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网络教育2012行为矫正原理与技术作业
矫正教育学习题集
《矫正教育学》习题集一、单选题1、兴起于北美的矫正模式始于()A、1764年B、1870年C、1955年D、1980年2、我国儒家经典《学记》中提出的矫正教育思想是()A、潜移默化B、长善救失C、注错习俗D、因人施教3、矫正教育学在我国创立始于()A、20世纪50年代B、20世纪60年代C、20世纪80年代D、20世纪90年代4、最早明确提出举办特殊学校作为我国矫正教育组织形式的时间是()A、1952年B、1964年C、1981年D、1985年5、苏联教育革新家马卡连柯在波尔塔瓦建立的矫正教育组织称作()A、工学团B、教养院C、感化院D、工读学校6、通过实验或检验取得矫正教育现象之间联系及变化数据的研究方法是()A、实践研究方法B、实证研究方法C、经验研究方法D、系统分析方法7、作为矫正教育理论基础的哲学命题是人的()A、生物性B、社会性C、可塑性D、差异性8、美国的心理学家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中行为矫正的重要条件是()A、强化B、强制C、情景D、刺激9、社会学习理论源于法国犯罪学家塔尔德的()A、社会结构理论B、社会冲突理论C、亚文化理论D、模仿理论10、矫正教育个别化倾向的制度基础是()A、规范处遇B、人格调查C、科学分类D、严格考核11、国外首次尝试社区矫正的国家是()A、英国B、法国C、荷兰D、美国12、国外的未成年人矫正教育的观念基础是()A、感化B、挽救C、预防D、保护13、国外对未成年人以社会为基础的矫正教育主要基于()A、模仿理论B、差异交往理论C、标签理论D、社会学习理论14、提出“在社会化刑罚的执行应注意社会教育”主张的是()A、刑事古典学派B、犯罪人类学派C、社会防卫学派D、犯罪社会学派15、矫正模式主要包括治疗康复和()A、威慑B、再社会化C、惩戒D、防卫16、美国矫正教育运动始于()年。
A、1789年B、1776年C、1889年D、1886年17、美国矫正教育发展规律出现的里程碑式的标志是1991年美国联邦教育部特别设立了()。
行为矫正课后习题答案.doc
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课后习题(第三版)(17)第十七章1.什么是惩罚?正性惩罚和负性惩罚的区别是什么?惩罚:一个基本的行为准则,惩罚发生时行为跟随的后果导致行为将来出现的可能性减少。
正惩罚:刺激的出现或强度的增加,导致行为发生概率的下降。
负惩罚:刺激的消除或强度的降低导致行为发生概率的下降。
2.介绍罚时出局。
请解释为什么罚时出局是一个负性惩罚程序。
罚时出局的定义是在短时间内由于问题行为失去接近正性强化物的机会。
结果是今后出现问题行为的可能性减少。
罚时出局有两种类型:排斥性和非排斥性。
因为罚时出局使当事者离开进行活动和相互作用的空间,它对逃避维持的行为起负性强化作用。
“罚时出局”是“被罚离开正性强化”的简称。
3.什么是非排斥性罚时出局?什么是排斥性罚时出局?各举一例。
排斥性罚时出局:当事者从问题行为发生的房间(强•化环境)离开井被带到另一个房间。
当事者离开所有正性强化的来源。
举例:小丽在上手工课的时候摔碎了他人的作品被带出课室去到另一个。
非排斥性罚时出局:当事者留在房间的同时,失去了接近正性强化物的机会。
举例:小丽在上手工课的时候摔碎了他人的作品,老师让她在课室后面站着不准参与接下来的活动但是没有让她离开教室。
4.在什么情景下使用非排斥性罚时出局而不是排斥性罚时出局?非排斥性罚时出局最常应用于当事者可以离开强化活动或相互作用,但同时仍然留在房间内,他的存在不会打扰环境中的其他人。
5.说明罚时出局的效果与问题行为的功能有什么相关,以及与当时情境的关系。
罚时出局很适合用于问题行为是由社会性的或有形的正性强化物维持的情况。
罚时出局就是移除与问题行为相伴随的强化物,使得问题行为不可能出现。
另外要使罚时出局更有效,事发现场(问题行为发生的环境)必须包括正性强化活动或相互作用。
只有事发现场是正性强化的并且罚时出局不受强化或只受较弱的强化时,使当事者脱离此环境才是脫离正性强化的罚时出局。
因此罚时出局对负性强化或感官刺激(自动强化)维持的问题行为是不适用的。
行为矫正技术
※<习题一>1、行为是人们_______所说_________和___所做_______________。
2、行为对_____自然环境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社会_________环境有影响。
3、行为矫正是关于人类行为_____分析___________和______调整________________的心理学领域。
4、过多的某一行为被称做行为_____过度_____。
5、过少的某一行为被称做行为______不足____。
6、频率、持续时间、潜伏期、强度被称做行为的_______自然尺度____。
7、将下列人物的名字与他们对行为矫正的贡献对应起来。
a. 巴甫洛夫b. 桑代克c. 华生d. 斯金纳_________a______第一个描述了条件反射。
____________b___说明了效果率。
___________d____进行了关于操作行为基本原则的研究,为行为矫正奠定了基础。
8、_____华生_______在心理学中开展了称为行为主义的运动。
9、__________外显__行为是可以被另一个人观察和记录的行为。
10、____内隐_______行为无法被另一个人观察。
5※<习题二>图3-17中的数据总结表显示一个联谊会会堂每月用电的瓦特数。
在两个基线期中,没有施行任何干预。
在两个治疗期中,联谊会的会长在每天吃早饭的时候都提醒会员们关掉电灯和电器。
请根据数据总结表制作一长图表,显示每天会长的提醒对每月用电瓦特数的影响效果。
5※<习题三>Acome装饰品公司已经濒临破产。
公司聘请Ace顾问公司帮助他们解脱困境。
他们收集了四个星期的基线期内的雇员生产效率数据,认为员工们实际组装装饰品时的工作效率只有他们能够达到的效率的一半。
于是他们实行了一种激励体制,雇员们的工作效率提高了一倍。
在生产率翻番8个星期后,Acome公司有开始盈利了。
Ace顾问公司决定取消激励体制并回到基线期4个星期,然后重新实行激励体制(A-B-A-B研究设计),这样他们就能够确定,到底是激励体制引起了生产率的增长,还是外来无关因素的作用。
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
• L1、 玛莎坐在计算机前给父母写信 ①这是一种行为 ②具备自然尺度(敲击频率、打字的持续时间) ③是可观察和测量的 ④对环境产生影响(屏幕上显示出字幕) ⑤是受自然规律支配的(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先前学了在键
盘上敲击会导致屏幕上显示字母)
• L2、婴儿躺在床里大声哭闹,于是,他的母亲抱 起他,给他喂奶。
在心理学中开展了称为行为 主义的运动
B.F.斯金纳(B.F. Skinner ,1940=1990)
进行了关于操作 行为基本原则的研究 ,为行为矫正奠定了 基础
