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外疝治疗原则

合集下载

外科学ppt课件腹外疝

外科学ppt课件腹外疝
治疗原则
腹股沟疝的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适用于1岁以下婴幼儿及年老体弱或伴有严重疾病不能 耐受手术者。手术治疗是腹股沟疝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方式包括传统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和腹腔镜疝 修补术。
03
股疝
股管解剖结构特点
01
股管位置
位于腹股沟韧带下方,股静脉内侧的潜在性间隙。
器疾病的患者,应先治疗原发病。
06 其他类型腹外疝
白线疝
定义
病因
发生在腹壁正中线处的疝,绝大多数在脐 上。
白线由腹前外侧壁3层扁肌的腱膜在腹正中 线上相互交织而成。白线疝好发于脐上, 多为腹白线发育欠佳或有孔隙所致。
临床表现
治疗
早期肿块小而无症状,不易被发现,以后 可因腹膜受刺激而出现上腹钝痛、消化不 良、恶心、呕吐。
诊断依据
根据典型临床表现和体征,结合B超、 CT等影像学检查可明确诊断。
治疗方法与注意事项
治疗方法
股疝容易嵌顿,一旦嵌顿可迅速发展为绞窄性疝。因此,股 疝诊断确定后,应及时手术治疗。对于嵌顿性或绞窄性股疝 ,更应进行紧急手术。最常用的手术方法是McVay修补法。
注意事项
术后需卧床休息,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 力劳动,防止复发。同时,积极治疗咳嗽、便秘等引起腹压 增高的疾病。
发病原因构成腹壁的完整性,当腹壁强度降低时, 容易发生腹外疝。常见原因有腹壁外伤、感染、手术切 口愈合不良等。
02
腹内压力增高
慢性咳嗽、便秘、排尿困难等导致腹内压力增高的因素 ,可促使腹外疝的发生。
03
遗传因素
部分腹外疝患者存在家族遗传倾向,可能与腹壁组织发 育不良有关。
绞窄性疝
嵌顿如不及时解除,肠管及其系膜受压情况 不断加重可使动脉血流减少,最后导致完全 阻断,即为绞窄性疝。

15-3 腹外疝

15-3 腹外疝

2.后天性腹壁肌 功能丧失和缺损
• 包括手术切口愈合不良、外伤、感染、 腹壁神经损伤、年老、久病或肥胖所致 肌萎缩等。
腹内压力增高
腹外疝发病原因中最重要的是
A、腹壁薄弱
B、慢性便秘
C、慢性咳嗽
A
D、排尿困难
E、腹水
疝环
疝囊
腹外疝
疝外被盖
疝内容物
腹外疝最常见的内容物是
A、大网膜
B、小肠
C、结肠
A
C、股疝
D、睾丸鞘膜积液
E、精索静脉曲张
男性,62岁,右腹股沟可复性肿块10年。病人有长 期便秘史和吸烟史。肿块在站立时明显,平卧时消失, 肿块有时可进入阴囊,可回纳。体检发现右腹股沟区 肿块,约10×8cm大小,质软,可回纳,外环口容两 指,压迫内环口后,肿块不再出现。透光试验阴性。
D 2.护理评估时必须询问以下有关内容,除了
该病人被送入急诊室,如果你是责任 护士,请问:
1.首先应采取的护理措施是什么? 2.该病人目前存在哪些主要护理问题? 3.请针对护理问题提出对应的护理措施?
谢谢!
E、还纳疝内容物,压迫深环后疝内容物是否再突出
患儿,女性,3个月,脐部可复性肿块,在哭闹、咳 嗽时疝块脱出,安静平卧时消失,诊断为脐疝。关于 脐疝下例叙述不正确的是
A、婴儿脐疝比成人多见
B、婴儿脐疝多为易复性疝
C、婴儿脐疝旷可自行愈合
D
D、对该患儿应积极采取手术疗法
E、多因脐环闭锁不全或脐部组织不够坚强所致
A.直疝
B.斜疝
C.股疝
C
D.局部脓肿
E.淋巴结肿大
男性,68岁,右侧腹股沟区可性复性肿块7年,肿块 有时可进入阴囊。体检:右腹股沟区肿块,可回纳,

腹外疝教案

腹外疝教案

教案首页第一次课授课时间 2017.7.7 教案完成时间_2017.7.5__ 体内某个器官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部位,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处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即称为疝。

疝最多发生在腹部,腹部疝尤以腹外疝多见。

腹外疝是腹内器官或组织连同壁腹膜并经腹壁的薄弱点或孔隙向体表突出而形成的包块(疝块)。

病因腹壁强度降低和腹内压力增高是腹外疝发病的两个主要原因。

腹外疝根据其发生部位可以分为腹股沟斜疝和腹股沟直疝。

其中以腹股沟斜疝的发病率最高,约占全部腹外疝的75%~90%,是最常见的外科疾病之一。

(二)腹股沟直疝病人站立时,在腹股沟内侧端、耻骨结节外上方出现一半球形肿块,不伴有疼痛或其他症状;因疝囊颈宽大,平卧后肿块多能自行消失;直疝不进入阴囊,故极少发生嵌顿。

