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纸》说课稿
大班科学说课稿:神奇的纸
大班科学说课稿:神奇的纸一、引言纸是我们生活中经常用到的物品之一,我们从小就接触到它。
但你有没有想过,纸的来历和它的作用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神奇的纸原来有这么多不可思议的用途。
二、纸的来历纸最早起源于中国,在两千多年前的汉朝就已经有了纸张的制作。
当时的纸是用植物的纤维混合石灰浆制成,叫做“麻纸”,经过漫长的时间磨练,纸的质量越来越好,制作工艺也越来越精湛。
后来,纸张传入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又经过改良,制成了更厚、更光滑的纸张。
纸张随着中世纪传入欧洲,开始作为书写和印刷的主要载体,对欧洲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如今,纸张不仅用于标准的书写和印刷,还被广泛应用于包装、艺术、建筑等领域。
三、纸的作用1.书写和印刷除了电子书和电子阅读器之外,纸张依然是传统书写和印刷的重要载体。
纸张可以用来写字、画画,也可以担任印刷书籍、报纸、杂志以及各种宣传品、册页等的角色,且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包装纸张还可以作为包装材料,用于包装各类物品,如礼物、药品、食品、电器等。
与其它包装材料相比,纸张是更环保、更可覆盖和更轻便的选择。
3.艺术纸张不仅是一种实用工具,也可以成为艺术品的媒介。
纸张的纹理、质感以及柔软性,使其成为绘画、折纸、雕刻、贴画、书法等艺术形式的理想材料。
4.建筑在建筑领域,纸张被应用于展示模型的制作,以及可折叠的建筑结构的设计。
纸张作为材料的特点也让它在建筑和设计领域有着无限的可能性,可以用于灯饰、立体图案和墙面装饰等。
四、纸的实验既然纸张有着这么多神奇的用途,我们就来做个实验,在实验中探究更多有趣的现象。
实验材料:1.纸张2.水杯3.水实验步骤:1.将一张纸张竖起来,约 1 厘米,放在水杯边缘。
2.慢慢倾倒水到杯子里,注意水不要倒满,也不要将纸张整张放进水里。
3.观察现象:随着水的溢出,你会注意到纸张的底部通常会向外凸出。
这是由于水的表面张力升高所致。
实验结果:当水倾倒在杯子内部时,它会充满所有可用的空间,然后溢出杯边。
大班科学《神奇的纸》说课稿
大班科学《神奇的纸》说课稿大班科学《神奇的纸》说课稿大班科学《神奇的纸》说课稿1设计意图:新《纲要》中明确提出科学活动的指导要点: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本次科学活动正是遵循了这一要点,内容《神奇的纸》与材料“铅画纸”都来自于幼儿的生活,在幼儿感兴趣的游戏中进行提炼、深化,在层层递进的环节中,引导幼儿多次实践尝试,探究“怎样才能让纸站于桌上不倒?如何折叠才能在纸上放多块积木?最多能摆放几块?……”整个活动幼儿都是在动手动脑中探究问题、产生问题、再次尝试,就这样在探索、实践和游戏中幼儿的探究欲望增强了,亲身感受了科学探索的过程和方法,体验了发现的乐趣。
说活动重难点:重难点就在于引导幼儿积极主动探索纸不同的折法与承受积木重量的关系。
说活动目标:1、探索纸不同的折法与承受积木重量的关系。
2、主动参与讨论,表达自己在操作中的发现。
3、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体验操作与发现的乐趣。
(本人依据《纲要》中科学领域提出的目标要求,并从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需要出发,确定了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的活动目标。
)说活动准备:方形铅画纸若干张、木头积木数小筐。
说活动过程:过程遵循幼儿的发展特点,以《纲要》理念为指导,体现了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原则。
第一环节:一、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幼儿探索——让纸站住不倒。
1、幼儿自主探索让纸站住不倒的不同方法。
2、共同小结让纸站住的不同方法。
(在这第一环节中本人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幼儿自由说说自己以前对“纸特别是铅画纸”的认识,为下一个环节作好良好的铺垫。
通过幼儿的“说”使幼儿的已有经验与现有经验进行了整合,也让我对幼儿的水平有了更深了解,为接下来的活动组织提供了一个参考。
)第二环节:二、再次设置情景,引导幼儿自主探索——在站着的纸上面摆放多块积木。
1、猜测纸折叠后能否摆放积木?并个别尝试。
2、比较纸的不同折法,讨论如何折叠才能在上面放更多积木?3、引导幼儿进一步猜测。
大班科学《神奇的纸》说课稿
大班科学《神奇的纸》说课稿尊敬的评委、同行们: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解说的大班科学活动课程是《神奇的纸》。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活动目标、重难点解析、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以及活动总结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说教材】《神奇的纸》选自大班科学教育内容,通过探究生活中常见的纸张,引导幼儿发现其特性和用途,从而激发他们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说目标】1. 知识目标:使幼儿了解纸的种类、制作过程及其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 技能目标:通过实践活动,锻炼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比较能力。
3. 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幼儿热爱科学的情感,培养他们珍惜资源的良好习惯。
【说重难点】重点在于引导幼儿认识并理解不同类型的纸张特点及用途;难点在于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感知纸的可塑性和多功能性,并能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和发现问题。
【说教法与学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实验操作法、问题导向法等多元化教学手段,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展现纸的魅力。
