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讲 生化池的设计.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10℃),中温菌(25~40 ℃ ), 嗜热菌(50~60 ℃ ); (ii)溶解氧:根据好氧性不同分为好氧微生 物和厌氧微生物; (iii)pH:需氧微生物处理要求6.5~8.5,厌 氧微生物处理要求6.7~7.4; (iv)营养物要求:好氧生物处理对营养物的 要求为C:N:P=100:5:1; (v)有毒物质:抑制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vi)进水有机物浓度:好氧处理中进水 B氧O不D足5宜)在,5且00不~低10于001之00间((过过低高则则营溶养解物 不足);
二沉池
进水
曝气池
出水
回流污泥
剩余污泥
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法的特点:
(a)抗冲击负荷的能力强,池内混合液能对 废水起稀释作用。
(b)由于全池需氧要求相同,能节省动力; (c)有时曝气池和沉淀池可合建,不需要单
独设置污泥回流系统,便于运行管理; (d)连续进水、出水可能造成短路,易引起
污泥膨胀。 (e)池子体积不能太大,因此一般用于处理
(ii)机械曝气式是用专门的曝气机械,剧烈地 搅动水面,使空气中的氧溶解于水中。通常 曝气机兼有搅拌和充氧作用,使系统接近完 全混合型。适用于小型曝气池
(iii)联合曝气
鼓风曝气
鼓风曝气
鼓风曝气
3 活性污泥的评价指标
( 1 ) 混 合 液 悬 浮 固 体 (mixed liquor suspension solid, MLSS)
(d)氧的利用率不均匀,入流端利用率高, 出流端利用率低,会出现池尾供气过量的 现象,增加动力费用。
(ii)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法:
• 完全混合式曝气池,是废水进入曝气池 后在搅拌的作用下迅速与池中原有的混 合液充分混合,因此混合液的组成、微 生物群的量和质是完全均匀一致的。
• 这意味着曝气池中所有部位的生物反应 都是同样的,氧吸收率都是相同的。
五 污水的可生化性评价 (1)污水的可生化性定义 (2)主要评价方法 (i)相对耗氧速率法 (ii)生化呼吸线法 (iii)有关水质指标法 (iv)微生物脱氢酶含量或ATP含量法
六 处理方法分类
好氧法和厌氧法处理区别:
起作用的微生物群不同;产物不同;反应速 率不同;对环境条件要求不同;对进水 BOD要求不同。
• 一般在活性污泥法中用MLVSS表示活性污泥 中生物的含量。在一般情况下, MLVSS/MLSS的比值较固定,对于生活污水, 常在0.75左右。对于工业废水,其比值视 水质不同而异。
( 3 ) 污 泥 沉 降 比 (settling volume, sludge sedimentation ratio, SV)
• 污泥沉降比测定比较简单,并能说明一定问题, 因此它成为评定活性污泥的重要指标之一。
(4)污泥体积指数 (sludge volume index, SVI) • 污泥体积指数简称污泥指数(SI),系指
曝气池污泥混合液经30min沉降后,1g干污 泥所占的体积(以mL计)。单位为mL/g, 但经常省略。 • 计算式如下:
它与污泥沉降比有如下关系: SVI=(SV×10)/MLSS 式中:MLSS的单位为g/L,SVI以百分数代入。
SVI值能较好地反映出活性污泥的松散程度 (活性)和凝聚、沉降性能。
• SVl值过低,说明污泥颗粒细小紧密,无机 物多,缺乏活性和吸附力;
• SVI值过高,说明污泥难于沉降分离,并使 回流污泥的浓度降低,甚至出现污泥膨胀, 导致污泥流失等后果。
好氧菌的 生化过程
厌氧 菌的 生化 过程
复杂的 有机物
76%
(1)水解阶段
4% 24%
高级 有机物
52%
20%
H2 乙酸
28%
CH4 72%
2产氢产乙酸阶段 3产甲烷阶段
二方法特点
对污染物进行转化和稳定的主体是微生 物。由于微生物具有来源广、易培养、繁 殖快、对环境适应性强、易变异等特性, 因此在使用上能较容易地采集菌种进行培 养增殖,并在特定条件下进行驯化使之适 应有毒工业废水的水质条件。微生物的生 存条件温和,新陈代谢过程中不需高温高 压,它是不需投加催化剂的催化反应,用 生化法促使污染物的转化过程与一般化学 法相比优越得多。
废水处理工程
