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制定与实施中的公民参与

合集下载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案例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案例

案例名称:环保出行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公民参与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环保出行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

为了鼓励市民绿色出行,减少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市政府推出了一项环保出行政策。

该政策包括鼓励公共交通使用、推广自行车出行、限制私家车使用等措施。

参与过程:1. 政策宣传:市政府通过各种媒体和社交平台宣传环保出行政策,向市民解释政策的目的和意义,并征求公众的意见和建议。

2. 公众反馈:市民纷纷表达了对环保出行政策的看法,提出了各种建议。

市政府对这些反馈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并根据实际情况对政策进行了调整和完善。

3. 社区讨论:市政府组织了多次社区讨论会,邀请市民代表和专家共同讨论环保出行政策的实施方案。

在讨论过程中,市民们积极参与,提出了一些具有建设性的意见。

4. 公民投票:经过多轮讨论和修改,市政府决定将环保出行政策提交公民投票,以获得更多市民的支持。

在投票过程中,市民们积极参与,对政策进行了全面评估和讨论。

最终,该政策以高票通过。

结果:环保出行政策实施后,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公共交通使用率明显提高,自行车出行人数增加,私家车使用量有所减少。

空气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市民的健康状况得到了保障。

此外,公民参与政策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也让市民感受到了自己的主人翁地位,增强了市民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反思:从这次环保出行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公民参与可以看出,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对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公民参与可以增强政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使政策更加符合公众利益。

其次,公民参与可以增强公众对政策的认同感和支持度,有利于政策的顺利实施。

最后,公民参与可以增强公众的归属感和责任感,提高公众的公民意识。

然而,公民参与公共政策也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部分公民参与意识不强,缺乏参与渠道和平台,导致公民参与程度不高。

因此,政府应该加强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宣传和教育,提供更多的参与渠道和平台,鼓励公民积极参与公共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

《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问题探究》范文

《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问题探究》范文

《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问题探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民主法治的进步,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意识逐渐增强,参与程度也在不断提高。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是民主政治的重要体现,也是推动政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途径。

本文旨在探究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现状、问题及解决路径,以期为推动我国公共政策制定向更加科学、民主、公正的方向发展提供参考。

二、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现状1. 参与形式多样目前,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形式包括但不限于听证会、座谈会、网络问政、问卷调查等。

这些形式的运用,为公民提供了多种途径表达意见和建议。

2. 参与程度逐步提高随着民主意识的普及和法治环境的改善,越来越多的公民开始关注并参与到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来。

他们在政策制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政策的质量和效果产生着重要影响。

三、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问题1. 参与渠道不够畅通尽管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渠道已经多样化,但仍然存在渠道不畅、信息不透明等问题。

部分地区和部门在政策制定过程中,未能充分听取公民的意见和建议,导致公民参与度不高。

2. 参与能力有待提高部分公民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和经验,难以有效参与到政策制定中。

同时,部分公民的参与动机存在偏差,过度关注个人利益,忽视公共利益。

3. 制度保障不够完善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一些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制度,但这些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如制度执行不力、监督机制不健全等。

此外,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也制约了公民参与的广度和深度。

四、解决路径1. 拓宽参与渠道,提高信息透明度政府应进一步拓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渠道,如加强网络问政平台建设、完善听证会制度等。

同时,提高政策制定的信息透明度,确保公民能够及时了解政策信息,充分表达意见和建议。

2. 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公民参与能力政府和社会组织应加强对公民的教育培训,提高其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能力和素质。

通过开展相关课程、举办培训班等方式,帮助公民了解政策制定过程、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我国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

我国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

民 在参与 公共政策制定过 程中 存在的问 并 大会是 由人 民经过广 泛而平 等的直接或 间接 范化的程序是公民顺利参与公共决策的保障。 题, 选举 产生 的。我国选举法规定 , 凡是没有被剥 ( 内输入式的精英决策体制, 二) 政策制定 提出解 决对策。
关键 词: 公民参与; 公共政策制定
离, 体现公共利益表达 的真正诉求。 参与权 的缺失 , 而且公民与政府在信息的 占 有 政府决策 , 受各方面 的评论 , 以接 并将各种 评

《 合作 经 济 与科 技 》 2 1 年 2月 号 上( 第 4 0期 ) 01 总 1
提要 在企业资产中 ,由于商 誉具有的
特殊性质——最无形的资产, 因此商誉一直是 困 扰会计界的一个难题。关于商誉的本质, 学 术界众说纷纭,始终没有一个公认的说法, 其 中自创商誉更是由于其计量的困难性基本未
誉本质认识 提供了三条主要思路:
有独特的核心能力;人力资本观” “ 认为, 商誉 资源 的作用 ( 从直接计量的角度来界定商誉。 二) 如上 所述, 商誉的构成要素太多, 简单地将商誉归
( 从商誉构成要素的角度探究商誉的 的本质是企业的人力资本 :无形资源观 ” 一) “ 则认 本质。 从商誉构成要素的角度来探究商誉的本 为, 商誉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无形资源。
可 以应 用通告 、 等非正式制 定程序 , 昕证 公共 把政策 目标的确立和政策 措施 、 的选择建 民主社会的普遍现象 , 手段 也是民主政治的重要 标 部 门将 有关决策 的方 案、 地点 、 时间通告相关 立在符合这种利益和愿望 的基础之上 , 以减少 志,我国公民参与 政策制定还处 于起步 阶段 , 利害关系人, 并告知其听证的权利 以吸 收公民 政策决策的盲目性 , 提高政策 的合法性。 同时, 在公 民参与 的扩大和发展 过程 中仍存 在许 多 参与公共 决策 ; 五足选举、 新闻报道机制。 这是 可 以降低执行 困难 , 有利于政策的有效执行 。 问题 。 因此, 我国应努 力解决这些 问题, 大力推

