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三 补体溶血实验

合集下载

《补体溶血实验》课件

《补体溶血实验》课件

注意实验误差
补体溶血实验存在一定的误差, 因此对于结果的解读需考虑实验 误差的影响。如对结果有疑问, 可进行重复实验或采用其他检测
方法进行验证。
05
补体溶血实验相关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补体溶血实验在SLE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可检测到多种补体成 分的异常。
类风湿性关节炎(RA)
THANKS
感谢观看
补体系统是先天免疫系统的一部 分,由一系列蛋白质组成,能够 识别并清除被感染或受损的细胞

当补体系统被激活时,它能够通 过溶解细胞来清除病原体,这是
免疫系统的一种防御机制。
补体溶血实验的原理
当补体系统被激活时,补体分 子附着在红细胞表面,导致红 细胞溶解。
通过检测溶解的红细胞数量, 可以评估补体系统的功能。
感染性休克
补体溶血实验可检测到感 染性休克患者血清中补体 活性的异常,有助于诊断 和评估病情。
肿瘤疾病
肺癌
补体溶血实验可检测到肺 癌患者血清中补体活性的 异常,有助于诊断和评估 病情。
肝癌
补体溶血实验可检测到肝 癌患者血清中补体活性的 异常,有助于诊断和评估 病情。
结直肠癌
补体溶血实验可检测到结 直肠癌患者血清中补体活 性的异常,有助于诊断和 评估病情。
04
补体溶血实验结果解读
正常结果解读
正常结果
补体溶血实验结果正常,通常表 示受检者体内补体活性正常,免 疫系统功能正常。
解读
在正常结果下,无需特别关注或 采取治疗措施,但仍需关注身体 状况,定期进行体检。
异常结果解读
异常结果
补体溶血实验结果异常,通常表示受 检者体内补体活性异常,可能存在免 疫系统疾病或感染等情况。

补体溶血实验ppt课件

补体溶血实验ppt课件
.
2、替代途径(旁路途径):是指不经C1、 C4、C2活化,而是在B因子、D因子和P因 子参与下,直接由C3b与激活物结合启动 补体酶促连锁反应,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 应和最终发生细胞溶解作用的补体活化途 径。在感染早期可为机体提供有效的防御 机制。其激活物是病原微生物等提供接触 表面
.
3、MBL途径:在感染早期,体内分泌甘露 聚糖结合凝集素(MBL)和C反应蛋白。 MBL与细菌表面的甘露糖残基结合,然后 与丝氨酸蛋白酶结合形成MASP(MBL相 关的丝氨酸蛋白酶),MASP继而水解C4 和C2启动后序的酶促连锁反应,产生一系 列生物学效应和最终发生细胞溶解作用的 补体活化途径。激活物(或激活剂)是炎 症期产生的蛋白和病原体。
实验三 补体溶血实验
.
补体溶血实验
补体:一组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血清 中及组织液中具有酶样活性,不耐热 和功能上连续反应的糖蛋白,是抗体 发挥溶细胞作用的必要补充条件,在 正常情况下,血清中的补体大多以无 活性酶前体形式存在。
.
物理性质:不稳定,易受各种理化因 素的影响,加热,紫外线照射,机械 震荡,酸碱和酒精等因素均可破坏补 体。
.
三条途径的区别见下表
区别点 激活物
参与成分
经典途径 IgG1~3或IgM
与Ag复合物
C1~C9
旁路途径 脂多糖、酵母多糖、 凝聚的IgA和IgG4
C3,C5~C9, B、 P、D因子
MBL途径
MBL (甘露聚糖结 合凝集素 )
同经典途径
C3转化酶 C3转化酶
所需离子
C4b2b
C4b2b3b Ca2+ Mg2+
.
思考题
根据所给的条件,请预测哪几管会溶血? 哪几管不会溶血?请你详细分析溶血和不 溶血的原因。