主讲 白春节 生物与环境学院环境科学系
2007-03-04
城市污水处理 常用工艺流程图
进 水 格栅
沉沙池
初沉池 生物处理池
清排 渣沙
污泥 回流
污泥浓缩池
上清液
剩余
上清液
污泥 污泥厌氧消化
二沉池 消毒池
液体
加药 出
脱水外运
水
第4讲 活性污泥法设计 与计算
4.1 生物处理法简介 4.2 活性污泥法设
(ii)为了使菌体从水中分离出来,现多采 用重力沉降法。如果每个菌体都处于松散 状态,由于其大小与胶体颗粒大体相同, 它们将保持稳定悬浮状态,沉降分离是不 可能的。为此,必须使菌体凝聚成为易于 沉降的絮凝体。
(iii)絮凝体的形成是通过丝状细菌来实现 的。
2 活性污泥法的分类
1)分类:
(1)按废水和回流污泥的进入方式及其 在曝气池中的混合方式,活性污泥法ຫໍສະໝຸດ Baidu 分为推流式和完全混合式两大类。
活性污泥法 主要内容
1 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 理L
2 活性污泥法的分类L
3 活性污泥的评价指 标L
4 影响活性污泥法处 理效果的因素 L
5 活性污泥增长规律L
6 曝气的方法与设 备L
7 活性污泥法的设 计计算 L
8 活性污泥法的发 展和演变L
9 活性污泥法的运 行管理L
10 活性污泥法的 运行方式L
• 一般认为,处理生活污水时SVI<100时, 沉降性能良好;SVI为100-200时,沉降性 能一般;SVI>200时,沉降性能不好。
自然 水体自净-天然水体和氧化塘
好 条件 土壤净化-污水灌溉
氧下
悬浮生物法-活性污泥法及
生 生物 物法 处
人工 条件 下
其变种、氧化塘、氧化沟
固着生物法-生物滤池、生物 转盘、接触氧化、好氧生物流
理
化床
法 厌 自然条 高温堆肥、厌氧塘
氧 生 物 法
件下 固着生物法-厌氧滤池.厌氧流 人工 化床 条件 悬浮生物法-厌氧消化.上流式 下 厌氧污泥床.高温堆肥.化粪池
(i)推流式活性污泥曝气池有若干个狭 长的流槽,废水从一端进入,在曝气的 作用下,以螺旋方式推进,流经整个曝 气池,至池的另一端流出,随着水流的 过程,污染物被降解。此类曝气池又可 分为平行水流(并联)式和转折水流(串联) 式两种。
推流式曝气池示意图 (平行水流式)
空气
进水
曝
曝气气池
池
二次沉 出水 淀池
将低能化合物合成为生物体的过程。
(2)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规律
微生物生长分为以下四个时期: a)停滞期,细菌需要适应环境,经过一段时间
后才能在新的培养基中生长繁殖,故细菌数 有所减少; b)对数期,微生物适应了环境,利用环境中营 养迅速增长,增长速率达到最大; c)静止期,微生物总数达到最大,并恒定一段 时间,代谢产物抑制微生物生长; d)衰亡期,微生物因缺乏营养而死亡,总数减 少。
量比较小的情况,比较适宜处理高浓度的有 机废水。
(2)按供氧方式,活性污泥可分为鼓风曝
气式和机械曝气式两大类。
(i)鼓风曝气式是采用空气(或纯氧)作氧源, 以气泡形式鼓入废水中。它适合于长方形曝 气池,布气设备装在曝气池的一侧或池底。 气泡在形成、上升和破坏时向水中传氧并搅 动水流。适用于大型曝气池
回流污泥
剩余污泥
推流式曝气池示意图 (转折水流式)
空气 进水
二次沉 出水
淀池
曝气池 回流污泥
剩余污泥
推流式活性污泥法的特点:
(a)废水中污染物浓度自池首至池尾是逐渐 下降的,由于在曝气池内存在这种浓度梯 度,废水降解反应的推动力较大,效率较 高;
(b)推流式曝气池可采用多种运行方式;
(c)曝气池可以做的比较大,不易产生短路, 适合于处理量比较大的情况;
• 细菌是活性污泥组成和净化功能的中心, 是微生物的最主要部分。
• 污水中有机物的性质决定那些种属的细菌 占优势
• 例如:含蛋白质的污水有利于产碱杆菌属 和芽孢杆菌属,而糖类污水或烃类污水则 有利于假单孢菌属。
• 在一定的能量水平(即细菌的活动能力)下, 细菌构成了活性污泥的絮凝体的大部分, 并形成菌胶团,具有良好的自身凝聚和沉 降性能。
四 微生物的营养及影响因素: (1)微生物生长的营养 (i)主要为C、N、P称为碳源、氮源、磷源。 (ii)营养对微生物的作用: a)提供合成细胞质时需要的物质; b)作为细胞增长和生物合成反应时的能源; c)充当产能反应所释放的电子的受体。
(2)环境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因素 (i)温度:按细胞对温度需求分为嗜冷菌