五、行为矫正的应用领域
与健康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临床
发育
康复
心理
商业 工业
障碍
治疗
学
服务
精神
预防
业 教育和 特殊教
疾病
社区心 理学
相关的 行为
儿童 管理
运动 心理
行为矫正—— 原理与方法
第一章
绪论
一、人类行为的定义:
• 1、行为就是人们所做所说 • 2、行为具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测量尺度 • 3、行为可以由别人或者行为人自己进行观察、描述和
记录 • 4、行为对外界环境产生影响,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
境(别人或我们自己) • 5、行为受自然规律支配 • 6、行为可以是空开的,也可以是隐蔽的
因加以重视 • 8、行为矫正拒绝对行为的潜在动因进行假设
四、行为矫正的历史起源
伊万.P.巴普洛夫 (Ivan P .Pavlov,1849-1936) 经典条件反射
爱德华.L.桑代克 (Edward L. Thorndike, 1874-1949)
效果定律
约翰.B.华生(John B. Watson,1878-1958)
行为矫正基本原理和方法
– 故意忽视也是一种惩罚。
• 使用惩罚是有争议的:惩罚的目的是减少问题行为。有 时这种方法会使孩子学会不应该做什么。然而,惩罚通 常极少能够对孩子应该做什么提供直接的指导。
• 学习和保持适当的技能需要依赖其他的行为矫治方法。
– 3.正性强化的多样性:正确选择强化物的类型(如孩子 所喜爱的事件)和确定强化物价值(如孩子喜爱它们的 程度)
– 4.选择适合年龄强化物的重要性,应该尽量选择和 使用自然的强化物,这对新学会的行为在每天的环 境中继续出现有益。
第11页,共11页
• 4.影响正性强化效果的因素 – 首先只有当期望的适当行为出现才给予强化物,这 样会增强效果;不可在某种不适当行为出现时给予 强化。 – 其次强化的效果取决于强化物与孩子对该强化物 被“剥夺”程度。
– 1.负性强化不是惩罚:负性强化和惩罚主要差别 是这一过程是否增加或减少后面的行为。如果行为 的频率增加,则是负性强化,如果行为频率减少, 是惩罚。
– 2.负性强化对问题行为有用:负性强化会像增加可 接受的行为一样对增加不可接受的行为有用。
第11页,共11页
(四)惩罚
• 惩罚通常被认为是因为某人犯错而做一些对他来说是难受的或
– 另一个重要的准则是予以强化物的及时性:一般而言, 即时的强化比延迟的强化更有效
– 所给予强化物的量应与孩子适当的表现所需的努力 成比例。
– 与强化的安排有关:正性强化可以用连续强化或问 歇强化。连续强化在每次适当的目标行为发生后予 以正性强化,其他的均是间歇强化。
– 正性强化物的价值是重要的,孩子越在乎某个强化 物,它可能会越有效。
– 暂时隔离有个三个原则,l0个字,10秒钟,1岁1分钟: 意思是指在孩子问题行为发生后父母用简短的命令 (10个字)让孩子立即(10秒钟内)接受“关禁闭”,关禁 闭的时间长度是一岁一分钟,暂时隔离适合于2一12
行为矫正的原理与方法
行为矫正的原理与方法行为矫正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方法和手段,对个体的不良行为进行纠正和改善,使其能够适应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念。
行为矫正的原理和方法是多方面的,涉及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在实际操作中,行为矫正需要综合运用这些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以期达到最佳的矫正效果。
首先,行为矫正的原理是基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行为主义认为,个体的行为是受到外部刺激和环境影响的,通过对这些刺激和影响的调节和引导,可以改变个体的行为模式和习惯。
因此,行为矫正的原理是要通过对个体行为的观察和分析,找出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和动机,然后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和调整。
其次,行为矫正的方法包括积极强化、消极弱化、认知重建等多种手段。
积极强化是指对个体的良好行为进行奖励和鼓励,以增强其继续保持这种行为的动力和意愿;消极弱化则是指对不良行为进行惩罚和限制,以减少其出现的频率和持续时间;认知重建则是通过改变个体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模式,来影响其行为的改变和调整。
这些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运用,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变通。
另外,行为矫正还需要注重个体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个体的行为改变需要其自身的意识和主动参与,而不是单纯依靠外部的强制和约束。
因此,行为矫正的过程中,需要引导个体认识到自己的不良行为对自身和他人的影响,激发其内在的改变动力和信心,培养其自我管理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最后,行为矫正需要重视社会支持和环境的改善。
个体的行为是受到社会环境和他人影响的,良好的社会支持和环境条件对于个体行为的改善和矫正至关重要。
因此,在行为矫正的过程中,需要引导个体与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氛围,以促进个体行为的积极改变和发展。
综上所述,行为矫正的原理与方法是多方面的,需要综合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理论和方法,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注重个体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重视社会支持和环境的改善。
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平时作业
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平时作业(总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问卷调查法的优点:一是时间灵活,效率高。
二是取样不受限制。
三是调查者和被调查者无须面对面接触,具有一定的回避效果。
现场工作人员非故意偏差:调研人员在错误执行调研方法与过长中,却自认执行的是正确的调研程序和方法导致的偏差。