常见于年老体弱者。

典型的腹外疝由疝环、疝囊、疝的内容物和疝外被盖组成。

疝内容物是进入疝囊的腹内脏器或组织,以小肠最为多见,大网膜次1.腹壁强度降低发生腹外疝的局部腹壁均为强度减弱的区域。

造成腹壁强度减弱的原因有先天性结构缺陷和发育异常及后天性腹壁肌功能丧失和缺损。

前者如精索或子宫圆韧带穿过腹股沟管、股动静脉穿过股管、脐血管穿过脐环以及腹白线发育不全等,后者包括手术切口愈合不良、外伤、感染、腹壁神经损伤、年老、久病或肥胖所致肌萎缩等。

2.腹内压力增高腹内压力增高既可引起腹壁解剖结构的病理性变化,利于疝的形成,又可直接或促进腹腔内脏器官经腹壁薄弱区或缺损处突出形成疝。

慢性咳嗽、便秘、排尿困难(如前列腺增生症)、腹水、妊娠、举重、婴儿经常啼哭等是引起腹内压力增高的常见因素。

腹外疝根据其发生部位可以分为腹股沟斜疝和腹股沟直疝。

其中以腹股沟斜疝的发病率最高,约占全部腹外疝的75%~90%,是最常见的外科疾病之一。

典型的腹外疝由疝环、疝囊、疝的内容物和疝外被盖组成。

疝内容物是进入疝囊的腹内脏器或组织,以小肠最为多见,大网膜次一、疝的分类及临床表现分类根据疝的可复程度和血供情况等,腹外疝可分以下4种类型:1.易复性疝凡疝内容物很容易回纳入腹腔的,称为易复性疝。

腹外疝健康宣教

腹外疝健康宣教

腹外疝(围手术期)健康宣教一、概念是由腹腔内的脏器或组织连同腹膜壁层,经腹壁薄弱点或孔隙,向体表突出而形成。

二、治疗原则腹股沟疝早期手术效果好、复发率低;若不及时处理,疝块逐渐增大,终将加重腹壁的损坏而影响劳动力,术后复发率增高;斜疝又常可发生嵌顿或绞窄而威胁病人的生命。

二.术前护理1. 协助完善各项辅助检查。

禁烟、酒。

消除引起腹内压升高的因素如用力咳嗽、排便等,避免提重物。

疝块较大者减少活动,避免形成嵌顿。

2.告知患者及家属与疾病、手术、麻醉相关的知识,消除恐惧、焦虑情绪。

3.做好与手术、麻醉及患者配合所需的准备。

如皮肤准备(手术区皮肤的清洁与准备)、呼吸道准备(有效咳嗽及深呼吸)、消化道准备(术前禁食禁饮等)、术前适应性训练(床上排尿、排便训练)、心血管准备(控制血压)等。

4.保证患者充足的休息和睡眠。

女性患者避开月经期。

更换宽松衣裤,取下活动性义齿、首饰等个人物品,交家属保管,遵医嘱执行术前用药。

三、术后护理1. 做好各管路护理:正确连接,妥善固定,保持通畅,预防感染。

2.严密观察患者神志、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切口渗血渗液和引流液的情况。

3.做好饮食指导。

术后六小时遵医嘱进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半流质、软食。

避免胀气、油腻、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行肠切除、肠吻合术后应禁食,待肠功能恢复后方可进食。

4. 病情稳定后鼓励患者床上活动,如床上翻身、抬臀、屈曲伸展下肢等,以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及促进胃肠动。

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患者术后次日即可下床活动。

年老体弱、复发性、绞窄性疝可适当延迟下床活动时间。

5.注意保暖,避免上呼吸道感染,保持病室安静、床单位清洁干燥,保证患者舒适,观察受压部位皮肤情况,定时更换体位,预防压疮。

6. 做好安全管理。

预防跌倒、坠床发生。

四、出院指导:1.自我监测:注意腹股沟区域或外阴部有隆起的肿块及切口渗血渗液等情况应及时就诊。

2.饮食指导:饮食规律,多饮水、多吃蔬菜等粗纤维食物,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避免暴饮暴食,饭后忌剧烈活动。

