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总量统计
徐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徐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根据徐州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徐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稳定增长的态势,市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势头得到了进一步巩固。
以下将对徐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进行详细分析。
首先,徐州市的经济总量稳步增长。
2024年,徐州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了1251.3亿元,比上年增长6.2%。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7.1%,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5.8%。
这表明徐州市经济结构逐渐优化,服务业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
其次,徐州市工业产值明显增长。
2024年,徐州市工业总产值为388.7亿元,同比增长9.3%。
其中,重点工业增加值增长10.7%。
这主要得益于徐州市政府大力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培育新兴产业,提高工业发展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第三,徐州市农业保持稳定发展。
2024年,徐州市农业总产值为134.2亿元,比上年增长2.4%。
粮食总产量达到640.5万吨,为历史最高水平。
同时,徐州市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提高了农作物品质产量,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此外,徐州市社会事业取得了显著进展。
2024年,徐州市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迅猛,各项指标稳步提升。
教育方面,徐州市高等教育招生人数达到历史最高,中小学教育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卫生方面,徐州市医疗服务能力得到显著加强,医疗资源配置更加均衡。
文化、体育方面,徐州市举办了一系列大型活动,提高了居民的生活品质和文化素养。
综上所述,徐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出徐州市经济总量稳步增长,工业产值增长明显,农业保持稳定发展,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社会事业取得显著进展。
这些数据表明,徐州市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上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仍需进一步加大各项工作力度,推动徐州市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提升,满足广大市民的美好生活需要。
国民经济统计学(参考知识点整理)
国民经济统计学东北财经一·学习指导本课程以宏观经济理论为基础,主要内容包括(1)国民经济统计总论:国民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国民经济统计指标体系、国民经济统计学的学科性质和地位、国民经济基本分类、国民经济统计中的统计平衡表方法(2)国民经济资源统计:人力资源统计、自然资源统计、资产负债统计(3)国民经济总量统计:国民经济总量统计的一般问题、国内生产总值统计理论、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统计实践、其他国民经济总量指标、国内生产总值统计的扩展(4)国民经济过程统计:财政与税收统计、金融与货币统计、价格统计、通货膨胀统计、资金流量分析。
(5)国民经济动态统计:经济增长统计、经济周期统计、经济动向预测方法(6)国民经济结构统计:产业结构统计、市场结构统计、区域结构统计、投入产出分析(7)国际经济关系统计:国际贸易统计、国际投资统计、外债统计和汇率统计、国际收支统计、国际经济比较统计、国力比较统计。
(8)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点、国民经济核算史、国民经济账户、国民经济矩阵、社会核算矩阵(SAM)、附属核算。
二·第一章总论第一章第1节国民经济统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一、研究范围以国民经济为研究范围国民经济运行:生产、分配、流通和使用物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二、研究对象1.与国民经济工作的对象不同。
“方法论”,不仅是“统计规律”2.不同于统计学原理的研究方法3.宏观经济统计方法论,非微观三、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基础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和哲学第一章第2节国民经济统计学科性质和地位一、独立的社会科学二、与其他各统计学科的关系学科设置问题:1992、11月统计学(一级)—经济统计学(=)—国民经济统计学1.与统原的关系统原:什么是相对数经统:出口换汇成本是什么怎么计算、怎么用2.与其他部门统计关系企业统计、农业、金融统计3.与综合平衡统计的关系4.与国民经济核算框架指导方法分析三、本书的结构安排第一章第3节国民经济统计指标及指标体系一、指标用来反映社会现象在一定时间、地点的条件下的规模、水平、程度、结构、速度等的数值的概念二、指标体系:相互独立有相互联系统计指标群1.国民经济是多层次多系统现象组成的总体分三个层次明细(1)反映国民经济总体状况数量方面(2)每一种社会再生产系统活动状况(3)反映各统计内部活动状况的指标如预警人口人口出生率2.原则(1)马列、邓小平指导(2)体现全面性、系统性(联系和协调)和层次性(宏观)(3)可操作性和动态性第一章第4节国民经济活动分类一、国民经济分类的意义和原则(一)意义统计分组在国民经济统计中的应用(二)原则马克思理论、从实际出发、系统性(标志选择)、国际对比原则、动态化原则(如IT)(三)不同目的的分类标志: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基本生产和基本结构的划分、三次产业的划分、机构部门的划分、重要经济类型的划分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一)分类标志和原则劳动的社会分工为基本划分标志具体:1.按劳动的产出性质和社会功能的同一性2.社会经济活动过程的同一性3.该经济活动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即行业规模大小)(二)分类的基本单位应该是各种经济活动的成果*通用的方法:基层单位:位于一个地点、仅从事一种生产活动或其主要生产活动的增加值占绝大部分的一个企业或企业的一部分1一定场所2一种或一种以上次要活动3一个点如联合企业多个单独的基层单位(二)联合用ISIC1948 1958、68、89三次修订把所有市场通过与交换的收入的经济活动进行分类确定小类:按经济形式的性质中大:按基层活动的特性17个主要门类 60个大类173个中类 306小类例:D-22-2-1 制造业、出版物印刷品大类、印刷品和服务中类、印刷品小类(三)我国:1984 划分标志普查第一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于1996年组织实施。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一、统计含义:统计活动、统计资料、统计学特点:数量性、总体性。
