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轨生产技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4
钢轨矫直




法国从1976年开始研究新的钢轨矫直工艺,到1981 年发明了钢轨拉伸法矫直的新工艺。 采用这种工艺,可以保证钢轨具有高的平直度精度 和微小的残余应力。 拉伸矫直是在钢轨两端施加大于被矫钢轨钢屈服强 度的拉力,钢轨在拉力作用下,沿其长度方向伸长, 伸长多少取决于平直度要求。 与辊矫工艺相比,拉伸矫直钢轨残余拉应力仅为辊 式矫直的1/10。
2.2
钢轨断面特点和发展趋势



改进轨头断面设计也是提高刚度和耐磨性方法之一。 各国在轨头踏面设计上遵循了这样一条原则:轨顶 踏面圆弧尽量符合车轮踏面的尺寸,即采用了轨头 在接近磨耗后的踏面圆弧尺寸。 UIC的60kg/m钢轨,轨头圆弧R300—R80—R13; 美国的56.9kg/m钢轨,轨头圆弧R254—R31.75— R9.52; 前苏联的65kg/m钢轨,轨头圆弧R500—R80—R15;
1.2

钢轨的发展趋势
普遍采用重型断面钢轨
从钢轨单重看各国普遍认为: 在大轴重、大运量的重载线路上应使用60~75kg/ m钢轨。 在车速小于160km/h的普通客运线路上应使用50~ 60kg/m钢轨 在车速超过160km/h的准高速及高速线路上应采用 60~65kg/m钢轨。


1.2





轨底底部全是采用平底,以使其断面有很好的稳定 性。轨底端面均采用直角,然后用小半径圆角,一 般采用R4~R2。 轨底内侧多采用两组斜线设计,斜线斜度有的采用 双斜度,也有的采用单斜度。 UIC60kg/m轨,采用1:2.75+1:14双斜度; 日本的60kg/m轨,则采用1:4单斜度; 中国60kg/m轨采用1:3+1:9双料度。

钢轨的发展趋势


研究开发马氏体或贝氏体钢轨钢 在钢轨的材质上随着钢轨工作条件的不断苛刻,对 钢轨性能也逐步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钢轨钢的抗 拉强度从800MPa到900MPa到1100MPa,硬度从300HB 到350HB到388HB。 开发了碳素钢轨钢,且研制了合金钢轨钢和热处理 钢轨钢。 目前正开始研究马氏体或贝氏体钢轨钢,以获得比 珠光体钢更好的断裂韧性、耐磨性和抗疲劳性能。
2.2

钢轨断面特点和发展趋势



铁路车速和轴重的不断提高,要求钢轨具有更大的 刚度和更好的耐磨性。 为使钢轨具有足够的刚度,可适当增加钢轨高度, 以保证钢轨有大的水平惯性矩。 同时为使钢轨有足够的稳定性,在设计轨底宽度时 应尽可能选择宽一些。 为使刚度与稳定性匹配最佳,各国通常在设计钢轨 断面时控制其轨高与底宽之比,即H/B。一般H/B 控制在1.15~1.248。
3.4
钢轨矫直


辊式矫直工艺存在两种弊病: 一是造成钢轨残余应力大。过大的残余应力将会威 胁列车的行车安全,减少钢轨寿命; 二是辊矫工艺无法矫直每支钢轨的两端,为保证端 头的平直度,还必须采用压力矫对端头进行补矫, 即使这样,压力矫也很难使钢轨端头达到高速铁路 对钢轨端头平直度(0.1mm/m)的要求。
钢轨生产技术
1.钢轨发展概况 2.钢轨种类及断面特性 3.钢轨轧制生产工艺 4.钢轨钢研究现状与未来
1.1

钢轨的起源及演变

铁路运输是在16~17世纪由马车运输发展起来的。 钢轨最早的形式是木质轨。 大约1767年出现铸铁轨,标志钢轨的开始。 当时这种铸铁轨实际上是一块仅有1.5m长的铸铁板。 蒸汽机作为动力牵引货车和客车,推动了铁路运输 和钢轨的发展。 英国人乔治· 史蒂文森在1829年他设计出了被称为 “火箭”的机车。
2.2
钢轨断面特点和发展趋势


在轨腰与轨底过渡区,为实现断面平稳过渡,也采 用复曲线设计,逐步过渡与轨底斜度平滑相连。 UIC60kg/m轨,采用R120—R35—R7; 日本60kg/m轨,采用R500—R19; 中国的60kg/m轨,采用R400—R20。
2.2
钢轨断面特点和发展趋势
2.1

