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现代服务业应与新型工业化同步发展
息、保险、物流等现代服务业融合。二是加大通信
服务、软件服务 、电视广播服务 、网络服务等向电
子信息产业 的渗透力度 ,促 进 电子 信息产 品的升
级, 延伸电子信息产 业链 ,培育 电子 信息产业 集
网络服务 、电视广播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的融合。三 是充分发挥医疗服务资源丰富的优势 ,加快医疗服
目 ,我国大多数城市的餐饮 、旅游等传统服 前
务业增加值 占服务业总增加值 的 8 %以上,而信 0
产业链,培育汽车产业集群,促进汽车制造业与信
息服务、科技研发、金融工程等现代服务业所 占比 重不到 1%。随着 全球经济 一体化进 程 的推 进, 0
跨国公司已开始向我 国现代服务业领域进行市场扩 张和产业转移。北京 、上海、广州、深圳等发展程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规划。 北京提出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综合竞争
造业的发展为条件 ,具有高技术密集度 、高知识含 整。全国 2 多个省市的 3 多个中心城市也制定 了 o O
量、高附加值的特点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我省现 代化 的基本趋向,与之相配套的现代服务业必须同 步发展 , 否则 ,不仅会制约新型工业化的发展 ,也
三、我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思路和对策
( 一)积 极进行 制度 创新
金 、机电装备是我省的工业支柱 。 计算机软件制造 保险机构集聚地和离岸金融基地。
级转换成为当前我省工业化的基本趋向。适应这种
工业化升级 ,信息化 的技术支持 和服务 、科 技教 的新型服务业 ,具有越来越大的需求和广阔的发展
业和新型制造业有很好的基础 ,向工业化中后期升
拥有全国重要的期货交易中心 、拥有东北地 区唯一
的外汇交易中心。还要建设成为东北地区外资金融 四是以我省众多的海港、路港 、空港的现代物 流为核心,重点发展电子商务 、仓储配送 、运输分 拣 、货代报关 、结算理赔、金融保险 、税务代理、 调查、国际商务代理 、展销会议、投资 中介 、项 目 评估等产业 。
在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恳谈会上的讲话
在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恳谈会上的讲话市政协各位领导、各位委员、各位企业家、同志们:今天,在赵主席的高度重视和亲自指导下,在我市推动“十二五”良好开局的关键时期,市政协专题举办“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恳谈会,邀请各位委员、各有关部门和各位企业家对现代服务业发展建言献策,这对于提升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对市政协举办这次活动表示衷心的感谢。
刚才,各位委员、各位企业家从不同角度就全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既有经验总结,又有问题剖析和对策思考,我听了很受启发,很受鼓舞。
服务业发展水平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城市,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市场化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尤其是在从工业化中期向后工业化社会转型的发展阶段,发展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是经济从数量型增长转向质量型发展的必经之路。
近年来,全市各级各部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培植税源为目标,大力发展服务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到2016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完成亿元,比上年增长%,占GDP的比重达%,拉动经济增长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增加值和增幅均居全省第2位;服务业从业人员达到万人,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达%,比重高于第二产业个百分点。
在规模扩大的同时,结构逐步改善,现代服务业比重不断增加,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日益突出,已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重要渠道。
但与全面协调发展的要求相比,我市服务业的总量小比重低、结构层次低、竞争力较弱、发展不平衡。
特别是物流、信息、金融、旅游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
与周边城市相比差距更大,2016年,**三次产业比重为::,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近十年来还下降了2个百分点,与全国、全省和周边州市差距较大,分别低于全国、全省和个百分点;分别比昆明市低亿元,增速低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低20个百分点;比贵阳市低亿元,增速低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低25个百分点。
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若干意见(精)
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若干意见湘发〔2007〕3号以新型工业化引领和带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是省第九次党代会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面对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区域竞争日益激烈,实现富民强省的发展目标,必须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为加速推进我省新型工业化进程,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深刻认识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大意义1.推进新型工业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选择好可以依托的载体。
新型工业化是工业发展模式和路径的重大转换,是速度与质量、结构、效益相统一,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推进新型工业化,既是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
实践证明,只有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才能做到又好又快、科学发展。
我们必须把握大势,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努力使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步入科学发展轨道。
2.推进新型工业化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途径。
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高消耗低效益,是制约我省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
新型工业化具有与信息化等现代科技紧密结合、经济发展同资源环境紧密依存、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紧密关联等显著特点。
我们必须把握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方向,充分发挥我省的比较优势,大力改造传统产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全面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形成以高端化、集群化、集约化和生态化为特征的新型产业体系,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到集约、由数量到质量的转变,从而促进全省经济实现量的增长和质的提升。
3.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实现富民强省的必然选择。
我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富民的责任十分重大,强省的任务十分艰巨。
浅谈现代服务业对新型工业化的影响
浅谈现代服务业对新型工业化的影响摘要在新经济中,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越来越紧密地相互融合,成为制造业发展的有力支撑。
现代服务业对于制造业产业增值、能级提升以及增加制造业竞争力作用凸显。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有利于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新型工业化生产者服务1 现代服务业的涵义现代服务业是相对于“传统服务业”而言的,它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和信息产业的发展而出现,是信息技术与服务产业结合的产物。
它不仅包括直接因信息产业和信息化的发展而产生的新兴服务业形态,如计算机和软件服务、信息咨询服务等;同时也包括通过应用信息技术,从传统服务业改造和衍生而来的服务业形态,如金融、物流服务等。
现代服务业是在工业化比较发达的阶段产生的,工业的发展是现代服务业的基础和条件。
现代服务业主要是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经营理念而发展起来的,它是知识和技术相对密集的服务业;现代服务业是主要依靠信息科技、人才等与知识相关的要素投入的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有利于促进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由主要依靠消耗资源向更多地依靠智力支持和科技进步转变。
2 现在服务业发展对新型工业化的意义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实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阶段,能源消耗强度较高,消费规模不断扩大,加剧了能源供求矛盾和环境污染状况,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现代服务业是无烟产业,对环境损害程度很轻,对资源依赖性很低。
因此,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用现代服务业对第一、二产业内部结构进行优化和重组,有利于减轻对自然环境的损害,保护自然资源,加强资源开发管理,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建设。
现代服务业对于增强工业产业竞争力的作用十分明显。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在工业产品的附加值构成中,纯粹制造环节所占的比重越来越低,而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中物流、营销、研发、信息服务等专业化生产服务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成为企业提高效益的主导因素。
