张,扭曲,缺血等不良影响的病理状态。
这种病理状态可致局部神经组织缺血缺氧,而引发下肢瘫痪、足部畸形及排尿、排便功能障碍等一系列临床症状。
TCS于1953年首次报道,1981年Yamada等首次命名由牵拉张力对脊髓的生理影响而引起的病症为脊髓栓系综合征[1]。
1 脊髓的生长发育及TCS发生机理人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脊椎管与脊髓的生长速度不一致。
胎儿在3个月时脊髓与椎管等长,以后椎管生长较快,新生儿脊髓终止于第3腰椎下缘,成人则在第1、2腰椎之间,由于不等速度生长,腰骶神经根经脊髓圆锥发出后需斜向下行才能到达相应的椎间孔及骶孔,下行的神经根形成马尾,且随着脊椎的弯曲伸展运动,脊髓圆锥的位置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上下移动,马尾和终丝则不致与硬脊膜粘连[2]。
如果脊髓生长的速度过慢,椎管发育速度过快,终丝的张力过大,加之终丝发育异常、变短、增粗、紧张,并常伴发脊柱畸形(包括脊柱侧弯、后凸)、椎管闭合不全(隐性脊柱裂或脊髓脊膜膨出)、脊髓纵裂及椎管内畸胎瘤、脂肪瘤等,统称为原发性脊髓栓系(Primary Tethered cord syndrome),同时也是TCS的先天性致病因素。
后天因素多见于脊髓脊膜膨出修补术或其他椎管内手术后,脊髓与硬脊膜粘连、或瘢痕形成,称为继发性脊髓栓系(Second Tethered cord syndrome)。
当患者椎管不断快速生长及每天的弯腰、走路等各种运动,特别是屈髋、截石位分娩、芭蕾舞演员伸腿动作、外伤等将会对粘连的脊髓造成牵拉,使得脊髓缺血、缺氧,产生神经损害症状[3]。
2 TCS的诊断要点TCS的诊断应结合临床表现及相应的辅助检查进行,同时可采用肌电图、尿流动力学和肛肠测压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1 例儿童脊髓栓系综合征术后的个案护理》
《1 例儿童脊髓栓系综合征术后的个案护理》一、疾病概述脊髓栓系综合征是由于各种先天和后天原因引起脊髓或圆锥受牵拉,产生一系列神经功能障碍和畸形的综合征。
儿童脊髓栓系综合征多因先天性因素所致,如脊柱裂、脂肪瘤、脊髓脊膜膨出等。
主要表现为下肢感觉运动障碍、大小便功能异常等,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生活质量。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1. 病因- 先天性因素:- 脊柱裂:是最常见的病因之一。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神经管闭合不全,导致脊柱裂的发生。
脊柱裂可分为隐性脊柱裂和显性脊柱裂,显性脊柱裂常伴有脊髓或神经组织的膨出,容易引起脊髓栓系。
- 脂肪瘤:脊髓或马尾神经周围的脂肪瘤可压迫脊髓,导致脊髓栓系。
脂肪瘤的形成可能与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异常有关。
- 脊髓脊膜膨出:脊髓和脊膜通过脊柱裂处向外膨出,可引起脊髓栓系。
- 后天性因素:- 外伤:脊柱骨折、脱位等外伤可导致脊髓损伤,引起脊髓栓系。
- 手术:脊柱手术如脊柱侧弯矫正术、椎间盘切除术等,可能损伤脊髓或神经组织,引起脊髓栓系。
- 炎症:脊柱周围的炎症如脊髓炎、蛛网膜炎等,可引起脊髓粘连,导致脊髓栓系。
2. 发病机制- 脊髓或圆锥受牵拉:由于先天性或后天性因素,脊髓或圆锥受到牵拉,导致神经组织缺血、缺氧,引起神经功能障碍。
- 神经组织受压:脊髓或马尾神经周围的脂肪瘤、囊肿等占位性病变可压迫神经组织,导致神经功能障碍。
- 血液循环障碍:脊髓或神经组织的血液循环障碍可引起神经组织缺血、缺氧,导致神经功能障碍。
三、临床表现1. 下肢感觉运动障碍- 下肢麻木、疼痛:患儿可出现下肢麻木、疼痛等感觉异常,疼痛可为刺痛、灼痛、胀痛等,疼痛程度因人而异。
- 下肢无力:患儿可出现下肢无力,行走困难,严重时可出现瘫痪。
- 下肢畸形:患儿可出现下肢畸形,如足内翻、足外翻、马蹄足等。
2. 大小便功能异常- 尿失禁:患儿可出现尿失禁,表现为不能控制排尿,尿液不自主地流出。
- 尿频、尿急:患儿可出现尿频、尿急等症状,表现为排尿次数增多,每次尿量减少。
脊髓拴系综合症
小儿脊髓拴系综合症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小儿神经外科一、概念:小儿脊髓拴系及其综合症由于各种先天或后天性病因导致脊髓生长发育障碍而致脊髓异常或园锥的位置低于正常脊柱节段(L1--L2)称曰:脊髓拴系。
由此产生慢性缺血缺氧及退行性病理改变,出现一系列神经功能障碍,大、小便失禁或障碍和下肢畸形或活动障碍,统称“小儿脊髓拴系综合症”。
二、脊髓拴系的回顾1.拴系的历史:早在1921年,Clute 观察到尿储留的马尾神经钎维被脂肪组织牵拉有关,首次提出脊髓拴系是脊髓发育不良、神经缺陷的病因。
由于各种原因,该疾病没有得到重视和进一步深入研究。
近来,随着神经科学的不断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直至1981年Yamada 等总结这类病例的临床资料,才提出“脊髓拴系综合症”的新概念。
2.胚胎发育史:胚胎初期,脊髓与锥管基本等长,其终点止于骶管的末端,以后椎管的生长发育快于脊髓,圆锥开始向头侧移动,大约在妊娠30周时,终丝由圆锥尾部细胞团退化而成,正常终丝细弱,能允许脊髓继续缓慢上升至L2。