腹部疝的护理常规

腹部疝的护理常规

腹部疝的护理常规腹部疝指腹部脏器通过腹壁薄处向体表突出。

常见腹股沟斜疝、腹股沟直疝、股疝、脐疝。

临床表现为病人、行走、劳动或腹内压突然增高时疝内容物向体表突出,平卧休息时可推送其回纳至腹腔,病人多无自觉症状。

若疝内容物不能还纳人腹腔,可造成嵌顿或绞窄疝,产生剧烈疼痛、局部压痛及肠梗阻症状。

【临床表现】1、腹股沟斜疝(1)易复性斜疝:腹股沟区或阴囊有可复性肿块,偶有腹胀。

(2)难复性斜疝:疝内容物不能完全回纳,局部胀痛,可有上腹不适、纳差、便秘。

(3)嵌顿性斜疝:疝块突然增大伴明显疼痛,平卧或手推疝块不能回纳,肿块紧张、发硬,压痛明显,还可伴有机械性肠梗阻表现。

(4)绞窄性疝:在疝块嵌顿的基础上,局部出现急性蜂窝织炎,甚至形成阴囊肠瘘,全身可有脱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甚至出现脓毒血症。

2、腹股沟直疝站立时腹股沟内侧耻骨联合结节外上方出现一半球状肿块,平卧时自行回纳。

【护理评估】1、了解患者健康史,评估患者是否吸烟,有无咳嗽、便秘、手术等病史,腹外疝是否反复发作。

2、评估疝的大小、质地、有无压痛、能否回纳、有无肠梗阻或肠绞窄佂象。

3、评估患者对腹外疝的知识掌握程度,有无焦虑等心理。

【治疗原则】腹股沟疝一般均应尽早施行手术治疗。

1、非手术治疗局部用医用疝带压迫或托起。

2、手术治疗基本原则是高位结扎疝囊、加强或修补腹股沟管管壁。

手术方术:(1)传统疝修补术:疝囊高位结扎术、疝修补术(2)无张力疝修补术(3)经腹腔镜疝修补术。

【护理措施】术前1、按外科术前护理常规。

2、注意休息,保暖,防止感冒,劝告戒烟。

3、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加大腹压,防止疝嵌顿。

4、术前嘱病人排空尿液,以免损伤膀胱。

5、对嵌顿性或绞窄性腹外疝,合并有肠梗阻的病人应急诊手术,在积极术前准备同时,应建立输液通道,应用抗生素,适当备血及胃肠减压。

术后1、按外科术后护理常规。

2、术后平卧位,膝部垫枕,使髋部微屈,以减轻切口部不适、疼痛。

3、腹股沟区用沙袋压迫24 小时,并用提睾带托起阴囊,以防水肿或血肿形成。

儿童罕见腹外疝的诊断与处理原则

儿童罕见腹外疝的诊断与处理原则

随着腹 腔镜 技术 在疝 修补 中 的应 用 , 近年呈逐 渐增 多 的趋 势 。Wr h 对 1 0 例腹股沟疝患 者进 行统计结果显示 , it g 0 6 有 1 例( .%) 9 1 2 为直疝 患者 。腹壁下动脉 、 腹直肌外侧缘及腹股
沟韧带组成 腹股 沟三角 , 又称直疝 三角 , 直疝从 这个三 角突 出形 成腹外疝 。在儿童时期 , 腹股沟管 比较短 ,] L 外 环 x J 内、 ,
股 沟疝手术 过程 中, 疝囊结 构不 明显 , 或通 常无法 找到非 常
典 型的疝囊 , 高度警惕是 否有直疝 可能 , 应 可用指尖 探查腹
科 最 常见 的疾病 之一 , 亦是 我 院完 成手 术量 最多 的疾病 之

壁下 血管 的位 置 , 估缺损 与腹壁下 血管 的关 系 , 果证实 评 如 缺损 部位位 于腹 壁下血管 内侧 时 , 应考 虑是腹股 沟直疝 ; 做
在体 表投 影 几乎 是 重叠 的 , 因此 , 有些 患 者在 术 前很 难 鉴 别 。这样的患者往往发生在斜疝修补 以后 , 或者经斜疝 复发 二 次手术探 查才能证 实是直疝 ; 另外 , 些是在斜 疝修补 过 有
程 中 , 坏腹股 沟管结构 而发生直疝 。处理原 则 : 破 如果在腹
生于脐 与剑突之 间。脐 以上 , 白线宽 , 由于 白线组织 发育不
全, 成为腹 壁的薄弱点 ; 当腹 压增高时 , 内脏器或组织经 白 腹 线 向体外 突 出而形 成 白线疝 。 白线 疝需要 与腹壁肿 物进行 鉴别 : 多数情 况下 , 白线疝 内容 物为大 网膜组织 , 常与疝囊粘
的包块往往被 医生或家长所忽视 。通常情况下 , 股疝在术前
作者单位 :0 0 4 天津市儿童医院外科 307