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议
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议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实现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核心任务之一。
为了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以下是我给出的一些建议:1.加强产业结构调整。
优化产业布局,加大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力度,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加强研究和开发创新型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提高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2.加强技术创新能力。
加大科技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加强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建立创新平台,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3.加强产业链协同和配套。
建立完善的产业链条,加强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与协同。
加强产业配套能力,提升产业链上的中小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4.加强企业创新能力。
培养和引进高层次的创新人才,加强企业的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
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企业间的技术交流和合作,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5.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培养适应现代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加强高校和企业的合作,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提高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6.加强金融支持和服务。
加大对现代化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提供融资渠道和金融服务。
建立风险投资机制,支持创新型企业的发展。
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提供稳定的金融环境。
7.加强政府引导和政策支持。
制定有利于现代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加大对现代化产业的支持力度。
加强政府引导,推动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高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
8.加强国际合作和开放。
加强与国际先进产业发达国家的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产业发展的水平。
积极参与国际产业合作,拓展市场,提升产业竞争力。
9.加强绿色和可持续发展。
推动现代化产业向绿色和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加强环境保护,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循环经济发展,促进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10.加强企业管理和运营能力。
朔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实施意见
朔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朔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04.10•【字号】朔政发[2008]51号•【施行日期】2008.04.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服务贸易正文朔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实施意见(2008年04月10日朔政发〔2008〕51号)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推进我市服务业加快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7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08〕11号)以及省委、省政府对服务业工作战略部署,并结合我市实际,现提出我市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实施意见。
一、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总体思路和目标1、把加快发展服务业摆上首要位置。
加快发展服务业是我市实现“两个翻番”(到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比2007年翻一番)目标,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构筑发展新优势的重大举措,是抢抓历史机遇、推动跨越式发展的紧迫任务,也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发展经验表明,发达的服务业是现代城市的重要特征,也是衡量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近年来,我市服务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的发展态势,经济总量不断加大,对地方税收贡献逐年提高,对缓解就业矛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现阶段,我市正处于工业化中期,煤电工业占据经济的主导地位,但相比之下,服务业发展的总体水平还不高,存在总量偏小、档次较低、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新兴服务业仍处于起步阶段,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充分认识一手抓新型工业,一手抓服务业,既是朔州优化经济结构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主要途径,也是跳出传统工业化模式,走服务型经济道路的必然选择。
2、总体思路和目标。
四个发展
四个发展: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统筹发展。
三大历史任务:加快推进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建设、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城市建设步伐。
走在全省前列“八个方面”:1.以高原特色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为引领,在加快发展特色优质高效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上走在全省前列,特色优势作物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比重达到90%以上,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0%以上;2.以工业园区建设为平台,在加快开发培育我省新的经济增长极上走在全省前列,园区增加值占全区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80%以上;3.以东部城市群建设为突破口,在加快推进城市化、统筹城乡一体化进程上走在全省前列,成为全省新兴城市建设的核心区;4.以改善民生为目标,在加快发展城乡社会公共事业上走在全省前列,成为全省以发展惠民生、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示范区;5.以扶贫开发、劳务输出、发展特色产业为着力点,在加快农村居民收入增长上走在全省前列,成为全省新农村建设样板区;6.以旅游、商贸、物流业为抓手,在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上走在全省前列,成为兰西经济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7.以社会管理创新为契机,在平安海东、和谐海东、文明海东、信用海东建设上走在全省前列,成为全省社会管理的模范区;8.以加强党的各级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为保证,在统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上走在全省前列,成为全省政府效能的先进区。
中国共产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
变化变革
敢于担当
务求实效
• 深入开展“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 题教育活动,引导各族群众感恩社会主义祖国大家 庭,发挥新疆主体作用,勤劳、互助,创造美好生 活。
•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重要 组成部分。重视加强兵团工作,支持兵团发展壮大, 既是中央的一贯要求,也是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 久安的重要方面。
变化变革
敢于担当
务求实效
七、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 (一)加强思想政治建设。 • (二)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 (三)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 (四)加强作风建设。 • (五)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变化变革
敢于担当
务求实效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大美新疆充满潜力、充满 希望,各族人民充满信心、充满期盼。我们热爱新 疆大地、热爱新疆各族人民,热爱新疆的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我们承担着庄严的历史使命。
务求实效
变化变革
敢于担当
新疆各级党组织和共产
党员要站在时代前列,团结 带领全疆各族人民,坚持以 现代文化为引领,以科技、 教育为支撑,加速新型工业 化、农牧业现代化、新型城 镇化进程;加快改革开放, 打造中国西部区域经济的增 长极和向西开放的桥头堡, 建设繁荣富裕和谐稳定的美 好新疆。
务求实效
变化变革
变化变革
敢于担当
同学们,以这次党代会为
起点,我们开启了贯彻落实中 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建设 繁荣富裕和谐稳定的美好新疆 的新征程。我们肩负的使命伟 大而光荣。让我们在以胡锦涛 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 导下,凝聚全疆各族干部群众 的信心和力量,解放思想、敢 于担当、抢抓机遇、不辱使命, 为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 久安而努力奋斗!