正常新生儿出生时,绝大多数认为脊髓圆锥端位于L2,同时亦被大批死亡新生婴儿尸解所证实,有人用高分辩率超声检查新生儿脊髓圆锥位置,得到同样的结论。
三、小儿脊髓拴系原因1·先天性病因∶脊髓脊膜膨出,隐性脊柱裂,脊髓纵裂,脊髓空洞,皮肤窦道,脂肪瘤,上皮样囊肿,终丝增粗等2·后天性病因∶椎管内肿瘤,脊髓脊膜膨出或椎管内病变手术后可引起。
四、病理类型和病理变化⒈病理类型:从影像学角度大多数分为五类,其中终丝粗大型和脂肪瘤型最为常见。
1)终丝粗大型;2)脂肪瘤型;3)脂肪瘤切除术后瘢痕粘连型;4)椎管内肿瘤致脊髓拴系;5)混合型。
⒉栓系的病理变化:1)脊髓被拴系、固定后,引起脊髓或神经的血循环障碍而发生缺血、缺氧,逐渐变性坏死或呈退性行改变。
Schneider等利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连续监测手术前后脊髓远端的微循环,结果表明拴系解除后血流量明显增多,所有病例术后神经功能均有改善。
神经外科脊髓栓系综合征临床常见问题与解答
神经外科脊髓栓系综合征临床常见问题与解答简述脊髓与椎管的生理关系。
答:生长发育过程中,只有胚胎期1~3个月,脊髓与椎管生长的长度一致。
自胚胎第4月起,椎骨生长速度快而脊髓生长速度慢,因此脊髓下端相对于椎管下端逐渐升高。
至成人时,脊髓下端位于胸12~腰1椎体之间。
何谓脊髓栓系综合征?答:各种先天和后天原因引起脊髓或圆锥受牵拉,产生一系列神经功能障碍和畸形的综合征称为脊髓栓系综合征。
由于脊髓受牵拉多发生在腰骶髓,引起圆锥异常低位,故又称低位脊髓。
脊髓栓系综合征的病因有哪些?答:脊髓和脊柱末端的各种先天性发育不良,如隐性脊柱裂、脊膜膨出、脊髓脊膜膨出、脊髓终丝肥大、先天性囊肿及潜毛窦等;腰骶部脊膜膨出术后粘连、腰骶椎管内脂肪瘤等,也可导致脊髓栓系综合征。
患儿以腰骶皮肤异常、脂肪瘤和脊膜膨出多见,成人则以终丝增粗和脂肪瘤多见。
脊髓栓系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有哪些?答:(1)疼痛:腰骶部疼痛比下肢常见,疼痛局限于腰背部、腹股沟、会阴区和臀部,有时可放射至下肢。
腰骶部活动时,尤其是屈伸运动会使疼痛加剧。
(2)下肢运动感觉障碍:表现为进行性下肢无力、步行困难、麻木及感觉减退。
(3)泌尿系统症状:表现为紧张性、充盈性尿失禁,尿频,残余尿增多可能引起尿路感染。
(4)直肠功能障碍:由于结肠、直肠蠕动功能减弱,失去正常的排便反射,引起排便困难和便秘。
(5)肢体畸形:常见的脊柱畸形有脊柱侧凸和脊柱过度前凸,常见的下肢畸形有锤状趾、高弓足、马蹄足、足内翻等。
(6)腰骶部皮肤改变:表现为腰骶部皮肤隆突或凹陷,伴毛发丛生、皮下脂肪瘤、色素沉着及皮肤血管瘤。
脊髓栓系综合征的促发因素有哪些?答:(1)儿童的生长发育期。
(2)成人见于突然牵拉脊髓的活动,如向上猛踢腿、向前弯腰、分娩、运动或交通事故中髋关节被迫向前屈曲。
(3)椎管狭窄。
(4)外伤,如背部外伤或跌倒时臀部着地等。
简述脊髓栓系综合征儿童型与成人型的区别。
答:成人型脊髓栓系综合征最突出的症状是疼痛,常表现为下肢痛,多牵涉到肛门直肠区,伴有下肢感觉、运动障碍,膀胱和直肠功能障碍,以便秘和尿频、尿急多见。
脊髓栓系综合征
脊髓栓系综合征汇报人:日期:•疾病概述•病因和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和诊断目录•治疗和管理•预防和研究进展01疾病概述脊髓栓系综合征是一种神经系统的疾病,由于先天性或后天性原因导致脊髓受到牵拉并产生一系列神经功能障碍的综合征。
定义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脊髓栓系综合征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
原发性脊髓栓系综合征通常是由于先天性的脊柱发育异常或遗传性疾病所致,而继发性脊髓栓系综合征则是由其他疾病或损伤引起。
疾病类型定义和疾病类型脊髓栓系综合征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尚不完全清楚,但根据相关研究和临床经验,该病在儿童和青少年中较为常见,且发病率较高。
脊髓栓系综合征的发病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地区、种族、遗传等。
根据不同的研究,该病的发病率在每10万人口中约有10-30人左右。
流行病学和发病率发病率流行病学疾病负担和致残率脊髓栓系综合征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主要表现在治疗费用高、康复时间长、生活质量下降等方面。
该病的治疗需要长期随访和多次手术,对家庭和社会资源都是一种巨大的消耗。
致残率脊髓栓系综合征可能导致神经功能受损,从而引起运动、感觉和膀胱功能的障碍,严重者可导致瘫痪和尿失禁等严重后果。
根据不同的研究和临床经验,该病的致残率较高,需要早期诊断和治疗。
02病因和病理生理先天性因素脊髓栓系综合征通常由于先天性因素引起,如脊柱裂、脊髓裂、脂肪瘤等。
这些因素可能导致脊髓发育异常,从而引发栓系综合征。
获得性因素获得性因素也可能导致脊髓栓系综合征,如脊髓肿瘤、脊柱肿瘤、硬膜外脓肿等。
这些因素可能压迫脊髓,导致脊髓循环障碍,进而引发栓系综合征。
病因学脊髓栓系综合征可能导致脊髓循环障碍,使脊髓缺血、缺氧,从而导致神经功能受损。
脊髓循环障碍神经根受压脊髓萎缩脊髓栓系综合征可能导致神经根受压,从而引发疼痛、肌肉无力等症状。
长期脊髓栓系综合征可能导致脊髓萎缩,使脊髓变短、变细,从而进一步加剧神经功能障碍。