作用:①从宏观上看,是国家宏观管理和调控重要工具。
②从微观上看,是企业管理和决策依据。
③日常生活中,可以宣传教育群众。
④是进行科学研究重要方法。
二、统计产生于17世纪中叶,沿两条线发展:政治算术——社会经济统计。
概率论——数理统计。
三、国民经济统计学研究范围:全部国民经济活动。
四、统计总体:根据统计任务要求,由客观存在,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许多个别事物集合。
特点:统计总体是根据统计任务要求确定。
是客观存在。
统计总体中所有个别事物具有某种同一性质。
总体单位:构成统计总体个别事物五、标志:总体单位特征或属性名称,有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之分变量:可变数量标志。
有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之分六、统计指标:总体特征概念及其数量表现。
分类:(1)按其反映时间特点不同,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2)按反映总体特征性质不同,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3)按其数据依据不同,分为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
(4)按其计量单位特点,分为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
七、统计指标体系:根据统计任务需要,全面反映统计对象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相互联系一套指标。
分类:(1)按其反映内容范围不同,可分为宏观指标体系和微观指标体系(2)按其内容不同,可分为国民经济指标体系、社会指标体系和科学技术指标体系(3)按其作用不同,分为基本指标体系和专题指标体系八、流量:指某一时期内发生量,是按一定时期核算出来数量。
存量:在某一时点上,过去生产与积累起来产品、货物、储备、资产负债结存处,是按一定时点核算出来。
流量与存量关系:(1)有经济现象,流量与存量是并存,有流量必有存量(2)有经济现象只有流量,而没有存量(3)在流量与存量并存经济现象中,流量与存量是相互影响(4)两个存量或两个流量对比,或者一个流量与一个存量对比,计算得到相对指标,既不是流量也不是存量第二章统计调查与资料整理一、统计调查意义:是统计工作基础环节,是认识事物起点种类:①普查:是专门组织一次性全面调查,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上或一定时期内社会现象总量。
渝中区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根据2024年渝中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渝中区是重庆市的核心区域之一,也是该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商业中心。
以下是该报告的主要内容:一、经济发展:2024年,渝中区GDP总量达到6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0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为392亿元。
工业生产方面,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50亿元,同比增长10%。
主要行业有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化工、新能源等。
零售业和批发业持续发展,年销售额达到150亿元,同比增长15%。
金融业方面,各类金融机构资产总额达到5000亿元。
二、城市建设:城市建设方面,渝中区在2024年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综合改造工程。
广场、公园、步行街等公共设施得到了完善和提升,城市面貌更加现代化。
文化设施方面,艺术馆、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场所数量增加,让市民更好地享受文化生活。
同时,渝中区还大力推进城市交通规划建设,人民广场地铁站、解放碑地铁站等交通枢纽得到了扩建和改造。
三、城乡居民生活:2024年,渝中区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快。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万元。
基础教育发展方面,渝中区继续加大对学校建设的投入,新增多所学校,提高教育质量。
同时,医疗卫生事业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医院、诊所数量增加,医疗服务水平提高。
四、社会事业发展:社会保障方面,渝中区持续提高社会保险覆盖率,加大对特殊群体的保障力度。
养老服务设施也得到了改善,老年人的福利待遇得到提升。
文体活动方面,举办了多项群众性文体活动,提高了市民的文化娱乐水平。
此外,渝中区还加强了社会治安管理,保证了居民的人身财产安全。
环境保护方面,渝中区加大了对环境问题的治理力度,推进了减排措施,并提高了垃圾分类和处理的效率。
总体来说,2024年渝中区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成就。
在经济方面,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工业和服务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在城市建设方面,城市面貌得到了显著提升,人民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
国民经济统计计算公式
国民经济核算一、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由基本核算表、国民经济账户和附属表三部分构成;基本核算表包括国内生产总值表、投入产出表、资金流量表、国际收支表和资产负债表;国民经济账户包括经济总账户、国内机构部门账户和国外部门账户;附属表包括自然资源实物量核算表和人口资源与人力资本实物量核算表;二、核算价格主要有基本价格、生产者价格和购买者价格三种价格;基本价格=是生产者生产的单位货物和服务向购买者出售时获得的价值—其应付产品税+加上其应收补贴;基本价格是一种理想的核算价格,而不是现实存在的价格;生产者价格=是生产者生产的单位货物和服务向购买者出售时获得的价值—开给购买者发票上的增值税或类似可抵扣税;购买者价格=是购买者购买单位货物和服务所支付的价值+包括购买者按指定的时间和地点取得货物所发生的运输和商业费用+购买者缴纳的不可扣除的增值税和其他税;三、国内生产总值计算方式GDP:1、生产法:将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生产法增加值相加,得到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总产出按生产者价格计算-中间投入按购买者价格计算2、收入法:收入法也称分配法,从生产过程形成收入的角度,对常住单位的生产活动成果进行核算;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3、支出法: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是从最终使用的角度反映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一种方法;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按购买价计算的实际消费+虚拟消费+资本形成总额有形无形资产购入+存货购入-有形无形资产和存货处置支出+净出口货物、服务的出口——进口后的离岸价格四、国民生产总值计算方式GNP=国民总收入GNI计算公式: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内生产总值GDP+ 