关于现代服务业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思考
关于现代服务业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思考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革,现代服务业和新型工业化之间的和互动成为了的焦点。
现代服务业和新型工业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它们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共同推动着经济的发展。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现代服务业如何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
一、服务业与工业的融合现代服务业和新型工业化之间的融合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服务业和工业的融合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增加附加值,进一步推动经济的发展。
在现代服务业中,金融、物流、信息技术等服务行业与新型工业化紧密结合,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二、服务业的创新与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创新与发展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重要保障。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创新和发展,为新型工业化提供了更加高效、便捷、优质的服务。
例如,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电子商务、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服务业态的涌现,为工业发展提供了更加智能、高效的服务。
三、服务业对工业的推动作用现代服务业对新型工业化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服务业的发展能够带动工业生产的升级和转型,提高工业的竞争力和附加值。
例如,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能够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和效益,金融业的发展能够为工业企业提供更加灵活、便捷的融资支持。
四、服务业与工业的协同发展现代服务业与新型工业化的协同发展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服务业和工业的协同发展能够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创新,进一步推动经济的发展。
例如,服务业和工业的协同发展能够实现产业链的整合和优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现代服务业对新型工业化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我们应该加强服务业与工业的融合和发展,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创新与发展,实现服务业与工业的协同发展,进一步推动经济的发展。
我们也应该加强对现代服务业和新型工业化之间关系的深入研究和分析,为未来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指导和支持。
关于推进我国家政服务业健康发展的思考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政服务业作为满足家庭生活需求的重要行业,其健康发展对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就业、推动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加快发展 优质服务 为陕西新型工业化进程提供交通运输保障
有 现 代化 的一 级 客运 站 和物 流配 送场
站 ,县 县拥 有功能设施完 备的二级 客运
三 、 交 通 支 持 新 型 工 业 化 发展 的重 点 任 务
其 中通村 水泥 ( )路 7 油 万公 里 ,使 全
省 9 %乡 镇 和 8%建 制 村 通 了 水 泥 8 1 ( )路 ,连通 全省现有的县域工业园 油
2个 。 0 2安 全 畅 通 、 衔 接 高 效 的 干 线 公路 .
系统。充分利用 国家有关政策导向 ,进
一
步加快干线公路改造力度 ,使二级公
( 、区 )与 中心城市 以二级 以上公路 市
今后几年 , 整和转型升级 , 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 加
路 比重 提 高 到 7 %以上 ,实现 所 有 县 5 相连通 ,使多条高速公路有效迂 回。
资源开发基地的关键路段得到 了改善改 造 ,有效提高 了公路的安全通行能力 。 在开展公路治超过程 中,为 了保 障工业
发 展 运 输 需 求 ,专 门制 定 了大 件 运 输 管
、
“ 一 五 ” 以 来 交 通 支 持 工 业 十
化 发 展 情 况 “ 一 五 ” 以 来 ,全 省 交 通 运 输 系 十
区 、 特 色农 产 品 加 工 和 生 产 基 地 ,带 动
0 跨越 、为建设工业强省提供强有力 的交 站 ,7 %的县城建成等级货运站。
路化 ,农村公路服务 品质全面提升 ,适 应县域工业化发展的需求 。
4 障有 力、运行 高效的运输服务 . 保 系统 。全 面加 快 建 设 以枢 纽站 场 为龙 头
要素 ,优化 资源 配置 ,发 展新 型工业 ,
创造 了良好 的交通条件 。 农 村公 路 建 设 四年 累计投 入 资 金
2024年 政府工作报告 总结归纳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总结归纳• 1. 2023年工作回顾o 1.1 经济总体回升向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6万亿元,增长5.2%▪城镇新增就业1244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2%▪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2%▪国际收支基本平衡o 1.2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未来产业有序布局▪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一批重大产业创新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产大飞机 C919投入商业运营▪国产大型邮轮成功建造▪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 o 1.3 科技创新实现新的突破▪国家实验室体系建设▪核心技术攻关和涌现▪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第四代核电机组▪人工智能▪量子技术▪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提升▪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28.6%o 1.4 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机构改革中央层面基本完成,地方层面有序展开▪加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政策▪自贸试验区建设布局完善▪出口占国际市场份额保持稳定▪外资结构优化,彰显“一带一路”国际影响力o 1.5 安全发展基础巩固夯实▪产粮新高1.39万亿斤▪能源资源供应稳定▪重要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提升▪经济金融重点领域风险稳步化解▪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o 1.6 生态环境质量稳中改善▪污染防治见效▪“三北”工程攻坚战全面启动▪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成型o 1.7 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1%▪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脱贫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长8.4%▪救助保障范围扩大,财政力度提高▪义务教育▪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个人所得税扣除▪6600多万纳税人受益.▪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供给o 1.8 面临的挑战▪国际形式▪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地区热点问题频发▪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国内▪疫情冲击,新旧矛盾和问题累积▪外需下滑和内需不足碰头▪社会预期偏弱▪有效需求不足▪周期性和结构性问题并存▪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风险▪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部分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自然灾害▪洪涝▪台风▪地震• 2. 2023年工作重点o 2.1 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整体政策:统筹稳增长和增后劲,推动高质量发展▪政策组合:有力有效防范化解风险▪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财政政策:加强重点领域支出保障▪全年新增税费优惠超过2.2万亿元▪增发1万亿元国债支持灾后恢复重建、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货币政策:增强流动性▪两次降准,两次下调政策利率▪科技创新、先进制造、普惠小微、绿色发展等贷款大幅增长▪消费政策:加快消费恢复▪汽车、家居、电子产品、旅游等消费政策▪大宗消费稳步回升▪生活服务消费恢复▪投资政策:促进民间投资▪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和制造业投资较快增长▪房地产调控优化,推动降低房贷成本,积极推进保交楼工作▪化解地方债务,分类处置金融风险o 2.2 依靠创新引领产业升级,增强城乡区域发展新动能▪科技▪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工业▪全面部署推进新型工业化▪出台稳定工业经济运行、支持先进制造业举措▪提高重点行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推动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工业企业利润由降转升.