030201病理生理学疾病分型根据病因分型根据病因的不同,脊髓栓系综合征可分为先天性脊髓栓系综合征和获得性脊髓栓系综合征。
外科手术教学资料:脊髓拴系综合征手术讲解模板
手术资料:脊髓拴系综合征手术
术前准备: 术前3d起每天清洗皮肤,防止大小便污染 手术区。局部有异常毛发者应剔净。
手术资料:脊髓拴系综合征手术
手术步骤:
1.切口 隐性脊柱裂引起神 经功能障碍者,病变多位于 腰骶椎,以腰5和骶1、2脊 柱裂最为多见。一般采用棘 突上直切口,上起腰5棘突 平面,下至骶椎中部,沿棘 突和椎板剥开两侧椎旁肌, 显露棘突和椎板的缺损处 (图4.18.3-1)。
手术资料:脊髓拴系综合征手术
注意事项: 3.一定要用细针、细线严密缝合硬脊膜, 以免发生脑脊液漏或由此继发伤口感染和 脑(脊)膜炎。
手术资料:脊髓拴系综合征手术
注意事项: 4.术中止血宜用双极电凝,皮肤切口边缘 不能过多的电凝,以免影响伤口愈合。
手术资料:脊髓拴系综合征手术
注意事项: 5.严加保护伤口,防止大小便污染。
手术资料:脊髓拴系综合征手术
概述:
经所受牵拉与受压愈来愈重,遂产生神经 组织缺血、变性,而继发严重的神经功能 障碍。成年人有时在腰部向前强屈时加重 牵拉,可突然诱发脊髓损害症状。由此可 见,处理这种病变重点在于以手术解除椎 管狭窄、脊髓与马尾神经栓系,为神经功 能的恢复创造条件。
手术资料:脊髓拴系综合征手术
手术资料:脊髓拴系综合征手术
手术步骤: 6.缝合肌层、皮下组织及皮肤 手术范围 较大者,硬脊膜外置引流。伤口加压包扎。
手术资料:脊髓拴系综合征手术
注意事项: 1.对婴幼儿手术时注意保证输液、输血, 避免因出血过多、且补血不及时而发生休 克。
手术资料:脊髓拴系综合征手术
注意事项: 2.俯卧位下手术,应随时观察呼吸,保持 呼吸道通畅,防止发生窒息。
脊髓拴系综合征
脊髓栓系(Tethered cord syndrome,TCS)一、理论概要:由胚胎发育学可知,在胚胎早期(3个月前),脊髓在椎管内大致与椎管等长,以后随着发育椎管的增长较快,而脊髓的增长却与之不同步。
正常情况下胚胎20周时,脊髓末端位于L4~L5椎骨平面;40周时位于L3平面;新生儿出生时,脊髓末端的位置在L1~L2平面;成年人约在L1平面。
由此可见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脊髓在椎管内存在相对位置的上移,已被椎间孔固定了位置的脊神经根,也从水平位置变为不同程度的倾斜。
而腰、骶、尾神经根倾斜向下列于脊髓圆锥下终丝周围形成马尾。
TCS是由于各种先天和后天原因使脊髓圆锥被固定于低位,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脊髓受到牵拉产生一系列神经功能障碍和畸形的症候群。
1981年,Yamada等首次报道牵拉张力对脊髓的生理影响,并命名该疾病为脊髓栓系综合征。
先天性的TCS主要是指由于脊髓神经管闭合不全(又称脊髓神经管缺陷、脊柱裂)所导致的脊髓栓系综合征,它是小儿TCS最主要的病因。
而后天原因所致TCS少见,可见于腰骶椎管内肿瘤、脓肿、创伤或手术引起脊髓圆锥段或马尾神经粘连所致的TCS。
由于其少见,后天原因所致的TCS就不纳入本章节讨论。
脊髓神经管闭合不全为人类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之一,其全球平均发病率约1‰~2‰,我国北方为高发区。
导致脊髓神经管闭合不全的确切因素不明确,但围孕期服用叶酸理论上最多可降低50%的发生率。
脊髓神经管闭合不全的病理变化复杂,其中终丝粗短、脊髓粘连、脊髓脂肪瘤等病理改变在胚胎早期即构成脊髓栓系。
胚胎发育过程中,脊髓下端不能自然上升,导致脊髓下端、马尾神经受到持续的牵张、压迫、脂肪瘤的侵袭、瘢痕组织的压迫,从而引起神经组织的缺血、缺氧、逐渐退变萎缩,神经元减少,胶原纤维增生,神经功能逐渐缺失而出现大小便失禁、遗尿、下肢功能障碍或畸形(瘫痪、高弓足、马蹄足)等。
在出生后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仍然存在脊柱的增长快于脊髓,这一病理损害可继续发生,故以部分病人在出生后早期无症状。
先天性脊髓栓系综合征的护理
先天性脊髓栓系综合征的护理一、先天性脊髓栓系综合征概述先天性脊髓栓系综合征是一种由于脊髓圆锥低位、脊髓被牵拉固定,从而导致一系列神经功能障碍的疾病。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椎管的生长速度快于脊髓,如果出现某些异常,如椎管内脂肪瘤、脊髓脊膜膨出、脊髓纵裂等,就可能导致脊髓圆锥被固定在较低的位置,影响脊髓的正常活动和神经功能。
1、病因(1)先天性脊柱裂:这是导致先天性脊髓栓系综合征的常见原因之一。
脊柱裂使得椎管闭合不全,脊髓失去了正常的保护和支持。
(2)椎管内脂肪瘤:脂肪瘤的生长可能会压迫和牵拉脊髓。
(3)脊髓脊膜膨出:脊髓和脊膜通过脊柱裂处向外膨出,增加了脊髓被牵拉的风险。
2、临床表现(1)下肢运动功能障碍:表现为下肢无力、肌肉萎缩、行走困难等。
(2)感觉异常:如麻木、疼痛、温度觉和触觉减退等。
(3)大小便功能障碍:包括尿失禁、尿频、尿急、便秘等。
二、先天性脊髓栓系综合征的诊断方法诊断先天性脊髓栓系综合征通常需要综合多种检查手段。
1、影像学检查(1)磁共振成像(MRI):是诊断先天性脊髓栓系综合征的首选方法。
它能够清晰地显示脊髓圆锥的位置、脊髓的形态、椎管内的病变等。
(2)脊柱X 线和CT 检查:有助于了解脊柱的骨骼结构,发现脊柱裂等异常。
2、神经电生理检查(1)体感诱发电位(SEP):用于评估感觉神经传导功能。
