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寅学制

合集下载

教育学第四章教育制度-我国近代四个学制

教育学第四章教育制度-我国近代四个学制

我国学制的发展历史进程壬寅学制1902年癸卯学制1904年壬子癸丑学制1912-1913年壬戌学制1922年名称:《钦定学堂章程》地位:第一个颁布① 体育课程首次登上历史舞台② 首次规定职业教育体系 【实业教育】③ 首次确立师范教育体系 ④ 首次把小学纳入义务教育⑤ 首次以法定形式确立班级授课制并在全国推广⑥ 首次把学前教育纳入学制体系 ⑥ 修业年限最长【三段七级】壬寅学制1902年癸卯学制1904年壬子癸丑学制1912-1913年壬戌学制1922年名称:《奏定学堂章程》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特点:六一、最长地位:第一个实施壬寅学制1902年癸卯学制1904年壬子癸丑学制1912-1913年壬戌学制1922年人物:蔡元培指导思想:养成健全人格,发展创造精神内容:第一次规定男女同校,将学堂改为学校;设补习科,增设补习学校地位:第一个资本主义性质壬寅学制1902年癸卯学制1904年壬子癸丑学制1912-1913年壬戌学制1922年指导思想:发扬平民教育精神,谋求个性发展,注重生活教育借鉴:美国内容:首次以身心发展规律作为划分教育阶段的依据以职业代替事业,标志着教育体系正式确立蒙养院改为幼稚园,首次将幼稚园纳入学制体系地位:延用时间最长易错点-对比点别称《钦定学堂章程》《奏定学堂章程》最长修业年限最长延用时间最长地位中国近代第一个颁布的现代学制中国近代第一个实施的现代学制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第一个学制壬寅学制癸卯学制壬子癸丑学制壬戌学制别称时间借鉴学制系统修业年限特点女子义务学前师范职业其他地位。

1922学制口诀

1922学制口诀

1922学制口诀四大学制记忆顺口溜是:壬颁布,癸实施,资本主义丑男女,长期戌美国。

早期的四大学制,就是指壬寅学制、癸卯学制、壬子癸丑学制及壬戌学制,具体考点介绍如下。

四大学制考点分析一、壬寅学制壬寅学制是我国近代教育史上最早制订的系统的学校制度,时间为1902年,因1902年是壬寅年,故称壬寅学制。

它是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但并未实行。

考点一:颁布时间-1902年,有时候题干会问1902年学制,指的就是壬寅学制;考点二:壬寅学制是中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但并未实行;考点三:壬寅学制是我国第一次规定要实行义务教育的学制;考点四:壬寅学制也叫钦定学堂章程,这一知识点偶尔也会以单选题形式出现。

二、癸卯学制1903年,清政府拟定了《奏定学堂章程》,1904年1月颁布执行,又称癸卯学制。

考点一:颁布时间-1904年,有时候题干会问1904年学制,指的就是癸卯学制;考点二:癸卯学制是中国正式开始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考点三:癸卯学制是中国近代教育走向制度化、法制化的标志;考点四:癸卯学制最大的特点是修业年限长(7岁入学,33岁毕业,入学年限27年)。

三、壬子癸丑学制1912年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教育部,蔡元培任教育部长对旧学制进行修订,颁布了壬子-癸丑学制。

该学制明显反映了资产阶级在学制方面的要求,明令废除在受教育权方面的性别和职业限制,在法律上体现了教育机会均等。

考点一:人物-蔡元培。

壬子癸丑学制是蔡元培担任教育总长时颁布的学制,偶尔会考察此知识点;考点二:这是我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学制;考点三:它第一次规定了男女可以同校,废除了读经讲经课,充实了自然科学知识。

四、壬戌学制1922年,在北洋军阀统治下,留美派主持的全国教育联合会以美国学制为蓝本,颁布了壬戌学制。

由于是采用美国式的六三三分段法,即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因此又称新学制或六三三学制。

考点一:时间-1922年,故又称1922年学制;考点二:壬戌学制是中国近代使用时间最长的学制(1922-1951),考点三:壬戌学制以美国为蓝本,而其他三个都是以日本为蓝图;考点四:“壬戌学制”第一次明确规定以学龄儿童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作为划分学校教育阶段的依据。

壬寅学制的名词解释

壬寅学制的名词解释

壬寅学制的名词解释壬寅学制,是一种具有独特教育模式的中国传统教育制度。

它源于古代中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本文将对壬寅学制进行详细解释,探讨其特点和意义。

壬寅学制是在中国古代的秦汉时期开始发展起来的。

这种学制由中国古代典籍《春秋》中的“壬寅”一词所得名。

在《春秋》中,壬寅是指一个六十年的周期,被用来纪年,同时也与中国人的年龄关联密切。

壬寅年龄是由出生年份和周岁年龄相加得出的,它在古代中国的教育活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壬寅学制的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突出个体的发展和全面教育。

在这种制度下,教育不仅仅侧重于传授知识,更关注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壬寅学制的理念是培养学生的品德、智慧和体魄,并使其成为有责任感、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时代新人。

首先,壬寅学制强调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观念。

在古代中国,品德被视为一个人最重要的素质之一。

壬寅学制倡导尊师重道、守纪守法的原则。

学生通过学习古代经典文献,了解古代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培养正确的人生态度和行为准则。