▪数字经济▪加快发展,5G 用户普及率超过50%▪区域协调发展▪完善体制机制,区域发展协调性、平衡性不断增强▪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进一步放宽放开城市落户条件▪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6.2%▪强化农业发展支持政策▪有力开展抗灾夺丰收▪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乡村振兴扎实推进.o 2.3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持续改善营商环境▪清理妨碍公平竞争的政策规定▪推出支持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发展政策▪建立政企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开展清理拖欠企业账款专项行动▪加强违规收费整治▪深化财税金融、农业农村、生态环保等领域改革▪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出口增长近30%▪完善吸引外资政策,拓展制度型开放.▪扎实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与共建国家贸易投资较快增长.o 2.4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水土流失、荒漠化综合防治▪加强生态环保督察▪制定支持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政策▪推进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启动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和园区建设▪积极参与和推动全球气候治理o 2.5 着力抓好民生保障,推进社会事业发展▪稳就业▪出台支持企业稳岗拓岗政策▪加强重点群体就业促进服务▪脱贫人口务工规模超过3300万▪教育建设▪“双减”▪国家助学贷款提标降息▪医疗▪落实“乙类乙管”措施,做好传染病防治▪实施职工医保普通门诊统筹▪社区服务▪大力发展老年助餐服务▪提高优抚标准▪强化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应对自然灾害,抢险救援,灾后重建.▪文化传承发展▪旅游市场全面恢复▪群众体育蓬勃开展,▪成都大运会▪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o 2.6 全面加强政府建设,大力提升治理效能(不展开)o 2.7 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中国—中亚峰会▪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3. 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o 3.1 发展预期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粮食产量1.3万亿斤以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5%左右▪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o 3.2 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优化财政政策工具组合▪赤字率拟按3%,安排赤字规模4.06万亿元,比上年年初预算增加1800亿元▪预计财政收入继续恢复增长,加上调入资金等,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28.5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1万亿元▪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9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000亿元▪系统解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进程中一些重大项目建设的资金问题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今年先发行1万亿元▪优化支出结构,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和基本民生财力保障,严控一般性支出▪中央财政加大对地方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适当向困难地区倾斜,省级政府要推动财力下沉,兜牢基层“三保”底线▪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严肃财经纪律,加强财会监督,严禁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坚决制止铺张浪费.各级政府要习惯过紧日子,真正精打细算,切实把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用出实效来o 3.3 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精准有效▪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加强总量和结构双重调节,盘活存量、提升效能,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避免资金沉淀空转▪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优化融资增信、风险分担、信息共享等配套措施,更好满足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o 3.4 宏观政策:加强协调,增进一致性(不展开)• 4. 2024年政府工作任务o 4.1 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和技术改造升级▪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加快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加强标准引领和质量支撑▪打造中国品牌的国际影响力▪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新兴产业▪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巩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优势▪加快前沿新兴产业发展▪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未来产业▪发展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新赛道▪创建未来产业先导区▪投资配套▪重点行业统筹布局和投资引导,防止产能过剩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鼓励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优化产业投资基金功能▪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深化大数据应用▪人工智能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制造业和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服务业数字化▪建设智慧城市、数字乡村.▪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促进平台企业创新、增加就业、国际竞争▪数据转型基础建设▪数据基础制度▪推动数据开发开放和流通使用.▪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o 4.2 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加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深化“双减”▪推动学前教育普惠▪加强县域普通高中建设▪特殊教育、继续教育▪规范民办教育发展▪提高职业教育质量▪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优化学科专业和资源结构布局▪增强中西部地区高校办学实力▪数字教育▪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加快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基础研究系统布局,根据战略和发展需要部署科技项目▪科技基础设施体系化布局,推进共性技术平台、中试验证平台建设▪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深化科技评价、科技奖励、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制度改革,健全“揭榜挂帅”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制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举措▪广泛开展科学普及.培育创新文化,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营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集成国家和社会创新资源,推进核心技术攻关,加强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研究.▪完善国家实验室运行管理机制,发挥国际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辐射带动作用.▪激励企业科技创新▪健康、养老等民生科技研发应用▪加快形成支持▪全方位培养用好人才▪推进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吸引集聚人才平台建设▪促进人才区域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培养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发现和培养机制▪建设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平台▪培养卓越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加大对青年科技人才支持力度▪积极推进人才国际交流▪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优化工作生活保障和表彰奖励制度▪持续改善人才发展环境,形成“人尽其才、各展其能”的良好局面o 4.3 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经济实现良性循环▪促进消费稳定增长▪增加收入、优化供给、减少限制性措施综合施策▪培育新型消费▪包括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等新的消费增长点▪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鼓励消费品以旧换新▪提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推动养老、育幼、家政等服务扩容提质▪支持社会力量提供社区服务▪优化消费环境▪开展“消费促进年”活动,实施“放心消费行动”▪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实施标准提升行动▪加快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标准体系▪推动商品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改善生活需要▪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支持重点领域▪科技创新▪新型基础设施▪节能减排和降碳▪加强民生等经济社会薄弱领域▪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防洪排涝抗灾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生产设备和服务设备更新、技术改造▪加快实施“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资金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拟安排 