幼儿则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动手操作等多种方式,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说活动准备】1. 教具准备:各种类型的纸(如宣纸、卡纸、牛皮纸等)、剪刀、胶水、彩笔等。
2. 环境创设:创设“纸的世界”主题环境,展示各类纸制品,引发幼儿兴趣。
【说活动过程】1. 引入环节:以故事或实物引入,引发幼儿对纸的兴趣。
2. 探究环节:引导幼儿观察、触摸不同材质的纸,比较其特性;并通过折叠、剪裁、绘画等活动,感受纸的多样可能性。
3. 实践环节:鼓励幼儿利用手中的材料制作简单的纸艺作品,体验纸的神奇之处。
4. 总结分享:组织幼儿分享自己的发现和创作成果,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活动延伸】课后,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寻找更多关于纸的实例,比如旧报纸的再利用、环保再生纸等,进一步深化对纸的认识和环保意识。
【活动总结】本次《神奇的纸》活动,不仅让幼儿深入了解了纸的特性与用途,也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幼儿园大班教案《神奇的纸》及教学反思(最终定稿)
幼儿园大班教案《神奇的纸》及教学反思(最终定稿)第一篇:幼儿园大班教案《神奇的纸》及教学反思大班教案《神奇的纸》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积极参与操作活动,想办法解决问题,探索让纸巾力气变大的办法,感受纸巾的神奇,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神奇的纸》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1.探索让纸巾力气变大的办法,感受纸巾的神奇。
2.积极参与操作活动,想办法解决问题。
3.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物质准备:纸巾、装有半桶水和不同重量的彩色水的油桶、筐子、拧好的纸绳若干。
【活动过程】1.出示纸巾、装有半桶水的油桶,引导幼儿结合经验,大胆猜测。
(问题引入,激发兴趣)你觉得纸巾能把这半桶水提起来吗?为什么?2.幼儿操作探索用纸巾提起半桶水的方法,初步感受纸巾的神奇。
(探索操作,尝试验证)(1)提出任务与要求:想办法用一张纸巾把油桶提起来。
(2)幼儿尝试探索,教师观察,鼓励幼儿积极动手,大胆尝试,重点观察幼儿用纸巾提起油桶的方法。
(3)交流分享:你用纸巾把油桶提起来了吗?你是怎么做的?3.幼儿再次探索用纸巾提起油桶的多种办法。
(自主探索,分享交流)(1)幼儿操作探索,教师观察指导,鼓励幼儿想出更多用纸巾提起油桶的方法。
并引导能力强的幼儿探索如何让纸巾变更有力气,把水瓶提的更久。
(2)交流分享:①你想出什么不一样的办法?②发现那种办法纸巾更有力气,水瓶提的更久。
4.探索让纸巾更有力气的办法,鼓励幼儿挑战提起更重的油桶。
(再次探索,提升经验)(1)出示装有彩色水的油桶,提出新的任务与要求:想办法让纸巾更有力气,提起更重的油桶,可以用多张纸巾或与朋友合作。
(2)幼儿尝试探索,教师观察指导。
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大胆尝试各种办法。
(3)交流分享:你发现那种办法使纸巾更有力气,提起更重的油桶。
5.迁移经验,初步感受团结起来力量大在生活中的应用。
神奇的纸说课稿
《神奇的纸》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神奇的纸》,我将从以下九方面进行剖析。
一、说教学内容:
本课教学内容是《神奇的纸》。
共有三项内容:
(1)是认识不同类型的纸;
(2)探究学习不同纸的不同特性和应用;
(3)珍惜纸,学习用废旧纸材制作撕贴画。
二、说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六年级学生,59人。
学生各方面素质一般,综合实践活动经验不足,且不喜欢表现自己,所以在教学中需要多鼓励,评价标准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三、说教学方法的运用
1.展示、讨论,拓展学生的认识。
对于纸,学生有比较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容易引发学生进行比较深入的科学探究兴趣。
在本课教学之前,教师已经安排学生收集各种纸或纸制品,并要求带到课堂进行展示。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是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从而在交流中认识不同的纸,了解纸的各种特性,以此为基础,用纸进行创作活动。
2.动手实验,仔细观察。
在探究学习环节,组织学生动手实验,仔细观察,从而认识各种纸的多方面的特性及其应用。
3.合作学习,共享学习资源。
在教学活动中,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安排教学活动。
不论是探究性学习,
还是创作活动,都安排学生先在小组内研讨交流,形成共识后代表发言,全班交流或实施制作活动。
说课稿 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纸》(说课稿)
在这一步,我先是出示大力士二级挑战卡,引导幼儿明确挑战要求。然后,幼儿分组操作并记录,并展示幼儿的操作成果。最后,进行小结,我的小结语是“我们完成了纸宝宝大力士挑战任务,发现只要通过正反折叠纸的方式来改变纸张的折叠形状,纸宝宝就能承受一定的重量”。
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纸(说课稿)
XXX
教学领域
科学领域
年龄段/班
大班
说教材
“神奇的纸”是大班科学活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大班幼儿会经常用到纸,在他们的印象中纸是很容易就可以撕碎的。而“纸的力量”这一探究主题能够引发幼儿的认知冲突,极大地提高幼儿的探究兴趣,引导幼儿了解纸的多样化用途。为此,我设计了这一活动。
说活动过程
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教师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因此,在本次科学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充足的与本次活动相关的探索材料,且材料的提供体现了层次性,以逐步引导幼儿通过探究获取相关科学经验。为了使活动顺利进行,并有利于目标的达成,整个活动我分为四步完成:
第一步,问题导入,激发兴趣,引出主题。
我的提问语:小朋友们看,今天老师带来了生活中最常见的“纸”。纸宝宝呀,想要成为一个大力士。你们能帮纸宝宝想想办法?
