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X_201X学年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第28课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岳麓版必修3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第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情境导入
1991年4月,7岁的苏明娟是安徽省金寨县三合中心小学的一 年级学生。当时摄影师解海龙走进大别山采访并拍摄希望工 程专题,跑了十几个村庄,抓拍到了正在上课的苏明娟。这 幅画面为一个手握铅笔、两只直视前方对求知充满渴望的大 眼睛小女孩,题为“我要上学”的照片发表后,很快被国内 外各大媒体争相转载,该作品很快成为中国希望工程的宣传 标志,苏明娟也随之成为希望工程的形象大使。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哪些成就?教育对经 济、科技发展有何作用?
改革开放前新中国的教育事业
史料一1950年,刘少奇回信给吴玉章说:“可以组织这一团 体,但不能限于新文字,汉字简体字也应研究整理一下,以 便大众应用。” 史料二1968年7月21日,毛泽东说:“大学还是要办的,我这 里主要说的是理工科大学还要办,但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 命,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走上海机床厂从工人中培养技术 人员的道路。要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中间选拔学生,到 学校学几年以后,又回到生产实践中去。”这段话后来被称 为“七二一指示”。
科研是靠教育输送人才的,一定要把教育办好。 ——邓小平《关于科学和教育工作的几点意见》
我知道科学、教育是难搞的,但是我自告奋勇来抓。不抓科 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
——邓小平《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问题》
[探究问题] (1)邓小平提出的“三个面向”有什么重要意义? (2)邓小平是如何看待教育、科技与现代化建设三者的关系 的? 提示:(1)为新时期教育改革提出了总的战略目标和正确的方 向,改革开放的春风推动了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育改革的蓬 勃发展,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 (2)发展教育为科研提供人才;科学和教育是现代化建设的基 础。
3.迅速发展 (1)1977年恢复统一_高__考__招__生__制度。 (2)20世纪80年代以来,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大学数量增加,资源 配置、专业结构、招生和分配制度等都发生了合理变化。 (3)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和民办高等教育都得到 长足发展。
[轻巧识记]现代中国的教育事业
[思维启迪]“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新中国教育事业取得的 重大进展和曾经经历的逆转曲折都证明了一个道理:“国运 兴衰,系于教育”。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探究问题] (1)从史料一可以看出,建国初期,推行简化字的主要目的是 什么? (2)史料二中,这样的办学方针对教育有什么影响? 提示:(1)有利于扫盲,普及文化。 (2)导致大学教育水平下降,教育事业受到破坏。
新时期邓小平关于教育工作的光辉论断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邓小平
盲 成就 2001年1月1日,中国宣布基本扫除__青__壮__年___文盲
二、义务教育 普及青少年教育、扫除青少年文盲、提高人口素质、
地位 培养合格公民的重要手段,是国家的一项战略决策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__义__务__教__育__法___》通过;90 实践
年代提出“__科__教__兴__国__”战略
正确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观点 1.从中国历史的角度看 (1)中国古代史上的汉代、唐代能成为当时的封建大帝国,与 其对教育的重视、人才的培养有很大的关系。汉代自汉武帝 起设立太学,创立地方学校,尊儒重教,通过察举、皇帝征 召的方式来选拔人才。唐代实行科举制使大批的庶族地主通 过科举而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2)中国近代,由于遭受列强的入侵,造成了教育的落后,国 家处于危难之中。 (3)“文化大革命”时期,教育秩序被破坏,造成中国人才的 断层,使中国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
2.从世界历史的角度看:二战后的德国和日本的崛起是典型 的例子。作为二战的战败国,需要重视的工作很多,但德国 与日本政府投入大量的财力首先发展教育培养人才,为两国 的崛起振兴奠定了基础。20世纪60年代,两国的经济跃居世 界前列。 3.从现在的国际国内形势来看 (1)在当今世界上,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经济实力、 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无论就其中哪一个方面实力 的增强来说,教育都具有基础性的地位。
2001年元旦,政府宣布基本实现普及 成就
__九__年__义__务__教__育____的战略目标
三、高等教育的发展 1.初步发展:建国初,我国基本参照苏联高等教育模式,对 高等院校进行改造、调整。 2.曲折发展 (1)1958年实施“教育大革命”,以教育与 _生__产__劳__动____相结合为核心,有利有弊。 (2)1961—1963年,经过全面调整,高等教育事业进入稳定发 展轨道。 (3)“文化大革命”对高等教育造成严重破坏。
第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课标导航 课程标 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
准 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学习导 了解新中国教育发展的几个阶段及发展状况,
航 正确认识“科教兴国”战略
一、扫盲教育 地位 新中国建立后,扫盲工作成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1950年,党和政府召开全国工农教育会议;政府开办了 措施 各种类型的补习学校;宪法和教育法规均提到要扫除文
提示:(1)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表现为经济实 力和__科__技___实力的竞争。 (2)教育是科技发展的前提,科技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3)国家发展离不开科技进步,科技发展离不开教育。 (4)__教__育_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 [易错提醒]“科教兴国”不是只要发展科教就能兴国。“科教 兴国”战略不只是依靠科技和教育兴国,也包括把科技和教 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它既强调了这一战略的目 的,又强调了这一目的的依靠。
(2)在国内,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转变,沉重的人 口负担还没有转化为人力资源的优势。我国的劳动力素质、 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能力不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 展和国际竞争能力增强的一个主要因素。而这一切都必须坚 定不移地依靠教育来完成,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自立于 世界民族之林。
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第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情境导入
1991年4月,7岁的苏明娟是安徽省金寨县三合中心小学的一 年级学生。当时摄影师解海龙走进大别山采访并拍摄希望工 程专题,跑了十几个村庄,抓拍到了正在上课的苏明娟。这 幅画面为一个手握铅笔、两只直视前方对求知充满渴望的大 眼睛小女孩,题为“我要上学”的照片发表后,很快被国内 外各大媒体争相转载,该作品很快成为中国希望工程的宣传 标志,苏明娟也随之成为希望工程的形象大使。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哪些成就?教育对经 济、科技发展有何作用?