浅谈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

浅谈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

公共政策 , 因此 , 可以由每一个公民时时刻刻 的关心与适时的 投入来实现。而公 民参与 的行动必须是建立在合 法性 的基 础 上, 并且依参与 者根 据本身所 拥有 的知识与 能力 、 花费 的成
本、 预期 的影 响力等 , 理性地选择最有效 的途径与策略 。”_ I 1 笔者认为 , 民参 与指公民以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身份 公 直接参 与到关 系到他们 自己切 身利益 的政府 即行 政机关 制 定公共政 策的过程 中 , 通过各 种有效 途径 , 充分表 达 自己的
意见 , 对政府公共 决策产 生积极而有 效的影 响的行 为 , 目 其 的是提高政府在政治 、 经济 、 文化 等活动中的公共行政能力 ,
帮助并监督政府有效地代表 和实 现公共利益 。 二、 公共政策制定 中的公 民参与的 问题 1 . 公民参与的意识淡 薄, 组织化程度较低。在我 国 , 由于
民虽有较高的参与愿望 , 但不知作 为一个公 民在政治生 活中 有哪些权利 和义务 ,也不 知怎样 去参与 和怎样实 现有效参
途径 ,但我国政策制定 中的公 民参与 现状 还存 在许多问题 。 为此 , 对我 国公 民参 与公共 政策制 定的必要性 、 现实 困境 以
及改善途径等方面 的分析就显得 日益 重要 , 以期进一 步推动 公 民参 与的发展 , 日实 现政府决 策的科学化 、 早 民主化和 , , 16 一)男 江西赣州人 , 州大学公共管理 学院 副教授 , 广 主要从事公共 管理理论 与方法研 究; 曾志 (95 , , 18 一)男
广东广 州人 , 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事业管理 专业本科生 , 广 主要从事公共 事业管理理论 与实践研 究; 胡启繁( 9 1 , , 1 8 一) 男 广东 惠 州人 , 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 究生 , 要从 事公 共政策 与城市公共 管理研 究。 广 主

浅谈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

浅谈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
4 . 4加强宣传教育 ,营造参与型的政治文化氛
官 本位思想 的误 区认为公民只应接受公 共政策 的结果 ,而忽视公 民应有 的参与权利 ;即使是意识到公民对公共政 策制定 的参与权利 , 却对公 民参与的能力和效果持怀疑态度 ,而片面强调 “ 专家 ”和 “ 精 英”治 国。同时 , 公 民的参 与意识相对淡薄 ,尽管公 民享有种种参与 的权利 ,但是长期以来政府决策运作的封闭型和不透明性 ,使许多人 都形成 了一个基本共识 , 个人 的参与对公共政策的制定影 响力较低 , 导致公民的不参与以及较低的政治效能感。
5结论
我国宪法法律法规赋予公 民参与的权利 , 并规 定了公 民参与公共 政策制定的多种渠道 ,如选举活动 、信访途径 、参与政 党活动 、参加 政治 团体的活动等 ,但在实际运行过程 中有许多问题 :一是选举制度 不够完善 。在这种选举制度下 ,较高层次 的人大代表不直接由人 民群 众选 出,使得通过选举途径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效果大打折扣 ;二是 信访制度也很不完善 ;三是 我国第三部 门不够发达 ,使得公民缺少 了 条参与公共政策的合法有效 的途径。
理论探 索
浅谈公 共政策制定 中的公 民参 与
刘 婷 魏子博
( 新疆农业大学管理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 3 0 0 5 2)
摘 要 :我 国社 会 主 义 市场 经 济体 制 的确 立 、社 会 民 主的 发展 、全球 化 的 国 际形 势 等 ,都要 求我 国在 公 共政 策 制 定 中 实现更 多的公 民 参 与。 确 保公民对社会政治生活的有效参与, 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 治文明的核心 内容之一。 目前, 我 国公 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面临着文化困境 、制度 困 境、法律 困境以及 渠道限制等问题。因此,需要加强文化建设、健全制度机制、完善法律建设、畅通参与渠道,促进民主的进步和政治文明的发展。 关 键词 :公 民参与 ;公 共政 策 ;困境 ;对 策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制度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制度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制度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制度是指让广大公民能够积极参与和影响政府的决策过程,以保障公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合法性的一种制度安排。

在一个民主社会中,公民参与可以体现在多个层面和多个方面,包括政治决策、法律制定、公共政策制定、公共资源分配等方面。

公民参与的制度化可以保障公民参与的广泛性、公开性、透明性和有序性。

一、政治决策方面的公民参与制度1.选举制度:通过选举产生政府代表,公民通过选举来选择自己的政治代表,间接影响政府的决策。

2.公民投票制度:公民通过投票表达自己的意见与选择,例如针对重大政策、宪法修订等议题进行的公共投票,从而影响政府的决策。

3.公众听证会制度:政府在重大决策前,组织公开听证会,听取公民的意见和建议,在决策中加入公众的声音。

二、法律制定方面的公民参与制度1.立法程序公开化:将立法过程公开化,使公民能够了解到法律的制定过程、立法的目的和意义,有机会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2.立法调研制度:在制定法律之前,开展广泛的调研和咨询,向公民、专家和利益相关方征求意见和建议,充分倾听各方声音。