访问人员素质:认真:认真意味着明确你的责任和工作任务。
你必须很在乎你所从事的这份工作,也把做好工作当作一件很严肃的事情。
为此,一开始就必须认真地听取公司项目研究人员就某个特定项目所进行的专项培训;并认真地理解你手上的问卷或提纲和《访问员手册》。
刻苦:访问员的工作不是一件可以享受的工作。
访问员工作意味着时间、体力、精力甚至心理上的付出,没有刻苦精神是不能在限定的时间,限定的区域,以限定的方式完成任务的。
诚实:诚实是个人品质的至要,更是调查业的生命。
在你选择接受公司的任务时,就肩负了一项义务,那就是以你诚实的劳动完成你的工作。
根据公司规定,如果被作弊,你将受到严厉的惩罚,我作为你们的负责人一样会受到惩罚。
守时:守时意味着严格按照公司确定的工作期限来进行工作。
你必须在限定的期限内接受培训、访问、交问卷。
完成工作不能迟到。
市场预测的原则相关原则建立在“分类”的思维高度,关注事物(类别)之间的关联性,当了解(或假设)到已知的某个事物发生变化,再推知另一个事物的变化趋势。
惯性原则任何事物发展具有一定惯性,即在一定时间、一定条件下保持原来的趋势和状态,这也是大多数传统预测方法的理论基础。
比如“线性回归”、“趋势外推”等等。
类推原则这个原则也是建立在“分类”的思维高度,关注事物之间的关联性。
概率推断原则我们不可能完全把握未来,但根据经验和历史,很多时候能大致预估一个事物发生的大致概率,根据这种可能性,采取对应措施。
扑克、象棋游戏和企业博弈型决策都在不自觉地使用这个原则。
北师大网络教育《咨询心理学》作业及答案
北师大《咨询心理学》作业及答案二、判断题1、心理治疗的目标是促进心理健康发展,充分开发潜能,提高发展水平。
( 错)2、自我体验法是指对自身经历、情绪、认知的反省、调节与反馈以及自我成长。
(对)3、心理咨询伦理守则要求咨询师与来访者在服务中及服务结束后至少五年内均不允许发生性或亲密关系。
(错)4、荣格将人格按照两种态度和四种驱力氛分为外倾思维型、内倾思维型、外倾情感型、内倾情感型、外倾感觉型、内倾感觉型、外倾直觉型、内倾直觉型。
( 对)5、人本主义疗法的理论观点认为运用自我防御机制可以避免适应障碍。
(对)6、房树人测验可以用于智力测验。
( 对)7、焦点解决短期咨询认为咨询的次数与时间有必要进行预设。
( 错)8、森田疗法让来访者学会带着症状去生活。
( 对)9、正念的概念和方法是从道教中提炼出来的。
( 错)10、“牛奶牛奶”是认知去融合技术的典型练习。
( 对)11、心理咨询伦理总则中,尊重的含义是尊重每一位,保障隐私权、保密权和自我决定权。
( 对)12、行为主义疗法的咨询目标是找到不良行为,但不消除。
( 错)13、格式塔疗法的治疗目标是帮助来访者去注意到自己的觉察历程,使他们因而能够负责,能够有所筛选地做选择。
( 对)14、叙事心理治疗的重点就是帮助当事人如何重新检视自身的生活,重新定义生活的意义,进而回到正常的生活。
( 对)15、辩证行为疗法主要被人们用来治疗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来访者。
( 对)三、简答叙事治疗中来访者和咨询师的关系是如何的?答:1、在叙事治疗的过程中,咨询师与来访者建立的关系更多的是一种合作治疗的关系,并且认为来访者才是专家,因为没有比来访者更能了解他人生故事的人了,只有他才能真正的帮助自己打开新的视窗,而咨询师在这一过程中是来访者的合作者。
2、将来访者看作是治疗的合作者甚至专家,可以使来访者更能体验到自身的力量感,使来访者发现自己是可以控制的,有利于发现过去的独特的结果及打开新的叙事空间。
行为矫正的原理与方法简介
• • •
行为受它的结果的控制; 受到强化 ( 奖赏 ) 的行为则会得到巩固(重复); 没有得到强化 , 行为将减弱并最终消失。
一、正强化
• 原理:如果在一定的情景中某人做了某事 ( 行为 ) 而直接地跟随着一定的后果 ( 剌激 或事件 ), 而且 , 这个人在他下次遇到相似 的情景时更可能做同样的事,这样一个过 程就叫作强化。 • 特点:增加行为发生的频率。
强化物的选择
• a 、易于生效的, • b 、能直接在需要的行为后呈现, • c、 能再三使用而不会引起很快的满足甚至 厌腻。 • d 、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 • e 、尽可能使用多个强化物。
• 饱厌:个体体验到这种强化物,已经到了 不需要的程度。 • 剥夺:个体没有能够体验到正强化物。 剥夺的时间越长,强化的效果越好。
• A.计分程序表的设计 • B.强化物的选择与强化原则 • C.程序撤消的考虑
• 3.实施过程分析 • 4.结果
结束语 结束语
• 以上简单地介绍了行为矫正的基本原理和几 个典型的行为矫正方法。尽管行为矫正方法还有 许多, 但最基本的是强化 , 其它方法几乎都是强化 的延伸和复合应用 , 是根据不同的场合和目的, 灵 活、巧妙的安排、运用强化。
有效应用正强化的准则
1、正确选择行为。 2、正确选择强化物 3、a 、在开始前告诉被试有关的计划。
b 、强化物直接地跟随着需要的行为。 • c、在给予强化时 。 • d、 在实施强化物的同时 , 尽量再用些赞扬 和身体的爱抚。
4、让被矫正者逐步脱离程序。 • 逐步消除可见强化物,用社会性强化物代 替。 • 寻找环境中的自然强化物。 5、追踪评价。
塑造
• 5、从一个行为过度到下一个行为的速度不 能太快。 • 6、要以足够的小步子进行。 • 7、如果儿童停止反应,要及时分析原因。 (强化物、难度跨度、前一接近性行为的 巩固情况) • 8、如果因为塑造的步子进行得太快或太大 而失去了一个行为时,应回到一个能够重 新产生该行为的较前的那个行为去。
行为矫正试题及答案
行为矫正试题及答案:(题目黑色,答案为蓝色标示)一、名词解释:1、强化:行为受其结果影响由少而多不断增加的现象,称之为“强化"。
该结果称之为“强化物”.2、消退原理:是指某强化的行为一旦其行为之后不再给予强化物,则该行为的频率就会减少至消失。
3、区分强化原理:是指在同样的前提背景下,个体可能有很多行为表现,但只有某一种行为会得到强化,其他任何行为都得不到强化,则该情境下该行为出现的可能性增加,而其他任何行为都将减少或者消失。
4、目标行为:这个人言行中哪些内容构成了行为过度或行为不足,也就是将要被改变的行为.5、功能评估:收集与问题行为的发生有关的前提和后果的过程.这些前提和后果与问题行为的发生有着功能上的联系。
6、消退爆发:指的是在开始实施消退法时,行为反应不降反而短暂性的增加或者出现新的非预期行为的现象。
7、惩罚:一个具体的行为发生之后紧随着一个结果,于是,将来这个行为不太可能再次发生。
(或是指行为者在一定情境或刺激下产生莫某一行为后,若即时使之承受厌恶刺激(又称惩罚物)或撤除正在享用的正强化物,那么其以后在类似的情境或刺激下,该行为的发生频率就会降低)8、罚时出局:在负惩罚中,如果暂时丧失掉的是一段时间喜欢的活动.二、问答题及简述题:(答案仅供参考,可酌情给分)1、简述“强化物”与“奖励"的关系?答:1、“奖励"是施予者认为行为者想要的.例:多发工资。
2、“强化物”是动态的后验概念,“奖励”是静态的先占概念。
3、惩罚有时可作为强化物起作用。