7000 亿元▪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投向领域和资本金范围▪统筹用好各类资金,防止低效无效投资▪深化投资审批改革▪稳定和扩大民间投资▪落实支持政策▪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消除投资障碍▪拆除藩篱,吸引民间投资o 4.4 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完善体制机制,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为各类所有制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竞相发展的良好环境▪打造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培育世界一流企业▪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做强做优主业,增强核心能力、提高竞争力▪建立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指引制度▪全面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及配套举措▪解决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问题▪提高民营企业贷款占比,扩大发债融资规模▪加强对个体工商户分类帮扶支持▪实施降低物流成本行动,健全防范化解拖欠企业账款长效机制▪坚决查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不合规行为▪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支持企业家专注创新发展、敢干敢闯、踏实办好企业▪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制定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标准指引▪推动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方面制度规则统一▪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出台公平竞争审查行政法规,完善领域监管规则▪专项治理地方保护、市场分割、招商引资等突出问题▪加强招投标市场的规范和管理▪坚持依法监管,严格落实监管责任▪提升监管精准性和有效性,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推进财税金融等领域改革▪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先行区▪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落实金融体制改革部署▪加大对高质量发展的财税金融支持▪深化电力、油气、铁路和综合运输等领域的改革▪健全自然垄断环节监管体制机制▪深化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药卫生、养老服务等民生领域改革o 4.5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互利共赢▪推动外贸质升量稳▪加强进出口信贷和出口信保支持▪优化跨境结算和汇率风险管理服务▪支持企业开拓多元化市场,促进跨境电商健康发展▪优化海外仓布局,支持加工贸易提升和中间品贸易发展▪扩大优质产品进口,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出台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创新发展政策▪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办好重大展会(如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数贸会等)▪加快国际物流体系建设,打造智慧海关,降本提效支持外贸企业▪加大吸引外资力度▪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放宽电信、医疗等服务业市场准入▪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鼓励外资企业境内再投资▪落实外资企业国民待遇,推动解决数据跨境流动等问题▪加强外商投资服务保障,提升投资中国品牌形象▪提升外籍人员来华工作、学习、旅游的便利度▪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战略,赋予更多自主权▪推动开发区改革创新,打造对外开放的新高地▪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稳步推进重大项目合作▪实施一批"小而美"民生项目▪积极推动数字、绿色、创新、健康、文旅、减贫等领域合作▪加快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深化多双边和区域经济合作▪落实已生效的自贸协定▪与更多国家和地区签署高标准的自贸协定和投资协定▪推进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加入"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和"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参与世贸组织改革,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o 4.6 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稳妥有序处置风险隐患▪完善重大风险处置统筹协调机制,压实责任▪提升处置效能,防范系统性风险▪优化房地产政策,支持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统筹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和稳定发展,妥善化解存量债务风险▪推进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处置,防范新增债务风险▪加大对非法金融活动的打击力度▪健全风险防控长效机制▪加速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适应新型城镇化趋势▪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完善商品房基础性制度,满足居民住房需求▪建立适应高质量发展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完善地方债务监测监管体系,分类推进地方融资平台转型▪健全金融监管体制,提升金融风险防控能力▪加强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完善粮食生产、收储和加工体系,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推进国家水网建设,有效管理和利用水资源▪强化能源资源安全保障,加大油气和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探和开发▪加快构建大国储备体系,加强重点储备设施建设▪提高网络和数据安全保障能力▪维护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安全稳定,支持国民经济循环畅通▪通过以上整理的提纲,可以更清晰地了解粮食安全、水资源、能源和大国储备体系等方面的建设重点。
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决定
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福建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4.06.06•【字号】•【施行日期】2024.06.06•【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正文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决定(2024年5月29日福建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论述,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塑造我省产业竞争新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省,将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转变为全省人民的共同意志。
现作出如下决定。
一、深刻把握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传承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牢记“国之大者”,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刻领悟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我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面临的新环境、新要求、新任务。
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立足福建工业发展实际,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坚持以科技进步为先导、以市场化为动力,推动工业化与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协调发展;坚持创新驱动,深化改革开放,统筹发展和安全,努力推动工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坚持优化产业结构和创新体系,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推动产业链整体向中高端迈进,提升产业质量效益和绿色发展水平。
努力确保全省工业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好于国家要求,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继续保持全国前列,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持续上升,工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到2035年,工业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率先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的总体目标,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福建篇章提供坚强支撑。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江阴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几点思考
G P 目前 , D, 发达 国家 都把服 务业 与绿 色G P D 相提 并
论, 作为增长方式的优先选择。 阴人多地少 、 江 资源匮 经 济发展所处 阶段 的规 律性特征 的体现 。然 而 , 开 撇 乏, 加快发展现代 服务业 , 是扬 长避短的科学选 择 , 是 第二产业快速发展 导致 服务业 比重相对下降 的因素 ,