补体溶血实验 PPT

补体溶血实验 PPT

(3)引起炎症反应:在补体活化过程中 产生的炎症介质C3a、C4a、C5a。它们 又称为过敏毒素,与相应细胞表面的受 体结合,激发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之 类的血管活性物质,从而增强血管的通 透性并刺激内脏平滑肌收缩。C5a还是一 种有效的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
(4)清除免疫复合物:机制为:①补体 与Ig的结合在空间上干扰Fc段之间的作用, 抑制新的IC形成或使已形成的IC解离。② 循环IC可激活补体,产生的C3b与抗体共 价结合。IC借助C3b与表达CR1和CR3的 细胞结合而被肝细胞清除。
实验结果
溶血:液体呈红色透明 不溶血:呈红细胞混悬液
思考题
根据所给的条件,请预测哪几管会溶血? 哪几管不会溶血?请你详细分析溶血和不 溶血的原因。
(5)免疫调节作用:①C3可参与捕 捉固定抗原,使抗原易被APC处理与 递呈。②补体可与免疫细胞相互作用, 调节细胞的增殖与分化。③参与调节 多种免疫细胞的功能。
补体激活的途径:
经典途径 旁路途径 MBL途径
相同点:三条途径有共同的末端通路,即 形成膜攻击复合物溶解细胞。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溶血反应:由于抗原(红血球)和抗体 (溶血素)进行特异性的结合,在电解质 存在时能发生凝集,若再有补体参与,红 血球则被溶解。
实验目的
掌握补体测定方法 加深了解补体的作用和激活条件
材料与试剂
试剂 1.抗原:2%绵羊红细胞 2.抗体:溶血素 3.补体:实验室常以健康豚鼠血清作为补体 材料:小试管,生理盐水,水浴箱
实验方法
取试管4支,按下表加入各物
实验方法
将上述试管放在37℃水浴箱内30分钟观察 有无溶血现象。
将不溶血试管离心,3000rpm,5min, 使红细胞沉淀。

溶血实验报告补体

溶血实验报告补体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溶血反应的原理及其在免疫学中的应用。

2. 掌握补体溶血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

3. 检测血清中补体的活性水平。

二、实验原理溶血反应是指红细胞膜受到破坏,导致红细胞内容物释放的现象。

在免疫学中,溶血反应常用于检测抗体和补体的活性。

补体是一组在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蛋白质,它们在抗体介导的细胞毒作用中发挥关键作用。

本实验采用补体溶血实验方法,通过观察红细胞在补体存在下的溶血情况,来评估血清中补体的活性水平。

三、实验材料1. 试剂:抗人球蛋白抗体、绵羊红细胞、生理盐水、补体试剂、EDTA-Na2等。

2. 仪器:离心机、移液器、试管等。

四、实验方法1. 制备红细胞悬液:将绵羊红细胞用生理盐水洗涤3次,然后配制成1%的红细胞悬液。

2. 设置实验组:a. 对照组:加入生理盐水。

b. 抗体组:加入抗人球蛋白抗体。

c. 补体组:加入抗人球蛋白抗体和补体试剂。

3. 混匀后,将各组试管放入37℃水浴中孵育30分钟。

4. 离心:将孵育后的试管离心,取上清液。

5. 检测溶血程度:将上清液滴加到比色皿中,加入适量试剂,观察颜色变化。

五、实验结果1. 对照组:红细胞无溶血现象,上清液颜色正常。

2. 抗体组:红细胞出现轻微溶血现象,上清液颜色略深。

3. 补体组:红细胞出现明显溶血现象,上清液颜色较深。

六、实验讨论1. 本实验通过观察红细胞在补体存在下的溶血情况,评估了血清中补体的活性水平。

实验结果显示,补体组的溶血程度明显高于抗体组和对照组,说明血清中存在活性补体。

2. 补体溶血实验是检测补体活性的常用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结果直观等优点。

但本实验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实验过程中易受外界因素干扰,结果判断具有一定的主观性等。

3. 补体溶血实验在临床诊断和疾病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甲状腺功能亢进等)患者的血清中补体活性异常,通过补体溶血实验可以辅助诊断。

七、结论本实验成功检测了血清中补体的活性水平,为临床诊断和疾病研究提供了有力依据。

补体溶血实验报告结论

补体溶血实验报告结论

一、实验背景补体系统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一系列蛋白质组成,具有调节免疫反应、清除病原体、维持内环境稳定等功能。

其中,补体溶血反应是补体系统发挥重要作用的经典实验模型。

本实验旨在通过补体溶血反应,了解补体系统在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以及补体溶血反应的原理和实验方法。

二、实验目的1. 掌握补体溶血反应的原理和实验方法。

2. 了解补体系统在免疫反应中的作用。

3. 分析实验结果,探讨补体溶血反应的相关影响因素。

三、实验原理补体溶血反应是指补体系统与抗体结合后,激活一系列酶促反应,最终导致红细胞溶解的现象。

实验中,以绵羊红细胞(SRBC)作为底物,抗SRBC抗体作为抗原,补体作为效应物,通过观察红细胞溶解程度,评估补体系统的活性。

四、实验方法1. 制备SRBC悬液:将绵羊红细胞用生理盐水洗涤,制成2%的悬液。

2. 制备抗SRBC抗体:将家兔抗SRBC抗体用生理盐水稀释,得到不同浓度的抗体溶液。

3. 设置实验组:将抗体溶液、补体和SRBC按一定比例混合,分别设置不同稀释度的抗体和补体溶液。

4. 对照组:设置只加抗体或只加补体的溶液。

5. 观察红细胞溶解情况:观察不同实验组中红细胞的溶解程度,记录最大稀释度。

五、实验结果1. 实验组中,随着抗体和补体浓度的增加,红细胞溶解程度逐渐增强。

2. 对照组中,仅加抗体或仅加补体的溶液,红细胞溶解程度不明显。

3. 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测相符,表明补体溶血反应的原理和实验方法正确。

六、结论1. 补体系统在免疫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通过激活一系列酶促反应,导致红细胞溶解,从而清除病原体。