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支付国外的要素收入=GDP+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项目下收益贷方减借方的差额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项目下收益包括投资收益和职工报酬;其中,投资收益包括直接投资的利润、利息收支和再投资收益、证券投资收益股息、利息等和其他投资收益利息;职工报酬指我国个人在国外工作一年以下而得到并汇回的收入以及我国支付在华外籍员工一年以下的工资福利;五、国民可支配总收入NDI计算公式:国民可支配总收入NDI=国民总收入GDI+来自国外的经常转移收入-对国外的经常转移支出= 总消费 + 总储畜来自国外经常转移收支净额:指常住单位与非常住单位之间单方面收入转移相抵后的差额,即来自国外的经常转移减支付国外的经常转移之差额;包括国际组织往来、无偿捐赠、侨汇或交纳的国外收入税等;六、经济增长率=报告期GDP—基期GDP/基期GDP七、最终消费率=最终消费/国内生产总值×100%八、资本形成率=资本形成总额/国内生产总值×100%九、投入产出表的基本平衡关系1、总投入=总产出2、中间投入+增加值=总投入3、中间使用+最终使用=总产出4、增加值合计=国内生产总值=最终使用合计5、基本系数1直接消耗系数=第I产品投入量/总投入量例如:表3-1 投入产出表数据单位:亿元通过表3-1计算直接消耗系数矩阵如下:2完全消耗系数十、资金流量表基本指标之间的关系1、初次分配总收入=增加值-支付劳动者报酬+收到劳动者报酬-支付的生产税净额+收到的生产税净额-支付的财产收入+收到的财产收入2、可支配总收入=初次分配总收入+经常转移收入-经常转移支出3、总储蓄=可支配总收入-最终消费4、净金融投资=总储蓄+资本转移收入净额-资本形成总额-其他非金融资产获得减处置5、净金融投资=金融资产增加-负债增加6、基本记录原则1资金流量表采用复式记账原理,对每笔交易都作双重反映;在实物交易方面,一个部门的收入同时是对应部门的支出;2收入记录在来源方,支出记录在使用方;3在金融交易方面,一个部门金融资产的增加减少,一般伴随着对应部门负债的增加减少;金融资产的增加或减少记录在使用方,负债的增加或减少记录在来源方;7、消费率=最终消费支出/可支配收入8、储蓄率=总储蓄/可支配收入这两个比例相加之和等于1例如:表3-2 资金流量表收入分配部分单位:亿元该表是一个平衡表,其平衡关系由两个方面体现;一是部门内部平衡关系,即在每一部门之下,来源列与使用列相关项目合计相等,以表达部门内部各种收入来源与分配和消费投资等支出之间的平衡关系,以及在此平衡关系基础上推导得到的经济总量指标;以住户部门为例:初次分配收入总量=23324+45999+3607-21378+1026+31=50495可支配收入总量=52689+4692-2498=52689总储蓄=52689-36921=15768净金融投资==11330另一个平衡关系称为部门间平衡关系,是指针对不同收入分配流量,各部门收入与各部门支出之间的平衡关系;对于每一个收入分配流量项目,其各部门的来源合计肯定等于其各部门的运用合计,由此反映了在特定收入分配项目上,收入分配的来源和去向;以劳动者报酬为例,可以演示这种平衡关系:劳动者报酬:各部门运用合计=17054+716+6860+21378+8=46016各部门来源合计=45999+17=46016表3-2 收入部门占有结构%根据表3-1数据计算出收入部门占有结构的表3-2中,增加值主要由非金融企业部门创造的%住户部门对增加值创造也有较大贡献%,这是由于存在大量个体经济的缘故;而政府和金融机构则只占有一个较小的份额;经过各种生产要素和秤税等流量分配之后,各部门初次分配收入结构有很大的变化,主要体现为非金融企业增加值大部分转移到住户部门,比例骤减为%,而住户部门成为占有比例最大者%,政府所占比重也有所上升;经过再分配感到的可支配收入分配结构上,住户部门和政府所占比重继续增加%,%,而非金融企业所占比重继续减少;最终,住户部门获得收入的大部分;表3-3 收入使用结构表3-3说明了1998年各部门收入使用结构;从国民经济整体看,收入主要使用方向为消费%,但在各个部门之间有所差异:住户和政府部门有更多部分的收入分别为%和%用于消费,而用于储蓄的比例相对较小;金融机构和非金融企业则由于自身没有消费职能,收入全部转化为储蓄,储蓄率均为100%;十、国际收支表基本指标之间的关系1、经常账户差额=货物差额+服务差额+收益差额+经常转移差额2、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资本账户差额+金融账户差额3、储备资产差额=货币黄金差额+特别提款权差额+外汇储备差额+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差额+其他债权差额4、净误差与遗漏差额=-经常账户差额+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储备资产差额5、对外支付保证程度=外汇储备资产总量/月均货物和服务进口用汇量6、偿债率=用于当年还本付息的外汇/当年出口货物和服务所得外汇×100%通常认为,偿债率不应超过20%7、综合收支差额=经常项目收支差额+资本项目收支差额=净误差与遗漏+储备资产增减额十一、以下关于国民资产负债表中平衡关系的表述1、资产=负债+净值2、金融资产=资产负债差额-非金融资产4、国民财产=国内非金融资产合计+对外持有金融净资产增减符号与等式左边相反5、以下关于国民财产与资产负债的计算关系1国民财产=国内各部门资产之和-国内各部门负债之和2国民财产=国内非金融资产合计+对外持有金融净资产3国民财产=国内各部门资产负债差额之和6、非金融资产+国内金融资产+国外金融资产+储备资产=国内负债+国外负债+资产负债差额资产净值7、非金融资产=固定资产+存货+其他非金融资产8、金融资产=国内金融资产+国外金融资产+储备资产9、负债=国内负债+国外负债10、资产负债差额资产净值=资产总额-负债总额。
国民经济统计指标体系
四、国民经济统计与国民经济核 算的关系
(一)国民经济核算的产生和发展 1、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简称SNA)的产生 与发展。 (1)形成阶段:分为三个时期。 • 第一时期是1665-1920年,初创阶段。其 特点:一是由个别经济学家进行估算, 缺乏连续性。
• 第二时期1920-1939年,发展很快。
主要表现:一是政府重视。 二是在国民收入统计的方法论方面的发展。
• 第三时期1939-1953年,国民收入统计大 发展阶段。
主要表现:一是计算国民收入的国家增加。 二是受到国际组织的重视。
(2)SNA发展阶段: • 1953-1968年:对原SNA加以补充和拓展 。 • 1968-1993年:对1968年SNA进行修订和 更新。
三、国民经济统计指标体系
(一)国民经济统计指标及指标体系 国民经济统计指标是特定国民经济现 象总体的某种特征的数量概念 。 国民经济统计指标体系是由一系列 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国民经济统计指标 所组成的多层次、系统性的指标群(集 合)。
(二)设计国民经济统计指标及其体系的原则 1、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中国实际情况 出发。 2、要能够全面描述国民经济现象和过程的各个 方面的数量表现。 3、要从宏观角度出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发展的要求,有利于加强国民经济宏观管理。 4、从系统的角度出发,注意指标体系的联系和 协调。 5、从动态角度出发,注意指标体系的修订和完 善。
第二节 国民经济统计指标体系
一、国民经济统计的任务和内容
(一)国民经济统计的任务 : 1、进行国民经济总量核算,反映国民经济 运行的过程和全貌。 2、研究国民经济的主要比例关系和平衡关 系,对国民经济发展前景进行预测和分 析。 3、组织协调整个社会经济统计工作,发挥 统计的监督检查作用。
