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肺癌内科治疗临床路径
肺癌化疗临床路径临床之欧阳家百创编
(南山医院) >> 全院科室>> 医技科室>> 临床药学科>> 专业交流>> 合理用药 >> 正文内容欧阳家百(2021.03.07)原发性肺癌内科治疗临床路径(2012年版)发布时间:2012年12月02日作者:点击数:125 【字体:小大】一、原发性肺癌内科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ICD-10:C34/D02.2):1.非小细胞肺癌IIa期-Ⅲa期,需行术前或完全性切除术后辅助化疗患者;2.小细胞肺癌患者;3.无手术指征的IIIb、IV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复发或转移的肺癌患者;5.需进行维持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二)诊断依据。
根据卫生部《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卫生部《原发性肺癌诊断标准》(2010年版)。
1.高危因素:吸烟指数>400年支,年龄>45岁,肺癌家族史等。
2.临床症状:刺激性咳嗽、血痰或咯血、胸痛、气促、发热等。
3.辅助检查:胸部影像学检查,血肿瘤标记物,痰细胞学检查,纤维支气管镜等。
4.细胞、组织学等病理学诊断阳性为确诊标准。
(三)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15天。
(四)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C34/D02.2 肺癌疾病编码,有明确病理细胞学诊断。
2.符合化疗适应症、无化疗禁忌症。
3.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五)明确诊断及入院常规检查需≤7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3)胸部CT、心电图;(4)细胞学检查、病理检查。
2.根据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1)超声心动图;(2)肿瘤标志物;(3)肺功能;(4)非小细胞肺癌行EGFR突变检测;1.化疗期间定期复查血常规,建议每周复查1次。
肺癌化疗临床路径临床
(南山医院)>> 全院科室〉〉医技科室〉>临床药学科>> 专业交流>>合理用药>〉正文内容原发性肺癌内科治疗临床路径(2012年版)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02日作者: 点击数: 125 【字体:小大】一、原发性肺癌内科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ICD-10:C34/D02。
2):1。
非小细胞肺癌IIa期-Ⅲa期,需行术前或完全性切除术后辅助化疗患者;2。
小细胞肺癌患者;3。
无手术指征得IIIb、IV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复发或转移得肺癌患者;5、需进行维持治疗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二)诊断依据、根据卫生部《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卫生部《原发性肺癌诊断标准》(2010年版)、1.高危因素:吸烟指数>400年支,年龄〉45岁,肺癌家族史等。
2。
临床症状:刺激性咳嗽、血痰或咯血、胸痛、气促、发热等。
3.辅助检查:胸部影像学检查,血肿瘤标记物,痰细胞学检查,纤维支气管镜等。
4。
细胞、组织学等病理学诊断阳性为确诊标准。
(三)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15天。
(四)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C34/D02.2 肺癌疾病编码,有明确病理细胞学诊断、2。
符合化疗适应症、无化疗禁忌症、3、当患者合并其她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得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五)明确诊断及入院常规检查需≤7天。
1。
必需得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3)胸部CT、心电图;(4)细胞学检查、病理检查、2。
根据情况可选择得检查项目:(1)超声心动图;(2)肿瘤标志物;(3)肺功能;(4)非小细胞肺癌行EGFR突变检测;(5)症状提示可能有转移时,全身骨扫描、头MRI、腹部CT;(6)合并其她疾病得相关检查。
(五)化疗前准备。
1、进行ECOG或KPS评分。
(整理)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临床路径年版.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临床路径(2011年版)一、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ICD–10:C34/D02.2)行肺局部切除/肺叶切除/全肺切除/开胸探查术(ICD-10-CM-3:32.29/32.3–32.5)。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NCCN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NCCN指南中国版专家组),《2009年NCCN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NCCN小细胞肺癌专家组)。
1.临床表现:咳嗽、痰血、咯血、呼吸困难、Horner’s 征、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远处转移引起的症状以及肺外非特异性表现(副癌综合征)等。
2.辅助检查:(1)胸部影像学检查;(2)病理学检查:痰脱落细胞学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活检、肺穿刺活检等确诊。