钢轨的品种


根据用途的不同,现代钢轨可以分为三类: 矿山铁路用轻轨、客货运铁路用重轨、吊车轨 根据钢种的不同,钢轨又可以分为: 碳素轨、合金轨和热处理轨三种。 按钢轨的力学性能,通常钢轨分为三类: 普通轨,它是指抗张强度不小于800MPs的钢轨; 高强轨,它是指抗拉强度不小于900MPa的钢轨; 耐磨轨,它是指抗拉强度不小于1100MPa的钢轨。
3.5
钢轨热处理工艺


钢轨热处理工艺按其原理分为三大类 : 淬火回火工艺(QT工艺) 、欠速淬火工艺(SQ工艺) 、 控制轧制加在线热处理工艺,也称形变热处理 。 淬火回火工艺按加热方法可分为两种: 感应加热轨头淬火工艺 、整体加热整体淬火工艺 。 欠速淬火工艺按加热方法可分为三种: 感应加热欠速淬火工艺 、煤气加热欠速淬火工艺 、 余热热处理的欠速淬火工艺 。
3.3
钢轨孔型设计




国外某厂67.6kg/m钢轨及60kg/m钢轨孔型设计 以连铸矩形坯为原料,采用包括四个帽形孔、七个 轨形的孔型系统。 四个帽形孔全设计在第一架二辊式粗轧机上,粗轧 轨形孔(即切深孔)则放在第二架二辊式粗轧机上。 中轧则采用万能轧机加轧边机组成的中轧机组,轧 件在其上进行单道次或多道次可逆轮制。 为保证成品尺寸,轧件在精轧机上仅轧一道。精轧 机是由半万能精轧机与轧边机组成的。
3.1
现代钢轨生产工艺

目前,世界上主要采用两种现代钢轨生产工艺: 长流程工艺、短流程工艺。
3.1
现代钢轨生产工艺
3.1
现代钢轨生产工艺
3.2
钢轨轧制孔型系统




钢轨孔型系统分为两类:一类为孔型轧制法孔型系 统,另一类为万能轧制法孔型系统。 两者不同之处在于对具有初步轨形的轧件的进一步 加工和最终加工方法上。 孔型法是继续在二辊式轧机(或三辊式轧机)上采用 闭口式轨形孔进行中轧和精轧。 万能法是在万能轧机(包括二辊轧边机)上采用万 能孔型进行中轧和精轧。
3.3
钢轨孔型设计



孔型系统的特点: 吸收了万能法大压下系数的优点,设置了一个梯形 孔,使轧件变成一个高的矩形,有利于轧件在帽形 孔中能得到较大的压下量,与改善轨头和轨底质量; 在第一个帽形孔底部采用高的切楔和较大的张开角 度及圆弧半径,以利强化轨底; 轨形孔腰部均采用不等厚设计,以增加腿根部压下 量和宽展量,保证腿长的增长,同时适当减小轨形 孔宽展量,以保证轨高尺寸。
3.4
钢轨矫直几何条件:
1
钢轨矫直




1


1
残来自百度文库
钢轨矫直应力条件: σ s≤σ 矫<σ
b
3.4
钢轨矫直



钢轨矫直有三种工艺:压力矫直工艺、辊式矫直工 艺和拉仲矫直工艺。 压力矫直工艺速度低,仅用于对钢轨进行补充矫直。 钢轨常规矫直主要采用辊式矫直工艺。 在辊式矫直中又分为大变形量矫直与小变形量矫直。 采用大变形量矫直钢轨可以用较少的矫直棍对钢轨 进行矫直,但往往使钢轨的残余应力较大。 用小变形量矫直,则需要较多的娇直辊,但钢轨的 残余应力较小。
1.1

钢轨的起源及演变



1865年美国首先用轧制方法生产了钢轨,当时轧制 的钢轨单重为22.6kg。 从那时起直到现在,经历了130余年,钢轨断面形 状几经修改变化,但基本上保持了1865年所设计的 工字形断面形状。 由于机车动力的扩大,钢轨断面尺寸随之不断增加。 从1865年最初单重22.6kg,到1900年45.2kg,再到 1930年59.2kg轨 1947年以后设计了70.1kg重型轨。
3.4
钢轨矫直




用900MPa级UIC60kg/m钢轨和1100MPa级136RE合金 轨进行比较试验,拉伸矫直与辊式矫直相比: 钢轨的裂纹扩展时间要延长40%~60%,且具有低 的疲劳扩展速度。 总的使用寿命,拉伸矫直钢轨增加30%~50%,其 疲劳表面积增加50%以上,使钢轨寿命延长40%。 经过拉伸矫直,UIC耐磨轨屈服强度提高70Mpa, 136RE合金轨屈服强度提高90MPa。
3.2
钢轨轧制孔型系统



