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复习专题复习四人文地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复习四

人文地理

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复习四人文地理

一、知识总结

人文地理学是研究人类行为的一门学问,主要以人类的主要活动及其与生存环境的关系为灵魂;人地关系是贯穿地理学科的一条主线,人文地理考试内容的知识分布

(一)综合复习

一、联系区域地理内容分析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结合实例分析农业生产的地域性

例如,将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转化为关系图,并利用农业区位因素关系图分析具体地区农业发展的主导因素

二、几大农业地域的比较

三、不同工业部门的区位选择

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是工业区位选择的初衷,但是社会需要、环保要求对工业区位选择也由种种限制。

可用这些案例来指导我国工业区的发展。

两大工业区与比较

城市区位因素

(二)人文地理基础知识的拓展

本部分内容包括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型、城市化的加快和城市合理规划、文化和旅游需求的增长、国力的增长和国际关系的改善。了解这些内容在人地关系中的重要作用,会使我们在分析地理问题时思路更开阔。

一、人口与环境

人口与环境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即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型,人口环境的关系。我们应重点理解人口数量、人口素质、人口迁移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首先区分几组概念:

1.区分几组概念

(1)生育率与出生率

生育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出生的人数与育龄妇女(指15岁到49妇女)数之比,出生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出生人数与总人数之比。两者分子相同,分母不同,可见,生育率是决定出生率的基础。

(2)环境人口容量与适度人口

适度人口最早是从经济或福利角度挖出的,主要讨论的是区域最佳的人口规模,或是理想人口规模,即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保持在多少才最适宜,而环境人口容量又称为环境承载力,主要研究的是一个地区可承受的最大人口容量,一般来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适度人口,要小于环境人口容量。比如我国的最适宜人口数量为7亿左右,最大(极限)人口数量为16亿左右,这里所说的最适宜人口指的是适宜人口,而最大人口指的是环境人口容量。

(3)人口空间移位与人口迁移

人口空间移位指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移动。人口迁移一般也指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移动,但这种移动涉及人口居住地由迁出地到迁入地永久性或长期地改变,即包含三大要素:空间移位,居住地变更,时间限度。也就是说人们总是不断地进行空间移动,但不能把所有的空间移动都当作是人口迁移,只有其中那些居住地“永久性”或“长期性”变迁的移动,才被当作人口迁移,这就是人口迁移的时间性。强调人口迁移的时间性,就是要把人口迁移与人们每天在工作地与居住地之间的通勤往返,外出购物及旅游、出差等活动分开,因为它们各自的社会经济意义是不相同的;人口迁移必须以居住地的改变为条件,即迁移发生前后,人们的居住地各不相同。而居住地的改变,包含有人口迁移必须超过“一定的距离”的含义。只有超过一定的距离,迁移者与其外界环境之间的关系才会发生显着变化,人口迁移对迁出地、迁入地和迁移者的影响等才有实际的意义。

2.人口与环境的关系

主要包括人口数量与环境的关系,即人口数量通过资源、排污及生产规模的变化影响环境,环境通过影响生育率、死亡率来影响人口数量;人口素质与环境的关系即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影响,社会经济环境、自然环境影响素质,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即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环境都有影响,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影响人口迁移,在人口与环境的关系中,人口是主动的,可以改善环境,也可以毁坏环境,其中人口素质特别是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原因是○1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从整体上影响着人们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2人

口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影响人们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并从技术上影响着环境的保护、改善和治理,因此,提高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是保护环境的根本途径之一。

由图可得:人口数量持续增长,资源消耗量同步增加,粮食产量一度增加后趋于下降,环境质量明显降低。今后人口数量将会因环境变化、资源短缺、粮食不足而受到限制,出现下降趋势。图中反映了人口数量与资源、环境、粮食的关系,而忽略了人口素质对环境、资源的影响,随着人口素质的提高和科技的进步将会改变目前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粮食减产等问题。参考答案:⑴①随着人口的增长,资源消耗量也同步增加;②随着人口的增长,环境质量不断下降;③在一段时间内,人口和粮食同步增长,而后,随着人口增长,粮食产量下降。⑵今后一段时间内,由于资源消耗量上升,开始出现短缺,环境质量继续下降,粮食减产,人口增长将受到限制,也会逐渐下降。⑶随着人口的剧烈增长,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向环境排放废气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⑷ B、人口素质对环境、资源的影响