2. 本实验结果表明,补体溶血反应的原理和实验方法可行,可用于评估补体系统的活性。

3. 实验过程中,影响补体溶血反应的因素包括抗体和补体的浓度、温度、pH值等。

在实际操作中,应严格控制实验条件,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4. 补体溶血反应在临床医学、生物学研究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补体的溶血反应实验报告

补体的溶血反应实验报告

补体的溶血反应实验报告补体溶血反应补体的溶血反应原理:当红细胞与相应抗体相结合,在电解质存在时,可使红细胞产生凝集现象;若同时加入新鲜动物血清,则血清中的补体可与红细胞及其抗体(溶血素)形成的免疫复合物结合,从而激活补体导致红细胞溶解,产生溶血现象材料1、抗原:2%绵羊红细胞(简称SRBC)。

2、抗体:溶血素(SRBC抗体)。

3、补体,新鲜豚鼠血清。

4、生理盐水。

5、小试管、刻度吸管、试管架、37℃水溶箱等。

步骤1、取小试管3支,编号后按下表加入各物(容量单位均为ml)管号2%红血球溶血素(2单位) 补体(2单位) 生理盐水 1 0.5 0.5 0.50.5 2 0.5 0.5 - 1.0 3 0.5 - 0.51.02、将试管摇匀后置37℃水箱内:15—30分钟,取出观察有无溶血现象;结果观察管底无血球沉淀,液体红色透明管为溶血。

注意事项不要摇荡试管,红细胞离开机体是很容易破裂的。

加样一定要精确,不要漏加附件13级护理本科补体溶血反应实验物品采购及具体安排。

1.13级护理本科班人数分别为62、64人实验课时(来自: 写论文网:补体的溶血反应实验报告)2学时实验分组,每班分12组,每组5-6人2.实验材料请购:1.绵羊血红细胞10ml 稀释成2%溶液2.绵羊红细胞抗体50ml3.豚鼠每班4只,共8只4.生理盐水10瓶5.5ml小试管每班36管,加示教6只,共82管篇二:实验三补体溶血实验实验三补体溶血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溶血反应的原理,掌握溶血反应的基本操作方法二、实验原理:将绵羊红细胞做抗原注射家兔体内,经一定潜伏期,家兔血清中即出现特异性抗体,此种抗体称溶血素,它可以与绵羊红细胞结合,此时若加入补体,即可激活补体的经典途径,则呈现溶血现象。

三、实验材料1、溶血素(1:1000)、补体(1:30)、绵羊红细胞(1%)、生理盐水2、试管、吸管、试管架等四、实验方法1、按下表将试管4支排成一排,2、震荡混匀,37℃水浴30分钟。

溶血素与补体激活实验报告

溶血素与补体激活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4. 补体结合反应实验原理补体结合反应是一种有补体参与,并以绵羊红细胞和溶血素作为指示系统的抗原抗体反应。

参与本反应的五种成分可分为两个系统:一为待检系统,即为已知抗原(或抗体)和待检抗体(或抗原);另一个为指示系统,即绵羊红细胞和其相应的溶血素。

待检抗原、抗体和补体作用后,再加入指示系统。

若待检系统中的抗原和抗体相对应,两者特异性结合后激活补体,补体被消耗。

再加入的指示系统无补体结合,不出现溶血;若待检系统中的抗原与抗体不对应或缺少一方,补体不被激活,当指示系统加入后,绵羊红细胞和溶血素复合物激活补体,产生溶血现象。

5. 空斑形成实验是一种体外检测IgM、IgG类型抗体产生细胞的实验方法,又称空斑形成细胞(PFC)测定。

可作为评估药物影响抗体产生水平以及临床筛选抗肿瘤新药的重要依据。

经绵羊红细胞免疫的小鼠脾细胞与一定量的绵羊红细胞混合后,抗体形成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绵羊红细胞结合;在补体参与下,绵羊红细胞溶解,形成肉眼可见的溶血空斑。