(2)运动诱发电位(MEP):检测运动神经的功能。
3、临床症状评估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包括下肢运动、感觉和大小便功能等方面的情况,并进行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如肌力、肌张力、感觉、反射等的评估。
三、先天性脊髓栓系综合征的治疗方法治疗的目的是解除脊髓的牵拉,恢复脊髓的正常位置和功能,缓解症状,预防病情进展。
1、手术治疗(1)松解脊髓:去除牵拉脊髓的因素,如切除椎管内脂肪瘤、修补脊柱裂等。
(2)重建脊柱稳定性:对于脊柱结构异常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脊柱融合术等以维持脊柱的稳定性。
2、非手术治疗(1)物理治疗:如康复训练、按摩、针灸等,有助于改善肢体功能。
脊髓栓系综合征操作规范
脊髓栓系综合征操作规范【适应证】1有脊髓栓拉引起的症状群。
2MRI或CT椎管内造影发现低位脊髓、脊髓脂肪瘤、终丝脂肪瘤(又称终丝增粗,直径>3mm)、脊髓脊膜膨出、分裂脊髓和脊柱裂等。
【禁忌证】1伴有脑积水者,应先控制脑积水。
2无症状隐性脊柱裂者,暂时不必手术,定期随访。
3家属不同意手术。
【术前准备】1影像学检查。
2脊柱X线平片评价有无合并脊柱发育异常。
3头部MRI或CT检查脑室系统。
4脊柱MRI检查圆锥的节段,终丝是否增厚及是否伴有脂肪瘤或其他肿瘤,是否伴有分裂脊髓畸形或皮肤窦道。
5体检可发现提示病变阶段的皮肤体征,如皮肤膨出肿块或局部凹陷等。
6尿液动力学检查有助于评价术前神经功能受损状态。
【操作方法及程序】俯卧位,胸部和髂嵴下垫枕,使腹部避免受压。
在腰骶部作一中线直切口,切口下方应超过圆锥。
用单极电凝器分离中线皮下组织及筋膜。
触及棘突,切开时应注意后面椎板不完整。
用剥离子或单极电凝器分开椎旁肌肉。
用Kerrison或Leksell咬骨钳咬除1~2个椎板。
小心牵起硬脊膜,在中线用细刀片直线切开硬膜,4-0缝线牵开硬膜。
寻找终丝,终丝一般位于中线、单根,其上面有时见弯曲的血管。
神经根位于两侧,通常它们表面无血管。
电灼终丝,剪刀剪断之。
用4-0缝线连续严密缝合硬膜。
硬膜外置少许明胶,逐层缝合筋膜、皮下、及皮肤。
【注意事项】应用手术显微镜有助于识别、分离、切断位于骶神经旁小支下面的终丝。
【术后处理】抗生素应用24小时。
【并发症】1神经组织损伤。
2感染。
3脑脊液漏或假性脊膜膨出。
4伤口愈合不良。
脊髓栓系综合征
脊髓栓系综合征脊髓位于脊椎管中,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脊椎管的生长速度大于脊髓,因此脊髓下端相对于椎管下端逐渐升高。
脊髓栓系即脊髓下端因各种原因受制于于椎管的末端不能正常上升,使其位置低于正常。
它是多种先天性发育异常导致神经症状的主要病理机制之一,由此而导致的一系列临床表现即称为脊髓栓系综合征,又称脊髓拴系综合征。
【病因】脊髓和脊柱末端的各种先天性发育异常均可导致脊髓栓系,如隐性脊柱裂、脊膜膨出、脊髓脊膜膨出、脊髓终丝紧张、腰骶椎管内脂肪瘤、先天性囊肿及潜毛窦等。
除了前述各种先天性因素外,腰骶部脊膜膨出术后粘连亦可导致脊髓再栓系。
一般认为,脊髓栓系使脊髓末端发生血液循环障碍,从而导致的相应的神经症状。
【临床表现】脊髓栓系综合征(脊髓拴系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与脊柱裂有相似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腰骶部皮肤改变腰骶部皮肤隆突或凹陷,可能伴有分泌物或感染;多毛;隆起的大包块……。
这些预示存在隐性脊柱裂、潜毛窦、脊膜膨出等,可能合并脊髓栓系。
右图所示为常见皮肤异常表现之一。
下肢的运动障碍表现为行走异常,下肢力弱、变形和疼痛,还可合并脊柱侧弯。
下肢的感觉障碍表现为下肢、会阴部和腰背部的感觉异常和疼痛。
大小便功能障碍常见表现为尿潴留,排尿困难,尿失禁,小便次多,每次量较正常少等等;大便秘结、便秘,或失禁。
【诊断与检查】磁共振(MRI)是诊断脊髓栓系的主要方法,它不仅可以明确有无脊髓栓系,还可以了解并存的其它病理改变,如脂肪瘤、脊髓纵裂等。
X线平片可以确定有无脊柱裂。
结合大小便功能情况行泌尿系B超和尿流动力学检查,以评价泌尿系受累程度和脊髓神经功能受损情况。
右图为一例脊髓栓系患者的MRI图像,正常脊髓末端约在第1腰椎椎体下缘,此患者脊髓末端降至近腰5椎体水平。
图中①指脊髓末端;②指脊髓被拴系的部位。
【治疗】手术松解栓系,切除脂肪瘤等病灶。
【我们对于脊髓栓系综合征手术治疗的原则】脊髓栓系到出现症状时已经发生器质性改变,我们无法使之恢复正常,只能予以适当的矫治,使其不继续发展。
小儿脊髓栓系综合症研究进展
小儿脊髓栓系综合症研究进展作者:黄勇来源:《医学信息》2014年第14期脊髓栓系综合征(tethered cord syndrome,TCS)是临床常见的小儿神经管发育畸形常见并发症,特别是脊膜膨出的患儿采用单纯的脊膜膨出切除修补术,术后患儿发生机率更高.常由于脊髓圆锥受膨出脊膜、脊髓纵裂纤维束、病变终丝、或骨嵴的固定牵拉,以及皮样囊肿、脂肪瘤等的黏连压迫而缺血缺氧,可能会诱发患儿大小便失禁、患儿下肢畸形以及出现感觉运动功能障碍[1]。
由于本病临床表现复杂,随着病情进展,患儿出现沁尿、肢体、运动神经障碍,需要多学科的综合诊治,常常易导致误诊,脊髓栓系后相关并发症导致的功能障碍随之产生并伴终生,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所在。