在第一步,我以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导幼儿积极思考,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第二步,幼儿自主操作实验让纸张站起来的方法。
在这一步,我先是给每位幼儿分发一张A4纸,引导幼儿自主探索、尝试各种方法让A4纸站起来。然后请幼儿展示自己的方法,并和幼儿一同设计记录符号,将幼儿的探索方法记录在大记录表上。最后,进行小结。
大班科学优秀一等奖说课稿《神奇的纸》
大班科学优秀一等奖说课稿《神奇的纸》1、大班科学优秀一等奖说课稿《神奇的纸》一、说教材《纲要》中提出:“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要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和经验”的精神。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纸,有彩色的腊光纸、有薄薄的毛边纸、有光滑的纸、有粗糙的纸……它们有着自己不同的特性,也有着相同的特点:易燃、易撕、易湿、易皱等。
正因为纸的品种多样、用处广泛,所以它一直是幼儿最喜欢的物品之一。
平常与幼儿的交流与观察中收集到有关幼儿许多关于纸的疑问与话题,如:“为什么在腊光纸上不好画画呢?”“为什么皱纹纸放在水里会退色?”“为什么宣纸放在颜料水会变颜色?”“你们瞧,纸会飞起来!”……这是幼儿的兴趣点。
因此这一课题有一定的教育价值,既符合幼儿当前需要——探究纸的秘密,又有利于长远发展,激发其创造的意识,且其教育资源丰富,有孩子们爱看的图书、有爸爸妈妈爱看的报纸、有色彩鲜艳的包装纸……孩子们喜欢用纸折飞机、做纸球、折扇子、写字、画画等,对纸充满了好奇与探究。
根据《指南》科学领域水平目标中提出:“尝试运用基本的科学方法探究问题,能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的意见,”以及本班幼儿探索欲望强,喜欢动手操作,能较好地运用语言与同伴进行沟通和交流,会喜欢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来看,我将《纸》定位为一个系列活动,本次活动《神奇的纸》是系列活动之一,着重让幼儿在玩中体验、感知、发现各种纸的不同特性,寓抽象的知识于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这与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孩子的学习要来源于游戏,来源于生活。
”的情况相吻合的。
根据以上分析及本班幼儿的已有知识经验、能力、发展水平与潜在能力的差异,制定本次目标:1、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探索活动,发现纸的不同特性。
2、会用简单的方法记录自己的操作过程及结果,乐意与同伴交流。
《神奇的纸》说课稿
《神奇的纸》说课稿《神奇的纸》说课稿大班科学《神奇的纸》说课稿【1】1、课件引题、激发幼儿兴趣(1)本环节我首先让幼儿观看“时装表演”引导幼儿注意观察:“模特身上的服装是用什么做的?”再让幼儿猜想“是怎么做的?” 既让幼儿复习了各种纸的名称,又能激发幼儿想制作服装的兴趣及进行时装表演的欲望。
(2)交流讨论:“你想做什么样的时装?”“用什么材料制作?”2、操作探索,拓展经验(1) 自选材料,初步感知本环节我请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纸来做服装,并介绍自己的发现:“请你说说你选了哪几种纸,有什么发现?”使幼儿感知到纸除了名字不同,还有厚薄不同、光滑粗糙不同、硬软不同等。
(2)操作记录,交流分享在这个环节中,先让幼儿互相说说,“想用什么办法来做纸服装?”而后提出要求:“用喜欢的纸边做边比一比,它们有什么不同?”然后把发现记录在纸上。
”这样孩子在探索的过程中带有很强的目的性。
在孩子操作过程中,我针对能力不同的孩子进行不同的指导,鼓励能力强的幼儿能用2种以上的方法进行比较,而且依次记录;而对于能力弱的幼儿用1—2种方法比较纸的特性,最后鼓励幼儿用完整的语言,向同伴交流自己的记录发现,这时,我只充当一名观察者、倾听者,巧妙点拨幼儿活动中的闪光点,并在此基础上,师幼共同小结出纸的共同特性与纸的不同特性。
这样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解决了本次活动的重难点。
3、联系生活,展开讨论:启发幼儿说一说纸在生活中什么用途?我们要注意什么?教育幼儿爱惜纸张和书本,并且注意卫生与安全。
4、时装表演,体验快乐《指南》中指出:“运用整合的思想,根据目标、内容恰当地采用适宜的组织形式,以达到最优化的结合。
”本环节中,我充分挖掘本活动的教育价值,将艺术领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让幼儿穿着自制的服装,在轻松活泼的音乐气氛中展示自我,品尝到成功的快乐。
5、活动延伸:幼儿园课程的实施应关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类活动,并注意各类活动之间的有机联系,发挥这些活动的互补作用,要做到在生活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
大班科学《神奇的纸》说课稿
大班科学《神奇的纸》说课稿一、教学内容本课的主题是《神奇的纸》,我们选择的人教版《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中,第四单元的第一个活动。
活动内容包括:了解纸的来源,知道纸的种类;通过各种实验,探索纸的吸水性、溶解性、可塑性等特性;利用纸进行创意制作,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纸的来源和种类,知道纸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
2. 通过各种实验,让幼儿探究纸的吸水性、溶解性、可塑性等特性,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3. 利用纸进行创意制作,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同时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纸的来源和种类,知道纸的吸水性、溶解性、可塑性等特性。