3.评价肿瘤转移情况的相关检查:腹部CT或超声、肾上腺CT、头颅MRI或增强CT、ECT全身骨扫描、PET–CT等。
4.根据上述检查结果进行临床分期。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NCCN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NCCN指南中国版专家组),《2009年NCCN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NCCN小细胞肺癌专家组)。
1.非小细胞肺癌治疗原则。
#对于一线治疗失败的患者,且有指征者,可以考虑靶向治疗,其中包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或抗肿瘤新生血管药物。
2.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原则。
推荐以化疗为主,放疗和手术治疗为辅的综合治疗以延长患者生存期。
化疗有效者可化疗4–6个周期。
治疗后进展的患者可改二线治疗。
3.小细胞肺癌治疗原则。
临床分期为Ⅰ期的小细胞肺癌,推荐肺叶切除+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仍为pN0,推荐4–6周期的EP方案化疗;如为pN+,推荐全身化疗同时加纵隔野的放射治疗。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临床路径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临床路径(2017年县医院适用版)一、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ICD–10:C34/D02.2)行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或综合治疗(ICD-10-CM-3: 32. 29/32.3–32.5)。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NCCN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NCCN指南中国版专家组),《2014年NCCN 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NCCN小细胞肺癌专家组)。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早期诊断中国专家共识(草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癌学组中国肺癌防治联盟)1.临床表现:可根据病灶部位和病程表现为咳嗽、痰血、咯血、呼吸困难、Horner’s征、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远处转移引起的症状以及肺外非特异性表现(副癌综合征)等。
但是,早期肺癌大多无症状或体征。
2.辅助检查:(1)胸部影像学检查,推荐胸部CT,必要时增强;(2)病理学检查:痰脱落细胞学检查、纤维支气管镜(TBLB,EBUS-TBNA,自荧光,磁导航等)活检、经皮肺穿刺活检、胸膜活检、胸腔积液脱落细胞学检查等技术取得组织学标本进行确诊。
3.评价有无转移肿瘤的相关检查:优先推荐头颅MRI平扫+增强,无法行MRI检查时考虑增强CT;腹部CT(包括肾上腺)或腹部超声(包括肝胆胰脾、肾、肾上腺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超声)、ECT全身骨扫描、PET–CT(可替代腹部CT及ECT)等。
4.其他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常规、凝血、生化、肿瘤标志物等。
5.根据上述检查结果进行临床分期。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明确临床分期后,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NCCN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2014年NCCN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NCCN小细胞肺癌专家组),《2015中国肺癌诊治规范》、《中国非小细胞肺癌分子靶向治疗专家共识》等选择治疗方案。
肺癌(开胸根治术)临床路径(2021年版)
肺癌(开胸根治术)临床路径(2021年版)一、肺癌(开胸根治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原发性肺癌(ICD-10: C34/D02.2)临床分期(AJCC 2017)为Ⅰ期、Ⅱ期、和可完全性切除的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
临床分期(AJCC 2017)为T1-2N0M0的小细胞肺癌。
行开胸肺局部切除/肺叶切除/全肺切除等()。
(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第1版),《胸部肿瘤学》(赫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第1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 CSCO 常见恶性肿瘤诊疗指南》(赫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20年,第1版)。
1.病史:烟草、大气污染、职业、饮食因素和遗传因素、肺部慢性感染等诱因。
2.症状体征:早期肺癌特别是周围型肺癌往往无任何症状;肺癌的症状可以分为以下几类:①原发肿瘤在局部生长引起的症状(咳嗽、咯血,呼吸困难、胸痛、血痰等);②肺癌侵犯邻近组织、器官引起的症状(同侧膈肌麻痹、声带麻痹、声音嘶哑、面部、颈部、上肢和上胸部静脉怒张、皮下组织水肿,上肢静脉压升高、胸腔积液、剧烈胸痛、吞咽困难、颈交感神经综合征、心包积液等);③远处转移的症状(头痛、恶心、呕吐、骨痛和(或)病理性骨折、疲乏、体重下降等);④肺癌副瘤综合征引起的症状(肺性骨关节病综合征、Cushing综合征、重症肌无力、男性乳腺增大、多发性肌肉神经痛等)。