青海省统计年鉴2024年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总量与速度指标
一、年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总量1.国内生产总值(GDP):GDP是衡量国民经济总量的主要指标,也是评估一个地区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青海省的GDP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态势,在年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总量中起到主导作用。
2.第一产业:第一产业是指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等,它是青海省经济发展的基础。
青海省拥有丰富的农牧资源,农业是青海省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总量有着较大的贡献。
3.第二产业:第二产业是指工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等,是青海省经济的支柱产业。
青海省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铋、铜、锑等,大力发展工业,推动了国民经济总量的提高。
4.第三产业:第三产业是指服务业,包括交通、批发零售、金融、房地产、教育、卫生等行业。
青海省注重服务业的发展,积极推动商贸、旅游、金融等领域的发展,使第三产业对国民经济总量的贡献不断增加。
5.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是衡量一个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青海省加大了固定资产投资的力度,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如交通、能源等,为国民经济总量的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年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速度指标1.经济增速:经济增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
青海省经济增速保持在较高水平,不断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这主要得益于青海省在资源、环境、旅游等方面的发展潜力,吸引了更多的投资和需求。
2.农业增速:农业增速是衡量农业发展的重要指标。
青海省注重农业转型升级,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产品质量和效益,并积极推动农牧业现代化。
这些举措使得农业增速保持稳定增长。
3.工业增速:工业增速是衡量工业发展的重要指标。
青海省工业发展迅速,特别是在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显著成就。
工业增速的提高主要得益于青海省对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视和政策扶持。
4.服务业增速:服务业增速是衡量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指标。
青海省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特别是旅游、金融、健康等领域,提高服务业质量和水平。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引言国民经济统计是一项重要的统计工作,旨在对国家的经济状况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的统计,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和规划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国民经济统计的定义国民经济统计是指对国家和地方经济各个领域和部门的主要经济指标进行系统统计和综合分析的过程。
通过国民经济统计,可以了解国家经济发展的总体情况,包括产业结构、经济增长率、就业情况、消费水平等。
国民经济统计的分类国民经济统计可以分为宏观经济统计和微观经济统计两大类。
宏观经济统计宏观经济统计是对国家的整体经济状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的工作。
主要指标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收入分配、物价指数、金融统计等。
宏观经济统计是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对国家的经济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微观经济统计微观经济统计是对各个经济单位的具体经济活动进行统计和分析的工作。
主要指标包括企业产量、销售额、利润率、就业人数等。
微观经济统计可以帮助政府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行业的竞争情况,为产业发展和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国民经济统计的重要性国民经济统计对于国家的经济管理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国民经济统计可以帮助政府了解国家经济的实际情况,包括经济增长率、就业状况、消费水平等。
通过国民经济统计,政府可以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促进经济的平稳发展。
其次,国民经济统计可以帮助政府了解各个产业和行业的发展情况。
通过对产业和行业的统计分析,政府可以制定产业政策,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再次,国民经济统计可以为投资者和企业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投资者和企业可以通过国民经济统计了解市场需求、行业趋势等信息,做出准确的决策,提高投资和经营的成功率。
最后,国民经济统计可以帮助各级政府进行财政预算和资源调配。
通过对国民经济的统计分析,政府可以了解税收收入、财政开支等情况,进行合理的财政规划,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国民经济统计的方法与技术国民经济统计采用多种方法和技术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课件
国民生产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
的全部产品和服务的总量。
3
国民收入的计算
国民收入可以通过计算劳动报酬、利
国民生产的计算
4
息、租金和利润等收入之和得到。
国民生产可以通过计算国内生产总值 和净出口之和得到。
国内生产总值(GDP)
GDP的计算可以通过产出法、支出法和收入 法,三种方法得到。 产出法:将一个国家的生产活动总和作为 GDP的测算依据。 支出法:将一个国家的总消费、总投资和净 出口作为GDP的测算依据。 收入法:将一个国家的劳动报酬、利息、租 金和利润等收入作为GDP的测算依据。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 per capita)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PPT课件
欢迎来到《国民经济统计概论》PPT课件!让我们一起探索GDP的定义和重要 性,国民经济统计的基本概念,以及重要经济指标的测算方法。
GDP的定义和重要性
1 什么是GDP?
