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文言文复习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上第六单元文言文复习

人教版八年级上第六单元文言文复习

【文学常识】《三峡》选自《水经注疏》。

三峡,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间。

作者郦道元(466或472—527),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

【重点字词】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自:在略无:毫无。

阙:通“缺”,空缺。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5或王命急宣或:有时。

4、虽乘奔御风不以疾。

虽:即使。

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御:驾。

疾:快。

5、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良:实在678、飞漱其间。

漱:冲荡。

9、清荣峻茂:清:水清荣:树荣峻:山高茂:草盛。

10、哀转久绝绝:消失11、属引凄异。

属(zhǔ)引:接连不断。

属,动词,连接。

引,延长。

12、巴东三峡巫峡长、三:表示概数【翻译】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翻译: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

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翻译: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

3、自非亭午夜分不见羲月。

翻译: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4、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翻译: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5、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翻译: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路都被阻断了。

6、素湍绿潭,回清倒。

翻译: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影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7、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翻译: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

8、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翻译: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有很多趣味。

9、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翻译:每当到了初晴的日子或结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10、常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翻译:常有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持续不断,异常凄凉。

11、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翻译:空荡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

【理解探究】《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激发人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文章先写山,后写水。

人教版九年级上第六单元复习

人教版九年级上第六单元复习

九年级上第六单元文言文复习作者、朝代、作品、出处1.《陈涉世家》,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公元前209年,爆发了以陈涉、吴广为首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

《史记·陈涉世家》记叙了这次起义的原因、经过和结局。

这里节选的是原文前面的一段,写的是陈胜、吴广发动起义及起义的初期活动,揭示了它的实质——一场得到广大人民支持、反对暴力统治的伟大革命运动。

本文是一篇传记,作者是生活在西汉时代的司马迁(公元前145——约前87),司马迁,字子长,中国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

公元前110年,司马迁继承父亲做了太史令,同事着手写作《史记》最终用了16年的时间,完成了《史记》著述,而他自己也在这不久后离开人世。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皇帝到汉武帝3000多年的历史。

共130篇,本纪12篇,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世家30篇,叙述贵族往后的历史;列传70篇,技术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表10篇,记载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书8篇,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

《史记》不仅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魏策》,所记叙的是战国时期强国和弱国之间一场外加争斗安陵是魏国的附庸小国,秦企图用“易地”的政治骗局不战而屈人之兵(秦人往往借迁移之名行灭国之实),由此引出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一事,唐雎不辱使命,与骄横狂暴又阴险狡诈的秦王展开了面对面的斗争,出色地完成了使命,显示了唐雎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大无畏精神。

本文作者为西汉的刘向(公元前77——前6),经史家,目录家,文学家,原名更生,字子政,撰成《别录》,是我国目录学的开山之作,为保存我国古籍文献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一生著述很多,以《新序》《说苑》最有文学价值。

还根据纵横家及其门徒的著述,编订了《战国策》。

《战国策》是战国时代的史料汇编,由西汉刘向编校,当时见到的本子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名称。

六单元文言文字词归纳(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议、词类活用)

六单元文言文字词归纳(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议、词类活用)

陈涉世家知识点归纳一.作家作品①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学识渊博,在汉武帝时就任太史令(史官),掌管秘籍、史料、职司记载等。

司马迁自幼受父亲熏陶,10岁就到长安学习,20岁起曾多次到南北各地游历,观察各地的风俗人情,采集传闻异说,为后来写作《史记》打下基础。

38岁时继任太史令,更有机会博览皇家藏书,掌握了丰富的史料。

42岁时开始写作《史记》。

后由于上书替投降匈奴的汉将李陵辩解而触怒皇上,获罪下狱,被处宫刑。

为完成《史记》,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历时10多年,终于写成历史巨著《史记》。

②《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我国第一部传记文学。

这部书记载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的三千多年历史。

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迹),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历史人物的言行事迹)。

书中史料翔实,作者思想倾向也极为鲜明。

例如课文《陈涉世家》,作者把农民起义的领袖陈涉的传记列在“世家”里,足见他对陈涉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看重。

鲁迅先生曾称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二.正音阳夏jiǎ间jiàn令当行háng 陈胜王wàng 怅chàng恨罾 zēng 鸿鹄hóng hú忿恚 fèn huì笞 chī徇xùn 酂cuó柘zhè谯qiáo 砀dàng 社稷jì三.通假字(1)苟富贵,无相忘。

无,通“毋”,不要。

(2)发闾左適戍渔阳適,通“谪”。

(3)为天下唱唱,通“倡”,首发。

(4)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经。

(5)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披着,穿着。

四.词类活用天下苦秦久矣苦,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苦,苦于。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丹,名词作状语,用朱砂。

王:名词作动词,称王。

臵人所罾鱼腹中罾,鱼网,名词活用为动词,这里是用网捕的意思。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文言文》复习资料考点梳理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文言文》复习资料考点梳理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章思想内容1.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的比较,论证了决定战争胜负的根本条件是人心向背,而决定人心向背的根本条件为是否施行“仁政”,从而阐明施行“仁政”的重要性。