其次,壬寅学制注重学生的智慧发展。

这种智慧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思辨能力、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壬寅学制鼓励学生思考、思辨和质疑,在学校课程中加入讨论课、辩论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潜力和创造力。

此外,壬寅学制也非常注重学生的体魄建设。

体魄建设是指通过体育锻炼和身体教育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协调能力。

壬寅学制中,学生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进行体育锻炼和参与各类体育活动,提高身体素质和身心健康。

壬寅学制的实施需要借助符合这种教育理念的学校制度和课程设置。

学校应该提供多样化、灵活性强的课程,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同时,学校应该注重师生间的互动和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

壬寅学制的意义在于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为当代教育提供新的思路。

壬寅学制强调教育的全面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智慧和体魄,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价值。

总而言之,壬寅学制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教育制度,强调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品德、智慧和体魄。

中国近现代学制

中国近现代学制

我国近代学制的诞生
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清朝政府颁布 了《钦定学堂章程》,亦称“壬寅学制”, 是我国教育史上正式颁布但未实行的第一 个学制。《钦定学堂章程》,由管学大臣 张百熙拟订。章程中分《 京师大学堂章程 》、《考选入学章程》、《高等学堂章程》 、《中等学堂章程》、《小学堂章程》及《 蒙养堂章程》。这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 次法定学校系统。
壬戌学制
制订该学制的标准: ①适应社会进化之需要; ②发挥平民教育精神; ③谋个性的发展; ④注意国民经济力; ⑤注意生活教育; ⑥使教育易于普及;

⑦给各地方留有伸缩余地。
壬戌学制的进步之处
①高小由3年改为2年,中学由4年改为高、初中各3 年。 ②废止大学预科,高中毕业可直接升入大学。 ③不单设职业学校, 初中附设职业科。 ④大学采用选科制。
我国近代学制的诞生


癸卯学制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政府 法令公布实施的学制。
1903年(光绪28年)清政府命大臣张百熙、 荣庆、张之洞依日本学制拟订《奏定学堂章程》, 亦称《癸卯学制》。“癸卯学制”以日本学制为蓝 本,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经正式颁布后在全国范围 内正式推行的学制。
「壬寅学制」——「癸卯学制」

中国近代学制的演变—— 清末学制

2、癸卯学制
1904年1月,清廷公布了张百熙、荣庆、张之洞主持重 新拟定的一些列学制系统文件,统称《奏定学堂章程》。 因公布时在农历癸卯年,又称癸(音gui)卯学制。这是中 国近代由中央政府颁布并首次得到施行的全国性法定学制 系统。学制主系列分三段七级。 清末学制的制订是近代以来学习西方教育的系统性成 果,是近代中国教育改革的承前启后制作,在中国教育近 代化发展中具有标志性意义。学制的制订特别是“癸卯学 制”的颁布,解决了各地兴学无章可依的矛盾,为新式学 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各级各类学堂的数量和在校生人数 不断增加。

我国学制沿革

我国学制沿革

我国学制沿革中国近代学制始于清末,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和变革。

以下是中国学制沿革的主要阶段及其特点:(一)壬寅学制(1902年):这是中国首次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但只颁布而没有实行。

该学制注重国民教育和实业教育,同时保留了科举制度的痕迹。

(二)癸卯学制(1904-1912年):这个学制主要承袭了日本的学制,反映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该学制规定男女不许同校,轻视女子教育。

同时重视读经,封建性明显。

癸卯学制标志着中国职业教育体系初步形成。

(三)壬子癸丑学制(1912-1913年):这个学制设置了师范教育和实业教育两系统,并第一次规定男女同校,废除读经,充实了自然科学的内容,并将学堂改为学校。

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并首次承认女子有受教育权。

(四)壬戌学制(1922年):这个学制规定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

它兼顾升学和就业双重准备,因此也被称为“六三三”学制或“新学制”。

壬戌学制是新学制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新教育制度的确立,同时也标志着中国近代以来的学制体系建设基本完成。

除了上述提到的学制沿革,中国学制还有一些其他重要的方面值得注意:(五)义务教育制度: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了9年义务教育制度,即小学6年,初中3年。

这个制度为提高中国教育水平奠定了基础。

(六)高等教育:中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逐渐向大众化方向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

同时,高等教育也注重培养创新型人才,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和合作。

(七)职业教育:中国职业教育在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发展。

职业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职业能力,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八)远程教育: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远程教育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远程教育为更多人提供了接受教育的机会,特别是对于那些无法到校学习的人来说。

(九)教育改革:近年来,中国政府致力于推进教育改革,包括课程改革、考试制度改革、教育评价体系改革等。

教育学中我国早期教育制度的名称及概况

教育学中我国早期教育制度的名称及概况

教育学中我国早期教育制度的名称及概况早期的四大学制,就是指壬寅学制、癸卯学制、壬子癸丑学制及壬戌学制。

1、壬寅学制,首先需要大家掌握时间是1902年,而其最大特点是我国第一个以法定形式颁布的学制,但其并未真正实施,这在考试中常以反选的单选题的形式出现,同时当时颁布的文件叫《钦定学堂章程》,也需要大家能够掌握,偶尔也以单选形式出现;最后需要大家掌握的单选是壬寅学制是我国第一次规定要实行义务教育的学制,同样是反选型单选题的考点;
2、癸卯学制,首先其时间1904年需要大家能够有印象,其次最需要大家以单选形式备考的是其最大特点是“我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同时该学制有一个典型特征叫“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些都是需要大家掌握的客观题的考点。