因其致残率高、病理复杂多样、手术治疗较困难,存在较多并发症,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1发展进展20世纪50年代前,有关脊髓栓系综合征的报道还鲜见于神经系统病变类的杂志上。
50年代后,矫形外科医师在进行特发性脊柱侧弯、青少年先天性以及脊柱结核引起脊柱畸形并发截瘫手术时,证实该类病症的发生可能与脊髓栓系综合征有关。
1952年,美国医师George首次详细报道了脊髓栓系综合征(Filum terminale syndrom,Cord traction syndrom)。
随着研究的深入,特别是影像学检查新技术发展及应用的扩大,对于早期诊断脊髓栓系综合征相对就更为容易,特别是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脊髓系综合征的手术治疗效果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证实。
在我国,脊髓栓系综合征的儿童、青少年多表现为脊柱、下肢及足部畸形,一般会选择到小儿外科(骨科)就诊。
2胚胎学研究其病因目前尚不明了,可能与短暂的缺氧、放射线及维生素缺乏有关,也可能有一定的遗传因素[2]。
在发育过程中,在妊娠第4w~第7w ,由于位于泄殖腔背侧的尾端的细胞团经过分化成为神经管,尾端与头端的神经管相互汇合,尾端神经管经过退行性分化形成终丝。
脊髓栓系综合征
治疗
治疗原则 早期手术---注意分型---显微手术---
松解彻底---终池成型---预防再粘连
TCS目前最有效旳治疗措施是手术治疗。 手术方案有下列两种: 1.松解手术:其是TCS首次治疗旳首选方案,对于继发性或复发性
TCS患者, 一样能够从松解手术治疗中获益。目旳是松解脊髓圆锥, 解除牵拉及与周围组织旳粘连,缓解临床症状,预防神经功能旳进一 步恶化。 提倡显微镜下显露分离硬脊膜囊末端与骶管前壁附着处,切除对硬脊 膜囊、脊髓和脊神经牵拉、压迫旳全部异常骨性和软组织,游离终丝。 避开和保护出骶管前壁两侧旳骶神经。在终丝最低点切断。难以辨别 神经和纤维条索时。可根据神经肌肉电刺激仪判断。术中神经电生理 监测有利于保护神经组织旳功能,预防术后神经缺损。与简朴旳首次 栓系松解相比,再次手术和脂肪型脊髓脊膜膨出或脊髓脂肪瘤切除术 有更高旳术后新发神经功能受损旳发生率,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在这 些艰难旳情况下很有用 。最终应进行硬脊膜旳加固与重建,其最大 意义在于恢复蛛网膜下腔旳生了解剖,有利于神经功能旳恢复,预防 脱髓鞘病变旳进一步进展,预防再栓系可能。
有脊柱裂病史旳成人症状类似于青少年, 体现出与腰骶椎屈伸运动有关而加重旳疼 痛和括约肌功能障碍;有性功能障碍旳病 史。
没有脊柱裂病史旳成人最常见临床体现是 疼痛,其次是肌无力和尿失禁。在不伴有 发育畸形旳患者中,轻微旳创伤(怀孕、 分娩、运动)或脊柱旳直接损伤常诱发症状。
辅助检查
(1)B超:对年龄<1岁旳病人因椎管后部构造还未完 全成熟和骨化,B超可显示脊髓圆锥位置,并可根据脊髓 搏动情况来判断有否有再栓系。诊疗率可达70%一90%。
背部和下肢。下肢疼痛常分布广泛,超出单一神经根支配区,也有单侧根性分
布,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有时可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相混同。疼痛常因久坐、身
脊髓栓系综合征
脊髓栓系综合征脊髓拴系综合征是由于先天 (如母亲妊娠早期病毒感染、进食蔬菜不足而严重缺乏叶酸等 )或后天 (如腰骶椎管手术 )原因造成脊髓下端拴系固定 ,脊髓受到牵拉发生缺血性病理改变 ,从而产生一系列神经功能障碍和畸形的征候群。
随着年龄增长、脊柱脊髓发育以及弯腰活动增多 ,神经学损害呈进行性加重。
因此 ,脊髓拴系综合征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非常重要。
一经确诊 ,拴系松解手术越早做越好。
临床表现脊髓拴系综合征患儿可以仅表现为遗尿 ,尤其是无表达能力、查体不合作的婴幼儿更是如此。
可伴有下肢及腰骶疼痛、肛门周围感觉障碍 (针刺痛觉迟钝 )、下肢活动障碍及畸形。
上述症状在患儿身高发育较快的阶段会明显加重。
大部分患儿合并腰骶椎裂 ,患儿腰骶部正中皮肤可有青紫色色素沉着、长毛 ,甚至鼓大包(医学上称为脊膜膨出、脂肪瘤 )。
核磁共振应作为首选检查 ,可发现脊髓圆锥位置低 ,终丝增粗。
囊性脊椎裂修补手术后 ,过一段时期出现上述症状者更应考虑有脊髓拴系综合征。
治疗目前惟一有效的疗法是施行脊髓拴系松解术。
有些患儿家长因害怕手术 ,心存侥幸而选用各种各样的非手术疗法 ,最终贻误治疗。
不要等到症状加重时才做手术 ,脊髓脂肪瘤合并圆锥低位者宜在无症状时手术。
对有隐性脊柱裂及脊膜膨出修补术后的患者 ,应常年追踪观察 ,一旦出现脊髓拴系症状应立即手术。
手术应选择有脊髓手术和显微外科手术经验的神经外科医生来做 ,以提高疗效、减少脊髓损伤等并发症。
我们发现 ,有些患儿以前已做过手术 ,但仅仅切除了腰骶部的大包 (即膨出的脊膜囊和脂肪瘤 ),而未处理椎管内的脊髓病变 ,实际上相当于做了腰骶部的“整形美容”手术 ,结果是无效或加重 ;甚至还有些医生认为本病无法治疗 ,消极等待病情发展 ,教训惨痛。
我们手术的病例中 ,最小者 2个月 ,最大者 30岁 ,绝大多数患者术后病情有所改善 ,甚至治愈。
手术的目的是解除脊髓下端的拴系 ,阻止病情进一步发展。
脊髓栓系综合征有哪些症状?