3.辅助检查:(1)经胸部X线摄片:明确肿瘤的位置以及是否出现相应的肺不张、肺炎;同时对确定肿瘤是否侵犯膈神经有帮助。
(2)胸部CT:可以很好地观察位于纵隔内的肿瘤阴影、支气管受侵范围、肿瘤的淋巴结转移以及对肺血管和纵隔内器官组织侵犯的程度,并可作为制订中心型肺癌手术或非手术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3)胸部或头部MRI检查:胸部MRI可利用血液的流空效应,区别肺门区肿瘤及血管尤其有助于诊断肺癌是否侵犯心脏大血管和侵犯范围。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临床路径(2019年版)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临床路径(2019年版)一、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ICD–10:C34/D02.2)。
行肺局部切除/肺叶切除/全肺切除/开胸探查术(ICD-10-CM-3:32.29/32.3–32.5)。
(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2018年CSCO肺癌指南》,《2018年NCCN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2018年NCCN 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
1.临床表现:咳嗽、痰血、咯血、呼吸困难、霍纳综合征(Horner syndrome)、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远处转移引起的症状以及肺外非特异性表现(副肿瘤综合征)等。
2.辅助检查:(1)胸部影像学检查。
(2)病理学检查:痰脱落细胞学检查、支气管镜活检、肺穿刺活检等确诊,病理组织免疫组化。
3.评价肿瘤转移情况的相关检查:腹部CT或超声、肾上腺CT、头颅增强MRI或增强CT(有造影剂过敏或造影禁忌可不增强)、ECT全身骨扫描、PET–CT等。
4.根据上述检查结果进行临床分期。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对于一线治疗失败的患者,且有指征者,可以考虑靶向治疗,其中包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ALK酪氨酸激酶抑制剂、ROS1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或抗肿瘤新生血管药物。
*目前中国批准PD1/PDL1单抗用于晚期NSCLC的二线治疗,适应证会根据临床试验结果扩大和调整。
2.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原则: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或含有腺癌成分的混合癌,甚至小标本诊断的鳞癌和不吸烟的鳞癌,均推荐进行基因检测,应包括EGFR、ALK、ROS1基因,有条件可以检查BRAF、cMET、RET、NTRK等基因。
根据基因检测结果,如果有明确的驱动基因阳性,可以首选分子靶向药物。
对于驱动基因阴性或未知的情况下推荐以化疗为主,放疗和手术治疗为辅的综合治疗以延长患者生存期。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临床路径(2019年版)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临床路径(2019年版)一、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ICD–10:C34/D02.2)。
行肺局部切除/肺叶切除/全肺切除/开胸探查术(ICD-10-CM-3:32.29/32.3–32.5)。
(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2018年CSCO肺癌指南》,《2018年NCCN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2018年NCCN 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
1.临床表现:咳嗽、痰血、咯血、呼吸困难、霍纳综合征(Horner syndrome)、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远处转移引起的症状以及肺外非特异性表现(副肿瘤综合征)等。
2.辅助检查:(1)胸部影像学检查。
(2)病理学检查:痰脱落细胞学检查、支气管镜活检、肺穿刺活检等确诊,病理组织免疫组化。
3.评价肿瘤转移情况的相关检查:腹部CT或超声、肾上腺CT、头颅增强MRI或增强CT(有造影剂过敏或造影禁忌可不增强)、ECT全身骨扫描、PET–CT等。
4.根据上述检查结果进行临床分期。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2018年CSCO肺癌指南》,《2018年NCCN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2018年NCCN 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
1.非小细胞肺癌治疗原则:#对于一线治疗失败的患者,且有指征者,可以考虑靶向治疗,其中包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ALK酪氨酸激酶抑制剂、ROS1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或抗肿瘤新生血管药物。
*目前中国批准PD1/PDL1单抗用于晚期NSCLC的二线治疗,适应证会根据临床试验结果扩大和调整。
2.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原则: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或含有腺癌成分的混合癌,甚至小标本诊断的鳞癌和不吸烟的鳞癌,均推荐进行基因检测,应包括EGFR、ALK、ROS1基因,有条件可以检查BRAF、cMET、RET、NTRK等基因。
