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临床护理_常规(修订)

合集下载

全新护理分级规范(2024年版)

全新护理分级规范(2024年版)

全新护理分级规范(2024年版)全新护理分级规范(2024年版)一、概述为了提高我国护理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疗机构护理管理规定》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国内外护理实践经验,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护理工作的开展,旨在为医疗机构护理人员提供明确的护理分级指导,促进护理专业的发展。

二、护理分级原则1. 患者为中心:护理分级应以患者病情、需求和舒适度为出发点,关注患者身心健康。

2. 科学合理:护理分级应遵循医学科学规律,客观评估患者病情,确保护理资源的合理分配。

3. 动态调整:护理分级应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确保护理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4. 参与协作:护理分级应在医疗团队协作的基础上进行,充分发挥各专业优势,提高护理质量。

三、护理分级标准1. 重症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需持续观察和干预;存在严重并发症或器官功能衰竭;需进行高级生命支持。

2. 危重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存在严重并发症或器官功能衰竭;需进行高级生命支持。

3. 一般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无严重并发症或器官功能衰竭;需进行常规护理和观察。

4. 康复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无严重并发症或器官功能衰竭;需进行康复护理和功能锻炼。

四、护理分级流程1. 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了解患者病情、需求和舒适度。

2. 护理人员根据评估结果,结合护理分级标准,初步确定患者护理级别。

3. 护理人员将初步确定的护理级别报护士长或护理部负责人。

4. 护士长或护理部负责人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确认护理级别。

5. 护理人员根据患者护理级别,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施。

6. 护理人员定期对患者进行再次评估,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护理级别。

五、护理分级管理1. 医疗机构应设立护理分级管理组织,负责护理分级工作的组织和实施。

2. 护理分级管理组织应制定护理分级工作制度、流程和应急预案。

3. 护理人员应接受护理分级相关培训,提高护理分级能力和水平。

保护性约束护理常规

保护性约束护理常规

保护性约束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患者是否有兴奋躁动、幻觉、拔管倾向、小儿、意识不清等情况,评估是否有保护性约束的适应证。

2、评估患者是否使用药物镇静、抗焦虑等。

[护理措施]
1、在实施保护性约束之前,向患者和家属说明约束的目的和方法,取得家属的理解和配合,消除患者的对了情绪。

2、实施保护性约束时,约束带要有衬垫,约束功能位置(约束力量顺应肢体的长轴),打结不宜过松或过紧,以能伸进一手指为宜;需长时间约束,应1~2小时松解1次,必要时进行局部按摩。

实施约束时,动作应轻巧,避免强拉硬拖,尤其不能强拉一侧肢体,应保护好关节部位。

3、约束过程中,密切(每小时)观察约束侧肢体的血液循环情况,注意约束带是否脱落或松动。

4、进行床旁交接班。

5、病情好转,没有约束指征时及时松解约束,约束带消毒后清洗晾干备用。

[健康指导]
1、向患者和家属交待约束的必要性和目的,取得家属的理解和患者的配合。

依据人民卫生出版社《新编临床护理常规》、《2011版临床护理实践指南》结合科室工作修订
修订时间2012-7-1。

最新版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最新版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第一章、常用护理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一、手卫生1、一般洗手(一)操作要点1.洗手指征:(1)直接接触患者前后。

(2)无菌操作前后。

(3)处理清洁或者无菌物品之前。

(4)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5)接触不同患者之间或者从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6)处理污染物品后。

(7)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粘膜皮肤或者伤口敷料后。

2.洗手要点:(1)正确应用六步洗手法或七步洗手法清洗双手。

(2)流动水下彻底冲洗,然后用一次性纸巾/毛巾彻底擦干,或者用干手机干燥手。

(3)如水龙头为手拧式开关,则应采用防止手部再污染的方法关闭水龙头。

(二)注意事项1.认真清洗指甲、指尖、指缝和指关节等易污染的部位。

2.手部不佩带戒指等饰物。

3.应当使用一次性纸巾或者干净的小毛巾擦干双手,毛巾应当一用一消毒。

4.手未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物质明显污染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代替洗手。

外科手消毒(一)操作要点1.外科手消毒指征:进行外科手术或者其他按外科手术洗手要求的操作之前。

2.操作要点:(1)修剪指甲、锉平甲缘,清除指甲下的污垢。

(2)流动水冲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

(3)取适量皂液或者其他清洗剂按六步洗手法清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用无菌巾擦干(4)取适量手消毒剂按六步洗手法揉搓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至消毒剂干燥。

(二)注意事项1.冲洗双手时,避免水溅湿衣裤。

2.保持手指朝上,将双手悬空举在胸前,使水由指尖流向肘部,避免倒流3.使用后的海棉、刷子等,应当放到指定的容器中,一用一消毒。

4.手部皮肤无破损。

5.手部不佩带戒指、手镯等饰物。

二、无菌技术无菌持物钳的使用法(一)操作要点1.评估操作环境是否符合要求。

2.检查无菌持物钳包有无破损、潮湿、消毒指示胶带是否变色及其有效期。

3.打开无菌钳包,取出无菌持物钳容器罐置于治疗台面上。

4.取放无菌钳时,钳端闭合向下,不可触及容器口边缘,用后立即放回容器内。

护理常规

护理常规

胸痛的护理常规一、评估和观察要点1.通过与患者及家属等交流,评估患者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发生及持续的时间,疼痛的诱发因素、伴随症状,既往史及患者的心理反应。

2.。

通过互利体检来评估疼痛部位及生命体征的变化:通过疼痛评估量表评估疼痛的严重程度。

3.。

了解胸片、CT、骨扫描等相关的检查化验结果。

二、护理要点1.舒适护理:根据疼痛的部位协助患者采取舒适的体位。

2..环境护理:给予患者安静、舒适的环境。

3..止痛:如因胸部活动引起剧烈疼痛者,可在呼气末用15cm宽胶布固定患侧胸廓(胶布长度超过前后正中线),以降低呼吸幅度,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

4..局部热湿敷、冷湿敷或肋间神经封闭疗法止痛。

5..用药护理:遵医嘱适当使用止痛剂,参照WHO三阶梯疗法(1)非麻醉止痛剂:使用于轻度疼痛的患者,如去痛片、芬必得、西乐葆;(2)弱效麻醉止痛剂使用于中度疼痛的患者,如可待因、曲吗多;(3)强效麻醉止痛剂:使用于重度疼痛的患者,如杜冷丁、吗啡、海洛因。

并观察用药效果和副作用。

6..告知患者及家属疼痛的原因或诱因及减轻和避免疼痛的方法,包括听音乐、分散注意力等放松技巧。

参考文献:(1)北京协和医院护理常规.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5(2)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黄金,姜冬久. 新编临床护理常规.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王桂兰,刘义兰,赵光红. 专科病人护理常规及操作规程. 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5)临床护理实践指南. 卫生部,2011咯血护理常规一、病情观察1.评估患者咯血的量、颜色、性状,伴随症状,治疗情况,心理反应,既往史及个人史。