改革开放前新中国的教育事业
史料一1950年,刘少奇回信给吴玉章说:“可以组织这一团 体,但不能限于新文字,汉字简体字也应研究整理一下,以 便大众应用。” 史料二1968年7月21日,毛泽东说:“大学还是要办的,我这 里主要说的是理工科大学还要办,但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 命,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走上海机床厂从工人中培养技术 人员的道路。要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中间选拔学生,到 学校学几年以后,又回到生产实践中去。”这段话后来被称 为“七二一指示”。
科研是靠教育输送人才的,一定要把教育办好。 ——邓小平《关于科学和教育工作的几点意见》
我知道科学、教育是难搞的,但是我自告奋勇来抓。不抓科 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
——邓小平《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问题》
[探究问题] (1)邓小平提出的“三个面向”有什么重要意义? (2)邓小平是如何看待教育、科技与现代化建设三者的关系 的? 提示:(1)为新时期教育改革提出了总的战略目标和正确的方 向,改革开放的春风推动了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育改革的蓬 勃发展,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 (2)发展教育为科研提供人才;科学和教育是现代化建设的基 础。
3.迅速发展 (1)1977年恢复统一_高__考__招__生__制度。 (2)20世纪80年代以来,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大学数量增加,资源 配置、专业结构、招生和分配制度等都发生了合理变化。 (3)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和民办高等教育都得到 长足发展。
[轻巧识记]现代中国的教育事业
[思维启迪]“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新中国教育事业取得的 重大进展和曾经经历的逆转曲折都证明了一个道理:“国运 兴衰,系于教育”。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探究问题] (1)从史料一可以看出,建国初期,推行简化字的主要目的是 什么? (2)史料二中,这样的办学方针对教育有什么影响? 提示:(1)有利于扫盲,普及文化。 (2)导致大学教育水平下降,教育事业受到破坏。
新时期邓小平关于教育工作的光辉论断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邓小平
盲 成就 2001年1月1日,中国宣布基本扫除__青__壮__年___文盲
二、义务教育 普及青少年教育、扫除青少年文盲、提高人口素质、
地位 培养合格公民的重要手段,是国家的一项战略决策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__义__务__教__育__法___》通过;90 实践
年代提出“__科__教__兴__国__”战略
正确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观点 1.从中国历史的角度看 (1)中国古代史上的汉代、唐代能成为当时的封建大帝国,与 其对教育的重视、人才的培养有很大的关系。汉代自汉武帝 起设立太学,创立地方学校,尊儒重教,通过察举、皇帝征 召的方式来选拔人才。唐代实行科举制使大批的庶族地主通 过科举而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2)中国近代,由于遭受列强的入侵,造成了教育的落后,国 家处于危难之中。 (3)“文化大革命”时期,教育秩序被破坏,造成中国人才的 断层,使中国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
2.从世界历史的角度看:二战后的德国和日本的崛起是典型 的例子。作为二战的战败国,需要重视的工作很多,但德国 与日本政府投入大量的财力首先发展教育培养人才,为两国 的崛起振兴奠定了基础。20世纪60年代,两国的经济跃居世 界前列。 3.从现在的国际国内形势来看 (1)在当今世界上,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经济实力、 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无论就其中哪一个方面实力 的增强来说,教育都具有基础性的地位。
2001年元旦,政府宣布基本实现普及 成就
__九__年__义__务__教__育____的战略目标
三、高等教育的发展 1.初步发展:建国初,我国基本参照苏联高等教育模式,对 高等院校进行改造、调整。 2.曲折发展 (1)1958年实施“教育大革命”,以教育与 _生__产__劳__动____相结合为核心,有利有弊。 (2)1961—1963年,经过全面调整,高等教育事业进入稳定发 展轨道。 (3)“文化大革命”对高等教育造成严重破坏。
第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课标导航 课程标 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
准 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学习导 了解新中国教育发展的几个阶段及发展状况,
航 正确认识“科教兴国”战略
一、扫盲教育 地位 新中国建立后,扫盲工作成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1950年,党和政府召开全国工农教育会议;政府开办了 措施 各种类型的补习学校;宪法和教育法规均提到要扫除文
提示:(1)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表现为经济实 力和__科__技___实力的竞争。 (2)教育是科技发展的前提,科技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3)国家发展离不开科技进步,科技发展离不开教育。 (4)__教__育_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 [易错提醒]“科教兴国”不是只要发展科教就能兴国。“科教 兴国”战略不只是依靠科技和教育兴国,也包括把科技和教 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它既强调了这一战略的目 的,又强调了这一目的的依靠。
(2)在国内,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转变,沉重的人 口负担还没有转化为人力资源的优势。我国的劳动力素质、 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能力不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 展和国际竞争能力增强的一个主要因素。而这一切都必须坚 定不移地依靠教育来完成,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自立于 世界民族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