一个空斑即代表一个抗体形成细胞。

一、SRBC的制备(一)无菌抽取绵羊血1.手术剪减去绵羊颈部毛发备皮,止血带扎住颈部,碘酒消毒,酒精棉球再擦拭。

2.抽取一定量的绵羊血,注入无菌玻璃瓶,轻轻摇晃获得抗凝绵羊血,摇晃时不能用力过猛,防止SRBC破裂。

(二)绵羊红细胞的制备1.在无菌实验室中,用移液枪吸取5ml抗凝绵羊血于试管中,共4支试管。

2.配平后对称放入离心机中2000rpm离心10分钟。

3.4支试管,胶头滴管吸去上清液,加入适量的灭菌生理盐水后轻轻摇晃混匀。

4.再次配平后,2000rpm离心10分钟,2-3次。

5.吸去上清液,获得绵羊红细胞。

(三)绵羊红细胞悬液制备1.20%绵羊红细胞悬液制备在无菌实验室中,用移液枪吸取2ml绵羊红细胞于锥形瓶中,用移液管再加入8ml灭菌生理盐水,混合均匀。

2.2%绵羊红细胞悬液制备在无菌实验室中,用移液枪吸取1ml绵羊红细胞于锥形瓶中,量筒量取49ml无菌生理盐水加入锥形瓶,混合均匀。

补体在溶血反应中的作用实验讨论

补体在溶血反应中的作用实验讨论

补体在溶血反应中的作用实验讨论
补体在溶血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溶血反应中,当红细胞与抗原相结合后,抗原与抗体结合的复合物会激活免疫系统中的补体系统。

补体系统的激活会引发一系列的反应,最终导致红细胞溶解。

具体来说,补体系统的激活分为经典途径和替代途径。

在经典途径中,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后,一种叫做C1酶的补体蛋白会结合到免疫复合物上,激活后续的补体反应。

在替代途径中,补体蛋白C3通过蛋白质水解产生C3b,C3b结合至免疫复合物或直接与细菌表面结合,并进一步激活补体系统。

激活后的补体系统会形成膜攻击复合物(MAC),这些复合物能够插入到细菌或抗原溶血性红细胞的细胞膜上,破坏细胞膜完整性,导致细胞溶解。

此外,激活的补体还能激发炎症反应和吞噬细菌的过程。

在实验中,可以通过添加补体试剂来观察红细胞的溶解情况。

通过不同浓度的补体试剂与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然后通过观察特定的溶血指标(如红细胞溶解度、血红蛋白释放量等)来评估补体的作用效果。

同时,还可以利用不同的实验条件探究补体系统的激活途径和对不同免疫复合物的作用差异。

总结来说,补体在溶血反应中的作用是通过激活补体系统,形成膜攻击复合物,破坏细胞膜完整性,导致红细胞的溶解。

补体溶血反应实验报告

补体溶血反应实验报告

补体溶血反应实验报告补体溶血反应实验报告导言:补体溶血反应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用于研究补体系统的功能以及与各种疾病的关系。

本实验旨在探究补体溶血反应的原理、过程和影响因素。

一、实验原理补体是一组在机体免疫反应中起到关键作用的蛋白质,包括补体蛋白C1-C9。

在免疫应答过程中,当抗原与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时,C1激活,引发一系列级联反应,最终导致溶菌作用。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 红细胞悬液:取新鲜的动物血液,将其离心,去除上清液,用生理盐水洗涤红细胞沉淀,重复此步骤3次,最后用生理盐水稀释至适当浓度。

- 补体:从新鲜血浆中提取补体。

- 盐酸:用于调整溶血试验的pH值。

- 生理盐水:用于稀释红细胞悬液。

2. 实验方法:- 取几个试管,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红细胞悬液,每个试管加入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

- 将补体加入试管中,使其与红细胞悬液充分混合。

- 在37℃恒温水浴中孵育一段时间,一般为30分钟。

- 取出试管,离心沉淀,观察红细胞的沉淀情况。

- 观察红细胞溶解程度,根据不同程度的溶解情况进行评估。

三、实验结果与讨论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在添加补体后,红细胞溶解的程度与补体的浓度呈正相关关系。

补体浓度越高,红细胞溶解的程度越大。

这说明补体在溶血反应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此外,我们还发现补体溶血反应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例如,溶血反应的温度对其结果有显著影响。

在较低的温度下,溶血反应速度较慢,溶解程度较低;而在较高的温度下,溶血反应速度较快,溶解程度较高。

此外,pH值也是影响补体溶血反应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酸性条件下,补体活性较低,溶血反应程度较低;而在碱性条件下,补体活性较高,溶血反应程度较高。

结论:补体溶血反应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方法,用于研究补体系统的功能和疾病机制。

本实验结果表明,补体在溶血反应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并受到温度和pH值的影响。

深入研究补体溶血反应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免疫系统的工作原理,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补体溶血实验