难点:让幼儿通过实验探究,发现纸的吸水性、溶解性、可塑性等特性,并能够运用纸进行创意制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纸、水、杯子、颜料、剪刀、胶水等。
学具:每个幼儿一份实验材料包,包括纸、水、颜料、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幼儿观察教室里的纸制品,如书籍、作业本、纸巾等,引导幼儿发现纸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向幼儿介绍纸的来源和种类,让幼儿了解纸的制作过程。
3. 实验探究:让幼儿进行纸的吸水性、溶解性、可塑性等实验,引导幼儿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4. 创意制作:让幼儿利用纸进行创意制作,如剪纸、纸雕、纸贴画等,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5. 作品展示: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引导幼儿互相欣赏和评价。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纸的来源纸的种类吸水性溶解性可塑性七、作业设计1. 请幼儿回家后,观察家里使用的纸制品,记录下来并画一张纸制品的画。
答案:幼儿回家后,观察家里使用的纸制品,如报纸、卫生纸、纸盒等,并画一张纸制品的画。
2. 请幼儿回家后,和家长一起进行一个纸的实验,如纸的吸水性实验,并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答案:幼儿回家后,和家长一起进行纸的吸水性实验,如把纸放在水里,观察纸的变化,并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大班科学《神奇的纸》说课稿模板
大班科学《神奇的纸》说课稿模板一、教材内容概述本节课的教材内容是《神奇的纸》,属于大班科学的一部分。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将了解纸的一些奇妙特性和用途,并通过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纸的基本知识,如纸的来源、成分等;•了解纸的不同种类及其用途;•掌握实验方法,观察纸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
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总结能力,引导他们从实验中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促进小组合作和共同探究。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了解废纸的再利用方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对纸的来源、组成和用途的初步了解;•通过实践活动,掌握观察、实验和总结的方法。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纸的来源和成分,并对其用途有初步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四、教学准备•课件、PPT或黑板;•纸张样本及其他实验材料;•实验器材和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问题导入的方式,引发学生对纸的好奇和兴趣,例如: - 你们平常都用纸做什么? - 纸是用来写字的吗? - 纸能够飞起来吗?导入过程中,可以呈现一些与纸相关的图片,激发学生的思考。
2. 学习内容呈现通过PPT或黑板,介绍纸的来源、组成、种类和用途,让学生初步了解纸的知识。
3. 实践活动步骤一:观察不同种类的纸张让学生观察不同种类的纸张,比较它们的颜色、纹理等特点,并观察纸张在水中的变化。
步骤二:实验纸张的吸水性在不同种类的纸张上放上水滴,观察水滴在纸张表面的表现,并总结纸张的吸水性。
步骤三:实验纸张的变形性让学生将纸张撕成不同形状,观察纸张的变形性,并总结纸张的可塑性和韧性。
步骤四:实验纸张的强度让学生尝试将纸张拉直,观察纸张的强度,并总结纸张的韧性和抗撕裂性。
4. 学科知识点开展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纸的特性,并引导他们从实验中得出结论。
科学《神奇的纸》说课稿
科学《神奇的纸》说课稿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物质的变化》中的第7课《神奇的纸》。
本节课主要通过探究纸的吸水性、透光性和吸热性等性质,让学生认识纸的基本特性,并了解纸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纸的吸水性、透光性和吸热性等性质。
2.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观察思考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纸的重要性,培养节约用纸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纸的吸水性、透光性和吸热性的实验操作和观察。
难点:如何设计实验,观察并分析纸的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纸、水、杯子、透明塑料袋、热水、灯泡等)。
学具:学生实验套装、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谜语“小白鼠,水中游,不用脚,也能走。
猜一物”,引发学生对纸的兴趣。
2. 纸的来源:介绍纸的发明历史,让学生了解纸的重要性。
3. 纸的吸水性实验:学生分组实验,观察纸放入水中的现象,讨论纸的吸水性。
4. 纸的透光性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将纸放在灯光下,观察纸的透光性。
5. 纸的吸热性实验:学生分组实验,观察纸放入热水中的现象,讨论纸的吸热性。
7. 纸的应用:介绍纸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报纸、书籍、纸巾等。
8. 节约用纸:教育学生节约用纸,保护环境。
六、板书设计神奇的纸吸水性:纸放入水中,纸吸水膨胀。