3.公众常委会制度:设立公众常委会,由公民代表组成,参与立法工作,发表意见、提出建议,通过合法渠道影响法律的制定。

三、公共政策制定方面的公民参与制度1.征求公众意见制度:政府在制定重大公共政策时,组织广泛的公众咨询和征求意见,听取公民的声音和建议。

2.公开决策文件制度:政府在制定公共政策时,将相关信息公开化,让公民了解相关事项,提高政府决策的透明度。

3.公共决策评估制度:建立公众参与的决策评估制度,让公民能够参与对政府决策的评估和监督,提出批评和建议。

四、公共资源分配方面的公民参与制度1.公共财政预算公开制度:政府将公共财政信息公开化,让公民了解公共财政支出的情况,有机会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2.社区层面的公众参与制度:在社区层面建立公众参与的机制,让公民能够参与社区公共资源的分配,提出自己的需求和建议。

浅谈我国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公民参与问题

浅谈我国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公民参与问题

浅谈我国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公民参与问题【摘要】公民参与在我国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从公民参与的意义入手,指出其可以提高政策的合法性和可行性,增强政府的责任感和透明度。

然后分析我国公共政策制定中存在的问题,如公众参与程度不高、公众意见得不到充分反映等。

影响公民参与的因素包括公众意识、政府开放程度等,为了提高公民参与,可以采取措施如加强公众教育、建立有效的意见征集渠道等。

最后探讨公民参与的形式与途径,包括公民论坛、听证会等。

总结强调公民参与的重要性,展望未来可以建立更加民主、开放的公共政策制定机制,促进公民参与。

【关键词】公共政策制定,公民参与,我国,问题,影响因素,措施,形式,途径,重要性,未来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公民参与政策制定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其公共政策的制定对于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我国公共政策制定的过程中,公民参与的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公民参与政策制定不仅能够增强政策的民主性和合法性,更能够有效地促进政策的实施和落实。

深入探讨我国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公民参与问题,对于进一步促进政策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就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参与的意义、我国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影响公民参与的因素、提高公民参与的措施以及公民参与的形式与途径进行探讨,旨在揭示公民参与在政策制定中的重要性,为未来政策制定提供一些建议和思路。

2. 正文2.1 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公民参与的意义公民参与可以提升政策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政策制定应当充分考虑到各方利益和意见,而公民参与可以代表不同群体的声音,确保政策制定过程更加公正和全面。

公民参与可以增进政策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公民参与能够帮助政策制定者更好地了解社会需求和实际情况,从而制定出更符合实际情况、更受社会认可的政策措施,增加政策的执行力和长期持续性。

公民参与还可以促进政府与公民之间的沟通与信任。

论我国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

论我国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

i n as No teeeitsmep be , u h a ee t o ytm n ra iain a d lw lvlo at i t ni et go n ma yw y. w r xs o r lms sc d fcs fss h o s e a dognzt , n o ee fp rcp i stn f o ia o n i
第 21 年第 2 01 期 ( 总第 37 ) 6期
商 NGYE J 济 业 经I J S HA NG I
N .,0 l o 21 2
T tl .6 oa 3 7 No
【 编号】 10—03 0 2 02—2 文章 09 64( 1)—080 2 1
论我 国公共政策制 定 中的公 民参与
李冰 心
( 国矿业 大学 中 文学与法政 学院 , 江苏 徐州 2 11 ) 2 1 6

要】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过程是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方面, 也是公共政策研究的新话题。在我国, 公众参与政策制
定的水平有 了一定的发展 , 民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参与到政 策制定中。目 , 公 前 我国公众参与政策制定过程中还存在制度 、 组织
格 局的变化和利 益关 系的调整极 大 的激发 了公 民的参 与
公 共决策 的热情 ,要求 形成完善 的参 与体制 的呼声越来 越高, 不断要 求满 足政治 民主的需要 , 公共政 策更好地 使 体 现和代表不 同社会 阶层 的利益要求 。 另一方面 , 国公 我 民参 与制度化水 平不 高 ,政策参 与方式 远不能满足公 民 对 政策参与体制 的期 望 ,使公共 政策参 与主体 面临一 系
缺陷和参与水平不 高等问题。我 国应大力推进公 民参与的制度化, 大力发展公 民组织, 拓展参与渠道 , 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公 民

论公共政策中的公民参与

论公共政策中的公民参与

论公共政策中的民众参与学生姓名:学号: 学 院:专指导教师:张月 030111485 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 行政管理论公共政策中的公民参与摘要:公民参与是公共政策本质属性——公共性的内在要求,是政治民主化、行政民主化发展的需要,公民参与可以弥补政府决策的有限理性。

近年来我国公共政策过程中公民参与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发展,呈现出了广度上的参与形式多样化,深度上的参与阶梯深层化,强度上的参与功效上升化等特点。

但从总体上看,我国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公民参与还存在着政府对公民参与不欢迎,社会对公民参与不适应,公民参与制度不完善等诸多问题。

提高公共政策过程中公民参与效能,必须提高政府主动性,减少公民参与阻力,大力培育公民社会,营造公民参与氛围,不断完善制度建设,提供公民参与保障。

关键词:公共政策;公民参与;民主化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是当代民主政治发展的要求,也是公共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合法化得以实现的一种具体形式。