二、城市地域结构

高中必修城市地理,是从聚落类型的角度来了解城市,是把城市置于地理环境及其要素宏观的、自然的和在社会背景中加以分析,而城市地域结构则深入到城市的内部,属城市的微观层

次,我们应重点理解城市对区域的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区位特点,影响因素,学会读图分析评价城市规划是否合理。

1.城市对区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城市是区域的三中心,即管理中心、服务中心、和经济增长中心。

在各类经济活动之间进行空间竞争及同类活动空间上高度聚集的基础上出现了城市地域功能分区,这就是城市中三大主要功能分区的区位特点比较。

2.城市三大主要功能分区为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它们分别占城市土地面积的比例一般商业区最小,住宅区最大,从区位特点来看,商业区主要是点状或条带状分布,而工业区、住宅区等多是片状分布,商业区多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处;其区位需求要有便捷的交通及大量的消费人口。大城市中心往往形成一个中心商务区,简称CBD,中心商务区是城市经济活动最繁忙的地方,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很大,尤其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城市还表现为中心商务区建筑物高大稠密,内部分异明显,水平方向上,零售在中心,垂直方向上,零售多在低层。工业区集聚性强;总体向城外移动,局部位于交通干线两旁。高级、低级住宅背向发展,前者较后者地价较低,污染较小

3.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有历史、经济、社会和行政因素,不同地区或不同时间影响城市功能的分区的主导因素不同。其中经济因素是在市场条件下影响城市多种功能区形成的主要原因。这是因为一方面因位置、通达度的不同造成了土地价格或地租的不同,另一方面商业、工业、住宅对用地的竞争能力也不同,如商业区要保证有大量的消费人口,须建在支付地租最高的交通便捷的市中心。

4.评价城市合理规划的标准

⑴功能分区合理,也就是说城市内部土地利用方式之间的关系规划合理;⑵住宅区与工业区之间有无有效防治环境问题的考虑;⑶规划是否以人为本,即是否有文化艺术、休憩功能,以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为标准。

三、文化景观和旅游活动

这两部分内容很新,文化景观内容较抽象、我们在理解相关概念的基础上,要能根据文化传播和扩散的路径,分析其特点,运用有关资源和实例,分析文化景观与环境关系,理解旅游活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旅游资源特性,能够综合分析旅游活动产生的条件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下面重点说明几个问题。

1.与文化相关的概念:广义文化、狭义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文化景观等。图中大圆代表广义文化: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之和。小圆代表文化景观,是人们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利用自然物质加以创造,并通常附加在自然景观上的人类活动形态也称人文景观,它主要具有两大特性,即空间性、时代性。由于文化景观也是人类创造所得,故所有文化景观都属于文化的范畴,但不是所有文化事物和现象都能称为文化景观,如诗词、火车就只是文化事物,因其空间位置不具有稳定性或固定性,不能称为文化景观,文化景观是人地相互作用的产物,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图中上半大圆①代表狭义文化,即精神文化,包括语言、法律、制度等,下半大圆②代表物质文化

2.与景观相关的概念:自然景观、文化景观(人文景观)、旅游景观等。图中小圆代表旅游景观,是指凡能满足旅游者娱乐、享受及其它方面的需要、实现其旅游目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广义)。图中左半大圆①代表自然景观,指没有经过人类活动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始景观,即自然界原有的事物很少受到人类的直接影响或未受到人类影响的景观。其中一部分作为旅游资源被开发利用,则成为旅游景观,图中左半小圆②就表示地质地貌景观、气象景观,水文地理景观、生物景观等。图中右半大圆③代表文化景观或人文景观。文化景观中的一部分作为旅游资源被开发利用,也可成为旅游景观,即右半小圆④所示,如建筑景观、文化艺术景观、风土人情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