与此同时,癸卯学制颁布的文件叫《奏定学堂章程》,需要大家跟壬寅学制的文件区分清楚,在记的时候大家可以通过“钦壬奏癸”的口诀去记忆,简单好记;
3、壬子癸丑学制,其颁布时间是1912-1913年,本身考察时间不太多,但是需要大家掌握这是民国教育家蔡元培担任教育总长时颁布的学制,偶尔会考察此知识点。

同时需要大家掌握这是我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学制,因此在此学制废除了读经讲经课,充实了自然科学知识,第一次规定了男女可以同校,这些特点都需要大家按照客观题的形式去把握;
4、壬戌学制,是早期四大学制的最后一个学制,颁布于1922年。

首先需要大家去掌握的是此学制与前三个学制都以日本学制为蓝本
不同,其以美国学制为蓝本来制定,实行“六三三制”,因此也被称为“六三三制”、“新学制”、“1922年学制”等。

该学制有两大
特点需要大家掌握,其一是这是我国早期学制中实行时间最长的学制,从1922年一直沿用到建国以后的1951年,其二是这是我国首个兼顾升学和就业的学制。

中国近代颁布的四个学制

中国近代颁布的四个学制

中国近代颁布的四个学制中国近代颁布的四个学制,即壬寅、癸卯、壬子癸丑、壬戌学制。

1.壬寅学制颁布时间:1902年主持者:(清政府)张百熙以日本学制为蓝本文件名称:《钦定学堂章程》因颁布于农历壬寅年,亦称“壬寅学制”。

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次法律规定的学校系统。

主要特点:①注重实业教育和国民教育;②由于当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依旧存在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③保留着科举制度的痕迹。

地位:我国教育史上正式颁布但未实行的第一个学制。

2.癸卯学制施行时间:1904—1911年辛亥革命时期主持者:(清政府)张之洞、荣庆、张百熙以日本学制为蓝本文件名称:《奏定学堂章程》因颁布于农历癸卯年,故又称“癸卯学制”。

主要特点:①体现了洋务运动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尊孔、忠君封建思想浓厚;②最大特点是修业年限长,教育体系划分为三段七级;③划分了师范教育,单独建立了师范教育体系;④标志着近代体育课程登上历史舞台。

3.壬子癸丑学制施行时间:1912、1913—1922年主持者:(南京临时政府)蔡元培任教育总长以日本学制为蓝本主要特点:①第一次规定男女可以同校,并将学堂改为学校(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②教育体系划分成三段四级;③废除尊孔读经,在教学内容上充实了自然学科。

地位: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

4.壬戌学制施行时间:1922—1951年主持者:(北洋政府) 以美国学制为蓝本别称:“新学制”或“六三三学制”或“一九二二学制”主要特点是:①受美国实用主义思潮影响,课程和教材内容侧重实用;②规定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也被称为“六三三学制”或“新学制”);③兼顾学生升学和就业两种准备,这是我国首个兼顾升学和就业的学制。

地位:中国近代史上实施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学制;我国现代学制史上第一次明确以学龄儿童和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作为划分学校教育阶段依据的学制;标志着中国近代以来的学制体系建设的基本完成。

我国教育制度的沿革

我国教育制度的沿革

我国教育制度的沿革在各类教师招聘考试中,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是一个重要的考点,但是在考试中却又极容易混淆的知识点,这部分内容主要是以单选题、多选题以及判断题等客观题的形式出现,为了更好大家记忆这部分内容,我们可以结合当时历史背景帮助大家进行梳理,希望对大家有用。

一、壬寅学制1900年5月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慈禧太后率光绪皇帝等百位皇亲避祸西安。

后经多方谈判,清政府接受八国联军提出的《辛丑条约》,此举对中国打击颇大,在慈禧太后的默许下,改革派力争进行改革,史称“清末新政”。

在教育方面,慈禧太后钦点管学大臣张百熙,以日本学制为蓝本,历时半年反复修改,1902年慈禧太后钦准颁行,由于经她本人钦定,因此称为《钦定学堂章程》,由于1902年为壬寅年,所以又叫“壬寅学制”。

这是我国教育史上正式颁布第一个学制,但由于制定时间比较仓促,本身存在很多不足和局限,加上清廷内部保守派的反对和权力的制约,实际上未能付诸实行。

【注】重点识记壬寅学制的地位。

二、癸卯学制在反对“壬寅学制”的诸多意见中,湖广总督张之洞提出了较为系统的建议。

1903年,张百熙联合荣庆,以“学堂为当今第一要务,张之洞为当今第一通晓学务之人”为名奏请慈禧太后,派张之洞会同商办学务。

清政府于是命张之洞以日本学制为蓝本,重新拟订学堂章程,于1904年1月公布,由于是奏请慈禧太后颁布的学制,因此称为《奏定学堂章程》,1904年为癸卯年,因此也称“癸卯学制”,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正式施行的学制,也是我国实行新学制的开端,是我国从封建教育迈向现代教育的第一步。

该学制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以“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为教育宗旨,规定男女不可以同校,轻视女子教育,首次将学前教育纳入学制系统,修业年限长达26年,是我国修业年限最长的学制。

【注】不仅记住癸卯学制的地位,还需要掌握学制内容。

三、壬子癸丑学制辛亥革命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任命教育总长蔡元培对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以适应资产阶级社会发展的需要。

