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指纹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

合集下载

DNA指纹技术PPT课件

DNA指纹技术PPT课件
11
• 4、在胶板尺寸较长的凝胶电泳仪中,对酶解完 全后的DNA片段进行电泳,各酶切片段就会按其 长度大小在电场中进行分离。
• 5、先用碱性溶液使凝胶板中分离开的双链DNA 片段变性为单链片段,然后将凝胶板夹在尼龙膜 中,并永久性地固定在尼龙膜上。
• 6、让放射性DNA探针与尼龙膜上的单链DNA 片段进行杂交。
8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三、DNA指纹的特点
• 多位点性 高分辨率的DNA指纹图谱通常由 15-30条带 组成,看上去就像挂号信上的条码签一样。DNA指纹区 中的绝大多数区带是独立遗传的,因此一个DNA指纹探 针能同时检测基因组中数十个位点的变异性。
• 简单的遗传方式 DNA指纹图中的区带是可以遗传的, 这不同于人的指纹。DNA指纹区带遵循简单的孟德尔遗 传方式。后代图中的每一条带都可以在双亲之一的图中找 到,只有0.004的可能性使子女中的一条带不能在其父 母中的图中找到。同一个体无病变的不同组织产生的 DNA指纹图完全相同,并能在培养的细胞株中维持下去 。需要说明的是,同卵双胞胎的DNA指纹图完全相同。
6
• “小卫星DNA”具有高度的可变性,不同个体, 彼此不同。但“小卫星DNA”中有一小段序列则 在所有个体中都一样,称为“核心序列”。如果 把核心序列串联起来作为分子探针,与不同个体 的DNA 进行分子杂交,就会呈现出各自特有的 杂交图谱,它们与人的指纹一样,具有专一性和 特征性,因人而异,因此被称为“DNA指纹”。
DNA指纹
1
Contents
1
什么是DNA指纹
2
DNA指纹图谱的构建
3
DNA指纹的特点
4
DNA指纹技术的工作原理
2
一、什么是DNA指纹

植物品种鉴定dna指纹方法总则

植物品种鉴定dna指纹方法总则

植物品种鉴定dna指纹方法总则(原创版2篇)篇1 目录一、引言二、植物品种鉴定 DNA 指纹方法的背景和意义三、DNA 指纹方法的基本原理四、DNA 指纹方法的步骤五、DNA 指纹方法的优点和局限性六、结论篇1正文一、引言随着科技进步和生物技术的发展,植物品种鉴定方法也在不断更新。

其中,DNA 指纹方法作为一种高效、准确的鉴定手段,已经广泛应用于植物品种鉴定领域。

本文将对植物品种鉴定 DNA 指纹方法的总则进行详细介绍。

二、植物品种鉴定 DNA 指纹方法的背景和意义植物品种鉴定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来判断植物品种的真伪和亲缘关系。

在传统的植物品种鉴定中,主要依靠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长习性等表型特征。

然而,由于表型特征具有不稳定性和易受环境影响等特点,使得传统的鉴定方法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20 世纪 80 年代,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DNA 指纹方法应运而生。

DNA 指纹方法通过分析植物 DNA 序列的变异,从而判断植物品种的亲缘关系和真实性。

相比于传统的表型鉴定方法,DNA 指纹方法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植物品种鉴定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

三、DNA 指纹方法的基本原理DNA 指纹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植物 DNA 序列的多态性和特异性,通过分析不同植物品种的 DNA 序列变异,从而判断植物品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和真实性。

DNA 指纹方法通常选择具有高度多态性和稳定性的 DNA 片段进行分析,例如核糖体 DNA、质体 DNA 等。

四、DNA 指纹方法的步骤DNA 指纹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提取植物样品的 DNA:通过常规方法从植物组织中提取 DNA,并进行纯化。

2.PCR 扩增特定 DNA 片段:根据预先设计的引物,对 DNA 样品进行 PCR 扩增,获得特定 DNA 片段。

3.酶切分析:将 PCR 产物进行酶切,获得具有特定序列变异的 DNA 片段。

4.电泳分析:将酶切产物进行电泳分析,根据条带图案判断植物品种的亲缘关系和真实性。

DNA指纹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DNA指纹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DNA指纹技术的原理与应用生物技术1001班,谢晓梅,0306100209摘要:随着分子生物学和遗传性的迅速发展,遗传多态性的研究已经从形态水平深入到分子水平。

DNA指纹技术是分子生物学中一种新技术,它是从分子水平区别不同种类生物之间以及同种生物之间差异的重要手段,为DNA多态性的研究提供了便利的技术手段,同时在法医学、医学、遗传育种、物种进化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综述了DNA多态性研究与DNA指纹技术的基本原理、具体分析技术、应用以及前景等。

