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第二章心理学实验设计]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合集下载

实验心理学期末知识点整理

实验心理学期末知识点整理

实验⼼理学期末知识点整理必考考点选择题反应性:观察过程中参与者的反应要求特征:导致被试猜测实验⽬的或实验者期望的⼀些有⽤线索社会惰化列联研究决策标准感受性差别阈限:是指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间的最⼩差别。

操作性定义: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反应的刺激值不肯定间距韦伯定律最⼩可觉差JND:相距为⼀个差别阈限的两个刺激之间的差别所引起的内部感觉费希纳定律:相信所有的最⼩可觉差都会产⽣相同的感觉增加,想做⽐例量表,其实是顺序量表。

史蒂⽂斯定律盲视:描述被试不承认有意识知觉时其盲点具有知觉能⼒客观阈限、主观阈限会聚操作SOA 提⽰-刺激间隔⼼理不应期不对称迁移等于延续效应阻滞实验消退对偶联合回忆前摄⼲扰量表衰减效应被试变量天⽣的(年龄、性别、种族)社会引起的(社会阶层、宗教、居住区)疾病有关的(肢体残缺、智⼒低下、脑外伤、灾难后果)简答题阈限:我们能不能说⼄的听觉更敏锐⼀些?可能甲⼄都有着同等的听觉感受性,但是他们判断是否听到声⾳的标准不⼀样。

⼄也许⽐较冒进,只要听到似乎有声⾳就说“有⼈敲门”;甲也许⽐较保守,除⾮有百分百的把握否则就会说“没听见”。

操作性定义的优缺点:优点:1.它有利于提⾼研究的客观性,将抽象的概念转换成可观测、可检验的项⽬ 2.⼜处于研究假设的检验缺点:往往只能涉及变量的少数特征,具有明显的排他性,难以表达完整意义。

实验设计不同情绪对于不同情绪内容材料的记忆效果?两个⾃变量各三个⽔平记忆效果再认的记忆数什么实验设计、⾃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法,实验程序,实验预期结论现成的实验说出⾃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有哪些三阶交互作⽤主效应,有效应,⽆效应的条件拉丁⽅设计观察与相关Naturalistic observationBasic research:Has no immediate practical goal.Applied research:Aims at solving a specific problem.Reactivity(反应性)?Participants’ reaction to being observed被试对于被观察时做出的反应⽆⼲扰观察与⽆⼲扰测量之间的关键区别在于是否被试与研究者在同⼀时间处在同⼀地点。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

实验⼼理学知识点实验⼼理学知识点 《实验⼼理学》是我院国家理科基地名牌课程,先后在05年和08年获上海市精品课程和国家级精品课程称号,是⼼理学专业最重要的基础课之⼀。

以下是⼩编精⼼准备的实验⼼理学知识点,⼤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 第⼀章实验⽅法 1. 主试:实验者即主持实验的⼈,发了刺激给被试,通过实验收集⼼理学的资料 2. 被试:实验对象,接受主试发出的刺激并作出反应 3. ⾃变量:即刺激变量,是由主试选择,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为或⼼理的变化 4. 因变量:即被试的反应变量,是⾃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为变量 5. 信度:即因变量的可靠性,⼀致性,同⼀被试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应该得到相近结果 6. 效度:即因变量的有效性,当⾃变量的确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不是其他因素造成 7. ⾼限效应: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容易,所有不同⽔平的⾃变量都获得很好的结果,并没有什么差别时,⽽实验出现⾼限效应 8. ⾃变量的混淆:研究者选定的⾃变量与⼀些未控制好的因素共同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控制变量就是潜在的⾃变量 9. 组间设计:把数⽬相同的被试分配到⾃变量的不同⽔平或不同的⾃变量上,即把被试分组,各组间结果对⽐ 10. 组内设计:使每个被试轮流分配到⾃变量的不同⽔平或不同⾃变量上,即被试不变,先后做不同⼏组测试,然后对⽐前后的结果,上组对下组有影响 11. 匹配被试:对全部被试进⾏预备测验,测验的性质与正式实验的性质是类似的,或是说相关的,然后按测验成绩均匀地形成组 12. 完全平衡法:把所有可能的顺序都排出来进⾏实验 13. 拉丁⽅⽅法:保证每个⾃变量都同等地出现在实验顺序的每⼀个位置 14. 实验者效应:在实验过程中,若主试对被试的正确反应流露出赞许的神情或是对错误的反应表⽰不快,这些主试的态度,是对实验的负⾯影响,要防⽌实验者效应 15. 因素设计:关于两个或多个变量的⼀种实验设计,将实验中每⼀变量的各个⽔平都结合起来进⾏实验 16. ⾃然观察法:在⾃然情影中对⾏为所作的仔细观察,观察者必须为局外⼈不得⼲预实验 17. 调查法:为确定⼈们对⽢⼀特殊问题的感受,作⽤是澄清事实,招除充⾏的不实传闻 18. 相关⽅法:可能为正可能为负,相关并不必然是原因 19. 个案法:⼜称个案历史技术,对某⼀特殊⼈物的深⼊研究,强调个别差别 20. 档案法:使⽤现有的资料去验证新的假设 第⼆章⼼理物理学⽅法 21. ⼼理物理学:⼀门研究⼼⾝之间或⼼物之间的函数关系的精密物学,中⼼问题是物理量与⼼理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22. 感觉阈限:有感觉与⽆感觉的分界线上的刺激强度,即在50%的试验次数中引起感觉的刺激值 23. 差别阈限:在50%的试验次数中引起感觉差别的最⼩刺激增量,也叫最⼩可觉差 24. 韦伯定律:最⼩可觉差依赖原来不同的重量刺激值⽽不是,但总是原先重量或称标准重量的2% 25. 最⼩变化法:刺激由递减和递增两个毓组成,每次呈现刺激后让被试报告,他是否有感觉。

心理学[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心理学[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第一节神经元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基本单位。

它的基本作用是接受和传送信息。

1891年,瓦尔岱耶(waldeyer)提出神经元这一名称,并确立了神经元学说。

一、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一)神经元神经元是具有细长突起的细胞,它由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组成。