壬寅学制的历史背景分析

壬寅学制的历史背景分析

清末新政下的教育改革——壬寅学制的历史背景分析壬寅学制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中央政府名义制定的全国性学制系统,是1902年在管学大臣张百熙的主持下制定的,并拟定了一系列学制系统文件,统称为《钦定学堂章程》,因该年为壬寅年,所以又称壬寅学制。

它是中国新学制的开端,对中国的学制建设影响巨大。

张百熙说,颁布学制是时势使然,那现代学制是在怎样的形势下产生的呢?甲午战后,“时局日益阽危,徳人之于胶州,俄人之于旅大,英人之于九龙,法人之于广湾,瓜华之见断,西人所明势力圈也。

势力之圈所在,他国不得沮害……切肤之痛至此,或犹以为不过割我海江边境而已,岂非梦梦哉?”瓜分之祸,迫在眉睫,尤其庚子国变,两宫蒙尘,差点失鼎中原的刺激,使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终于决定锐意革新,实行新政。

由于新政需人甚急,以培养人才为目的的,教育改革成为新政的首要措施。

因此制定全国性的划一章程,以指导教育改革成为当务之急。

在制定学制的过程中,制定者力求章程完善。

因此,一方面借鉴国内已有章程,如戊戌时期的京师大学堂章程,袁世凯的山东章程以及湖北各学堂章程。

另一方面对国内关于西方尤其是日本学制的介绍的报刊书籍进行借鉴,其实对国外学务介绍的报刊当属罗振玉于1901年创办的《教育世界》。

虽然《教育世界》在当时发行量不大,所以给社会的影响也不深,却是学务官员必备的参考资料,《教育世界》中所刊的翻译文章,广涉各国教育状况,尤其是日本的历年学制,中小学及师范学校各学章程等诸多学务资料,同时制定者还向熟悉西方尤其日本学务的开明人士咨询,借鉴。

如吴汝伦,罗振玉,夏偕复等人。

由于以前日本向中国学习,而甲午战争中国不曾想过会战败。

因此国人欲学日本,寻求抵御外侮,富国强兵之路,再者,中日两国同属亚洲国家,又地域相近,向日本学习也很便利,并且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繁荣常在。

因此,壬寅学制以日本学制为蓝本,也不足为奇。

在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期间所办的一些新式学堂中对学业程度,课程设置,学习年限等方面的规定。

壬寅癸卯学制名词解释

壬寅癸卯学制名词解释

壬寅癸卯学制名词解释
壬寅癸卯学制是明朝时期的一种学制,主要实行于明朝中后期。

下面是相关名词解释:
1. 壬寅:指壬辰科和寅辰科,这两个科目都是明朝科举考试中的一种,相当于现在的高考。

2. 癸卯:指癸巳科和卯巳科,也是明朝科举考试中的一种。

3. 学政:指明朝中央政府下设的教育机构,主要负责管理、监督各级学校的教学活动。

4. 闱阁:壬寅癸卯学制中规定的考试场所,也称“试场”,通常是一座庄严肃穆的大殿。

5. 会试:壬寅癸卯学制中规定的科举考试之一,即“三元及第”中的第二个考试,考生需要到北京参加。

6. 乡试:壬寅癸卯学制中规定的科举考试之一,即“三元及第”中的第一个考试,考生在本地区的县城参加。

7. 正印:指明朝科举考试中考生的考卷,必须由正式的印章盖上,以确保考卷的真实性。

8. 资格:指考生具备参加科举考试的条件,例如年龄、出身、身份等。

在壬寅癸卯学制中,考生需要通过乡试才能参加会试。

9. 进士:壬寅癸卯学制中规定的科举考试之一,即“三元及第”中的第三个考试,是最高荣誉。

考生通过会试后,需要参加殿试(在紫禁城中进行),才有可能成为进士。

以上就是壬寅癸卯学制的一些名词解释,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
地了解这个学制。

19教育学考研学制发展史四种学制体系的对比

19教育学考研学制发展史四种学制体系的对比

19教育学考研|学制发展史|四种学制体系的对比
四种学制的内容
目标、入学条件、在学年限、课程设置和相互衔接关系。

壬寅学制虽未实
学五年,高等小学四年,共三级,十三年;第二段为中等教育,仅设中学堂一级,五年;第三段为高等教育,分为高等学堂(或大学预科)三年,分科大学堂三年到四年,通儒院五年,共三级,十一年到十二年。

儿童七
分设男校女校。

中等教育段设中学四年,不分级,但专为女子设立女子中
议对全国教育会联合会所提出的学制系统改革案稍作修改,又交同年10月在济南召开的教育会联合会第八届年会征询意见,最终于11月1日以大总
个性之发展;4)注意国民经济力;5)注意生活教育;6)使教育易于普及;7)多留各地伸缩余地。

这七项标准正式取代民初的教育宗旨,其体现出来
难度系数★★★☆☆重要系数★★★★☆。

中 国近代学制的演变

中 国近代学制的演变

中国近代学制的演变在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历程中,学制的演变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它反映了社会的变革、教育理念的更新以及国家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变化。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的教育制度已经无法满足时代的需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近代学制开始逐步形成和发展。

1902 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

这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颁布但未实行的学制。

“壬寅学制”以日本学制为蓝本,分为三段七级。

它初步规划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系统框架,但由于多种原因,该学制未能真正实施。