透光性:纸放在灯光下,纸能透光。
吸热性:纸放入热水中,纸吸热变形。
七、作业设计1. 描述纸的吸水性、透光性和吸热性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2. 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纸制品,并说明其用途。
3. 写一篇关于节约用纸的小短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纸的吸水性、透光性和吸热性等性质,学生兴趣浓厚。
但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实验操作不熟悉,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实验操作训练。
同时,对于纸的节约使用,学生认识还不够深刻,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强化。
大班科学《神奇的纸》说课稿模板
大班科学《神奇的纸》说课稿模板教材简析:梯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的基础上教学的。
学生学好这部分内容,既发展了空间观念,又培养了运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更为今后学习几何知识奠定了基础。
大班科学《神奇的纸》说课稿怎么写?下面特为大家推荐一篇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用。
一、说教材《纲要》中提出:“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要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和经验”的精神。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纸,有彩色的腊光纸、有薄薄的毛边纸、有光滑的纸、有粗糙的纸……它们有着自己不同的特性,也有着相同的特点:易燃、易撕、易湿、易皱等。
正因为纸的品种多样、用处广泛,所以它一直是幼儿最喜欢的物品之一。
平常与幼儿的交流与观察中收集到有关幼儿许多关于纸的疑问与话题,如:“为什么在腊光纸上不好画画呢?”“为什么皱纹纸放在水里会退色?”“为什么宣纸放在颜料水会变颜色?”“你们瞧,纸会飞起来!”……这是幼儿的兴趣点。
因此这一课题有一定的教育价值,既符合幼儿当前需要——探究纸的秘密,又有利于长远发展,激发其创造的意识,且其教育资源丰富,有孩子们爱看的图书、有爸爸妈妈爱看的报纸、有色彩鲜艳的包装纸……孩子们喜欢用纸折飞机、做纸球、折扇子、写字、画画等,对纸充满了好奇与探究。
根据《指南》科学领域水平目标中提出:“尝试运用基本的科学方法探究问题,能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的意见,”以及本班幼儿探索欲望强,喜欢动手操作,能较好地运用语言与同伴进行沟通和交流,会喜欢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来看,我将《纸》定位为一个系列活动,本次活动《神奇的纸》是系列活动之一,着重让幼儿在玩中体验、感知、发现各种纸的不同特性,寓抽象的知识于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这与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孩子的学习要来源于游戏,来源于生活。
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纸》说课稿
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纸》说课稿《神奇的纸》是一节针对小学大班科学课的活动课。
本课围绕纸巧的基本原理展开,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和探索精神。
本节课设计时间为40分钟。
以下是《神奇的纸》的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纸的基本材料和制作过程;(2)掌握纸的基本特性;(3)能够进行简单的纸巧折叠。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践等方式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2)运用多媒体技术呈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力;(2)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增强对科技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通过纸巧折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2)了解纸的制作过程和基本特性。
2.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总结纸的特性;(2)如何教导学生进行简单的纸巧折叠。
三、教学准备1.学具准备:(1)小组卡片(每组2张);(2)彩色纸等材料。
2.教学媒体准备:(1)多媒体投影仪;(2)PPT课件。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内容,了解纸的基本特性。
(2)通过展示一些纸巧模型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1)通过多媒体展示一段制作纸的过程和纸的材料。
(2)简要介绍纸的制作过程和基本材料,并与学生进行互动对话,引导学生思考。
3.实践探究(15分钟)(1)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两个人。
(2)发给每个小组两张卡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卡片的特点。
(3)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利用卡片进行简单的纸巧折叠。
教师巡视指导。
4.总结归纳(5分钟)(1)引导学生总结纸的特性和纸巧折叠的方法。
(2)学生分享他们的发现和经验。
