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陵墓建筑艺术

合集下载

陵墓建筑

陵墓建筑
陵墓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群之一
01 建筑结构
03 建筑特色 05 典型陵墓
目录
02 历代皇陵 04 建筑形式
基本信息
陵墓建筑是中国古建筑中最宏伟、最庞大的建筑群之一。这些陵墓建筑,一般都是利用自然地形,靠山而建; 也有少数建造在平原上。中国陵园的布局大都是四周筑墙,四面开门,四角建造角楼。
陵墓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人基于人死而灵魂不灭的观念,普遍重视丧葬,因此,无 论任何阶层对陵墓皆精心构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陵墓建筑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产生了举世罕见的、庞 大的古代帝、后墓群;且在历史演变过程中,陵墓建筑逐步与绘画、书法、雕刻等诸艺术门派融为一体,成为反 映多种艺术成就的综合体。
十三陵
明朝皇帝的陵墓主要在北京的昌平,即十三陵,为明代定都北京后13位皇帝的陵墓群。
明十三陵规模宏伟壮丽,景色苍秀,气势雄阔,是国内现存最集中、最完整的陵园建筑群。其中规模最宏伟 的是长陵(明成祖朱棣)和定陵(明神宗朱翊钧)。经挖掘发现,定陵地宫的石拱结构坚实,四周排水设备良好, 积水极少,石拱无一塌陷,这充分展示了中国古人建造地下建筑的高超技术。
典型陵墓
秦始皇陵
明清皇陵
秦始皇陵
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骊山北麓的秦始皇陵是中国最著名的陵墓,建于2000多年前。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的秦始皇兵马俑就是守卫这座陵墓的“部队”。秦始皇兵马俑气势恢弘、雕塑和制作工艺高超,于1987年被列入 《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曾这样评价:那些环绕在秦始皇陵墓周围的著名陶俑形态各异,连同他们的 战马、战车和武器,都是现实主义的完美杰作,同时也保留了极高的历史价值。
风水观念 祭祀特征
宗教特征
中国古代建筑在世界建筑发展史上始终保持着独特的体系,具有自己鲜明的民族特点,宫殿建筑所反映的是 一个时代建筑艺术及其技艺的最高成就。宫殿建筑的起源虽然很早,但保留至今的仅有明、清两代的宫殿。

浅谈唐代帝王陵墓建筑艺术

浅谈唐代帝王陵墓建筑艺术

浅谈唐代帝王陵墓建筑艺术作者:杨波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08年第01期摘要:本文从建筑艺术与陵墓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两个重要组成元素等方面较为全面地剖析了唐代帝王陵墓文化,追求人与自然的亲和关系,显示出的天人合一的时空意识以及对自然环境的依赖与整合,造就了独特的中国建筑文化品格风貌。

关键词:陵墓、建筑、神道、门阙帝王陵墓的建造是历代建筑技术的高度集中,也是我国古代文化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的陵寝之制大体上初创于秦汉时期。

骊山秦始皇陵“封土为陵”,规模宏大。

唐代的陵寝基本上已改为“因山为陵”,制度更加完备。

其中唐代皇帝十八陵尤为昭著。

十八陵中最大的一座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

昭陵位于陕西省礼泉县九峻山的主峰,凿山建陵,开创了唐朝依山为陵的制度。

陵墓的营建工程浩繁,布局精心,据说是由唐代著名画家阎立德和阎立本兄弟俩参加设计的。

陵园周长六十公里,园内还有一百六十七座功臣贵戚的陪葬墓。

陵山有垣墙围绕,墙四隅建有角楼,正中各开一门,南曰朱雀,北曰玄武,东曰青龙,西曰白虎。

陵园内主要的建筑是献殿和寝宫。

驰名中外的“昭陵六骏”石刻浮雕,原来就立在玄武门内东西两庑。

六骏是唐太宗骑过的六匹战马,曰:“特勤骠”、“青雅”、“什伐赤”、“飒露紫”、“拳毛騧”、“白蹄乌”。

“昭陵六骏”神情各异、栩栩如生,据说在雕刻之前由阎立本绘制图样。

今存四骏在陕西省博物馆,“飒露紫”和“拳毛騧”二骏今存美国费城大学博物馆。

“关中十八陵”中迄今保存最完好的一座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合葬的乾陵。

乾陵位于陕西省乾县西北六公里的梁山上,亦因山为陵,气势雄伟,陵园周长约四十公里。

据《唐会要》卷二十《陵议》记载:“乾陵元宫,其门以石闭塞,其石缝铸铁,以固其中。

”由于陵墓坚固,似无盗掘的痕迹。

今因技术及经济等问题的局限,昭陵、乾陵均尚未揭开。

但已发掘的作为乾陵陪葬墓的永泰公主墓,懿德太子墓和章怀太子墓,均是深入地下数十级,三桁多室,甬道均多壁画的地下宫殿。

陵墓建筑简介

陵墓建筑简介

陵墓建筑简介第一篇:陵墓建筑简介陵墓建筑简介陵墓建筑文化心理特征陵墓建筑的类型古代陵墓形制的演化典型建筑举例感悟及总结陵墓建筑的简介“陵墓”是安放故人的尸体,祭奠故人的场所的总称。

又称墓、葬、坟、墓。

古代的墓葬方式为筑土为坟,穴地为墓,由此发展到一定规模时便有了如今我们所知的陵墓建筑。

陵墓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人基于人死而灵魂不灭的观念,普遍重视丧葬,因此,无论任何阶层对陵墓皆精心构筑。

中国陵墓建筑在历史上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产生了举世罕见的、庞大的古代帝、后墓群;且在历史演变过程中,陵墓建筑逐步与陵墓建筑绘画、书法、雕刻等诸艺术门派融为一体,成为反映多种艺术成就的综合体。

陵寝建筑文化心理特征一.“灵魂不死”观念二.“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三.“厚葬以明孝”、“媚祖以邀福” 陵墓建筑的类型按建筑结构可分为:陵(地上建筑)和墓(地下部分)按建筑景观可分为:无陵无墓、有陵无墓、有陵有墓按使用人群可分为:帝王陵墓:秦皇陵、汉茂陵、巩义宋陵、北京十三陵等。

名人墓地:岳飞墓、李白墓、张衡墓等。

具有重要历史和艺术价值的墓葬古代陵墓形制的演化原始时期陵墓发展的第二阶段——创立阶段秦始皇陵——中国第一个皇帝陵园丞相李斯主持规划设计,大将章邯监工,修筑时间长达38年,工程之浩大、气魄之宏伟,创历代封建统治者奢侈厚葬之先例。