中后期 。按照 国际经验 , 这一时期随着经 济发展和人 均收入增长 , 服务业发展加快 , 比重逐 渐上升 , 经济 增 长 由主要依靠工业 带动逐 步转变 为依靠 工业 和服 务 业共同支撑 , 这是产业结构 的演进规律 。 同时 , 界发 世 达 国家 的实践表 明 , 在制造业成长过 程 中, 其研发 、 设 计和物流 、 营销等前后 两端 的环节会从生 产领域逐 渐 剥离 ,成为相 对独立 的为生产配套的新型服 务门类 。
和”加快转 变经济增长方式 已迫在眉睫。服务业投资 , 小、 能耗低 、 污染少 、 增值高 、 贡献 大 , 特别是现代服务 业 主要依靠信 息 、 科技 、 人力 资源 和能够再生 的要 素 资源投入 , 利于促 进增长方式 由粗放型 向集 约型转 有 变 ,由主要依 靠投资 拉动 向更多地 依靠 消费拉 动转 变。2 o 年 , 0 4 江阴服务业 以占全市 的耗电量 、 5 %的
务。
一
生 产性服务业 的快速 发展 ,能够有效 扩大和 创造生 产、 消费需求 , 育一批 新兴 产业并促 进其加 速成长 培 为引领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 , 形成先进制造业和现代 服务业互 动并进 、 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制造业链条 向 上延伸是研 发 、 设计 、 金融 、 信息 、 教育 、 培训 等环 节 , 向下延伸是物流 、 会展 、 中介 、 商务服务等环节。因此 , 江阴要建设 国际制造业基地 ,就必须延伸 产业 链 , 实 现制造业与服务业 的融合发展 , 通过生产性服 务直接 作用于制造业来降低成本 、 提升竞争力 。
对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认识及思考对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认识及思考
对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认识及思考对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认识及思考对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认识及思考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经济建设的重要任务是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建设现代化。
为此,一定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那么,什么是新型工业化道路呢?根据十六大和富蕴县新型工业化会议精神,结合我乡实际,谈谈自己的想法和认识。
一、对新型工业化的认识工业化是由农业经济转向工业经济的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存在着一般的规律性;但在不同体制下,在工业化的不同阶段,可以有不同的发展道路和模式。
根据十六大报告的精神,新型工业化道路主要“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新的要求和新的目标。
新型工业化道路所追求的工业化,不是只讲工业增加值,而是要做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并实现这几方面的兼顾和统一。
这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标志和落脚点。
第二,新的物质技术基础。
我国工业化的任务远未完成,但工业化必须建立在更先进的技术基础上。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要把信息产业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将高新技术渗透到各个产业中去。
这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技术手段和重要标志。
第三,处理各种关系的新的思路。
要从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不平衡、城乡简单劳动力大量富余等实际出发,正确处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
这是我们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特点和必须注意的问题。
第四,新的工业化战略。
新的要求和新的技术基础,要求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必须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依靠教育培育人才,使经济发展具有可持续性。
这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可靠根基和支撑力。
新型工业化道路有四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在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中完成工业化的任务,而不是孤立片面地实现工业化;二是在完成工业化任务的过程中推进信息化,而不是把信息化的任务推向未来;三是把实现工业化纳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而不是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建设;四是在工业化过程中尽力发挥人力资源的优势,而不是造成大量劳动者失业。
安徽省情小本本
1、“十二五”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是:科学发展2、“十二五”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是: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兴皖富民3、“十二五”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是:经济繁荣、人民富足、生态良好4、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把经济增长转到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发展轨道上来。
5、加快推进自主创新,促进增长动力从物质资源消耗为主向创新驱动转变,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主,推动发展中心从偏重经济增长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转变。
6、加快建设六大基础工程,努力实现未来五年地区生产总值翻一倍目标7、加强规划引导和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强化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实施新兴产业千百十工程8、实施“三大千亿“计划,培育一批产值超千亿元的产业集群,打造一批销售收入超千亿元的企业集团,形成一批产值超千亿元的特色园区。
9、按照适度超前原则,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发展,以“完善网络、构建枢纽、发展城市公交”为重点,构建便捷、安全、高效的综合运输体系。
10、支持合肥进一步提升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的低位,加快建设充满活力、独具魅力、创新发展、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和现代产业基地,努力成为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性特大城市11、将芜湖作为全省次中心城市定位,加快推进芜马同城化、铜池一体化和跨江联动发展,共同构建现代化滨江组团式城市发展格局,努力建设成为长江流域具有重要影响的现代化城市群。
12、加快数字城市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服务效能,营造整洁有序,和谐舒适,宜居宜业宜游的城镇环境。
13、积极开展国家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点省建设,深入实施千村百镇示范工程,科学编制村镇建设和村庄布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农村新型社区。
14、加快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建设,尽快形成以两山一湖为重点的世界级旅游观光度假胜地。
15、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增强科研院所和高效创新动力,积极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盟,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时候死技术创新“十区提升、百企示范、千企培育行动”,大力推进自由品牌、自主知识产权建设,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江西工业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战略选择
江西工业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战略选择工业化是一个历史范畴,一般指制造业和第二产业劳动力增加,而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不断减少的过程,即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
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是江西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加快富民强省的重大战略。
一、江西工业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一)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
江西是农业大省,但产业化水平不高。
2007年,江西农业总产值与农产品加工产值的比重仅为1:1.2。
远远低于发达国家1:7和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1:2~1:3的比重。
全省参加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农户不到6%,与龙头企业有直接联系的农户不到27%,真正的订单农户不到30%,导致农业和工业的互动效应不明显。
(二)工业经济总量偏小,效益综合指数较低。
2007年,江西工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为38.9%,较全国平均水平低7.6个百分点。
在衡量工业经济效益的主要指标中,总资产贡献率为6.78%,比全国水平低1.73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65.2%,比全国水平高6.43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1.44%,比全国水平低0.42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96.5%,虽然是江西近几年来的历史最好水平,但比全国水平低37.4个百分点,更远低于江苏、浙江、福建等经济发达地区。
(三)传统工业比重过大,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过小。