2..评估生命体征、意识状态、面容与表情等方面的变化。

3..了解血常规、出凝血时间、结核菌检查、胸片或CT等检查结果。

二、护理要点1.适合体位:小量咯血患者静卧床休息,大咯血患者绝对卧床,取患侧卧位,头偏向一侧。

护理制度操作常规修订与完善制度

护理制度操作常规修订与完善制度

护理制度操作常规修订与完善制度护理制度是指为规范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权益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操作常规。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护理理念的更新,护理制度需要不断修订和完善,以适应不同阶段的发展需求。

下面将从护理制度修订的目的、内容和实施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护理制度的修订和完善旨在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权益。

护理工作是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康复情况和满意度。

通过制定和修订护理制度,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规范意识、标准操作能力和专业水平,保障患者在医疗过程中得到规范的护理服务,确保护理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其次,护理制度的修订和完善需要包括以下内容。

首先是护理操作规范。

护理操作规范是护理工作的核心内容,其要求护理人员在进行各项操作时必须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确保操作的规范性和一致性。

例如手卫生、穿戴衣帽、预防跌倒、安全用药等操作规范的修订和完善,将有助于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其次是护理记录和信息管理规范。

护理记录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对于患者的疾病诊断和治疗过程起到了重要的参考作用。

因此,护理记录的规范和完善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估和医疗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护理信息的管理规范也是护理制度修订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完善信息管理制度,可以加强护理信息的采集、整理和传输,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另外,护理制度的修订和完善将涉及护理质量评价和考核体系的建立和规范。

护理质量评价和考核对于推动护理工作的改进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护理质量评价和考核体系,可以激励护理人员积极进取、提高综合素质,进而提高护理质量和诊疗效果。

最后,护理制度的修订和完善需要有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和具体的操作指南。

制定护理制度的过程需要广泛征求护理人员的意见和建议,以确保护理制度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同时,要注重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和培养,提高其对护理制度的执行力和实施能力。

总之,护理制度的修订和完善是为了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权益而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

2024年中医外科护理常规

2024年中医外科护理常规

2024年中医外科护理常规中医外科护理是一门重要的医学专业,旨在运用中医传统理论与现代医学知识相结合,为患者提供安全、高效、人性化的医疗护理。

本文将介绍2024年中医外科护理的常规操作和标准,以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和护理体验。

一、患者入院前准备1. 患者档案: 护士应在患者入院前完善其医疗档案,包括个人信息、病史、过敏史等重要内容。

2. 体格检查: 护士应对患者进行全面体格检查,包括血压、心率、体温、呼吸等指标的监测,以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

二、手术准备1. 无菌操作: 护士应具备良好的洁净操作习惯,严格执行手术无菌操作规范,确保手术环境清洁、安全。

2. 术前准备: 护士需要为手术患者配备合适的手术椅、器械和药物,并确保手术室条件符合手术要求。

三、术中护理1. 术中协助: 术中,护士应配合外科医生完成手术操作,包括协助提供所需的器械、药物等。

2. 监测与保障: 护士应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掌握患者的术中情况,及时调整护理措施,保障患者手术安全。

3. 疼痛管理: 护士应注意术中患者的疼痛感受,及时使用中医药治疗或者其它疼痛管理技术,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

四、术后护理1. 个体化护理: 护士应根据患者的术后病情特点,制定个体化的护理计划,包括饮食、休息和活动等方面的要求。

2. 感染控制: 护士应妥善处理术后伤口,定期更换伤口敷料,避免感染的发生。

3. 术后宣教: 护士应向患者和家属提供准确的术后护理宣教,包括如何照顾伤口、注意事项、饮食建议等,确保患者能够正确地理解和遵循医嘱。

五、康复护理1. 康复评估: 护士应通过康复评估了解患者的康复进展和需求,并及时与相关治疗团队共同制定康复护理计划。

2. 康复指导: 护士应向患者和家属提供康复指导,包括运动方法、生活习惯调整等,以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六、护理记录与评估1. 护理记录: 护士应详细记录每次护理过程、结果和患者病情变化等信息,以便医护人员获取必要的病情信息。

新编临床护理常规(修订)

新编临床护理常规(修订)

新编临床护理常规分级护理常规第一节特别护理常规1、对病情危急、随时需要抢救、各种复杂及新大型手术、各种严重损伤和监护室的患者应给予特别护理。

2、设专人昼夜看护,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急救药品、器材准备齐全,随时准备抢救。

3、设立特别护理记录单,及时、准确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及出入水量,以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并严格交接班。

4、制定护理计划,适时提出护理问题,认真落实各项护理措施,及时进行效果评价。

5、保持患者衣、被及床单整洁,做好口腔、头发和皮肤护理;保持各导管通畅;按时翻身,进行预防压疮护理,防止并发症。

6、向患者提供合适的饮食,以保证足够的营养。

7、保持肢体功能位置,防止足下垂或其他体位性神经损坏。

8、及时进行心理护理,了解患者心理状况,适时进行健康教育。

9、严格执行隔离消毒制度,防止院内感染。

第二节一级护理常规1、对危重、病危、各种大手术后、生活不能处理、各种内出血、外伤、高热、昏迷、肝肾衰竭、休克、瘫痪、惊厥、早产、晚期癌症等患者应给予一级护理。

2、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

护士提供患者生活上的各种需要,应做到饭、水、便器、药物、治疗五到床头。

3、严密观察病情。

按要求测量生命体征,根据病情制订护理计划,提出护理问题,落实各项有效护理措施。

观察用药的效果及反应,按规定做好各项护理记录。

4、按要求及时巡视患者,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向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

5、落实各项生活护理。

随时保持患者衣被及床单位整洁,保持各导管通畅。

6、协助或督促患者按时翻身,根据病情进行预防压疮护理。

7、协助并指导患者按要求进食,以保证营养的供给。

8、根据病情协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并设床栏以防止坠床。

9、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第三节二级护理常规1、对患者病重期急性症状消失、特殊复杂手术及大手术后病情及生活不能处理、年老体弱或慢性病、不宜过多活动者、一般手术后或轻型子痫等患者应给予十组护理。

2、指导患者卧床休息。

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协助患者在床上活动或室内适当活动。

护理常规修订格式

护理常规修订格式

护理常规修订格式一、护理常规初衷及意义护理常规作为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保障,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效果至关重要。

它是医院护理工作中的基本操作规范,具有指导护士工作和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作用。

二、护理常规修订的目的1.增强标准化:通过修订护理常规,可以统一护理操作和标准,提高护士的一致性和整体效益。

2.适应科技进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更新,护理工作也需要与时俱进。

修订护理常规可以使其适应医疗技术的发展和需求的变化。

3.提高护理质量:护理常规修订可以总结和吸取以往的经验教训,强化护理风险评估和安全措施,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三、护理常规修订的注意事项1.参与多方:护理常规的修订应该由多方参与,包括医院管理层、护士长、护理教育科等。