1904 年,清政府又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

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正式施行的学制。

“癸卯学制”整个教育体系纵向分为三段六级,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它强调了读经讲经等传统内容的重要性,同时也引入了一些西方的学科和课程。

这个学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教育的现代化进程,但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比如过于强调封建礼教和传统经典的学习。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癸卯学制”的弊端逐渐显现。

新文化运动时期,人们对传统教育进行了更深入的反思和批判,主张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现代意识和能力的人才。

1922 年,北洋政府颁布了“壬戌学制”,又称“新学制”。

这一学制采用了美国的“六三三”分段法,即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

它缩短了小学年限,延长了中学年限,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职业教育。

“壬戌学制”标志着中国近代学制体系建设的基本完成,对中国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近代学制的演变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几个明显的特点。

首先,是对西方教育制度的学习和借鉴。

无论是“壬寅学制”“癸卯学制”还是“壬戌学制”,都或多或少地参考了外国的教育模式和经验。

其次,学制的演变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变革密切相关。

例如,“壬戌学制”的出台,与新文化运动倡导的民主、科学精神以及当时社会对实用型人才的需求是分不开的。

中国近代学制

中国近代学制

中国近代学制中国近代学制指的是从清朝末期到中华民国时期的学校教育制度。

在这个时期,中国经历了多次政治、经济和文化变革,教育制度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壬寅学制1902年,清政府以日本学制为蓝本,拟订了一系列学制系统文件,统称为《钦定学堂章程》,也被称为“壬寅学制”。

这个学制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次法律规定的学校系统,主要特点包括注重实业教育和国民教育、存在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以及是我国最早规定义务教育的学制。

然而,“壬寅学制”并没有正式颁布,也没有得到实施。

2.癸卯学制1903年7月,清政府重新拟订了学堂章程,于1904年1月公布,称为“癸卯学制”。

这个学制是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主要体现了洋务运动中张之洞的“中体西用”思想。

这个学制的最显著特点就是修业年限长,修业年限长达26年,并且划分了师范教育,单独建立了师范教育体系。

此外,还规定了班级授课制,这标志着班级授课制在我国的普遍适用,并首次以法令形式将班级授课制推广至全国实施。

然而,这个学制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规定男女不许同校,轻视女子教育等。

3.壬子葵丑学制在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学制改革方案,称为“壬子葵丑学制”。

这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

4.壬戌学制1922年,全国教育联合会颁布了“壬戌学制”,也被称为“新学制”。

这个学制规定了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因此也被称为“六三三”学制。

这个学制的制定和实施,是在学习和借鉴西方教育制度的基础上进行的,它对我国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总的来说,中国近代学制的建立和改革,是中国教育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

这些学制的制定和实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需求和价值观念,也为中国教育的发展和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近代四大学制

近代四大学制

近代四大学制(一)1902年的壬寅学制壬寅学制又称钦定学堂章程。

壬寅学制是我国第一个以法定形式颁布的学制,但其并未真正实施,同时当时颁布的文件叫《钦定学堂章程》,壬寅学制是我国第一次规定要实行义务教育的学制。

主要内容有以下几方面:一、主要制定者:管学大臣:张百熙主持拟定二、时间:1902年三、设学宗旨:“激发忠爱,开通智慧,振兴实业”(出自京师大学堂章程)四、包含:《京师大学堂章程》《考选入学章程》《高等学堂章程》《中学堂章程》《蒙学堂章程》共6件五、地位:中国近代第一个以中央政府名义制定的全国性学制系统六、学段划分:三段七级1.初等教育:蒙学堂4年,寻常小学堂3年,高等小学堂3年其中,蒙学堂的内容规定:6岁起入蒙学堂。

宗旨:培养儿童有浅进之知识,并调户其身体。

(最早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学制就是壬寅学制。

)2.中等教育:中学堂4年,主要目的是为高等专门教育打基础。

其中,与中学堂平行的有中等实业学堂和师范学堂,3.高等教育:第一级是高等学堂/大学预科3年(设政、艺两科),这里也设置了高等实业学堂、示范馆等。

第二级是大学堂3年,有7科,分别是政治、文学、格致、农业、工艺、商务、医术。

第三级是大学院,年限不定,以研究为主。

除大学院外,整个学制年限为20年。

七、特点:1.以日本学制为蓝本;2.虽然正式公布,但并未实行。

性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最先制定的系统的学校制度,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最早由国家正式颁布的学制系统。

(二)1904年的癸卯学制癸卯学制又称奏定学堂章程。

这是经国家颁布并执行的第一个中国现代学制。

癸卯学制分为三阶段七级。

第一阶段为初等教育,分为三级,包括蒙养院、初等小学堂5年和高等小学堂4年。

儿童6岁入小学,初小和高小共9年。

与初小并行的有艺徒学堂,与高小并行的有初等实业学堂。

第二阶段为中等教育,设中学堂一级5年,与此并行的还有初级师范学堂、中等实业学堂。

第三阶段为高等教育,分三级。

第一级为高等学堂和大学预备科,为3年;优级师范大学与高等实业学堂,与高等学堂并列,但修业年限要长于高等学堂;第二级为大学堂,3-4年,分经学、政法、文学、商业、格致、工业、农业、医术八科;第三级为通儒院,以研究为主。

我国学制的发展历程

我国学制的发展历程

我国学制的发展历程我国学制的发展历程是教育学中常考考点,考查形式主要以客观题居多,主要以单选的形式考查学制名称、颁布时间、特点及地位的识记,要求考生做到一一对应。