陵园布置仿秦都咸阳,分内外两城,内城周长2.5公里,外城周长6.3公里。

陵冢位于内城西南,坐西面东,放置棺椁和陪葬器物的地方,为秦始皇陵建筑群的核心,目前尚未发掘。

秦始皇陵秦始皇陵地下宫殿是陵墓建筑的核心部分。

考古发现地宫面积约18万平方米,中心点的深度约30米。

陵园以封土堆为中心,四周陪葬分布众多,内涵丰富、规模空前,除闻名遐迩的兵马俑陪葬坑、铜车马坑之外,又新发现了大型石质铠甲坑、百戏俑坑、文官俑坑以及陪葬墓等600余处。

平面布局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陵墓一直挖到地下的泉水,用铜加固基座,上面放着棺材,墓室里面放满了奇珍异宝。

第三节 陵墓建筑

第三节 陵墓建筑

清陵
清代帝王陵墓主要集中在四个地区: 永陵在今辽宁新宾,为清太祖以前的肇、 兴、景、显四陵;清太祖福陵一太宗昭 陵在今辽宁沈阳附近;清东陵位于河北 遵化,清东陵位于河北省遵化市,距首 都北京 125公里,是我国现存规模庞大、 体系最完整的清代帝王陵墓群;清西陵 位于河北易县。
清东陵
清东陵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最后一个王朝首要的帝王后妃 陵墓群,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体系最完整的古帝陵建筑,共建有皇陵五 座—顺治帝的孝陵、康熙帝的景陵、乾隆帝的裕陵、咸丰帝的定陵、同治帝 的惠陵,以及东(慈安)、西(慈禧)太后等后陵四座、妃园五座、公主陵 一座,计埋葬14个皇后和136个妃嫔。
祭祀之用,主要建筑物是祭殿。 神道:神道又称做“御路”、“甬路”等,是 通向祭殿和宝城导引大道。 护陵监:是专门保护和管理陵园的机构,为了 防止被盗掘有破坏,每个皇帝的陵都有护陵监。
陵墓的布局与结构
二、陵园的空间布局
以陵山(指陵丘)为主体的布局方式。
代表:秦始皇陵。 以神道贯串全局的轴线布局方式。代表: 唐代商宗乾陵。 建筑群组的布局方式。代表:明清陵墓。
主义的完美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同时也保留了极高的历史价值。
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兵马甬
汉茂陵
陕西西安附近是中国帝王陵墓较为集中的地方,除了 秦始皇陵外,还有西汉11个皇帝的陵墓,唐代18个皇帝的 陵墓。其中汉武帝刘彻的茂陵是西汉皇陵中规模最大的一 座,埋藏的宝物也最多;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陵 园面积极大,园内还有17座功臣贵戚的陪葬墓,昭陵地上 地下都是珍贵的文物,最负盛名的是唐代雕刻精品“六骏 图”。 汉茂陵是汉武帝刘彻的陵墓,位于陕西兴平县东15千 米,距西安西北40千米,历时53年修成。

浅谈唐代帝王陵墓建筑艺术

浅谈唐代帝王陵墓建筑艺术
四隅建有角楼 . 正中各开一 门 . 南日朱雀 . 北日玄武 . 日青龙 . 日 东 西 化。 白虎。陵园内主要 的建筑是献殿和寝宫。驰名中外 的 昭陵六骏 石 刻 中国古代陵墓属于礼仪性纪念建筑 , 其功能主要是体现帝王神灵不
浮雕 , 原来就立在 玄武 门内东西两庑。六骏是唐太宗骑过 的六 匹战马 , 日: 特勤骠 、 青雅 、 什伐赤 、 飒露紫 拳毛瘕 、 白蹄 乌 。
于 长 安 以下 各 陵 周 1 里 至 3 余 公 里 不 等 .各 陵 以乾 陵保 存 最 好 。 0公 O

唐帝陵 的选址特点
唐代帝王陵墓多分布在渭北高原的山梁上 . 采用依山为陵之 制 . 除 献 、庄 、端 、靖 4座陵墓建筑 在平地 以外 .其余 昭 乾 定 、桥 、泰 、 建 、元 、崇、丰 、景、光 、章.贞 、简等 1 4陵均分别建造在山岭的顶 峰之 间.居高临下 . 凌空俯藐 . 形成 南面而立 . 向而朝 的庄严气 北 势 。陵园围筑陵墙 .周开 四门,门设阙楼等建筑 。日常侍奉的 寝殿 ( 即下宫 )设于 山下 ,上陵祭祀用的 献殿”建于山上陵墓之前 .并建 有相当长的神道 . 两旁陈立系列的石刻群 . 以壮大皇威帝势 。 唐十八 陵 中除穆宗光陵与其 父宪宗景陵相邻外 , 其它陵分布并无规律可寻 。 宗 太 昭陵和玄 宗泰陵是他们 自己生前选定的 . 除此之外其余各陵文献上都没 有预先选 定的记载 。 然而选择 陵址并非可以随意决定 的 , 唐十八陵座座
陵. 开创了唐朝依 山为陵的制度。 陵墓的营建工程浩繁 . 布局精心 . 据 独具特色 的 盛 唐风格 ” 建筑艺术达到 了巅峰 。安史之乱以后 ,唐王 .
说是由唐代著名画家阎立德和 阎立本兄弟俩参加设计的。 陵园周长 六十 朝逐步走 向没落 . 中晚唐建筑也 因之少 了盛唐建筑的雄浑之气 . 多了些 公里 . 园内还有一百六十七座功 臣贵戚的陪葬墓。 山有垣墙围绕 . 陵 墙 柔美装饰 之风 。 随着高足 家具 的普及 . 晚唐的建筑 比例也 因之产生了变

中国古代建筑—陵墓建筑PPT学习教案

中国古代建筑—陵墓建筑PPT学习教案
第8页/共41页
护陵监:明清时称陵监,是专门设置的保护陵园的 机构。每一个皇帝陵都有一个护陵监,用来防盗挖 和破坏,确保陵墓安全。监的外面有城墙围绕,里 面有衙署、市街、住宅等建筑。
第9页/共41页
2.地下部分
(1)墓室结构
地宫又称“玄宫”、“幽宫”,因其 结构宏大,装饰丰富,甚至可以和人间宫 殿相媲美,所以俗称地下宫殿。主要有以 下3种:土穴墓、木椁墓、砖石墓。
其中慕陵别具一格,虽体量稍小但做工考究, 隆恩殿天花、裙板、雀替饰用龙纹,龙头突起,完 全用金丝楠木制做,加工精致,不加彩绘。
第37页/共41页
道光帝慕陵
第38页/共41页
总结:
中国从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到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历 时三千余年,共有帝王五百余人。至今地面有迹可寻 、年代明确的帝王陵寝共有一百多座。