通过广泛征求各方的意见和建议,才能制定出更加科学、有效的常规内容。

2.合理分类:护理常规内容可以按照不同的科室、病种、护理操作等进行分类,便于护士查找和熟悉相关的操作要求。

3.明确流程:修订后的护理常规应该明确具体的操作流程和步骤,避免操作中的混乱和误解。

4.培训普及:修订后的护理常规应该进行全员培训,确保每位护士都能掌握和运用新的操作要求。

四、护理常规修订的具体内容1.操作规范:修订后的护理常规应该包括各种护理操作的具体规范要求,如各类管道的插管操作、药物注射、伤口处理等。

2.风险评估:护理常规应该加强对患者风险因素的评估,针对具体病情和特殊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3.沟通交流:修订后的护理常规应该重视护患沟通和交流的环节,明确护士在与患者或家属交流时的语言、态度和技巧要求,提高患者满意度。

4.文档记录:护理常规应规范护士的文档记录要求,确保患者的相关信息和护理过程得到准确、完整地记录,方便后续工作和评估。

护理常规修订是医院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护理质量。

各级医院和护理管理者应高度重视护理常规修订工作,加强组织领导,确保修订工作的质量和实施效果。

护理常规修订

护理常规修订

入、出院护理常规一、入院护理常规1、病房接到入院患者通知后,及时接待入院患者,主动热情、妥善合理安排患者,立即通知经管医师和责任护士。

2、责任护士向患者主动作自我介绍,并认真核查新入院患者的住院信息,做好入院介绍,内容包括:病房环境、设施、经管医师及护士、作息时间、膳食服务、探视陪伴、安全管理等规章制度,同时了解患者住院期间的需求,积极解答患者疑问并给予帮助。

3、责任护士负责测量新入院患者的生命体征,对新入院患者进行入院护理评估并及时记录。

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状态、自理能力、皮肤、饮食、清洁情况、潜在护理风险及心理、社会状况等。

4、根据评估情况为患者制定护理计划,提供必要的清洁、照护和心理支持等护理措施,并与医师沟通患者有关情况。

5、遵照医嘱及时、有效为患者实施各项治疗措施,按照分级护理要求对患者进行观察及护理。

6、急、危重症患者入院,科室做好抢救准备,病区责任护士与护送护士做好患者交接。

责任护士配合抢救,监测生命体征,遵医嘱及时、有效实施各项治疗措施,并做好护理记录。

二、出院护理常规1、根据出院医嘱,责任护士提前通知患者及家属,主班审核住院费用,告知出院流程及注意事项。

2、患者出院前,责任护士做好出院指导和健康教育工作,主要内容包括:饮食、用药指导、运动和康复锻炼、复诊时间及流程、居家自我护理及注意事项等,必要时提供书面健康教育材料。

3、主动征求患者及家属对就医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4、为出院患者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确保患者安全离院。

5、通过电话,为出院患者提供随访等延续性护理服务。

6、完成出院患者床单位的清洁消毒等工作。

7、整理出院病历。

参考文献:《临床疾病护理常规》拟定:毛**成审核:护理部修订日期:2020年9月分级护理患者护理常规一、一级护理患者1、每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及护理措施,观察、了解患者的反应。

护理常规、操作规范等相关规定的修订制度

护理常规、操作规范等相关规定的修订制度

护理常规、操作规范等相关规定的修订制度
1.护理工作制度、工作流程、操作规范、护理常规等变更立足于确保患者生命安全,实事求是,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2.修订时机
2.1原则上每三年组织一次制度的全面审核与修订,必要时根据情况随时修订。

2.2相关法律法规或行政指令性文件更新要求时。

2.3相关专业指南、行业标准、循证医学等更新要求时。

2.4制度、规程不能满足临床实际需要时。

3.修订程序:遵循“试行-修改-批准-培训-执行”的程序
3.1全院性护理制度、规程制定/修订程序:由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
会起草拟定,报医院办公会研究审批后,试行1个月,进一步完善后方
可正式发布。

3.2科室护理制度、规程制定/修订程序:科室护士长起草拟定,提交科
护士长审阅,试行1 个月,进一步完善后提交护理部审核批准,方可正
式发布。

4.修订/废止制度的管理
4.1护理相关规定变更或制定后,文件上均标有本制度名称、文件号、版本号、页码、修改及生效日期。

4.2修订/废止的制度及时撤除、更新,以防误用,并原版保存电子版。

4.3变更后的规定及时通知全院护士,认真组织培训与学习,并贯彻执行。

4.4重大护理制度、操作常规的变更,要与医疗管理职能部门做好协调,保持医疗护理一致性,并向全院通报。

胸腔穿刺术流操作常规

胸腔穿刺术流操作常规

脑出血护理常规[护理评估]1、评估既往病史,是否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脑动静脉病变等疾病。

了解起病前有无情绪激动、过度兴奋、劳累等。

2、评估有无头痛、呕吐、应激性溃疡、肢体瘫痪、失语及吞咽困难等症状体征。

评估呕吐的性状、有无喷射性呕吐,了解头痛的程度。

3、了解患者基础血压情况。

4、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心理状态。

[护理措施]1、绝对卧床休息,避免一切可能引起患者血压和颅内压增高的因素,包括移动头部、用力大便、情绪激动等。

有精神症状者遵医嘱使用镇静剂,做好镇静评估。

2、给予低盐、低脂、低胆固醇、丰富维生素及易消化饮食;或遵医嘱给予鼻饲流质。

3、遵医嘱使用脱水及降压药物。

观察药物作用。

4、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再出血、脑疝的发生。

每小时观察瞳孔变化,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给予处理。

5、保持呼吸道通畅,使用机械通气者执行机械通气护理常规。

6、对于拟手术者,做好手术前准备。

7、保持瘫痪肢体良知位。

8、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抚,鼓励积极治疗。

[健康指导]1、指导低盐、低脂饮食,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突然用力过度等不良刺激,预防再出血。

2、遵医嘱服药,控制血压、血脂等。

高血压者不可自行增减或停用降压药物。

3、指导肢体功能瘫痪者尽早进行肢体功能康复训练。

依据人民卫生出版社《新编临床护理常规》、《2011版临床护理实践指南》结合科室工作修订修订时间2012-7-4胸腔闭式引流护理常规[护理评估]1、评估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瞳孔等变化,注意有无头部、腹部等损伤,判断有无休克、感染、肺不张等并发症。

2、评估有无胸闷、气促、呼吸困难、发绀;有无胸廓活动、气管移位等,判断缺氧程度。

3、了解患者对胸腔闭式引流的了解程度,有无紧张等不良情绪。

[护理措施]1、向患者及家属说明胸腔闭式引流的目的和注意事项,给予心理支持。

2、根据病情需要做好有关胸腔闭式引流的准备和协助医师实施胸腔闭式引流术。

3、术后24小时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注意有无烦躁不安、呼吸困难、发绀、四肢湿冷等,警惕休克发生。

新版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完整版doc(2024)

新版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完整版doc(2024)

引言:医疗护理是一项关系到病人安全和康复的关键性工作。

为了规范和提高医疗护理的质量,医疗界不断更新和完善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新版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的完整内容,包括护理操作的标准流程和注意事项。