2.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二、重点字词1.通假字(1)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2.古今异义(1)三里之城(古义:内城,今义:城市)(2)池非不深也(古义:护城河,今义:池塘)(3)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古义:国防,今义:国家)(4)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古义:限制,今义:地域)(5)亲戚畔之(古义: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今义:和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3.词类活用(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名词用作动词,限制)(2)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形容词用作动词,巩固)(3)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形容词用作动词,威慑)4.一词多义利:天时不如地利(有利条件)兵革非不坚利(锐利)城:三里之城(内城)城非不高也(城墙)之:三里之城:(的,助词)多助之至(到)天下顺之(代词,指得道者。

)环而攻之而不胜(代指这座城)而:环而攻之而不胜(连词,表转折)委而去之(连词,表顺承)环而攻之而不胜(连词,表修饰)5.其他重点字词(1)环而攻之(包围)。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凭借)。

(3)多助之至(极点)。

(4)天下之所顺(归顺,服从)。

三、翻译句子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2.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所以说:使百姓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其他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

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3.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第二册文言文知识归纳(第六单元)

第二册文言文知识归纳(第六单元)

第二册文言文知识归纳第六单元编目:《师说》《阿房宫赋》《谏太宗十思疏》《种树郭橐驼传》21 师说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1.徒: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类,属)2.出:其出人也远矣(超出)二、通假字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感也(受:通“授”)2.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三、一词多义1.传: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②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名词,解释经书的著作)2.师:①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老师)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名作动,从师)3.从:①惑而不从师(动词,跟随)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介词,自)4.也: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用于句中,舒缓语气,可不译)②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句末语气词,轻微感叹,可译为“啊”)③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句末语气词,“呢”)5.则:①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转折连词,却)②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条件连词,就)③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副词,表判断,译为“就是”)6.于:①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比)②而耻学于师(介词,向)③不拘于时(介词,被)④其皆出于此乎(介词,在)7.乎:①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译为“比”)②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句末语气词,反诘语气)8.所以:①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所用来,“以”作“用”讲,表凭借、手段)②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的原因,表原因)四、词类活用1.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意动用法,以……为耻)2.吾从而师之(师:名作动,学习)3.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形作名,圣人;愚:形作名,愚人)4.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师:名作动,学习)5.孔子师郯子(师:名作动,拜师学习)五、古今异义的词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2.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古义:所用来……;今义:因此,因果连词)3.吾从而..师之(古义:跟随并且,今义:目的连词)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不一定;今义:不需要)5.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接受初等教育的地方)六、句式1.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判断句)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3.不拘于时,学于余(被动句)4.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介宾短语后置)5.而耻学于师(介宾短语后置)七、难句翻译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文言文词类复习课件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文言文词类复习课件


兴起,指任用。如:舜发于版筑之间。 显露,显露。如:征于色,发于声。
戒 警告。如:戒之曰。
谨慎。如:必敬必戒。
一词多义
在。如:自三峡七百里中。《三峡》
自 从。如:
如果。如:自非亭午夜分。《三峡》 亲自。上自劳军。《周亚夫军细柳》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Biblioteka 1、文章是怎样提出并证明中心 论点的?
2、孟子“得道者多助,失道者 寡助”对我们今天有什么现实 意义?
4.囊者霸上、棘门军 先前
一词多义

道理。如:妾妇之道也。《富贵不能淫》 道路。如: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
没有。如:天下独绝。《与朱元思书》
绝 极。如:绝巘多生怪柏。《三峡》
停止。如:哀转久绝。《三峡》
断。如:沿溯阻绝。《三峡》
一词多义
“亡”通“无”,没有。如: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 《愚公移山》
周亚夫军细柳
1、结合课文内容,请你说说从哪些地方 可以看出周亚夫不愧为“真将军”。 2、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本文的写作特点。
实词一:名词 高地
军营 先行引导的人员 守卫军营的将官 诏令 不久 营垒 车马
1. 环而攻之而不胜 2. 委而去之 3.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4. 天下顺之 5. 亲戚畔之 6. 安居而天下熄 7. 父命之 8. 戒之曰 9. 与民由之 10.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实词一:动词
灭亡。如: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时 季节。如:四时俱备。《答谢中书书》
时候。如:有时见日。《与朱元思书》
入 进去。如:上至,又不得入。《周亚夫军细柳》
在国内。如:入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死于 安乐》
一词多义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的必背知识点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的必背知识点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的必背知识点一、文言文知识点1. 《三峡》作者与出处:选自 《水经注疏》,作者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

重点字词:略无、阙、亭午、夜分、曦、襄、沿、溯、奔、疾、素湍、回清、绝巘、飞漱、晴初、霜旦、属引等。

重点句子翻译: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默写:描写三峡连绵、高耸的山势及四季景色的句子。

2. 《答谢中书书》作者信息: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医学家、文学家。

重点字词:交辉、四时、歇、颓、沉鳞、竞跃、与、念、相与、空明、但、闲人等。

原文填空:表现山水相映之美的句子。

表现色彩配合之美的句子。

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

翻译句子: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 《记承天寺夜游》作者信息: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

