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历史两次工业革命时期

合集下载

高考倒计时第6天 工业革命时期的世界(解析版)高考历史

高考倒计时第6天 工业革命时期的世界(解析版)高考历史
二、(唯物史观)巴黎公社起义的特殊性 (1)巴黎工人起义并非因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而爆发,而是在普法战争失败后,民族矛盾激化引发 阶级矛盾尖锐的形势下爆发的,具有突发性、偶然性。 (2)失败的必然性:当时法国的资本主义还处于上升阶段,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经济基 础还不具备,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时机尚未成熟,这就决定了其失败的必然性。 (3)意义的深远性: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 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 (4)教训的深刻性:因缺乏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革命政党的正确领导,故在公社成立后不可避免 地在重大政策和策略上犯了严重错误,如公社没有接管法兰西银行,没有建立工农联盟,没有争取到广大 农民的支持等。 三、(历史解释)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原因 (1)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开放性和扩张性。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 ①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向世界各地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必然导致世界各地联系的加强。 ②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列强不仅要求扩大各自控制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还要求向海外输出剩余资本, 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2)直接原因是西方列强的对外殖民扩张。从新航路开辟开始,西方列强就通过各种方式对外殖民,特别 是武力扩张,最终把世界瓜分完毕,世界殖民体系形成。 (3)重要原因还有新航路的开辟、两次工业革命等重要事件。 四、(历史解释)全面认识亚洲的觉醒 (1)性质上: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亚洲各国人民掀起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新高潮,其本质是资产 阶级民族民主革命。
(2)领导阶级上: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并发挥领导作用。某些国家的工人阶级参加了反帝反封建 的政治斗争,他们是亚洲社会新生的革命力量。 (3)斗争水平上: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特别是由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已成为 时代的潮流。 (4)相互联系上:这次革命还表现出亚洲各国人民相互支持、共同对敌的斗争特点。如中国的革命对亚洲 其他国家的斗争起了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七单元第2讲两次工业革命(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七单元第2讲两次工业革命(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2讲两次工业革命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E'.'-- 发展的影响。

圭干知谓團示化ZH UG A N Z HTSH I TU知识清单一第一次工业革命口也虫圧起门口小丽卜~|「-场乎「.业阶段到人机器忙产阶段的•个花氐卜一I 政治就提:英国资产阶级政权的确工。

輕蚂济条件;资木:海外髓坳、刑民掠夺、劳动力:圈出礎动提世『门曲劳动力' 毡术;I 一场乎工业的枳第=直接庫因:由场:殖E 扩弧使海外府场急制扩 丈•.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国内外不断护k 的丽场起违吋间:出也纪60 TK 到19业纪比邯代“ 从棉纺织业开始。

機心内容:玉严T-段从李丁操祁到机牌牛泌「 生产组织从手丁工场到I :厂*和巩間『自己的统治地tL杜会:产牛俩大对立的阶级,即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矛 盾H 益澈化;:厂的建芒和匚业城帀兴起加快『城何化进程°腔想:出现『口曲主义、疋庶主必住想社僉主义、马克思主文專 坏境:坏说污染给人英牛存坏境带来『新的世界:加强r 资本卞文炖吐界的统活/史东方从属门川方;客观 上传播「先进的思想和空产方式’嚓切了世界齐地的麻泵t 推动世界时场的形成,[历史广角]自由资本主义16世纪到19世纪70年代,资产阶级为追求更多的剩余价值,造成资本在各部门或各 企业之间以自由转移为特征的竞争,其思想来源于亚当•斯密等人的自由资本主义经济学。

他们在经济上宣扬自由放任主义, 要求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政治更筒明 更巨聊丽]经济:政治:Bt 要发明士幼织匕17閃年哈挤里夫斯发明“珍 呢纺纱机3挹开匚业革命的库融・标志打匸业革 命开始= 动力’ 1T85年瓦特制成改良型操汽机,便人类 进丸燕汽时代°交通:18叩年英国人富尔顿发期汽船;IE1-1F 出蒂芬孙发明攜汽机车*克成标蛊:机器制珀业驹机械化.用也年liif/G 英国基用禿成r 1】业革命.成为业界上第…个I : 业国家® ____ 极大地提高『生产力.促超『资本主义经济发底「 引屆樹产阶级革命或改革.丨「业资严阶级逐步ih 工上要求民主共和,提出“自由、平等、博爱”等口号。