树突较短,负责接受刺激,将神经冲动传向胞体。

轴突一般较长,每个神经元只有一根轴突,在轴突主干上有时分出许多侧枝。

哺乳动物脑神经元的数量大概在100亿个以上。

胞体的形态和大小有很大的差别。

按突起的数目可以分成单极细胞、双极细胞和多极细胞。

按功能可以分成内导神经元或感觉神经元、外导神经元或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

中间神经元介于前两者之间,起联络作用。

这些中间神经元的连接形成了中枢神经系统的微回路,这是脑进行信息加工的主要场所。

(二)神经胶质细胞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有为数10倍于神经元的胶质细胞。

胶质细胞对神经元的沟通有重要作用。

首先它为神经元的生长提供了线路,就像葡萄架引导着葡萄的生长一样。

在发育的后期,它们为成熟的神经元提供了支架,并在脑细胞受到损伤时,帮助其恢复,起着支持作用。

胶质细胞的另一作用是在神经元周围形成绝缘层,使神经冲动得以快速传递。

这种绝缘层叫髓鞘,由某些特异化的神经胶质细胞组成。

髓鞘有绝缘的作用,能防止神经冲动从一根轴突扩散到另一轴突。

在个体发育的过程中,神经纤维的髓鞘化,是行为分化的重要条件。

胶质细胞还有一个作用就是给神经元输送营养,清除神经元之间过多的神经递质。

比如由胶质细胞构成的脑血管屏障就可以有效防止有毒物质侵入脑组织。

二、神经冲动的传递(一)神经冲动的含义冲动性是神经和其他兴奋组织(如肌肉、腺体)的重要特性。

当任何一种刺激(机械的、热的、化学的或电的)作用于神经时,神经元就会由比较静息的状态转化为比较活动的状态,这就是神经冲动。

静息状态下,神经元细胞膜对钾离子有较大的通透性,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很差,致使膜内比膜外略带负电(内负于外),这时测到的电位变化叫静息电位。

实验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实验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实验心理学考试重点1、冯特、费希纳、艾宾浩斯的贡献冯特:1879年,莱比锡大学,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心理现象是心理学的研究内容费希纳:率先采用心理物理学方法研究色觉和后像,费希纳定律:S = K logR,第一次将人类心理现象进行了量化的表达。

创造了三种测量阈限的方法:最小变化法、恒定刺激法、平均差误法.艾宾浩斯:对记忆进行了研究,开创了实验方法研究高级心理过程的先河。

创造了新的研究范式和新的变量测量方法:人工材料,节省法.建立了第一个和高级心理过程有关的函数关系—-遗忘曲线2、自变量、因变量和额外变量自变量:在实验中研究者操纵的,对被试的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因变量:由操纵自变量引起的被试的某种特定的反应.额外变量:与实验目的无关,但又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变量,在实验中需要对其加以控制3、主、被试效应实验者(主试)效应:指主试在实验中可能以某种方式,有意无意地影响被试,使他们的反应附和实验者的期望。

“罗森塔尔实验”指人类被试者对待实验和实验者的特定态度和动机影响到实验的结果。

“安慰剂效应”,“霍桑效应”4、因素型实验vs函数型实验因素型实验:是研究某种心理现象或行为产生的原因或条件是什么的实验。

(what)函数型实验:是研究各种条件怎样影响心理现象或行为的实验,它要探明条件与行为之间的函数关系。

(how)5、实验效度:是指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程度。

内部效度:是指实验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明确程度。

影响因素:(1)个体的生长和成熟。

(2)历史因素。

(3)对被试的选择(4)被试的缺失。

(5)前测的影响。

(6)实验程序的不一致。

(7)主试与被试的相互作用(8)统计回归因素外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能够推论到样本的总体和其他同类现象中去的程度,即实验结果的代表性和适用性。

影响因素:(1)实验环境的人为性。

(2)被试者样本缺乏代表性(3)测量工具的局限性6、实验报告的组成部分:题目、摘要、引言、方法、结果、讨论、结论、参考文献及附录.7、试验方法:(1)被试者:要说明被试者选择的方式,被试者的年龄、性别及其他有关方面的情况,被试者的数目、及如何进行分组的,等等。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实验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通过科学实验的方法来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

以下将为您详细介绍一些关键的实验心理学知识点。

一、实验变量在实验中,变量是指可以变化或被操纵的因素。

主要包括自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

自变量是研究者主动操纵或改变的变量,其变化会引起其他变量的变化。

例如,在研究记忆方法对记忆效果的影响时,记忆方法就是自变量。

因变量是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产生变化的变量,是研究者想要观察和测量的结果。

在上述例子中,记忆效果就是因变量。

控制变量则是那些可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但研究者不希望其发挥作用的变量。

比如,被试的年龄、性别、教育水平等,需要在实验中保持恒定或加以控制,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实验设计常见的实验设计有被试间设计、被试内设计和混合设计。

被试间设计是将被试随机分配到不同的实验条件中,每个被试只接受一种处理。

这种设计可以避免实验顺序对结果的影响,但可能会因为个体差异导致误差。

被试内设计是让每个被试都接受所有的实验处理。

优点是能够减少个体差异的影响,但可能存在练习效应或疲劳效应。

混合设计则结合了被试间设计和被试内设计的特点,在一个实验中同时包含两种设计方式。

三、实验误差实验误差是指实验中除了自变量之外,其他因素对因变量产生的影响。

误差主要包括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是由实验设计或测量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导致的,具有方向性和稳定性。

例如,测量仪器不准确会导致每次测量结果都偏高或偏低。

随机误差则是由偶然因素引起的,没有固定的方向和大小,在多次测量中会相互抵消。

为了减少误差,研究者需要精心设计实验,控制无关变量,提高测量工具的精度,并进行重复实验。

四、反应时反应时是指从刺激呈现到反应开始之间的时间间隔。

它是心理学实验中常用的一个指标,可以反映个体的感知、注意和决策等心理过程。

简单反应时是指对单一刺激做出的反应时间,例如看到红灯就按下按钮。

选择反应时则是在多个刺激中选择一个做出反应的时间,比如在红、绿、蓝三种颜色的灯中,看到绿灯按下按钮。

《实验心理学》(孟庆茂版)超详细知识点及重点笔记

《实验心理学》(孟庆茂版)超详细知识点及重点笔记

教材:《实验心理学》(孟庆茂、常建华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5月第一版第一章绪论--心理学怎样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第一节心理学的科学性一、什么是科学?科学就是通过客观的观察和严密的论证来获取知识。

人们获得知识的途径:权威、逻辑推理、经验或直觉、科学。

就一个人来说,科学研究是获得正确知识的一个重要来源;而对全人类来说,科学就是获取真知的唯一来源了。

科学与前面三个途径的区别在于其客观性和严密性。

所谓客观性,就是科学只承认和研究客观存在的事物;所谓严密性,就是科学家采用严密的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