目前,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面临各种问题。

因此,需要加强文化建设、健全制度机制、完善法律建设、畅通参与渠道,促进民主的进步和政治文明的发展。

一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必要性(一)公民参与是公共政策本质属性——公共性的内在要求后行为主义政治学家戴维·伊斯顿认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有权威的分配。

”公共政策是政府实现治理目标的重要工具,现代政府存在的合法性基础是公共利益,公共政策的正当性来自于它的公共性,政府公共政策应当以公共利益为目标。

政府掌握着国家权力,是公共政策制定的主体,但是政府各个部门和单位却存在着自己的利益,政府在公共政策制定中会追求自己的利益。

李景鹏教授详细地分析了政府部门和单位的小团体利益。

他认为这种小团体利益的特征是:第一,它以国家权力执行者的身份出现,因而是在国家利益的掩盖之下来追求部门利益的。

第二,它是对国家某一部分权力的垄断,通过这种垄断来强制地向社会索取利益。

第三,对外的封闭性,也就是说,其利益不仅对老百姓封闭,而且对其他部门也是封闭的。

对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思考

对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思考

对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思考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是一种民主政治的体现,它是指公民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参与到公共政策的制定、实施和监督活动中,以发表自己的意见、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和参与决策过程,对社会事务发挥积极的作用。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对于促进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公正性和民意代表性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如何有效地推进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仍然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首先,有效推进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需要建立起法定的合规性机制。

政府需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程序、方式和流程,明确公民参与的权利和义务,为公民参与提供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

同时,政府还需要配备相关的工作人员和组织机构,负责组织和协调公民参与的活动,保障公民参与的顺利进行。

其次,有效推进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需要建立起开放的信息传递和沟通渠道。

政府应该主动向公众公布政策信息,包括政策制定的背景、目标、原则和具体措施等内容,以便公民了解和参与。

政府还应该建立起与公众沟通的平台,包括公开听证会、座谈会、公众参与调查等形式,以方便公民能够直接向政府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诉求。

再次,有效推进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需要建立起有效的问题反馈和解决机制。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不仅仅是提出意见和诉求,更重要的是政府对于公民的关切和问题进行反馈和解决。

政府应该建立起与公民对话的机制,认真听取公民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采取措施解决公民的问题。

政府还应该加强对公民参与结果的回馈,告知公民政策制定的最终决策和效果,增加政策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最后,扩大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需要培养公民的参与意识和能力。

公民参与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也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政府应该通过教育和培训等方式,加强公民的政治教育,提高公民的参与意识和能力。

公民也应该主动学习政策知识,关注社会问题,参与公共讨论和决策,以实现自己的利益诉求和社会价值。

总之,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是一种积极的民主实践,对于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公正性和民意代表性具有重要意义。

论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参与的限度

论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参与的限度

Legal S ys t em A nd Soci et y论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参与的限度李冰心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和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公民参与公共决策E l益成为一种普遍而重要的政治现象。

在公共政策制定申,公民参与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但是,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同样面临着难题:专业性和民主性的矛盾,民主和效率的相对、民意的真实性问题等。

对此应合理界定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参与的限度,不断提升公民参与的水平。

关键词公民参与公共政策政府管理中图分类号:D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0)12-193.02公民参与,通常又称为公共参与、公众参与,就是公民试图影响公共政策和公共生活的一切活动,这也是现代民主政治的一种具体表现。

在现代社会,公民参与成为公共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民参与不仅在形式和实质上赋予公民表达自己利益的机会,保证公民获得影响自身生活质量的权利。

而且,它更维系了公民与政府之间持续沟通与信任的关系,保证了政府公共政策的合法性基础。

一、公民参与在政策制定中的价值随着20世纪以来政府与公民关系的深刻变化,使得公民参与成为当代政府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公民参与已经成为国际发展话语的主流,因此,公民参与对于公共政策的制定有着重要的价值。

(一)公民参与是现代民主政治的一项基本权利现代政府理论认为,政府是人们为更好的实现自己的权利和利益而选举出来代表人们利益的机构,作为公共政策制定主体的政府必须在制定公共政策时体现公共意志,而公民参与便是政策更符合公众利益的重要方式之一。

虽然公民的权利得到法律的确认,但是这些权利不会自动实现。

公民参与是公民争取权利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积极的参与,公民的权利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

(二)公民参与可以使公共政策制定更加科学公民参与影响之后的公共政策通常会作用于随后的公共生活之中,政策制定者会更』J u重视民众的意见,根据民众的反馈谨慎的制定公共政策,从而使相关的政策更加符合公民的利益。

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

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

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

先贤们的思想中涉及到了许多有关公民参与的东西。

例如:法家代表人物商鞅说过:“疑行无名,疑事无功。

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非於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敖於民。

愚者闇於成事,知者见於未萌。

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

论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功者不谋於众。

是以圣人苟可以彊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商鞅是极为反对公民参与的。

而儒家代表孟子则说过:“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

”孟子主张公民参与,并且告诫当权者:并不能只听公众的,管理者要坚守政策质量标准,要谨记自己的优先考虑和选择权。

但这些观点都有不完善的地方。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这本书是由美国学者托马斯写的。