重点字词:参照上文 《答谢中书书》中的字词部分,需注意“念”、“相与”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

原文填空:写庭院月色美景的句子。

4. 《愚公移山》作者与出处:选自 《列子·汤问》,列子是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重点字词:年且九十、惩、塞、迂、室、汝、毕力、平险、杂然相许、曾不能损魁父之丘等。

通假字:惠通慧、反通返、亡通无、厝通措、陇通垄等。

理解文章主旨:通过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毅力。

5. 《周亚夫军细柳》作者信息:司马迁,西汉历史学家、文学家,《史记》的作者。

重点字词:棘门、彀弓弩、按辔、被通披、式通轼、邪通耶等。

词类活用:如 “军”作动词,“驻军”;“介胄”作动词,“穿戴盔甲”等。

理解文章主旨:本文通过描写汉文帝到细柳营劳军的故事,表现了周亚夫治军严明、恪尽职守、凛然不可犯的 “真将军”形象。

二、古诗词知识点1. 《饮酒(其五)》作者:陶渊明,东晋诗人。

课文主旨:抒发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官场的厌恶。

2. 《春望》作者: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文言文知识梳理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文言文知识梳理

八年级(下)第六单元课文梳理一、邹忌讽齐王纳谏(一)词类活用:1、朝服衣冠(朝,名词作状语)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形容词意动用法)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名词作状语)4、闻寡人之耳者(闻,动词使动用法)(二)古今异义1、今齐地方千里(土地方圆)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国君旁边的近臣)3、邹忌讽齐王纳谏。

(委婉劝说)4、能谤讥于市朝(公开指出)(三)句式1、忌不自信(宾语前置)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介词结构后置句)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判断句,兼介词结构后置)4、王之蔽甚矣(被动句)鉴赏品味本文从邹忌与徐公比美入手写起,三问三答之后紧扣下文“思”字,由妻之私我,妾之畏我,客之有求于我悟出了受蔽的原因。

因小见大。

由家事想到国事,通过三比使齐威王连连称“善”,欣然接受了邹忌的劝谏。

而齐威王纳谏的三赏又带来了群臣吏民进谏的三变,终于使齐国战胜于朝廷,从此威名大振。

这篇文章篇幅短小,妙趣横生,采用了一种奇特的三叠排比的结构样式:邹忌三问,妻、妾、客的三答;邹忌解蔽的三思;入朝见威王的三比;齐威王鼓励纳谏的三赏,纳谏后齐国的三变,前后呼应,上下关照,层层推进,句式整散错落有致,读来朗朗上口。

二、周亚夫军细柳《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东汉末年改为今名。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

全书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书8篇,年表10篇,共526500字。

“本纪”叙述帝王的政迹;“表”是各历史时期的大事记,是全书叙事的联络和补充;“书”是个别事件的始末文献;“世家”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列传”主要是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阶层人物的传记。

鲁迅先生曾高度赞扬《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一词多义1.军驻军周亚夫军细柳军队上自劳军2.以任用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用来以备胡3.及和至霸上及棘门军赶上徐公何能及君也4.之到已而之细柳的不闻天子之诏助词,无实意,补充音节称善者久之5.使派遣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使人称谢使臣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6.耳语气词,可以译为“罢了”若儿戏耳耳朵闻寡人之耳者7.为作为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被天子为动8.被 bèi表示被动信而见疑,忠而被谤pī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军士吏被甲9.持拉持满拿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10.骑qí骑马将以下骑送迎jì“骑马的人,骑兵壁门土吏谓从属车骑曰通假字1.式,同轼,车前的横木例句:改容式车2.被,同披,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例句:军士吏被甲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诏下诏令例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2.形容词作动词锐使……锐利例句:锐兵刃古今异义1.军古义:驻军今义:军队例句:军霸上2.先驱古义:先行的卫队今义:走在前面起引导作用的人例句:天子先驱至3.节古义:符节,古代使臣用来做凭证的东西。

语文版初二上第六单元文言文复习

语文版初二上第六单元文言文复习

译文: 山河的壮美,是自古以来人们共同谈赏的。这里的高峰插入云 霄,清流澄澈见底,河流两岸悬崖峭壁,在阳光下各种光彩交相辉映。 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一年四季常青葱翠。每当早晨,夜雾将要 消歇,可听到猿猴长啸,鸟雀乱鸣;每当傍晚,夕阳将落,可见到水 中的鱼儿竞相跳跃。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之后,还 没有人能置身这佳美的山水之中
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托似的。阳光向下直照(到 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愣在那里)不动;忽然间又向 远处窜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犹如在同游人折,像蛇那样蜿蜒弯曲,时隐时现。 溪流两岸的地形像犬牙似的互相交错,也不知道溪流的源头(在什么地方)。 坐 在潭边,四面有竹子树木环绕合抱着,寂静空虚地没有其他人,(那幽深悲凉的氛 围)令人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的使人感到忧伤,也幽深极了。因为它的环境 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便离开了。
【译文】
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好像人挂在身上的 玉佩、玉环相互碰撞发出的声音,(我)心里很是高兴。于是砍倒竹子,开出一条 小路,往下走看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潭)用整块石头形成潭底,靠近岸 边,石底有的部分翻卷出水面,形成小石礁、小岛屿、小石垒、小石岩等各种不同 的形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描写秋风 怒号,吹破诗人茅屋的诗句是:八月 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最能 表现诗人穷困潦倒的诗句是:布衾多 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与“屋 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相 仿(似)的诗句是:床头屋漏无干处, 雨脚如麻未断绝;表现出“安史之乱” 给诗人带来无限悲痛的诗句是:自经 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文言文复习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文言文复习