二、科学的五大前提假设(一)世界是真实的对于大多数科学家来说,我们面临的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不以我们的意志而转移的。

(二)世界是有规律的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只要条件满足,就会出现过去出现过的事件。

(三)世界是有因果关系的科学家认为,任何事物的发生都有其原因,而不是毫无理由地独自产生的。

(四)世界是可以认识的任何一个科学家都会在不同程度上承认:世界是可知的。

(五)世界是可以用理性加以理解的推理--逻辑思维是理解一切事物和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

对科学家来说,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可以通过推理加以解释,任何问题都可以通过推理而得到解决。

三、心理学是不是科学学科的科学性是一个连续体,在学科发展的同时,其科学性也在发展。

在冯特时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是所谓的"内省",它直接违反了科学研究的客观性原则。

行为主义认为,只有那些可以观察到的行为才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当代认知心理学则是一个典型的研究从被试身上直接观测到的客观事实、寻找其中因果关系的学术流派。

而与之同时代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则重视意识、情感、价值等行为主义心理学比较忽视的内容,它不甚强调客观观察(事实上也很难做到这一点)。

另外,心理学的不少分支(例如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管理心理学等)比较倚重高级统计分析,而这些方法并不一定能直接得出因果关系,对分析结果的解释也可以各不相同,这也降低了它们的科学性。

实验心理学复习资料

实验心理学复习资料

实验心理学复习资料实验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科学方法。

在这门学科中,研究人员通过设计和实施各种实验来观察和测量不同的心理现象。

这些实验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人类行为的原因和模式,并提供对各种心理问题的解释和解决方法。

本文提供了一份实验心理学的复习资料,帮助你回顾和巩固这门学科的重要概念和理论。

第一部分:实验设计和方法论在实验心理学中,正确的实验设计和方法论至关重要。

下面是一些你应该了解的重要概念:1. 独立变量和因变量:在实验中,独立变量是研究人员操纵的变量,而因变量是研究人员观察和测量的变量。

2. 随机分配:为了保证实验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研究人员需要使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参与者分配到不同的实验条件中。

3. 控制变量:为了消除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研究人员需要控制其他变量的影响,只有操纵特定的独立变量。

4. 双盲实验:在双盲实验中,参与者和研究人员都不知道他们属于哪个实验组,以减少主观偏见和期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5. 统计分析:研究人员使用统计方法来分析和解释实验结果,以确定是否存在显著的差异或关联。

第二部分:经典实验和重要研究实验心理学领域有许多经典实验和重要研究,下面是几个你应该重点关注的实验:1. 斯坦福监狱实验:由斯坦福大学的菲利普·齐姆巴尔德教授进行的一项实验,旨在研究人们在监狱环境中的行为和态度。

2. 密尔格拉姆实验:由斯坦利·密尔格拉姆教授进行的一项实验,旨在研究人们对权威性的绝对服从程度。

3. 简单反应时间实验: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用于测量参与者对刺激的反应速度和精确度。

4. 巴兹廷效应:一项关于注意力和集体行为的实验,研究人员通过观察人们的行为表现如何受到周围人的影响。

第三部分:常见的研究设计在实验心理学中,有多种常见的研究设计,下面是其中一些:1. 重复测量设计:在这种设计中,参与者在不同实验条件下被重复测量,以观察他们在不同条件下的表现差异。

2. 两组独立设计:在这种设计中,参与者被随机分配到两个独立的实验组中,以比较他们在不同条件下的表现差异。

实验心理学复习资料全集

实验心理学复习资料全集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实验心理学概述一、实验心理学的性质1、实验心理学的概念实验心理学(experimental psychology),指应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中关于实验方法的一个分支。

以上的概念,有时被称为广义的实验心理学。

凡是用实验的方法揭示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研究课题和成果,都可以纳入实验心理学的范畴。

狭义的实验心理学,是专门研究如何进行心理实验的一门科学,研究对象是心理实验的理论、方法、程序、操作技术等问题,可以称作“心理实验学”。

2、实验法的特点心理实验(psychological experiment),指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有系统地对引起或影响心理现象的条件加以变化和控制,根据观察、记录、测量与此相伴随的心理现象的变化,确定条件与心理现象之间的关系。

实验心理学的实验一般是指在严密控制条件下的实验室实验。

3、实验法的局限性(1)实验所控制的行为与日常的自然行为有差别。

差别的大小取决于控制行为条件的多少,控制行为的条件越多,其行为就越接近于日常的行为。

(2)从有限次数的实验结果寻找一般性的结论,难免有一定的危险性。

为了尽可能地降低危险性,必须运用统计学对实验设计和结果的解释进行指导。

(3)有一些心理现象不能通过实验法来研究,需要采用非实验方法进行研究。

非实验方法有: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量表法;个案法;作品分析法;比较法;模拟法;生理学方法以及其他社会科学方法。

二、心理实验的各种变量变量(variable),指数量上或质量上可变的事物的属性。

1、自变量和因变量自变量(independent variable),是由研究者选定并操纵、变化的,能够引起和影响所要研究的心理现象的因素,或因素的组合。

有时也称之为独立变量、刺激变量。

因变量(dependent variable),是由自变量的变化引起的被试的特定反应,是研究者要观察和测量的行为变化。

也可称之为反应变量、依变量。

《实验心理学》详细笔记

《实验心理学》详细笔记

《实验心理学》详细笔记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心理实验中的各种变量变量就是在数量上或质量上可以变化的事物的属性。

一、自变量1、自变量的定义自变量即刺激变量,它是由主试者选择、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

我们要选择的自变量的变化间距,即检查点,要能引起因变量相应的变化。

我们把能引起因变量变化的自变量的变化,叫做自变量的不同水平。

2、自变量的种类1)刺激特点自变量,如果被试的不同反应是由刺激的不同特性引起来的,我们就把引起因变量变化的这类自变量称为刺激特点自变量。

(如主试要求被试学习50个单词,这些单词也许是常见的,也许很少见到。

那么,这些单词在报纸上出现的频率就是单词的一个特点,我们可以研究单词的频率对再认的影响。

句子的不同类型,如肯定句与否定句,主动句与被动句,都是句子的特点。

这些自变量都是因自身的不同特点而引起被试不同反应的,它们都属于刺激特点的自变量。

)2)环境特点自变量,进行实验时环境的各种特点,如温度、是否有观众在场、是否有噪音、白天或夜晚等等,都可以作为自变量。

时间也属于环境自变量。

时间是一种非常重要和无时不在的自变量,特别是在记忆的实验中,你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不用时间作自变量的记忆实验。