2、影响强化物的因素并解释或举例说明?答:依从原则,例如,强化小明写作业的行为,选取可以玩游戏为强化物就不合适,因为玩游戏可以通过很多途径获得,不一定非要写作业才可以。
即时原则,行为出现立刻给予强化,不能隔得时间过久否则就没有效果。
匹配原则,强化物要和行为匹配,例如想让他写作业,用一片薯片或给他买游戏机都是与行为不相匹配的.剥夺原则,空间管理时间管理。
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习指导在线考试答案
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习指导在线考试答案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习指导在线考试答案,试题顺序可能错乱,可以通过复制试题题目在本文档中进行查找ctrl+f《网络教育学习指导》这们课程直接点击“在线考试”完成,先核对个人信息,再“进入考试”在11月30日之前完成。
网上考试代替笔试期末考试学生在学期间,只允许转专业、转层次( )次。
1234根据休学规定,连续休学时限最长可达( )12个月18个月24个月36个月学生应征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含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保留其学籍至退役后( )年4321关于课程考试,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迟到三十分钟以上和无故不参加考试者,以旷考处理考试开始三十分钟后,方可交卷出考场学生因病或其它特殊原因不能参加课程考试,必须在考试前2周向学习中心提交《重修申请表》要求重修,经学习中心负责人审批签字后生效所有课程的考试均可携带参考资料申请免修的课程要求提供有效期在( )年内的成绩证明等有关材料的原件、复印件。
6543你上网频率是多少,每天都上每周至少一次平均每月3次以下从不上网下列关于统考的说法正确的是( )40周岁以上的学员可免考已具有国民教育系列本科以上学历(含本科)的学生可以免考各科平均成绩90分以上者可免考申请学位才需要参加统考下列情形属于考试作弊行为的是( )。
开考后未经允许擅自说话者用某种示意、动作互相传递与考试有关信息者在试后评卷时被认定试卷雷同者在考场内吸烟者凡免修课程,成绩均记为( ) 免修80分合格优秀对于教学课件,您的使用情况:能至少看完一遍能看完50%能看完30%能看完10%以下基本没有看过交卷后仍在考场附近逗留、大声喧哗的行为属于( )一般违反考试纪律严重违反考试纪律考试作弊行为正常行为学生对考试成绩有异议,可以要求查卷。
查卷必须在成绩公布后( )内提出书面申请1周2周1个月3个月关于毕业论文,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修满本专业规定应修习的所有课程学分后,方可申请写作毕业论文被评定为抄袭的,成绩按不合格记录毕业论文不能重修毕业论文成绩为合格者不能申请学位授予学位条件中要求"平均成绩75分(含)以上",是指所有课程的加权平均成绩不低于75分,其计算方法为:平均成绩,考试成绩总和/课程门数平均成绩,(考试成绩×课程门数)/总学分平均成绩,考试成绩总和/总学分平均成绩,(考试成绩×学分)/总学分免修的课程学分累计不得超过教学计划规定总学分的( )30%25%20%15%你的年龄大约为20岁以内20~30岁30~40岁40岁以上你用电脑的机会多吗,非常多一般比较少从来没有你所接触到的网络课程能满足你的学习要求吗, 完全能部分能不太能完全不能你参加网络教育的目的是什么,纯粹提高学历以提高学历为主,同时提升能力以提升能力为主,以提高学历为辅纯粹提升能力你每周用于学习网络课程的时间大约有多少, 两个小时以内2-4小时4-6小时7小时以上你认为网络自主学习能够代替课堂学习吗, 完全能部分能不太能完全不能在网络学习中,你最喜欢的活动是:听老师授课利用各种课件自主学习分组协作学习其他对于教材、讲义等文字材料,您的使用情况:能至少看完一遍能看完50%能看完30%能看完的不足10%基本没有看过你在利用网络的方式学习时,能够克制自己不在网上干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吗, 完全能部分能不太能完全不能您认为教学平台上的导航设置是否方便您对信息的查找非常方便比较方便不方便非常不方便网络学习中,你能积极与教师或者同学互动吗, 完全能部分能不太能完全不能您最希望所使用的教材(或讲义)的形式是印刷教材刻在光盘中的电子文稿网络课件中的电子文稿您最喜欢通过什么方式与辅导教师进行交流通过E-Mail方式通过网上答疑(非实时)方式通过指定时间的网上实时交流通过面授不必交流一次考试中,刘某将写好的有考试题目答案的纸条递给前排的吴某,刘某的这一行为属于( )一般违反考试纪律严重违反考试纪律考试作弊行为正常行为你每次在网上逗留的时间大约有多少, 半小时以内1-2小时3-4小时4小时以上对于学院提供的教学资源,你最喜欢哪种形式,纸质教材光盘课件学习中心的音视频课件(宽带) 教学平台上的音频课件(窄带)您认为上网学习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上网速度慢没有个人电脑查不到所需的资料网费高上网时间有限网络操作不熟练缺乏指导你觉得你的自主学习能力怎么样,很强较强一般不强如果在自主学习时遇到难题,你会怎么办, 请教老师请教同学自己查找相关资料放在一边不管关于转层次说法错误的是( )可由高起本层次转为高起专层次可由高起专层次转为专升本层次可由专升本层次转为高起专层次可由专升本层次转为高起本层次多选:第1题(3分)考生违反以下违禁行为之一的,取消当次考试资格,并予以记过处分;情节严重的,勒退学或开除学籍伪造证件、证明、档案或其他不按学院规定而取得考试资格的采取不正当行为或非法手段获取试题内容的由他人替考的窃取、偷换、涂改试卷,伪造、变造考试成绩和考试信息的下列关于学位申请的说法正确的有( )毕业论文被认定为抄袭或伪造数据行为者,取消学士学位申请资格通过学位外语考试后,方可提出学位申请学位论文最终成绩在良好以上(含良好)者,方能符合学位申请条件因外语未达到学位申请条件的学生,可在毕业后两年内参加相应类别的学位外语考试,成绩合格者可提出补授学位申请。
行为矫正的原理和方法
行为矫正的原理和方法
行为矫正指的是通过一系列的原理和方法来改变个人的不良行为。
以下是常见的行为矫正原理和方法:
1. 惩罚原理:基于惩罚-刺激对应关系,通过给予负面后果来
抑制不良行为。
例如,批评、责骂、罚款等。
2. 强化原理:基于奖励-刺激对应关系,通过给予正面后果来
增加良好行为的频率。
例如,赞赏、奖励、物质鼓励等。
3. 塑造原理:逐步引导个体改变行为,从较简单、相对接近目标行为的型态开始,逐渐向目标行为靠拢。
例如,分阶段训练、反馈和引导。
4. 模仿原理:通过模仿他人的行为来改变自己的行为。
可以通过观察和学习他人的行为,以及找到具有榜样作用的人来实现。
5. 训练原理:通过反复锻炼和练习来培养新的行为习惯。
可以通过系统化的训练,如技能训练、认知训练等来实现。