天的合葬墓
明十 三陵
长陵、献陵、景陵、 裕陵、茂陵、泰陵、 北京市昌平县 康陵、永陵、昭陵、 天寿山下 定陵、庆陵、德陵、
思陵
清东 顺治、康熙、乾隆、

咸丰、同治
河北省遵化
形制
价值
是中国历史上体形最 方上 大的陵墓,世界第八
奇迹的兵马俑坑。
方上 西汉石雕16件,尤其 是其中的“马踏匈奴”
因山 “无字碑”,外国君 为陵 王石雕群像61座
第19页/共41页
②奴隶社会的殉葬:进 入阶级社会以后,贫富 分化进一步明显,王和 贵族墓的随葬品极其丰 富精美,有青铜器、玉 石器、漆木器、骨角器 等。商代还流行人殉制 度,即用活人来为死去 的氏族首领、家长、奴 隶主或封建主殉葬。除 了人殉之外,还有“人 祭”。一直延续了1000 多年。
第20页/共41页
第7页/共41页

《陵墓建筑教案》

《陵墓建筑教案》

《陵墓建筑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陵墓建筑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

2. 让学生掌握陵墓建筑的主要特征和风格。

3. 让学生了解我国著名的陵墓建筑,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1. 陵墓建筑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

2. 陵墓建筑的主要特征和风格。

3. 我国著名的陵墓建筑。

三、教学难点:1. 陵墓建筑的主要特征和风格。

2. 我国著名的陵墓建筑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 学生提前阅读相关的教材或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陵墓建筑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教师讲解陵墓建筑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引导学生了解陵墓建筑的起源和演变。

3. 陵墓建筑的主要特征和风格:教师讲解陵墓建筑的主要特征和风格,引导学生了解陵墓建筑的独特之处。

4. 我国著名的陵墓建筑:教师讲解我国著名的陵墓建筑,如秦始皇陵、汉阳陵、明十三陵等,引导学生了解这些陵墓建筑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

6.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如查阅资料了解其他著名的陵墓建筑,绘制陵墓建筑的平面图等。

7. 板书设计:陵墓建筑教案1. 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2. 主要特征和风格3. 我国著名的陵墓建筑六、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陵墓建筑的保护和传承问题,思考如何将陵墓建筑的文化价值传承给后代。

2. 学生展示:每组学生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分享他们的观点和想法。

3. 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肯定他们的努力和成果,提出改进意见。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陵墓建筑的知识。

八、教学评价:1. 学生评价: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同行评价:同行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3. 教学考核:教师通过考试或作业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估学生对陵墓建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陵墓建筑教案》

《陵墓建筑教案》

《陵墓建筑教案》第一章:陵墓建筑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陵墓建筑的定义及其在人类历史中的地位和意义。

让学生了解不同文明古国的陵墓建筑特点及其代表作品。

培养学生对陵墓建筑的欣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2 教学内容陵墓建筑的定义与分类陵墓建筑的历史发展与演变不同文明古国的陵墓建筑特点及代表作品陵墓建筑的社会文化意义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陵墓建筑的定义、分类、历史发展、特点及代表作品。

案例分析法:分析不同文明古国的陵墓建筑代表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批判性思考。

第二章:古埃及陵墓建筑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古埃及陵墓建筑的特点及其历史背景。

让学生了解古埃及陵墓建筑的代表作品,如金字塔、木乃伊墓等。

培养学生对古埃及陵墓建筑的欣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2 教学内容古埃及陵墓建筑的历史背景与发展古埃及陵墓建筑的特点与风格古埃及陵墓建筑的代表作品及特点古埃及陵墓建筑的社会文化意义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古埃及陵墓建筑的历史背景、特点、代表作品及社会文化意义。

案例分析法:分析古埃及陵墓建筑的代表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批判性思考。

第三章:古希腊陵墓建筑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古希腊陵墓建筑的特点及其历史背景。

让学生了解古希腊陵墓建筑的代表作品,如米诺斯墓、雅典卫城等。

培养学生对古希腊陵墓建筑的欣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2 教学内容古希腊陵墓建筑的历史背景与发展古希腊陵墓建筑的特点与风格古希腊陵墓建筑的代表作品及特点古希腊陵墓建筑的社会文化意义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古希腊陵墓建筑的历史背景、特点、代表作品及社会文化意义。

案例分析法:分析古希腊陵墓建筑的代表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批判性思考。

第四章:古罗马陵墓建筑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古罗马陵墓建筑的特点及其历史背景。

让学生了解古罗马陵墓建筑的代表作品,如圆形墓、地下墓穴等。

培养学生对古罗马陵墓建筑的欣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2 教学内容古罗马陵墓建筑的历史背景与发展古罗马陵墓建筑的特点与风格古罗马陵墓建筑的代表作品及特点古罗马陵墓建筑的社会文化意义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古罗马陵墓建筑的历史背景、特点、代表作品及社会文化意义。

外国建筑史

外国建筑史

(3)科林斯柱式 公 元 前 五 世 纪 由 建 筑 师 卡 利 漫 裘 斯 ﹝ Callimachus ﹞ 发 明 于 科 林 斯 ﹝Corinth﹞,此亦为其名称之由来。比爱奥尼柱式更加纤巧,比例更加细长, 细长比例为1:10-12,柱身刻有24道凹槽,用一个饰有美丽毛茛叶的倒钟形成 花篮代替了柱顶的卷涡 庙宇演变 1.前柱式:神庙前部有一派圆柱 2.前后柱式:神庙前后均有一排圆柱 3.周柱式:神庙发展到较为成熟阶段的标准样式,即内殿周围均有柱廊环绕,柱 间距与柱到墙的距离相等 4.伪周柱式:神庙前面有一个柱廊,其余三面的圆柱均嵌入内殿墙壁之中 5.双重周柱式:大型神庙形式,有两圈柱廊环绕内殿,柱距与柱到墙壁距离相等 6.伪双重周柱式:和双重周柱式布局一致,但内圈圆柱省略,从而形成快打的柱 廊空间 7.圆形神庙: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圆形柱廊式,一种是一圈柱廊围绕着中央的圆 形内殿 2.庙宇形制的演进 美加仑室——初期庙宇——围廊式庙宇 围廊式庙宇:前后两端设围廊,两进围廊式
A.筒拱,B.C.D.交叉拱,两条正交的筒拱。 十字拱:图B中有部分是棱拱(Groined vault) ,因两拱跨度相同,棱沟的投影 呈正十字形,故称“十字拱”(Cross vault)。图D也是十字拱。图C因两拱跨度不 同,为了使两拱的顶端在同一水平面上,必须把小跨度的拱的起拱线提高,其棱 沟投影呈曲线。 拱顶在罗马有很大发展。 筒形拱
骨架券:哥特式建筑中的拱顶承重构件,拱顶分为了承重部分和填充部分,这样 大大减轻了拱顶的重量,节省了材料,减小了侧推力。骨架券使各种形状复杂的 平面都可以用拱顶覆盖。 ?凯旋门 ?拱券技术 第六章
帆拱:水平切口和4个发券之间所余下的4个角上的球面三角形部分
在正方形的外接圆平面上,搭建半球体的建筑,再依底部四方形的四边将半球体