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7-18两次工业革命高考研析把握考向Word版含答案

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7-18两次工业革命高考研析把握考向Word版含答案

高考研析·把握考向[真题再现]1. [2014·课标全国卷Ⅱ]有人描述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无闻。

这说明()A. 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B. 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C. 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D. 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解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

根据题干时间“19世纪初”和材料情景可知,英国的纺车和手织机被闲置起来,其主要原因是蒸汽机的使用使新式纺织机器出现,故A项为正确答案。

题干没有反映妇女政治地位的提高,因此不能体现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故B项错误。

纺织业的发展反映的是轻工业的变化,不能说明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而且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故C项错误。

工业革命开始后,家庭手工业仍存在了很长时间,故D项说法过于绝对,应排除。

答案:A2. [2014·浙江高考]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出,“尽管有这些(关税)保护措施,大工业仍使竞争普遍化了,大工业创造了交通工具……把所有的资本都变成为工业资本,从而使流通加速、资本集中”;“它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

对此最恰当的理解是()A. 关税保护阻碍不了资本主义竞争B. 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C. 交通工具扩大了工业文明的影响D. 自由竞争增强了工业资本的流通解析:本题考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题目中关键的信息包括“大工业”“交通工具”“工业资本”“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依赖于整个世界”,以上信息可以解读为:工业革命使手工生产发展为机器大生产;工业革命推动了交通工具的改变;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即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故选B项。

A、C、D三项都只是反映了材料的一个侧面,故排除。

答案:B3. [2014·广东高考]欧美国家率先实现了从有机物经济向无机物经济的转变,即生产活动中的动力来源从动植物向矿物的转变。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每课一练(十六)第十单元第2讲两次工业革命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每课一练(十六)第十单元第2讲两次工业革命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每课一练(十六)(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它的重要性是难以估量的,它被广泛地应用在工厂,成为几乎所有机器的动力,改变了人们的工作生产方式,极大地推动了技术进步并拉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

它是指( )A.柴油机 B.瓦特改良的蒸汽机C.发电机 D.珍妮纺纱机2.下面是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变化示意图,该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殖民扩张的加强 B.工业革命的开展C.世界市场的拓展 D.外来移民的涌入3.(2012·扬州模拟)资本主义时代的经济革命和政治革命都是由英国来担任领跑者,而且都是从英国扩展到欧洲大陆和美国,后来再扩展到世界其他地区。

这一发展历程的实质是( )A.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B.世界由和平走向战争再由战争走向和平的过程C.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推动下的社会革命D.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的斗争扩展的过程4.(2013·南昌模拟)“……(19世纪初)等于在世界大洋上开通了‘直达火车’,使欧洲人的活动从内海迈向远洋,开始了真正的全球时代。

”材料评论的是哪一技术的应用( )A.采矿技术B.蒸汽技术C.电力技术D.无线通讯技术5.19世纪后期西方某杂志上刊登了一幅漫画《英国章鱼:只吃黄金》,画中章鱼的触角从英国伸向了世界各大洲。

下列对此说明正确的是( )A.反映了英国极力推行武力扩张的政策B.讽刺了英国人只喜欢黄金的贪婪欲望C.反映了英国工业革命成果对外的传播D.揭示了世界市场与“世界工厂”的互动关系6.1826年,伦敦大学学院的建立拉开了英国新大学运动的序幕。