概述:新版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的制定旨在规范医护人员的护理操作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和病人满意度,减少医疗事故和不良事件发生。

本规程适用于各类医疗机构,包括综合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急救站等。

正文:1.操作规程的制定原则1.1遵循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1.2结合临床实践和最新研究成果1.3全面考虑人文关怀和病人需求1.4强调安全和风险控制2.护理操作的标准流程2.1准备工作2.1.1配置所需设备和物品2.1.2检查设备完好性和有效性2.2术前准备2.2.1核对病人身份和手术部位2.2.2评估病人术前状况和风险2.3操作步骤2.3.1根据病情和医嘱安排操作顺序和方式2.3.2严格按照操作要点和禁忌事项执行2.4监测和观察2.4.1定期记录病人生命体征和特殊病情2.4.2注意术中风险和并发症的监测和预防2.5操作结束和后续工作2.5.1完成操作后及时清理和消毒相关器械和设备2.5.2对操作过程进行总结和改进3.护理操作的注意事项3.1权威指导和标准参考3.1.1参考国家和国际相关技术标准和指南3.1.2听取专家和同行的意见和建议3.2操作的安全性和风险评估3.2.1确定操作所涉及的风险和可能的并发症3.2.2针对高风险操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3.3技术操作的培训和认证3.3.1设立专门的培训课程和考核机制3.3.2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技术操作的继续教育3.4操作过程的文书管理3.4.1建立完善的术前讨论和手术过程记录3.4.2对护理操作的结果和病人反应进行及时记录和反馈3.5交叉感染的防控3.5.1严格执行手卫生和消毒操作规程3.5.2定期对器械和设备进行消毒和维护4.护理技术的研究和创新4.1积极参与技术研究和创新项目4.2推动新技术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4.3加强与国内外同行的沟通与合作4.4鼓励医护人员参加学术交流和专业培训5.护理操作的质量控制和评估5.1进行定期质量检查和评估5.2建立医患沟通和投诉处理机制5.3对医护人员进行绩效考核和奖惩制度5.4持续改进护理操作规程和标准流程总结:新版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的制定和实施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病人安全的关键措施。

护理制度修订制度、职责、常规等相关文件的规定与程序

护理制度修订制度、职责、常规等相关文件的规定与程序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护理制度、职责、常规等相关文件修订规定与程序(试
行)
护理部和科室依据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下发的规范化文件组织制定各类护理工作制度、岗位职责、技术规范及护理常规等。

为了维护护理工作制度、职责、护理常规等严肃性、科学性、规范性和适应性,需及时进行修订、补充、更新,结合医院实际制定一下规定。

(一)修订规定
1、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下发新的文件规范后,护理部要组织学习,认真领会内容,并及时申请对医院相关制度、职责、常规、工作流程进行修订、补充、完善。

2、各临床科室护理工作制度、流程、常规、技术规范等相关文件需要修订时,由修订科室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修订,并将所修订的项目、意见、内容上报护理部,注明修订时间。

3、护理部对各部门提出的修订项目、内容组织质量控制小组讨论、完善后批准试行,并注明实施时间。

4、对修订生效的制度、职责常规、技术规范通过护士长会、科室护士会培训、学习、执行。

5、各临床科室各班工作职责、方案等相关文件需要修订时,由修订科室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修订,并将所修订的项目、意见、内容在科内组织质量控制小组讨论、完善后,注明修订时间。

6、护理部、科室护士长对修订后生效制度、职责、技术规范等组织相关内容进行检查、考核及执行效果的评价。

(二)修订程序。

(三)试行——修订——批准——培训——执行——督查,并有修订标识与时间。

护理部修订
2015/9/16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手术室护理常规(新编)

手术室护理常规(新编)

手术室护理常规(新编)第七篇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护理常规第一章手术室护理常规第一节手术护理安全一、护理要点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洗手、巡回护士应认真核对各项息(病历、腕带、手术通知、切口标识),防止患者及手术部位错误。

2、接送患者时应有专人护送,进出门保护患者头部及肢体,防止受伤及坠床,并妥善固定各种引流管和输液管。

认真交接班。

3、搬运患者及安置体位动作轻稳,对易受压部位、骨突处垫软垫,必要时(手术时间长)行局部按摩,防止压疮。

4、术中用药、输血严格查对,安瓿、药瓶保留至手术结束核对后丢弃,储血袋用后保留24h后处理。

(紧急情况下执行口头医嘱时须复述后执行)5、正确、安全使用各种仪器设备,严格执行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6、术中切留标本洗手护士妥善保管,由手术医生填单送检,由专人负责核对,登记送病理科双方验收签字。

7、术中器械、物品严格(二人三遍法)清点并记录。

、术前了解手术方法及步骤,认真检查器械完好率达100%,备齐,确保安全。

9、严格执行各项消毒隔离制度,术中有违反无菌技术操作的人员或参观者,应及时指出,立即纠正。

10、严格认真执行手术安全及风险评估“三方”核查单与手术患者转运交接并签名。

二、护理质量评价标准1、严格执行手术安全三方核查。

2、接送患者注意安全、保暖。

3、体位安全舒适。

4、仪器设备操作熟练。

5、物品清点正确。

6、严格三查八对。

7、标本专人查对、管理。

、严格无菌操作和各项技术操作规程。

第二节体位安置原则一、护理要点1、最大限度的保证患者的舒适和安全,避免神经、血管受压。

2、术野充分暴露,尊重患者的尊严及隐私,不过分暴露患者的身体。

3、保证呼吸、血循环通畅。

4、保持床单平整、干燥;安置体位时,动作应轻柔,固定稳妥,不易移动。

5、避免患者皮肤与金属直接接触,防止使用电刀时灼烧患者。

二、护理质量评价标准1、体位摆放正确、安全舒适。

2、床单平整。

3、呼吸、循环良好。

4、利于手术。

第三节颈部手术护理一、术前护理1、做好术前访视,查看病历,向术者了解病情,针对患者情况,解除其思想顾虑,取得患者的密切配合。

护理常规修订及修订依据(3篇)

护理常规修订及修订依据(3篇)

第1篇一、前言护理常规是医院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规范护理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护理理念、护理模式也在不断更新。

为了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确保护理工作科学、规范、高效,我院对护理常规进行了修订。

本文将介绍本次护理常规修订的依据和主要内容。

二、修订依据1. 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本次护理常规修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护理质量管理规范》等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

2. 护理行业标准修订过程中,参考了《中国护理行业标准》、《医疗机构护理质量管理规范》等相关行业标准,确保护理常规与行业标准保持一致。

3. 医学科学研究成果结合近年来国内外护理领域的研究成果,对护理常规进行修订,以提高护理工作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4. 医院实际情况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对护理常规进行修订,使之更加符合我院护理工作特点,提高护理质量。

5. 护理人员意见在修订过程中,广泛征求了护理人员意见,确保修订后的护理常规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三、修订内容1. 修订护理常规结构本次修订对护理常规结构进行了调整,将原有护理常规分为四个部分: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特殊护理、护理质量控制。