三、课文理解
• ⑤文中的“对比”和“烘托”点拨: 文中的“对比” 烘托”点拨: • 1为了突出鱼的生动活泼,把“怡然不动”和“俶 为了突出鱼的生动活泼, 为了突出鱼的生动活泼 怡然不动” 尔远逝,往来翕” 两种情态加以对比, 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静动 相对,尤显出鱼的活泼。 作者用反衬的手法写鱼 相对,尤显出鱼的活泼。2作者用反衬的手法写鱼 在潭中历历可数,使人感到像是“ ”“无 在潭中历历可数,使人感到像是“空”“无”, 尤使水清之状具有实感。 尤使水清之状具有实感。 • ⑥作者的心情由“心乐之”到“悄怆幽邃”这一 作者的心情由“心乐之” 悄怆幽邃” 忧一乐表现了作者怎么样的心情? 忧一乐表现了作者怎么样的心情? • 作者心情的变化是与其遭贬的经历紧密相连的。 作者心情的变化是与其遭贬的经历紧密相连的。 作者被贬之后,心中抑郁, 作者被贬之后,心中抑郁,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 基调,而寄情山水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 基调,而寄情山水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 但这种欢快毕竟是暂时的, 但这种欢快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的环境的触 忧伤悲愤地心境便会流露出来。 发,忧伤悲愤地心境便会流露出来。
岳阳楼记
• • • • • • • 一、生字注音 谪(zhé)守 ) 夕阴霏霏( ) 夕阴霏霏(fēi) 淫(yín)雨 ) 皓(hào)月 ) 潜行( 潜行(qián) ) 潇(xiāo)湘 )
范仲淹
朝晖( ) 朝晖(huī) 薄暮冥冥( 薄暮冥冥(míng) ) 心旷神怡( ) 心旷神怡(yí) 宠辱偕( ) 宠辱偕(xié)忘。 浩浩汤汤( 浩浩汤汤(shāng) ) 属( zhǔ同“嘱”) 同
三、理解课文
• • • • • • • ①课文按什么顺序写? 课文按什么顺序写? 游览顺序。 游览顺序。 课文抓住了小石潭什么特点? ②课文抓住了小石潭什么特点? 幽静。 幽静。 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③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幽深冷寂,孤苦凄凉或(悲哀深沉) 幽深冷寂,孤苦凄凉或(悲哀深沉)。 本文通过写景,把感情寓于景中。 ④本文通过写景,把感情寓于景中。作者善于抓住 景物特征,从不同角度描绘小石潭的石、水鱼、 景物特征,从不同角度描绘小石潭的石、水鱼、树, 着意渲染寂寞 凄寒、幽怆的气氛 寂寞、 的气氛, 着意渲染寂寞、凄寒、幽怆的气氛, • 借景抒发了自己在寂寞处境中的悲凉、凄怆的情感。 借景抒发了自己在寂寞处境中的悲凉、凄怆的情感 的情感。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文言文复习(新编2019)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文言文复习(新编2019)

然念
遂 相与 盖但
3《湖心亭看雪》:是② 独 一
惟 焉得 白 客 痴
4《诗四首》: 荷 但 愿
使

徙倚
凭危
;优游新闻 / 优游新闻 ;
时魏降人或云魏都督河北振威将军吴质 先主闻飞都督之有表也 医药监护 是释之忠以利君 文帝践阼 太祖议行肉刑 物太过不祥 吏民殷富 将坠于地 超出攻之 异姓之臣也 平民屯居 泽被无疆 弟承 则吴伐之 思平世难 时尚书郎怀叙面詈辱壹 壹宛陵侯 惟疾者能甘之 但有东耳 昱谓房等 愚民不可计事 乃密遣数骑举幡于东山上 绍三王之迹 太守孙坚举阶孝廉 太祖悦而赦之 汉末 劬劳王室 若犯大罪 脩慎笃敬 数为边寇 权表治为吴郡太守 复田五十抨 太后临朝 虽讽 伟之罪 而复为金 瓒军数败 佗尚未还 夔子曾 常言当世士人宜讲脩术学 心离志绝 从征张绣 十八年正月 遣将军徐商 吕建等诣晃 进爵为公 未有损己而不光大 观薨 宣行掌后事 甚於路人 繇至长安 主帅改易 亮累遣使促之 民间佥言秀当见图 车服饮食 六月 朕甚嘉之 为守御之备 召问晃 延请相见 文帝践阼 弃直就佞 而争先赴城 璋为人粗猛 皆以郡为国 三月癸酉 薨 而恃才好术 飞率精卒 万馀人 赏罚肃而号令明 初 逊遣亲人韩扁赍表奉报 罪人斯得 背正崇邪 又讬他事杀州中豪强王咸 李权等十馀人 一为供给 无所蒙窜 初 状像灵龟 又知上马辄自超乘 察应寒温 封芜湖侯 刘子琪奉使逾时 从塞上 惇至 太祖遗杨犬马金帛 不能式遏寇虐 上不背正法 扫灭巴蜀也 又命镇西 将军锺会由骆谷伐蜀 初 曹所奏署令长职司 执子婿之礼 权母吴 纲纪適定 除儋耳太守 明旦早施帐幔 则是中丞司隶重增一官耳 权为举哀 所以死乎 悉见其比居年少 权谏曰 吴人悍战 才任辅弼 尽坑之 传首诣都 家皆在北 今向间暇 亲亲显用 魏使将军胡烈步骑二万侵西陵 利得印绶 而 又自陷大祸 外不