补体溶血实验
实验安全操作
遵守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如正确 使用移液器、避免交叉污染等。在 实验过程中保持警惕,及时处理异 常情况。
06
实验拓展与应用前景
补体溶血实验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疾病诊断
通过补体溶血实验可以检测某些疾病的存在,如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等。实验结果可 以为医生提供诊断依据,帮助确定治疗方案。
药物研发
THANKS
感谢观看
相关研究进展及趋势分析
补体系统研究深入
随着对补体系统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补体溶血实验的原理和应用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这为补体溶血实验的进一步 发展和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新技术不断涌现
近年来,一些新技术如荧光标记、高通量测序等被应用于补体溶血实验中,提高了实验的灵敏度和准确性。这些新技 术的应用为补体溶血实验的拓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补体成分
02
补体系统包括多种成分,如C1、C2、C3、C4等,它们以级联
反应的形式被激活,并产生具有生物学活性的产物。
补体功能
03
补体系统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包括溶解细胞、促进炎症反应
、调节免疫应答等。
溶血反应原理
01
抗原-抗体复合物形成
当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时,可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该复合物可激活
保持反应体系pH值在7.2-7.4之间,可用缓冲液进行调节,以确保 补体活性。
搅拌方式
在反应过程中轻轻搅拌混合液,以保证红细胞与补体充分接触。
溶血程度观察与记录
溶血现象观察
在反应结束后,观察混合 液的颜色变化,若出现红 色透明溶液,则表明红细 胞发生溶血。
溶血程度评估
根据混合液的颜色深浅和 透明度,可初步判断溶血 程度。可使用分光光度计 等仪器进行定量测定。

溶血反应检测实验报告

溶血反应检测实验报告

溶血反应检测实验报告1. 引言溶血反应是指血液中的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溶解的现象。

常见的溶血反应检测方法有三种:渗透性溶血试验、免疫溶血试验和补体结合试验。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补体结合试验检测样本中是否存在溶血反应现象。

2. 实验目的1. 了解补体结合试验的原理和方法;2. 检测样本中是否存在溶血反应现象。

3. 实验原理补体结合试验是通过观察抗原与抗体结合是否引起补体的活化和溶血现象,来检测血清中是否存在相应的抗体。

补体结合试验分为直接试验和间接试验两种。

本实验采用间接补体结合试验,原理如下:1. 补体活化:当抗原与抗体结合时,会激活补体系统,形成抗原-抗体-补体复合物。

2. 补体溶血:激活的补体可以引起红细胞的溶解,产生溶血现象。

3. 补体结合试验:利用已知溶血系数的抗血清与待测抗血清反应,观察是否发生补体溶血现象,进而判断样本中是否存在溶血反应。

4. 实验步骤4.1 实验材料- 待测抗血清- 已知阴性抗血清- 已知阳性抗血清- 红细胞悬液- 0.85%生理盐水- 血清杯- 混匀器- 恒温水浴4.2 实验操作1. 检测前准备:- 将已知阴性抗血清标记为对照组。

- 将已知阳性抗血清标记为实验组。

- 将待测抗血清标记为待测组。

- 预备制备红细胞悬液和0.85%生理盐水。

2. 实验操作:- 取3个血清杯,分别加入待测组、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抗血清。

- 各个血清杯中加入等量的红细胞悬液。

- 在37C恒温水浴中培养30分钟。

- 混匀后静置5分钟。

- 观察溶血情况。

5. 实验结果通过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溶血情况,得出如下结果:- 实验组:发生明显的溶血现象,红细胞悬液呈现淡红色。

- 对照组:无明显溶血现象,红细胞悬液保持鲜红色。

6. 结果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待测抗血清中存在引发溶血反应的抗体。

溶血反应是一种免疫反应,该抗体与红细胞特异抗原结合,激活补体系统,导致红细胞溶解。

这种抗体可能来源于感染、自身免疫疾病等。

血清补体溶血实验报告(3篇)

血清补体溶血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补体溶血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血清补体溶血活性的测定方法。

3. 分析血清补体溶血活性与疾病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补体系统是机体免疫应答中的一种重要防御机制,由一组糖蛋白组成。

在抗体介导的免疫反应中,补体系统被激活,发挥溶解细胞、清除免疫复合物等作用。

补体溶血实验是检测血清中补体活性的一种方法,通过测定血清对红细胞(如绵羊红细胞)的溶血能力来评估补体系统的功能。

实验原理如下:1. 当血清中存在与红细胞表面抗原相对应的抗体时,抗体与红细胞表面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2. 补体系统被激活,产生溶血效应,导致红细胞破裂、溶解。

3. 通过测定溶血程度,可以评估血清中补体的活性。

三、实验材料1. 绵羊红细胞(SRBC)2. 待检血清3. 磷酸缓冲盐水(PBS)4. 2%葡萄糖溶液5. 吸管、试管、离心机、显微镜等四、实验方法1. 绵羊红细胞悬液的制备:将绵羊红细胞用生理盐水洗涤3次,配制成2%的红细胞悬液。

2. 待检血清的处理:将待检血清用生理盐水按1:10的比例稀释。

3. 实验分组:将实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加入2%葡萄糖溶液,实验组加入待检血清。