6. 自我监控原理:个体自行监控和评估自己的行为,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自我调整。
可以通过记录和分析行为记录来进行。
7. 社会支持原理:通过他人的支持、关心和鼓励来促进个体的行为改变。
可以通过家庭、朋友、同事等社会关系的支持来实现。
这些原理和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使用,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以达到行为矫正的目的。
同时,行为矫正的过程需要持续、耐心和坚持,以确保行为改变的效果。
行为矫正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行为矫正期末考试题及答案行为矫正是一种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中使用的技术,旨在通过改变环境因素来影响个体的行为模式。
以下是一套行为矫正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供参考: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行为矫正的基本原理是什么?A. 奖励和惩罚B. 观察学习C. 条件反射D. 自我效能感答案:A2. 正强化是指什么?A. 增加不期望的行为B. 减少期望的行为C. 增加期望的行为D. 减少不期望的行为答案:C3. 惩罚与负强化的区别是什么?A. 惩罚是增加不期望的行为,负强化是减少期望的行为B. 惩罚是减少不期望的行为,负强化是增加期望的行为C. 惩罚和负强化都是增加期望的行为D. 惩罚和负强化都是减少不期望的行为答案:B4. 下列哪项不是行为矫正的常用技术?A. 塑造B. 链锁C. 消退D. 模仿答案:D5. 消退的原理是什么?A. 通过奖励来增加行为B. 通过惩罚来减少行为C. 通过停止奖励来减少行为D. 通过重复强化来增加行为答案:C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6. 简述行为矫正中的“塑造”技术。
答案:塑造是一种行为矫正技术,通过逐步接近目标行为来增加个体的期望行为。
通过奖励接近目标的每一个小步骤,逐渐引导个体达到最终目标。
7. 解释什么是“链锁”技术,并举例说明。
答案:链锁技术是将一个复杂的行为分解成一系列小的步骤,然后逐步教授这些步骤。
例如,教授一个人学习游泳,可以先教他如何在水中呼吸,然后教他如何踢腿,接着是手臂动作,最后将所有动作串联起来完成游泳。
8. 描述“消退”在行为矫正中的应用。
答案:消退是一种减少不期望行为的方法,通过停止对这种行为的强化来实现。
例如,如果一个孩子因为哭泣而得到父母的注意,父母可以通过忽视哭泣行为,而只在孩子平静时给予关注,从而减少孩子的哭泣行为。
三、案例分析题(每题25分,共50分)9. 假设一个学生经常在课堂上讲话,老师想要矫正这种行为。
请分析老师可以采取哪些行为矫正策略,并解释这些策略如何操作。
《行为矫正技术》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行为矫正技术复习题(课程代码364014)一、名词解释1.问题行为2.强化3.正强化4.负强化5.惩罚6.观察学习7.功能评估8.社会性强化物9.活动性强化物10.逃避反应11.矫枉过正12.过度补偿13.积极练习14.消退15.效果律16.练习律17.准备律二、简答题1.行为的特征有哪些?2.行为矫正的基本假设是什么?3.行为矫正的基本特点有哪些?4.经典条件作用的主要规律哪些?5.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学习原则有哪些?6.影响惩罚效果的因素有哪些?7.不合理信念的主要特点有哪些?8.影响观察学习的主要因素有哪些?9.建立行为矫正方案时需考虑的因素有哪些?10.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的基本过程依次有哪些?11.有效运用正强化的原则有哪些?12.在实际运用惩罚时,必须注意和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哪些?13.影响消退效果的因素有哪些?14.有效运用厌恶疗法的原则有哪些?15.有效运用系统脱敏法的原则哪些?16.认知治疗的基本技术有哪些?三、论述题1.论述惩罚与负强化的区别,并举例说明。
2.贝克的认知行为理论认为,常见的认知歪曲形式主要有哪几种?3.论述厌恶疗法与惩罚的区别。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问题行为:个体在行为上失去常态,并给他人造成困扰或妨碍自己生活适应的行为2.强化:有机体行为的结果提高了该行为以后发生概率的过程3.正强化:当环境中某种刺激增加而行为反应出现的概率也增加时,这种刺激的增加就是正强化4.负强化:当环境中某种刺激减少而行为反应出现的概率增加时,这种刺激的减少就是负强化5.惩罚: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或不愉快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6.观察学习: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以及行为的后果而间接进行的学习7.功能评估:搜集行为资料并分析其行为功能的过程,即收集与分析与问题行为的发生有关的前提和后果的过程8.社会性强化物:指个体喜欢接受的语言、身体和表情刺激,包括口头的赞美、身体的接触。
行为矫正技术试题
行为校正技术考试题09级应用心理专业203、204宿舍出题一、填空题(每题2分)1、行为评估的方法:访谈、直接观察、、和标准化的评估工具。
答案:行为检核表2、用于行为形成和增加的行为矫正技术:正强化、负强化、、行为养成技术、代币制和行为契约。
答案:间歇强化3、行为矫正的实验设计方法:倒反实验设计、交替式实验设计、、和逐变标准设计。
答案:多重基线设计4、用于行为减少或停止的行为矫正技术包括----------、-------------、------------、-----------等。
答案:惩罚、消退、区别强化、厌恶疗法、系统脱敏疗法(五选四)。
5、示范模仿疗法的理论基础是-------------。
答案:社会学习理论。
6、消退技术中导致行为减少甚至消失的关键是--------------。
答案:撤除强化或者撤消原先维持行为的结果。
二、选择题(每题2分)1、某个体与同龄个体相比其行为的发生频率或者强度不够指的是()问题行为。
A、行为过度B、行为不足C、行为不适当D、挑战性行为答案:B2、行为养成技术中的()技术误用主要表现在将其错误的使用在不良行为上。