江西工业目前还是以传统产业为主,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仍显不足。
2006年江西省六大支柱产业中,特色冶金和金属制品及食品工业等传统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63%,处于主体地位。
从全国看,作为结构调整标志性产业的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已跃升为第一大支柱产业,而江西仅占整个制造业的2.3%。
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为162.3亿元,在工业增加值中的比重只有9%,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只有3.5%。
全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53亿美元,仅占出口总额的4.1%,比全国29%的比重低24.9个百分点。
现代服务业对河南新型工业化发展的作用及对策
定了 《 十一五期间各省辖市单位生产 总值
能源消耗降低指标计划 》提 出全省单位生 ,
南 意义 对 策
细化 ,对现代服务 业的需 求向更加专业化 扩张 ,从 而,伴 随新型 工业化形成 了现代
服务业 的需求体系。
服务业对第一 、二产业内部结构进行优化 和重组 ,可减轻对 自然环境 的损害 ,保护 自然资源 ,加强资源开发管理 ,推进 资源 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 ,实现 河南经济 的可
( )有 利于Z 业 产业 内部 结构的优 二 -
化 重 组
现 服 业 河 代 务 对 南 新工化展作及策 型业发的用对
■ 崔俊敏 副教授 ( 中共信 阳市委 党校 河南信 阳 443 ) 60 1 ▲ 基金 项 目:河 南省软科 学项 目 “ 南省黄 淮四 市 中小企 业集群 模 式 河
从世界范 围来看 , 面对市场 、 资源 、 环
境等倒逼机制 的压 力 , 以环境资源 为代价 、
以规模扩张为特征的经济增长 已难以为继 , 国机构预测 ,由于能源需 求不断增加 ,到
对 二产 的依赖性也正在逐步减 弱。据联合
25 0 0年 ,全球 C02 放量 将增 至 7 0亿 排 0
元 ,降幅 2 %左右 。而现代服务业是无烟 0 产业 ,对环境损害程度很轻 ,对资源依赖
性很低。通过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用现代
的特 征 和 需求 ,重 点发 展 现 代 服 务 业 ;
加 快 服 务 业 市 场 化 产 业 化 进 程 ,提 高 服 务 业综 合 素质 ;培 育特 色服 务群 ,为 [ 产 业 集 群 提 供 良好 服 务 ; 扩 大 服 。 业 。 业 对外 开放 ,带 动 割 造 业 的 国 际化 。 务 关键词 :现代 服 务业 新 型 工业化 河
对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认识及思考
对未来发展的展望与建议
进一步深化产业 结构调整
加大对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 转型升级的支持力度,推动 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快速 发展,构建更加合理的产业 结构。
持续加强科技创 新
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和支 持,加强人才培养和产学研 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 应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
深入推进绿色发 展
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新型工业化注重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加强产学研合作,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有效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
绿色发展深入推进
新型工业化强调绿色低碳发展,加大环保力度,推广节能 减排技术,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 社会。
融合发展加速推进
新型工业化注重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推动信息化 和数字化转型,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对加快推进新型工业 化的认识及思考
2023-11-08
目录
• 什么是新型工业化 •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意义 •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措施 •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 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CHAPTER 01
什么是新型工业化
新型工业化的定义
新型工业化是以信息化带动的工业化,是以科技进步为动 力、以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为主要目标的工业化。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际分工中的地位。
促进经济发展
增强经济增长动力
新型工业化的发展能够推动经 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从粗放型 向集约型转变,提高经济增长
的质量和效益。
创造就业机会
新型工业化的发展能够创造大量的 就业机会,吸纳农村转移劳动力, 缓解就业压力。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新型工业化的发展能够推动区域协 调发展,优化资源配置,缩小地区 差距。
加快推进郴资桂“两型社会”示范带建设的分析与思考
加快推进郴资桂“两型社会”示范带建设的分析与思考郴资桂“两型社会”示范带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产业规模凸显,交通提质基本成型,淡水资源、生态资源、矿产资源、人力资源丰富,各项配套日趋完善,随着郴州大道的全面提质改造,“百里绿色长廊”已初具规模,随着郴资桂“两型社会”示范带正式列入省“十二五”规划纲要,意味着郴州将成为湖南未来城镇群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推动郴资桂“两型社会”示范带可持续发展,使郴资桂“两型社会”示范带发展更有特色、更有魅力、更有品位、更可持续,也是我市“十二五”时期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课题。
一、郴资桂“两型社会”示范带发展现状郴资桂“两型社会”示范带区域包括2区(北湖区、苏仙区)2县市(资兴市、桂阳县)和2园区(郴州经济开发区、郴州有色金属产业园),土地面积784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85.7万人,分别占郴州土地面积和常住人口的40.6%、40.5%。
(一)经济综合实力增强。
2010年,郴资桂“两型社会”示范带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28.8亿元,占全市比重为58.1%,增长15.9%,比全市平均增速高0.7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1.7%,拉动全市经济增长9.4个百分点。
实现财政总收入73.5亿元,占全市的68.2%,增长31.1%;一般预算收入44.2亿元,占全市的70.6%,增长34.5%。
(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郴资桂示范带区域一、二、三次产业比重由2009年的9.6 :52.5:37.9转变为8.8:56.2:35.0。
与2009年比,第一产业比重降低了0.8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增加值相应提高0.8个百分点,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91.2%,比全市平均水平高2.9个百分点。
(三)新型工业化主导作用增强。
2010年,郴资桂“两型社会”示范带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新型工业化主导作用进一步增强。
全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324.8亿元,增长20.2%,占全市的61.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吉林师范大学,吉林四平136000)[摘要]以现代服务业的内涵及发展趋势为论述基点,在阐述现代服务业与新型工业化之间的“耦合”现象的基础上,比较深入地分析了新型工业化过程中现代服务业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服务支撑体系不完善、体制性政策性约束等方面。
进而,对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我国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有效措施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新型工业化;现代服务业;措施[中图分类号]F06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461(2009)08-0057-03在现代经济中,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现代服务业中的各创新主体对知识、信息、技术的学习积累和渗透发挥着重要作用。
[1]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基于科学发展观,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进而实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可持续发展,其主要特征是现代服务业成为经济的主体。
没有现代服务业巨大发展的工业化就谈不上“新型”,新型工业化意味着经济发展要靠现代服务业“当家”。
一、现代服务业的内涵及发展趋势现代服务业是相对于“传统服务业”而言的,它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和信息产业的发展而出现,是信息技术与服务产业结合的产物。
现代服务业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的新兴服务业及一部分“再现青春”的传统服务业,一般具有“三高一强”(即高人力资本含量、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强辐射)的产业特征,主要包括金融、会展、文化、信息、物流以及会计、审计、评估、法律、代理等中介服务业,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战后至今,科学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
已经使现代服务业在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发展到了空前的水平。
现代服务业是在工业化比较发达的阶段产生的,工业的发展是现代服务业的基础和条件。