活性污泥组成: (1)活性的微生物 (2)微生物自身氧化的残留物 (3)吸附在活性污泥上不能被生物降解的
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 • 其中微生物是活性污泥的主要组成部分。
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又是由细菌、真菌、 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等多种微生物群体 相结合所组成的一个生态系统。
• 活性污泥通常为黄褐色絮状颗粒,其直 径 一 般 为 0.02 - 2mm , 含 水 率 一 般 为 99.2-99.8%,密度因含水率不同而异。
(2)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 (mixed liquor volatile suspension solid, MLVSS)
• 指混合液悬浮固体中的有机物的重量,单 位为mg/L、g/L或kg/m3。
• 把混合液悬浮固体在600℃焙烧,能挥发的 部分即是挥发性悬浮固体,剩下的部分称 为非挥发性悬浮固体(MLNVSS)。
• 混合液是曝气池中污水和活性污泥混合后 的混合悬浮液。
• 混合液固体悬浮物数量是指单位体积混合 液中干固体的含量,单位为mg/L或g/L,工 程上还常用kg/m3,也称混合液污泥浓度 (一般用X表示)。
• 它是计量曝气池中活性污泥数量多少的指 标。一般活性污泥法中,MLSS浓度一般为 2-4g/L。
• 在活性污泥中,除细菌外还出现原生动物, 是细菌的首次捕食者,继之出现后生动物, 是细菌的第二次捕食者。
活性污泥絮体
3)净化过程与机理
(1)初期去除与吸附作用 • 在很多活性污泥系统里,当污水与活性
污泥接触后很短的时间(10-45 min)内 就出现了很高的有机物(BOD)去除率。 • 这种初期高速去除现象是吸附作用所引 起的。由于污泥表面积很大(可达2000- 10000m2/m3混合液),且表面具有多糖 类粘质层,因此,污水中悬浮的和胶体 的物质是被絮凝和吸附去除的。
计与计算
思考题 习题
4.1 废水的生物处理方法简介
一、生物处理原理与定义 二、生物处理方法特点 三、微生物生长规律 四、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因素 五、污水可生化性评价 六、生物处理方法简介
一定义与原理
废水的生物处理方法是利用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 对废水中的污染物质进行转化和稳定、使之无害化 的处理方法。
• 污泥沉降比是指曝气池混合液在l00mL量筒中, 静置沉降30min后,沉降污泥所占的体积与混 合液总体积之比的百分数。所以也常称为30 min沉降比。
• 正常的活性污泥在沉降30min后,可以接近它 的最大密度,故污泥沉降比可以反映曝气池正 常运行时的污泥量。可用于控制剩余污泥的排 放。
• 它还能及时反映出污泥膨胀等异常情况,便于 及早查明原因,采取措施。
1 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
1)基本流程
定义:向生活污水注 空
入空气进行曝气, 气
并持续一段时间以 后,污水中即生成 一种絮凝体。这种
进 水
絮凝体主要是由大
量繁殖的微生物群
体所构成,它有巨
大的表面积和很强
的吸附性能,称为
活性污泥。
曝 气
二 沉 池
出 水
池
回流 污泥
剩余 污泥
活性污泥法处理印染废水
2)活性污泥的组成
(2)微生物的代谢作用
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以污水中各种有 机物作为营养,在有氧的条件下,将其 中一部分有机物合成新的细胞物质(原生 质),对另一部分有机物则进行分解代谢, 即氧化分解以获得合成新细胞所需要的 能量,并最终形成CO2和H2O等稳定物 质。
(3)絮凝体的形成与凝聚沉降
(i)如果形成菌体的有机物不从污水中分 离出去,这样的净化不能算结束。
三 微生物的生长
(1)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i) 分解代谢:
好氧分解代谢:好氧菌在好氧条件下,将有 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 的过程;