原发性肺癌内科治疗临床路径
原发性肺癌内科治疗临床路径一、原发性肺癌内科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ICD-10: C34/D02.2):1.非小细胞肺癌IIa期一Illa期,需行术前或完全性切除术后辅助化疗患者;2.小细胞肺癌患者;3.无手术指征的IIIb、IV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复发或转移的肺癌患者;5.需进行维持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二)诊断依据。
根据卫生部《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卫生部《原发性肺癌诊断标准》(2010年版)。
1.高危因素:吸烟指数>400年支,年龄>45岁,肺癌家族史等。
2.临床症状:刺激性咳嗽、血痰或咯血、胸痛、气促、发热等。
3.辅助检查:胸部影像学检查,血肿瘤标记物,痰细胞学检查,纤维支气管镜等。
4.细胞、组织学等病理学诊断阳性为确诊标准。
(三)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15天。
(四)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 ICD-10:C34/D02.2 肺癌疾病编码,有明确病理细胞学诊断。
2.符合化疗适应症、无化疗禁忌症。
3.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五)明确诊断及入院常规检查需^7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3)胸部酊、心电图;(4)细胞学检查、病理检查。
2.根据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1)超声心动图;(2)肿瘤标志物;(3)肺功能;(4)非小细胞肺癌行EGFR突变检测;(5)症状提示可能有转移时,全身骨扫描、头MRI、腹部CT;(6)合并其他疾病的相关检查。
(五)化疗前准备。
1.进行ECOG或KPS评分。
2.评估心脏、肝肾功能、骨髓功能等。
3.无化疗禁忌。
4.患者、监护人或被授权人签署相关同意书。
(六)化疗方案根据《卫生部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1年)》,结合患者的病理分型、分期和身体状况选择方案和剂量。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临床路径(2019年版)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临床路径(2019年版)一、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ICD–10:C34/D02.2)。
行肺局部切除/肺叶切除/全肺切除/开胸探查术(ICD-10-CM-3:32.29/32.3–32.5)。
(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2018年CSCO肺癌指南》,《2018年NCCN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2018年NCCN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
1.临床表现:咳嗽、痰血、咯血、呼吸困难、霍纳综合征(Horner syndrome)、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远处转移引起的症状以及肺外非特异性表现(副肿瘤综合征)等。
2.辅助检查:(1)胸部影像学检查。
(2)病理学检查:痰脱落细胞学检查、支气管镜活检、肺穿刺活检等确诊,病理组织免疫组化。
3.评价肿瘤转移情况的相关检查:腹部CT或超声、肾上腺CT、头颅增强MRI或增强CT(有造影剂过敏或造影禁忌可不增强)、ECT全身骨扫描、PET–CT等。
4.根据上述检查结果进行临床分期。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2018年CSCO肺癌指南》,《2018年NCCN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2018年NCCN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
1.非小细胞肺癌治疗原则:#对于一线治疗失败的患者,且有指征者,可以考虑靶向治疗,其中包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ALK酪氨酸激酶抑制剂、ROS1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或抗肿瘤新生血管药物。
*目前中国批准PD1/PDL1单抗用于晚期NSCLC的二线治疗,适应证会根据临床试验结果扩大和调整。
2.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原则: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或含有腺癌成分的混合癌,甚至小标本诊断的鳞癌和不吸烟的鳞癌,均推荐进行基因检测,应包括EGFR、ALK、ROS1基因,有条件可以检查BRAF、cMET、RET、NTRK等基因。
肺癌化疗临床路径临床之欧阳语创编
(南山医院) >> 全院科室>> 医技科室>> 临床药学科>> 专业交流>> 合理用药 >> 正文内容时间:2021.03.01 创作:欧阳语原发性肺癌内科治疗临床路径(2012年版)发布时间:2012年12月02日作者:点击数:125【字体:小大】一、原发性肺癌内科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ICD-10:C34/D02.2):1.非小细胞肺癌IIa期-Ⅲa期,需行术前或完全性切除术后辅助化疗患者;2.小细胞肺癌患者;3.无手术指征的IIIb、IV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复发或转移的肺癌患者;5.需进行维持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二)诊断依据。