这本书不单讲了公共管理者是否应该引入公共参与,而且讲了应该在何时以及如何吸引公民参与。

这本书前半部分主要讲了公民参与的有效途径。

从第六章开始,主要讲了公民参与的技术方法。

告诉了公共管理者应怎样肩负起推进公民参与各项社会事务的艰巨任务,同时又应该怎样维持公共管理的效率和效益.我认为引入公民参与最大的目的和好处就是获取对政策的有效信息和增加公民可接受度。

公共政策不只是包含公共政策本身,一个高质量的公共政策规划只是公共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

公共政策得到的效果取决于政策质量和公民的可接受度。

获取有效信息可能会得到一个高质量的公共政策规划,而公共政策的另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公民及利益集团对政策规划的认可。

抛开此书内容,作者的学术能力和探索精神也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可以看出,作者做过大量的调查统计,研究了许多前辈的著作。

第一章:新公民参与运动的挑战民主的政府应代表公共利益,代表公共利益要了解公民偏好,而了解公民偏好则不能与公民隔绝,必须要进入公民参与。

公民参与能使公共政策更加有效,能更加有力的促进民主。

新公民参与运动对公共管理提出了两个挑战:1、为什么公民参与如此重要?2、什么情况下怎样吸引公民参与?1.1新公民参与运动的源起新公民参与运动与传统公民参与运动的两个主要区别:1、传统公民参与的作用主要限定在决策上,新公民参与运动不仅参与决策,而且更加注重参与政策执行。

公共政策定过程中的公民参与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公共政策定过程中的公民参与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公共政策定过程中的公民参与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公共政策定过程中的公民参与问题研究一、研究背景及意义公共政策定是一个国家的重要部分,它对国民生活产生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充分发扬民主精神,加强公民参与,是一个强国富民、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基础。

公民参与具有多种形式,如散会讲座、意见征询、听证会等,这些参与形式充分发挥了公民的作用,保障了公民利益和权益的实现。

但是,公民参与在实际运行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些公民缺乏政策理解和政治参与意识,难以有效参与公共政策制定;一些公共政策制定机构对参与者反馈的意见不予采纳,影响了公共政策效果的实现,甚至有时让公民参与成为形式化的过程。

因此,本文研究公共政策定过程中的公民参与问题,旨在探讨公民参与的现状和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提高公共政策实施的效率和公正性。

二、研究内容1、公民参与的概念和意义;2、公共政策定的程序和规定;3、公民参与在公共政策制定中的作用与现状;4、公共政策制定机构在接受公民参与方面的现状;5、影响公民参与效果的因素和问题;6、提高公民参与效果的方法和策略。

三、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调查法和比较分析法。

首先,通过文献研究和分析,阐述公民参与的概念和意义,深入了解公共政策定过程中的公民参与现状和问题。

其次,采用调查法,通过网络问卷和实地访谈的方式,收集公共政策制定机构和公民参与者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公共政策制定机构在接受公民参与方面的现状,以及公民参与效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最后,采用比较分析法,比较国内外公民参与的模式,经验和效果,提出提高公民参与效果的方法和策略。

四、研究预期成果通过对公共政策定过程中的公民参与问题的研究,本文预期有如下成果:1、深入了解公共政策定过程中的公民参与现状及其问题;2、提出解决公民参与问题的方法和策略;3、探索公共政策定过程中促进公民参与的新途径和方法,为国家政策制定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浅析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公民参与

浅析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公民参与

李玉梅
云南 昆明 6 5 0 0 9 1 )
要 :公 民是公共政策制定过程 中最主要 的非官方政策主体 ,对政府制定公共政策发挥 着直接 的重要作用 。当前 需要
转变执政观 念 。完善公 民参与公 共政 策制 定的有 关制 度 ,加 强公 民素质建设 ,提 高公 民参与 能力 ,提 高公 民参 与组 织的程


相关 定义
以实 现既 定 目标 或 达到 既定 目的。 简而 言之 ,人 类 为 了实 现 某 一 目标 而 采 取 的行 动 方 案 就 是 公 共 政
( 一 )公 共政 策
行政 学创 始 人托 马 斯 ・ 伍德罗 ・ 威 尔 逊认 为 ,
策。狭义上 的公共政策是指为了实现政治 、经济、
益 ,最直 接 的就是 参与 政策 的制 定 。 ( 三 )公 民参与
政策 制定 上 大有作 为 。 我 国公 民参 与 的知识 框 架 、技 术 能力 、沟 通 方
公 民参 与 ,是 由一 个 名 词 和 一 个 动 词 结 合 而 式 等方 面 和参 与 政策 制定 的要求 相 差甚 远 。公 民不
策 ,从 字 面 上 来 看 ,是 由公 共 和 政 策 两 个 名 词 构 府 制定 公 共政 策 ,确 保 社会 正 常健 康有 序 前进 。 改
成 。 政 策 ,广 义 上 是 指 在 某 一 特 定 的环 境 下 ,个 革开放时期 ,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 人 、团 体 、政 府有 计 划 地进 行 活 动 的过 程 。提 出政 同发展的社会经济制度打破 了传统单一 的社会利益 策 的 目的在 于 利用 特 有 的 时机 去克 服 特 定 的 障碍 , 体 系 ,使 得利 益 呈 多元 化状 态 。拥 有独 立 的政 治 经