厌氧分解代谢:厌氧菌在厌氧条件下,将复 杂的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有机物和无机物, 再被甲烷菌进一步转化为甲烷和二氧化碳 等,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ii) 合成代谢:
二沉池
进水
曝气池
出水
回流污泥
剩余污泥
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法的特点:
(a)抗冲击负荷的能力强,池内混合液能对 废水起稀释作用。
(b)由于全池需氧要求相同,能节省动力; (c)有时曝气池和沉淀池可合建,不需要单
独设置污泥回流系统,便于运行管理; (d)连续进水、出水可能造成短路,易引起
污泥膨胀。 (e)池子体积不能太大,因此一般用于处理
(ii)机械曝气式是用专门的曝气机械,剧烈地 搅动水面,使空气中的氧溶解于水中。通常 曝气机兼有搅拌和充氧作用,使系统接近完 全混合型。适用于小型曝气池
(iii)联合曝气
鼓风曝气
鼓风曝气
鼓风曝气
3 活性污泥的评价指标
( 1 ) 混 合 液 悬 浮 固 体 (mixed liquor suspension solid, MLSS)
(d)氧的利用率不均匀,入流端利用率高, 出流端利用率低,会出现池尾供气过量的 现象,增加动力费用。
(ii)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法:
• 完全混合式曝气池,是废水进入曝气池 后在搅拌的作用下迅速与池中原有的混 合液充分混合,因此混合液的组成、微 生物群的量和质是完全均匀一致的。
• 这意味着曝气池中所有部位的生物反应 都是同样的,氧吸收率都是相同的。
五 污水的可生化性评价 (1)污水的可生化性定义 (2)主要评价方法 (i)相对耗氧速率法 (ii)生化呼吸线法 (iii)有关水质指标法 (iv)微生物脱氢酶含量或ATP含量法
六 处理方法分类
好氧法和厌氧法处理区别:
起作用的微生物群不同;产物不同;反应速 率不同;对环境条件要求不同;对进水 BOD要求不同。
• 一般在活性污泥法中用MLVSS表示活性污泥 中生物的含量。在一般情况下, MLVSS/MLSS的比值较固定,对于生活污水, 常在0.75左右。对于工业废水,其比值视 水质不同而异。
( 3 ) 污 泥 沉 降 比 (settling volume, sludge sedimentation ratio, SV)
• 污泥沉降比测定比较简单,并能说明一定问题, 因此它成为评定活性污泥的重要指标之一。
(4)污泥体积指数 (sludge volume index, SVI) • 污泥体积指数简称污泥指数(SI),系指
曝气池污泥混合液经30min沉降后,1g干污 泥所占的体积(以mL计)。单位为mL/g, 但经常省略。 • 计算式如下:
它与污泥沉降比有如下关系: SVI=(SV×10)/MLSS 式中:MLSS的单位为g/L,SVI以百分数代入。
SVI值能较好地反映出活性污泥的松散程度 (活性)和凝聚、沉降性能。
• SVl值过低,说明污泥颗粒细小紧密,无机 物多,缺乏活性和吸附力;
• SVI值过高,说明污泥难于沉降分离,并使 回流污泥的浓度降低,甚至出现污泥膨胀, 导致污泥流失等后果。
好氧菌的 生化过程
厌氧 菌的 生化 过程
复杂的 有机物
76%
(1)水解阶段
4% 24%
高级 有机物
52%
20%
H2 乙酸
28%
CH4 72%
2产氢产乙酸阶段 3产甲烷阶段
二方法特点
对污染物进行转化和稳定的主体是微生 物。由于微生物具有来源广、易培养、繁 殖快、对环境适应性强、易变异等特性, 因此在使用上能较容易地采集菌种进行培 养增殖,并在特定条件下进行驯化使之适 应有毒工业废水的水质条件。微生物的生 存条件温和,新陈代谢过程中不需高温高 压,它是不需投加催化剂的催化反应,用 生化法促使污染物的转化过程与一般化学 法相比优越得多。
废水处理工程
主讲 白春节 生物与环境学院环境科学系
2007-03-04
城市污水处理 常用工艺流程图
进 水 格栅
沉沙池
初沉池 生物处理池
清排 渣沙
污泥 回流
污泥浓缩池
上清液
剩余
上清液
污泥 污泥厌氧消化
二沉池 消毒池
液体
加药 出
脱水外运
水
第4讲 活性污泥法设计 与计算
4.1 生物处理法简介 4.2 活性污泥法设
(ii)为了使菌体从水中分离出来,现多采 用重力沉降法。如果每个菌体都处于松散 状态,由于其大小与胶体颗粒大体相同, 它们将保持稳定悬浮状态,沉降分离是不 可能的。为此,必须使菌体凝聚成为易于 沉降的絮凝体。