2. 修订护理常规内容(1)基础护理:包括护理评估、护理记录、健康教育、护理文书、护理操作等内容。

对原有护理常规内容进行细化,明确各项护理操作的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

(2)专科护理:针对我院各专科特点,对专科护理常规进行修订,包括护理评估、护理计划、护理措施、护理评价等内容。

(3)特殊护理:针对特殊患者群体,如新生儿、孕妇、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对特殊护理常规进行修订,确保护理工作针对性强、安全性高。

(4)护理质量控制:对护理工作质量进行评估,包括护理质量标准、质量控制措施、质量改进等内容。

3. 修订护理操作流程对原有护理操作流程进行优化,简化操作步骤,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4. 修订护理文书对护理文书进行修订,规范护理记录格式,提高护理文书质量。

现代临床护理常规

现代临床护理常规

现代临床护理常规
在病史采集方面,护士需要仔细询问患者的病史、用药史等信息,以便为患者提供更加针对性的护理服务。

在体格检查方面,护士需要熟练掌握各类检查方法,如血压测量、心率检查、呼吸音听诊等。

病情评估是护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护士需要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生命体征等方面来判断病情的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措施和治疗方案。

实施护理措施时,护士需要按照医嘱进行护理操作,遵守各项手术操作规范和消毒流程。

护理记录是护士日常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护士需要认真记录患者的病情、护理措施、用药情况等信息,以便医生对患者的情况有更全面的了解。

药物管理方面,护士需要了解各种药物的剂量、给药途径、不良反应等信息,并按照医嘱进行给药。

手卫生是现代临床护理中最为基础的环节之一,护士需要掌握正确的手卫生方法,以避免交叉感染和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总之,现代临床护理常规是医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必须遵守的一系列规范和流程,它对于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至关重要。

- 1 -。

各科临床护理常规内容

各科临床护理常规内容

各科临床护理常规内容】一般疾病护理常规第一节内科急症的一般护理常规:1、急诊患者根据病情分别送至抢救室、监护室或观察室,并立即通知医师。

2、对于意识清醒的患者,首先要进行精神安慰,解除患者的恐惧不安、焦虑等不良情绪,使之积极配合抢救。

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急诊的有关制度及环境。

3、保持室内环境的安静、整洁、空气流通。

并根据病症性质,调节温湿度。

每日定时空气消毒。

4、建立急症病历、测体温、脉搏、呼吸,每日4次,连续3日。

体温在37. 5 C以上者,每4小时测1 次。

体温正常后改为每日测 2 次。

5、密切观察神志、瞳孔、面色、脉象、舌象、皮肤、汗出、四肢活动、二便、治疗效果、副反应等情况,做好记录。

发现病情突变时,立即给予应急对症处理,同时报告医师,并做好抢救的准备工作。

6、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做好输液、给药、配血、输血及相应准备。

7、在配合抢救过程中,必须严肃、认真、迅速、及时、准确,各项操作按正规要求执行,做好记录,注明执行时间。

8、随时检查各种导管是否畅通,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并注意观察引流物的量、色、味和性质,做好记录。

9、根据病情给予正确卧位。

对烦躁不安者宜加床栏或用约束带妥善固定,防止发生意外。

10、对于疑似服毒、诊断不明的昏迷患者,按病情及时收集各类相应标本(如呕吐物、尿液等)送检。

11、对于诊断未明的腹痛患者禁用止痛剂。

12、发现传染病应该及时做好隔离消毒和传染病报告。

13、凡涉及法律、刑事纠纷的患者,在抢救的同时,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14、手术患者做好手术前皮肤准备及药物过敏实验,做好记录,通知手术室。