脊髓栓系综合征有哪些症状?*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脊髓栓系综合征症状,尤其是脊髓栓系综合征的早期症状,脊髓栓系综合征有什么表现?得了脊髓栓系综合征会怎样?以及脊髓栓系综合征有哪些并发病症,脊髓栓系综合征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脊髓栓系综合征常见症状:遗尿、腱反射亢进、感觉障碍、尿频*一、症状脊髓栓系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较复杂。
由于脊髓栓系综合征病人出现症状的时间不同、各种症状的组合不同以及合并的先天畸形不同,使得其临床表现复杂,但这些临床表现都可归结为在不同的病因和诱因的作用下,脊髓圆锥受到牵拉的时间和程度不同而出现的不同神经功能障碍。
常见临床症状和体征有:1.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
表现为难以描述的疼痛或不适,可放射,但常无皮肤节段分布特点。
儿童患者的疼痛部位常难以定位或位于腰骶区,可向下肢放射。
成人则分布广泛,可位于肛门直肠深部、臀中部、尾部、会阴部、下肢和腰背部,可单侧或双侧。
疼痛性质多为扩散痛、放射痛和触电样痛,少有隐痛。
疼痛常因久坐和躯体向前屈曲而加重,很少因咳嗽、喷嚏和扭曲而加重。
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可能与椎间盘突出症的疼痛相混淆。
腰骶部受到打击可引起剧烈的放电样疼痛,伴短暂下肢无力。
2.运动障碍主要是下肢进行性无力和行走困难,可累及单侧或双侧,但以后者多见。
有时病人主诉单侧受累,但检查发现双侧均有改变。
下肢可同时有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损伤表现,即失用性肌萎缩伴肌张力升高和腱反射亢进。
在儿童患者早期多无或仅有下肢运动障碍,随年龄增长而出现症状,且进行性加重,可表现为下肢长短和粗细不对称,呈外翻畸形,皮肤萎缩性溃疡等。
3.感觉障碍主要是鞍区皮肤感觉麻木或感觉减退。
4.膀胱和直肠功能障碍膀胱和直肠功能障碍常同时出现。
前者包括遗尿、尿频、尿急、尿失禁和尿潴留,后者包括便秘或大便失禁。
儿童以遗尿或尿失禁最多见。
根据膀胱功能测定,可分为痉挛性小膀胱和低张性大膀胱。
前者常合并痉挛步态、尿频、尿急、压力性尿失禁和便秘,系上运动神经元受损的表现;后者表现为低流性尿失禁、残余尿量增多和大便失禁等,系下运动神经元受损的表现。
21例儿童脊髓栓系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28 7
脑 例儿童脊髓栓 系综合 征 的 1 诊 断 和 治 疗
黄 一 奇 张和振 刘 昌林 魏 慈
摘
要 目 的 : 论 儿童 脊 髓 栓 系 综 合 征 的诊 断 及 治疗 。方 法 : 讨 回顾 性 分 析 2 例 脊 髓 栓 系综 合 征 的 临 床 资 料 、 断 1 诊
依据 、 x线 平 片及 MR 。手 术 方 法 均 采 用 终 丝 切 断 术 。结 果 : 观 上 腰 背 部 隐性 脊 柱 裂 特 有 的皮 肤 改 变 I I 外 6例 , x线 平 片 I 例 有 隐性 脊 柱 裂 , 8 MRI 示 终 丝 脂 肪 变 性 9例 , 维 变 性 1 显 纤 2例 , 锥 低 位 I 圆 3例 , 常 位 置 8例 , 予 手 术 治 疗 。 除 I 正 均
R e e d t l c ld a, d a viwe he ci a at ni igno i , p an s i e r di a y a d m a ne i e on nc m a n (M RI s s l i p n a ogr ph n g tc r s a e i gig )of21 a int ih p te s w t tg i ihti um e m ia e s ndr m e A l p te sun r e er ton offl m e m i a eC . Re u t l t r n l y o . l a i nt de w ntop a i iu t r n l ut s ls:O falp te t ,c r c l a i n s ha a —
t rs i s i h n e fo c l s ia i d r o n n 1 a in s n l i a ig a h h we h pn lb f a i 8 e i t k n c a g s o c u t p n lb f a we ef u d i p t t ,a d p an r d o r p y s o d t e s i a ii 1 c i 6 e d n
脊髓拴系综合征的早期症状如何及时发现
病因:可能与胚 胎发育过程中神 经管闭合不全、 脊柱裂、脊膜膨 出等有关。
症状:包括运 动障碍、感觉 障碍、膀胱功 能障碍等。
治疗:需要根据 患者的具体情况 制定个性化的治 疗方案,包括手 术治疗、康复训 练等。
01
0 2
03
04
早期症状的识别
及时发现的重要性
早期症状:腰痛、 腿痛、尿失禁等
早期治疗:手术 治疗,效果较好
晚期症状:瘫痪、 大小便失禁等
晚期治疗:难度 较大,效果较差
及时治疗:减轻 症状,提高生活
质量
预防措施:定期 体检,注意生活
习惯
PART TWO
早期症状的识别
疼痛
疼痛部位:腰 背部、腿部、 臀部等
疼痛性质:持 续性、阵发性、 放射性等
疼痛程度:轻 度、中度、重 度等
疼痛影响:影 响日常生活、 工作、学习等
01
0 2
03
04
感觉异常
疼痛:背部、 腿部、臀部等 部位出现疼痛
麻木:手脚、 四肢等部位出 现麻木感
感觉减退:对 温度、触觉等 感觉的敏感度 降低