一、壬寅学制(《钦定学堂章程》)颁布时间:1902年颁布政府:清政府特点:注重国民教育和注重实业教育: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依旧存在,保留着科举制度的痕迹。

地位:中国首次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但只颁布而没有实行;以日本学制为蓝本,第一部颁布的关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制;标志着我国师范教育的开始。

二、癸卯学制(《奏定学堂章程》)颁布时间:1904年颁布政府:清政府特点:主要承袭了日本的学制,反映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张之洞《劝学篇》)的思想。

规定男女不许同校,轻视女子教育。

标志着近代体育课程登上历史舞台。

班级授课制在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后,才在全国广泛推广。

地位:中国开始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或实行新学制的开端。

三、壬子癸丑学制颁布时间:1912-1913年颁布政府:南京临时政府特点:学制分为三段四级: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师范教育和实业教育两系统。

设补习克、专修科、讲习所。

它第一次规定男女同校,废除读经,充实了自然科学的内容,并将学堂改为学校。

地位: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

四、壬戌学制(六三三学制)颁布时间:1922年颁布政府:民国政府特点:以美国学制为蓝本。

规定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

兼顾升学和就业双重准备。

地位:近代沿用时间最长的一个学制。

五、《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颁布时间:1951年颁布政府:政务院地位:产生了新中国第一个学制六、《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颁布时间:1993年颁布政府:中共中央国务院特点:在结构上确立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四种类型。

以上是我国学制发展历程的基本内容,关于前四个学制还有一个口诀帮助大家识记:人(壬)颁布,鬼(癸)实施,资本主义丑男女(壬子癸丑学制第一次规定男女同学,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美长戌(壬戌学制以美国学制为蓝本)。

中国近现代学制改革

中国近现代学制改革

学 科 大 高等师 范学校 专修科 本科 学 与 预科 二部 选科 师范 学校 学校 预科 高等 学 学校 等 学 本科 分 七科 预科 分 三部 科 专 学校 本科 预科 甲种 学校 科 预科 专 修 科 种 科
壬 子 癸 丑 学 制 系 统 图

科 专修科 学校
壬子癸丑学制的特点
一,缩短了学制年限。 二,女子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法定教育权。 三,取消对毕业生奖励科举出生。 四,规定一学年度为三个学期。 另外,壬子癸丑学制不采纳清末中学的文、 实分科的做法,取消高等学堂,只设大学 预科,这都是较学制加速了科举制的终结。 其四 癸卯学制加速了科举制的终结。 癸卯学制加速了科举制的终结
随着新学制的实施,新式学堂的大量涌现,新 学制同科举制之间的矛盾愈加显现,尤其是在生源 的争夺上,因为新式学堂教育较之传统私塾成本要 高很多,且只有按照既定修业年限完成学业才能授 予相应的功名学衔(按照该学制的规定,儿童从七岁 入学到通儒院毕业,长达二十几年,年龄要到三十岁, 即便是不把通儒院计算在内,学龄也长达二十一年), 而科举制则表现得较为灵活而富有弹性,虽然有名 额限制却没有时间之忧。因此对大部分学生仍有 吸引力,导致新学制在颁行之初备受士绅阶层冷落, 生源得不到充分保障。
1904年1月13日,清政府公布了由张百熙、 荣庆、张之洞主持重新拟定的一系列学制 系统文件(主要是对壬寅学制中章程的一些 补充与改进),统称《奏定学堂章程》。因 公布时在阴历癸卯年,又称“癸卯学制”。 这是中国近代由中央政府颁布并首次得到 施行的全国性法制系统,较“壬寅学制” 更为系统完备。
壬寅学制(1902年)
张百熙
钦定学堂章程
壬 寅 学 制 系 统 图
癸卯学制(1904年)
癸卯学制的指导思想 癸卯学制的系统图 癸卯学制的特点 癸卯学制的意义 癸卯学制历史局限 癸卯学制的补充与修正

三、清末学制的内容

三、清末学制的内容

三、清末学制一、壬寅学制1.简介晚清重臣张百熙负责全力恢复和整顿京师大学堂,同时管理全国教育,他主持制订中国近代第一个学制-——壬寅学制。

张百熙聘请的京师大学堂总教习吴汝纶赴日考察教育,考察的内容和成果,则相当程度地反映在壬寅学制之中。

1902年,清朝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亦称"壬寅学制",是我国教育史上正式颁布但未正式实行的第一个近代学制。

《钦定学堂章程》包括《京师大学堂章程》、《考选入学章程》、《高等学堂章程》、《中等学堂章程》、《小学堂章程》及《蒙养堂章程》。

这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次法定学校系统。

这个章程首次较全面地反映了我国近代教育史上关于新式学堂的较完整的体系。

2.壬寅学制的学制体系壬寅学制包含有《钦定京师大学堂章程》、《钦定高等学堂章程》、《钦定中学堂章程》、《钦定小学堂章程》、《钦定蒙学堂章程》以及《考选入学章程》。

规定了学生从蒙学堂到大学院的基本课程、教育原则、教育方法、学校设立和选考制度。

《软定蒙学堂章程》规定蒙学堂的宗旨是在于培养学生基本的知识和养护身体的技能,儿童主要学习修身、习字、学习经学、史学、算学、体操6岁入学4年的学习年限。

蒙学堂事实上是各地义塾的改编,各地均有分布,属于义务教育。

蒙学堂毕业后进入小学堂,《钦定小学堂章程》规定小学堂的培养目标在于进行德育教化,知识相对于蒙学堂深化、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体育教育。