关键词:DNA多态性;DNA指纹图谱;原理;技术;应用1.DNA指纹技术的原理1.1.DNA的多态性多态性是指在一个生物群体中,同时和经常存在两种或者多种不连续的变异型或基因型或等位基因,也称之为遗传多态性。

每一个个体在遗传上的不同不仅表现在基因产物上,其本质是DNA水平上的差异。

一般是由于DNA分子中不编码蛋白质的区域和没有重要调节功能的区域发生了中立突变,这些突变构成的DNA变异,在群体中如果大于10%,则称为DNA分子水平的遗传多态性,简称DNA多态性。

1.1.1DNA多态性的发现1980年,Wyman和White在人DNA文库中的随机片段中分离到一个可揭示DNA多态性的高变重复序列。

随后,1985年,Jeffrey 等用人肌红蛋白基因内含子中33bp的核心序列的高变重复序列片段做探针,获得了好像人的指纹一样具有高度特异的DNA“指纹图”,并首次用于亲子鉴定中,为DNA多态性应用与法医学等领域开辟了新纪元,也促进了DNA多态性的更广泛更深入的研究。

1.1.2 DNA多态性的分类DNA多态性包括DNA片段长度多态性、DNA重复序列多态性和单核苷酸多态性。

1.1.2.1DNA片段长度多态性(FLP)DNA片段长度多态性,即由于单个碱基的缺失、重复和插入所引起限制性内切酶位点的变化,而导致DNA酶切片段长度的变化,又称为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这是一类比较普遍的多态性。

dna指纹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

dna指纹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

DNA指纹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1. 引言DNA指纹技术是一种用于鉴定个体身份的重要工具。

它通过分析个体DNA中的特定区域进行比对,可以确定个体之间的遗传差异。

DNA指纹技术在刑事侦查、亲子鉴定、人类遗传学研究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2. DNA指纹技术的原理DNA指纹技术的核心原理是利用DNA序列的多态性进行鉴定。

在人类基因组中,存在着许多具有变异性的DNA序列,称为遗传标记或多态性DNA序列。

这些多态性DNA序列可以通过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进行扩增,并通过凝胶电泳等手段进行检测。

DNA指纹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 DNA提取:从样本(如血液、唾液、皮肤细胞)中提取DNA。

- PCR扩增:利用特定引物扩增目标DNA片段。

- 凝胶电泳:将PCR产物经过凝胶电泳分离。

- 加色:通过染色剂使DNA片段可视化。

3. DNA指纹技术的应用DNA指纹技术在各个领域中广泛应用,下面将分别介绍其在刑事侦查、亲子鉴定和人类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

3.1 刑事侦查在刑事侦查中,DNA指纹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犯罪嫌疑人的辨认和罪证的确立。

通过对现场留下的DNA样本进行提取和分析,可以与嫌疑人的DNA进行比对,从而确定是否有犯罪嫌疑人存在。

该技术的高度准确性和可靠性使其成为解决复杂刑事案件的重要手段。

3.2 亲子鉴定DNA指纹技术在亲子鉴定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对父母和子女的DNA进行比对,可以确定两者之间的亲缘关系。

亲子鉴定对于解决争议性的亲属关系问题、维护家庭和谐、保护儿童权益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3.3 人类遗传学研究DNA指纹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人类遗传学研究领域。

通过对不同个体之间的DNA序列进行比对和分析,可以研究人类遗传变异和演化规律,探索人类群体的起源和迁徙历史。

此外,DNA指纹技术还可以用于鉴定基因突变导致的遗传疾病,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4. 结论DNA指纹技术以其高度准确性和可靠性在法医学、医学和科学研究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dna指纹法的原理及应用

dna指纹法的原理及应用

DNA指纹法的原理及应用1. 简介DNA指纹法是一种通过比较个体之间的DNA序列差异来进行身份鉴定的技术。

它的原理是利用DNA序列的唯一性和稳定性来确定个体的身份,因为每个人的DNA序列都是独一无二的。

DNA指纹法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改进,已经成为法医学、亲子鉴定、犯罪侦破等领域中最为可靠和有效的一种鉴定方法。

2. 原理2.1 核酸提取DNA指纹法的第一步是从样本中提取出目标个体的DNA。

通常使用的样本包括血液、口腔拭子、头发根等。

提取DNA的过程主要包括细胞破碎、溶解蛋白质、去除杂质等步骤,最终得到纯净的DNA。

2.2 PCR扩增提取到的DNA通常只有极少量,不足以进行分析。

因此,需要使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对DNA进行扩增。

PCR是一种能够在体外迅速扩增DNA片段的技术,可以将数量极少的DNA扩增至足够用于分析的数量。

2.3 DNA片段分析扩增后的DNA片段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分析,如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毛细管电泳、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等。