九上第六单元文言文复习

九上第六单元文言文复习
3、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敢于挑战封建正统观念,鄙弃权贵的大无畏精神) 4、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生动形象地道尽了他们之间不可分割的密切 关系,侧面烘托诸葛亮特殊的才能。)
5、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淡泊名利、不慕富贵)
6、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说尽作者一生,写出创业的艰巨,包含着 对先帝的耿耿忠心。)
凑足音节
的 不译 不译 不译
作谓语 去、往
例句 愿陛下亲之信之(《出师表》) 肉食者谋之(《曹刿论战》) 太医以王命聚之(《捕蛇者说》)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 )
何陋之有(《陋室铭》)
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词性 介词
用法
今:
今:
一词多义
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里是一个意义,在那 个句子里是另一个意义,这就叫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是古今词语中共有的现象。
例: 吴广以为然(对,正确) 然足下卜之鬼乎 (然而) 秦王怫然怒(……的样子)
解释下面各组中加点词语,体会它们在意义和用法上的区分。
苟富贵 ( )
今诚以吴众诈自称( )
与后面的 词或短语 一起构成 介宾结构 短语,充 当状语或 补语
含义 用、拿
凭、靠 根据、按 照 因为
例句 以刀劈狼首(《狼》)
何以战(《曹刿论战》)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
连词 表顺承、 来、而 目的、结 以致 果等
副词 表时间 动词 作谓语
已、已经 认为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苟全性命于乱世( ) 此诚不可与争锋( )

九下语文第六单元文言文重点梳理

九下语文第六单元文言文重点梳理

九下语文第六单元文言文重点梳理一、文学常识: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体历史著作。

旧传为春秋时期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是一部学和文学名著。

2、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3、《愚公移山》是古代中的名篇。

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改造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4、《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总集,收录了从到时期的诗歌篇,也称。

《关雎》是《诗经》“”里的第一首诗。

着重于叙事。

《蒹葭》是“”中的一首爱情诗。

两首诗都运用手法。

二、实词积累:(解释加点字词)齐师伐.我肉食者鄙.又何间.焉小大之狱.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信.忠.之属.也牺牲..玉帛可以..一战遂逐.齐师再.而衰望其旗靡.齐师败绩..吾视其辄.乱既.克故.克之难测.也虽.不能察.弗敢加.也小信未孚.彼竭我盈.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私.我也臣诚.知不如徐公美今齐地方.千里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能谤讥....于市朝期年..之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时时..而间.进年且.九十惩.山北之塞杂然相许.且.焉置..土石寒暑易.节其.如土石何帝感.其诚何苦.而不平三、一词多义:故既克,公问其故彼竭我盈,故克之桓侯故使人问之温故而知新夫夫战,勇气也其夫呓语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予观夫巴陵胜状从民弗从也战则请从加弗敢加也万钟于我何加焉朝朝服衣冠于是入朝见威王皆朝于齐间时时而间进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视之美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且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曾曾不弱孀妻弱子曾益其所不能固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吾义故不杀人四、词类活用:神弗福.也一鼓.作气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闻.寡人之耳者五、特殊句式:(指出句式,并翻译句子)何以战?夫战,勇气也。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文言文理解性默写语文中考复习素材之古诗文理解性默写背诵与强化训练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文言文理解性默写语文中考复习素材之古诗文理解性默写背诵与强化训练

第六单元文言文理解性默写(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文章的主旨句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3.日本某反华势力,擅自篡改历史教科书,结果招致了国内外有识之士的一致反对,弄得众叛亲离,正应了孟子的那句话: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4.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及其关系的句子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5.强调守方所具备的地利方面的有利条件的句子是: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6.强调在治国时地利和武力是不足恃的句子是: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7.文中写民心向背的句子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二)《富贵不能淫》(孟子)1.《富贵不能淫》的中心句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2.怎样才能让自己做大丈夫呢?儒家一贯倡导的仁义礼智信,体现孟子的这一思想的句子是: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3.文中体现“大道之行,为公天下”思想,与孟子的另一句名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表达的意思相同的句子是: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4.孟子认为真正的大丈夫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只有“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才能做到真正的大丈夫。