论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参与的限度

论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参与的限度

才 是对 公 民参与 在 政府 公共 决策 中 的意 义和 作 用的 一种 全面 认
识。
( ) 政 策 的专业 性要 求与 决 策的 民主性 要求 间的 矛盾 一 公共
信息 时 代 的科技 发展 并 不必 然 导致 决策 的 民主 化。信 息 化 的技 术工 具使得 政府 的公共 决策 更加 科学 , 同时 u 对政府 的 决策 三
决策 , 政府 来 说 也是要 冒着 很大 的风 险 。在某 些 领域 , 对 民主 决 策 只 是一种 理想 , 在现 实实施 中决策 总 是伴随着 许 多的不确 定 因
业 水 平的人 参与 制定专 业 内的 决策 , 而这 些专 业性 的政策 不可避 免会 影响 到普 通 民众 。 专家 并 不反 对 民主 , 但是 他们 反对无 专业 水平 的 民主损 害 了政 策 的科 学性 。像 建 设水 电站 这样 的重 大 决
( ) 民参与 可 以使 公 共政 策 制定 更加 科 学 二 公
的责任 。 民参与 下的政 策 反映 了公 众 的利益 诉求 , 了一 定的 公 有

公 民参 与在政 策 制定 中 的价值
随着 2 O世纪 以来 政府 与公 民关 系的深 刻 变化 , 得公 民参 公 众基 础 , 过参 与机 制建 立 与政府 的 良好 沟通 渠道 , 使 通 分担 了政 与成 为 当代 政府 管 理中 不可 缺少 的 环节 。 公 民参与 已经 成 为 国
( ) 民 参与 可以使 公 民 与政 府 建立 良好 的沟 通 渠道 四 公
分 。公 民参与 不仅 在形 式 和实 质上 赋予 公 民表 达 自己利 益 的机
会, 保证 公 民获得 影I J 向自身 生活 质量 的 权利 。而 且 , 更维 系 了 它

论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论文

论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论文

论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论文论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全文如下:摘要: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了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是必须的和必要的。

实现政策制定中公民的有序参与,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顺利推进,真正实现人民当家做主。

本文从公共政策的含义出发,进而探讨分析了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参与的意义、我国公民参与政策制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完善对策,以期能够为实现政策制定中公民的充分、有序、全面参与提供一些参考。

公民参与是现代政治生活中的普遍现象,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准。

公民参与到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中,有助于实现政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同时为公共政策的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公共政策的含义探讨分析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参与的问题之前,我们必须首先明确公共政策的概念。

如果不能知晓公共政策的确切含义,那么对于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参与问题的研究就无法进行,对于其它有关公共政策的问题的探讨分析也难以推进。

关于什么是公共政策,目前尚没有一致的看法。

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众多的公共政策的定义,可谓是众说纷纭。

公共行政始祖――伍德罗?威尔逊把公共政策视作是由政治家即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而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和规范。

政策科学始祖――拉斯韦尔认为,公共政策是“一种含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

①美国学者戴维?伊斯顿认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有权威的分配。

我国学者张金马认为,“公共政策是党和政府用以规范、引导有关团体和个人行动的准则或指南”。

②我国学者陈庆云则认为,公共政策是“为整个社会所做的权威性价值分配”。

③我国学者陈潭认为,“公共政策是实现公共意志、满足社会需要的公共理性和公意选择,是规范、引导公众和社群的行动指南和准则,是由特定的公共权力机构制定并由社会实施的有计划的活动过程。

”④本文认为,公共政策是公权力主体国家或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制定和执行的用以确定和调整广泛社会关系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法令、措施、办法、条例、实施细则等的总称。

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

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

公 共 政 策 的 制 定 缺 少 必 要 的 制 约 。公 民只 在 理 论 上 享 有 权 利 , 1.3.2公 民参 与意识淡 薄和科学素质 的限制
而 在 实 际 操 作 中 却 缺 少 约 束 的 力 量 。第 三 , 资金 保 障 机 制 的
定 体 制 ,这 种 体 制 下 ,容 易缺 乏 公 民参 与 的制 度 安 排 ,即便 有 , 杂 性 ,要 用 哪 种方 式 的 组合 ,在 公 民 参 与 的什 么 阶 段 运 用 哪 一
其分化程度 也不高,自立性较低 ,使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 种 参 与途 径 ,都 是 管 理 者 的难 题 。。
密 的程序制度 。主要表现 为:第一 ,法律保障机制不完善。 目 排 斥 ,于 是 ,公 民参 与 在 弱 势 地 位 便 易 产 生 两 种 极 端 状 况 ,即
前 ,我 国 还 没 有 出 台关 于 公 民参 与 公 共 政 策 制 定 的 法 规 ,关 于 激 情 参 与和 政 治冷 漠 共 生 ,全 盘 肯 定 和 全 盘 否 定 并 存 。(2)由
1.1制 度 困境
乏 明确 的评判标准。具体包括 :(1)公共 管理 者必须决定在 多
1.1.1公 民参 与制度化程度较低
大程度上与公 民分享影响力,但究竟应该分享 多少 ,管理者也
在 现 代 民 主 制 国 家 , 公 民 参 与是 靠 一 整 套 健 全 的 制度 来 不 清 楚 。(2)公 共 管 理 者 必 须 决 定 由公 民 中 的 谁 去 参 与 公 共 政
参 与 公 共 政 策 制 定 的水 平 ,解 决 现 实 的 困 境 ,已成 为 政 府 与 公 缺乏有效监督的情况下,政策制定人员手中的权 力为他们 牟