这些方法能够将DNA片段按照长度进行分离,生成DNA指纹图谱。

2.4 DNA指纹比对通过比对样本中的DNA指纹图谱,可以判断不同样本之间的相似性或差异性。

如果两个样本的DNA指纹图谱相同,那么它们很有可能来自同一个个体;如果两个样本的DNA指纹图谱不同,那么它们来自不同的个体。

3. 应用3.1 法医学在法医学中,DNA指纹法被广泛应用于犯罪侦破、鉴定遗骨、确认身份等方面。

通过对受害者、嫌疑犯等人体样本提取DNA,进行分析比对,可以帮助警方快速确认犯罪嫌疑人或者揭示未知身份的受害者。

3.2 亲子鉴定DNA指纹法在亲子鉴定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通过对父母和子女的DNA进行比对,可以确定亲子关系。

这对于婴儿认养、亲属关系确认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3.3 医学研究DNA指纹法在医学研究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对不同人群的DNA指纹进行比对,可以研究不同基因型与特定疾病的关联性,探索遗传疾病的发病机制以及寻找新的治疗方法。

亲子鉴定原理

亲子鉴定原理

亲子鉴定原理
亲子鉴定的原理有多种,但最常见的原理是基因指纹研究,也叫做案例扩展技术。


种技术可以帮助检验客观地检验血缘关系,建立遗传线索,确定不同种族,分析DNA突变
以及检测染色体异常,以辨认亲戚关系。

基因指纹技术由两个组成部分:基因标记物和技术分析。

基因标记物是指把一组典型
基因图案当作身份标识,能够经过多种系统而使用,而技术分析则指帮助将身份标识配对,并且能够检测被检测者和检测对象之间的关系的过程。

用来做基因指纹的技术主要有DNA扩展技术,质谱技术,扩增子定位技术和染色体型
分析技术等。

它们的原理类似,都是在基因的短片段上进行扩展技术,并通过多种方法比
较扩展后的片段。

比如:用DNA扩展技术可以分析基因组中的稳定位点,然后比较它们之
间存在的差异。

质谱技术则是在基因组中查找特定的蛋白质标记物,并比较它们之间的相
互依赖性。

经过上述技术检验完成后,就可以进行基因结果分析,计算和比较得出基因指纹,从
而识别不同血缘关系,确定是否有关系。

亲子鉴定是应用基因指纹技术辨认血缘关系的重要手段。

它可以以可靠、准确的方式
鉴定出父母和子女之间的血缘关系,从而区分进行有效、科学、客观地分析复杂的血缘关系。

因此,亲子鉴定技术在法医工作中并不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简述dna指纹的原理及其应用

简述dna指纹的原理及其应用

简述DNA指纹的原理及其应用1. DNA指纹的原理DNA指纹是一种通过比较DNA序列的方法,将个体的DNA样本与其他个体的DNA样本进行区分和识别的技术。

其原理基于下面几个关键步骤:1.1 DNA提取首先,从样本中提取出DNA。

常用的样本包括血液、口腔拭子、头发、唾液等。

提取DNA的方法通常采用蛋白酶、溶剂等物质将细胞壁破坏,并使用离心等技术将DNA从细胞中提取出来。

1.2 PCR扩增接下来,使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DNA进行扩增。

PCR是一种可以在体外迅速复制DNA片段的技术,通过多次循环反应使得少量的DNA片段迅速增加至足够数量用于后续分析。

1.3 酶切然后,使用限制性内切酶切割扩增得到的DNA片段。

限制性内切酶是一种可以识别并切割特定DNA序列的酶,不同的酶具有不同的酶切位点。

1.4 凝胶电泳将经过酶切的DNA片段通过凝胶电泳分离。

凝胶电泳是一种基于DNA片段的长度差异将其分离的技术。

在电场的作用下,DNA片段会在凝胶上进行迁移,根据片段大小的不同,迁移速度也不同。

1.5 探针杂交与检测最后,使用适当的DNA探针对分离得到的DNA片段进行杂交检测。

DNA探针是与目标DNA序列互补的DNA片段,通过与目标DNA序列发生特异性杂交,来检测目标DNA序列的存在与否。

2. DNA指纹的应用DNA指纹技术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和唯一性,因此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2.1 刑事司法在刑事司法领域,DNA指纹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犯罪侦破和司法鉴定。

通过对犯罪现场、嫌疑犯或受害者的DNA进行比对,可以确定嫌疑犯的身份,确认罪犯或无辜者,为法庭提供有力的证据。

2.2 亲子鉴定DNA指纹技术可以用于亲子鉴定。

通过比对父母和子女之间的DNA序列,可以确定亲子关系的真实性。

亲子鉴定在民事案件、遗产继承和收养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

2.3 遗传疾病诊断与预防DNA指纹技术可用于遗传疾病的诊断和预防。

通过分析个体的DNA序列,可以检测到一些遗传性的疾病风险,提前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减少疾病的发生。