A、负强化B、塑造C、渐隐D、链锁答案:C3、观察和测量行为不使用的维度是()A、频率B、持续时间C、行为发生的强度D、行为发生的情景答案:D4、下列哪项不可以用来促使个体表现出要塑造的目标行为()A、用言语对个体的行为进行指导B、采用身体引导的方式进行指导C、采用身体示范、模仿的方法进行指导D、用文字进行详细说明答案:D5、ABC记录法中不包括以下哪个项目()A、认知B、行为C、前奏事件D、行为结果答案:A6、正强化实施的方法是()A、增加一个喜爱刺激B、撤销一个厌恶刺激C、撤销一个喜爱刺激D、增加一个厌恶刺激答案:A7、王老师上课每次都要点名,所以学生们每次都不敢逃课。
上述行为中,老师上课点名对于学生而言属于()1 / 4A、条件正强化物B、条件负强化物C、无条件正强化物D、无条件负强化物答案:B8、目前,在应用行为分析领域,用于评估行为干预效果中使用最广的一种实验设计是()A、倒转实验设计B、交替式实验设计C、多重基线设计D、逐变标准设计答案:C9、下列哪个选项不是用来收集可能的强化物的方法()A.访谈法B.问卷调查C. 心理测量D. 实际观察答案:C10、下列选项不是根据刺激物强化作用的起源或者性质划分的是() A无条件强化物B习得性强化物C泛化性的条件强化物D条件强化物答案:C1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正惩罚的主要形式的有()A.谴责B.反应限制C.反应代价D.矫枉过正答案:C12、采用消退技术之后行为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A.行为迅速减少B.忽视或忘记所发生的行为C.方应限制D.行为的自然恢复答案:D13、行为契约的组成不包括()A.任务B.行为当事人C.奖励物D.任务完成的记录答案:B14、下列不属于行为形成和增加的行为矫正技术的是()A.负强化B.区别强化C.渐隐D.代币制答案:B15、下列对代币选择中要注意的事项叙述不正确的是()A.代币只有训练者才能控制B.制作代币不需要花费很多金钱和精力C.代币本身要是一个具有吸引力的东西D.所选代币在使用过程中要是安全答案:C16、在示范模仿疗法中,减弱不良行为的效果不能通过以下哪种途径获得()A.解除抑制B.替代的低比例强化C.替代的不相容行为强化D.替代消退答案:A17、下列不属于问题行为的功能的是()A.正强化功能B.负强化功能C.感觉刺激或感觉调整功能D.行为获得功能答案:D1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消退就是以往强化过的行为不再进行强化的过程B.积极行为支持的策略强调要从问题行为功能出发设计和实施行为的干预计划C.在示范模仿疗法过程中,学习者的动机状态不会影响示范模仿疗法的效果D.刺激的促进线索主要有动作线索、位置线索和冗余线索答案:C19、下列不能用于正强化功能的干预策略是()A.停止对问题行为进行强化B.教个体适当的良好行为C.将原来用于问题行为的强化物用类强化良好行为D.环境布置、活动内容的调整答案:D20、区别强化的有效实施不包括()A.确定需要强化的目标行为B.根据所选择的区别强化程序确定相应内容C.确定区别强化的程序D.实施之前要认识到所选择的区别强化程序所存在的缺点答案:A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16分)1、间歇强化的种类及其概念。
行为矫正原理与技术试卷及答案
核试卷行为矫正原理与技术 (A 卷)( 闭卷)课程性质:必修 考核方式:考试 专业:应用心理学 年级:2004级本科1班本卷满分100分 完卷时间:120分钟1. 爱德华·桑代克对心理学的主要贡献是对以下哪一方面进行了描述。
( )A. 反应性条件反射B. 条件情绪反应C. 效果定律D. 操作性条件反射2. “任何时候马克把手指放在嘴里并把牙齿咬合在指甲上、表皮上或指甲周围的皮肤上”这一描述是“咬指甲”这一行为哪方面的描述。
( )A. 归类B. 判断C. 类别名称D. 行为定义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3. 一位老师在记录一个孩子上课时间每15分钟是否有扰乱课堂的行为,这位老师让定时器每15分钟响一次。
当扰乱行为出现时,老师在数据单相应的地方做一记录。
当一个间隔上已经做子记录后,老师就不用观察这个孩子或记录他的行为了,直到下一个间隔开始。
这是以下哪一种记录方法。
()A. 成果记录B. 间隔记录C. 连续记录D. 时间样本记录4. 在科学研究中,可以接受的最低观察者间信度值是多少。
()A. 60%B. 70%C. 80%D. 90%5. 以下哪一种设计不是真正的实验设计,因为它没有重复。
()A. A-BB. A-B-A-BC. 多基线跨行为D. 改变标准6. 王老师在对一个孩子说“请”和“谢谢”的行为记录。
在一周的基线期之后,王老师开始使用强化来增加说“请”的行为。
两周基线期之后王老师又用强化来增加说“谢谢”的行为。
王老师使用的是什么研究设计?()A. 多基线跨行为设计B. 多基线跨被试设计C. 多基线跨环境设计D. 改变标准设计7. 小冉是一名电话销售员。
他通过电话来销售产品。
他不知道谁会买他的产品。
但他知道大约平均打13个电话就有一个人买。
小周打电话的行为被什么强化程序所强化?()A. 固定比例B. 可变比例C. 固定间隔D. 可变间隔8. 剥夺使得一个强化物力量如何变化。
北师大网络教育2012行为矫正原理与技术作业
《行为矫正》作业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5个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共15分。
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简答题和论述题组成,共15分。
作业总分30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客观题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1、查理每天喝咖啡太多,这样的行为被认为是( B )A.行为适当B.行为过度C.行为不足D.行为不当2、班都拉提出的行为治疗的方法是:( C )A.厌恶法B.系统脱敏法C.示范-模仿疗法D.理性情绪疗法3、在观察学习中,只要观察者看到榜样的行为受到了强化,则等于观察者受到了间接强化,因而也能对观察者的模仿起到动机激励作用,此为( B )A. 内部强化B.外部强化C.自我强化D.替代强化4、用猫打开迷箱的实验解释试误学习的心理学家是:( B )A. 巴甫洛夫B. 桑代克C. 斯金纳D. 班杜拉5、赌博行为属于间歇强化的哪种?( B )A.定比例强化B.变比例强化C.定时距强化D.变时距强化6、当儿童出现不良行为时,施予厌恶刺激或剥夺他正在享受的奖励刺激,这种行为矫正模式是( B )A. 正强化B.惩罚C. 负强化D.消退7、当乐乐把自己弄脏的墙擦干净后,父亲又要求他将另一面墙上的污渍(这些污渍不是乐乐弄的)也擦洗干净。
父亲采取的方法是:( B )A.积极练习B.体罚C.体力劳动D.过度补偿8、某教师对喜欢打小报告的学生采取故意不理会的方式,这是一种( D )A.正强化B.负强化C.惩罚D.消退9、武艺为了避免吃垃圾食品,每次去超市之前都先吃饱,他所采用的方法是( B )1A.降低良性行为的难度B.降低不良行为的强化价值C.提高不良行为的反应难度D.消除不良行为的S D和S P10、当老师在教某学生认读单词CAR时,首先举起写有CAR的生词卡片,当学生没有反应时,老师就说“[ka:]”,学生重复说“[ka:]”。
