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国际关系各简况-推荐下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国际关系各简况

国际关系复杂多变,二战后,世界就形成了三类国家体系: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体系;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体系及新崛起的第三世界体系,随着国际舞台上国际组织不断增多和壮大,新产生的国际组织逐渐取代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发挥作用的趋势。国际关系的重点也逐渐转变为以经济为主。八十年代以后,国际关系以此为基础,具体体现如下:

一,八十年代美苏争霸的新态势

七十年代,美苏争霸的态势是苏攻美守,到了八十年代,这种情况完全彻底改变,美国对苏联的态度重新强硬起来,此转变是从卡特上台后开始的,其政策可概括为"卡特主义",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内容:

1、苏联的全球攻势是对美国的利益和价值观的一个极大的挑战;

2、强调地区性安全结构,主张东欧、中东和远东联合起来建立相互协作机制;

3、下决心扩充军力,调整核战略,重新取得对苏优

势。

卡特之后上台的里根在其政策上体现出与卡特一脉相承的特点,里根对苏政策被称为"新遏制政策",重点如下:

1、扩充美国的军事实力,谋求打破与苏联的战略均衡状态;

2、组建阻截苏联的战略防线

3、以实力为后盾,执行以实力求和平的方针;

4、开展对苏联的经济攻势;

5、与苏联进行意识形态战。

该政策的最突出体现即"星球大战"计划,它正式名称叫"战略防御计划"原始目的是准备将"战略防御弹道导弹"拦截在到达美国之前,达到消除核威胁的目的。里根认为:"战略防御计划"需要调动一切盟国的力量。该计划出台后,在国际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震动,这是美国推行强硬的军事新政策的反映,标志着美国核战略的思想的转变,寻于苏联而言,该计划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诱饵,正是该计划是苏联不惜一切代价与美国展开了核军备竞赛,造成了国民经济的巨大损失,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里根之后的乔治﹒布什提出了"超越遏制战略"它是里根战略的继续和发展,它强调谨慎、考验、渐变。布什强调将苏联引入国际社会,使之在国际合作中发生演变;他倡导建立一个统一、开放和自由的欧洲,支持东欧的演变,要求苏联打破铁幕,拆毁柏林墙。布什的该战略是在80年代未的新形势下提出的。首先,当时的世界已呈现出由两极向多极格局转变的趋势;另外,美国的实力尤其是经济实力在里根时期得到很大的发展;第三,在苏联国内戈尔巴乔夫上台,推行新思维,美国趁苏联国内混乱之机开始积极施加自己的影响。布什为实施自己的战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具体如下:

1、积极推进美苏最高级别的会悟,就双边关系,人权问题,军控问题频频向苏联发动攻势;

2、为苏联提供经济援助,支持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但要求他彻底改变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借他之手搞垮苏联,促使东欧演变与华沙条约组织瓦解。

苏联这一时期,戈尔巴乔夫的最大举动是实施新思维。主要内容如下:

1、戈尔巴乔夫认为当今世界是个多样性的统一体;

2、核战争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全人类的利益高于阶级利益,企图迫使国际关系人性化、人道主义化、非意识形态化;

3、认为资本主义仍有前途和生命力。戈尔巴乔夫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关于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的普遍原则;允许各自国家进行自由的选择;确立普遍安全原则。力求政治解决裁军问题;维持两极体制,主张和平竞赛。

"新思维"在外交上的具体体现是:

1、将苏联同美国的关系作为苏联外交的最优先处理的问题,积极推进两国首脑会谈。在裁军谈判中作出单方让步,并且在同美争夺第三世界的斗争中示取退让政策;在解决地区冲突中配合美国的行动,按美国的意愿进行国内政治经济改革。

2、允许东欧国家进行自由选择,推动东西欧之间的外交。

3、缺掉包袱,从第三世界收缩。

二、西欧的状况

在80年代,西欧联合的步伐更加紧凑,其中最大的举措是"尤里卡计划"的提出。1985年4月法国总统密特朗认为要使西欧在美苏争霸的新形势下确保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必须加强在尖端科技领域的合作,建立一个欧洲技术共同体,该计划的主要内容如下:

欧共体国家将合作成立科研协调机构,通过实业界与研究机构在尖端科技领域的合作使高科技在欧洲大陆的普及,增强欧共体国家的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与星球大战计划不同的是该计划的主要目标是致力于民用科技的开发。它的提出标志着西欧的联合发展至科技和文化的层面。此外,这一时期西欧的联合还有以下趋向:欧共体的进一步扩大和发展;西欧在军事防备方面开始联合发展。

三、日本

80年代,日本的国家战略表现为由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其标志是日本首相大平正芳在1980年提出的“综合安全保障战略”,内容如下:

1、力争国际关系的整体好转,利用国际力量增强世界的合作与团结。

2、日本的安全稳定依赖的是北美和西欧,但未来最有希望的是亚洲、太平洋地区。因此,日本必须以日美安全条约为依托,在美国的核保护伞下适应增强日本的防卫力量,在全球经济与南北关系上发挥日本自己的影响。

3、世界已达到高度相互依存的时代,人类面临着多方面相互联系的综合性威胁,因此,也必须彩多种手段来制止多种威胁,这表明日本要在国际上发挥自己的政治作用,展现日本文化的影响力。到了中曾根时代,明确提出“战后政治总决算,”将“成为国际国家”作为日本发展的战略目标,采取措施如下:

公开宣布日本持有两方议员的立场,倡仪建立日美欧协作机制,对美国分担防卫责任,进一步密切日美军事合作机制;突出经济安全保障及在综合战略中的核心地位。

以上现项改革的提出,在日本对外关系史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标志着日本由追随美国的被动外交转变为追求自身国家战略目标的主动外交,国家的发展战略由偏向经

济转向偏向政治。其外交的出发点也由单独发展同美国的双边关系的层次上升到世界战略的高水平,日本开始向争取政治大国的目标积极迈进。

四、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

80年代,在整个世界形势都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中国的对外关系也进行了调整。

1、中美关系:80年代初,中美关系有一个新的发展,其标志是中美八·一七公报的发表。在此公报中,美国承诺出售给台湾的武器在性能和数量上不超过中美建交后几年供应的水平,并准备逐步减少对台武器的销售,直到最后解决这一问题。这一公报和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建交公报共同成为中美关系的基础。当然,80年代,中美关系仍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如台湾问题、西藏问题、中美贸易问题等。

2、80年代,中国同东欧、苏联的关系得到了改善和发展。

1989年,戈尔巴乔夫访华,中苏关系实现正常化。

3、中日关系有进一步友好发展的趋势,也存在非常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