外科学腹外疝考试题库及答案

外科学腹外疝考试题库及答案

外科学腹外疝考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1. 腹外疝最常见的类型是:A. 腹股沟疝B. 股疝C. 脐疝D. 切口疝答案:A2. 腹外疝的典型症状是:A. 腹痛B. 腹部肿块C. 恶心呕吐D. 腹泻答案:B3. 腹外疝的诊断主要依靠:A. 实验室检查B. 影像学检查C. 临床症状和体征D. 手术探查答案:C4. 腹外疝的治疗原则是:A. 保守治疗B. 手术治疗C. 药物治疗D. 观察等待答案:B5. 以下哪项不是腹外疝的并发症?A. 肠梗阻B. 疝囊感染C. 疝囊积液D. 疝囊坏死答案:C二、判断题1. 腹外疝的发病与腹压增高有关。

(对)2. 腹外疝的手术时机应在急性炎症控制后进行。

(对)3. 腹外疝的复发率与手术方式无关。

(错)4. 腹外疝患者术前应进行充分的肠道准备。

(对)5. 腹外疝的保守治疗包括使用疝带。

(错)三、简答题1. 简述腹股沟疝的分类。

答案:腹股沟疝分为直疝和斜疝两种。

直疝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疝囊直接突出于腹股沟管内;斜疝位于腹股沟韧带外侧半,疝囊沿精索走行。

2. 描述腹外疝的手术步骤。

答案:腹外疝手术主要包括:①麻醉;②切口;③分离疝囊;④修复疝口;⑤放置网片(若需要);⑥缝合切口;⑦术后观察。

四、案例分析题案例:患者,男性,45岁,因右下腹疼痛伴肿块就诊,诊断为腹股沟斜疝,拟行手术治疗。

问题:1. 该患者可能需要哪些术前检查?答案:术前检查可能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心电图、腹部B超等。

2. 术后患者应注意哪些护理措施?答案:术后护理措施包括:①保持切口干燥清洁;②避免剧烈活动和重体力劳动;③合理饮食,避免便秘;④定期复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结束语:本次考试题库涵盖了腹外疝的基本知识、诊断、治疗及护理等内容,希望能够帮助考生全面掌握腹外疝的相关知识点,提高临床诊疗能力。

腹股沟斜疝健康宣教

腹股沟斜疝健康宣教
保持心1情.舒非畅,手劳术逸结治合 疗 一岁一下婴幼儿可暂不手术。 2.手术治疗 保持排便通畅,多饮水,多吃蔬菜等粗纤维食物,引起胀气、便秘的食物不吃(如鸡蛋、红薯、花生、豆类、啤酒、碳酸饮料)
术前两周戒烟,注意保暖,预防剧烈咳嗽及受凉感冒;
如绞不窄及 性(时疝处(1理必),须终紧传将急统成手为术疝绞)窄修性补疝。术 (2)无张力修补术 (3)经腹腔镜疝修补术 术前12h禁手食4术h禁水是现代腹股沟斜疝的重要选择,而良好的术前准备和精心、细致 如遵不医及 嘱的时按处时术理服,药后终,护将定成期理为复绞查是窄。手性疝术。 得以顺利开展的必要支持和重要保证。
如不及时处理,终将成为绞窄性疝。
腹压增高:发慢性硬咳,嗽,且便秘有,明排尿显困难触,腹痛水。,妊如娠,不啼及哭,时举重处等理。 ,终将成为绞窄性疝。
呈持续性剧烈腹痛,呕吐频繁,呕吐物含咖啡样血液或出现血便; 腹部体征呈不对称腹胀,有腹膜刺激征,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腹压增高:慢性咳嗽,便秘,排尿困难,腹水,妊娠,啼哭,举重等。 呈持续性剧烈腹痛,呕吐频繁,呕吐物含咖啡样血液或出现血便; 保持心情舒畅,劳逸结合 同时应注意切口渗血情况及阴囊水肿情况 最常见于某些组织(精索、圆韧带、脐血管、股血管)穿过腹壁的部位。 如不及时处理,终将成为绞窄性疝。 (3)积极处理尿潴留:若有排尿困难及时通知医护人员,必要时导尿。 最常见于某些组织(精索、圆韧带、脐血管、股血管)穿过腹壁的部位。 保持心情舒畅,劳逸结合 鼓励病人多饮水,多吃蔬菜等粗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1)防止剧烈咳嗽:术后注意保暖,预防受凉感冒而引起的剧烈咳嗽。 如不及时处理,终将成为绞窄性疝。 发生在腹股沟区的的腹外疝,统称为腹股沟疝。 积极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如肺部疾患,前列腺增生等。 (3)积极处理尿潴留:若有排尿困难及时通知医护人员,必要时导尿。 腹腔穿刺或灌洗为血性积液。 稳定病人情绪,缓解病人焦虑,树立手术信心

