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稳定性与自我调节能力的关系.
原创10: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恢复力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在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外界干扰因素的 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增强最初发生变化的那 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
注意: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是无限的,当外界干扰因 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就会迅速丧失,生态系统就到了难以恢复的程度。
二、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1、抵抗力稳定性
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 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 性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有关。
(3)实验流程
制作生态缸框架 缸底部的铺垫
注入水
放入动植物 密封生态缸
标准:100cmX70cmX50cm
花土在下,一边高,一边低;沙土在上, 沙土层厚5~10cm
注意:从缸内低处注入
水中放浮萍、水草、小乌龟 沙土上移植仙人掌(或仙人球) 花土上移植蕨类植物和杂草 花土上放置蚯蚓、蜗牛
用胶带将生态缸密封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一、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概念: 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 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2)原因: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3)表现: 生态系统的结构稳定性和功能稳定性。
2、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不同的生态系统都具有在一定范围内消除外来干扰的 能力,即自我调节能力。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越复 杂,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相反,组成成分越少,营 养结构越简单,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弱。自我调节能力 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自我调节机制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自我调节机制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系统,它包括了整个地球上的生物和非生物物种,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十分重要,因为它关系到整个地球上的生物是否能够生存和繁衍。
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则依赖于自我调节机制的作用。
本文将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自我调节机制进行探讨。
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学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那么什么是稳定性呢?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在外界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生态系统仍能保持自身的结构和功能的稳定状态。
具体来说,就是在生物群落、生态圈等各种生态系统中,种群之间的数量、种类和空间分布、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等等,都要保持一定的平衡状态,才能确保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稳定性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基础,它有助于维持地球的生态平衡。
如果我们把生态系统看成一个大的机器,那么稳定性就是机器能够长时间运转的关键组成部分,也是机器出现问题时能够自我修复的关键机制。
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的生物之间通过食物链、生态位等关系相互联系,构成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
如果其中一个群落数量过度增加或减少,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从而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稳定性可以分为静态稳定和动态稳定。
静态稳定是指在任何外界条件下,生态系统都能以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存在。
动态稳定是指生态系统在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能够自我调节和恢复到原有的稳定状态。
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机制生态系统中的自我调节机制是生态系统独有的一种特殊机制。
与其他机器相比,生态系统中的自我调节机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它是从生态系统自身内部产生的,可以在某些特定情况下,自动地对生态系统自身进行调整和修复,以保持其稳定性。
(一)负反馈机制负反馈机制是生态系统最常见的一种自我调节机制。
它是指生态系统中一个变化会引起另一个变化,从而让生态系统保持平衡的机制。
例如,当一个种群增加时,它的食物供应就会减少,从而使得生存条件变得更加苛刻,这就导致种群数量的下降。
原创11:5.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北极苔原生态系统
(地衣是主要的生产者)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 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
森林局部火灾后,森林还能恢复原状吗? 其核心是:遭到破坏,恢复原状。 2、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的破坏后恢 复到原状的能力,叫做恢复力稳定性。
热带雨林在遭到严重的砍伐,草原受到极度放牧后, 恢复原状的时间漫长,难度极大!
抵抗力稳定性强,恢复力稳定性弱!反之。
思考:为什么要建造农田防护林?
