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网络教育2012行为矫正原理与技术作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为矫正》作业

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5个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共15分。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简答题和论述题组成,共15分。作业总分30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1、查理每天喝咖啡太多,这样的行为被认为是( B )

A.行为适当

B.行为过度

C.行为不足

D.行为不当

2、班都拉提出的行为治疗的方法是:( C )

A.厌恶法

B.系统脱敏法

C.示范-模仿疗法

D.理性情绪疗法

3、在观察学习中,只要观察者看到榜样的行为受到了强化,则等于观察者受到了间接强化,因而也能对观察者的模仿起到动机激励作用,此为( B )

A. 内部强化

B.外部强化

C.自我强化

D.替代强化

4、用猫打开迷箱的实验解释试误学习的心理学家是:( B )

A. 巴甫洛夫

B. 桑代克

C. 斯金纳

D. 班杜拉

5、赌博行为属于间歇强化的哪种?( B )

A.定比例强化

B.变比例强化

C.定时距强化

D.变时距强化

6、当儿童出现不良行为时,施予厌恶刺激或剥夺他正在享受的奖励刺激,这种行为矫正模式是( B )

A. 正强化

B.惩罚

C. 负强化

D.消退

7、当乐乐把自己弄脏的墙擦干净后,父亲又要求他将另一面墙上的污渍(这些污渍不是乐乐弄的)也擦洗干净。父亲采取的方法是:( B )

A.积极练习

B.体罚

C.体力劳动

D.过度补偿

8、某教师对喜欢打小报告的学生采取故意不理会的方式,这是一种( D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消退

9、武艺为了避免吃垃圾食品,每次去超市之前都先吃饱,他所采用的方法是( B )

A.降低良性行为的难度

B.降低不良行为的强化价值

C.提高不良行为的反应难度

D.消除不良行为的S D和S P

10、当老师在教某学生认读单词CAR时,首先举起写有CAR的生词卡片,当学生没有反应时,老师就说“[ka:]”,学生重复说“[ka:]”。经过几次重复后,当老师再次举起生词卡片时,而学生仍然没有反应时,老师只是提示[k],而不发生整个单词的读音了。经过这样训练,最终学生只要看到写有CAR的生词卡片,就能主动读出[ka:]这一读音了。老师用的矫正方法是:( A )

A.促进内渐隐

B.促进间渐隐

C.连锁

D.塑造

11、对于儿童来说,以下哪种物品不能作为代币:( D )

A.塑料牌

B.扑克牌

C.积分卡

D.巧克力块

12、不属于概括性强化物的是( B )

A.食物

B.金钱

C.关注

D.行为矫正中的代币

13、成语“望梅止渴”描述的是何种条件反射:( A )

A.经典性条件反射 B.操作性条件反射

C.观察学习 D.认知学习

14、斯金纳认为,行为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A )。

A.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B.回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C.习惯性行为和偶然性行为

D.习得性行为和非习得性行为

15、完成一个行为矫正程序首先要做的是( C )

A.选择惩罚及其标准

B.设立基点行为

C.对目标行为界定

D.选择强化物

主观题部分:

一、简答题(每题2.5分,共2题)

1、对倒返实验设计的评价。

答:通过倒返实验设计,研究者可以证明是实验处理(矫正方案)而不是别的原因导致了行为的改变,可以有效地评估实验处理的效果,有利于确立实验处理和行为改变之间的因果关系。

但是,如从帮助一个人的角度出发来考虑,我们就会发现这种设计的局限性,其局限性主要体现在倒返期上。如果有可能证明行为的倒返的话,那么这一倒返常常是人们不希望发

生的。即使问题行为并不具有危险性,我们通常也不希望在行为有所进步之后,再让行为变得更糟。行为矫正主要着眼于个体的社会行为,一旦有所进展的话,那就很难再进行倒转了。

执行倒转期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伦理问题。一般而言,倒返期的设计是以某些方式让当事人的行为变得更糟。我们应该让行为变得更糟糕么?因此,就伦理或教育观点来看,行为矫正是不应该使用倒返实验的。

除实用和伦理的考虑外,倒返实验设计本身也存在不足。有些问题行为在经实验处理有所改善后,尽管倒返的基线阶段(A2)时已不再进行实验处理,但它也不会返回到原来引入实验处理前的基线水平了,即A2的行为发生不会再回到A1的水平。此时,我们就不清楚到底是实验处理还是其他的事件导致了最初的改变。因此,对于这些不可能返回基线水平的行为,我们不能运用倒返实验设计。

2、有效运用负强化的原则。

答:

(1)如果必须通过负强化来建立良好行为,那么在逃避反应和回避反应中,应优先采用回避反应。

(2)在使用回避反应之前,必须借助逃避反应来建立目标行为。如果逃避反应已经获得,则回避反应一般易于建立。

(3)在使用回避反应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条件厌恶刺激必须是强力惩罚物的信号,必须使当事人获得“警告”。

(4)必须慎重使用逃避和回避反应。由于负强化过程需要运用厌恶刺激,会令人感到不适并发生副作用,并容易诱使当事人对其他刺激也形成逃避和回避反应。

(5)负强化最好和正强化结合使用。将对良性行为的正强化和对不良行为的逃避和回避相组合,不仅可以增强良性行为,也可以降低其副作用。

二、论述题(每题5分,共2题)

1、材料:王兵,男,11岁,某培智学校小学2年级学生。自幼好动,爱与小朋友交往,但交往过程中经常受到小朋友的欺负,如因经常喜爱扯小朋友的衣角,而被小朋友误会后遭打。尽管吐词不太清晰,但喜爱与人打招呼。这种习惯在入学校一年多来,经常受到教师的批评,但仍然没有明显好转。目前,因他上数学课好大声说话,大声讲话的频率较高,表现为与旁边的小朋友说:“红旗是红色的”、“我有长铅笔”,“什么时间下课”等,有时,自己有意冲着班上的小朋友,发出“翁嗡”怪叫声。因此被老师处罚在家,由家长进行3天行为训练,以纠正这一不良的行为习惯。家长希望得到求助。用低比例区别强化进行矫正,请具体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