《陵墓建筑教案》

《陵墓建筑教案》

《陵墓建筑教案》第一章:陵墓建筑概述1.1 陵墓建筑的定义1.2 陵墓建筑的历史演变1.3 陵墓建筑的分类及特点1.4 陵墓建筑的意义与价值第二章:中国陵墓建筑2.1 古代中国陵墓建筑的代表作2.2 皇家陵寝与贵族陵墓的差异2.3 宗教对陵墓建筑的影响2.4 中国陵墓建筑的艺术特色第三章:西方陵墓建筑3.1 古代西方陵墓建筑的代表作3.2 不同文明下的西方陵墓建筑风格3.3 宗教对西方陵墓建筑的影响3.4 西方陵墓建筑的艺术特色第四章:陵墓建筑的设计与构造4.1 陵墓建筑的设计原则4.2 陵墓建筑的构造要素4.3 陵墓建筑的材料与技术4.4 陵墓建筑的安全性与环保性第五章:陵墓建筑与文化遗产保护5.1 陵墓建筑的文化价值5.2 陵墓建筑的保护与修复5.3 陵墓建筑保护面临的挑战5.4 文化遗产保护的策略与方法第六章:古代埃及陵墓建筑6.1 古代埃及陵墓建筑的背景6.2 金字塔:古埃及陵墓的代表作6.3 古埃及陵墓建筑的特点与影响6.4 古埃及陵墓建筑的艺术与信仰第七章:古希腊与古罗马陵墓建筑7.1 古希腊陵墓建筑的风格与特点7.2 古希腊著名陵墓建筑案例分析7.3 古罗马陵墓建筑的演变与特色7.4 古罗马著名陵墓建筑案例分析第八章:中世纪欧洲陵墓建筑8.1 中世纪欧洲陵墓建筑的风格与特点8.2 基督教对中世纪欧洲陵墓建筑的影响8.3 中世纪欧洲著名陵墓建筑案例分析8.4 中世纪欧洲陵墓建筑的文化意义第九章:伊斯兰陵墓建筑9.1 伊斯兰陵墓建筑的特点与风格9.2 伊斯兰陵墓建筑的案例分析9.3 伊斯兰陵墓建筑与伊斯兰文化的关系9.4 伊斯兰陵墓建筑的艺术价值第十章:现代陵墓建筑10.1 现代陵墓建筑的发展趋势10.2 现代陵墓建筑的材料与技术10.3 现代陵墓建筑的设计理念10.4 现代著名陵墓建筑案例分析第十一章:亚洲陵墓建筑11.1 印度陵墓建筑11.2 波斯陵墓建筑11.3 中国陵墓建筑的后续发展11.4 亚洲其他地区陵墓建筑的特点第十二章:非洲陵墓建筑12.1 非洲陵墓建筑的背景与特点12.2 埃及近代陵墓建筑的发展12.3 非洲其他地区陵墓建筑的风格与影响12.4 非洲陵墓建筑的文化价值第十三章:拉丁美洲陵墓建筑13.1 拉丁美洲陵墓建筑的历史背景13.2 殖民地时期的陵墓建筑13.3 独立后拉丁美洲陵墓建筑的发展13.4 拉丁美洲陵墓建筑的著名案例第十四章:现代陵墓建筑的设计理念与应用14.1 现代陵墓建筑的设计趋势14.2 环境与可持续性在现代陵墓建筑中的应用14.3 现代陵墓建筑的案例分析14.4 现代陵墓建筑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第十五章:陵墓建筑的未来发展15.1 科技对陵墓建筑的影响15.2 虚拟现实与数字化陵墓建筑15.3 生态陵墓建筑的发展15.4 陵墓建筑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与展望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教案《陵墓建筑》共分为十五章,涵盖了从古代到现代,从东方到西方的各种陵墓建筑类型和风格。

中国古代的陵墓建筑

中国古代的陵墓建筑

中国古代的陵墓建筑在中国古代,陵墓建筑是为帝王或者显赫人物而建的,是其在世之后的安葬之所。

陵墓建筑不仅仅是由墓葬本身组成,还包括了陵寝、祭祀、防盗、景观等多种要素。

精美的陵墓建筑,既是古人的致敬之意,也是体现了当时社会文化水平与技术水平的重大成就。

本文将从设计方案、建筑材料、景观氛围、文化内涵等不同角度解读中国古代陵墓建筑的魅力。

一、设计方案陵墓建筑是古代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其设计方案细节严谨而考究。

在设计之初,就需要充分考虑陵墓的位置、方向、大小、布局等方面。

首先,陵墓的位置必须是有利于景观的营造和祭祀仪式的举行。

它通常建于山上或者靠近山崖处。

如古代汉武帝陵就位于渭水之滨,周边多山,如龙首山、越王台等。

这样可以营造出人文与自然的完美融合。

其次,根据古代文化的要求,陵墓的方向也需要考虑。

古人都追求“吉祥知命,合天地造化”,所以陵墓的朝向大多数是依据八卦方位确定的。

一般来说,阳陵都应该面向南方,以吸收足够的阳光和天地精气,而阴陵则应该面向北方,以便于阴精的收纳。

最后,陵墓的大小和布局也是考虑的重要因素。

陵园面积一般较大,墓地要求平整、宽敞,建筑物的大小布局也需要根据当时君王的地位和权力来进行科学规划。

举个例子,陕西省西安市展开兵马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由上宾坑、中宾坑、下宾坑三部分组成,大规模的装饰和排列方式为开创历史。

这一规模的陪葬物不仅在古代,而今在各国也是少见的。

二、建筑材料陵墓建筑所使用的材料主要包括石材、土墙和木材,其中石材使用最为广泛。

这主要是因为石材具有较高的防盗能力、装饰效果好,寿命长等众多优点。

在中国,最著名的陵墓之一是唐太庙陵(后改称唐陵),它位于陕西省西安市西北方向约20余公里处。

唐陵中的墓园、宫殿、宝塔等全部使用了石材建造,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唐陵十二部屋。

这些石屋群依山而建,上联二十一字:“遗址千年不改;屋阁万载长存”,表达了对于唐德传承的虔敬之意。

为了增强墓地的神圣感和豪华氛围,很多陵墓里还会使用黄金、玉石、珍珠等贵重宝石装饰,这些材料不仅美观,而且富有深厚的文化意义,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瑰宝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陵墓建筑》课件