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公民参与

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公民参与

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公民参与公民参与政策制定是衡量现代社会民主化程度和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必须要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当家作主,不仅体现在法律意义上的公民权利,而且要落实在具体的权利使用上,公民要参与到行政管理活动中,特别是公共政策的制定。

促进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一、我国公民参与的现状1、公民参与缺乏相应的经济基础一个国家公民参与政策水平的高低是与其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的。

现代意义上的公民参与是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其发展程度受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我国目前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与此相适应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状况客观上仍然制约着公民有效地参与公共政策的输入过程。

2、公民参与的民主法律机制不够健全虽然我国的宪法和法律对公民民主参与的权利等都有明确的规定,但并没有为公民参与的方式,程序等提供一个切实可行的渠道。

特别是我国现有法律对于公民参与政策过程的实体性规范较多,程序性规范较少,而以法律形式将公民参与的形式、内容、途径和步骤予以明确规定,并将公民参与作为程序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更是少之又少。

这就导致我国的公民参与缺乏相应的法制保障。

3、公民参与意识薄弱由于受到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和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致使个人专断、家长制等思想意识还在相当程度上存在,这就不可避免地对民主政治发展尤其是对社会成员的价值观判断产生某种消极影响,,导致参与主体的意识薄弱,参与热情不高,从而影响公民政策参与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参与主体自身能力偏低,不熟悉日常的政治行为规范,缺乏相应的政治技能,对公民参与的渠道、程序、方式等的不了解,对政策制定的过程及背景没有足够的认识,这也造成了公民参与意识的淡漠。

4、公民参与的范围和渠道偏少公民参与政策制定的范围,主要局限于物价、环境保护、市容等,而对关系到民生的重大社会政策如住房、高考、医改等,公民参与的程度还远远不够。

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参与研究

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参与研究

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研究摘要:公共政策历来是由政府或其他决策机构制定的,是为了协调全社会的利益关系,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和明确的目标,是一切条例、法规等的总称。

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公民的利益息息相关,要提高公共政策的有效性,就必须让公民参与到公共政策的制定中来。

公民的参与,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可以减少政策的失败,也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需要。

关键词: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制定;公民参与一、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参与的内涵所谓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通常又称为公共参与、公众参与,是指一个国家的普通公民个体以及由普通公民所组成的各类社会组织和群众团体在国家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据法律赋予的权利和手段,按照法定程序,通过一定的参与渠道参与国家社会政治生活,从而影响政府公共政策或公共事务的行为过程,是普通公民在政治生活中运用和行使公民权利来对公共政策施加影响的合法行为。

公民参与有三个基本要素:一是参与的主体。

公民参与的主体是全体公民,既包括作为个体的公民,也包括由个体公民组成的各种民间组织。

二是参与的领域。

社会中存在一个公民可以合法参与的公共领域,这一公共领域的主要特征是公共利益和公共理性的存在。

三是参与的渠道。

社会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渠道,公民可以通过这些渠道影响公共政策和公共生活。

公民参与的主要目的在于影响政府的公共政策的制定,促进自身利益的实现,公民参与是现代民主政治制度下一项基本的公民权利,也是民主政治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存在的问题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发展遇到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公民参与渠道缺乏,不完善。

一般意义上来说,公民参与渠道有两个,人民选举人民代表来参政议政和政府开设的信访、领导接待日等,前者为主要渠道,但是人民代表是普通公民可望不可及的,根本不能反映普通公民的要求,后者只是下级组织为完成上级的任务而被迫设置的,不会认真对待的,只起到了很小的作用;第二,公民参与意识淡薄,从北京出租车换型风波这个案例中,就能很明显的看出来,和公民息息相关的出租车问题,公民也只是在报纸上随便看了一眼;最后,就是公民存在”搭便车”心理,认为政府是上级组织,自己要是提意见却得罪政府,得不偿失,而且未必能起到作用,导致公民偷懒现象很严重,都指望着别人去提意见,还有一些公民对政府的政策根本就不了解,也没有了解的机会,不敢妄自发言表观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廷顿把政治参与解释为 “ 平民试图影响政府决策 的活动” 。 就 的 意志 。
其 主体 而 言 , 只有 公 民才 是政 治参 与 的 主体 , 不 包 括 职 业 政 治 政 治 协 商 制 度 是 民 主 党 派 参政 议 政 的 主 要 渠 道 , 但 各党
活 动 家 及 政 府 官员 的 活 动 ; 就 其 内容 而 言 , 公 民参 与是 公 民谋 派 并不 是 竞 争 关 系 , 而 是合 作 关 系 , 这种 关 系实 际 上 弱化 了各 求 公共 利 益 , 包括 社 会 政 治生 活 的很 多方 面 ; 就 其 范 围和 性 质 民主 党 派 的参 政 议 政 、 民主 监督 的作 用 。 同时 , 各级 政 协 在 代
I _
治理