现代服务业主要是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经营理念而发展起来的,它是知识和技术相对密集的服务业;现代服务业是主要依靠信息科技、人才等与知识相关的要素投入的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有利于促进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由主要依靠消耗资源向更多地依靠智力支持和科技进步转变。
目前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呈现出如下趋势和特点:一是信息化。
从传统物流到现代物流、从传统文化到新兴文化产业形态、从传统商业组织到现代连锁超市、从传统银行到电子银行,无不体现了信息化的巨大威力和支撑作用。
二是国际化。
经济全球化、网络经济的发展及产业本身的特性使现代服务业从一开始就呈现出高度国际化发展的趋势。
三是规模化。
为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的服务产业开始走集团化或寻求战略联盟发展的路子,以取得在潜力巨大的新兴国际服务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四是品牌化。
现代服务业一般属高智力投入、知识密集型产业,其高受益、高增值主要来源于对所创造的知识成果(专利、技术秘密、服务特色、经营方式、市场形象、商标品牌)的独占性经营,因此,这些领域中的企业均高度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品牌的经营。
二、现代服务业与新型工业化之间的“耦合”现象制造业是服务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许多服务业部门的发展必须依靠制造业的发展,因为制造业是服务业产出的重要需求部门,代表现代服务业的生产者服务业的活动,其产出的相当比例是用于制造业部门生产的中间需求,没有制造业的发展,它就失去了需求的来源。
通过对美国投入产出数据的分析表明,用于制造业部门的生产者服务增加很快,约占整个生产者服务产出的48%;另一方面,制造业的良性发展离不开生产者服务业的有力支撑。
许多生产者服务部门,如金融、保险、电信、会计、技术服务、咨询、物流等,都是支持制造业发展的重要部门。
生产者服务能够提高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和产品的附加值,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制造业部门。
因此,制造李颖洁[作者简介]李颖洁(1961-),女,吉林伊通人,吉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毛泽东思想概论。
2009年8月第31卷第8期当代经济管理CONTEMPOR AR Y ECONOMY &MANAGEMENTAug.2009Vol.31No.857业整体水平和产品品质的提升,依赖于服务的附加和服务业的整合。
服务作为一种软性生产资料正越来越多地进入生产领域,对提高经济效率和竞争力产生重要影响。
由于制造业中间投入服务的持续增加,正在使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关系变得愈来愈密切,传统意义上的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现代服务业与新型工业化之间出现了“耦合”现象。
二者相互提供支撑,也日益交织,使得资源配置更加合理,产业结构日趋高度化。
三、新型工业化过程中现代服务业存在的突出问题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是十六大对新型工业化的基本诠释。
[2]然而,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大力发展的阶段,目前还面临着产业结构落后、技术水平低下、生态破坏严重等一系列难题,我国的国情和发展环境决定了我们走传统工业化的道路,难以为继。
而在发展新型工业化中现代服务业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与传统工业化相比较,新型工业化更加依赖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首先,新型工业化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新路子,这将引起工业部门对信息服务业的强烈需求,推动现代服务业中的通信、信息、计算机网络服务、综合技术服务等的发展。
现代服务业对于增强产业竞争力特别是制造业竞争力的作用十分明显。
其中,通过降低交易成本、新型资本(主要是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的深化、专业化分工的深化和泛化,以及与制造业协同定位等支撑制造业的集聚与发展,进而提升制造业的竞争力是一条良好的途径。
其次,服务资源对新型工业化的作用至关重要。
新型工业化强调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走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道路。
这意味着在工业的中间产品投入中,非再生性资源耗费比重将下降。
而再生性资源耗费比重将上升,导致第二产业对服务资源的需求相对上升。
金融业、保险业、物流业、商务服务、科研服务等行业将在新型工业化建设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再次,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
在工业化进程中把扩大就业作为重要目标。
这就要求就业和再就业培训、职业介绍、信息服务、中介服务等服务部门发挥更大的作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工业化过程中产业结构升级优化所需的人力资源,主要靠培养和引进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来解决,这对教育、科技、信息、文化等全面提高人才素质和科技文化水平的服务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我国现代服务业存在着不适应新型工业化发展的三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有待解决一是发展滞后。
我国服务业总量不足,结构也不合理,结构性缺陷主要表现为传统服务业居多,现代服务业规模较小。
与国际上现代服务业相比明显不同的是,我国服务业主要集中在商贸、餐饮、仓储等传统服务业上,而金融、电信、房地产、信息服务、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发育明显不足,导致服务业仍处于低层次结构水平。
发达国家服务业结构中,生产性服务比重较大,主要工业国达50%以上。
而我国生产性服务比重小,仅占28%左右。
二是服务支撑体系不完善。
现代服务业对工业的支持是综合的、配套的、快速反应的体系,能有效满足制造业的服务需求。
设计、生产、营销、配送、支持产品等是制造业链条上的不同环节,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业务流程。
在制造业链条中,服务业的效率对整个链条的效率影响很大。
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挥制造业优势应在生产前的服务,即研究开发、人员培训、经营管理、会计服务、信息服务等领域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生产效率的服务,在生产后的服务,即物流、通信、仓储等能够实现其价值以满足最终需求的服务。
目前,我国产前、产后的服务业发展不充分,没有形成完善的服务体系,影响了制造企业的竞争力。
三是受体制性、政策性因素制约,整体对外开放程度不高。
由于目前我国对现代服务业的一些行业(如邮政、电信、金融)的准入限制,使非公有制经济很难进入,导致这些行业缺乏竞争,经营机制僵化,从而严重地阻碍了服务业的发展。
我国服务业整体对外开放程度还不高,运输、保险和技术咨询等行业的国际竞争力短期内难以有大幅度的提升,我国服务贸易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仍将维持一定的逆差。
现代服务业国际化水平低反过来又制约制造业的国际化。
现代服务业更缺乏大型骨干企业和全球化的企业集团,使之无法与国际竞争。
四、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不仅可以促进工业企业之间的竞争,而且能够改善工业发展环境,更为关键的是能够使现代服务业本身尽快适应国际产业分工新变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本产业结构高度化的重要产业政策导向。
[3]目前许多地方,特别是大城市都在积极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并取得相应的成效。
但在此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特别是采取传统的推进一般服务业的政策手段和措施,甚至简单移植搞工业化项目的做法,结果往往导致事倍功半。
因此,要深入研究现代服务业的特点及内在性要求,积极探索其58发展的有效途径及对策措施。
一是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制造业产业竞争力。
现代服务业和制造业越来越紧密地相互融合,使得产业经济活动中服务业比重逐步上升,附加价值提高,加工制造环节附加价值比重下降。
随着专业化分工的深化和专业服务外置化趋势的发展,产业竞争力越来越依赖于设计策划、技术研发、物流等商务服务业的支撑,单纯靠扩大加工规模降低成本的空间不断缩小,附加价值越来越有限,只在制造环节下工夫,依赖无限供给的低成本劳动力优势,走为跨国公司“代工”的路子,发展战略上会受到很大局限。
因此,在我国打造国际制造业中心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到制造业与服务业日益融合的国际趋势,把大力发展信息服务、现代物流、技术咨询、广告营销、金融中介等相关新兴服务业,加速制造业与服务业的专业化分工合作,作为提高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方面。
二是要积极培植生产型现代服务业,加速经济增长。
传统服务业要提升,新型服务业则需要培植。
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是一种互动互补的关系,因此,要发展现代服务业,就必须与工业实现“捆绑式发展”。
随着世界逐步进入全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单纯的加工制造业将逐渐失去竞争力,利润空间也不断萎缩,要突破这种局面,就应把发展的重心转移到服务业上来。
正确处理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关系切实培育与发挥服务业经济牵引为、产业整合力与国际竞争力,有助于实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这一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
[4]三是要以产业协调发展为前提,实现服务业跨越式发展。
与第二产业蓬勃发展的势头相比,第三产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明显滞后,要合理定位布局,加快载体建设,加大内外资引进力度,大力发展与制造业相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同时加快发展与新型城市化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业,促进服务业实现跨越发展,全面形成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吻合、与现代制造业相配套、与城市化进程相协调、与城乡居民需求相适应,优势明显、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服务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