15、凡转科、转院的垂危患者应该做好护送及交接工作。

16、做好晨晚间护理,保持床单位整洁、舒适。

做好口腔、皮肤护理,预防并发症。

17、出院患者应予以出院指导,床单位做好终末处理。

第二节内科一般护理常规:1、病室环境保持整洁、舒适、安静,空气新鲜。

根据病症性质适当调节温湿度。

2、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

最新版护理常规

最新版护理常规

护理常规目录第一章呼吸内科护理常规一、呼吸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二、肺炎护理常规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常规四、发热护理常规五、自发性气胸护理常规六、支气管扩张护理常规七、支气管哮喘护理常规八、胸腔积液护理常规九、呼吸衰竭护理常规十、肺栓塞护理常规十一、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常规十二、肺结核护理常规十三、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护理常规十四、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护理常规十五、肺脓肿护理常规十六、高血压护理常规十七、糖尿病护理常规十八、危重患者护理常规第二章消化内科护理常规二、胃食管反流病护理常规三、消化性溃疡护理常规四、消化性溃疡急危重症的观察与处理五、肝硬化护理常规六、慢性肝炎护理常规七、原发性肝癌护理常规八、溃疡性结肠炎护理常规九、上消化道出血护理常规十、肝性脑病护理常规十一、有机磷中毒护理常规十二、胰腺炎护理常规十三、胰腺炎急危重症的观察与护理十四、胃癌护理常规十五、食管癌护理常规十六、三腔两囊管止血护理常规十七、高血压护理常规十八、糖尿病护理常规十九、危重患者护理常规第三章心内科护理常规一、心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三、高血压护理常规四、心绞痛护理常规五、心肌梗死护理常规六、心力衰竭护理常规七、心律失常护理常规八、心肌病护理常规九、病毒性心肌炎护理常规十、心脏介入护理常规十一、糖尿病护理常规十二、危重患者护理常规第四章神经内科护理常规一、神经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二、脑出血护理常规三、蛛网膜下腔出血护理常规四、脑梗死护理常规五、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护理常规六、震颤麻痹护理常规七、面神经炎护理常规八、癫痫护理常规九、眩晕综合征护理常规十、高血压护理常规十一、糖尿病护理常规十二、危重患者护理常规第五章血液肾内科护理常规一、风湿免疫疾病一般护理常规二、系统性红斑狼疮护理常规三、类风湿关节炎护理常规四、强直性脊柱炎护理常规五、痛风护理常规六、白塞氏病护理常规七、干燥综合征护理常规八、肾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九、肾病综合征护理常规十、急性肾功能衰竭护理常规十一、慢性肾功能衰竭护理常规十二、急性肾小球肾炎护理常规十三、慢性肾小球肾炎护理常规十四、肾盂肾炎护理常规十五、血液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十六、缺铁性贫血护理常规十七、巨幼细胞贫血护理常规十八、再生障碍性贫血护理常规十九、溶血性贫血护理常规二十、白血病护理常规二十一、淋巴瘤护理常规二十二、过敏性紫癜护理常规二十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护理常规二十四、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护理常规二十五、血友病护理常规二十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护理常规二十七、高血压护理常规二十八、糖尿病护理常规二十九、危重患者护理常规第六章儿科护理常规一、儿科一般护理常规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疱疹性咽峡炎)护理常规三、小儿支气管肺炎护理常规四、毛细支气管炎护理常规五、支气管哮喘护理常规六、高热惊厥护理常规七、小儿腹泻护理常规八、过敏性紫癜护理常规九、新生儿护理常规十、早产儿护理常规十一、新生儿黄疸护理常规十二、危重患者护理常规第七章保健科护理常规一、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一般护理常规二、糖尿病护理常规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护理常规四、甲亢护理常规五、高血压护理常规六、眩晕综合症护理常规七、脑梗死护理常规八、心绞痛护理常规九、心力衰竭护理常规十、肺炎护理常规十一、危重患者护理常规第八章肿瘤科护理常规一、肿瘤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二、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护理常规三、胃癌护理常规四、原发性肝癌护理常规五、乳腺癌护理常规六、直肠癌护理常规七、卵巢癌护理常规八、食管癌护理常规九、疼痛护理常规十、恶心与呕吐护理常规十一、高血压护理常规十二、糖尿病护理常规十三、危重患者护理常规第九章普外一科护理常规一、普外科护理常规二、甲状腺次全切围手术期护理常规三、急性乳腺炎护理常规四、乳腺癌护理常规五、胃癌护理常规六、直肠癌护理常规七、阑尾炎护理常规八、腹股沟疝护理常规九、肠梗阻护理常规十、直肠肛管疾病护理常规十二、下肢静脉曲张护理常规十三、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常规十四、PICC护理常规十五、结肠镜检查前后护理常规十六、高血压护理常规十七、糖尿病护理常规十八、危重患者护理常规第十章普外二科护理常规一、普外科护理常规二、甲状腺次全切围术期护理常规三、乳腺癌护理常规四、胰腺炎护理常规五、胆囊结石护理常规六、肝癌护理常规七、阑尾炎护理常规八、肠梗阻护理常规九、腹股沟疝护理常规十、腹部损伤护理常规十一、下肢静脉曲张护理常规十二、烧伤病人护理常规十四、糖尿病护理常规十五、危重患者护理常规第十一章骨一科护理常规一、骨科一般护理常规二、皮牵引护理常规三、骨牵引护理常规四、石膏固定护理常规五、骨折护理常规六、关节脱位和损伤护理常规七、骨盆骨折护理常规八、股骨颈骨折护理常规九、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护理常规十、脂肪栓塞综合征护理常规十一、高血压护理常规十二、糖尿病护理常规十三、危重患者护理常规第十二章骨二科护理常规一、骨科一般护理常规二、皮牵引护理常规四、石膏固定护理常规五、四肢骨折术后护理常规六、手外伤护理常规七、断指再植术后护理常规八、皮瓣移植术后护理常规九、腕管综合征术后护理常规十、截肢术后护理常规十一、麻醉苏醒期间护理常规十二、高血压护理常规十三、糖尿病护理常规十四、危重患者护理常规第十三章骨三科护理常规一、骨科一般护理常规二、皮牵引护理常规三、骨牵引护理常规四、石膏固定护理常规五、开放性骨折护理常规六、颈椎病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护理常规七、四肢骨折内固定护理常规八、脊柱骨折护理常规九、创伤性高位截瘫护理常规十、椎间孔镜术护理常规十一、PVP与PKP护理常规十二、高血压护理常规十三、糖尿病护理常规十四、危重患者护理常规第十四章神经外科护理常规一、神经外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二、颅内压增高护理常规三、颅底骨折护理常规四、颅内血肿护理常规五、脑震荡护理常规六、蛛网膜下腔出血护理常规七、脑出血术后护理常规八、脑挫裂伤护理常规九、气管切开护理常规十、脑疝护理常规十一、高血压护理常规十二、糖尿病护理常规十三、危重患者护理常规第十五章胸泌外科护理常规一、泌尿外科一般护理常规二、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护理常规三、前列腺癌护理常规四、膀胱肿瘤护理常规五、肾肿瘤护理常规六、泌尿系结石护理常规七、精索静脉曲张护理常规八、睾丸鞘膜积液护理常规九、泌尿系统损伤护理常规十、胸外科一般护理常规十一、胸腔闭式引流护理常规十二、肋骨骨折护理常规十三、气胸护理常规十四、肺癌护理常规十五、食管癌护理常规十六、高血压护理常规十七、糖尿病护理常规十八、危重患者护理常规第十六章妇科护理常规一、妇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二、异位妊娠护理常规三、子宫肌瘤护理常规四、卵巢肿瘤护理常规五、宫颈癌护理常规六、子宫脱垂护理常规七、侵蚀性葡萄胎及绒毛膜癌护理常规八、前庭大腺脓肿护理常规九、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护理常规十、急性盆腔炎护理常规十一、化疗病人护理常规十二、高血压护理常规十三、糖尿病护理常规十四、危重患者护理常规第十七章产前护理常规一、产前一般护理常规二、第一产程护理常规三、第二产程护理常规四、第三产程护理常规五、妊娠期高血压护理常规六、胎膜早破护理常规七、妊娠期糖尿病护理常规八、子痫护理常规九、前置胎盘护理常规十、产后出血护理常规十一、胎盘早剥护理常规十二、早产护理常规十三、过期妊娠护理常规十四、危重患者护理常规第十八章产后护理常规一、产褥期护理常规二、正常新生儿护理常规三、产褥感染护理常规四、产后子宫出血护理常规五、妊娠期高血压护理常规六、妊娠合并心脏病护理常规七、妊娠合并糖尿病护理常规八、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护理常规九、危重患者护理常规第十九章口腔、耳鼻喉科护理常规一、突发性耳聋护理常规二、鼻窦炎护理常规三、鼻骨骨折护理常规四、扁桃体炎护理常规五、鼻出血护理常规六、急性喉炎护理常规七、鼻中隔偏曲护理常规八、气管切开护理常规九、腮腺混合瘤护理常规十、颌骨骨折护理常规十一、高血压护理常规十二、糖尿病护理常规十三、危重患者护理常规第二十章眼科护理常规一、眼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二、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护理常规三、青光眼护理常规四、翼状胬肉护理常规五、眼球破裂伤及角膜穿通伤护理常规六、眼球化学烧伤护理常规七、斜视护理常规八、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术护理常规九、眼内异物护理常规十、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护理常规十一、高血压护理常规十二、糖尿病护理常规十三、危重患者护理常规第二十一章急诊科护理常规一、颅脑损伤护理常规二、多发性创伤护理常规三、腹部创伤护理常规四、四肢、脊柱创伤护理常规五、犬咬伤护理常规六、急性酒精中毒护理常规七、一氧化碳中毒护理常规八、急性有机磷中毒护理常规九、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十、心前区疼痛护理常规十一、心脏骤停护理常规十二、急性脑梗塞护理常规十三、脑出血护理常规十四、蛛网膜下隙出血护理常规十五、呼吸困难护理常规十六、昏迷护理常规十八、发热护理常规十九、淹溺护理常规二十、电击伤护理常规二十一、危重患者护理常规第二十二章ICU护理常规一、 ICU一般护理常规二、休克护理常规三、压疮护理常规四、中心静脉导管护理常规五、脑出血护理常规六、颅脑损伤护理常规七、急性心力衰竭护理常规八、急性肾衰竭护理常规九、呼吸衰竭护理常规十、有创机械通气护理常规十一、心肺复苏术后护理常规十二、气管切开护理常规十三、脑室、硬膜外、硬膜下引流的护理常规十四、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症护理常规十五、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护理常规十七、糖尿病护理常规十八、危重患者护理常规第二十三章手术室护理常规一、局麻病人护理常规二、全麻病人护理常规三、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护理常规四、甲状腺大部切除术护理常规五、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护理常规六、无张力疝修补术护理常规七、阑尾切除术护理常规八、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护理常规九、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护理常规十、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护理常规十一、右半结肠切除术护理常规十二、半肝切除术护理常规十三、胃切除术护理常规十四、乳癌根治术护理常规十五、直肠癌根治术护理常规十六、四肢钢板内固定术护理常规十七、股骨干骨折带锁髓内钉固定术护理常规十八、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护理常规十九、硬膜下及脑内血肿清除术护理常规二十、肺叶切除术护理常规二十一、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护理常规二十二、睾丸鞘膜切除翻转术护理常规二十三、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护理常规二十四、经腹子宫切除术护理常规二十五、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护理常规二十六、经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护理常规二十七、卵巢囊肿切除术护理常规二十八、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术护理常规二十九、腮腺摘除术护理常规第二十四章注射室护理常规一、发生输液反应的护理常规二、输液过程中患者发生低血糖的护理常规三、过敏性休克的护理常规四、输液过程中患者发生低血糖的护理常规五、高热惊厥的护理常规六、呼吸困难护理常规七、腹痛护理常规八、发热护理常规九、肺炎护理常规十、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疱疹性咽唊炎)护理常规十一、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护理十二、小儿腹泻的护理十三、眩晕的护理常规第二十五章血液净化科护理常规一、血液透析病人护理常规二、腹膜透析病人护理常规三、股静脉置管护理常规四、动静脉内瘘护理常规第二十六章危重患者护理常规第一章呼吸内科护理常规一、呼吸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1、环境:保持病室清洁安静,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编临床护理常规分级护理常规第一节特别护理常规1、对病情危急、随时需要抢救、各种复杂及新大型手术、各种严重损伤和监护室的患者应给予特别护理。