(二)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 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 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三、设计生态缸并观察其稳定性
19
(5)生态缸的采光用散射光 防止水温过高导致水生生物死亡
(6)选择生命力强的生物,动物不宜太多,个体不宜太大 容易适应新生态环境,减少对O2的消耗,防止O2的产生量小 于消耗量
20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说明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 性 B.增加该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可提高该区域生态 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C.抵抗力稳定性越低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就越高 D.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自我调节的能力就越弱
二、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限度,难以恢复。
资料:当草原遭受蝗虫的采食后,草原植物就会增强其 再生能力,尽可能减缓种群数量的下降;
当森林遭遇持续的干旱气候时,树木往往扩展根系 的分布空间,以保证获得足够的水分,维持生态系统正 常的功能。
生态系统的稳定机制
生态系统的稳定机制
生态系统的稳定机制是指生态系统在面对各种干扰和变化时,能够保持相对稳定和平衡的能力。
以下是一些生态系统的稳定机制:
1. 自我调节机制:生态系统内部的各种生物和非生物因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制约的关系,这些关系可以自我调节,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2. 多样性机制: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可以提供多种生态位和食物网,从而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 反馈机制: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和非生物因素之间存在着反馈机制,当某个因素发生变化时,其他因素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 抵抗力和恢复力: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抵抗力和恢复力,可以在面对一定程度的干扰和破坏时保持相对稳定。
5. 生态适应性: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可以通过适应性进化来适应环境变化,从而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总之,生态系统的稳定机制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包括自我调节机制、多样性机制、反馈机制、抵抗力和恢复力以及生态适应性等。
这些机制共同维持着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黄土高原由于植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
以贵州为中心的石漠化地区
§5—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三、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一)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
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不受损害) 的能力。
资料: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当草原遭受蝗虫的采食后,草原植物就会增强其再生能力,尽可能 减缓种群数量的下降;蝗虫种群数量的扩 大还会导致食虫鸟类数量的增加,继而抑 制蝗虫的数量。因此,草原生态系统的结 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稳定。
实例二:相反,在热带雨林中, 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非常复 杂,假如其中的某种植食性动物大 量减少,它在食物网中的位置还可 以由这个营养级的多种生物来代替, 整个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仍然能 够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抵抗力稳定性低
抵抗力稳定性高
北极苔原生态系统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
§5—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⑵要使人工微生态系统正常运转,在设计时还要考虑系统内不同 营养级生物之间的合适比例。
⑶应该注意,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有条件的,也有可能是
短暂的。
§5—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制作 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
·目的要求: ·基本原理: ·实验材料:
⑴蚯蚓8~10条,蜗牛5~7个,小乌龟2~3只。 ⑵浮萍、水草、蕨类植物和一些低矮杂草,仙人掌(球)2~3株。 ⑶玻璃板4~5m2,粘胶足量。 ⑷沙土8~10kg,含腐殖质较多的花土40~50kg,自来水足量。
受到污染的河流
污染后得到净化的河流
§5—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资料二:热带雨林在遭到严重的砍伐,草原受到极度 放牧后,恢复原状所需要的时间相当漫长,难度极大!
过度放牧导致草原退化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 2.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 (1)概念:不同的生态系统都有在一定范围内
__消_除__外__来_干__扰__的能力。 • (2)基础:___反__馈___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 • (3)大小: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__组__分__越__多___,能
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途径越复杂,其调节能力越强。 相反,组分___越_少____,营养结构__越__简__单__,其调节 能力也越小。
• A.湿地生态系统由于工业污水的排放,受到很大的污染,距排污口 越近的水体中溶解氧越多,N、P等无机盐也越多
• B.负反馈调节是湿地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 C.由于污染而死亡的鱼腐烂后会加重污染并导致更多鱼类死亡属于
正反馈调节 • D.南沙湿地生态系统如果遭受严重破坏,物种数可能大量减少,抵
• 负反馈调节图解:
• ③结果:抑制和减弱最初Fra bibliotek生变化的那种成 分所引起的变化。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 (2)正反馈调节: • ①作用:加速生态系统最初所发生的变化,
使生态系统向着更好或更坏的方向发展,即 人们常说的良性循环和恶性循环。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 ②实例:一个湖泊生态系统中发生的正反馈调节 • 若一个湖泊受到了污染,鱼类的数量就会因为死亡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 [思考探讨]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自身结构和 功能的相对稳定结构和功能稳定体现在哪里?