在这一运动中,曼彻斯特的欧文学院、伯明翰学院、利物浦学院等纷纷成立。

它们都由民众办理,注重工业和科学领域,面向中产阶级招收学生。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十单元第2讲两次工业革命(必修二)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十单元第2讲两次工业革命(必修二)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
1.背景 欧美各国的科学家的科学探索、科研成果都应用于生产,带来
了社会生产力的飞跃。
2.成就 (1)电的广泛使用:德国人西门子研制_______成功;人类进入 发电机 “_________”。 电气时代 (2)内燃机的创制:迅速推动了_________领域的革新,出现了 交通运输 新的交通工具汽车和飞机。 (3)化学工业的发展:从煤和石油等原材料中提炼出多种化学 物质,并制成多种_________材料。 (4)传统工业的进步:由于_________的改进,钢产量大幅度提 化学合成 高。 炼钢技术
问题: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与世界体系的关系。
提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组成部分。资
本主义世界体系包括资本主义世界政治体系(指资本主义制度 基本在世界范围内确立)、经济体系(指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整
个世界被纳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体系)和殖民体系(指亚非拉
广大地区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或保护国)。
(2)表现 ①19世纪中后期,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________ 世界市场 基本形成。 ②英国已经成为_________,也是世界贸易中心。 世界工厂 (3)影响 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在攫取利益的同时,客观上也传播了先进的 思想和_________,开始改变世界的面貌。
生产方式
2.发展 (1)背景 ①_______________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增长。 第二次工业革命 ②_____________和通讯手段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新型交通工具 ③资本主义列强掀起了_________的狂潮。 (2)表现
(2)19世纪,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扩张
和争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基本形成。 (3)20世纪初,世界殖民体系形成,国际分工和生产的社会化 增强,各国经济的互补性增强,世界成为一个整体。

高中历史工业革命知识点

高中历史工业革命知识点

高中历史工业革命知识点高考历史工业革命知识点详解,我们在21世纪的时候已经基本全部实现工业变革了,可是在以前的时候并不是这样的,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历史工业革命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高中历史工业革命知识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进程(1)、工业革命的开始——珍妮机的问世(英国工业革命最早发生在棉纺织业)(2)、瓦特改良蒸汽机解决动力问题,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2、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1)、欧美资产阶级确立对世界的统治。

(2)、工业革命在客观上也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促使世界面貌发生了变化(3)、工业革命还引起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结构的变革,产生了两个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4)、第一次工业革命促使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时间:19世纪中后期)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电力的广泛应用: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研制发电机成功;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汽车和飞机;化工技术的发展;钢铁等传统工业的进步。

4、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垄断组织的出现(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建立。

(19世纪末20世纪初)5、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比较在交通领域:第一次工业革命出现火车、轮船,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了汽车和飞机在社会结构:第一次工业革命产生了两个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了垄断组织。

在世界市场:第一次工业革命促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6、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殖民扩张:世界市场拓展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工业革命的意义(1)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实现了从传统农业社会转向现代工业社会的重要变革。

(2)从生产技术方面来说,它使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工厂代替了手工工场。

【考前点睛把脉】2014高考历史历年高考频点知识网络构建:专题 四、人类社会从分散到整体的全球化进程

【考前点睛把脉】2014高考历史历年高考频点知识网络构建:专题 四、人类社会从分散到整体的全球化进程

四、人类社会从分散到整体的全球化进程一、孤立发展的古代中国经济 1、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2、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3、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2)、借用牛力耕田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拓展补充 古代的中外交流——丝绸之路与陶瓷之路。

★ 图解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思维提升 全面认识古代中国的经济文明(1)、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角度审视我国古代的主要经济政策和措施:战国时期土地所有制的确立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生产关系的一次质的的飞跃,是这一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原因。

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力比较落后,农业发展较为脆弱,重农抑商政策的提出稳定了社会生产秩序,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是符合生产力发展的政策措施。

明清之际,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很多发展,商品经济繁荣,手工业生产水平提高,需要更多的劳动力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此时的封建政府仍然厉行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背离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制约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绝了与海外进行商业贸易和技术交流的通道。

(2)、从文明史的角度把握我国古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关系:我国古代经济文明从本质上讲就是农业文明。

农业是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主体和根本,手工业和商业是农业的附庸和补充。

为了保证农业的地位和生产规模,防止手工业和商业对农业劳动力的侵夺,封建国家一直厉行“抑商”政策,这是中国古代经济两千多年一直没有形成质的变化的根源。

二、走向全球化的世界(一)世界经济走向全球化 1、辨析比较 两次工业革命(1)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两大趋势的概况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指世界各国、各地区通过密切的经济交往与合作,在经济上相互联系和依存,相互竞争和制约达到了很高的程度,使全球经济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①、经济全球化是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对世界各国家、各地区的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

14工业革命至第二次工业革命前-2022年高考历史16个阶段特征

14工业革命至第二次工业革命前-2022年高考历史16个阶段特征

工业革命至第二次工业革命前(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后期) 【阶段特征】1.经济方面(1)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为标志,使资产阶级得以在世界范围内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和开展殖民活动,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2)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端于德国、美国,核心成果是电力、内燃机、新能源的广泛应用。