3)被试特点自变量,一个人的各种特点,如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内外倾个性特征、左手或右手为利手、自我评价高或低等,都可以作为自变量。

4)暂时造成的被试差别,被试的暂时差别通常是由主试的安排,也就是由主试给予的不同指示语造成的。

二、因变量1、因变量的定义因变量即被试的反应变量,它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行为变量。

2、因变量的可靠性即信度信度指一致性,即同一被试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应该得到相近的结果。

3、因变量的有效性即效度当自变量的确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而不是其他的各种因素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我们就说这种因变量是有效的。

如果因变量的变化不是自变量造成的,而是由其他因素,即没控制好的额外因素造成的,这种因变量就是无效的,或者说产生了自变量的混淆。

实验心理学复习资料

实验心理学复习资料

实验心理学复习资料实验心理学第一章1.科学研究从观察开始2.科学方法的特征:经验性,公开性,结构性,可操作性,系统性3.冯特是实验心理学之父,费希纳是奠基人。

4.洛克提出来心灵白板说5.费希纳《心理物理学纲要》标志心理物理学的诞生。

6.冯特的研究方法:内省7.实验心理学的含义:广义的实验心理学(experimental psychology)就是在实验控制条件下,研究心理和行为规律的科学。

狭义的实验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实验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并概括各具体的心理学分支领域中实验研究方法与成果的科学。

通常包括两大部分:(1)心理实验的一般理论和方法,主要是实验设计问题;(2)阐述实验法在一些专门领域的应用,并概括总结其研究成果。

9.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基本过程课题提出——建立假设——研究设计与实施(选择被试,选择方法,变量控制,实验实施)——数据分析——撰写报告取样的原则:代表性,随机性4个标准:目标定向性,可测性,可行性,经济性。

假设的标准:科学性,预测性,可行性。

10.取样方法:(1)简单随机取样(simple random sampling)就是按随机原则直接从总体N个单位中,抽取n个单位作为样本。

其具体方式有抽签和利用随机数字表抽取两种。

(2)系统随机取样法是先将总体各单位按某一标志顺序排列编上序号,然后用总体单位数除以样本单位数求得取样间隔,最后根据取样间隔作等距取样。

系统随机取样法较简单随机取样法更为简便,误差更小,但如果总体中存在周期性的波动或变化,则不宜采用。

(3)分层随机取样法:先将总体各单位按一定标准分为若干类型(即层),然后根据类型单位数与总体单位数的比率,确定从各类型中抽取样本单位的数量,最后按随机原则从各类型中抽取样本。

分层随机取样的代表性和推论的精确性较好,但作出科学的分类则较为困难,适用于总体容量或取样的规模较大时。

(4)整群随机取样:先将总体各单位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许多群,然后按随机原则从这些群中抽取若干群作为样本。

实验心理学复习资料

实验心理学复习资料

实验心理学复习资料考试题型:一、名字解释二、简答题三、实验设计(1)改错(2)设计复习范围:第一章实验心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第二章实验设计第三章心理物理学方法第四章反应时间第五章视觉与听觉第一章实验心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一、实验心理学概述1.实验心理学的概念广义的实验心理学:指应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中关于实验方法的一个分支。

凡是用实验的方法揭示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研究课题和成果,都可以纳入实验心理学的范畴。

狭义的实验心理学:是专门研究如何进行心理实验的一门科学,研究对象是心理实验的理论、方法、程序、操作技术等问题,可以称作“心理实验学”。

2.实验心理学的任务提出问题—选出被试—标识、控制和测量变量—实验的安排、操作—处理和分析实验结果3.心理学实验的含义与基本形式(1)观察法:是描述性质的方法,特点:直接性,描述性;缺点:过于直接和简单。

自然观察法是最受推崇的一种方法,是指对自然情境下的现象进行深入观察的一种方法;只能等待所要观察的事物出现时才能进行,或只能对已有的事物进行观察。

个案法,是指深入研究单个或少数几个被试的观察法。

(注意无干扰观察:指研究者为了避免被试由于知晓正在被观察,产生非自然状态下的行为,而采用的一种无干扰观察技术)(2)实验法: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是研究者主动控制条件下对事物的观察,能对所观察的现象做出因果性的说明。

特点优点:a.实验者带有特定的目的进行实验,即实验者规定了将要研究的事物,这比起耐心等待自然观察要有效、经济和方便得多;b. 实验条件为实验者的观察和记录创造了最好的条件,测量较为精确,实验者可以在做好充分准备后开始实验,并且可以通过控制事件的发生,使其重复产生,以确信某现象是否前后一致;c. 实验者设定明确的实验条件,别人可以来重复并检验实验的结果;d. 实验者可以控制一切条件,使之恒定,而改变某一条件,用以观察试验结果。

缺点:实验条件控制有过多的人为性;实验干涉程度高;对于复杂的行为无法测量;不适合大规模探索性研究。

实验心理学期末复习整理(考试题红笔标出)

实验心理学期末复习整理(考试题红笔标出)