经过几次重复后,当老师再次举起生词卡片时,而学生仍然没有反应时,老师只是提示[k],而不发生整个单词的读音了。
《行为矫正的原理与技术》教学大纲.docx
《行为矫正的原理与技术》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及代码:特殊教育导论(12011203)课程学分与学时:3分/48学时(课堂讲授36学时,实验实践12学时,自主学习0学时)先修课程:《特殊教育研究方法》、《普通心理学》等适用专业:特殊教育专业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一)课程性质《儿童异常行为矫正》是特殊教育学专业学生自主选修的一门专业方向课。
本课程主要讲述行为矫正的概念、理论基础和行为矫正方法。
综合了学生所习得的心理学、教育学的相关知识,以及学生对特殊教育儿童的认识,是理论和实践并重的科学,对特殊教育教学实践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课程目的通过《儿童异常行为矫正》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特殊儿童异常行为特点;通过理论、案例分析与实际操作,培养学生评估并分析问题行为,并能够根据异常行为的特点科学的设计行为矫正的程序,为学生从事儿童行为问题的防治与矫正工作奠定初步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三)课程任务1.掌握行为及行为矫正的一般概念;2.了解行为矫正学的发展简史及其应用领域;3.掌握行为矫正学的理论依据和基础;4.了解特殊儿童常见的异常行为及其理论;5.掌握各类行为矫正技术在特殊儿童行为矫正中的应用策略和一般原则;6.学会各类特殊儿童行为矫正的方法研究,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一)理论讲授第一章行为矫正的基本概念(3学时)第一节行为矫正的基本概念一、行为与问题行为1 .行为的特征2.行为及问题行为二、行为矫正的含义与特点1.行为矫正的定义2.行为矫正基本特点3.行为矫正与行为治疗的关系第二节行为矫正发展简史一、行为矫正的应用领域二、行为矫正的特殊性和应用基本要求第二章行为矫正的理论基础(3学时)一、行为矫正的理论基础1.巴普洛夫的经典型条件作用理论2.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3.认知行为学习理论4.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二、行为矫正原理的技术与应用第三章问题行为的功能评估(6学时)第一节功能评估的含义与功能一、功能评估的含义二、问题行为的功能三、功能评估的价值四、功能评估的方法第二节功能评估的主要策略一、问题行为的调查评估二、问题行为的观察评估三、问题行为的实验评估第三节建立行为矫正方案一、建立行为矫正方案应考虑的因素二、构建等值性行为模式第四章强化(3学时)第一节强化的概述一、强化及强化物1.强化的含义与分类2.强化物的含义与分类二、强化的特点及原则1.强化的程式及其特点2.强化原理的原则第二节强化的实施与应用一、强化实施案例1.强化的正例2.强化的误用二、有效运用强化的要点第五章惩罚(3学时)第一节惩罚的概述一、惩罚及惩罚物1.惩罚与惩罚物的含义2.惩罚与惩罚物的分类二、惩罚的特点及影响因素1.惩罚过程的特点2.影响惩罚效果的因素第二节惩罚的实施与应用一、惩罚实施案例1.惩罚的正例2.惩罚的误用二、有效运用惩罚的要点第六章消退(6学时)第一节消退的概述一、消退的含义及类型1.消退的含义2.消退的基本类型二、消退的特点及影响因素1.消退过程的特点2.影响消退效果的因素第二节消退的实施与应用一、消退实施案例1.消退的正例2.消退的误用二、有效运用消退的要点第七章差别强化与刺激控制(3学时)第一节差别强化概述一、行为分化与刺激辨别1.行为分化与差别强化2.刺激辨别与刺激控制二、差别强化及其使用1.差别强化的四种类型2.差别强化的正用与误用第二节刺激控制一、刺激控制的基本技术二、刺激控制的促进策略第八章塑造、渐隐与连锁(6学时)第一节塑造的概述一、塑造的含义及原则1.塑造的含义2.塑造的使用原则二、渐隐的含义及原则1 .渐隐的含义2.渐隐的使用原则三、连锁的含义及原则1.连锁的含义2.连锁的使用原则第二节塑造、渐隐、连锁的实施与应用一、塑造的实施案例与应用二、渐隐的实施案例与应用三、连锁的实施案例与应用第九章代币系统与行为契约(6学时)第一节代币系统与行为契约的概述一、代币系统与行为契约1.代币系统的含义及特点2.行为契约的含义及特点二、代币系统及行为契约的构成1.代币系统的构成及其使用2.行为契约的构成及其使用第二节代币系统及行为契约的实施与应用一、代币系统的实施案例二、行为契约的实施案例第十章行为维持与自我控制(3学时)第一节行为的维持与迁移一、行为维持及其基本策略二、行为迁移及其促进技术第二节自我控制的含义与起因一、自我控制的含义与案例二、自我控制的起因与类型第三节自我控制的方法与步骤一、自我控制的主要方法二、自我控制的基本步骤第十一章临床行为治疗(2学时)第一节厌恶疗法的概述一、厌恶疗法的含义及其基本原理二、厌恶疗法的应用范围与特征三、厌恶疗法的变式与特点四、运用厌恶疗法的原则第二节系统脱敏疗法的概述一、系统脱敏疗法的含义及其基本原理二、系统脱敏的具体实施三、系统脱敏疗法的变式与特点四、运用系统脱敏疗法的原则第三节冲击疗法的概述一、冲击疗法的含义二、冲击疗法的基本原理三、冲击疗法的应用程序第十二章认知行为疗法(2学时)一、认知治疗1.原理和基本技术2.基本过程3.应用程序二、理性情绪行为疗法1.基本原理2.基本过程3.应用技术和程序第十三章示范模仿疗法(2学时)一、示范模仿法的含义与作用二、示范模仿法的影响因素三、示范模仿法的应用程序(-)实践教学项目一问题行为课堂观察(4学时)[实验类型]:验证性[开设类别]:必修[实验目的]:发现问题行描述问题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为矫正》作业
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5个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共15分。
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简答题和论述题组成,共15分。
作业总分30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1、查理每天喝咖啡太多,这样的行为被认为是( B )
A.行为适当
B.行为过度
C.行为不足
D.行为不当
2、班都拉提出的行为治疗的方法是:( C )
A.厌恶法
B.系统脱敏法
C.示范-模仿疗法
D.理性情绪疗法