根据卫生部《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卫生部《原发性肺癌诊断标准》(2010年版)。
1.高危因素:吸烟指数>400年支,年龄>45岁,肺癌家族史等。
2.临床症状:刺激性咳嗽、血痰或咯血、胸痛、气促、发热等。
3.辅助检查:胸部影像学检查,血肿瘤标记物,痰细胞学检查,纤维支气管镜等。
4.细胞、组织学等病理学诊断阳性为确诊标准。
(三)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15天。
(四)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C34/D02.2 肺癌疾病编码,有明确病理细胞学诊断。
2.符合化疗适应症、无化疗禁忌症。
3.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五)明确诊断及入院常规检查需≤7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3)胸部CT、心电图;(4)细胞学检查、病理检查。
2.根据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1)超声心动图;(2)肿瘤标志物;(3)肺功能;(4)非小细胞肺癌行EGFR突变检测;(5)症状提示可能有转移时,全身骨扫描、头MRI、腹部CT;(6)合并其他疾病的相关检查。
肺癌化疗临床路径临床
(南山医院)>> 全院科室>> 医技科室>> 临床药学科>> 专业交流>> 合理用药>> 正文内容原发性肺癌内科治疗临床路径(2012年版)发布时间:2012年12月02日作者:点击数:團125【字体:小大】一、原发性肺癌内科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ICD-10: C34/D02.2):1. 非小细胞肺癌Ila期-皿a期,需行术前或完全性切除术后辅助化疗患者;2. 小细胞肺癌患者;3. 无手术指征的lllb、IV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 复发或转移的肺癌患者;5. 需进行维持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二)诊断依据。
根据卫生部《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卫生部《原发性肺癌诊断标准》(2010年版)。
1. 高危因素:吸烟指数>400年支,年龄>45岁,肺癌家族史等。
2. 临床症状:刺激性咳嗽、血痰或咯血、胸痛、气促、发热等。
3. 辅助检查:胸部影像学检查,血肿瘤标记物,痰细胞学检查,纤维支气管镜等。
4. 细胞、组织学等病理学诊断阳性为确诊标准。
(三)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 < 15天。
(四)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C34/D02.2肺癌疾病编码,有明确病理细胞学诊断。
2. 符合化疗适应症、无化疗禁忌症。
3. 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五)明确诊断及入院常规检查需 < 7天。
1. 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3)胸部CT心电图;(4)细胞学检查、病理检查。
2. 根据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1)超声心动图;(2)肿瘤标志物;(3)肺功能;(4)非小细胞肺癌行EGFR突变检测;(5)症状提示可能有转移时,全身骨扫描、头MR、腹部CT;(6)合并其他疾病的相关检查。
[VIP专享]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临床路径
88.8918÷1.2990÷.1=4214÷3922=.0034=1÷15251371=8535.78.208÷023.2173c00÷1*m=29030.3922c=.1÷20m3=2÷120252.=3535=42314c)*523m240341*31.252=31*.1.535.*031342.*9205221.04.455=+213*05*2022.02.854850.3150.*+58c12*5m1*202+.050+0.014*85.20*051000+0+03/8T.+0÷+=55+1*011+010+91÷01454050*0010200+5+0+080+400*+4**1*1510.3910%*C%-*6+÷M(=*M=5÷50)*30*31(÷3110*5+**÷4*1m243.%71e=78%n0)8=8s.5=77.93c.6c0mmc.4*m1*31,0w199o.k2.m4c-cem.5mn2csp26m659*.0.34-50.60c5*pm.3c85m9,c05g.m.05i0rp-l.s.85p6/c50bcm0.om7py.c.6spm5c+mc;0m..7.cmk ; 1+1k+12+1+k2234=1c+m1++4+4+2
1) B2Ak+22+1=2+15+c51mc+=m5=21c11+m++12+2+1++=212=2+1+2+1+2+2+22+32k+1+2
肺癌化疗临床路径临床
肺癌化疗临床路径临床3.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五)明确诊断及入院常规检查需≤7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3)胸部CT、心电图;(4)细胞学检查、病理检查。
2.根据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1)超声心动图;(2)肿瘤标志物;(3)肺功能;(4)非小细胞肺癌行EGFR突变检测;(5)症状提示可能有转移时,全身骨扫描、头MRI、腹部CT;(6)合并其他疾病的相关检查。
(五)化疗前准备。
1.进行ECOG或KPS评分。
2.评估心脏、肝肾功能、骨髓功能等。
3.无化疗禁忌。
4.患者、监护人或被授权人签署相关同意书。