5.拓展延伸(5分钟)(1)展示一些纸巧作品,让学生欣赏,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创作出自己的纸巧作品。
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纸》教案
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纸》教案一、活动简介《神奇的纸》是一款适合大班幼儿科学探究的活动。
本活动主要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和介绍,让幼儿认识纸张的特性和用途,增加幼儿的科学知识,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二、活动目标1.认识纸的产生历史和种类;2.了解纸张的特性并掌握如何制作纸;3.学习纸的用途,开始了解环保的概念;4.通过展示和实验等形式来丰富幼儿的科学知识;5.培养幼儿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活动准备1.教具准备:•碎片纸张、手工纸、绘画纸、卫生纸等;•接触水的工具:水杯、水盆;•接触火的工具:蜡烛、打火机、锅等;•接触光的工具:植物、手电筒等;•其他物质:小盆、水彩笔、刷子等。
2.教师准备:•准备好描述和制作纸张的过程所需材料;•预先了解相关的科学知识,并准备好相关资料;•搭建好展示所需的设备,以便于幼儿观看。
四、活动步骤第一步:引入活动教师出示一些不同种类的纸张,例如碎片纸张、手工纸、绘画纸、卫生纸等,并简要介绍一下纸张的历史和种类,然后引导幼儿发表一些和纸张有关的个人经历。
第二步:展示实例通过展示一个纸张制作流程的视频,在视频播放时,着重模拟纸制作的整个过程,教师可以对幼儿进行解说。
同时,通过简单的实验,让孩子们亲手感受纸张在接触火、光、水等方面的特性。
第三步:自行制作纸张教师拿出制作纸的所有材料,让每个幼儿亲手制作纸张,这样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为了更有趣和卫生,教室可以放置多张小桌子和小凳子,每一位幼儿可以选择自己的小桌子和小凳子来制作纸张。
第四步:展示和分享当幼儿们完成纸张制作后,教师鼓励每位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询问他们的感受。
教师可以邀请幼儿分享一些他们制作纸张的经历和心得。
同时,教师也可以评论一下每位幼儿的作品,这将会给孩子们带来更多的欣慰和自信。
五、注意事项1.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所有的教具和材料,并提前搭建好相应的场景。
2.在实验环节,教师要时刻注意幼儿的安全,特别是接触火的实验,教师需要亲自辅导和提示。
大班上学期科学教案《神奇的纸》
《神奇的纸》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认识不同种类的纸,了解纸的特性。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3.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认识不同种类的纸,了解纸的特性。
2.教学难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不同种类的纸(如报纸、杂志纸、卫生纸、塑料纸等)、剪刀、胶水、水、颜料等。
2.环境准备:清洁、安全、舒适的教室环境。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出示一张神奇的纸,引发幼儿好奇心。
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你们觉得纸有什么神奇的地方?”2.认识不同种类的纸教师展示不同种类的纸,让幼儿观察、触摸,了解它们的特性。
引导幼儿说出各种纸的用途,如报纸可以用来擦桌子,卫生纸可以用来擦屁股等。
3.探索纸的特性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纸为什么有不同的特性吗?”鼓励幼儿大胆猜测,并尝试用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测。
教师演示实验,让幼儿了解纸张的吸水性、柔韧性等特性。
4.制作神奇的纸教师出示制作材料,引导幼儿制作神奇的纸。
鼓励幼儿发挥创意,用不同的材料、颜色和图案制作属于自己的神奇纸。
5.分享与展示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制作过程中的趣事。
教师对幼儿的作品进行点评,肯定他们的创意和努力。
鼓励幼儿提出问题,教师解答。
7.延伸活动教师布置家庭作业:与家长一起收集不同种类的纸,了解它们的用途,下节课分享。
教师组织纸艺活动,让幼儿动手制作纸艺作品,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次活动中,幼儿对各种纸张的特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实验和制作过程。
在分享环节,幼儿大胆展示自己的作品,表达自己的创意。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不仅了解了不同种类的纸,还学会了制作神奇的纸,提高了他们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但在活动过程中,部分幼儿在实验操作时注意力不够集中,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引导。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让幼儿认识不同种类的纸,了解纸的特性。
《神奇的纸》教案(精选12篇)
《神奇的纸》教案(精选12篇)《奇妙的纸》教案篇1活动目标:1.知道纸经过加工后可以变成其它功能。
2.在老师指导下对一般的纸进行简洁加工与改进,比较材料在转变前后的变化。
3.在老师指导下,能用语言描述纸在折叠前后的变化。
活动预备:白纸若干、纸的变化图。
活动过程:1.沟通导入(1)沟通纸的特点。
老师出示一张白纸,请幼儿说一说,这张纸有什么特点?小结:纸很薄,很轻,是白色的。
(2)沟通纸的用途。
师:生活中我们可以用纸来做什么?小结:生活中我们可以用纸写字、画画、做手工……(3)引发对纸的畅想。