• 2.血糖平衡的调节、体温调节属于哪种反馈调节? • 提示: 1.结构稳定体现在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
分解者在种类和数量上保持动态平衡。功能稳定体现在生态 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输入与输出基本相等,保持相对稳定。 • 2.负反馈调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调节能力大小:一般来说,生态系 统的组成成分越多样,能量流动和物质 循环的途径越复杂,其调节能力越强。 相反,成分越单纯,其营养结构越简单, 其调节能力也越小。
四 稳定性的两个方面
抵抗力稳定性
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
抵抗力稳定性
(1)概念: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使自 身结构功能维持原状的能力。 (2)核心:抵抗干扰 保持原状 (3)来源: ①生物的种类、数量多,一定外来干扰造 成的变化占总量的比例小。 ②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途径多,一条途 径中断 后还有其他途径来代替。 ③生物代谢旺盛,能通过代谢消除各种干 扰造成的不利影响。
遭到破坏 恢复原状
稳 定 性
抵抗力 稳定性
恢复力 稳定性 生物量、生态系统复杂程度等
物种丰富的热带雨林Ⅰ
物种丰富的热带雨林Ⅱ
营养结构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强
② 生态系统在受到不同的干扰之后,其恢复 速度和恢复时间是不一样的,与受干扰的 程度、环境条件和生态系统本身的特性有 外界干扰 关。
稳定性
正常作 用范围
恢复力强
恢复力弱
3 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比较
抵抗力稳定性 实质 保持自身结构功能相对稳定 恢复力稳定性
恢复自身结构功能相对稳定
核心 抵抗干扰 保持原状
1. 相反关系 联系 2. 同时存在于同一系统中的 两种截然不同的作用力, 它们相互作用,共同维持 生态系统的稳定。 3. 二者之间与营养结指标 恢复力作 用指标
总稳定性指标
时间
(1)造成生态系统稳定性遭到破坏的原因: 自然因素:主要指自然界发生的异常变化,如火山 爆发
地震等使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甚至毁灭。
人为因素: ①破坏植被导致生态系统稳定性被破坏 ②食物链破坏导致生态系统稳定性破坏 ③环境污染破坏生态系统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人教版必修三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生物系统的稳定性:由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迁入、迁出及其它变化使生态系统总是在发展变化的,当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它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稳定,我们就把:生态系统所具有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称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稳态〔稳定性〕的维持存在着反馈。
当生态系统中的某一成分发生变化的时候,它必然会引起其它成分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这些变化反过来又会影响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这个过程就称为反馈。
反馈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两种〔如下图〕。
生态系统稳定性是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或者说是生态系统发展到成熟稳定状态时而具有的一种“自稳〞能力。
任何一个生态系统不仅具有一定的结构,而且执行一定的功能。
其中,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完善的营养结构是保障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畅通运行的结构基础;而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又能使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形成典型的食物链关系,推动生态系统的生存与发展。
当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它的结构与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稳定。
系统内各种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虽有波动,但总是大体相同的,表现为生物的种类组成、数量比例保持相对稳定。
三、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1、抵抗力稳定性:在生物学上就把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称之为抵抗力稳定性。
2、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以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叫做恢复力稳定性。
3、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的区别:干扰因素强度小大生态系统的稳定状态抵抗力稳定性没有改变遭到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表现保持恢复力稳定性恢复与营养结构复杂程度的关系正相关反相关4、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的联系: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一般情况下,二者的关系是相反的,即抵抗力稳定性大,那么恢复力稳定性就小,反之亦是。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课件
b.结果:鸟类、害虫的数量趋于稳定。
(2)特点: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3)基础:负反馈调节。
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类型和提高稳定性的措施
1.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类型。
项目
抵抗力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
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 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
特点 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 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
保持原状的能力。
要点二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一块管理良好的棉田和内蒙古草原上的草场相 比,其抵抗力稳定性哪个高?试说明判断理由。
2.要增加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是不是引进的 物种越多越好?
3.一个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很低,其恢复力稳 定性就一定很高吗?