随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及瓜分世界狂潮的出现,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政治方面: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70年代,近代代议制民主的演变。

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日本1868年明治维新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法国1875年宪法确立了议会制共和政体,德国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3.文化方面(1)生物学领域经历了由神创到生物进化的理论演变,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生命起源之谜。

(2)两次科技革命分别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改变了世界面貌和人类的生活方式。

工业革命开始后自由主义思潮、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文学兴起,文学艺术取得新的成就。

【主要表现】一、近代西方两种政治文明的发展1.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完善与扩展19世纪中期随着工业革命的扩展,资产阶级政治运动以空前的广度和深度开展起来。

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处在封建统治下的国家结束专制,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如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二是既要摆脱封建专制,又要为民族统一、独立振兴而斗争,如德意志统一、意大利统一运动等;三是已经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要进一步调整上层建筑,为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道路,如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法国七月革命、美国内战等。

2.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1)工人运动兴起: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法、德相继发生工人运动,空想社会主义思潮兴起。

(2)巴黎公社:1871年,巴黎公社建立,这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二、第一次工业革命1.主要发明:瓦特的改良蒸汽机广泛应用于生产,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蒸汽轮船和蒸汽机车缩短了世界各地的距离。

高三一轮通史复习两次工业革命时期(1760-1917)+复习课件

高三一轮通史复习两次工业革命时期(1760-1917)+复习课件
【阶段特征】从工业革命到第一次世界大战(18世纪~1918年) 是资本主义的工业革命时期,人类历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资本主义在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向纵深方向发展。在工业 革命的影响下,欧美先进国家确立和完善了资本主义代议制, 社会主义运动兴起,大大推动了人类的政治民主化进程;工业 革命出现和逐步扩展,工业文明时代到来,将人类历史推进到 了“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随着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 开展,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确立,资本主义世界体 系最终形成;科学技术成为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主要动力,文 学艺术领域成就非凡。
核心突破四:国际工人运动的阶段特征
阶段
特点
早期(19世纪三 四十年代以前)
①自发的武装斗争②从破坏机器开始③主要是经济斗争
欧洲三大工人运 动(十九世纪三 四十年代)
①工人阶级开始独自进行政治和经济斗争,并把斗争的矛头指向资 本主义制度。②由于没有科学理论作指导,三大工人运动仍带有一 定的自发色彩,斗争目标还有一定的盲目性,工人斗争的口号大多 停留在过去资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所要求的水平上。③标志着无产 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解 析】据材料可知,19世纪工业革命期间,出现专职的 “叫醒工 ”,说明随着工 业革命的开展,社会分工日益细化,故选C项;工厂制度兴起于18世纪,排除A项; 【答 案】C
(2021·河南洛阳高三期中)1815年英国制订的《谷物法》
明确禁止谷物进口,1846年议会在社会压力和新兴阶
级的推动下终于废除了《谷物法》,3年后又废除了
A.源自劳动实践
B.依赖于科学理论的突破
A
C.取决于资金保障
D.得益于各阶层广泛参与
解析 由材料“1765年,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改进 制成‘万能蒸汽机’,并广泛使用到工业领域”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生 产领域的主要发明创造源自于劳动实践,故选A项。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讲义两次工业革命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讲义两次工业革命

芯衣州星海市涌泉学校第4讲两次工业革命[考点清单]工业革命。

一、工业革命1.条件:“荣耀革命〞以后,英国社会稳定,人口、资本流动自由,场需求日益扩大,经济稳步开展。

2.表现“铁路时代〞。

))整体把握四个“一〞概括第一次工业革命3.扩展:半个世纪后,工业革命开始向欧美扩散,纺织业和铁路业成为两个领先的部门。

归纳总结瓦特改良蒸汽机的意义,一个时代: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两大革命:动力革命和交通运输业革命。

,三大变化:城化、工业化、平等化社会关系。

史论一一共识第一次工业革命为世界场的开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奠定了雄厚的物质根底和先进的技术根底。

知识图解工业革命的重大影响二、第二次工业革命1.时间是是: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