GDP是国民生产总值的 缩写,是衡量一个国家 经济活动总量的核心指 标。
2 GDP的重要性
GDP反映了一个国家的 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 对政府决策和投资者判 断具有重要影响。
3 GDP的计算方法
GDP可以通过两种方法 计算:支出法和收入法。
国民经济统计的基本概念
统计
国民经济统计是指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活 动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报告的过程。
测量
通过国民经济统计,我们可以量化和衡量经济 活动的规模、增长率、结构和质量。
比较
国民经济统计数据可以用于国际比较,帮助我 们了解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差异和相似性。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1
核算体系的定义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指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进行系统的账务记录和统计分析。
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统计与分析
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统计与分析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民收入统计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民众收入状况的重要指标。
通过对这两项统计数据的分析,可以读v出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经济结构调整、经济稳定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情况,进一步了解一个国家的经济形势与发展趋势。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时间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货币总值。
它是一个国家经济活动综合指标的综合指标,也是评价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核心指标。
GDP的核算方法有三种,分别是产值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产值法是通过统计每个产业和部门的经济活动产生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价值;收入法是通过统计企业和个人以及政府机构的所得和支出,获得经济活动的总收入;支出法是通过统计个人、企业和政府的消费支出、投资支出及净出口等,获得经济活动的总支出。
国民收入统计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在一定时间内从生产经营活动中获得的全部收入。
它通过统计居民的工资、利润、经营净收入、土地收入、财产收入等各项收入,以及转移支付和福利支出等来计算。
国民收入统计是对居民收入和分配情况的一个综合性测度,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生活水平和收入分配状况。
通过对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统计的分析,可以获得一系列有关经济发展的信息。
首先,通过GDP的数值,可以计算出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
GDP增长率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GDP的年均增长速度。
通过比较各个时期的GDP增长率,可以读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趋势。
其次,通过GDP的构成,还可以看出一个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情况。
例如,如果某一时期的经济增长主要来自于科技、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那么可以判断出该国经济结构正在向高端转型,经济质量在提升。
再次,通过国民收入统计,可以读出一个国家的收入分配情况。
如果国民收入增速较高,但是收入差距也在扩大,那么说明收入分配不公平,社会问题亦可能加剧。
近年来,中国的GDP增长速度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
合肥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根据合肥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合肥市是中国安徽省的省会城市,也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
在2024年,合肥市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首先,合肥市的经济总量持续增长。
202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了5326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了12.5%。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了177亿元,增长了6.3%;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了3382亿元,增长了12.3%;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了1767亿元,增长了12.9%。
这一数据显示了合肥市经济的整体稳定和快速发展的态势。
其次,合肥市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在2024年,合肥市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加大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力度。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了1802亿元,占全市GDP的33.8%;现代服务业增加值达到了1328亿元,占全市GDP的24.9%;先进制造业增加值达到了1001亿元,占全市GDP的18.8%。
这些数据表明,合肥市正朝着高新技术、现代服务和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方向努力。
第三,合肥市的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加强。
合肥市积极推进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不断延伸,城市道路和桥梁得到了改善。
此外,合肥市还加大了水利设施建设,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改善了水环境质量。
同时,合肥市加大了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增加了城市绿地面积,提高了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总的来说,合肥市在2024年取得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显著成就。
经济总量不断增长,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加强,社会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合肥市政府的正确决策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
未来,合肥市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中心城市做出更大的贡献。
国民经济核算及相关统计指标
国民经济核算及相关统计指标国民经济核算是指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总量进行统计、核算和分析的一项重要工作,目的是从不同角度全面反映国民经济的基本状况和发展趋势。
核算的结果以统计指标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些统计指标是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的重要参考指标。
