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人才以智为主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方的观点是理想人才以“仁”为主,那么什么是理想人才呢?理想人才是具有一定知识和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高尚的道德情操,适应社会的需求,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构建和谐社会作出积极贡献的人。必须是立足当今社会,满足社会需要的人才。

仁的内涵是非常博大的。孔老夫子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解释了仁,即恭、宽、信、敏、慧,这五个字简练的概括了仁的高度,恭敬、博大、宽容、信念、诚实、勤敏、慈悲。他认为仁是发自内心的情感,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所在,是人类追求的最高境界。可见仁是人的精神世界,代表着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是一个人的内在品质,贯穿着一个人的一生,也是一种推动人类社会进步,不断创造发展的动力。而“智”主要是指智力,所掌握的知识,是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利用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里我们所说的理想人才,是立足于德才兼备的人才,而“有德无才”或“有才无德”的人都不在今天的讨论范围之内。我方认为理想人才以“仁”为主,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从一个人的成长来看,“仁”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根本。英国作家约翰生说过:美德,是智力的最高证明。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挫折,有的人在逆境面前低了头,而另一些人却能坚守信念,积极上进,最终战胜困难,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成为理想人才。难道说这是因为智的原因?难道不是仁的一些道德品质,如坚定的信念、自信及积极向上的态度等让他们在社会、生活的重压下成长为理想人才的吗?在职场竞争中,企业也越来越重视一个人的修养、品质。往往是一个人本身所体现出来的品格修养决定了他的去留。北京市人才交流协会会长,北京市人才服务中心主任韩光耀更是提出这样的观点“能力可以培养,知识要不断更新,只有道德是最基础、最主要的。”

第二,从社会的角度来看,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和谐社会是社会各个部分、各个要素之间协调统一、和平稳定的理想社会,也就是一个仁的社会。在经济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团队协作已经越来越重要,这就需要有很强的团队协作精神。集体的成功需要发挥每位人才的作用,智固然是发挥人自身潜能不可或缺的因素,但光靠一个人是不行的,这时“仁”是使我们更好地与他人友好相处、团结协作,更大程度上发挥整体的力量,成为推动集体和谐进步的理想人才。现在这一代,尤其是独生子女,他们是很好的掌握了大量的学科知识,却往往缺乏与他人良好的沟通与合作,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如何关爱他人,在这样的情况下,仁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了。

第三,就二者的关系来看,“仁”对“智”起支配、控制作用。古语有云:士有百行,心德为首。司马光也说过:德者,才之帅也。仁决定了智的价值取向,支配着人的思想、行为,更决定了知识能否发挥其作用和发挥的程度。回想过去,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李四光等一大批具有崇高爱国热情的科学家毅然放弃了国外优越的生活条件,投身祖国的怀抱,用自己的智慧改变着祖国的贫穷和落后,然而又有多少人,迷恋国外的优厚待遇。他们拥有傲人的智却并没有足够的仁来支配他们的智,并没有把他们的仁上升到国家名族的高度。请问对方辩友,这样的人有再多的智又有何用?难道你们不觉得这样的智显得很匮乏吗?

我方并不否认“智”的重要性,理想人才就一定要有智。我方只是说理想人才以“仁”为主,以智为辅。仁者立于世,众人恒敬之。一切理想人才都是本着“为社会造福”的“仁”的思想,进行“智”的活动。仁是推动理想人才的原动力,仁是理想人才为社会作出贡献的必要条件,国家的发展知识的创新都以仁为主。

综上所述,我方一致认为,理想人才应以“仁”为主。

智是一种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理想人才是符合社会需要,能在合适的岗位上做出出色业绩并创造最大价值的人。理想人才的基本素养是高尚的素质、丰富的阅历、深厚的功力(理论基础)、博智的头脑、灵敏的感官、锐利的眼光、奇特的联想、悬河的口才。一个道德高尚而能力与知识不足的人能否可以制造出宇宙飞船,能否可以研制出甲流疫苗,能否可以发明养活无数人的杂交水稻?我想请对方辩友思考一个问题,如果人才以仁德为主的话,那么人类科技能取得如今的成就么?人类社会还会进步么?我想对方辩友所说的是那远古的氏族时代吧!!!

有足够知识与能力的人才可以使其仁得以合理地体现和实践。因为在不同的情况下,仁对当事者有着不同的行为要求,而对该形势的判断就依赖于其智。

我不会否认仁的作用,但是我们只能说没有最重要只有更重要。在人才的培养上是以能力即智为主,那么从人才中脱颖而出的理想人才又为什么是以仁为主了呢??我们从小到大的培养,成才之后的选拔,与工作中创造价值都是以智为主,那为什么当我们成为理想人才的时候要反而以仁为主呢?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是不是说明是我们现在的教育方法错了呢。在这个社会上生存,智字远比仁字重要得多,甚至可以说,两者根本不是一个重量级的。这个社会上有许许多多的陷阱,要想实现人才价值,首先就是要在社会上生存。没有这个基础,单讲仁和智又有什么意义呢?智是一种思维仁是一种品质。思维指导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培养性格,性格塑造品质。在现代的社会,光靠仁义是绝对不能成功的,谁都需要去不掌握一门知识,技术去赖以生存,这充满仁义的社会是残酷的,仁义不能当饭吃啊。因此我方认为,理想人才以智为主,以仁为辅。

理想人才就像一栋对社会运作起重要作用摩天大楼。仁,是基础,起着地基的作用。智,是房子,是对社会运作起作用的部分。地基的重要性不必多说,但大楼的主要部分是房子,是体现这栋楼对社会价值大小的部分。即,是智决定了人对社会价值奉献的多少。以仁为基础不等于以仁为主。

智。当今社会最需。优胜劣汰。尔虞我诈。光有仁。只会落得被人欺的地方。

拥有智。才会自强不息。只有自己不为世间事而烦恼。就会习得仁,试问,如果一个人,连基本的温饱都不能满足,他还会去顾及什么仁吗?

“仁”作为一种道德的体现,它是空泛的;而“智”是实在的,不会轻易变迁更改。你既然已经是理想人才,那么那些社会的基本道德你都应该具备,缺一不可。而“智”则是个性的,它可以是天文历史社会人文艺术科学各方面的知识与成就,可以是社交口才组织竞技演讲推销各方面的能力与才干。更重要的是,在这个世界上,你根本不可能找到两个人所拥有的“智”是一模一样的。“智”的个性化注定了它成为理想人才的主导,古往今来,我们从未找到以共性作为评价主导方向的事例。所以我方坚定不移地认为理想人才是以智为主的。

理想人才应该以智为主,以仁为辅。难道一个文盲能变成理想人才?那我们这么多人读书为什么?还不如一个文盲吗?光心肠好,善良,是不能变成理想人才的。古代很多思想家、学问家心地是都很好,可是他们的智慧程度超于他们的仁义。

同时要注意仁在字典上的解释是仁爱,对方如果提到儒家思想提到仁是道德等理论一定不能承认,如果对方说在理想人才创造社会价值的时候是仁起到主要的作用。那么这个仁是怎么创造价值的,怎样的仁才能创造价值,无论如何都要记住创造价值的一直都是智,仁只能说是体现价值的一种选择,只是这种选择可以是价值提升一定程度而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