2.范围:在英国、德国、美国和法国等几个工业兴隆的国家几乎同时进展。

3.标志:以冶金、内燃机技术、发电机、合成化工为标志。

4.成就5.影响“电气时代〞。

,2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消费和资本开始集中,进入大企业时代。

))整体把握用三个“一〞巧记第二次工业革命三、工业时代的经济组织1.工厂制度2.企业规模四、世界场的最终形成1.途径错误!2.时间是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欧美工业国为主导的统一的世界场最终形成。

易混易错西方国家对外经济侵略手段的变化:早期资本主义时期主要是直接掠夺;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主要是商品输出,即以争夺商品销售场和原料产地为主要手段;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主要是资本输出,即以寻求投资场所、瓜分世界为主要手段。

3.影响知识归纳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三部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包括资本主义世界政治体系(指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实立)、经济体系(指资本主义世界场,整个世界被纳入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殖民体系(指亚非拉广阔地区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半殖民地)。

基准考点一两次工业革命主题一英国首先进展工业革命的原因和条件史料(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大的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工业革命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们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者者打散工的人,否那么,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2014高考历史一轮人教新课标复习讲义第16讲两次工业革命.

2014高考历史一轮人教新课标复习讲义第16讲两次工业革命.

第16讲两次工业革命(对应学生用书第104页)(1)前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2)条件海外扩张资金圈地运动市场劳动力手工工场技术K英国成为工业化国家2.进程(1)开始: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2)新阶段:1785年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

(3)完成: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工业基本上取代了工场手工业,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4)扩展:19世纪初,扩展到欧美国家,法国和美国等国的工业革命也相继完成。

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1)条件①市场:机器大工业生产的产品需要更广阔的世界市场,同时也需要世界各地的原料。

②交通:蒸汽机车和轮船使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更为便捷。

(2)途径:资产阶级凭借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建立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推销工业品,收购原材料。

(3)表现①19世纪中后期,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②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

(4)影响①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是世界市场的主导,攫取巨大利益。

②亚非拉国家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背景(1)经济: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科技:19世纪中后期,很多科学研究成果应用于生产,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

2.成就(1)电的广泛使用①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研制发电机成功;不久,实际可用的发电机、电动机问世。

②电灯、电车、电话、电影放映机等电器产品纷纷涌现。

(2)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内燃机研制成功,以内燃机为动力,研制成功了新的交通工具汽车和飞机。

(3)电讯事业的发展:电话、电报等新通讯手段的发明,为远距离迅速传递信息提供了方便。

(4)化学工业的发展:科学家们制成染料、塑料、药品、炸药和人造纤维等多种化学合成材料,丰富了人类的生活。

(5)钢铁工业的进步:制造业和建筑业中钢铁大量使用。

3.影响(1)生产力:提高了生产力,推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2)工业部门:诞生了电力工业、石油工业和汽车工业等新兴工业。

2014高考一轮复习 人教版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旧民主主义革命

2014高考一轮复习 人教版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旧民主主义革命
割九龙司地方一区 英法各800万两白银
增开天津
其他权 利的丧 失
承认《天津条 约》有效
[知高考考什么] 1.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三、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1、原因 资本主义 (1)根本原因:日本__________的发展。 (2)直接原因: 1894年朝鲜农民起义 马关条约 2、结果:1895年,清政府与日本签订《________》。 3、《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P59) 台湾 ①割辽东半岛、____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2亿两 ②赔偿日本军费______白银; 沙市 重庆 苏州 杭州 ③开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商埠; 设厂 ④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______,免收内地税。 4、影响: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半殖民地 大大加深 化程度__________。 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
侵华史(屈辱史) 抗争与探索史(反侵略、求民主) 三条线索: 近代化史(现代化史):
鸦 第二 八国 日本 近 甲午 片 次鸦 联军 全面 代 西方列强侵华 中日 战 片战 侵华 侵华 战争 中 争 争 战争 战争 国 反 反侵略 民族独立 侵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略 近代化 反封建 、 求 农民阶级:天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民 民主革命 资产阶级: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主 的 五四运动、国民大革命 无产阶级 潮 流 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1901年) (1)原因:义和团运动兴起,列强借口镇压义和团发动侵 略战争。 (2)经过:1900年6月,八国联军从天津向北京进犯;7月 占领天津;8月攻陷北京。 (3)结果: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 约》(1901年) (3)影响: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陷入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规律总结:1840年至1900年列强侵华与签订的条约 中国是在欧洲列强的野蛮侵略中步入近代的,自1840年鸦 片战争开始,中国的大门被列强的大炮打开,中国一步一 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系列侵略战争,给中国 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可概括为:一个转折;四次战争 五大条约;两个阶段;一个结果;两个影响。