(iii)絮凝体的形成是通过丝状细菌来实现 的。
2 活性污泥法的分类
1)分类:
(1)按废水和回流污泥的进入方式及其 在曝气池中的混合方式,活性污泥法ຫໍສະໝຸດ Baidu 分为推流式和完全混合式两大类。
活性污泥法 主要内容
1 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 理L
2 活性污泥法的分类L
3 活性污泥的评价指 标L
4 影响活性污泥法处 理效果的因素 L
5 活性污泥增长规律L
6 曝气的方法与设 备L
7 活性污泥法的设 计计算 L
8 活性污泥法的发 展和演变L
9 活性污泥法的运 行管理L
10 活性污泥法的 运行方式L
• 一般认为,处理生活污水时SVI<100时, 沉降性能良好;SVI为100-200时,沉降性 能一般;SVI>200时,沉降性能不好。
自然 水体自净-天然水体和氧化塘
好 条件 土壤净化-污水灌溉
氧下
悬浮生物法-活性污泥法及
生 生物 物法 处
人工 条件 下
其变种、氧化塘、氧化沟
固着生物法-生物滤池、生物 转盘、接触氧化、好氧生物流
理
化床
法 厌 自然条 高温堆肥、厌氧塘
氧 生 物 法
件下 固着生物法-厌氧滤池.厌氧流 人工 化床 条件 悬浮生物法-厌氧消化.上流式 下 厌氧污泥床.高温堆肥.化粪池
(i)推流式活性污泥曝气池有若干个狭 长的流槽,废水从一端进入,在曝气的 作用下,以螺旋方式推进,流经整个曝 气池,至池的另一端流出,随着水流的 过程,污染物被降解。此类曝气池又可 分为平行水流(并联)式和转折水流(串联) 式两种。
推流式曝气池示意图 (平行水流式)
空气
进水
曝
曝气气池
池
二次沉 出水 淀池
将低能化合物合成为生物体的过程。
(2)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规律
微生物生长分为以下四个时期: a)停滞期,细菌需要适应环境,经过一段时间
后才能在新的培养基中生长繁殖,故细菌数 有所减少; b)对数期,微生物适应了环境,利用环境中营 养迅速增长,增长速率达到最大; c)静止期,微生物总数达到最大,并恒定一段 时间,代谢产物抑制微生物生长; d)衰亡期,微生物因缺乏营养而死亡,总数减 少。
量比较小的情况,比较适宜处理高浓度的有 机废水。
(2)按供氧方式,活性污泥可分为鼓风曝
气式和机械曝气式两大类。
(i)鼓风曝气式是采用空气(或纯氧)作氧源, 以气泡形式鼓入废水中。它适合于长方形曝 气池,布气设备装在曝气池的一侧或池底。 气泡在形成、上升和破坏时向水中传氧并搅 动水流。适用于大型曝气池
回流污泥
剩余污泥
推流式曝气池示意图 (转折水流式)
空气 进水
二次沉 出水
淀池
曝气池 回流污泥
剩余污泥
推流式活性污泥法的特点:
(a)废水中污染物浓度自池首至池尾是逐渐 下降的,由于在曝气池内存在这种浓度梯 度,废水降解反应的推动力较大,效率较 高;
(b)推流式曝气池可采用多种运行方式;
(c)曝气池可以做的比较大,不易产生短路, 适合于处理量比较大的情况;
• 细菌是活性污泥组成和净化功能的中心, 是微生物的最主要部分。
• 污水中有机物的性质决定那些种属的细菌 占优势
• 例如:含蛋白质的污水有利于产碱杆菌属 和芽孢杆菌属,而糖类污水或烃类污水则 有利于假单孢菌属。
• 在一定的能量水平(即细菌的活动能力)下, 细菌构成了活性污泥的絮凝体的大部分, 并形成菌胶团,具有良好的自身凝聚和沉 降性能。
四 微生物的营养及影响因素: (1)微生物生长的营养 (i)主要为C、N、P称为碳源、氮源、磷源。 (ii)营养对微生物的作用: a)提供合成细胞质时需要的物质; b)作为细胞增长和生物合成反应时的能源; c)充当产能反应所释放的电子的受体。
(2)环境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因素 (i)温度:按细胞对温度需求分为嗜冷菌
活性污泥组成: (1)活性的微生物 (2)微生物自身氧化的残留物 (3)吸附在活性污泥上不能被生物降解的
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 • 其中微生物是活性污泥的主要组成部分。
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又是由细菌、真菌、 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等多种微生物群体 相结合所组成的一个生态系统。