归纳提升 1.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理解 (1)结构的相对稳定:结构相对稳定体现在各组成成 分的相对稳定和生物种间关系的相对稳定。 (2)功能的相对稳定: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的输入与 输出达到平衡。可用下图来表示。
短,即图示中 S 的距离越短,故 B 项错。由于 TS 值越大, 就意味着 T 值和 S 值均大,所以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 稳力性就越小,故 C 项正确;由于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 抵抗力稳定性大于草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若所受 干扰程度相同,则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 T 值要小于草原 生态系统的 T 值,若有相同的 T 值,则热带雨林生态系 统所受的干扰程度肯定大于草原生态系统,故 D 项正确。
调节能力有关
①呈负相关。一般地,抵抗力稳定性强的生 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差;反之,恢复力稳 定性强; 联 ②二者是同时存在于同一系统中的两种截然 系 不同的作用力,它们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生 态系统的稳定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两点提醒 (1)不能说“热带雨林的稳定性大于草原生态系统”, 只能说“热带雨林的抵抗力稳定性大于草原生态系统”。 (2)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并不一定都 是相反的,如苔原生态系统,由于物种组分单一、结构 简单,它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较低。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例如:热带雨林、海洋等生态系统。
2.恢复力稳定性 (1)概念: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
原状的能力。 提醒:可理解为“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它已超过了 自
(2)特点:恢复的时间与速度,由破坏或干扰程度大小决 定。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概念P109: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 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这种综合调控能力有哪三种表现?
①结构稳定:指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 者在种类和数量上能较长时间地保持相对稳定。
②功能稳定:是指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的输入与 输出基本相等。
③相对稳定: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总是处在动态的 变化过程中。
但有例外,抵抗力稳定性强,恢复力稳定性不一定弱 (如热带雨林);也有抵抗力稳定性弱,恢复力稳定性也 弱的(如北极苔原、人工生态系统)。
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
稳
抵抗力稳定性
定
性
恢复力稳定性
食物网的复杂程度
三、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P111要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 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 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课本P112-113练习:
一、基础题:
1.(1)√ (2) × (3) √
2.答案: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生态系统是(1、8);人 的作用突出的生态系统有(6、7、9、11);陆地生态系 统中抵抗力稳定性较强的是(1、2),较弱的是(3、5、 6、7、11、12);水域生态系统在遭到严重破坏后,恢 复较快的是(4、9),恢复较慢的是(8、10)。
考点66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高考生物考点练习解析
1.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原因: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3.调节基础:负反馈调节。
4.特点: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
5.两种类型的比较项目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区别实质保持自身结构与功能相对稳定恢复自身结构与功能相对稳定核心抵抗干扰,保持原状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影响因素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越大,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强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越小,营养结构越简单,恢复力稳定性越强二者联系①相反关系:抵抗力稳定性强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弱,反之亦然;②二者是同时存在于同一系统中的两种截然不同的作用力,它们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如图所示:6(1)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考向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其基础的分析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B.污染的湖泊,鱼类大量死亡,腐生细菌增多,进一步加重污染,这种调节是负反馈调节C.城市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低D.北极苔原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弱,恢复力稳定性高【参考答案】C解题技巧生态系统调节中正反馈和负反馈的比较比较项目正反馈调节负反馈调节调节方式加速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结果常使生态系统远离稳态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实例分析2.如图所示为不同生态系统在相同的环境条件变化下,甲和乙两个生物群落所表现出来的反应。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生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高于乙生物群落的B.