(六)化疗方案根据《卫生部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1年)》,结合患者的病理分型、分期和身体状况选择方案和剂量。
注。
非小细胞肺癌1.(1)GP方案。
25mg 每三周 1,8 *4 长春瑞滨静脉推注每三周 1 75-80mg 顺铂静脉滴注*4(6)NC方案。
2.d)天(时间及途径剂量mg/(m药物)及周期25mg *4 长春瑞滨静脉推注每三周 1,8 每三周 1 AUC 5-6 卡铂静脉滴注*4(7)EP方案。
2.d)(时间mg/(m剂量及周期)天药物及途径2.d)mg/(m剂量药物(天)及周期及途径时间每三周1 静脉滴注紫杉醇135-200mg *4每三周 1 静脉滴注卡铂AUC 5-6 *4岁)患者,可采用单药化疗,上述ECOG PS=2注:或高龄(>75方案中去除铂,剂量与使用方法同上。
小细胞肺癌。
2.方案。
EP(1)2及周期剂量药物(时间及途径mg/(m.d)天)抑酸剂等。
(九)出院标准。
1.病人一般情况良好,体温正常。
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严重毒副反应或并发症。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治疗前、中、后有感染、贫血、出血及其他合并症者,需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可能延长住院时间并致费用增加。
肺癌临床路径(县医院适用版)
助化疗或辅
2.化疗+放疗
治疗#。 2. 非 突 变 者
助放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有高
3. 新 辅 助 化 疗 + 2. 非 突 变 给 予 化 疗 加
危因素的 Ib 期患者可考 虑术后辅助 化疗*。
手 术 + 辅 助 化 疗 者 给 予 支持治疗,姑
(或联合放疗)。 化 、 放 疗 息性放疗。
4.基因突变阳性 为 主 的 多
3.如患者一般情况较差,KPS 评分<60(或 ZPS 评分>2), 不进入该临床路径。
4.有明显影响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常规治疗的情况,不进 入该临床路径。
5.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 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 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凝血功能、血型、肝肾功能、电解质、感染性疾 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肺癌相关肿瘤标 志物检查; (3)肺功能、动脉血气分析、心电图、超声心动图; (4)影像学检查:胸片正侧位、胸部 CT(平扫+增强 扫描)、腹部超声或 CT、ECT 全身骨扫描、头颅 MRI 或 CT。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纤维支气管镜:根据位置和术者经验选择 TBLB, EBUS-TBNA,自荧光,磁导航等检查; (2)肺穿刺、胸膜活检; (3)全身 PET–CT。 (七)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术后或放疗后出现的气管内肿瘤复发,可经纤维支气管 镜给氩等离子体凝固(Argon plasma coagulation,APC)或其他 微创治疗,可使 80-90%的病人缓解。
4.抗肿瘤药物毒副反应的防治。 包括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脏器损害、过敏反应、肾 毒性及局部皮肤刺激的预防和处理。 (八)出院标准。 1.生命体征平稳。 2.没有需要继续住院处理的并发症。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有影响肺癌治疗的合并症,需要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 2.治疗过程中出现并发症和/或抗肿瘤药物严重毒副反应。
肺癌化疗临床路径临床之欧阳德创编
(南山医院) >> 全院科室>> 医技科室>> 临床药学科>> 专业交流>> 合理用药 >> 正文内容时间:2021.03.07 创作:欧阳德原发性肺癌内科治疗临床路径(2012年版)发布时间:2012年12月02日作者:点击数:125 【字体:小大】一、原发性肺癌内科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ICD-10:C34/D02.2):1.非小细胞肺癌IIa期-Ⅲa期,需行术前或完全性切除术后辅助化疗患者;2.小细胞肺癌患者;3.无手术指征的IIIb、IV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复发或转移的肺癌患者;5.需进行维持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二)诊断依据。
根据卫生部《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卫生部《原发性肺癌诊断标准》(2010年版)。
1.高危因素:吸烟指数>400年支,年龄>45岁,肺癌家族史等。
2.临床症状:刺激性咳嗽、血痰或咯血、胸痛、气促、发热等。
3.辅助检查:胸部影像学检查,血肿瘤标记物,痰细胞学检查,纤维支气管镜等。
4.细胞、组织学等病理学诊断阳性为确诊标准。
(三)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15天。
(四)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C34/D02.2 肺癌疾病编码,有明确病理细胞学诊断。
2.符合化疗适应症、无化疗禁忌症。
3.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五)明确诊断及入院常规检查需≤7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3)胸部CT、心电图;(4)细胞学检查、病理检查。