《陵墓建筑》课件

陵墓建筑的分类
古代陵墓建筑
古代陵墓建筑体现了各个历史 时期的特点,例如金字塔、皇 家陵园等。
现代陵墓建筑
现代陵墓建筑融合了传统和现 代元素,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 续发展。
著名陵墓建筑案例
世界各地有许多有名的陵墓建 筑,如埃及的金字塔、中国的 明陵等。
陵墓建筑的设计要素
1
建筑布局设计
2
合理的建筑布局可以使陵墓建筑更加庄
重和有序,符合纪念和敬意的要求。
3
装饰和艺术设计
4
通过独特的装饰和艺术设计,陵墓建筑 可以展现文化和历史的精髓,让人们感
受到文明的魅力。
地形地貌分析
陵墓建筑的设计需要考虑周围的地形地 貌,以便与环境融为一体。
建筑材料选择
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是陵墓建筑设计中 的重要一环,它可以体现建筑的永恒和 美感。
陵墓建筑的文化意义
陵墓的维护方法
定期维护和保养陵墓建筑可以 延长其使用寿命,确保其保存 完好。
陵墓的修缮和重建
对于受损的陵墓建筑,适当的 修缮和重建是保护它们的重要 方式。
结语
陵墓建筑的发展前景
随着科技和文化的进步,陵墓建 筑将继续演变和创新,展现人类 的智慧和创造力。
陵墓建筑的人文精神价值
陵墓建筑承载着人们对故人的追 思、怀念和敬意,体现了人文情 感的表达。
《陵墓建筑》PPT课件
陵墓建筑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之一。本课件将介绍陵墓建筑的背景、分类、 设计要素、文化意义、保护和维护以及未来展望。
背景介绍
陵墓建筑概述
陵墓建筑是用来安葬和纪念重要人物的建筑物。 它们在不同文化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特点和形式。
陵墓建筑的历史渊源
陵墓建筑起源于古代文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它 们逐渐发展成为彰显权力和文化的象征。

艺术概论第七章实用艺术

艺术概论第七章实用艺术

• 2。注重表现性和形式美 • 实用艺术是表现性空间艺术,它不注 重模仿客观事物的再现性,而是注重表现 某种朦胧抽象的情调和意味。也就是用色 彩、线条、造型、图案等外部形式,来传 达和表现出一定的情绪或情感。 • 如:书法 • 汉代文学家杨雄:“书者,心画也”
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实用工艺同样需 要表现出“意味”,也就是要表现出艺术 家的情感、风格和美学追求。 • 所谓形式美,主要是指各种形式因素的 有规律的组合所形成的某些共同的特征和 法则,它包括色彩、线条、形体等因素, 也包括对称均衡、多样统一等形式法则。 • 实用艺术特别注重形式美。
• 形体,主要是指建筑物的总体轮廓,通过 线条和形体、空间和实体的不同组合方式, 以及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突出建筑物 独特的个性色彩和特有的艺术感染力。 (中山陵) • 比例,主要是指巧妙处理建筑物各部分的 比例关系,建筑中长、宽、高的不利、凹 与凸的比例、虚与实的比例等,都直接影 响到建筑美。(北京人民大会堂)
• 特征: • 园林艺术的基本特征是实用性与审美性、 技术性与艺术性相结合。但是由于园林的 实用功能是供人们游憩玩赏,所以要求园 林更加侧重审美性和艺术性。
• 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中国式园林、法国式 园林和阿拉伯式园林 • 中国园林特色: • 中国古典园林可以分为北方大型皇家园林 和江南小型私家园林两大类型。前者如北 京的圆明园、颐和园,承德的避暑山庄等; 后者如苏州的拙政园、网狮园、西园、留 园、扬州的何园、日涉园,上海的豫园等。 前者气魄宏大,富丽堂皇;后者精巧别致, 饶有情趣。
• 建筑艺术作为民族文化的体现和时代精神的镜子, 是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反映出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 和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在欧洲,人们甚至把建 筑称作“石头的史书”,认为从中可以通览人类 的文化史和文明史。显然,我们在欣赏建筑艺术 时,除了欣赏它外观的造型美之外,更应当欣赏 它内在的艺术意蕴,并且从中认识时代、认识社 会、认识历史。 • 如:中世纪的欧洲宗教统治下的“哥特式建筑” (巴黎圣母院)18世纪初叶,反映贵族审美趣味 的“罗可可式建筑”风格,18世纪后半叶启蒙运 动影响下的“新古典主义建筑”

《陵墓建筑教案》

《陵墓建筑教案》

《陵墓建筑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陵墓建筑的定义、历史演变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我国古代陵墓建筑的代表作品及艺术价值。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提高对陵墓建筑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陵墓建筑的定义与历史演变2. 我国古代陵墓建筑的特点3. 古代陵墓建筑的代表作品介绍4. 陵墓建筑的保护与传承5. 实践活动:参观当地陵墓建筑并进行简要评价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陵墓建筑的定义、历史演变、特点和代表作品。

2. 教学难点:陵墓建筑的艺术价值和保护意识。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陵墓建筑的定义、历史演变、特点和代表作品。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陵墓建筑的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陵墓建筑的艺术价值。

3. 参观实践法: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陵墓建筑,提高学生的保护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陵墓建筑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陵墓建筑的定义、历史演变、特点和代表作品。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陵墓建筑的实例,让学生了解陵墓建筑的艺术价值。

4. 讨论:让学生谈谈对陵墓建筑的保护意识的看法。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陵墓建筑,并进行简要评价。

6.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陵墓建筑的保护与传承。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对陵墓建筑知识的理解程度。

2. 案例分析评价:评估学生在分析陵墓建筑实例时的思考深度和表述清晰度。

3. 实践活动评价:根据学生在参观陵墓建筑时的表现,包括参观前的准备、参观中的积极参与和参观后的简要评价。

4.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陵墓建筑知识点的掌握,以及观点阐述的合理性。

七、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安排是否合适,学生是否能跟上教学进度。

2.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学生是否能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3. 实践活动设置是否合理,学生是否能通过参观加深对陵墓建筑的理解。

4. 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改进措施。

第七章外国古代早期建筑

第七章外国古代早期建筑
第七章 古代东方的建筑装饰风格
第一节 原始建筑
法国,肖威特洞窟,“狮子受困图”
巨石建筑始于中石器时代,多为用巨大石块作成的墓冢或宗 教崇拜物。大多分布在沿海地带,包括欧洲、北非的地中海 沿岸,法国西部及北部,英国、爱尔兰、丹麦、瑞典及德国 北部。东亚和南亚沿海等。 巨石建筑一般可分为3类: ①单石,即“门希尔”式。以单独或成列竖立的石块、石 条作宗教崇拜之用,法国的列石有多达数千块的。这大约就 是后来纪念碑建筑的原型。 ②石棚,即“多尔门”式。以数石直立上盖一石板构成, 多为酋长坟墓,是陵墓建筑的开端。在中国的辽东半岛即可 见到。 ③环状列石,即“克罗姆列克”式。以众多巨石构成环状 建筑群,用作宗教祭台,亦可供天文观测,是教堂建筑的雏 形。英国的斯通亨治巨石栏是其代表。
乌鲁克墙的饰面
乌尔吉古拉塔遗址
苏美尔人的建筑以大量的观象台(又称山岳台)为代表。 苏美尔人的建筑以大量的观象台(又称山岳台)为代表。当时居住在这里的 人认为山岳支承着天地,山里蕴藏着生命的源泉,雨从山里来, 人认为山岳支承着天地,山里蕴藏着生命的源泉,雨从山里来,山水注满了河 天上的神也住在山里,山是人与神之间的交通道路, 流,天上的神也住在山里,山是人与神之间的交通道路,于是建起了巨大的类 似于古埃人台阶形金字塔的祭祀高台,来表示他们对山岳的崇拜。 似于古埃人台阶形金字塔的祭祀高台,来表示他们对山岳的崇拜。
宫殿由30多个内院组成,共200多个房间,布局明确。进入大 门后是一个92平米的大院子,东面为行政用房,西面为神庙区 域,北面是皇帝的正殿和后宫。 • 萨尔贡宫复原图
人首翼牛像,有正、侧两 个面。它们的正面表现为 圆雕、侧面表现为浮雕。 正面2条腿,侧面4条腿, 转角一条两面共用,一共 有5条腿。
第二节 古代西亚建筑