甲和乙群落所在生态系统稳定性不同,生物种类完全不同C.不同群落内部的负反馈调节维持着不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甲所在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弱,则其恢复力稳定性一定强【答案】C考向二运用曲线模型理解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3.如图为某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图解,对此图理解不正确的是A.一般情况下,b可代表恢复力稳定性B.一般情况下,自我调节能力与a曲线相似C.抵抗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呈正相关D.所有生态系统都符合这一数学模型【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选项A,一般情况下,营养结构越复杂,恢复力稳定性越弱;选项B,一般情况下,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大,与a曲线相似;选项C,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大,二者呈正相关;选项D,北极苔原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弱,恢复力稳定性也弱,不符合这一模型。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韧性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韧性随着人口的增长,资源的消耗以及环境的破坏,我们的地球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
保护环境已经成为当今全球关注的焦点。
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韧性,是我们保护环境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是指一个包括自然环境和生物体的互动系统,涉及到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能量传递和物质的循环。
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生活在某种生态系统之中。
生态系统可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
自然生态系统是指在环境自然形成和发展的区域,由生物群落、土壤和非生物环境因素组成,如森林、河流、湖泊等。
人工生态系统是指人类活动强烈干预或直接创造的生态系统,如农田、城市、园林等。
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意味着生态系统能够稳定地维持物种多样性、能量和物质的循环,不受短期或长期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
稳定性通常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机制,能够使生态系统在短期内缓解自然或人类因素的冲击,并恢复到原有状态的特性。
生态系统的韧性指当生态系统面临外界或内部干扰时,系统能够实现快速调整和复原,并保持其原有功能和结构的能力。
韧性通常指生态系统的容错能力,能够承受外界或内部干扰,保持其原有稳定性和功能的特性。
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韧性的重要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韧性对于维护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人类生存都至关重要。
稳定性意味着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能够缓解自然和人为因素带来的冲击,保持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结构稳定。
例如,当某种物种数量过多导致生态系统失衡时,生态系统能够通过调节多组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使物种数量得到平衡。
而韧性则表示生态系统的容错能力,能够承受外界或内部干扰,保持其原有稳定性和功能。
例如,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干扰越来越严重,气候变迁带来的自然灾害也越来越频繁,生态系统能够通过调节生物群落结构、物种数量等方面的条件,适应环境的变化。
四、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和韧性的因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韧性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物种多样性、生态位、物种间相互作用、环境因素和人类活动等。
生态系统未达到稳定状态的原因
生态系统未达到稳定状态的原因
生态系统未达到稳定状态的原因:
1.生物多样性可以决定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一般来说,生物多样性越丰富,形成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就越复杂,所以它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也就是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越强。
2.生态系统平衡,也称自然平衡,是指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处于稳定顺畅的状态。
3.在自然生态系统中,这种平衡也表明物种的数量是相对稳定的。
生态系统之所以能保持相对平衡稳定的状态,是因为它具有自我调节(或自我恢复)的能力。
4.自我调节的能力是有限的。
如果外界干扰超过限度,就会造成生态平衡破坏,表现为结构破坏或功能下降。
生态平衡破坏的原因包括自然灾害和不适当的人类活动。
如今,由于人类对自然力的巨大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已成为全人类关注的重大问题。
生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恢复能力
生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恢复能力生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恢复能力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指的是在外部环境干扰下,生态系统内部各个组成部分相互作用的相对稳定状态。
恢复能力则是指生态系统在遭受干扰后能够自我修复和恢复到原有的稳定状态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生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恢复能力的关系,以及影响稳定性和恢复能力的因素。
一、稳定性与恢复能力的关系稳定性和恢复能力是生态系统进行自我调节和恢复的两个关键指标。