下面将对国民经济核算及相关统计指标进行详细介绍。
国民经济核算按照对象和范围的不同可以分为全国总量核算和各行业、各部门核算。
全国总量核算主要研究一个国家或地区整个经济体系的总量关系,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收入和支出、人均收入等指标。
各行业、各部门核算则研究不同行业、不同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包括各产业增加值、各行业就业人数、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国民经济核算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创造的货物和服务的总价值。
GDP的计算方法有三种,分别是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生产法是按照产出部门的方式来计算GDP,收入法是按照国民经济中各个经济主体的所得来计算GDP,支出法是按照国民经济中的总支出来计算GDP。
通过综合运用这三种方法,可以得到一个相对准确的GDP数值。
国民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主体实际取得的收入总额。
国民收入包括劳动者报酬、经营者盈余、固定资本消耗、税收和补贴等几个部分。
国民收入与GDP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一般情况下,国民收入要略低于GDP数值。
国民支出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为实施经济发展战略所采取的支出,包括政府支出、个人消费支出和固定资产投资。
国民支出的水平对经济增长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一般情况下,国民支出超过国民收入会产生财政赤字,国民支出低于国民收入会产生财政盈余。
人均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国民收入总额和人口总数的比值,用于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平均收入水平的变化。
人均收入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民生福利状况的重要标准。
定西市社会经济发展指标数据:主要年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量指标统计(2000-2018)
亿元
% % %
万千瓦时 万千瓦时 万千瓦时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个 万元
万吨 万吨 亿千瓦时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个 人 亿元 亿元
万平方米 万平方米
100.1 100.5
309649 227970 8786 72381 512 70.37 4.03 9.99 8.26 22.72
314 5895 11774
6244 6244
89.16 88.08
62.25 0.8 7.48 6.16 1.32 17.41 36.55
179 4138 3150 988 8607 13859
专利申请授权量
件
文化
图书馆藏书量
万册
国有转企改制演艺企业
个
文化产业增加值
亿元
家庭
家庭总户数
万户
城镇居民平均每户人口
32.77 2.38 1.27 0.49 36.55
40 17169 9.78 2.06 152.8
100.9 102.4
85309 43517 14787
484472 334726 8275 116692 693 24087
90.73 3.99 15.52 9.05 30.94
国民经济统计概述
12-6
图12-1 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基本框架
12-7
“基本核算表”所包含的五大核算: 1.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以国内生产总值为核心指标,
12-12
三、国民经济核算的行业与部门分类
(一)机构部门分类和活动部门分类 1. 机构部门分类。按其在取得收入和支配收入、筹集资金和
运用资金的财务决策权同一性标准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分 类的基本单位是能够拥有资产、承担负债,从事经济活动并 与其它单位进行经济交易的实体。 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常住单位分为四个机构部门: (1)非金融企业部门。 (2)金融机构部门。 (3)政府部门。 (4)住户部门。 2.活动部门分类。按各基层单位活动性质的同类性对掌握生 产经营决策权的基层单位进行分类。这种分类存在层次差别, 根据分析的需要,可粗可细。
两大核算体系之间的主要差异。 ⑴核算范围的差异。 ⑵核算方法的差异。 ⑶核算内容的差异。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SNA已在世界范围内逐渐
取代了MPS。1993年,联合国统计委员会又通过新 修订的SNA,目前它已成为普遍适用于世界各国国 民核算的国际标准。
12-5
三、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 我国原有的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属于MPS,自
12-13
(二)三次产业分类 第一产业:农业(包括林业、牧业、渔业
等); 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自
来水、电力、蒸汽热水、煤气)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除上述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
浙江省社会经济发展统计数据:主要年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量与速度统计(1978-2018)
5477.00 3691.24 34739.13 1667.88 17000.09 16071.16 63508
1250.74 7117.04 11451.98
1296.25 8634.82 14077.25
1317.58 9183.30 17095.96
4895.41 2608.47 3207.88
1025.10 8949.57 20194.07
6908.41 3796.92 4730.47
15970.84 3357.89 2487.46
102.3
37080 17494
101.7 232.2 349.6 346280 8149 38491
2014年
5508.00 3714.15 40173.03 1777.18 19175.06 19220.79 73002
1056.99 9548.09 23554.76
7521.70 4122.02 5159.57
17835.34 3550.49 2733.29
102.1
40393 19373
103.9 229.0 354.5 337367 7765 36971
摘编自《金华统计年鉴2019》
2015年
5539.00 3733.65 42886.49 1832.91 19711.67 21341.91 77644
单位
(万人) (万人) (亿元)
(元)
(亿人公里) (亿吨公里)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美元) (亿美元)
(元) (元)
(万人) (万人) (万人) (万份) (万份)
浙江省主要年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量与速度统
1978年
2024年德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一、经济总量2023年,德州市的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了约3000亿元人民币。
这一数字表明了德州市在经济发展方面的较快速度,加之德州市在崇尚“大产业、大项目、大院士”的发展战略下,整体经济形势较好。
二、产业结构调整在2023年,德州市按照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积极推进先进装备制造业、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合肥市的冶金化工、装备制造等传统重点产业也取得了稳定增长。
三、固定资产投资2023年,德州市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了约1500亿元人民币,较上一年度增长了10%左右。
其中,重点领域的投资增长较为明显,如制造业、农业、房地产、交通等行业。