小学堂分为3年寻常小学堂和3年高等小学。

实行7年义务教育制度,3年寻常小学和4年蒙学堂是义务教育阶段。

寻常小学课程门类与蒙学堂相似,都是修身、习字、作文、学习经、史、地理等传统科目为主。

寻常小学毕业后进行分流,根据本人志愿或升入高等小学或地方开办的简易农、工、商业学堂,高等小学继续学习传统学科,简易农、工、商业学堂学习知识。

中学堂的既是高等小学的加深又是高等专门实业学习的基础。

《铁定中学堂章程》规定中学堂共四年,前两年学习修身、读经、算学、词章、中外历史、中外地理、国画、物理、化学、体操。

壬子癸丑学制怎么读

壬子癸丑学制怎么读

(一)壬寅学制[rén yín]该学制于1902年颁布,在《钦定学堂章程》中正式公布,这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最早由国家正式颁布的学校系统文件,时称“壬寅学制”。

这一学制虽经公布却并未付诸实施,成为新学制的先声。

(二)癸卯学制[guǐ mǎo]1903年,清政府拟定了《奏定学堂章程》,于1904年1月颁布执行,时称“癸卯学制”。

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正式施行的学制。

该学制的最大特点是修业年限长,儿童从7岁入学到通儒院毕业,时间长达25-26年,是我国修业年限最长的一个学制。

该学制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吸收了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学制形式,也保留了一定的封建科举制度的残余。

在课程设置上,特别注重读经,另外,还规定不许男女同校,轻视女子教育,带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三)壬子癸丑学制[rén zǐ guǐ chǒu]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对旧学制进行修订,颁布了壬子癸丑学制。

该学制明显反映了资产阶级在学制方面的要求。

第一次规定了男女同校,废除读经,充实了自然科学的内容,将学堂改为学校。

该学制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

(四)壬戌学制[rén xū]1922年,在北洋军阀统治下,留美派主持的全国教育联合会以美国学制为蓝本,颁布了“壬戌学制”,又称为“新学制”或“六三三学制”,采用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的分段法。

国民党统治时期,对该学制做了些修改,但没有重大的变动,并一直沿用到全国解放初期。

从清末“废科举,兴学堂”到国民党统治结束,虽然学制几经变更,但由于旧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没有改变,所以旧中国的学制也必然带有鲜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点。

以上4个学制是以咱们中国的天干地支记年的,记起来比较绕口,下面介绍记忆口诀,可以让你在记不住这四大学制的时候还能做对题,厉害吧!收下口诀吧:“人制定,鬼实施,丑男女,戌美国”。

我来解释一下这个口:(1)“人”对应“壬寅学制的”“壬”,“人指定”意思说强调“壬寅学制”是第一个制定的学制。

五四 学制 壬寅学制的文章

五四 学制 壬寅学制的文章

五四学制壬寅学制的文章
《壬寅学制》又称《钦定学堂章程》,由其名称可知:该学制于壬寅年颁布,即1902年。

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进行了多方面变革,包括教育领域。

变法结束后,慈禧太后害怕变法思想影响到学堂发展,因此指派张百熙制定了《壬寅学制》,即《钦定学堂章程》。

张百熙以日本学制为蓝本制订了该学制。

但由于历史局限和自身不足,《壬寅学制》未能实行,这是我国第一个颁布的现代学制,但并未付诸实行。

这个学制具体规定了各级各类学堂的性质培养目标,入学条件,入学年限,课程设置和相互关系。

将教育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初等教育,第二阶段为中等教育,第三阶段为高等教育,全学程共二十年。

与高等小学堂平行的有简易实业学堂;与中学堂平行的有中等实业学堂、师范学堂;与高等学堂平行的有仕学馆、高等实业学堂、师范馆。

这个学制的特点:第一,注重国民教育。

第二,注重实业教育。

第三,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依旧存在。

第四,保留着科举制度的痕迹,规定高等小学、中学、师范、高等学堂和大学堂毕业生,分别给以附生、贡生、举人、进士等称号,同时,对于科举出身的人,也可以分别送入高等小学、中学、高等学堂和仕学馆,名义上是沟通学校与科举,实则科举还影响着学校。

《壬寅学制》——中国学制近代化的起始的开题报告

《壬寅学制》——中国学制近代化的起始的开题报告

《壬寅学制》——中国学制近代化的起始的开题报告《壬寅学制》是中国自明朝以来第一部全面的官方学制,有力地推动了中国近代化教育的起步。

本文将介绍该学制的历史背景、制订过程、内容特点以及影响。

一、历史背景《壬寅学制》于1902年成书,当时中国正处于晚清时期。

19世纪末,中国社会面临着外敌入侵、民众起义等一系列危机,教育事业也面临着很大挑战。

此时,维新派领袖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开始探讨教育问题,并提出“教育救国”的口号。

二、制订过程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在借鉴日本、欧美等国家的学制经验后,于1902年提出了《壬寅学制》。

该学制在充分考虑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基础上,借鉴了西方现代教育的先进经验,具有科学、民主、实用的特点。