实验⼼理学期末复习整理(考试题红笔标出)第⼀章引论1、1879年,冯特在莱⽐锡⼤学建⽴了第⼀个正式的⼼理实验室,标志着实验⼼理学的建⽴。

2、实验⼼理学的重要性:是各门⼼理学的基础3、观察法与实验法:观察法只能对已有的事物进⾏观察,实验法是研究者主动控制条件下对事物的观察实验法的特点:①可控性②可重复性(结果可检验)③可以进⾏因果的推理(实验法最重要的特点)4、实验范式:以范式是指按照某⼀⽐较公认的路线或观点所采取的研究⽅向或研究步骤【例】①斯楚普实验②加⼯⽔平效应③补笔④记忆研究中对偶联合范式(已经停⽤)5、⼼理学规律的性质定量研究:将数据定量表⽰,并将结果从样本推⼴到所研究的总体定性研究:依据⼀定的理论与经验,直接抓住事物特征的主要⽅⾯,从事物的内在规定性来研究事物6、实验⼼理学研究的⼀般伦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审慎的⼯作作风7、研究⼈类被试的伦理原则:①保障被试的知情同意权②保障被试退出的⾃由③保护被试免遭伤害④保密原则8、实验⼼理学研究的⼀般程序(每个标题后⾯要再写⼀句话解释)(1)确定课题、形成假设(怎么来确定课题,课题的来源:有些实际需要、⽂献综述、理论综述)(2)选择被试:选择有代表性的被试,采⽤随机化原则,再写⼏条随机化的⽅法(3)实验实施:确定实验控制,⾃变量、因变量、额外变量都要进⾏控制,对随机变量尤其是额外变量进⾏控制(4)数据处理:不同的实验设计对应不同的实验处理⽅式,把对应的实验处理⽅式写⼀下(5)报告撰写:⾃由发挥第⼆章实验研究的基本问题⼀、主试和被试(对结果产⽣影响的情况:①主试对被试的影响②主试的态度③被试的态度)(⼀)主试对被试的影响1、主试通过指导语对被试产⽣影响2、实验者效应(1)定义:主试者在实验中可能以某种⽅式有意⽆意地影响被试者,使他们的反应符合实验者的期望(2)包括:①罗森塔尔效应②实验者的性别、种族、肤⾊等(3)实验者效应的消除:①双盲:实验者与被试都不知道实验处理类型和实验预期结果②实验的⾃动化:被试通过计算机或者其他设备做实验(⼆)被试的动机和态度对实验的影响1、要求特征(需要特征):(1)定义:被试会⾃发地对实验者的实验⽬的产⽣⼀个假设或猜想,然后再以⼀种⾃以为能满⾜这⼀假想的实验⽬的的⽅式进⾏反应(2)包括:①霍桑效应:因为被试知道⾃⼰处于实验中,是被观察者,所以他们会尽⼒去做,提⾼效率②安慰剂效应:指病⼈虽然获得⽆效的治疗,但却“预料”或“相信”治疗有效,⽽让病患症状得到舒缓的现象(3)要求特征的消除①单盲:被试不知道⾃⼰正在参与实验或不知道⾃⼰所处的实验处理组②掩饰情节:不告诉被试真正实验的假设(掩饰情节并不常⽤)⼆、变量(⼀)⾃变量1、⾃变量的分类:①刺激特点⾃变量②环境特点⾃变量③被试特点⾃变量④暂时造成的被试差别(由于不同的指导语/实验任务造成的差别)被试特点有⼀些可以操纵,有些则不能操纵2、操作定义(1)定义:⽤可以感知到的事件、现象或指标来对研究变量进⾏数量化或定性的界定和说明【例】挫折感抽象定义:当达到⽬标的过程中遇到障碍时所产⽣的情绪感觉或反应。

实验心理学[第二章心理学实验设计]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实验心理学[第二章心理学实验设计]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二章心理学实验设计实验设计说到底就是计划如何控制各种变量,以严密的逻辑说明因果关系。

心理实验的设计,就是实验研究者为了解答所研究的问题,设计对实验中各种变量如何加以控制的方案。

心理学实验分两种情况。

一种是实验室实验,一种是自然实验。

本章主要讨论实验室实验的设计问题。

第一节心理实验研究的程序一、确定课题(一)课题的来源研究课题的来源通常有以下几个方面:实际需要、理论需要、个人经验以及前人的研究与文献资料。

(二)实验类型的确定一般可以把实验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是因素型实验,一种是函数型实验。

(三)问题的陈述在课题确定和实验类型明确后,如果用假设的形式提出,那就更加符合科学原则。

二、选择被试选择被试的原则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依照问题的性质选择被试,另一种是依照结果的概括程度来选择被试。

三、实验的控制与测定在实验过程中,对自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都要进行控制。

对自变量的控制主要表现在对自变量的操作性定义,确定检查点和自变量范围等方面。

对反应的控制主要表现在对指导语、实验仪器和材料选择等实验过程的控制上。

在心理实验中,要求反应指标应该具有有效性、客观性和数量化等特征。

四、实验结果的统计心理学研究的资料常常分为:计数资料、计量资料、等级资料和描述性资料等类型。

实验和观察到的资料应该应用统计方法加以整理并制成图表。

在图表中标出各种数值。

对结果分析应该用统计法,或者假设检验给以证实或否定。

五、撰写论文实验完成后需要做实验报告。

完整的实验报告一般包括:题目、摘要、引言、方法、结果、讨论、结论、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

第二节心理学实验中的变量一、自变量及其控制在心理学实验中,自变量是能产生所要研究的心理现象的各种条件(因素)或条件的组合。

自变量往往与刺激有关,常常称为刺激变量,它由主试选择、控制,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但是被试自身的条件(机体变量)也常常影响反应活动,因此,刺激变量和机体变量都可以作为自变量来进行研究。

实验心理学第二学期末复习重点

实验心理学第二学期末复习重点

实验心理学第二学期末复习重点1、名解15分5个2、简答25分3、论述20分4、实验设计40分2个第六章知觉1、关联后效:指不同刺激特性之间的相互影响也会产生后效,如颜色和方向或颜色和形状。

2、月亮错觉:指月亮刚刚在地平线升起时看起来比天顶时要大,而实际上月亮在这两个位置上的大小是相同的,此时月亮与地球的距离也是相同的。

第七章注意一、选择性注意理论模型:1、早期选择理论布罗德本特的过滤器模型:我们一次可以加工的信息是非常有限的,为了保护和适应这种有限的容量,我们一次只能对来自单一的通道的信息进行加工,根据较显著的物理特性,来自其他不被注意的通道的信息会被过滤掉。

2、中期选择模型特雷斯曼的衰减模型:不被注意的通道的信息并不是被完全过滤掉,而是被减弱。

所以,来自这些通道的信息尽管不易被提取使用,但有可能会进入到高级的加工过程。

3、晚期选择理论多伊奇认为过滤器或信息的减弱并不存在,相反,所有输入信息被加工并可供使用。

相关性部分地决定一个信息是否被“注意”到,比如你的名字就具有很高的相关性,这就是为什么你会注意到在不被注意的通道呈现的你的名字。

二、分散注意:卡尼曼提出的注意能量分配理论模型认为注意的能量是有限的,任务分配到的注意资源的多少取决于该任务所需的心理努力的程度。

这个模型包括的主要观点有一下几点:(1)一些任务比另一些任务对注意资源的要求更高,需要更多的心理努力;(2)总的注意能量是有限的,但能量也可以在其他因素的影响下相应增加或减少(如唤醒水平越高,则注意能量也越高)(3)只要对注意能量的要求没有超过上限,那么人们就可以同时进行几项任务(4)人们根据一定的规则和策略将注意能量分配到不同的任务和心理过程的不同阶段。