钢轨孔型系统一般采用: 箱形孔、梯形孔、帽形孔和轨形孔。 两种轧制法在钢轨粗轧阶段均采用箱形孔(或梯形 孔)、帽形孔和轨形进行开坯。 通常采用3~5个帽形孔,帽形孔配置在二辊式可逆 开坯轧机上 。 粗轧轨形孔也多配置在二辊式可逆轧机上,轧件在 粗轧轨形孔中变形,并逐渐接近成品钢轨断面尺寸。
1.2

钢轨的发展趋势

普遍采用重型断面钢轨 50年代平均轨重43~50kg/m,60年代平均轨重 49~52kg/m,70年代平均轨重52~65kg/m。 目前各国铁路采用钢轨的最大单重为: 中国60kg/m及75kg/m轨 前苏联65kg/m及75kg/m轨 日本60kg/m轨,法国60kg/m轨,英国57kg/m轨, 美国68kg/m,意大利64kg/m轨,波兰60kg/m轨。
3.3
钢轨孔型设计



国内60kg/m钢轨孔型设计 我国60kg/m钢轨断面采用铁道部推荐断面,轨高 176mm、头宽73mm、腰厚16.5mm、底宽150mm、截面 面积77.45cm2、单重60.35kg/m。 轧机为950/800轨梁轧机,原料为300mm×350mm初 轧坯,压缩比为13.5。 采用包括两个箱形孔、一个梯形孔、三个帽形孔和 五个轨形孔的孔型系统。
2.1

钢轨的品种



矿山铁路用轻轨 中国主要有:9kg/m、12kg/m、15kg/m、22kg/ m、30kg/m五种 日本主要有:6kg/m、9kg/m、10kg/m、12kg/m、 15kg/m、22kg/m六种。 客货运铁路重轨 中国主要有:38kg/m、43kg/m、50kg/m、60kg /m、75kg/m五种。 日本主要有:30kg/m、37kg/m、40kg/m、50kg /m、60kg/m五种。
2.2
钢轨断面特点和发展趋势



在轨头与轨腰过渡区为减少应力集中所造成的裂缝, 增加鱼尾板与钢轨间的摩擦阻力,在轨头与轨腰过 渡区也采用复曲线,在腰部采用大半径设计。 UIC的60kg/m钢轨,其轨头与腰过渡区采用R7— R35—R120。 日本的60kg/m轨,其轨头与腰过渡区采用R19— R19—R500。
2.2

钢轨断面特点和发展趋势



日本的60kg/m钢轨,轨头圆弧R600—R50—R13。 中国的60kg/m和75kg/m轨头圆弧R300—R80—R13 和R500—R80—R15 现代钢轨轨头断面设计的主要特点是采用复曲线, 三个半径。 在轨头侧面则采用上窄下宽的直线型,直线斜度一 般为1:20~1:40。 在轨头下腭处多采用斜度较大的直线,其斜度一般 为1:3~1:4。
1.3

中国钢轨的发展



我国的钢轨生产大约是从1894年开始的,由湖北汉 阳铁厂生产。 当时曾生产了从29.8kg/m到42.16kg/m的各种断 面钢轨。 建国后,先后兴建了鞍钢大型厂、武钢大型厂、包 钢轨梁厂和攀钢轨梁厂等。 这些厂经过多年现代化改造,现已形成钢轨生产能 力达150万t/a。
3.3
钢轨孔型设计



国内75kg/m钢轨孔型设计 75kg/m钢轨断面采用前苏联国家标淮断面,即轨 高192mm、轨头宽75mm、底宽150mm、腰厚20mm、断 面面积95cm2。 轧机为950/800轨梁轧机,原料为300mm×330mm初 轧坯,压缩比为13.5。 采用1个梯形孔、3个帽形孔和5个轨形孔孔型系统。 其主要特点是在第一个荒轧帽形孔设计上采用较大 的压下系数,以强化轨头、轨底。
3.4
钢轨矫直



在钢轨标准中各国均做出严格规定,即成品钢轨必 须以平直状态交货,就必须对钢轨进行矫直。 钢轨的矫直过程是一个弹塑性变形的复杂过程。 可分成两个阶段:反向弯曲阶段和弹性恢复阶段。 在反向弯曲阶段,钢轨受到外力和外力矩作用,产 生弹塑性变形; 在弹性恢复阶段,钢轨在存储在自身内的弹性变形 能的作用下,力图恢复到原来的平衡状态。
1.1

钢轨的起源及演变



从1767年以后一直到大约1830年,人们一直是生产、 使用铸铁轨,这种铸铁轨大多为T字形状,车轮在 轨头突缘的限制下可防止下道。 1831年波· 奥埃伯设计出单重18kg工字形轨,其 奥· 断面轮廓已接近我们现代钢轨。 在这之后又有人设计出U形断面轨和其他形状轨, 但这些断面轨均在行车实贱中逐步被淘汰。 到1858年,钢轨的形状基本固定下来,即工字形面, 那时的钢轨单重达38k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