3、在观察学习中,只要观察者看到榜样的行为受到了强化,则等于观察者受到了间接强化,因而也能对观察者的模仿起到动机激励作用,此为( B )
A. 内部强化
B.外部强化
C.自我强化
D.替代强化
4、用猫打开迷箱的实验解释试误学习的心理学家是:( B )
A. 巴甫洛夫
B. 桑代克
C. 斯金纳
D. 班杜拉
5、赌博行为属于间歇强化的哪种?( B )
A.定比例强化
B.变比例强化
C.定时距强化
D.变时距强化
6、当儿童出现不良行为时,施予厌恶刺激或剥夺他正在享受的奖励刺激,这种行为矫正模式是( B )
A. 正强化
B.惩罚
C. 负强化
D.消退
7、当乐乐把自己弄脏的墙擦干净后,父亲又要求他将另一面墙上的污渍(这些污渍不是乐乐弄的)也擦洗干净。
父亲采取的方法是:( B )
A.积极练习
B.体罚
C.体力劳动
D.过度补偿
8、某教师对喜欢打小报告的学生采取故意不理会的方式,这是一种( D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消退
9、武艺为了避免吃垃圾食品,每次去超市之前都先吃饱,他所采用的方法是( B )
A.降低良性行为的难度
B.降低不良行为的强化价值
C.提高不良行为的反应难度
D.消除不良行为的S D和S P
10、当老师在教某学生认读单词CAR时,首先举起写有CAR的生词卡片,当学生没有反应时,老师就说“[ka:]”,学生重复说“[ka:]”。
经过几次重复后,当老师再次举起生词卡片时,而学生仍然没有反应时,老师只是提示[k],而不发生整个单词的读音了。
经过这样训练,最终学生只要看到写有CAR的生词卡片,就能主动读出[ka:]这一读音了。
老师用的矫正方法是:( A )
A.促进内渐隐
B.促进间渐隐
C.连锁
D.塑造
11、对于儿童来说,以下哪种物品不能作为代币:( D )
A.塑料牌
B.扑克牌
C.积分卡
D.巧克力块
12、不属于概括性强化物的是( B )
A.食物
B.金钱
C.关注
D.行为矫正中的代币
13、成语“望梅止渴”描述的是何种条件反射:( A )
A.经典性条件反射 B.操作性条件反射
C.观察学习 D.认知学习
14、斯金纳认为,行为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A )。
A.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B.回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C.习惯性行为和偶然性行为
D.习得性行为和非习得性行为
15、完成一个行为矫正程序首先要做的是( C )
A.选择惩罚及其标准
B.设立基点行为
C.对目标行为界定
D.选择强化物
主观题部分:
一、简答题(每题2.5分,共2题)
1、对倒返实验设计的评价。
答:通过倒返实验设计,研究者可以证明是实验处理(矫正方案)而不是别的原因导致了行为的改变,可以有效地评估实验处理的效果,有利于确立实验处理和行为改变之间的因果关系。
但是,如从帮助一个人的角度出发来考虑,我们就会发现这种设计的局限性,其局限性主要体现在倒返期上。
如果有可能证明行为的倒返的话,那么这一倒返常常是人们不希望发
生的。
即使问题行为并不具有危险性,我们通常也不希望在行为有所进步之后,再让行为变得更糟。
行为矫正主要着眼于个体的社会行为,一旦有所进展的话,那就很难再进行倒转了。
执行倒转期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伦理问题。
一般而言,倒返期的设计是以某些方式让当事人的行为变得更糟。
我们应该让行为变得更糟糕么?因此,就伦理或教育观点来看,行为矫正是不应该使用倒返实验的。
除实用和伦理的考虑外,倒返实验设计本身也存在不足。
有些问题行为在经实验处理有所改善后,尽管倒返的基线阶段(A2)时已不再进行实验处理,但它也不会返回到原来引入实验处理前的基线水平了,即A2的行为发生不会再回到A1的水平。
此时,我们就不清楚到底是实验处理还是其他的事件导致了最初的改变。
因此,对于这些不可能返回基线水平的行为,我们不能运用倒返实验设计。
2、有效运用负强化的原则。
答:
(1)如果必须通过负强化来建立良好行为,那么在逃避反应和回避反应中,应优先采用回避反应。
(2)在使用回避反应之前,必须借助逃避反应来建立目标行为。
如果逃避反应已经获得,则回避反应一般易于建立。
(3)在使用回避反应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条件厌恶刺激必须是强力惩罚物的信号,必须使当事人获得“警告”。
(4)必须慎重使用逃避和回避反应。
由于负强化过程需要运用厌恶刺激,会令人感到不适并发生副作用,并容易诱使当事人对其他刺激也形成逃避和回避反应。
(5)负强化最好和正强化结合使用。
将对良性行为的正强化和对不良行为的逃避和回避相组合,不仅可以增强良性行为,也可以降低其副作用。
二、论述题(每题5分,共2题)
1、材料:王兵,男,11岁,某培智学校小学2年级学生。
自幼好动,爱与小朋友交往,但交往过程中经常受到小朋友的欺负,如因经常喜爱扯小朋友的衣角,而被小朋友误会后遭打。
尽管吐词不太清晰,但喜爱与人打招呼。
这种习惯在入学校一年多来,经常受到教师的批评,但仍然没有明显好转。
目前,因他上数学课好大声说话,大声讲话的频率较高,表现为与旁边的小朋友说:“红旗是红色的”、“我有长铅笔”,“什么时间下课”等,有时,自己有意冲着班上的小朋友,发出“翁嗡”怪叫声。
因此被老师处罚在家,由家长进行3天行为训练,以纠正这一不良的行为习惯。
家长希望得到求助。
用低比例区别强化进行矫正,请具体说明
过程。
答:在训练前,教师先把“大声讲话”一词下了定义,以便客观地观察记录。
定义如下:“凡是没有经过教师同意,与教师或同学讲话,唱歌,嗡嗡地自言自语,都属于大声讲话。
”然后,一个实习老师坐在教室后面,每天记录王兵一节课(50分钟)内大声讲话的次数。
第一阶段:对王兵大声说话的行为作记录。
第二阶段:告诉王兵什么是大声讲话,并告诉他如果在50分钟内他讲话次数不超过3次,即少于每17分钟讲一次的比例,那么这天结束时,老师就可给他一定的自由活动时间。
每节课结束后,老师告诉王兵他是否已达到了要求,但并不告诉他所记录的讲话次数。
第三阶段,撤除上面的强化程序,并告诉王兵不再有自由活动的时间。
尽管此阶段讲话的比例比第二阶段高,但与第一阶段相比已大大减少了。
2、通过渐隐教会儿童画圆形。
答:为了教学生正确地画圆,老师开始时可把一些画着虚圆(由浓点构成)的纸放在学生面前,把铅笔放在学生手中,对他说:“描一下这个圆。
”然后手把手地指导他把浓点连接起来描成一个圆。
学生完成后,立即可得到强化物。
经过这样几次练习后,老师慢慢地隐去辅助动作,让学生自己描圆。
整个渐隐程序可如下:①在前几次练习中,轻轻地握住学生的手;
②在以后几次练习中,指尖触着学生的手背;③手指着被描的浓圆点;④最后只给予指导语:“这个圆。
”(第①②③步也用这个指导语)老师在教会学生描圆之后,可再通过一次渐隐程序,慢慢隐去那些帮助描图的浓点(从浓到淡,由密到疏),让学生独立完成画圆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