4. 混合:将2%红细胞悬液与血清混合,充分振荡,室温下放置30分钟。

5. 离心:将混合液以1000r/min离心5分钟,弃去上清液。

6. 观察溶血现象:用显微镜观察红细胞形态,记录溶血程度。

7. 计算溶血率:溶血率=实验组溶血程度-对照组溶血程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对照组溶血程度较低,实验组溶血程度较高,说明待检血清具有补体溶血活性。

2. 通过计算溶血率,可以评估待检血清中补体的活性。

六、讨论1. 补体溶血实验是检测血清中补体活性的常用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结果直观等优点。

2. 补体溶血活性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如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等。

3. 本实验结果表明,待检血清具有补体溶血活性,可能与某种疾病相关。

补体实验报告

补体实验报告

补体实验报告篇一:补体结合试验第二节补体结合试验补体结合试验(complementfixationtest,cft)是用免疫溶血机制做指示系统,来检测另一反应系统抗原或抗体的试验。

早在1906年wasermann就将其应用于梅毒的诊断,即著名的华氏反应。

这一传统的试验经不断改进,除了用于传染病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以外,在一些自身抗体、肿瘤相关以原以及hla的检测和分析中也有应用。

一、类型及原理自身免疫性溶血,如果有补体参与时,补体通过一系列的激活,最后形成膜攻击复合物(membrane attack complex),它可以直接攻击红细胞膜,导致红细胞破裂,这就是所谓“血管内溶血”。

而没有补体参与的免疫性溶血,抗体与红细胞膜上抗原结合后,没有直接把红细胞破坏,而是把红细胞“致敏”,致敏RBC在通过脾脏等网状内皮系统时,被吞噬细胞“吃掉”,这就是所谓“血管外溶血”。

该试验中有5种成分参与反应,分属于3个系统:①反应系统,即已知的抗原(或抗体)与待测的抗体(或抗原);②补体系统;③指示系统,即srbc与相应溶血素,试验时常将其预先结合在一起,形成致敏红细胞。

反应系统与指示系统争夺补体系统,先加入反应系统给其以优先结合补体的机会。

如果反应系统中存在待测的抗体(或抗原),则抗原抗体发生反应后可结合补体;再加入指示系统时,由于反应液中已没有游离的补体而不出现溶血,是为补体结合试验阳性。

如果反应系统中不存在的待检的抗体(或抗原),则在液体中仍有游离的补体存在,当加入指示系统时会出现溶血,是为补体结合试验阴性(图14-2)。

因此补体结合试验可用已知抗原来检测相应抗体,或用已知抗体来检测相应抗原。

图14-2补体结合试验示意图二、试验方法补体结合试验的改良方法较多,较常用的有全量法(3ml)、半量法(1.5ml)、小量法(0.6ml)和微量法(塑板法)等。

目前以后两种方法应用较为广泛,因为可以节省抗原,血清标本用量较少,特异性也较好。

补体实验报告

补体实验报告

补体实验报告篇一:补体结合试验第二节补体结合试验补体结合试验(complementfixationtest,cft)是用免疫溶血机制做指示系统,来检测另一反应系统抗原或抗体的试验。

早在1906年wasermann就将其应用于梅毒的诊断,即著名的华氏反应。

这一传统的试验经不断改进,除了用于传染病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以外,在一些自身抗体、肿瘤相关以原以及hla的检测和分析中也有应用。

一、类型及原理自身免疫性溶血,如果有补体参与时,补体通过一系列的激活,最后形成膜攻击复合物(membrane attack complex),它可以直接攻击红细胞膜,导致红细胞破裂,这就是所谓“血管内溶血”。

而没有补体参与的免疫性溶血,抗体与红细胞膜上抗原结合后,没有直接把红细胞破坏,而是把红细胞“致敏”,致敏RBC在通过脾脏等网状内皮系统时,被吞噬细胞“吃掉”,这就是所谓“血管外溶血”。

该试验中有5种成分参与反应,分属于3个系统:①反应系统,即已知的抗原(或抗体)与待测的抗体(或抗原);②补体系统;③指示系统,即srbc与相应溶血素,试验时常将其预先结合在一起,形成致敏红细胞。

