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他人相处的艺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他人相处的艺术
《伊利亚特》写给战争,《奥迪赛》写给流浪,可是写给家庭生活的伟大史诗在哪里?说来不稀奇;茶桌旁掀起的情感狂潮,与人们驾着战车冲向敌方并无二致;壁炉边培养出的耐心和气度,与公元前四世纪希腊军队的“万人大撤退”可堪媲美。人们崇拜那些在荒野里独自生活的卓越人物;社交生活中的殉难,却换不来日历上的圣徒纪念日。
如果我们愿意,可以选择视而不见,但仇恨和厌恶的确隐藏在友谊、亲情、主仆关系以及所有类似的情感背后,这是地球上最阴暗的方面之一。在生活中,各种关系将人们联系在了一起,但正如我们所知,除非人和人之间没有机会发生接触,否则这些关系不可能圆满。不过,努力寻找方法,让这些关系变得至少更加和谐,这总是有益无害的。
首先,人们如果想要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就不该抱有天真的幻想,以为他们现在走到了一起,就意味着他们以前的生活经历都相似,出发点也完全一致,他们在未来也一定能够心意相通。彻底地认识到人和人之间存在差异,这绝对是社交常识中务必牢记的信条;它的意义之于生活就像牛顿定律之于天文学。有时人们会从广义的世界的角度来认识它;他们不指望外部世界处处认同他们,但会因不能将自己的品味和观点灌输和他们一起生活的人而耿耿于怀。差异使他们烦恼。他们看不到美德和智慧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存在。其实我们不妨问问看:“为什么要有这么多的星星?为什么星星各不相同?为什么星星不止一颗?”
人与人和谐相处的众多法则都脱胎于此。比如,不要蛮横干涉他人,不要嘲笑他们的品味,不要一再质疑他们的决定,不要动不动就对他们的行为发表评论,要欣然接受他们和我们有不同的爱好。这些原则都基于对一个简单事实的透彻理解:他们不是我们。
和他人和谐相处的另外一条准则是要避开会引起争议的老话题。人们长期生活在一起,往往会出现此类矛盾。一旦谈到某个固定的话题,意见就会出现分歧,话越说越难听,大家都没了面子。看法不一的话题最终演变成了激烈的争吵。所有的小分歧都可能引起口角。
再就是如果人们希望幸福地生活一起,他们就不能凡事讲逻辑,以为可以通过充分的论理,解决所有的事情。约翰逊博士对已婚人士的关系看得很透。他说:“结发夫妻,每日晨起,一定要把当天的柴米油盐各项逐一计较一番,天下可怜可悲之事虽多,以此为最。”其实,这句话的适用性应该比他说的更宽泛。我们没有时间事事论理,也不值得如此大费周章。当我们想到两个律师或者政客可以一直争辩下去,对任何问题都没完没了地固执己见,我们就没办法笃定地认为争辩是获得真理的最佳途径。不过,想让人心情愉快,争辩肯定不是一个好办法。
如果你想被当作伴侣来爱,就不要无端指责和你生活在一起的人。在任何社会里,都有相当多的人把法官的特权归为己有。人们很难和对他们的行为喋喋不
休的人生活在一起,即便对方是善意和公正的。这就像是生活在显微镜片之下。这些自封的法官和他们的原型一样,喜欢把他们审视的对象当作罪犯传唤到面前。
以上所提及的批评中最令人反感的是倨傲的挖苦:“要是你当初问问我”、“要是你当初听我的”、“不过你就是这副样子”。这些只言片语会让我们中的很多人回想起我们被灌输的那些长篇大论。我们肯定不会觉得它们能给心灵带来任何抚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