腹股沟疝气的治疗方法

腹股沟疝气的治疗方法

腹股沟疝气的治疗方法腹股沟疝是指腹部内脏器官突出到腹股沟区域的一种疾病,常见于男性。

腹股沟疝气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种。

下面将就这两种治疗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腹股沟疝气最常用的方法。

手术治疗主要通过将突出的腹腔内组织或器官置回腹腔内,并加强腹股沟区域的腹壁组织,以防止再次突出。

手术治疗的优点是治愈率高,效果明显,但手术风险较大,术后需要休息恢复,有一定的术后并发症风险。

因此,手术治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根据个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

非手术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介入治疗。

保守治疗主要是通过穿戴腹股沟疝气矫正带或者使用压迫性绷带来支撑和固定腹股沟区域,以减轻疼痛和不适感。

介入治疗是指通过介入手术技术,采用无创或微创方式修补腹股沟区域的疝气,如经皮腹股沟疝气修补术(TAPP)和经腹腔镜下腹股沟疝气修补术(TEP)。

这些介入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适合于一些特定的患者群体。

除了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外,对于一些轻度腹股沟疝气患者,还可以通过生活方式的调整来缓解症状,如避免提重物、保持正常体重、避免过度用力等。

此外,定期进行体育锻炼,加强腹部肌肉的力量,也有助于减轻症状和预防疾病的发生。

总的来说,腹股沟疝气的治疗方法因人而异,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密切配合医生的指导,遵循医嘱,积极配合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同时,注意日常生活细节,预防疾病的发生,对于腹股沟疝气的治疗和康复都具有重要意义。

腹外疝

腹外疝
男性多见,右侧多见
鉴别:腹股沟直疝与斜疝的鉴别斜 疝 直 疝 1发病年龄2突出途径3疝块外形4回纳疝块后压住内环5精索与疝囊的关系6疝囊颈与腹壁下动脉的关系 7嵌顿机会: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经腹股沟管突出,可进阴囊;椭圆或梨形,上部呈蒂柄状;疝块不再突出;精索在疝囊后方;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外侧;较多 多见于老年;由直疝三角突出,不进阴囊;半球形,基底较宽;疝块仍可突出;精索在疝囊前外方;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内侧;极少
腹外疝是腹部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并以突出的解剖部位命名,其中以腹股沟疝发生率最高,占90%以上,股疝次之,占5%左右,较常见的腹外疝还有切口疝、脐疝和白线疝。此外,尚有腰疝等罕见疝。
病因:(一)腹壁强度减弱:(二)腹内压增加:
临床病理类型按疝内容物的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腹外疝可分为下列类型,即按疝的内容物 腹外疝能否回纳分可复性疝、难复性疝;按疝的内容物有无血循环障碍可分为嵌顿性疝、绞窄性疝。
关键;正确判断疝内容物活动, 颜色光泽弹性刺激后有无蠕动,系膜动脉波动等
复发性腹股沟疝处理原则:1真性复发疝:技术原因2遗留疝3新发疝
股疝:脏器或组织经股环突入股管,再经股管突出卵圆窝为股疝。疝囊通过股环、经股管向卵圆窝突出的疝,称为股疝(femoralhernia)。股疝的发病率约占腹外疝的3%-5%,本病多见于40岁以上妇女。女性骨盆较宽广、联合肌腱和腔隙韧带较薄弱,以致股管上口宽大松弛故而易发病。妊娠是腹内压增高的主要原因。
可复性疝:凡疝内容很容易回入腹腔的,称为可复性疝。一般说来,在腹外疝早期,腹内容物仅在病人站立、行走、奔跑、劳动以及咳嗽、排便等一时性腹内压骤然升高时疝出;而在平卧时自然地或用手轻推即可回纳入腹腔。
难复性疝:疝内容物不能完全回入腹腔但并不引起严重症状的,称为难复性疝。常因疝内容物(多数是大网膜,也有小肠)反复疝出,表面受摩擦而损伤,与疝囊发生粘连所致;也有些病程冗长的巨型疝,疝门十分宽大,其周围组织已萎缩变薄,或已消失成缺损,毫无抗力、大量疝内容物随着重力下坠而久留在疝囊内、腹腔容积相应变小,无法再予容纳,也可逐渐变成难复性疝。