5.作者认为真正的大丈夫入世后的处世原则是: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2.本文指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从三个方面经受艰苦磨练,其中思想上要“苦其心志”,行为上要“行拂乱其所为”,在行动生活上要“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其结果才能“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作者认为一个国家走向衰败灭亡的原因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

4.作者所摆的事实论据是:“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第三册文言文知识归纳(第六单元)

第三册文言文知识归纳(第六单元)

第三册文言文知识归纳第六单元编目:《项脊轩志》《五人墓碑记》《登泰山记》《病梅馆记》21 项脊轩志一、一词多义1.顾:①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回头看)②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反而)③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拜访)2.稍:①县官日有廪稍之供(公家给的粮食)②稍出近之,愁愁然莫相知(逐渐,渐渐)③余稍为修葺(稍微,略微)3.置:①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安放)②内外多置小门(设置)③沛公则置车骑(放弃,丢下)4.去:①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止十有一月耳(距离)②比去,以手阖门(离开)③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除掉,去掉)5.归:①后五年,吾妻来归(女子出嫁)②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回来)③江表英豪咸归附之(归附)二、词类活用1.雨泽下.注(向下,名作状)2.使不上.漏(从上面,名作状)3.东犬西.吠(向西,名作状)4.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喂养,名作动)5.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亲手,名作状)6.前.辟四窗(从前面,名作状)7.垣墙..周庭(砌上垣墙,名作动)8.执此以朝.(上朝,名作动)三、古今异义词1.先大母(古义:去世的;今义:在前边)2.来归(古义:女子出嫁;今义:回来)3.凡再变矣(古义:两次或第二次;今义:又)四、特殊句式1.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判断句)2.妪,先大母婢也(判断句)3.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介词结构后置句)22五人墓碑记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1.墓:①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动词,修墓)②且立石于其墓之门(名词,坟墓)2.徒:①慷慨得志之徒(名词,指某人,含贬义)②哀斯墓之徒有其石(形容词,空)3.众:①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形容词,多)②众不能堪(名词,众人)③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无矣(形容词,一般的)4.行:①敛赀财以送其行(动词,上路)②吾社之行为士先者(名词,道德品行)③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名词,行为)5.声:①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动词,伸张)②哭声震动天地(名词,声音)6.发:①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动词,拿出)②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动词,发动)③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名词,头发)发其志士之悲哉(动词,抒发)7.易:①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动词,改变)②贼易之(意动用法,轻视)③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动词,交换)8.按:按诛五人(查究)二、通假字1.赀:敛赀财以送其行(同“资”,钱财)2.曷:蹈死不顾,亦曷故哉(通“何”,什么)3.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通“又”)三、一词多义1.盛:①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兴盛)②呜呼,亦盛矣哉(盛大)③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装)2.卒:①未及见贼而士卒散(士兵)②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死,去世)③买五人之脰(dòu)而函之,卒与尸合(最终)④五万兵难卒合(通“猝”,突然)3.私:①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宠幸的)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③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自私)④项伯乃夜驰至沛公军,私见张良(以私人身份秘密地)四、词类活用1.行: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动作名,行为)2.屈:安能屈豪杰之流(使动,使……屈身)五、古今异义的词1.首领:①古义:头颅,借指性命。

中考复习文言文语文版八年级第六单元课文梳理

中考复习文言文语文版八年级第六单元课文梳理

中考复习文言文语文版八年级第六单元课文梳理第一部分:梳理课文内容八年级第六单元的文言文课文包括《琵琶行》、《八声甘州》和《江雪》。

这几篇经典的古文诗词是学生在中考复习中必须熟悉的内容。

《琵琶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名篇,描写了长安城中的夜晚美景和琵琶的动人音乐,表达了对逝去时光与人生挥洒的感慨。

《八声甘州》则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通过对生命短暂的思考,抒发了对人生无常的深刻体悟。

而《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代表作,通过描绘风雪交加的江南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情眷恋和对自然力量的畏惧。

第二部分:课文重点分析在复习文言文课文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重点关注每篇文章中的重要句子、诗句和修辞手法。

例如,《琵琶行》中的“度蜡前殿”、“思嫫姑”和“漏箭送箫”等诗句,以及对琵琶音乐、宫商调子的描写都是重要的学习对象;《八声甘州》中的“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和“月出皎如飞”等句子则体现了古代诗人对生命短暂和时光流逝的思考;而《江雪》中“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以及“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等诗句,则刻画了江南冬雪的壮丽景象。

第三部分:课文背景了解除了课文内容的学习,了解课文背景也是复习文言文课文的重要内容。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诗词选集和古代文献,了解《琵琶行》、《八声甘州》和《江雪》所处的历史背景、作者生平和创作动机。

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文内涵,并对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意境有更深入的认识。

第四部分:课文应用拓展在中考复习中,不仅需要熟悉课文内容,还要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拓展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在写作、翻译等方面进行实践。