2.根据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1)超声心动图;(2)肿瘤标志物;(3)肺功能;(4)非小细胞肺癌行EGFR突变检测;(5)症状提示可能有转移时,全身骨扫描、头MRI、腹部CT;(6)合并其他疾病的相关检查。
原发性肺癌手术等3个临床路径(2012年)
原发性肺癌手术等3个临床路径(2012年)原发性肺癌手术临床路径(2012年版)一、原发性肺癌手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1.第一诊断为原发性肺癌(ICD-10:C34/D02.2)。
2.临床分期(UICC 2009)为I期、II期、和可完全性切除的IIIA期非小细胞肺癌。
3.临床分期(UICC 2009)为T1-2N0 M0的小细胞肺癌。
4.行肺局部切除/肺叶切除/全肺切除/开胸探查术(ICD-9-CM-3:32.29/32.3-32.5)。
(二)诊断依据。
根据卫生部《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卫生部《原发性肺癌诊断标准(2010年版)》等。
1.高危因素:吸烟指数>400年支,年龄>45岁,肺癌家族史等。
2.临床症状:早期可无明显症状。
常见的症状有:刺激性咳嗽、血痰或咯血、胸痛、气促、发热等。
3.辅助检查:胸部影像学检查,血肿瘤标记物,痰细胞学检查,纤维支气管镜等。
4.细胞、组织学等病理学诊断阳性为确诊标准。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按照卫生部《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1.肺部分切除术(包括肺楔形切除和肺段切除)。
2.肺叶切除术(包括复合肺叶切除和支气管、肺动脉袖式切除成型)。
3.全肺切除术。
4.上述术式应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或采样。
非急诊手术治疗前,应当完成全面的治疗计划和必要的影像学检查(临床分期检查),充分评估决定手术切除的可能性并制订手术方案。
手术治疗应当尽可能做到肿瘤和区域淋巴结的完全性切除;同时尽量保留有功能的健康肺组织。
视频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主要适用于I-II期肺癌患者。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ICD-10:C34/D02.2肺癌疾病编码。
2.心、肺、肝、肾等器官功能可以耐受全麻开胸手术。
3.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6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发性肺癌内科治疗
一、原发性肺癌内科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ICD-10:C34/D02.2):
1.非小细胞肺癌IIa期-Ⅲa期,需行术前或完全性切除术后辅助化疗患者;
2.小细胞肺癌患者;
3.无手术指征的IIIb、IV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4.复发或转移的肺癌患者;
5.需进行维持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二)诊断依据。
根据卫生部《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卫生部《原发性肺癌诊断标准》(2010年版)。
1.高危因素:吸烟指数>400年支,年龄>45岁,肺癌家族史等。
2.临床症状:刺激性咳嗽、血痰或咯血、胸痛、气促、
发热等。
3.辅助检查:胸部影像学检查,血肿瘤标记物,痰细胞学检查,纤维支气管镜等。
4.细胞、组织学等病理学诊断阳性为确诊标准。
(三)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15天。
(四)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C34/D0
2.2 肺癌疾病编码,有明确病理细胞学诊断。
2.符合化疗适应症、无化疗禁忌症。
3.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五)明确诊断及入院常规检查需≤7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
(3)胸部CT、心电图;
(4)细胞学检查、病理检查。
2.根据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超声心动图;
(2)肿瘤标志物;
(3)肺功能;
(4)非小细胞肺癌行EGFR突变检测;
(5)症状提示可能有转移时,全身骨扫描、头MRI、腹部CT;
(6)合并其他疾病的相关检查。
(五)化疗前准备。
1.进行ECOG或KPS评分。
2.评估心脏、肝肾功能、骨髓功能等。
3.无化疗禁忌。
4.患者、监护人或被授权人签署相关同意书。
(六)化疗方案
根据《卫生部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1年)》,结合患者的病理分型、分期和身体状况选择方案和剂量。
1.非小细胞肺癌注。
(1)GP方案。
(2)GC方案。
(3)DP方案。
(4)DC方案。
(5)NP方案。
(6)NC方案。
(7)EP方案。
(8)PP方案(非鳞癌)。
(9)PC方案(非鳞癌)。
(10)TP 方案。
(11)TC 方案。
注:ECOG PS=2或高龄(>75岁)患者,可采用单药化疗,上述方案中去除铂,剂量与使用方法同上。
2.小细胞肺癌。
(1)EP方案。
(2)EC方案。
(3)CAV方案。
(七)化疗后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
1.化疗期间定期复查血常规,建议每周复查1次。
根据具体化疗方案及血像变化,复查时间间隔可酌情增减。
2.每周评估血生化、肝肾功能。
(八)化疗中及化疗后治疗。
化疗期间脏器功能损伤的相应防治:止吐、保肝、水化、碱化、抑酸剂等。
(九)出院标准。
1.病人一般情况良好,体温正常。
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严重毒副反应或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