腹外疝(带图片)1

腹外疝(带图片)1

上壁: 上壁: 腹内斜肌,腹横肌的弓状下缘。 腹内斜肌,腹横肌的弓状下缘。 下壁: 下壁: 腹股沟韧带。 腹股沟韧带。 ※腹股沟管男性有精索通过,女性则 腹股沟管男性有精索通过, 有子宫圆韧带通过。 有子宫圆韧带通过。
腹股沟管的结构
直疝三角(Hesselbach三角): 直疝三角(Hesselbach三角): 三角 外侧边是腹壁下动脉,腹直肌外 外侧边是腹壁下动脉, 侧缘构成内侧边, 侧缘构成内侧边,腹股沟韧带的内侧 构成底边。 构成底边。三角内缺乏完整的腹肌覆 盖,腹腔内容物由此从后向前突出形 成直疝。 成直疝。
先天性腹股沟斜疝形成原理(1) 先天性腹股沟斜疝形成原理(
先天性腹股沟斜疝形成原理(2) 先天性腹股沟斜疝形成原理(
先天性腹股沟斜疝形成原理(3) 先天性腹股沟斜疝形成原理(
先天性腹股沟斜疝形成原理(4) 先天性腹股沟斜疝形成原理(
三、临床表现
(一)腹股沟斜疝 易复性斜疝:腹内压增高时, 1、易复性斜疝:腹内压增高时,于 腹股沟区可出现肿块,可日渐增大, 腹股沟区可出现肿块,可日渐增大, 并经腹股沟管进入阴囊或大阴唇。 并经腹股沟管进入阴囊或大阴唇。肿 块呈梨形, 块呈梨形,平卧或用手将肿块向腹腔 内推送,可还纳。 内推送,可还纳。指压内环口咳嗽肿 块不复出现, 块不复出现,指压外环口咳嗽指尖有 冲击感。 冲击感。
Bassini
法疝修补
Shouldice法疝修补( Shouldice法疝修补(1) 法疝修补
Shouldice法疝修补( Shouldice法疝修补(2) 法疝修补
滑动性疝
(三)嵌顿性疝 腹内压突然增高时, 腹内压突然增高时,疝内容物可强 行扩张疝囊颈而进入疝囊,随后因囊 行扩张疝囊颈而进入疝囊, 颈弹性收缩, 颈弹性收缩,将疝内容物卡住而不能 回纳,称为嵌顿性疝。 回纳,称为嵌顿性疝。

腹外疝

腹外疝
B-氨基丙晴(B-amino-proprionitrite)阻止胶原合成可由发<1月大白鼠或小白鼠腹股沟疝。(Peacock, 1973)
发病机制(femoral hernia)
女性骨盆宽广、联合肌腱和腔隙韧带较薄弱,股管上口宽大疏松
腹压升高(妊娠)
发病机制(femoral hernia)
疝的重要诱发因素
腹压升高时,薄弱的腹股沟处压力较大,易发生疝
慢性便秘、肝硬化腹水、慢性支气管炎、前列腺肥大等患者易患疝
发病机制(胶原代谢障碍 )
肌肉和腱膜组织中的主要的氨基酸组成为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
疝患者腹直肌鞘中羟脯氨酸的含量明显下降(Read, 1970)
疝患者的成纤维细胞合成胶原减慢,腹壁腱膜组织变若(Read,1972)
由浅往深: 皮肤? 皮下组织 ?腹外斜肌 ?腹内斜肌 ?腹横肌 ?腹横筋膜 ?腹膜前脂肪层 ?壁层腹膜
皮下组织
1、Camper筋膜
2、Scarpa筋膜
腹股沟区解剖(腹外斜肌 1)
腹股沟部腹壁的第一层宽阔扁平肌肉,上方起自第5~12肋,绕过下胸部后向下向内行走,在锁骨中线以内变为腱膜组织
发病机制(先天性解剖异常 1)
睾丸:胚胎3月时睾丸始基位于腹膜后第2~3腰椎旁,逐渐下移,5月末达腹环处;7、8月时位于腹股沟管内
腹膜鞘突:睾丸前的腹膜同时下降,包围睾丸的腹膜称腹膜鞘突。鞘突随睾丸下降出生时到阴囊低
发病机制(先天性解剖异常 2)
鞘突:出生后精缩段腹膜鞘突逐渐萎、闭塞、退化成鞘韧带
慢性咳嗽
慢性便秘
排尿困难
腹水、妊娠、举重、啼哭…
腹股沟疝(概述)

腹外疝

腹外疝

腔组织器官,最常见是小肠,次为 大网膜。 (四)疝外被盖、疝囊以外外层组 织,即皮肤皮下筋膜等。
中医病因病机
诸疝皆归于肝经 气虚、气滞、寒湿

临床类型
(一)按病程发展分: 1.易复性疝(veducible
hernia) 2.难复性疝(irreducible hernia) 3.嵌顿性疝(incarerated hernia) 4.绞窄性疝(sfrangulated hernia)
腹股沟斜疝 腹部脂肪瘤 股部淋巴结炎 大隐静脉曲张结节样膨大

髂腰部结核性脓肿
手术治疗
股疝不能自愈,容易嵌顿,嵌顿后迅速 发展为绞窄性。 确诊后应手术治疗 腹股沟上修补法:适用于较大股疝或嵌 顿性股疝。 腹股沟下修补法:适用于较小股疝或老 年体弱者。