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能够在外界干扰下保持相对的稳定状态,即使面临一定程度的扰动,生态系统也能自我修复并恢复到原有状态。
恢复能力与稳定性密切相关,一个有较高恢复能力的生态系统能够更快、更有效地恢复到稳定状态。
稳定性和恢复能力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弹簧模型来形象地描述。
当一个弹簧处于平衡状态时,它的稳定性取决于恢复力的大小,恢复力越大,弹簧越稳定。
同样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依赖于其内部的相互作用和调节机制。
而恢复能力就像一个弹簧的弹性,越强的生态系统具有更强的恢复能力,能更快速地恢复到原有的稳定状态。
二、影响稳定性的因素生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受到多个因素综合影响。
其中,物种多样性、底物和能量流动、环境变化等是重要的因素。
物种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
一个物种种群数量很多、物种多样性很高的生态系统,往往能够更好地适应外界变化和应对干扰。
这是因为物种多样性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功能多样性和生态位的使用效率,从而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底物和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维持稳定状态的基础。
正常的底物和能量流动对于维持生态系统内部各个组分之间的相对平衡至关重要。
当底物和能量流动被干扰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受到破坏。
环境变化也是影响生物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环境变化都会对生态系统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从而对其稳定性造成破坏。
生态系统对于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恢复能力决定了其稳定性的大小。
三、影响恢复能力的因素恢复能力是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自我修复的能力。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课件
3.方法步骤 (1)铺沙土: 沙土 在上, 花土 在下
↓ (2)倒水:在缸内低处倒进水
↓ (3)放置生物:依据生物生活习性合理放置
↓ (4)放置生态缸:封上生态缸盖,并将生态缸置于室内通风、 光线 良好的地方,但要避免 阳光直接照射 。
[典题演练] 3.为探究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设计制作了生态瓶,相 关的原理叙述错误的是( B ) A.瓶内各种生物之间应有营养上的联系 B.要定期通气,以保证各种生物的正常呼吸 C.要用无色透明玻璃瓶,保证能量能输入生态瓶 D.水量应为容器的45,以使瓶内储备一定量的空气
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三点提示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不是绝对不变的,而是一种相对稳定 状态。 (2)判断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关键是“保持”还 是“恢复”。 (3)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并不一定都是相反 的,如苔原生态系统的两种稳定性都较小。
[典题演练] 1.下列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 的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强 B.农田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高 C.对于极地苔原(冻原)来说,由于物种组成结构简单,它 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较低 D.在遭到严重破坏后,相对于池塘生态系统而言,海洋生 态系统恢复更快
A.甲瓶中的小鱼很快死亡是因为瓶内分解者数量过少 B.乙瓶中的生物存活的时间相对较长 C.丙瓶中的分解者主要存在于河水及池泥中 D.若想维持生态平衡,丙瓶不应放在黑暗中
解析:甲瓶中的小鱼很快死亡是因为瓶内消费者数量过多, A 项错误。
解析: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就越 强,恢复力稳定性越弱;营养结构越简单,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弱, 恢复力稳定性越强。图中 a 为抵抗力稳定性,b 为恢复力稳定性, 两者呈负相关,故只有 B 选项符合题意。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制作: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
设计要求 小生态缸必须是封闭的 相关分析 防止外界生物或非生物因素的 干扰
投放的生物,必须具有很强的生 要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 活力,成分齐全。 动,以免破坏食物链。 小生态缸必须是透明的 生态缸宜小不宜大,瓶中的水 量应为容器的4/5。 将小生态缸放在有较强散射光 的地方。 让里面的植物见光,又便于观察。 便于操作;缸内储备一定量的 空气
食物 缺乏 少量吃草 兔减少
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1.负反馈 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作用: 使生态系统达到或保持稳态 2.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
有一定限度:
一般而言,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越复杂,结构
越稳定,功能越健全,其自我调节能力也就越高。
话说乾隆下江南时, 资料:
2.特征(抵抗力稳定性高)
生物种类
营养结构
多
复杂 抵抗力很强 抵抗力较弱
自我调节能力 强
抵抗力稳定性 高
三、内容:抵抗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 (二) 恢复力稳定性
1.概念: 生态系统受到外界干扰使自身结构 功能破坏后恢复原状的能力。
2.特征(恢复力稳定性高)
生物种类 稀少
营养结构 简单 自我调节能力 弱 抵抗力稳定性 低
防止水温过高,而使水草死亡。 减少对O2 的消耗以免破坏食物 链。
动物不宜太多,个体不宜太大
第5 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一、生态系统稳定性概念 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负反馈调节是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抵抗力稳定性 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使自身 三、内容
结构功能维持原状的能力
恢复力稳定性
生态系统受到外界干扰使自 身结构功能破坏后,恢复原 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