反应系统与指示系统争夺补体系统,先加入反应系统给其以优先结合补体的机会。

如果反应系统中存在待测的抗体(或抗原),则抗原抗体发生反应后可结合补体;再加入指示系统时,由于反应液中已没有游离的补体而不出现溶血,是为补体结合试验阳性。

如果反应系统中不存在的待检的抗体(或抗原),则在液体中仍有游离的补体存在,当加入指示系统时会出现溶血,是为补体结合试验阴性(图14-2)。

因此补体结合试验可用已知抗原来检测相应抗体,或用已知抗体来检测相应抗原。

图14-2补体结合试验示意图二、试验方法补体结合试验的改良方法较多,较常用的有全量法(3ml)、半量法(1.5ml)、小量法(0.6ml)和微量法(塑板法)等。

目前以后两种方法应用较为广泛,因为可以节省抗原,血清标本用量较少,特异性也较好。

试验三补体参与的免疫反应

试验三补体参与的免疫反应

实验三补体参与的免疫反应一、溶血反应1. 原理:绵羊红细胞在溶血素(绵羊红细胞的抗体)、补体均存在的条件下出现溶血。

此溶血反应是补体结合试验的指示系统。

2. 方法:按照实验指导进行操作。

3. 现象观察与分析:观察溶血现象;分析第3、5管为何未出现溶血,分别缺什么成分。

二、补体结合试验(原理)1. 原理:补体结合试验是补体参与,以绵羊红细胞和溶血素作为指示系统进行抗原或抗体检测的试验。

以检测抗原为例,若待检系统有抗原,和已知抗体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消耗补体;此时,再加入绵羊红细胞和溶血素,不出现溶血(补体全部消耗)或部分溶血(补体部分消耗)。

若待检系统无抗原,只有已知抗体,无抗原抗体复合物,不消耗补体;此时,再加入绵羊红细胞和溶血素,出现溶血且溶血最完全(补体没有消耗)。

最后根据溶血现象判断抗原的有无并可定量。

秋8周,周三,免疫实验实验四免疫标记技术一、概述免疫标记技术是指将已知抗体或抗原用放射性核素、酶、荧光素、胶体金、化学发光物质或电子致密物质等标记物标记作为试剂,检测相应抗原或抗体的一类免疫实验技术。

根据标记物不同,免疫标记技术分放射免疫技术、酶免疫技术、荧光免疫技术、金免疫技术、化学发光免疫技术等。

二、双抗体夹心法ELISA(以检测HBsAg为例)1. 原理:ELISA全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属以酶作为标记物的酶免疫技术。

ELISA用于标本中抗原或抗体测定。

ELISA分双抗体夹心法、间接法、竞争法等不同方法。

双抗体夹心法ELISA用于标本中的抗原测定。

2. 方法(以检测HBsAg为例):已知抗体(抗HBsAg)包被酶标板→洗板→封闭→洗板→加待检标本,设阳性对照、阴性对照→洗板→加酶标抗体(抗HBsAg)→洗板→加底物→观察结果。

3. 结果判断肉眼观察:阳性对照显色,阴性对照未显色。

待检标本显色为待检抗原(HBsAg)阳性,待检标本不显色为待检抗原(HBsAg)阴性三、斑点免疫层析试验(以检测HCG为例)1. 原理:斑点免疫层析试验属金免疫技术,以胶体金作为标记物。

2013.10补体参与的反应

2013.10补体参与的反应

弃去0.20ml
10管 0.5ml
4~9管加 NS 0.20ml
1~3管各加1:100溶血素0.20ml
溶血素效价滴定操作图表
试管号
生理盐水 待测血清 1 :100 1% SRBC
1
2
3
4
5 .…..9
10
0.2
0.2
将以上各管充分混匀,室温下静置15min。
补体1:30 0.2 0.2 0.2 0.2 0.2…….0.2 0.2 总量0.8ml
半溶血
不溶血
以以呈现完全溶血的血清最高稀释度为溶血素效价
溶血素效价滴定操作图表 按此法操作!
试管号
生理盐水 待测血清 1 :100 1% SRBC
1
2
3
4
5 .…..9
10
0.2
0.2
将以上各管充分混匀,室温下静置15min。
补体1:30 0.2 0.2 0.2 0.2 0.2…….0.2 0.2 总量0.8ml
溶血素稀释:见指导P14,用147,258,369稀释法
二、溶血素效价滴定
临床上可用于抗RBC抗体检测;溶贫,新生儿溶贫的诊断等
实验材料:见实验指导 P 13
1,溶血素:1 :100(抗SRBC血清) 每4人一份,小试管 2,1%SRBC悬液。2支/4人,长试管。 3,1:30 补体 新鲜豚鼠血清。小试管4支/4人 4,生理盐水。自己吸取 5,试管、胶帽4个、试管架、水浴箱、玻片等 6,刻度吸管10支
【注意事项】
1.实验所用补体应采用豚鼠新鲜血清。 2.补体性质极不稳定,需对实验条件和各个环节
加以严格控制。
3.临床上常用已知抗原检测患者未知抗体的效价。
也可用于已知的抗原-抗体检测患者血清补体量