手术治疗

最常用的手术是McVay修补法

嵌顿性疝和绞窄性疝的处理原则 1)急诊手术
术前应稳定生命体征
2)正确判断疝内容物生命
肠管未坏死者,按一般疝的原则予送回后行疝 修补术; 肠管坏死者,不能行疝修补术, 病人一般情况好,可行肠切除吻合术; 病人一般情况不好时,只能将肠管外置, 近 端造瘘解除梗阻。


概 念
疝囊通过股环、经
股管向卵圆窝突出 的疝,称为股疝 。
嵌顿性和绞窄性疝的处理原则
3. 手术注意事项:
(2) 切勿把活力可疑的肠管送回腹腔。 (3) 必须仔细探查肠管,以免遗漏坏死肠袢于腹腔内。
(1) 如嵌顿的肠袢较多,应特别警惕逆行性嵌顿的可能。
(4) 凡施行肠切除吻合术的病人,在高位结扎疝囊后,
一般不宜作疝修补术,以免因感染而致修补失败。
二、腹股沟疝

腹外疝教学教案模板范文

腹外疝教学教案模板范文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腹外疝的定义、分类、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临床病例的能力,提高临床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腹外疝疾病的研究兴趣,树立关爱患者、关爱生命的意识。

教学重点:1. 腹外疝的定义、分类、病因。

2. 腹外疝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

教学难点:1. 腹外疝的病因分析。

2. 腹外疝的治疗原则。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腹外疝相关图片及视频。

2. 腹外疝临床病例分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入话题: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常见的腹部外科疾病——腹外疝。

2. 提问:什么是腹外疝?引起腹外疝的原因有哪些?二、新课讲授1. 腹外疝的定义、分类、病因- 定义:腹外疝是指腹壁肌肉、筋膜等组织结构因发育缺陷或损伤等原因,使腹腔内脏器通过腹壁缺损凸出于体表的一种疾病。

- 分类:根据发生部位可分为腹股沟疝、脐疝、切口疝等。

- 病因:腹壁强度降低、腹内压力增高、腹壁结构异常等。

2. 腹外疝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 临床表现:肿块、坠胀感、疼痛等。

- 诊断:根据病史、体征及辅助检查(如B超、CT等)。

- 治疗原则:手术治疗为主,保守治疗为辅。

三、案例分析1. 展示腹外疝临床病例,引导学生分析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案。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教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腹外疝的定义、分类、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

2. 提出思考问题:如何预防腹外疝的发生?五、课后作业1.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腹外疝的最新研究进展。

2. 收集腹外疝临床病例,进行分析。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授、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了腹外疝的定义、分类、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课后作业的设置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结合临床实际,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主管护师外科讲义:第十六章 腹外疝病人的护理

主管护师外科讲义:第十六章 腹外疝病人的护理

第十六章腹外疝病人的护理1.概述(1)病因(2)病理解剖(3)临床分类2.常见腹外疝(腹股沟疝、股疝、脐疝、切口疝)(1)临床表现(2)治疗要点3.护理(1)护理评估(2)护理措施第一节概述疝——体内某个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部位,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

腹外疝——由腹腔内的脏器或组织连同壁层腹膜,经腹壁薄弱点或孔隙向体表突出所形成。

(一)病因1.腹壁强度降低:先天、后天。

2.腹内压力增高慢性便秘、咳嗽、排尿困难等。

(二)病理解剖由疝环、疝囊、疝内容物和疝外被盖组成。

疝内容物——小肠最为多见,大网膜次之。

(三)临床类型——大幅精简TANG。

1.易复性疝2.难复性疝——疝内容物多数为大网膜。

3.嵌顿性疝——卡住了!内容物若为肠管——绞窄疝。

4.绞窄性疝——动脉血流完全阻断。

第二节常见腹外疝一、腹股沟疝(一)斜疝——最多见。

疝囊经过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管内环(深环)突出,向内、向下、向前斜行经过腹股沟管,再穿出腹股沟管外环(浅环),并可进入阴囊。