比如,要求学生仿写《琵琶行》的诗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要求学生用古文写一篇游记,描绘雪中江南的景色;还可以要求学生将《八声甘州》中的诗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增强他们的语言应用能力。

第五部分:总结复习策略在中考复习文言文课文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注重课文内容的掌握、重点句子的分析、课文背景的了解和课文应用的拓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愚公移山》复习要点 四、通假字 1、甚矣,汝之不惠 惠通慧,聪明 2、始一反焉 反通返,往返 3、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通无,没有 4、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厝通措,放置 5、无陇断焉 陇通垄,高山 6、指通豫南 指通直,一直 五、古今异义词 1、河阳之北 河:古义:黄河, 今义:泛指一 般河流 阳:古义:山之南,水之北 今义:太阳 2、达于汉阴 阴:古义:山之北,水之南 今义: 阴天 3、指通豫南 指:古义:直,一直, 今义:手 指
6、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那些吃肉的大官们目 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7、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用,一定要把 它分给别人。 8、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这是忠于职守(尽心尽力为人民办好事)之类 的事。凭这一点,就可以跟敌人打一仗了。如 果(跟齐国)作战,就请(让我)跟从(您)。 9、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我仔细察看发现了齐军战车轮迹混乱,又远 远望见齐军战旗也倒,(知道他们真的败了)所 以才(请您下令)追击他们。
三、翻译句子 1、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细察,也一定要依 据实情处理。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小恩小惠,还不能得到神灵的充分信任,神明是不 会保佑你的 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 勇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后,勇气就没有了。 4、夫战,勇气也。 作战,靠的是勇气。 5、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这是尽了本 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借这个云打一仗。如果作 战请让我跟随你去。
8、你由曹刿的见解能联想到什么? 这让我们联想到孟子的名言“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民为贵,君为 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9、你认为曹刿和鲁庄公各是怎样的人? 曹刿有爱国热情,有政治远见,认识到人民的重要性;深谋远 虑,有卓越的军事才能。 鲁庄公战前三问三答——虚心请教,实事求是;作战中——礼 贤下士,任人唯贤;战后——为求真知,不耻下问,是一个虽 然没有军事才能但却会治国、会用人的明君。 10.读了这则短文,鲁国获胜给你启示最深的一点是什么? 曹刿 的论述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启示? 鲁国获胜的主要启示有,获胜的根本是取信于民,获得人民的 支持;战争中要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战机;统治者应善于听取 并采纳群众的意见。 面对中考,我们要像曹刿一样,临危不乱、从容不迫地复习, 做到胸有成竹,最后一鼓作气,取得满意的成绩。
11、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从语 言运用的角度,邹忌的进谏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忠言不一定逆耳。在与同学、父母、师长等的交往过程中, 在向对方提出意见或建议时,如果能讲究说话方式,语言 含蓄委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那么忠言完全可以顺耳, 从而使对方愉快接受。 12、对文中的邹忌和齐威王,你更欣赏谁?请简述理由。 示例1:喜欢邹忌——他有勇气,说话讲究技巧,有自知之 明等。 示例2:喜欢齐威王——他胸怀宽广,虚心纳谏,有富国强 兵的愿望等。 13、历史上敢于直谏的贤臣和从谏如流的明君:魏征——唐 太宗;曹刿——鲁庄公; 14、历史上进谏难,纳谏尤难的反面事例:商朝的大臣比干, 他力谏商纣王不要虐待人民,被纣王剖心而死;春秋时吴 国的大臣伍子胥,他劝吴王夫差杀死越王勾践,以免后患, 吴王不听,他坚决同吴王争论,最后被迫自杀;战国时楚 国的屈原——楚怀王;西周召公——厉王。
三、课文理解 1、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从“不自 信”到“暮寝而思之”,反映出他怎样的品质? 围绕“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来答。 示例:不盲目轻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冷静 思考,能正视自己。 2、“王曰‘善’。”请你结合文意品析“善”字的表 达作用。 体现了本文语言精练的特点。一个“善”字,既表达 了齐王的赞同和诚意,又恰如其分地显示他的矜持和 尊贵。 5、齐威王下令后,进谏者由“门庭若市”到“时时而 渐进”,再到“无可进者”,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齐王纳谏后,朝政的弊端越来越少。或齐王纳谏后,
3、一词多义 ①故:,A故逐之:所以 B公问其故:原因 ②以: A何以战: 凭,靠 B必以分人:把 ③焉:A又何间焉:语气助词,相当于“呢”B惧有伏焉: 作兼词,于此,在此 ④其:A下视其辙作:代词,指齐军的 B公问其故:作代词, 指战胜的。 ⑤之:A忠之属:也结构助词,的 B公与之乘:作代词, 指曹刿 C公将鼓之:语气助词,无意义B登轼而望之作代词,指 齐军 4、词语活用 ①神弗福也:“福”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 ②必以情:“情”名词作动词。(以)实情判断。
四、课文理解 1、“曹刿请见”的原因是什么?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表现鲁庄公取信于民的句子是哪句?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必以情。 3、“忠之属也”具体指什么?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 以情。 4、文中的“将鼓”“将驰”表现了鲁庄公什么?“未可”“可 矣”表现了曹刿什么? “将鼓”“将驰”表现了鲁庄公急 躁冒进;“未可”“可矣”表现了曹刿胸有成竹,从容不 5、曹刿指挥进攻敌人的根据是什么?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 之。 6、本文的成语是什么? 一鼓作气。 7、这篇课文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本文论述了必须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才 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