三、内容特点1. 实行“十年制”:将学制从旧时的“一二三九”改为“小学五年级、初中三年级、高中两年级”,及早完善初级和中级教育,满足了社会各阶层不同层次的人士对教育的需求。

2. 鼓励民间办学:规定“凡有志于办学者,无须经过官员批准”,为民间投资兴办学校提供了便利。

3. 强调现代科学:《壬寅学制》推崇现代科学、实用技术和研究方法,促进了中国教育现代化的进步。

4. 建立综合性高中:提出建立“新式学堂”,包括普通高中、商业高中、农业高中等多种类型,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机械化、工业化、城市化提供人才保证。

四、影响《壬寅学制》的推出为中国教育近代化开了个好头,标志着中国的近代化教育正式起步。

通过学制的修订,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得到了满足,教育质量得到了提高,学生们有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更好的未来。

此外,该学制为中国近代化事业提供了崭新的人才支撑,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的定义
中国教育史上最早的现代学制——“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

它们这两个分别是什么意思啊?
癸卯学制是中国近代第一个颁布实施的学制。

癸卯学制是在壬寅学制的基础上,通过对其改造而完成的学制。

1.壬寅学制
1902年,清政府公布了由官学大臣张百熙拟订的《钦定学堂章程》,由于1902年为壬寅,所以该年所拟订的学制被成为“壬寅学制”。

壬寅学制系统
壬寅学制规定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学校系统,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法定学校系统。

壬寅学制从纵的方面分为三段七级:
第一阶段为初等教育,蒙学堂四年、寻常小学堂三年、高等小学堂三年,总计为十年。

小学堂的宗旨“在授以道德知识及一切有益身体之事”。

第二阶段为中等教育,设中学堂四年。

中学堂为“高等专门之始基”。

第三阶段为高等教育,规定高等学堂或大学预科三年,大学堂三年(政、文、商、农、格致、工艺、医七科),大学院以研究为主,年限不定。

高等教育的总学程共计二十年。

高等教育的办学宗旨为“激发忠爱、开通智慧、振兴实业”。

壬寅学制从横的方面看,与高等小学堂平行,有简易事业学堂;与中学堂平行,有中等实业学堂、师范学堂;与高等学堂平行,有仕学馆、高等实业学堂、师范馆。

壬寅学制具有如下特点:
(1)强调国民教育,提出了普及义务教育的思想;
(2)注重实业教育,提出了设立各级实学堂的思想;
(3)女子教育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在学制系统中,没有女子教育的地位;
(4)依然留有科举制的痕迹,规定给予自高等小学堂始授予不同的科举出身。

2.癸卯学制
1903年由张百熙、张之洞、荣庆重新拟订了一个《奏定学堂章程》,亦称“癸卯学制”。

《奏定学堂章程》对学校系统、课程设置、学校管理等都作了具体的规定。

癸卯学制于1904年1月13日公布实施。

该学制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以尊孔读经为宗旨,内容比壬寅学制详备。

癸卯学制自1903年公布起,一直延用到1911年满清王朝覆灭为止,对旧中国的学校教育制度的影响很大。

以后学校制度的建立,实际上是在癸卯学制的基础上进行的。

癸卯学制包含着从小学到大学的完整体系。

从纵的方面看,可以分为三段六级,儿童从7岁入学到通儒院毕业,全部学习时间是25--26年。

第一阶段为初等教育9年,包括初等小学堂5年,高等小学堂4年,另设蒙养院,不在正式学制之内;第二阶段为中等教育,设中学堂五年;第三阶段为高等教育11--12年,分为三级:高等学堂或大学预科3年、分科大学堂3--4年、通儒院5年三级。

从横的方面看,有师范学堂和实业学堂。

师范学堂分为初级和优级;实业学堂分为初等、中等、高等。

此外,还设有实业补习普通学堂和艺徒学堂及译学馆。

癸卯学制是中国第一个完整、系统并付诸实施的学制。

按照该学制的规定,儿童从7岁入学到通儒院毕业,修业长达25--26年,这是我国最长的一个学制。

也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以政府法令形式公布实施的新学制。

该学制的建立与实施改变了中国封建社会官学、私学、书院三种教育形式并立的旧格局,为中国现代学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但是,癸卯学制几乎完全是抄袭日本学制而来,带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而且女子教育毫无地位。

在课程的设置上,按照中学为体,保存国粹的原则,规定各级学堂必须把读经科和中国文学科列为重点的必修课,其目的就是“保存圣教”、“巩固国本”,自然科学方面的课程所占的比例很小。

另外,癸卯学制规定的一套详备、整齐的学校系统,远非中国当时的国力所能及。

壬戌学制
1922年制定的新学制,主要是采取当时美国一些州已经实行了10多年的"六三三制",表明中国现代教育制度从效法日本转向了效法美国,由军国民主义教育转向了平民主义教育。

但它却并非盲从美制,而是中国教育界经过长期酝酿、集思广益的结晶。

新学制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新教育制度的确立,标志着中国近代以来的学制体系建设的基本完成
"1922年学制","壬戌学制","新学制""六三三学制"指的是同一个学制。

1922年壬戌学制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影响最深的一次变革,不仅提出了"多留各地方伸缩余地"的弹性教育理念,而且自下而上的改革,民间知识分子教育群体扮演了主角。

中国出现了一个全世界的知识分子都纷至沓来的时代,也造就出杨振宁、邓稼先等一大批科学文化领域的杰出人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