师:我们有什么方法可以让纸具有更多奇妙的本事?2.探究(1)了解改造纸的方法师:请你们想想,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转变一张白纸?让它变得更美丽或者有其它用途?小结:用折叠、染色、刷油……这些方法都能把白纸变得更美丽,更好玩。
(2)师:今日我们就用折叠的方法来尝试转变白纸,看看转变后的白纸会有哪些新的功能3.探究转变外形后纸的`新功能(1)学习折叠瓦楞形;(2)比较折叠成瓦楞状纸前后纸的变化;师:白纸折叠后与原来的白纸相比有什么变化?小结:白纸折叠这成的这种外形叫瓦楞状,我们叫瓦楞状纸。
4.探究瓦楞状纸的功能和本事。
(1)请幼儿将白纸与瓦楞状纸分别平放在桌面上,用手轻轻按一按白纸和瓦楞状,体验手心的感觉,将感受记录在观看记录表内。
(2)放一放:取两本厚一些的书,以间隔肯定的距离平放在桌面上,先将一张白纸放在两本书上,接着由轻到重将物体(可以选择身边轻重不同的物体,如回形针、橡皮)放在纸的正中间,看纸能否承受得住以及能承受多重的物体。
测完白纸后,再去测瓦楞状纸,看看能承受多少重量,记录在记录在观看记录表内。
摸一摸:领取一杯热水,用白纸贴着杯子感受冷热程度;换用瓦楞状纸,再次感受冷热程度,并对比有什么区分。
记录在记录在观看记录表内。
小结:白纸做成瓦楞状纸后变的比白纸受重和隔热效果好些了。
活动延长:幼儿在科学区学做幼儿用书p10页的折纸,想想为什么纸会站起来。
大班科学神奇的纸教案8篇
大班科学神奇的纸教案8篇科学教育在幼儿园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科学教育,幼儿能够培养观察力、实验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在科学教育中,纸是一种非常常见而且便捷的实验材料,可以用来进行各种有趣的实验。
第一篇:纸的吸水性实验这是一个简单而有趣的实验,通过这个实验可以让幼儿了解纸的吸水性。
首先,准备几张不同类型的纸,比如普通纸、抽纸、厚纸板等。
然后,在每张纸上倒上相同数量的水,观察不同类型的纸对水的吸收情况。
可以发现抽纸吸水最快,厚纸板吸水最慢。
第二篇:纸的阻燃性实验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引导幼儿了解纸的阻燃性。
首先,准备几张纸,用火柴点燃纸的一角,观察纸的燃烧情况。
可以发现普通纸易燃,而防火纸不易燃。
第三篇:纸的折叠实验这个实验可以提高幼儿的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
让幼儿使用纸进行各种折叠,可以折叠成动物、飞机等形状。
通过这个实验,可以让幼儿发现纸的可塑性和变形性。
第四篇:纸的韧性实验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引导幼儿了解纸的韧性。
首先,准备两张纸,一张普通纸,一张加工过的纸,比如油浸纸。
然后,分别在两张纸的一端挂上同样重量的小石块,观察纸的拉伸情况。
可以发现加工过的纸比普通纸更韧。
第五篇:纸的垂直度实验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引导幼儿了解纸的垂直度。
首先,准备一张纸,然后将纸的一角用胶水粘在墙上,观察纸是否垂直。
可以让幼儿用量角器测量纸与地面的夹角,了解纸的垂直度。
第六篇:纸的稳定性实验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引导幼儿了解纸的稳定性。
首先,准备几张纸,然后让幼儿试着做出一个能够承重的桥梁或者塔楼。
可以让幼儿体验纸的稳定性与结构设计的关系。
第七篇:纸的光线折射实验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引导幼儿了解纸对光线的折射。
首先,准备一张纸,将纸弯曲成弧形,然后将一束光线射在纸上,观察光线的折射情况。
可以让幼儿理解光线的传播方式和纸对光线的影响。
第八篇:纸的强度实验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引导幼儿了解纸的强度。
首先,准备几张纸,然后让幼儿分别用手将纸撕开,观察撕开的力度。
幼儿园说课稿《神奇的纸》(2)
幼儿园说课稿《神奇的纸》(2)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了解纸张的来源和制作过程,认知纸张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整合信息的能力。
3.通过制作手工制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增强其动手能力。
2.能力目标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了解纸张的来源和制作过程,认知纸张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整合信息的能力。
3.通过制作手工制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增强其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点1.了解纸张的来源和制作过程,认知纸张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通过制作手工制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增强其动手能力。
三、教学内容1.引入(10分钟)老师和孩子们共同探讨纸张的重要性,并引出纸张的来源和制作过程。
2.学习纸张的源头(20分钟)1.让学生通过观察纸张的外观和触摸纸张的手感来感受纸张的质地和种类。
2.介绍造纸的历史和纸张的发展过程。
3.边讲故事边开展问答活动,孩子们积极参与。
3.了解纸张的制作过程(30分钟)1.观看有关纸张制作的视频,孩子们了解纸张的制作流程。
2.通过小游戏帮助学生掌握纸张的制作流程的每一个节点和加工过程。
4.制作纸张(60分钟)1.使用已售卖的纸张废料边上课边制作纸张。
2.老师指导学生如何制作纸张,并与学生一同实践。
3.引入手工制作环节,通过学习产生的纸张废料边教边制作手工制品。
四、教学方法1.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并结合互动问答活动促进孩子们参与。
3.讲授和制作完呈现效果比较理想,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学思维。