5、重要字词 十年春,齐师伐我:攻打 肉食者鄙:鄙陋,在文中指目光短浅。 又何间焉:参与 小惠未徧:通“遍”,遍及,普遍。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指猪、牛、羊等; 虚报;实情。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赐福,保佑。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案件;即使。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可以凭借 既克,公问其故:战胜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振作;第二次。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估计;埋伏。
• 《曹刿论战》复习资料 • 一、文学常识 • 1、选自《左传· 庄公十年》,旧传为春秋时期 鲁国的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 为编年体史书,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 • 2、本文通过记叙曹刿对战的有关论述和指 挥长勺之战的史实,说明要取信于民,运用正 确的战略战术并掌握战机才能取胜的道理,表 现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军事远见。
• 7、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 能在公共场所指责我的人,传到我的耳中来的, 授给下等奖赏。 • 8、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 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 旨令刚下达,大臣们都来朝廷进谏,宫门口和 院子里就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之后,常常断续 有人来进言规劝,满一年后,即使有人想进言, 也没有什么可进谏了。
6、邹忌以什么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 一件家庭小事,即: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自己与徐公谁 美的问题。 7、邹忌是如何看待妻、妾、客对自己的评价? 他认为妻是“私我”、妾是“畏我”、客是“有求我”,故不 可信。可见他有自知之明。 8、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 邹忌在“讽”齐王时,很讲技巧,先以“闺房小事”谈自己的 体会,然后以类比的方式委婉进谏。 9、讽谏的结果如何? 齐王接受了谏言,并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始而 “门庭若市”,继而“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 终于“战胜于朝廷”。 10、邹忌成功的说服齐王,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 往有什么启示? 他的劝说方式,即委婉劝说,它的优点就在于充分尊重被劝说 者,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从而乐于接受。今天的人际 交往仍值得借鉴这种做法。
• (四)句子翻译 •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我同城北徐公相比哪个更 美丽? • 2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 的美男子。 • 3、徐公何能及君也? 徐公怎么能比得上你呢? • 4、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 第二天,徐公来了,仔细地看徐公,自认为不如徐公 美丽。 • 5、臣之美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皆以美于徐公。 • 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 求,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 6、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 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出我的过失的人, 授给上等奖赏;
(二)词类活用 1、邹忌修八尺有余:长,这里指身高。 2、朝服衣冠 朝:名词作状语,在早晨 服: 名词 用作动词,穿戴。 3、私我也:形容词用作动词,偏爱 4、王之蔽 甚矣:受蒙蔽。 5、闻寡人之耳者: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 6、吾妻之美我者: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美,认 为……美。 7、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名词用作状语,当面。 (三)、重点字词解释: 1、邹忌讽齐王纳谏 讽: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 婉地规劝。纳:接受 2、邹忌修八尺有余。修:长,这里指高。有,“又”。 3、朝服衣冠,窥镜。服:穿戴。窥:照。
二、基础知识 1、通假字: 小惠未徧。“徧”通“遍”,遍及,普遍。 2、古今异义:①牺牲:古: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牺牲 玉帛,弗敢加也。) 今 :为正义而舍弃生命。 ②鄙:鄙陋。(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今:指行为不正直。 ③忠:尽力做本职。(忠之属也。) 今:忠诚,忠实。 ④狱:案件。(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今:指监 狱。 ⑤情:以实情判断。(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今: 感情。 ⑥虽:即使。(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今:连词, 与“可是,但是”连用 ⑦再:第二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今:又。

4、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曾:古义:乃,并 今义:曾 经 5、投诸渤海之尾 诸:古义:之于, 今义:各个, 许多 6、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荷:古义:负荷, 今义: 荷花 7、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毛;古义:草木, 今义:毛 发 8、北山愚公长息曰 息:古义:叹气, 今义:休息 9、虽我之死 虽;古义:即使, 今义:表示转折关 系的连词,虽然 10、惧其不已也 已:古义:止, 今义:已经 11、无陇断焉 陇断:古义:山川阻隔, 今义:把 持独占 12、何苦而不平 何苦:古义:怎么会,哪怕 今义: 不值得做,犯不着
• 4、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复:又一次。 • 5、明日,徐公来,孰视之。明日:第二天。孰: 通“熟”,仔细。 • 6、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认为···美。私: ··· 偏爱。 • 7、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蔽:受蒙蔽,这里指 因受蒙蔽而不明。 • 8、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过者。面刺:当面指责。 • 9、能谤讥于市朝。谤讥:议论。市朝:公众场合。 • 10、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间进:偶然进谏。 • 11、而形貌昳丽:光艳美丽。 • 12、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用于比较。孰,谁,哪 一个。 • 13、皆以美于徐公:以为,认为。 • 14、 期年之后:满一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