陵墓建筑之美学探讨

陵墓建筑之美学探讨

陵墓建筑之美学探讨陵墓特指一种用以埋葬帝王,墓顶有封土的建筑类型。

从殷商开始萌芽,战国正式出现,经秦汉唐宋以至明清,在中国一直受到极大重视。

产生于史前时期的原始祖先崇拜,经过儒家的改造和强化,延续2000多年,体现在建筑上。

中国陵园的布局大都是四周筑墙,四面开门,四角建造角楼。

陵前建有甬道,甬道两侧有石人、石兽雕像,陵园内松柏苍翠、树木森森,给人肃穆、宁静之感。

西方学者在谈中国古代陵墓建筑的文化特征时曾指出:“中国人在其世界里……独自徘徊时,由友好的大自然来引导他谒见天神与祖坟;所以没有任何其他地方,风景会如此成为建筑艺术的材料。

”在我国著名的陵墓建筑数不甚数。

最为出名的莫过于秦始皇陵了,想想现在发现的如此大规模的兵马俑只是他的小小的一部分,可知知个秦始皇陵到底有多大了。

它南依骊山的层恋叠嶂之中,山林葱郁;北临逶迤曲转、似银蛇横卧的渭水之滨。

高大的封冢在巍巍峰峦环抱之中与骊山浑然一体,景色优美,环境独秀。

陵墓规模宏大,气势雄伟。

秦始皇把他生前的荣华富贵全部带入地下。

秦始皇陵地下宫殿是陵墓建筑的核心部分,位于封土堆之下。

《史记》记载:“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异怪徙藏满之。

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

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中国的建筑,风水总是很重要的。

古人把墓地的选择看作是一件造福于子孙后代的大事,尤其象秦始皇这个企图传之于万世的封建帝王自然对墓地的位置更加重视。

以后历代陵墓基本上继承了这个建陵思想。

相比之下,十三陵也是颇有名气。

明十三陵规模宏伟壮丽,景色苍秀,气势雄阔,是国内现存最集中、最完整的陵园建筑群。

其中规模最宏伟的是长陵(明成祖朱棣)和定陵(明神宗朱翊钧)。

,定陵地宫的石拱结构坚实,四周排水设备良好,积水极少,石拱无一塌陷,这充分展示了中国古人建造地下建筑的高超技术。

明十三陵,既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陵又自成一个独立的单位,陵墓规格大同小异。

每座陵墓分别建于一座山前。

05_陵墓建筑

05_陵墓建筑
一、帝王陵寝的分布 历代帝王陵寝的分布与其建都地点有关。 二、帝王陵寝的选址
在帝陵的选址中,以“藏风得水”、“聚气”为核心
第五节 现存著名游览地
一、黄帝陵
黄帝陵简称黄陵, 是传说中我们中华民族 的始祖——轩辕黄帝的 陵墓,为全国第一号古 墓保护单位,也称天下 第一陵。它位于陕西省 黄陵县城北1千米的桥 山之巅。
称。若分开来讲,陵一般指地上建筑,墓则是地下
部分。
陵墓景观可分为:无陵无墓、有陵无墓、有陵
有墓三类。
第二节
中国古代帝王丧葬制度的演化
一、古代帝王的葬制的演化
中国古代帝王的葬制经历了由单葬制、陪葬制到 群葬制的演化过程。
二、古代帝王陵墓封土形制的演化
方上
周朝
隋朝、宋朝
以 山 为 陵
唐朝
明朝、清朝
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和文德皇后的合葬墓,位于陕西 省礼泉县。墓旁祭殿两侧有庑廊,“昭陵六骏”石刻就列 置其中。石刻中的“六骏”是李世民经常乘骑的六匹战马, 它们既象征唐太宗所经历的最主要六大战役,同时也是表 彰他在唐王朝创建过程中立下的赫赫战功。白居易诗中曾 云:“太宗旨在振王业,王业艰辛告子孙。” 为了告诫子 孙创业的艰辛,同时也对与他相依为命的六匹骏马的怀念, 李世民在贞观10年(公元636年)诏令画家阎立本先把“六 骏”形象画出,然后令工艺家阎立德刻在石屏上,置于昭 陵北麓祭坛之内。“昭陵六骏”采用高浮雕表现手法雕刻 而成,是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珍品。
宝城宝顶
三、古代帝王陵园建筑布局的演化
历代帝王陵墓的陵园建筑群由三部分组成:
祭祀建筑群 、神道 、护陵监 。
四、古代帝王陵墓地宫结构的演化 帝王墓穴及棺椁在汉初以前,多为石质。 西汉主要用特殊木材修造地宫,称“黄肠题凑”。 东汉以后,棺椁都用木质制作;地宫,除唐朝是直 接在开凿的山洞中就地营造外,都是用砖石发券垒 建。 从明朝开始,地宫建筑发展到顶峰,用巨型条石建 筑大型墓室。