1、双任务冲突:让被试同时执行两个任务,两个任务的刺激S1和S2以同时呈现或在一定的刺激呈现间隔分别呈现,然后主试来评估这两个任务间相互影响的程度。

2、瞬脱效应:指在在一系列快速呈现的视觉刺激中,如果在第一个靶刺激出现之后在200~600ms之内呈现第二个靶刺激,我们探测第二个靶刺激的能力会降低。

实验心理学复习要点

实验心理学复习要点

心理学研究的科学程序1.发现问题——确定课题(为什么)来源:实践需要(现实生活)理论需要(查阅文献)明确课题性质:因素型和函数型2.提出假设(怎么样)逻辑:如果a……,那么b……特点:以科学实验为基础,具有可推测性3. 被试选取依据:根据实验目的、问题样本数量:大样本≥30;小样本﹤30方法:简单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4实验控制:包括自变量的控制、因变量的控制、额外变量的控制5数据整理和分析数据类型:描述型,问题解决中的出声思维计数型,如性别(男-0,女-1)等级型,领导能力的五级评定计量型,智商6. 实验报告的撰写a. 标题和作者b. 摘要c. 引言d. 研究方法 1. 被试 2. 实验仪器和材料 3. 实验设计和程序e. 结果分析f. 讨论g. 结论h. 参考文献i. 英文摘要实验心理学的科学属性可控制性、可操作性、可证伪性、可重复性、可争辩性因变量控制1.规定因变量的操作定义2.因变量应具备的特点:有效性、客观性、数量化、真实性、敏感性因变量的可靠性即信度因变量的有效性即效度:确实是自变量而不是其它变量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3.反应指标的平衡速度——准确率自变量控制1.规定自变量的操作定义(布里奇曼)2.规定自变量的不同水平3.校准自变量仪器,保证研究的内在效度4.控制呈现刺激的方式额外变量控制被试变量:实验者效应(罗森塔尔、霍桑效应和安慰剂效应)控制: 1.指导语标准化2.主试的行为态度3.双盲实验 4.平衡被试差异环境变量的控制排除法、恒定法、匹配法、随机化法、抵消平衡传统的阈限理论(高阈限理论)颜色混合包括相加和相减两大法则1.相加混合法则(色光混合)三原色:红+绿+蓝=白2.相减混合(颜料混合)三原色:黄、青、紫减色法混合是由于三原色吸收光与反射光的不同而混合为不同的颜色。

加色法混合后产生的颜色明度增加,等于其投射的光束的明度的总和;减色法中混合后得出的颜色,其明度是减少的。

影响决策标准β的因素:1、信号和噪音的先验概率的大小先验概率指实验前即可得知的信号或噪音在所有事件中的比率,它一般由主试决定。

实验心理学复习资料

实验心理学复习资料

1.艾宾浩斯"艾宾浩斯是一位对实验心理学的早期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的德国心理学家。

他的贡献是:首次运用是实验法研究高级心理过程,如记忆、学习、思维等;从根本上变革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范式;为心理学提供新的变量测量方法,解决了高级心理过程的量化问题;通过实验研究,建立了第一个和高级心理过程有关的函数关系——遗忘曲线。

著有《记忆》、《心理学原理》、《心理学纲要》等。

2.霍桑效应:霍桑效应是指被试知道自己在被观察测定。

表现出的期望效应和猜测试验目的的对实验结果造成的影响的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梅奥从霍桑研究中最先发现这种现象,利用这种效应能激发工人内在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3.双盲实验:双盲实验指在心理学试验中,为防止因主试及被试了解试验内容或目的后产生的反应偏差对试验结果产生额外影响,让主试和被试双方都不知道试验内容和目的的实验处理方法。

4.操作定义:操作定义指对于一种现象用测量它的程序作为它的定义的,即可用感知、可度量的事物、事件、现象和方法对变量或指标做出具体的界定、说明。

有利于提高研究的客观性,有利于研究假设的检验,有利于提高研究结果的可化性,有利于研究的评价、结果的检验和重复。

5.反应时:反应时间是指从刺激的呈现到反应的开始之间的时距。

刺激施于有机体之后到明显反应开始所需要的时间。

在反应的潜伏期中包含着感觉器官、大脑加工、神经传入传出所需的时间以及肌肉效应器反应所需的时间,其中大脑加工所消耗的时间最多。

四、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简述组间设计和组内设计的优缺点。

(1)组间设计的优缺点1 优点。

一种自变量不会影响另一种自变量,因为每个被试只对 一种自变量做反应。

(1分)2 缺点:分配到各实验条件下的被试可能在各个方面是不相同的,因此不同实验条件造成的差异也可能是由于被试的差别造成的(2分)(2)组内设计的优缺点优点组内设计需要的被试少,试验设计方便有效;组内设计比组间设计更敏感;组内设计消除了被试的个别差异对试验的影响(2分)缺点 一种实验条件下的操作会影响另一种实验条件下的操作,也就是试验顺序造成了麻烦;组内设计的方法不能用来研究某些被试特电子变量之间的差异;当不同自变量伙子变量的不同水平产生的效果不可逆时,不宜使用组内设计。

实验心理学笔记汇总

实验心理学笔记汇总

实验心理学笔记汇总第二章实验设计第一节实验设计概述一、实验的含义和由来实验设计的基本思想,是由英国古典统计学家Fisher基于对农业田间实验而提出的。

实验设计的概念实验设计乃是进行科学实验前做的具体计划。

它主要是控制实验条件和安排实验程序的计划。

它的目的在于找出实验条件和实验结果之间的关系,做出正确的结论,来检验解决问题的假设。

二、实验设计的内容①刺激变量(或刺激变项)的确定及其呈现的方式;②反应变量(或反应变项)的指标及其测量方法;③对一切有关变量(或变项)的控制措施;④确定被试总体及被试样本人数和选择被试的方法;⑤拟定主试在实验开始前对被试者要说的指示语;⑥规定实验次数;⑦安排实验程序;⑧规定使用仪器的型号;⑨规定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

三、实验设计中的常用术语1、因素(factor)与因素水平(factorial level)因素是指研究者在实验中感兴趣的一个变量。

实验中所操纵的变量的每一个特定的值叫因素的水平。

2、处理(treatment)与处理水平的结合(treatment combination)处理与处理水平的结合都是指实验中一个特定的独特的实验条件。

3、主效应(main effects)与交互作用(interaction)实验中由一个因素的不同水平引起的变异,叫做因素的主效应。

在多因素实验中,当一个因素的不同水平在另一个因素的不同水平上变化趋势不一致时,我们称这两个因素之间存在交互作用。

4、简单效应在因素实验中,一个因素的不同水平在另一个因素的某个水平上的变异叫做简单效应。

四、实验设计的基本类型根据在各种自变量及各种处理水平中是否用相同被试:①被试内设计②被试间设计③混合设计从对实验控制条件的严密程度的不同:①真实验设计②准实验设计③非实验设计根据实验中要操纵变量的多少:①单因素实验设计②多因素实验设计1、被试内设计也叫单组实验设计(within-subjects design),是每个被试须接受自变量的所有情况的处理。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实验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行为和思维的一门学科,通过实验方法来验证和解释心理现象。