四、外贸进出口2023年,德州市的外贸进出口总额约为1000亿元人民币,进出口贸易稳定增长。
但由于资料限制,具体数据内容无法提供。
五、人口与就业2023年,德州市的人口总数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但具体数据未给出。
同时,德州市积极推进就业创业工作,加大扶持力度,努力提高就业率。
具体的就业数据也未给出。
六、农业发展德州市在2023年继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和农民收入水平。
在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方面,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具体数据未给出。
七、城市建设德州市在2023年城市建设方面投入较大力度,加快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其中,交通、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改善和升级,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总结起来,2023年德州市取得了经济总量稳定增长、产业结构调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外贸进出口等方面的较好成绩。
同时,德州市在人口与就业、农业发展、城市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进步。
但由于资料限制,具体数据无法提供,这对于了解德州市2023年的具体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建国三十年国民经济统计提要
建国三十年国民经济统计提要一、国内生产总值回顾30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进步显著,国内生产总值从51.2千亿元长跃增长至1081.1千亿元,将1968年的经济总量提高了大约21.2倍。
其中,城镇居民生活质素的持续改善充分体现了国民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发展水平的提高,为实现新生活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经济结构优化三十年来,中国经济结构加快优化,结构性矛盾得到解决,各领域之间的联系得到加强,改革和发展得到各方面的撑持,财政分配更加公平、合理,产业和部门协调发展,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产业不断发展,中国科技实力不断增强。
三、城乡发展差距收窄三十年来,中国大力推进城乡和区域之间的收入分配公平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统一,基本实现城乡收入比例的收敛,城乡发展差距明显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更加平稳,城乡水环境和乡村社会经济水平得到有效改善。
四、外贸快速发展三十年来,中国的外贸改革不断深入,外贸品种和技术水平大幅提高,中国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比上一年增长了17.5%。
物价状况良好,物价指数从上届133.3上升到本届138.17,稳定地控制在2.2%以内。
五、投资有效驱动三十年来,中国加快投资转移,投资资源重组优化配置,国家资本和非国有资本均实施积极投资政策,社会投资额从51.3千亿元增至1083.4千亿元,大幅提高经济增长潜力。
储蓄率也从上期的51.2%大幅上升至本届的59.5%,具有重要意义。
六、财政支出合理三十年来,中国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财政投入得到有效提升,增加了政府支出,推动了国民经济发展,通过投资公益性建设,迅速改善了基础设施,提高了公共服务水平,改善了社会环境,提升了国民的生活质量,维护了中国人民的各种权益。
《国民经济统计》PPT课件
生产法 GDP=∑(各部门的总产出-该部门的中间消耗)
=∑各部门的增加值 收入法 GDP=∑各部门的增加值
=∑(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折旧+营业盈余) 其中:生产税净额=生产税-政府补贴
支出法 GDP=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的
净出口额
三、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价格问题
影响GDP的因素
国民经济核算主要的内容
国内生产总值及 使用核算
核算国民经济活动中的生产、消费、 投资和进出口等基本经济总量.
五
投入产出核算
大
反映国民经济各产品之间部门之间 互相依存的技术经济联系。
核
算
资金流量核算
核算各部门资金的来源和运用,反映全社 会各种资金在各部门间的流量、流向。
国际收支核算
核算一国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的 贸易、非贸易往来和资本往来。
什么是活动部门分类?
从生产的角度.按各基 层单位活动性质的同类 性对常作单位的分类。
(1)非金融公司部门(2Biblioteka 金融公司部门SNA中的机构部门
(3)一般政府 (4)为居民服务的非营利机构
(5)住户
注:我国机构部门分类 : 非金融企业、金融企业、政府部门 、住户部门
三次产业分类图
三次产业分类
第一产业: 农业
资产负债核算
核算一定时点上的国民经济资产负债总量和结构。
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
第一部分:社会再生产核算表。其主体部分 是国民经济五大核算基本表,八张补充表;
第二部分:经济循环账户。包括一套国民经 济账户体系。
基本框架如下图
社会再生 产 核算表
国民经济核算 体系
经济循环 帐户
国民经济统计学重难点
第一章总论识记:1.国民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特点2.国民经济统计学的主要内容3.国民经济指标、国民经济指标体系、机构部门的概念领会:1.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内容2。
三次产业划分的内容及其特点3。
对比单式平衡表、账户式平衡表、矩阵式平衡表的优缺点。
第二章国民经济资源统计识记:1. 劳动力、就业、失业、隐性失业的概念2。
自然资源的估价方法3.国民经济流量与存量领会:1.度量失业的指标2。
资产负债核算的基本原理3。
资产负债分析方法第三章国民经济总量统计识记:1. 总产出、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的概念2。
总产出的概念及其局限性3. 对生产范围的不同理解4. 绿色国内生产总值领会:1.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原则2.三方等价原则3.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与SNA的区别4.地下国内生产总值与地下经济的核算方法第四章国民经济过程统计识记:1. 财政统计、政府财政统计核算体系、金融统计、金融相关比率、价格指数、通货膨胀的概念2。
政府财政统计核算(GFS)的基本原理及其主要内容3。
资金流量核算的范围及其特点领会:1。
货币统计与金融统计之间的关系2。
国内生产总值价格指数的核算范围及其计算方法3.资金流量表的基本平衡关系4.金融规划的概念,利用资金流量表进行金融规划的一般思路第五章国民经济动态统计识记:1。
领先指标、同步指标和滞后指标的概念2。
我国宏观经济监测预警系统的内容领会:1.理解经济增长统计理论2.宏观经济效益的评价方法3。
宏观经济效益评价和经济增长质量统计之间的关系第六章国民经济结构统计识记:1。
产业结构的概念,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2. 衡量产业结构水平的主要指标3。
市场结构集中程度指标的判定准则4。
直接消耗、间接消耗系数及完全消耗系数之间的关系领会:1.基尼系数反映市场集中程度的原理,分析其局限性2。
结合书中所述区域经济布局理论及指标分析我国经济区域分布3.投入产出表的基本平衡关系4.影响直接消耗系数大小的因素第七章国民经济关系统计识记:1.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外债、汇率、国际收支、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的概念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界线的划分——生产理论
生产界线的划分——不同的生产观
一、为什么要讨论生产的划分? 二、生产观的演变 1、传统的生产观 2、现代的生产观 3、作为生产成果的生产产品:货物和服务 4 、基于国民经济核算的生产观
一、为什么要讨论生产的划分?