2、设专人昼夜看护,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急救药品、器材准备齐全,随时准备抢救。

3、设立特别护理记录单,及时、准确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及出入水量,以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并严格交接班。

4、制定护理计划,适时提出护理问题,认真落实各项护理措施,及时进行效果评价。

5、保持患者衣、被及床单整洁,做好口腔、头发和皮肤护理;保持各导管通畅;按时翻身,进行预防压疮护理,防止并发症。

6、向患者提供合适的饮食,以保证足够的营养。

7、保持肢体功能位置,防止足下垂或其他体位性神经损坏。

8、及时进行心理护理,了解患者心理状况,适时进行健康教育。

9、严格执行隔离消毒制度,防止院感染。

第二节一级护理常规1、对危重、病危、各种大手术后、生活不能处理、各种出血、外伤、高热、昏迷、肝肾衰竭、休克、瘫痪、惊厥、早产、晚期癌症等患者应给予一级护理。

2、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

护士提供患者生活上的各种需要,应做到饭、水、便器、药物、治疗五到床头。

3、严密观察病情。

按要求测量生命体征,根据病情制订护理计划,提出护理问题,落实各项有效护理措施。

观察用药的效果及反应,按规定做好各项护理记录。

4、按要求及时巡视患者,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向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

5、落实各项生活护理。

随时保持患者衣被及床单位整洁,保持各导管通畅。

6、协助或督促患者按时翻身,根据病情进行预防压疮护理。

7、协助并指导患者按要求进食,以保证营养的供给。

8、根据病情协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并设床栏以防止坠床。

9、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预防院交叉感染。

第三节二级护理常规1、对患者病重期急性症状消失、特殊复杂手术及大手术后病情及生活不能处理、年老体弱或慢性病、不宜过多活动者、一般手术后或轻型子痫等患者应给予十组护理。

2、指导患者卧床休息。

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协助患者在床上活动或室适当活动。

3、协助并指导患者参与各项生活护理,保持皮肤、口腔、衣被等清洁,防止并发症。

4、按要求及时巡视患者,注意病情变化,特殊治疗用药后的反应和效果,做好各项护理记录。

5、协助并指导患者按要求进食,以保证营养的供给。

6、做好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与患者里德及时有效的沟通。

第四节三级护理常规1、轻症患者、一切慢性病、择期手术前、检查准备阶段、正常妊娠、各种疾病及手术后恢复期或等待出院、可下床活动、生活能处理等患者应给予三级护理。

2、指导患者进行自我生活护理,保持皮肤、口腔、衣、被等清洁,防止并发病。

根据病情参加一些室集体活动。

3、注意观察病情,及时巡视患者,了解用药反应,掌握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所需。

4、指导患者按要求进食,以保证营养的供给。

5、做好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与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

症状护理常规第一节恶心、呕吐护理常规按系统专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1、评估呕吐的时间、性质、呕吐物的改善和量,以往有无同样发作史,与进食、饮酒、药物或毒物、精神因素等的关系。

2、观察有无腹痛、腹泻与便秘、头痛、眩晕等伴随症状。

3、评估腹部体征,如胃肠蠕动波、腹部压痛、反跳痛、肌紧、腹部包块、肠鸣音、振水音等。

4、对于频繁、剧烈呕吐者,评估血压、尿量、皮肤弹性及有无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等症状。

【护理措施】1、患者呕吐时,给予身体支持和心理安抚。

对于意识清醒者,扶住患者的前额或给予身体支撑,防止因头晕、乏力、虚弱等发生跌倒;对于意识障碍者,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呕吐物误入呼吸道而造成窒息。

2、观察呕吐物颜色、性状和量,必要时采集标本送检。

3、患者呕吐后,及时帮助患者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和舒适。

更换因呕吐污染的衣、被,整理周围环境,避免不良刺激。

4、频繁呕吐者,防止呕吐物污染衣、被。

5、针对呕吐的不同原因实施针对性护理。

妊娠呕吐者,鼓励孕妇少食多餐。

呕吐较轻者,可进食清淡食物,鼓励口服补液;呕吐剧烈者,宜禁食,并卧床休息。

避免食用刺激性大的食物,如咖啡、浓茶、过冷、过热、油炸、辛辣等食物。

第二节腹泻护理常规按系统专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1、对于急性腹泻者,注意流行病学调查评估,鉴别是否为病毒性肠炎、急性细菌性痢疾、细菌性食物中毒、伤寒或副伤寒、霍乱或副霍乱等。