本文将介绍一些实验心理学的重要知识点,包括实验的设计、工具和技术等。

一、实验设计实验设计是实验心理学的基础,它决定了实验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实验设计方法:1. 双盲实验:研究人员和实验参与者都不知道他们处于哪个实验组,以减少主观因素的干扰。

2. 随机分组设计:将实验参与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以保证两组的比较具有代表性和可靠性。

3. 因素设计:研究多个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并分析不同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二、数据收集和分析数据收集是实验心理学中不可或缺的步骤,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1. 自陈式问卷:参与者根据自己的主观感受回答问题,适用于调查研究和个体差异研究。

2. 实验测量:通过测量行为和生理指标,获取客观的数据,如实验参与者的反应时间、心率等。

3. 统计分析:使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常用的方法包括t检验、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等。

三、实验工具和技术实验心理学借助于各种工具和技术来收集和分析数据,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实验工具和技术:1. EEG(脑电图):通过放置电极在头皮上记录脑电活动,以研究认知和情绪的神经基础。

2. fMRI(功能性磁共振成像):通过测量血氧水平的变化来揭示不同区域在不同任务下的功能活动。

3. 视觉刺激材料:如图片、视频和文字等,用于实验参与者的视觉刺激和任务。

4. 实验软件:如E-Prime和PsychoPy等,用于设计和实施实验,并收集和分析数据。

四、实验伦理在进行实验心理学研究时,研究人员需要遵守伦理原则,保护实验参与者的权益。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实验伦理原则:1. 许可和知情同意:在进行实验之前,研究人员需要向实验参与者解释实验的目的、过程和可能的风险,并获得他们的同意。

2. 保密性:研究人员需要保护实验参与者的个人信息,并确保实验数据的匿名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心理学实验设计实验设计说到底就是计划如何控制各种变量,以严密的逻辑说明因果关系。

心理实验的设计,就是实验研究者为了解答所研究的问题,设计对实验中各种变量如何加以控制的方案。

心理学实验分两种情况。

一种是实验室实验,一种是自然实验。

本章主要讨论实验室实验的设计问题。

第一节心理实验研究的程序一、确定课题(一课题的来源研究课题的来源通常有以下几个方面:实际需要、理论需要、个人经验以及前人的研究与文献资料。

(二实验类型的确定一般可以把实验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是因素型实验,一种是函数型实验。

(三问题的陈述在课题确定和实验类型明确后,如果用假设的形式提出,那就更加符合科学原则。

二、选择被试选择被试的原则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依照问题的性质选择被试,另一种是依照结果的概括程度来选择被试。

三、实验的控制与测定在实验过程中,对自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都要进行控制。

对自变量的控制主要表现在对自变量的操作性定义,确定检查点和自变量范围等方面。

对反应的控制主要表现在对指导语、实验仪器和材料选择等实验过程的控制上。

在心理实验中,要求反应指标应该具有有效性、客观性和数量化等特征。

四、实验结果的统计心理学研究的资料常常分为:计数资料、计量资料、等级资料和描述性资料等类型。

实验和观察到的资料应该应用统计方法加以整理并制成图表。

在图表中标出各种数值。

对结果分析应该用统计法,或者假设检验给以证实或否定。

五、撰写论文实验完成后需要做实验报告。

完整的实验报告一般包括:题目、摘要、引言、方法、结果、讨论、结论、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

第二节心理学实验中的变量一、自变量及其控制在心理学实验中,自变量是能产生所要研究的心理现象的各种条件(因素或条件的组合。

自变量往往与刺激有关,常常称为刺激变量,它由主试选择、控制,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但是被试自身的条件(机体变量也常常影响反应活动,因此,刺激变量和机体变量都可以作为自变量来进行研究。

(一自变量的种类如果仔细分析,自变量还可以分解为以下4大种类:1.刺激特征方面的自变量刺激的不同特性会引起被试不同的反应。

这些自变量可以是量的变化,也可以是质的变化;可以是简单刺激,也可以是组合刺激。

2.环境变量不同的环境因素也可以作为自变量。

进行实验时环境的各种特点如温度、是否有观众在场、是否有噪音、白天或夜晚,另外不同的国家、地区、学校、班级都可以作为自变量。

3.被试变量一个人的各种特点,如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职业特征、健康状况、个性差异、左手或右手为利手、自我评价高或低等等,都可以作为自变量。

4.暂时的被试变量暂时的被试变量指的是那些容易暂时性地受主试或研究者的言语、表情、态度以及其他因素影响的被试变量,例如定势、动机、疲劳等等。

通常是由主试给予不同的指示语造成的。

(二对于自变量的控制1.对自变量规定操作定义实验中规定操作性定义有很多好处,可以使研究者的思考具体而清晰;可以增进科学研究者之间沟通的正确性;可减少一门学科所用概念或变量的数目。

2.检查点的确定心理学研究中的自变量,有些有质的区别,是连续的,例如不同的感觉通道,不同的学习方法等,这些不同的质就是不同的检查点,或称为实验处理。

一般检查点确定在三到五个为宜。

3.仪器的校准实验中对仪器的控制要求是:仪器不仅能对自变量的操作达到严密准确,同时也应具有控制无关变量的能力。

4.控制呈现刺激方式包括呈现时间的长短、呈现的顺序、空间位置等,都应根据要求加以控制。

二、因变量及其控制(一因变量的种类因变量即被试的反应变量,它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行为变量。

在心理学实验中,充当因变量的总是反应变量,它是由自变量引起的被测定者的心理现象或行为变化。

一般来讲作为反应变量的指标有:(1准确性方面的指标,如正确率或错误率;(2速度或敏捷度方面,一般来讲,内部的心理历程越短,速度越快;(3刺激的强度水平不同,也可以做为反应指标;(4反应的概率或频率,如阈限的确定就是根据“正”反应出现的概率计算;(5各种心理测验的量表分数及评价者的评定分数;(6反应的强度或力量,可以用物理量大小表示,也可以用反应的时间长短表示;(7高次反应变量,即用一个图或表表示反应的多种情况,例如学习曲线。