什么是生产?人类活动中哪些是创造财富的生产活动 ?这个问题并不好回答。
国民经济总量统计的基本问题
国民经济总量统计的基本问题
一、为什么要进行国民经济总量统计 二、国民经济总量统计有哪些基本问题
一、为什么要进行国民经济总量统计
1.国民经济总量是国民经济统计的基础环 节。
2.是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动态、结构、 国际交易等方面进行统计的前提。
3.只有明确了国民经济总量信息,才能正 确分析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等问题。
开放经济的流动性
经济系统由封闭到开放,要求有一个统一的综合性生产观, 在这个基础的对外经济交流,包括服务贸易才有意义。
现代生产观:综合性生产观
生产既包括物质产品生产,也包括非物 质性服务的生产。 既包括货物也包括服务。
3.作为生产成果的生产产品:货物和服务
区分两种生产观的关键:对生产产品如 何界定,产品包不包括服务。
2.人们为什么关注经济总量指标?
(2)是实行社会经济管理的依据之一
一个国家或地区为更有效地指导经济建设,保持国民 经济协调发展,就必须了解和分析各部门之间的经济关系 。它虽然可以用相对数、平均数来反映,但归根结底还是 需要掌握各部门在各个不同时间的总量指标。
2.人们为什么关注经济总量指标?
(3)是计算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的基础
服务 4 .基于国民经济核算的生产观
1.传统生产观:限制性生产观
限制性的生产观强调物质生产,最早产生于17世纪。 当时的重农主义者认为,只有农业生产才是生产,只有农
业产品才是财富和产品增长的源泉。 到了18世纪,以工业和建筑业为主体的第二产业迅猛发展
,逐渐超过了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统治地位,在 这种情况下,限制性生产观有了一定的发展,人们开始把 一切从事物质产品制造和增加物质产品价值的活动都视为 生产,物质生产的概念正式形成,它包括货物生产及物质 性服务生产,而把大多数的服务生产排除在生产范围之外 。在物质生产的观念中,整个货物与服务中只有物质产品 才是生产的结果。
经济总量指标:反映经济方面的总量指标。
总量指标:用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条件下的总 规模、总水平等总量的统计指标。
如:某年国家统计公报资料: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660亿 元,国内生产总值67795亿元,工业增加值28580亿元,钢 产量10110万吨,粮食产量49000万吨,年末人口数122389 万人,等等,这些都是说明某年全国在生产建设和人口方 面的总规模或总水平的总量指标。
为什么要讨论生产的边界?
国民经济运行以生产为起点和核心,自然, 生产领域与非生产领域的划分也就成为建立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前提。 生产范围一经确定,则国民经济产出的规模 和构成、分配的结构和途径、使用的内容和 方式等等,均将随之被相应地规定。
二、生产观的演变
1.传统生产观 2.现代生产观 3.作为生产成果的生产产品趋势
劳动分工的细化
即社会化生产要求有综合性生产观,我们知道,现代生产, 从生产环节上看,是由多种货物生产及服务生产紧密结合的 产物,随着这种分工的细化,已经很难区分纯物质性价值与 纯服务性价值,而且这种区别也无明显意义。
消费结构的变化
随着人们消费支出越来越大,如果不把服务算作生产,就无 从解释人们的经济行为——收入形成与收入使用。
二、国民经济总量统计有哪些基本问题
1.什么是经济总量指标 2.生产界线的划分——生产理论 3.经济总量统计的计量单位 4.基础性总量指标:总产出
什么是经济总量指标
什么是经济总量指标?
1.经济总量指标是什么? 2.人们为什么关注经济总量指标? 3.常用的经济总量指标有哪些?
1.经济总量指标是什么?
传统生产观:限制性生产观
强调物质(货物)生产,排斥非物质( 货物)生产。 只有物质性的生产才算是生产。 物质性的生产可以创造财富,而非物质 生产不能创造财富,只能参与社会的收 入分配。
2.现代生产观:综合性生产观
综合性的生产观是一种全面的生产 观。这种生产观认为,生产既包含物质 产品生产,也包括非物质服务生产,即 生产成果(Product)包括具有物质形态 的货物(Goods)和不具物质形态的服 务(Service)。
2.人们为什么关注经济总量指标?
国民经济总量指标可以反映某国 或某地区的总的经济成果及生产能力 ,为衡量经济政策效果,分析经济行 为提供一个全面性的尺度。
2.人们为什么关注经济总量指标?
(1)是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起点
人们要想了解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状况,首先就要准确地掌握客观现象在一定时间、地 点条件下的发展规模或水平,然后才能更深入地认识社会 。例如,为了科 学地指导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就 必须通过总量指标正确地反映社会主义再生产的基本条件 和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工作成果,即反映中国人口和劳动力 资源、自然资源、国民财富、钢产量、工业增加值、粮食 产量、农业增加值、国民总收入等方面的发展状况。
总量指标是统计整理汇总后,首先得到的能说明具体 社会经济总量的综合性数字,是最基本的统计指标。相对 指标和平均指标是总量指标的派生指标。总量指标计算是 否科学、合理、准确,将会直接影响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 的准确性。
3.常用经济总量指标有哪些?
如: (1)国内生产总值(GDP) (2)国民生产总值(GNP) (3)国民财富
➢ 传统的耕作、制造活动 ➢ 运输、商业、管理等活动 ➢ 日常的金融服务、餐饮服务、美发服务、KTV服务 ➢ 教师上课、行政管理、商业演出、通信服务 ➢ 家政服务等 ➢ 个人在家里进行的家务劳动等
从历史上看,人们对经济总量的认识,无不 与对生产范畴的理解息息相关,即经济总量要以 “生产活动”为统计边界,生产的范围一经确定 ,经济总量的规模、构成就相应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