补体溶血实验

补体溶血实验

1
0.5
0.5
0.5
0.5
2
0.5
-
0.5
1.0
3
-
0.5
0.5
1.0
4
0.5 0.5(灭活) 0.5
0.5
H
17
实验方法
• 将上述试管放在37℃水浴箱内30分钟观察有无溶血现象。 • 将不溶血试管离心,3000rpm,5min,使红细胞沉淀。 • 将2、3号管上清液分别移入5、6管,按下表加入试剂
实验三 补体溶血实验
H
1
补体溶血实验
• 补体:一组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血清 中及组织液中具有酶样活性,不耐热 和功能上连续反应的糖蛋白,是抗体 发挥溶细胞作用的必要补充条件,在 正常情况下,血清中的补体大多以无 活性酶前体形式存在。
H
2
• 物理性质:不稳定,易受各种理化因 素的影响,加热,紫外线照射,机械 震荡,酸碱和酒精等因素均可破坏补 体。
H
6
• (5)免疫调节作用:①C3可参与捕 捉固定抗原,使抗原易被APC处理与 递呈。②补体可与免疫细胞相互作用, 调节细胞的增殖与分化。③参与调节 多种免疫细胞的功能。
H
7
补体激活的途径:
• 经典途径 • 旁路途径 • MBL途径
相同点:三条途径有共同的末端通路,即形成膜攻击复合物溶解细胞。
H
H
10
• 3、MBL途径:在感染早期,体内分泌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和C反应蛋白。MBL 与细菌表面的甘露糖残基结合,然后与丝氨酸蛋白酶结合形成MASP(MBL相关的丝 氨酸蛋白酶),MASP继而水解C4和C2启动后序的酶促连锁反应,产生一系列生物学 效应和最终发生细胞溶解作用的补体活化途径。激活物(或激活剂)是炎症期产生的 蛋白和病原体。

补体溶血反应

补体溶血反应

溶血反应和补体结合试验2009-05-24 14:15:36 相关论文相关书籍Tags:溶血反应补体结合试验免疫学溶血反应和补体结合试验二.补体结合反应当抗原与其对应的抗体结合时,所生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能从溶液中将补体吸着此即谓补体结合.参与补体结合反应的抗原是透明的溶液,故补体结合现象不能被肉眼看出来,因此必须借助溶血系统(溶血素及相对应的羊血球)作为指示剂,来判定媒质中有无游离的补体,近而推定媒质中未知抗原(或抗体)和已知抗体(或抗原)是否进行了特异性的结合.本反应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因之常应用于传染病的诊断,特别诊断病毒疾病和梅毒。

由于参与本反应的各种成分间有着一定量的关系,因此在作本试验之前,必须通过一系列的预备实验来确定各成分的使用量,故本反应的实验方法较为复杂。

本次实验以伤寒杆菌免疫血清与其相对应的抗原补体结合试验为例。

材料:1. 抗原:伤寒的抽出液2。

抗体:伤寒杆菌的免疫血清3. 补体:豚鼠血清4. 溶血素:抗绵羊血细胞的兔血清5. 2%绵羊红血球6. 小试管、试管架、水浴锅。

方法:(一)预备试验(示教说明)预备试验包括溶血素效价的滴定,补体效价的滴定,抗原效价的滴定及被检血清的处理。

(1)溶血素效价的滴定按照下表加入各物凡最高稀释度的溶血素可呈现完全溶血者为一个单位。

依上表结果第10管(即1:4000倍稀释)0。

5毫升溶血素为一个单位,在溶血反应中常用0.5毫升中含有2个溶血素单位的溶液,所以试验时应取1:2000倍稀释的溶液。

(2)补体单位滴定能引起完全溶血的最小补体量称为准确单位,上表中第3管(即0.3毫升),但因补体的效价可能有部分损失,故普通稍高的一管为实用单位,实际试验时须用两个实用单位.上表的结果为:补体标准单位:0。

3毫升补体实用单位:0.35毫升补体两个实用单位:0。

70毫升因试验时是两个实用单位的补体0。

5毫升,可依下列比例关系换算:20:0.7=ⅹ:0.5ⅹ= 1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三补体溶血实验
一、实验目的:了解溶血反应的原理,掌握溶血反应的基本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将绵羊红细胞做抗原注射家兔体内,经一定潜伏期,家兔血清中即出现特异性抗体,此种抗体称溶血素,它可以与绵羊红细胞结合,此时若加入补体,即可激活补体的经典途径,则呈现溶血现象。

三、实验材料
1、溶血素(1:1000)、补体(1:30)、绵羊红细胞(1%)、生理盐水
2、试管、吸管、试管架等
四、实验方法
1、按下表将试管4支排成一排,
2、震荡混匀,37℃水浴30分钟。

五、实验结果
实验管因发生溶血而变红色透明,其余管为红细胞悬液。

六、注意事项
1、取样品的吸管不可混用;加样力求准确;
2、SRBC吹匀后再加;
3、补体稳定性差:T、pH、连续吹打等都使活性下降,所以置于冰浴中,用时再取;加入补体后轻轻吹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