(二反应变量的控制1.对反应规定操作定义规定反应变量的操作性定义便于数量化,但是同时要注意指标的单一性偏差。

2.反应变量应具备的条件实验中的反应指标一般需要具备几个特征:(1指标要具有有效性,即特异性或相关性,能够真实反映反应的情况,即反应的指标能够度量刺激所引起的真实反应,而不是其他别的什么。

(2要具有客观性,即不同的研究观察者或不同次的观察只要是反应相同,其指标也应该是相同的。

当然观察的随机误差是允许的。

一些主观性较大的度量指标,规定好反应标准后,也可以认为是一种客观性很好的度量指标。

(3指标要能够数量化,或用数字,或用次数,或用一定的反应程度不同的语义,例如好、很好、非常好之类,也可认为是具有数量化特征的指标。

(4指标要能够精确地、真实地度量反应的变化,即指标本身要具有灵活性和分辨性,既要精确又要准确。

在应用百分数表示正确或错误时应特别注意天花板和地板效应。

天花板效应: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容易,所有不同水平(数量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好的结果,并且没有什么差别时,我们就说实验中出现了天花板效应。

地板效应: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困难,所有不同水平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差的结果,并且没有什么差别时,我们就说实验中出现了地板效应。

3.反应指标的平衡实验中常常遇到反应速度要快,但是造成错误率上升的现象,这就是速度一准确性权衡问题。

三、控制变量的处理控制变量又称无关变量、额外变量等等,它们是除自变量之外,一切能够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是必须在实验中加以控制的变量。

如果应该控制的变量没有控制好,那么它就会造成因变量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研究者选定的自变量与一些未控制好的因素共同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这就叫自变量的混淆。

对控制变量的处理方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对部分被试变量及暂时被试变量的控制方法(1指导语控制。

为了使被试的反应一致,应该对指导语标准化;(2主试者对待被试者的态度应该规范化;(3采取单盲或双盲实验法;(4控制被试者的个体差异;(5采取实验组、控制组对照法。

(二对环境变量及部分被试变量的控制方法1.操作控制的方法这一方法主要是指主试者的具体操作,排除一些变异因素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包括对控制变量的消除和保持恒定的方法。

心理实验在暗室或隔音室中进行就是为了消除控制变量的视觉刺激和昕觉刺激。

对于实验中不能消除的有机体变量,比如年龄、身高、性别、体重等刺激变量,就需要使其保持恒定。

消除法,即通过采取一定措施,将影响研究结果的各种无关变量消除掉。

如为了消除“实验者效应”、“霍桑效应”,可采用“双盲程序”;采用好的指导语可消除被试的紧张、焦虑,还可消除被试因不明白如何去做而产生的各种随机与系统误差。

恒定法,即采取一定措施,使某些无关变量在整个研究过程中保持恒定不变。

如使研究环境、测量工具、指导语、研究时间对不同被试保持一样,通过效果恒定来达到控制它们的影响的目的。

平衡法,对某些不能被消除,又不能或不便被恒定的无关变量,通过采取某些综合平衡的方式使其效果平衡而对它们进行控制的方法。

平衡法的具体方式有对比组法和循环法。

对比组法的原理是,随机建立两个被试组,两组除研究变量外,在其他无关变量的效果方面都是相等的,因而两组结果之差可视为研究变量的差异所致。

循环法主要用来平衡研究处理的顺序效应。

2.设计控制法通过实验设计,控制实验结果中可能混入的控制变量的效果。

主要方法有:控制变量效果的平衡和控制变量效果的抵消。

设计时采取实验组和控制组法是实验中基本的方法。

通过随机分配被试可以达到平衡的效果。

比较典型的是Kurtz提出的有效计划;对于由于实验顺序所造成的练习、疲劳以及空间位置、动作等造成的控制变量的控制,就需要运用抵消法,常见的如ABBA循环法、随机化法。

3.统计控制法常见的有控制变量的纳入法和统计控制法等。

将控制变量作为实验设计中的一个自变量,可以使实验情景更接近实际。

但是由于自变量的增加,会带来分析上的困难。

在统计分析的过程中也可以把一些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分离出来,常用的有共变量分析(或称协方差分析等。

第三节实验设计一、实验设计及其评价(一心理实验的基本步骤(1确定研究问题并提出假设;(2拟定验证实验的方法并进行研究;(3整理分析资料并解释实验结果。

(二实验设计的功能(1使实验变量(即反应变量的变化最大;(2能控制好各种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变量;(3使实验中误差变异最小。

(三实验设计的评价(1能够恰当地解决所欲解决的问题;(2恰当地控制了实验中的无关变量;(2使实验结果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即效度。

二、实验设计的类型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志,可以将各种心理实验设计分为不同的类型。

(一实验组、控制组比较设计(又叫组间设计这是依据实验设计的分组方式,是否给以实验处理划分的。

这是心理实验最基本的实验设计类型。

在实验中将被试分为两组,一组施以实验处理称作实验组,另一组不给实验处理叫控制组。

最后测定某刺激的反应进行比较,所以又叫组间设计。

(二事前测定和事后测定比较设计这是依据何时测定被试的方式来分类的设计类型。

事前测定是指在实验处理实施前对被试进行有关研究方面的测定,事后测定是指在实验处理实施后对被试进行有关研究内容的测定,前后两次测定的差异就是实验处理的结果。

(三随机化设计及区组设计这是依据无关变量的控制方式来区分的实验类型。

这种设计是使各组被试在实验处理前各方面完全相等,但分组的方式不同。

完全随机化设计是依据概率的原则,用随机分派的方法使各组无关变量保持相等,一般常用控制组和实验组,或多个实验组的设计,又叫做组间设计。

区组设计是将被试按区组划分,使每一区组被试尽量保持同质。

然后将区组内的被试随机分配到各个实验处理中去。

(四单因素与多因素实验设计这是依据实验中自变量的多少进行分类的设计类型。

如果自变量因素只有一个,就是单因素的实验设计,如果实验中的自变量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设计就是多因素设计。

(五前实验设计、相关设计、准实验设计、真正的实验设计这是依据实验中各种变量的控制情况或控制水平高低划分的实验设计类型。

前实验设计也可以操纵、变化一个自变量,但是这种设计对无关变量的控制太差,致使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很低。

相关设计又叫事后回溯设计,这种设计既不能操纵、控制自变量,也不能随机分派被试,只能将被试的现存差异,分类归到一定的情景中去。

准实验设计类似或近似真正的实验设计,是指在实际的社会情景中,不能用真正的实验设计来控制无关变量,但可以对一些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变量进行分类,将其作为自变量因素纳入,使用真正实验设计的某些方法进行搜集、整理、统计分析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