1.易复性斜疝腹股沟区有肿块,偶有胀痛。

常在站立、行走、咳嗽或用力时出现肿块,呈带蒂柄的梨形,可降至阴囊或大阴唇。

平卧休息或用手将肿块推送向腹腔回纳而消失。

回纳后,以手指通过阴囊皮肤伸入浅环,可感浅环扩大、腹壁软弱;此时嘱病人咳嗽,指尖有冲击感。

用手指紧压腹股沟管深环,让病人起立并咳嗽,不出现疝块——斜疝重要的特点!TANG如果移去手指,则可见疝块由外上向内下鼓出。

疝内容物若为肠袢——肿块柔软、光滑,叩之呈鼓音,且常在肠袢回入腹腔时发出咕噜声;如为大网膜——肿块坚韧,叩之呈浊音,回纳缓慢。

2.难复性斜疝胀痛稍重,疝块不能完全回纳。

滑动性斜疝尚有“消化不良”和便秘。

3.嵌顿性疝疝块突然增大,伴有明显疼痛,平卧或用手推送不能使之回纳。

肿块紧张发硬,且有明显触痛。

嵌顿内容物若为肠袢——可伴有机械性肠梗阻——若不及时处理——绞窄性疝。

腹外疝病人的护理

腹外疝病人的护理

嵌顿性疝
在疝环比较小或腹内压突然增高时, 较多的疝内容物强行通过狭窄的疝环 进入疝囊,随后疝环弹性回缩,疝内 容物被卡住而不能回纳腹腔者。
绞窄性疝
嵌顿性疝如果嵌顿时间过久,可导致 疝内容物发生缺血坏死时,称为绞窄 性疝。
绞窄性疝是嵌顿性疝的进一步发展, 可因缺血发生坏死甚至并发感染性渗 液流入腹腔出现腹膜炎;严重者可发 生感染性休克。
护理
预防腹内压增高的因素 ---保暖防受凉刺激,指导病人咳嗽时用手掌按压, 保护切口;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给予通便处理, 避免用力排便;保持排尿通畅,及时处理尿潴留。 预防并发症: 切口感染—一般为无菌手术,若绞窄性疝行肠切 除、肠吻合术,切口易感染。 阴囊水肿—丁字托将阴囊托起或小垫枕抬高 脏器损伤—膀胱
病情观察:
(1)预防阴囊血肿,术后切口部位常规压沙袋(重0.5kg)24小时以 减轻渗血;使用丁字带或阴囊托托起阴囊,减少渗血、渗液的积聚, 促进回流和吸收。经常观察伤口有无渗血、阴囊是否肿大,如有异常 应报告医生处理。
(2)预防感染 ,注意观察体温及切口情况,保持敷料清洁、干燥,避 免大小便污染,尤其是婴幼儿更应加强护理。如发现敷料脱落或污染 时,应及时更换,以防切口感染。嵌顿性或绞窄性疝手术后,易发生 切口感染,遵医嘱常规应用抗生素。
可进入阴囊
不进入阴囊
椭圆或梨形
半球形,基底较宽
回纳后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深环 疝块不再突出
疝块仍可突出
精索与疝囊的关系 精索在疝囊后方 精索在疝囊前外方
疝囊颈与腹壁下动 疝囊颈在腹壁下动 疝囊颈在腹壁下动
脉的关系
脉外侧
脉内侧
嵌顿机会
较多
较少
(三)治疗原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外疝一般不能自愈,随着疝块逐渐增大,会加重腹壁缺损,有一些腹外疝如腹股沟斜疝、股疝、脐疝等可发生嵌顿或绞窄,因此这样的病人应及早手术治疗。

1.非手术治疗1岁以内婴儿,随着生长发育,腹壁肌肉逐渐增强可望自愈,暂不手术。

可采用压迫疝环的方法,避免疝内容物脱出,如腹股沟斜疝用棉线束带或绷带压迫,脐疝用大于脐环的硬币或小木片外包纱布压迫脐环,之后用胶布或绷带加以固定。

应尽量避免婴儿哭闹等增加腹压的因素。

年老体弱或伴有严重疾病而不适合手术者,也可佩带特制的疝带,阻止疝内容物突出。

但长期使用疝带会增高难复性疝和嵌顿疝的发病率。

治疗嵌顿性疝原则应立即处理,少数嵌顿时间在3~4小时内,估计无绞窄发生的疝,可先试行手法复位。

复位后应严密观察腹部情况,如出现腹膜炎或肠梗阻的表现,应立即手术探查。

嵌顿时间较长的应及时手术。

2.手术治疗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一般为择期手术,如有慢性咳嗽:慢性便秘、排尿困难、妊娠、腹水等腹内压增高因素或糖尿病时,手术前应先予处理,以免术后复发。

绞窄疝及时手术。

常用的手术方式有以下3种。

(1)疝囊高位结扎术:在疝囊颈以上结扎疝囊,同时切除多余的疝囊,腹壁缺损或薄弱处未加修补。

此方法适用于婴幼儿或绞窄性肠坏死局部有严重感染者。

(2)疝修补术:在疝囊高位结扎的基础上,利用邻近健康的组织修补腹壁缺损。

适用于腹壁缺损不大邻近组织比较完整者。

(3)疝成形术:需用身体其他部位的筋膜,也可用人工材料,如尼龙织物、不锈钢丝网等作为成形材料修补腹壁。

适用于疝环周围组织严重缺损,无法做修补术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