4.老师与学生互相合作制作手工制品,以此促进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
五、教学评价1.教师可以根据孩子们制作的手工制品评价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2.可以通过观察孩子们的制作,判断孩子们理解知识的掌握情况。
科学说课稿:神奇的纸
科学说课稿:神奇的纸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大班科学说课稿:神奇的纸”!一、说教材
《纲要》中提出:“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要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和经验”的精神。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纸,有彩色的腊光纸、有薄薄的毛边纸、有光滑的纸、有粗糙的纸……它们有着自己不同的特性,也有着相同的特点:易燃、易撕、易湿、易皱等。
正因为纸的品种多样、用处广泛,所以它一直是幼儿最喜欢的物品之一。
平常与幼儿的交流与观察中收集到有关幼儿许多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设计意图:
新《纲要》中明确提出科学活动的指导要点: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本次科学活动正是遵循了这一要点,内容《神奇的纸》与材料“铅画纸”都来自于幼儿的生活,在幼儿感兴趣的游戏中进行提炼、深化,在层层递进的环节中,引导幼儿多次实践尝试,探究“怎样才能让纸站于桌上不倒?如何折叠才能在纸上放多块积木?最多能摆放几块?……”整个活动幼儿都是在动手动脑中探究问题、产生问题、再次尝试,就这样在探索、实践和游戏中幼儿的探究欲望增强了,亲身感受了科学探索的过程和方法,体验了发现的乐趣。
说活动重难点:
重难点就在于引导幼儿积极主动探索纸不同的折法与承受积木重量的关系。
说活动目标:
1、探索纸不同的折法与承受积木重量的关系。
2、主动参与讨论,表达自己在操作中的发现。
3、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体验操作与发现的乐趣。
(本人依据《纲要》中科学领域提出的目标要求,并从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需要出发,确定了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的活动目标。
)
说活动准备:方形铅画纸若干张、木头积木数小筐。
说活动过程:
过程遵循幼儿的发展特点,以《纲要》理念为指导,体现了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原则。
第一环节:
一、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幼儿探索——让纸站住不倒。
1、幼儿自主探索让纸站住不倒的不同方法。
2、共同小结让纸站住的不同方法。
(在这第一环节中本人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幼儿自由说说自己以前对“纸特别是铅画纸”的认识,为下一个环节作好良好的铺垫。
通过幼儿的“说”使幼儿的已有经验与现有经验进行了整合,也让我对幼儿的水平有了更深了解,为接下来的活动组织提供了一个参考。
)
第二环节:
二、再次设置情景,引导幼儿自主探索——在站着的纸上面摆放多块积木。
1、猜测纸折叠后能否摆放积木?并个别尝试。
2、比较纸的不同折法,讨论如何折叠才能在上面放更多积木?
3、引导幼儿进一步猜测。
4、幼儿自主尝试。
(这第二大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点、难点所在,是活动的主要环节。
在这里我首先是创设了一个轻松、愉快、宽松、自由的活动环境,这是非常重要的,《纲要》中提出教师应为幼儿创设宽松、愉快的活动氛围,为幼儿提供自由选择和创造的机会与条件,本人正是遵循了这一理念。
接下来引导幼儿自由自主去探索“纸折叠后能否摆放积木?在站着的纸上面可以摆放多少块积木?讨论如何折叠才能在上面放更多积木?”让幼儿带着目的、带着疑惑去探讨,这个过程就是让幼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且是提供机会让幼儿自己动手动脑,通过亲自尝试、亲自探索来解决问题,同时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又学会自己去发现新的问题,再次去实际操作、自主探讨,做到在解决众多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科学知识,提高观察力、探讨力、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当然,探索活动中与探索活动后的交流讨论是非常重要的,它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式,而且幼儿的合作、讨论、分享能力也会由此提高,同时也体现了合作探究式的生生互动、师幼互动形式。
)
第三环节:
三、产生挑战的数量,引导幼儿再次尝试。
1、师幼一起讨论尝试后的结果,产生挑战数量。
2、请个别幼儿上来挑战最多的。
3、经验交流:如何折叠才能挑战成功?
4、结束。
(这个环节放在活动的后面进行,主要目的是让幼儿在“挑战同伴的最高成果”的自主实践尝试活动中巩固积累的经验,增强自信心,提高实践挑战能力。
通过趣味性的操作游戏幼儿再次得到了发展,相互之间又有了经验交流、互动成长、分享成果的机会,我所处的位子仍是引导者鼓动者,幼儿仍是自主发展着。
本环节准备在5分钟左右完成。
)
总的来说,在本次活动设计中我力求幼儿最大程度的参与,采用自主探索的方法,让幼儿在充满轻松、自由的活动氛围中学得主动、轻松、快乐,并运用多种感官解决多个问题,真正实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在玩中学、做中学、学得快乐,由此设计的活动过程也是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三大环节。
延伸活动:
可以在探索区域中继续深入活动,不断在尝试中产生挑战数量并用“操作”去迎接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