感觉异常:手脚、 四肢等部位出现 异常感觉,如针 刺感、灼热感等
01
0 2
03
04
肌肉无力
症状表现:四肢无 力,难以支撑身体
原因:脊髓拴系综 合征导致神经信号 传递受阻
避免过度劳累
保持良好的作息 习惯,保证充足
的睡眠
合理安排工作和 休息时间,避免
过度劳累
避免长时间保持 同一姿势,适当
进行伸展运动
保持良好的饮食 习惯,避免暴饮
暴食
定期进行体检
体检项目:包括但不限于血液 检查、尿液检查、心电图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脊髓栓系综合征与隐性脊柱裂摘要脊髓栓系综合征是由各种脊柱裂畸形导致脊髓栓系所引起的一系列慢性进展的神经损害症状。
该综合征表现为皮肤、脊柱、脊髓、直肠肛管、下肢、泌尿系统等发育畸形及不同程度的慢性损害。
起病原因为胚胎期神经管发育异常。
诊断有赖于脊髓圆锥损害症状及体征,X线、超声波、CT及MRI检查可协助判断脊髓圆锥部位和引起栓系的原因。
外科治疗的目的为解除栓系、尽量重建正常解剖结构、避免进一步脊髓损伤。
关键词脊髓栓系综合征隐性脊柱裂脊髓圆锥受牵拉所致低位脊髓损害引起慢性进展的一系列神经功能障碍被称为脊髓栓系综合征(tethered cord syndrome, TCS)。
早在1891年,Jones就对该病变进行了描述;到20世纪中叶被广泛讨论。
经典的脊髓栓系是指脊髓圆锥受牵拉而致位置降低[1],但是Warder等[2,3]提出脊髓栓系综合征也可发生在脊髓圆锥位于“正常位置”的情况下。
脊髓栓系综合征表现为皮肤改变、脊柱裂、脊柱侧弯、下肢畸形,以及因下段脊髓损伤所致的直肠及膀胱功能障碍[4]。
机械性牵拉可能是引起脊髓损伤的原因之一。
Yamada等[5]提出脊髓圆锥缺血可能导致损伤。
后来有人证实在脊髓栓系解除后脊髓血流增加[6]。
脊柱裂畸形(spinal dysraphism)是指后背部中线从皮肤到椎体的所有发育畸形。
其具体发病率不详,但是某些调查结果估计约为0.005-0.025%,畸形常发生在腰骶部,偶见颈部和胸部,表现为显性脊柱裂(spina bifida aperta)或隐性脊柱裂(spina bifida occulta),最常见的显性脊柱裂为脊髓脊膜膨出(myelomeningocele);隐性脊柱裂则以脂肪脊髓脊膜膨出(lipomyelomeningocele)和脊髓纵裂畸形(diastematomyelia)。
“隐性脊柱裂”一词有时也用于描述发生于L5或L1节段棘突的良性骨裂,其整个人群发生率约为17%,1-10岁儿童发生率更高,达30%,但没有脊髓栓系。
脊柱裂畸形的胚胎发生学人类子宫内发育分为胚胎期和胎儿期[7]。
胚胎期指在受孕后最初的50到62天,这期间又被分为23个阶段,每个阶段2到3天。
胎儿期则指其后的7个月妊娠。
胚胎期第8到14阶段是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的最重要阶段,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的三个主要步骤在此时期完成,即神经胚形成(neurulation),尾芽成管(canalization)及退化(regression)。
神经胚形成指神经管(neural tube)形成的过程,发生在第8-20阶段。
在此过程中,神经板(neural plate)卷曲闭合形成神经管,内衬外胚层上皮。
神经管的闭合最初发生在上颈段,随后向尾端和头端延伸。
在第12阶段,神经管尾端在L1或L2水平闭合。
神经胚形成期只发育到腰髓节段,尾端的部分则在尾芽成管期间形成。
神经胚形成期的任何错误可能导致一系列先天性畸形,如脊髓脊膜膨出、脊膜膨出、脂肪脊髓脊膜膨出、脊髓裂畸形、皮毛窦,以及椎管内肿瘤如皮样囊肿和表皮样囊肿。
尾芽形成紧随神经胚发育完成之后,其尾端的神经管由尾芽发育而成。
尾芽成管期包括尾芽内空泡形成、空泡融合成管、与前期头端形成的神经管接通等过程。
此期发育异常可导致终丝增粗、脊髓膨出、脂肪脊髓脊膜膨出。
在第18-20阶段平尾骨水平扩大到中央管称为终室(ventriculus terminalis),日后相当于脊髓圆锥节段;在尾椎尖端包含有一个表皮细胞巢,是尾髓发育的痕迹。
终丝则是在胚胎期末由两者之间的尾端神经管退化而成。
在胎儿期,椎管生长速度快于神经管,造成脊髓“上升”。
出生时,多数个体的脊髓圆锥位于L2-3水平,3个月后达到成人水平。
脊柱裂的临床特征皮肤异常改变隐性脊柱裂和脊髓栓系综合征相关的皮肤改变包括腰骶部中线皮肤血管瘤、皮赘、皮肤多毛症、皮窦、皮下脂肪瘤等,见于约50%。
的脊髓栓系患者[3]。
脊椎异常改变包括脊柱裂、脊柱侧弯、椎板缺如、半椎体、骶骨发育不全等。
骶骨发育不全和多节段畸形可见于95%的脊髓栓系患者[3]。
下肢异常改变足部畸形、下肢肌肉萎缩、步态改变、下肢痛等改变。
约有75%的脊髓栓系患者合并下肢改变[8]。
神经系统异常改变神经系统变呈慢性进行性,包括神经根痛、下肢肌力减退、不对称性肌张力下降、肢体痉挛、触觉改变、大小便功能异常等。
见于75%的患者[3,8]。
有些学者把上述症状按照受累部位分为上神经元与下神经元性,下神经元损伤可能是由于脊髓局部受压、神经根变性发育不全、或者神经根损伤造成,与脊髓栓系无关。
上神经元损伤症状则是栓系造成脊髓圆锥缺血所致[9]。
直肠肛管异常改变隐性脊柱裂也会伴发直肠肛管和尿道畸形,如结直肠外翻、肛门闭锁、肾脏发育不良,膀胱外翻等。
据文献报道,发生率为10-50%[10,11]。
脊柱裂的特征性改变脂肪脊髓脊膜膨出/脊髓脂肪瘤/脂肪性终丝约70%与脊髓栓系相关的病变有脊髓内脂肪堆积,分为三种形式。
脂肪脊髓脊膜膨出也称脂肪瘤型脊髓脊膜膨出,指皮下脂肪瘤通过腰骶筋膜、椎板、硬膜和软膜的缺损延伸到处于低位脊髓内,是最常见的一种脂肪瘤。
多数患者在出生后几个月内就被引起注意而就医。
脂肪脊髓脊膜膨出的一个亚型是脊髓圆锥脂肪瘤。