对于慢性腹泻者,询问既往史、诊断及治疗经过。

2、询问腹泻是否与摄入可能致敏食物、长期应用抗生素或糖皮质激素、大手术后及其他疾病有关。

3、评估每天排便次数、量及性状。

4、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

评估患者有无发热、脱水、营养不良、贫血、皮疹、黄疸、关节肿胀、手足搐搦等。

【护理措施】1、确诊为传染病者,按传染病疫情管理办法进行报告及隔离。

2、鼓励口服补充营养和水分。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无刺激性。

严重腹泻者应暂时禁食。

3、便后,及时用温水清洗或毛巾擦净肛门周围。

腹泻次数过多者,可涂蓖麻油保护肛门周围皮肤。

4、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

5、及时、准确采集大便标本。

第三节咳嗽、咳痰护理常规按系统专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1、评估咳嗽的性质、音色、持续时间、发作程度及频率。

观察痰的改善和量。

2、询问患者既往健康状况,评估有无长期大量吸烟和有害粉尘、有害气体入史。

3、评估咳嗽、咳痰是否与体位、气候变化有关。

4、观察有无发热、胸痛、呼吸困难、发绀、体重减轻等情况。

【护理措施】1、咳嗽剧烈且频繁者,宜取坐位或半坐卧位休息。

2、无心、肝及肾功能障碍患者,鼓励其每日饮水量>1500ml,适当增加蛋白质、维生素的摄入。

3、对于咳嗽、咳痰无力者,遵医嘱采用胸部物理治疗。

4、及时采集痰标本送检。

第四节呼吸困难护理常规按系统专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1、仔细观察呼吸困难发作的情况,有无伴随症状,如咳嗽、咯血、胸痛、心悸、发热、喘鸣、下肢水肿等。

2、评估呼吸的频率、深度及节律,观察面色、等变化。

3、对重度呼吸困难者,评估有无焦虑和恐惧。

【护理措施】1、患者宜解松衣、被,取舒适的坐位或半坐卧位休息。

2、遵医嘱给予吸氧。

3、给予清淡、不易发酵(不产气)、易消化的饮食。

4、对外源性哮喘患者,去除过敏原如花粉、植物等。

5、保持呼吸道通畅。

呼吸困难伴痰多者,应给予吸痰。

必要时,做好气管插管或切开的急救准备。

第五节水肿护理常规按系统专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评估】1、询问水肿发生的时间、最初出现的部位,发展速度及性质。

2、评估有无伴随症状和体征,如高血压、蛋白尿、血尿、心脏增大、心脏杂音、肝大等。

3、评估水肿与药物、饮食、月经、活动、体位等的关系。

4、测量患者的生命体征、体重、腹围等。

5、观察有无呼吸困难、发绀等。

【护理措施】1、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少量多餐,同时避免摄入产气食物。

营养不良性水肿患者,鼓励摄入高蛋白、丰富维生素的食物。

2、限制钠盐及水分的摄入。

轻度水肿者,钠盐摄入量一般限制为<5g/d;重度水肿者,限制为<1g/d。

水肿消失后,宜维持低盐饮食,即<2g/d。

心源性水肿者,应限制水分的摄入,一般患者摄入量为1.5~2.0L/d,夏季可增加至2~3L/d。

3、轻度水肿患者应适当限制活动,重度水肿者应卧床休息。

4、注意更换体位,避免局部长期受压。

必要时用气垫床,并给经适当按摩,避免皮肤破溃。

5、保持患者应床单清洁,干燥、平整、松软,宜穿质地软、吸汗性强的衣服。

6、保持皮肤、粘膜的清洁,特别是口腔、眼俭、会阴等部位的清洁。

7、水肿与药物有关者,遵医嘱停用药物;水肿并有呼吸困难者,给予氧气吸入。

第六节压疮护理常规按系统专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1、评估患者有无长期卧床、肥胖、营养不良、水肿、大小便失禁、活动受限、感觉障碍、意识障碍等压疮发生的高危因素。

2、观察患者局部有无红、肿、热、解痛,特别是压疮易发部位,如骶尾部、股骨大转子、髋部、肩胛部、肘部、外踝部、足跟部、耳廓、枕部,或是否已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情况。

3、评估患者压疮预防措施的应用情况,如更换体位、使用气垫床等。

4、根据压疮的分期,科学评估压疮的病变程度。

【护理措施】1、改善营养状况,纠正低蛋白血症,给予高抗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对进食困难者,采取胃肠外营养、沉静脉营养措施。

2、避免局部长时间受压(1)对于长期卧床、大手术后、年老等不便翻身的患者应睡气垫床,以缓解局部压力。

(2)定时变换体位,每2小时1次翻身,避免骨隆突处长时间受压。

(3)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温水擦浴和局部按摩。

3、避免皮肤受潮湿、摩擦等不良刺激(1)保持床单位平整、干燥、无屑。

(2)翻身时,动作应轻巧,避免推、拉、拖等动作产生摩擦力和剪切力。

(3)及时擦干汗液、尿液,更换潮湿衣服。

4、根据压疮分期给予护理(1)Ⅰ期,以缓解局部压力和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为主,切勿按摩。

(2)Ⅱ期,用生理盐水清创后,保持创面无菌、湿润,避免受压。

(3)Ⅲ期,以清除坏死组织,促进组织生长为主。

(4)Ⅳ期,护理的关键是清除坏死组织,保持瘘管渗出物引流通畅。

第七节疼痛护理常规按系统专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1、评估疼痛的部位,发作的特点、性质与强度,有无牵涉痛等。

2、了解诱发疼痛或加重疼痛的因素。

3、观察疼痛时有无伴随症状,如发热、寒战、呕吐、吞咽困难、、咳嗽、皮疹、血尿、视力障碍、呼吸困难等。

4、监测生命体征。

5、询问疼痛史或疾病史,如脑部疾病、腹部化脓性感染、手术、心脏病史等。

6、检查疼痛部位有无红、肿、热,有无外伤,有无颈、锁骨上、腋窝淋巴结肿大。

评估腹痛者腹部有无包场、压痛、反跳痛;有无机体活动受限、关节功能障碍等。

7、评估患者精神心理状态,有无紧、焦虑、睡眠障碍等。

【护理措施】1、保护病室安静,帮助患者采取舒适体位,减轻疼痛。

2、积极做好心理疏导,指导患者分期注意力、自我放松,给予心理支持,缓解疼痛。

3、给予任何有创性检查或治疗之前,应评估患者的耐受程度,向患者说明检查或治疗目的、损伤过程及配合要求等,提高患者对疼痛的耐受力,增强患者的安全感。

4、遵医嘱给予缓解疼痛药物,并及时评估疼痛缓解的程度。

第八节颅高压护理常规按系统专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评估】1、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瞳孔、神志及尿量。

2、仔细观察有无头痛、呕吐等,注意呕吐物的性状。

3、观察是否有脑疝的形成,如出现两侧瞳孔不等大、脉搏缓慢、意识模糊、剧烈头痛,喷射状呕吐等。

【护理措施】1、绝对卧床休息,宜抬高头15°~30°。

头偏向一侧。

2、吸氧。

3、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痰、拍背、避免头部屈曲。

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必要时做好气管切开准备。

4、遵医嘱应用脱水、利尿剂,控制液体总摄入量。

应用脱水剂时,静脉输注速度应按要求执行,并防止液体外渗或外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