第七章 陵墓建筑艺术

第七章  陵墓建筑艺术

第四节
陵墓建筑艺术鉴赏
(一)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在陕西临 潼骊山北麓,总面积约 2平方公里,周围有两 道陵墙环绕。陵台由三 级方截椎体组成,最下 一级为350米X345米, 三级总高为46米,是中 国古代最大的一座人工 坟丘,由于风雨侵蚀, 轮廓已不堪明显。
• (三)陵墓景观的构成 • 陵墓景观包括地上和地下两部分: • 地下部分包括:墓室结构、墓道及墓室 的绘画及其随葬品; • 地上部分包括:封土和陵园建筑。 • 陵墓主人生前的地位越高,生活的内 容越充实,陵墓景观,包括地下部分和地 上的祭祀部分,其内容和价值就越丰富。
第二节 中国古代帝王陵寝制度的演化
• 黄肠题凑 • 商周至西汉,墓室多为用木材制作的 椁室。椁是盛放棺木的“宫室”,即棺外 的套棺。 • 木椁室发展到西汉时期,成为结构复 杂、规格较高的木构地宫——“黄肠题 凑”。“黄肠题凑”是木椁室发展顶峰.
• 2.砖石地宫 • 中国古代墓室制度的一次划时代的大变化。西 汉中期流行空心砖墓,西汉晚期开始出现石室墓, 墓室中雕刻着画像,故称“画像石”或“画像 砖”。墓室的结构和布局,也是仿照现实生活中 的住宅。从东汉到隋、唐、宋、元、明、清各代, 砖石发券或砌筑的墓,一直在不断发展,逐渐达 到完善地步。 • 帝王墓穴被称之为地宫、玄宫、幽宫,因其结 构豪华富丽,堪与帝王的人间宫殿媲美,俗称之 为地下宫殿。最著名的是明代万历皇帝的定陵。
木椁墓:“椁”是盛放棺木的“宫室”,即 棺外的套棺,是用砍伐整齐的大木枋子或厚板, 用榫卯构成一个方体形的大套箱,下有底盘,上 有大盖。在套箱内分成数格,正中是放置棺材的 地方,两旁和上下围绕着几个方格,称之为厢, 分别安放随葬品。大型木椁墓室是春秋、战国、 西汉时期奴隶主和帝王陵墓的特点。 周朝规定:天子之椁四重,诸公三重,诸侯 两重,大夫一重,士不重。 如:1972年长沙马王堆轶候利苍妻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奴隶社会的殉葬:进 入阶级社会以后,贫富 分化进一步明显,王和 贵族墓的随葬品极其丰 富精美,有青铜器、玉 石器、漆木器、骨角器 等。商代还流行人殉制 度,即用活人来为死去 的氏族首领、家长、奴 隶主或封建主殉葬。除 了人殉之外,还有“人 祭”。一直延续了1000 多年。
③封建社会的殉葬 从战国开始,出现了用木俑和陶俑随葬的风俗,这 可以看作是人殉的替代。 西汉中期以后,随葬品中增添了各种专为随葬而作 的陶制明器,主要有两部分,一是模仿的“俑”,一 是实际的用品。 东汉,明器的种类和数量更多。 宋至明代,随葬品以实用物品和珍宝为主,包括陶 瓷器、金银器和玉器等。

护陵监
(四)地宫结构的发展
地宫又称“玄宫”、“幽宫”,因其结构宏大, 装饰丰富,甚至可以和人间宫殿相媲美,所以俗 称地下宫殿。 主要有以下3种:土穴墓、木椁墓、砖石墓。

土穴墓:在原始社会早期,墓葬的形式很 简单,只是在地下挖一个小而浅的墓坑,仅能 容纳尸体,既无棺椁,也无墓室,尸体也无特 殊东西加以包裹。到了父系氏族公社后期,贫 富开始分化,埋葬方式有了发展,墓坑除了土 壁之外,又加用了木板围护。 如山东泰安大汶口氏族墓葬的坑内四壁用 天然木料垒砌,上面用天然木材铺盖。与后来 春秋、战国、西汉时期的木椁还有很大的距离, 但已经开始向墓室建筑迈进了。
• 2.祭祀区 • • 祭祀区是陵园的主体部分,供祭祀之用。 其中,祭殿是祭祀区的主要建筑。秦始皇 在陵园的北部设寝殿,首开帝王陵墓设寝 之先河。清代称祭殿为隆恩殿。明朝以后, 陵园祭祀区大致由隆恩殿(棱恩殿)、配 殿、廊庑、祭坛等建筑组成。
祭祀区
• •
3.护陵监
护陵监是专门保护和管理陵园的机构。为防 止陵墓被盗和破坏,每个帝王陵墓都设有护陵监。 护陵监外有城墙围绕,内有衙署、市街、住宅等 建筑。
(一)陵墓规模越来越小
秦始皇陵墓的主题
在今陕西省幢骊山 主峰的北麓,外观 上为一方锥形的土 台,陵台由三级方
截椎体组成。
汉朝王陵 仍沿承秦制, 一是在帝王 登位的第二 年即开始兴 建自己的陵 墓,二是墓 室仍深埋地 下,上起土 丘以为群陵。
(三)陵墓地上部分越来越强化 西汉以前,陵墓 以强调地下墓室、 棺椁、陪葬品为主 导,地上设有陵园, 墙垣及少量祭祀建
定陵 汉画像石图
• • •
(五)殉葬制度的演变 随死者一起被埋葬的人或物品称为殉葬品, 我国殉葬制度有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 • 1.人殉 • 商周时期盛行活人殉葬,即用活人为死去的氏 族首领、家长、奴隶主或封建帝王殉葬。战国后 期,为了保证充足的劳动力,大多改人殉为俑殉, 但是活人殉葬的制度并没有完全消失,秦始皇、 明成祖,包括清太祖努尔哈赤死后,都有为数不等 的活人殉葬。 •
筑,肃穆氛围主要
依靠长青绿化。
(三)陵墓规制越来越程式化
唐陵以前,各陵相 异,自宋陵始,各陵 容程式化,以清陵最 具代表,各陵设置内
容一样,区别所在,
唯选材做工差异。
隆恩殿
慈禧陵
(四)陵墓表现手法由注 重单体向强化整体发展 秦汉陵墓,强调单体 的完整性和表现力,自
唐陵始采用兆域制度,
众陵相对集中分布,宋 以后演戏,以明十三陵 最具代表性。
第四节
陵墓建筑艺术鉴赏
(一)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在陕西临 潼骊山北麓,总面积约 2平方公里,周围有两 道陵墙环绕。陵台由三 级方截椎体组成,最下 一级为350米X345米, 三级总高为46米,是中 国古代最大的一座人工 坟丘,由于风雨侵蚀, 轮廓已不堪明显。
• (三)陵墓景观的构成 • 陵墓景观包括地上和地下两部分: • 地下部分包括:墓室结构、墓道及墓室 的绘画及其随葬品; • 地上部分包括:封土和陵园建筑。 • 陵墓主人生前的地位越高,生活的内 容越充实,陵墓景观,包括地下部分和地 上的祭祀部分,其内容和价值就越丰富。
第二节 中国古代帝王陵寝制度的演化
定陵出土的皇帝金冠
定陵出土的皇后凤冠
• 4.墓志 • 魏晋以后,陵墓普遍使用墓志。墓志 的性质和作用与墓碑相似,是记载死者姓名、 家世和生平事迹的石刻,文末缀有称做“铭” 的韵语颂词,故名“墓志铭”,所不同的是, 墓碑立于墓前,墓志则埋入墓中。 •
第三节
陵墓发展规律
(一)陵墓规模越来越小 (二)陵墓地上部分越来越强化 (三)陵墓规制越来越程式化 (四)陵墓表现手法由注重单体向强化整体发展 (五)陵墓表现的艺术手法越来越多元化
• (二)封土形制的沿革 •
• 1.秦汉时期“方上”的封土形式 • 秦汉时期,帝王的陵墓是在地宫之上用黄土 层层夯筑而成一个上小下大的锥体,上部方形平 顶,呈覆斗状,故名“方上”。 • 其典型代表是中国古代最大的帝王陵墓—— 秦始皇陵.宋朝虽然曾一度恢复了“方上”式陵墓, 但规模远不如秦汉时期的帝王陵墓。
①原始社会的殉葬:原始社会早期,墓中随葬品主要是 死者生前喜欢和使用过的物品,包括陶器皿、石制和骨 制的工具、装饰品等。这种行为的出发点大概有两个: 一是作为纪念,表示对死者的怀念;二是灵魂观念所引 起的,认为人死后仍然需要生产工具和日用品。这一时 期,在同一个墓地中,各墓随葬品的数量和质量差不多。