硬膜内脂肪瘤(脊髓脂肪瘤)是一种少见髓内病变,多发生在胸段脊髓。
这种情况不伴发皮肤或骨异常,表现为脊髓受压症状。
脂肪性终丝,也称终丝脂肪瘤,是指整个终丝或部分被脂肪浸润,在变短增粗的终丝内脂肪容易被CT或MR平扫发现。
正常人群尸检发现终丝内脂肪浸润占3.7%[12];MR扫描发现率为1.5-5%[13,14]。
脂肪脊髓脊膜膨出诊断不难,90%以上患者表现为腰骶部皮下占位,通过MR扫描和超声波检查即可确诊。
在1岁以前来就诊的患儿中,59%没有症状,其余有症状发生。
Byrne等[15]总结了100例1岁前接受手术的患儿,结果表明,58%表现为神经受累症状,58%表现为脊柱侧弯和下肢畸形,60%则表现为泌尿系统症状。
如果患者有运动功能损害症状,半数以上患者手术后没有好转。
大多数学者认为手术的目的在于阻止神经功能的进一步受损。
也有少数学者认为表现为下神经元损害症状和骨骼畸形手术没有帮助。
二氧化碳激光和超声吸引器的使用对脂肪脊髓脊膜膨出手术有帮助。
术中神经根电生理监测对功能保护提供可能。
脊髓栓系松解后,用硬膜替代物严密修补硬膜。
在Byrne总结的100例患儿,术后39%好转,58%无变化,3%症状加重。
终丝脂肪瘤患者,无论有否症状,外科治疗的效果都比较理想。
对于有症状患者,手术后症状消失或好转者占42.5%,余者没有加重;而无症状者,绝大多数手术后长期随访没有症状出现,也没有出现因手术引起的神经功能损害[8]。
无症状圆锥部位的脂肪瘤是否手术一直存在争论,主要是目前缺乏该病的自然病程资料。
多数学者提倡预防性手术的原因在于手术后极少出现并发症;少数患者有症状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持反对意见的学者认为,对于圆锥无症状脂肪瘤的自然病程不了解,所以无法证明手术有阻止病程进展的作用。
脊髓纵裂畸形脊髓裂畸形是指脊髓、圆锥或终丝在发育过程中被分为两个部分,表现为两种形式:I型纵裂畸形是裂开的脊髓在共同的硬膜腔内,而II型纵裂畸形是裂开的脊髓被异常骨嵴分开各自有独立的硬膜腔。
两型各占50%。
在发生纵裂畸形部位的皮肤常增厚并多毛。
脊髓纵裂畸形占隐性脊柱裂的25%,半数以上患者伴有骨畸形和脊柱侧弯。
I 型脊髓纵裂畸形患者栓系主要由裂开部位的脊髓背侧与硬膜之间形成的条索或者增粗的终丝所致。
II型纵裂畸形硬膜之间的骨嵴也可能是引起栓系的原因。
手术的目的是切除中间骨嵴、切断栓系的条索和增粗的终丝[8]。
尽管手术改善或阻止神经和泌尿系统的症状,但是对下肢和足部畸形无效。
皮窦腰骶部皮窦可以从皮肤表面延伸到硬膜、蛛网膜下腔或脊髓,从而引起栓系。
窦道也是引起感染和脊膜炎的通道。
皮窦可通过CT或MR扫描清晰辨认。
终丝紧张综合征终丝紧张综合征(tight filum teminale syndrome)临床表现为脊髓栓系综合征,影像学检查发现终丝增粗,直径在2mm以上,脊髓圆锥受牵拉,而无其他栓系原因者。
多数患者脊髓圆锥位于L2水平。
CT或MR可清楚显示上述改变。
手术切断引起栓系的终丝可获得较理想效果。
脊髓囊状膨出脊髓囊状膨出是一种少见隐性脊柱裂畸形。
突出的内容为末端脊髓中央管扩大形成的含脑脊液的囊,由扩大的硬膜囊包裹,可伴发脂肪瘤。
囊内脑脊液与脊髓中央管相交通,囊外硬膜下腔与蛛网膜下腔相交通,但是囊内外液体没有交通。
脊髓囊性膨出常伴发一系列先天畸形如直肠肛管外翻、肛门闭锁、脐膨出、骨盆畸形、马蹄内翻足、肾脏畸形、两性生殖器畸形等[16]。
手术需切除膨出的囊及硬膜,椎管重建。
此类患者多有直肠、膀胱及下肢功能障碍。
MR和超声波检查可确诊。
肠源性囊肿椎管内肠源性囊肿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疾病,囊肿内衬消化道黏膜,因发育过程中内胚层组织陷入脊索内形成。
囊肿可位于椎管内髓外并向纵膈或腹腔内延伸,也可位于脊髓内,常并发脊柱前裂畸形或后裂畸形,但也不伴有脊柱裂而独立存在于椎管内。
患者表现为慢性进展的脊髓压迫症状,也有急性发作者。
治疗需手术全切或部分切除,全切除后复发率低。
影像学诊断有赖MR或超声波检查,术中超声检查对判断囊肿部位更有帮助。
脊髓栓系综合征脊髓圆锥位于正常位置的脊髓栓系综合征经典的脊髓栓系综合征是指脊髓圆锥受牵拉处于低位所引起的一系列症候群。
但是圆锥位于什么水平算是“低位”呢?有人认为低于L1-2椎间盘水平就属异常,也有人认为L2椎体下缘才属异常。
Reimann和Anson通过解剖测量发现95%的正常成年人脊髓圆锥位于或高于L2椎体下缘水平,而75%位于或高于L1-2椎间盘水平。
胎儿出生后3个月脊髓圆锥即达到正常成人水平。
脊髓圆锥位置正常的栓系综合征患者与圆锥低位的患者伴发皮肤、肢体、脊柱裂、神经系统异常的几率相当。
成人脊髓栓系综合征在成年才出现脊髓栓系综合征的病例不常见。
迟发出现的症状可能是脊髓在反复松弛和紧张活动中受到的微小创伤累积所致。
有人注意到一些重复事件会诱发此综合征,如提重物、创伤和截石位。
成人脊髓栓系综合征伴发皮肤、神经功能、下肢、脊柱等异常的几率和儿童患者相似,但是50%以上伴有后背及腿痛。
手术可缓解大部分患者的疼痛,但是不足半数的患者会有直肠和膀胱功能改善。
对于无症状患者是否手术存在争议,尤其是老年或体弱者更应谨慎。
有人认为所有患者均应该接受手术治疗,因为一旦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手术改善率很低。
也有人认为只有那些体力活动频繁的患者需接受手术。
正常位置脊髓圆锥和神经源性膀胱尿失禁经常是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
尿动力学检查显示压力性反射过强。
发生尿失禁有两个年龄高峰期,10岁以下和60-8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