• 活性污泥通常为黄褐色絮状颗粒,其直 径 一 般 为 0.02 - 2mm , 含 水 率 一 般 为 99.2-99.8%,密度因含水率不同而异。
(2)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 (mixed liquor volatile suspension solid, MLVSS)
• 指混合液悬浮固体中的有机物的重量,单 位为mg/L、g/L或kg/m3。
• 把混合液悬浮固体在600℃焙烧,能挥发的 部分即是挥发性悬浮固体,剩下的部分称 为非挥发性悬浮固体(MLNVSS)。
• 混合液是曝气池中污水和活性污泥混合后 的混合悬浮液。
• 混合液固体悬浮物数量是指单位体积混合 液中干固体的含量,单位为mg/L或g/L,工 程上还常用kg/m3,也称混合液污泥浓度 (一般用X表示)。
• 它是计量曝气池中活性污泥数量多少的指 标。一般活性污泥法中,MLSS浓度一般为 2-4g/L。
• 在活性污泥中,除细菌外还出现原生动物, 是细菌的首次捕食者,继之出现后生动物, 是细菌的第二次捕食者。
活性污泥絮体
3)净化过程与机理
(1)初期去除与吸附作用 • 在很多活性污泥系统里,当污水与活性
污泥接触后很短的时间(10-45 min)内 就出现了很高的有机物(BOD)去除率。 • 这种初期高速去除现象是吸附作用所引 起的。由于污泥表面积很大(可达2000- 10000m2/m3混合液),且表面具有多糖 类粘质层,因此,污水中悬浮的和胶体 的物质是被絮凝和吸附去除的。
计与计算
思考题 习题
4.1 废水的生物处理方法简介
一、生物处理原理与定义 二、生物处理方法特点 三、微生物生长规律 四、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因素 五、污水可生化性评价 六、生物处理方法简介
一定义与原理
废水的生物处理方法是利用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 对废水中的污染物质进行转化和稳定、使之无害化 的处理方法。
• 污泥沉降比是指曝气池混合液在l00mL量筒中, 静置沉降30min后,沉降污泥所占的体积与混 合液总体积之比的百分数。所以也常称为30 min沉降比。
• 正常的活性污泥在沉降30min后,可以接近它 的最大密度,故污泥沉降比可以反映曝气池正 常运行时的污泥量。可用于控制剩余污泥的排 放。
• 它还能及时反映出污泥膨胀等异常情况,便于 及早查明原因,采取措施。
1 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
1)基本流程
定义:向生活污水注 空
入空气进行曝气, 气
并持续一段时间以 后,污水中即生成 一种絮凝体。这种
进 水
絮凝体主要是由大
量繁殖的微生物群
体所构成,它有巨
大的表面积和很强
的吸附性能,称为
活性污泥。
曝 气
二 沉 池
出 水
池
回流 污泥
剩余 污泥
活性污泥法处理印染废水
2)活性污泥的组成
(2)微生物的代谢作用
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以污水中各种有 机物作为营养,在有氧的条件下,将其 中一部分有机物合成新的细胞物质(原生 质),对另一部分有机物则进行分解代谢, 即氧化分解以获得合成新细胞所需要的 能量,并最终形成CO2和H2O等稳定物 质。
(3)絮凝体的形成与凝聚沉降
(i)如果形成菌体的有机物不从污水中分 离出去,这样的净化不能算结束。
三 微生物的生长
(1)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i) 分解代谢:
好氧分解代谢:好氧菌在好氧条件下,将有 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 的过程;
厌氧分解代谢:厌氧菌在厌氧条件下,将复 杂的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有机物和无机物, 再被甲烷菌进一步转化为甲烷和二氧化碳 等,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ii) 合成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