公共政策制定与实施中的公 民参与
梅 煜
【 摘要】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和实 施的广 度与深度, 直接影响着现代民主政治的进程。 让公民参与到公共政策中
是推 进我国现代民主政 治进程的重要 步骤 。 虽然当前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 策的实践取得了 一定成就 , 但 仍存在许多 缺 陷。 文章在 对我国公共政策中 公 民参与存在 的问题进行分析 的基础上, 提 出了 公民有效参与公共政 策的对策。
义。 公 共 政 策 通 过 公 众 的 参 与和 表 达 获 得 了广 大 政 策 对 象 的 人 们 对 它 的认 同度 和 信 任 度 并 不 高 , 听 证 的真 正 作 用 也 没有
认 同, 从而能在获得合法性的基础 上有效实施。同时, 决策是 发 挥 出来 。
公 民在 参与 公共 讨 论后 制 定政 策 的行 为 , 决 策 过 程 是说 服 而非
我国非制度参与存在无序化、 难以控制等特点, 常导致公共事
我国公民进行政 治参与的最主要途径是人 民代表大会 制 件 , 影 响 社会 稳 定。
度。 它 在 法 律 和 理 论意 义 上 的作 用和 权 力 更 大 , 但 实 际上 发 挥
目前, 我 国正处在 社会转型期 , 社会矛盾冲突很多, 非制
4 6 人 民 论 坛
责 编, 张 蕾
度 化 政 治 参 与现 象便 经 常 发 生 。 社会 的 弱势 群体 多是 这种 参 与 组 织 的独 立性 , 使 其 代 表 公 民的 利 益 , 壮大 和 完 善 公 民参 与公 的主 体 , 他 们 往 往 只有 在 自身 利 益 受 损 后 才 进 行 参 与 , 重 视 的 共政策 制定的组织平 台。同时, 还要加强立法 工作, 为公 民组 是 自身 利 益 , 而且 他 们 的 政 治 素 质 和 文化 水平 相 对 比较 低 , 法 织的发展壮大提供 法律保护, 用法律引导、 规范公民组织的建 律 意 识不 强 , 在参 与 过 程 中 常通 过 非 法 定 渠 道 , 对 自己行 为 是 立与运行。 再次 , 公民组织也要加强 自身建设, 提高组织成员
非制度性参 与影响参 与效 果。 公民参与可分为制度性参
我 国公 民参与公共政策的 困境
与和非制度性参与两种。 如果利益表达机制健全, 公民能通过 正常的渠道来表达 和维 护自己的利益 , 就会通 过正常渠 道参
公民参 与渠道 不畅通 。 公 民参与公共政 策需要畅通 的渠 与 , 但 是 当正 常途 径 无 法表 达公 民的利 益 诉 求 时, 公 民便 会 寻
【 关键 词 】 公共政策 在 现 实 中, 我 国各 级 人大 受 党 和 政府 限制 的情 况 不 少, 人 大 的 象征 意义 大 于实 质 意义 。 同时 , 在实 践 中, 社会 公
公民参与是公 民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参加政 治生活 , 影 众参与的机会也很小, 在各级人大代表 中, 政府官员代表 占总 响和推动政治系统中各种决策的活动和行为。 美国政治学家亨 代表的比例高达6 0 % ̄7 0 %, 这当然不能很好地代表广大人民
而言, 公 民参 与不 包 括 非 法 的行 为 , 仅 限于 公 民 以合 法 的方 式 表和维护农 民与其他社会弱势群体利益方面的能力有限, 影响 影 响 政 府 的活 动 ; 就 其 目标 和对 象而 言, 包 括 同政 府活 动相 关 了公民 以政 协这 种方 式 进 行政 治 参 与的 效果 。
信访制度是我国反映民意、 救济权利的一种特殊制度, 但
强制 的 , 有 利 于 多元化 的公 共利 益 的整 合 。 公 共政 策 的合 理 性 在 实 际 运 行 中存 在 地 方 政 府 强 行 截 访 、 侵 害 公 民权 利 的 扭 曲
是 其 合法 性 的必 要 条 件 , 合 法 性 是从 满 足 社会 需 求 中获 得 , 公 现 象 。 信 访 制度 的 缺 陷在 很大 程 度 上 削弱 了公 民政 治参 与 的积
的所有的直接或间接 的政治生活。
听证 制 度 是 公 民政 治 参 与 的 重 要 渠 道 。 但是 , 我 国 的听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 的制定与实施有利于提高公共政策 的 证制度 并不完善, 参与者缺乏代表性 , 听证 的临时性、 随意性 公共性、 合法 性和合理性, 对现代民主政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 大 , 又缺 乏 对 代表 意见 的积 极 反 馈 , 使 听 证常 常只流 于 形 式 ,
道, 所 以其 有 效参 与 需要一系 列制 度作 为保 证 。 在 我 国, 公民有 求非制度途径来表达声音, 比如越级 上访、 行贿行为、 暴力抗 效参 与 的制 度 主 要 包 括人 民代 表 大会 制 度、 政 治协 商 制度 、 听 法 等 。 非 制度 参与 对公 共政 策 过 程有 一定 的积 极 影 响 , 但 由于 证 制度 以及 信访 制度 等 , 但它们 都 在不 同程 度 上存 在 缺 陷。
共政策 的合法 性与合理性 的统一又促进和巩固了公共政策 的 极 性 。
公共 性 。 只有 这 三个 方 面 的价 值 实 现 了统一 , 公共 政 策 的整 体
这些制度的不足影响着公 民在 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
公 共政 策 执 行不力 和 行政 成 本 的攀 升。
价 值 才 得 以实 现 , 公共 政 策 才 能 获得 公 众 认 同 , 并 在执 行 中取 中的 参 与, 也影 响了公 共 政 策 的 公正 性 和执 行效 果 , 从 而 导致 得 良好 效 果 , 节省 执行 成 本 , 减 少社 会 矛盾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