水葬,是我国西南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实行的 一种葬法,即将死者投入水中,任其漂流沉浮。实 行水葬的民族多生活在江河之畔,以水为生,以 鱼为食,故视江河为生命的源泉和最好的归宿。

天葬,又称鸟葬。将死者尸体被送到天葬场, 若尸体全被鹰鹫吃光,说明死者已升入天堂。 悬棺葬,是我国南方、西南一些少数民族在 悬崖上或崖穴中安葬死者遗体的一种葬俗。悬棺 葬以四川珙县、福建武夷山等地区最为集中,最 具代表性。
秦始皇兵马俑
马王堆汉墓:木俑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茂陵博物馆展出的西汉铜鎏金马
金缕玉衣
金缕玉衣 玉衣也称"玉匣"、"玉柙",是汉代(公元前206年 ~公元220年)皇帝和高级贵族死后穿用的殓服,外 观与人体形状相同。玉衣是穿戴者身份等级的象 征,皇帝及部分近臣的玉衣以金线缕结,称为"金 缕玉衣",其他贵族则使用银线、铜线编造,称为" 银缕玉衣"、"铜缕玉衣"。 金缕玉衣是汉代规格最高的丧葬殓服,大致出 现在西汉文景时期。据《西京杂志》记载,汉代 帝王下葬都用“珠襦玉匣”,形如铠甲,用金丝连接。 这种玉匣就是人们日常说的金缕玉衣。当时人们 十分迷信玉能够保持尸骨不朽, 更把玉作为一种 高贵的礼器和身份的象征。
宝城宝顶
(三)陵园布局的变化
• • •
1.神道 神道又称“御路”、“甬路”,是通向祭殿和 宝城的导引大道,是陵园的前导部分。唐乾陵的 神道全长约4公里,两侧排列着对称整齐的精美石 刻,由南向北依次是华表、翼兽、鸵鸟、牵马人、 无字碑、述圣记碑和数十尊蕃酋像等,共计100余 件,异常壮观。 • 明清时期,帝王陵墓的神道发展到了顶峰。 明十三陵的神道全长约7公里,清东陵的神道长达 5公里,神道两侧均置有体积庞大、形象生动、艺 术水平高超的石雕像。 •
• 3.群葬制 • • 即同一朝代的帝王及其后妃、子女的陵墓集 中建于一个陵园内的葬制。 • 我国群葬制的陵墓群共有六个,它们分别是: • 位于河南巩县的北宋帝王陵墓; • 位于浙江绍兴的南宋帝王陵墓区; • 位于宁夏银川贺兰山下的西夏王陵; • 位于北京的明十三陵; • 位于河北遵化的清东陵和位于河北易县的清西陵。


• (二)陵墓的主要类型 • 陵墓是指:安放故人尸体和祭奠故人的 场所.一般来讲,陵是指地上建筑部分,墓 是指地下安葬故人的部分。 • 1.无陵无墓 • 无陵无墓指有天葬、水葬和悬棺葬习 俗的少数民族等。四川三峡等地的巴人悬 棺,引起了中外游人的极大兴趣。
• 2.有陵无墓 • 即地面上有祭奠用的建筑或墓碑,而 地下并没有墓穴.有陵无墓主要分两种情况: • 一种情况如我国的黄帝陵、炎帝陵。 • 还有一种情况,如成吉思汗陵。 • • 3.有陵有墓 • 即地下有灵柩,地上有祭祀性建筑。 •
• (一)葬制的演化 •
• 1.单葬制 • 单葬制指一个 皇帝占据一个完 整的陵墓区。 • 著名的陵墓有 位于陕西临潼的 秦始皇陵。

• •
2.陪葬制 即帝王陵园外围有生前爱将、功臣及贵戚 的陵墓陪伴,形成以帝王陵墓为中心的陵墓区。 • 著名的陵墓有陕西茂陵,它是西汉汉武帝 的陵墓,是西汉帝王陵墓中规模最大的一座。 • 唐乾陵是唐高宗与武则天的合葬墓,在唐 代十八陵中保存得最为完好。 • 乾陵的东南面分布有陪葬的墓群,占地广 阔,方圆40公里,都是皇亲贵戚、朝廷重臣的 墓葬。
• 2.器物随葬
古人认为坟墓是灵魂的归宿,所以盛行“厚葬”制 度。历代统治阶级把大量搜刮来的财富埋进坟墓之中,这 些埋藏物品之所以珍贵,在于它们都是当时盛行的东西, 如衣冠服饰、丝麻织品、铜器、玉器、陶瓷、金银器等, 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出当时的生产能力、生活习俗、艺术风 格和科学技术水平等。可以说它们是我国一笔不可估量的 历史文化财富,其中尤以帝王陵墓中的殉葬品最丰富、最 贵重。
• 黄肠题凑 • 商周至西汉,墓室多为用木材制作的 椁室。椁是盛放棺木的“宫室”,即棺外 的套棺。 • 木椁室发展到西汉时期,成为结构复 杂、规格较高的木构地宫——“黄肠题 凑”。“黄肠题凑”是木椁室发展顶峰.
• 2.砖石地宫 • 中国古代墓室制度的一次划时代的大变化。西 汉中期流行空心砖墓,西汉晚期开始出现石室墓, 墓室中雕刻着画像,故称“画像石”或“画像 砖”。墓室的结构和布局,也是仿照现实生活中 的住宅。从东汉到隋、唐、宋、元、明、清各代, 砖石发券或砌筑的墓,一直在不断发展,逐渐达 到完善地步。 • 帝王墓穴被称之为地宫、玄宫、幽宫,因其结 构豪华富丽,堪与帝王的人间宫殿媲美,俗称之 为地下宫殿。最著名的是明代万历皇帝的定陵。
因山为陵——唐乾陵
• 3.明清帝王陵墓的“宝城宝顶” •
• 明清时,帝王陵墓的封土形式有了较大的变化, 即在地宫之上砌筑高大的、圆形的砖城,砖城内 大量填土,高出砖城,形成“宝顶”。宝顶四周 的砖城上设有垛口和女墙,宛如一座小城,即为 “宝城”。宝城之前建有方形城台,称为“方城”, 方城之上建有“明楼”,内置刻有皇帝庙号、谥号 的巨型石碑,它是帝王陵墓陵号的标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