2014高考历史两次工业革命时期

2014高考历史两次工业革命时期

高考调研
新课标二轮重点讲练·历史
【解析】 光荣革命发生于1688年,《权利法案》颁布于 1689年,内阁制建立于18世纪早期,均早于工业革命爆发的 时间“18世纪60年代”,故排除ABC项。工业革命期间,工 业资产阶级发展壮大,急需摆脱政治上无权地位,故于1832 年进行了议会改革,获得了政治权利,故选D项。 【答案】 D
高考调研
新课标二轮重点讲练·历史
第11讲 两次工业革命时期
阶段特征 1.总体特征:两次工业革命时期 (18世纪中期~1918年) 是人类历史上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 社会进入自由资本主义阶段,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从 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高考调研
新课标二轮重点讲练·历史
2.具体表现: (1)政治上: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进一步扩展和完善。 英国的1832年议会改革,美国形成两党制,1871年德意志帝 国宪法颁布,德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 和国宪法颁布,共和政体最终在法国确立。社会主义运动的 兴起与发展。《共产党宣言》发表,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 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新课标二轮重点讲练·历史
2.重点理解 运用新史观认识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①从整体史观看,两次工业革命中新型交通和通讯工具的 发明为世界联系的加强提供了物质条件,推动了整体世界的 形成和发展。 ②从文明史观看,工业革命是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 转变的转折点。 ③从近代化史观看,工业革命推动了全球近代化进程,带 来了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城市化, 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社会生活上的文明化。
高考调研
知识结构图
新课标二轮重点讲练·历史
高考调研
新课标二轮重点讲练·历史

2014年高考历史周年

2014年高考历史周年

中国史部分一、1624——201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台湾390周年;1684——201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330周年,刘铭传是第一任巡抚。

二、1689——2014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325周年三、1864——201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150周年四、1884——201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130周年1871年,俄国强占伊犁地区。

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收复新疆,粉碎了英、俄利用阿古柏侵略新疆的阴谋。

1880年,清政府再次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赴新疆统筹军务,被遣往俄国交涉伊犁问题的曾纪泽在外交谈判中据理力争,签订《改订条约》等条约,中国收回伊犁,但是俄国割占了中国西部约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1884年,清朝政府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根据左宗棠的建议,在新疆设立行省,加强对新疆地区的控制。

五、1894——201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19世纪末,完成明治维新的日本迅速崛起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为了克服国内市场狭小和原料不足等闲难,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于1894年发动了侵略清王朝的甲午战争,1895年,清政府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这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例题】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的—场战争发出这样的感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场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甲午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解析】本题考查了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由题目中的信息“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即可排除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由欧洲列强主导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由英法联合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1894年,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中国惨败,被迫签订白《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

高考历史复习知识点两次工业革命

高考历史复习知识点两次工业革命

高考历史复习知识点两次工业革命
提示:工业革命最先发生在英国,根本原因是英国在当时拥有最为广阔加拿大的海外市场,而手工业的生产满足不了广阔的海外市场的需求,生产技术的革命应运而生。

资本主义制度的较早确立意识形态是其政治前提。

2.电力第二次工业革命不仅兴起了电能、石化工业等即新工业部门,一些西式工业部门也获得私营企业了较快发展。

(√)
提示: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传统的钢铁工业健康发展很快,在制造业和建筑业中,越来越多地使用钢材,1889年建成的艾菲尔铁塔就是这一发展的典型。

3.工业革命时,工厂的规模较小,第二次工业革命时,工厂的规模一般很大。

(√)
提示:工业革命以轻工业为主,故工厂业务规模一般较小。

第二次钢铁业世界大战以重化工业为主,故工厂规模一般很大。

4.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其,美国、德国两国垄断脆弱性,因而城市化速度最快。

(√)
提示:垄断组织的出现,是市场经济生产力产业发展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思想观念的局部调整,因此,在一定一定程度之上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