《DNA指纹技术》课件

《DNA指纹技术》课件
深入了解DNA指纹技术
本PPT课件将介绍DNA指纹技术的定义、原理、应用和局限性。通过本次课 件,您将更深入地了解DNA指纹技术的实际应用。
定义和背景
定义
DNA指纹技术是一种通过鉴定DNA序列中的 多态性位点,将不同DNA样本进行区分和鉴 定的技术。
背景
DNA指纹技术最初是用于研究物种遗传分化 和亲缘关系的一种分子生物学方法。
原理
DNA提取和纯化
通过一系列的化学、物理和生 物学方法,从生物样本中提取 并纯化DNA。
PCR扩增和基因分型技术
利用PCR扩增提取的DNA片段, 进行基因分型分析。
DNA指纹图谱的分析与解 读
对基因分型的结果进行电泳分 析,并生成DNA指纹图谱,进 行结果分析与解读。
应用领域
1
刑事案件中的身份确认问题
通过对 crime scene DNA 和罪犯的
遗传关系的鉴定和亲子鉴定
2
DNA 进行比对来解决身份确认问题。
通过对儿童、父母和其他亲属的 DNA
进行比对,来确定两人之间的亲缘关
系。
3
基因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通过对人们的 DNA 进行基因测序, 来确定是否存在某些基因疾病或患病 风险,并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 据。
民事鉴定
用于亲子关系的确定
具有相当的精确度,可以为 亲子关系的鉴定提供科、种源及其繁殖 途径等进行追溯分析和识别。
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和精确度, 是遗传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
结论
DNA指纹技术是现代生物医学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而且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同时,我们也需要认识 到DNA指纹技术的局限性,合理应用DNA指纹技术。
局限性
1 自然变异和基因突变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因指纹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
Wyrnan等人首先在人基因文库的DNA随机片段中, 分离出高度多态的重复顺序区域, 此后, Ben等在人胰岛素基因附近, Higgs等在α--珠蛋白基因附近等发现有高度重复序列, 有人把这些分散在基因组的串联重复的短小序列称为小卫星DNA (Minisatellite DNA )。

一个小卫星DNA重复单位长度一般从几个到几十个核苷酸, 重复单位数目从几个到几百个。

不同的重复单位数目构成了小卫星D N A的高度多态性。

Jeffreys等(1985a)用人的肌红蛋白基因内含子高变区重复序列的核心序列作为探针, 在不十分严格的洗脱条件下同 D N A 内切酶酶切的人基因组DNA的电泳图谱进行southern印迹杂交, 所产生的图谱在不同个体之间均存在明显差异性, 与人的指纹相似, 表现出高度的个体特异性. 这种特异性仍按孟德尔方式遗传,因而称为DNA指纹图谱。

继小卫星D N A之后, 另一类更简单的短序列核苷酸串联重复亦被发现, 重复序列的核苷酸核苷酸数目可能是1个, 2 个或3个、4个, 其中最常见的双核苷酸, 即(A C )n和(T G )n (n 大约1 0---6 0 ) , 这被称为微卫星D N A (Mierosatellite DNA ) 。

在人类基因组中存在5000 ---10000 个这类串联重复家族,因而列为最丰富时穿插重复D N A 家族之一, 它均匀地穿插在基因组中.Ali等( 1987) 用人工合成的寡核苷酸多聚体作探针, 也得到了人的DNA图普。

Welsh 等(1990)和Williams等(1990)用任意寡核苷酸作引物对基因组进行PCR扩增, 扩增产物的电泳图谱也表现高度的变异性, 这就是随机放
大多态DNA分析(RAPD ) , 也算是一种DNA指纹分析。

基于RFLP基础上的D N A 指纹技术一都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先将被检测的生物样得到广泛应用。

品中的D N A 提取出来, 电泳检测D N A 的质与量, 看D N A 是否降解。

如果降解, 则用与探针配对使用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 电泳, 再用Southern印迹法转移到尼龙膜上, 最后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D N A 探针与转到尼龙膜上的D N A 杂交,X 射线使胶片曝光后, 即得到长度不同的D N A 片段的显影, 即是D N A指纹图谱。

但是如果D N A 样品少, 且有降解, 则用PC R 技术扩增, 同样可得到D N A 指纹图谱。

一、D N A 指纹具有下述儿个特点:
第一, 不象传统的R FLP 一个探针只检测一个特异性位点的变异性, 而一个D N A 指纹探针一次就能同时检测十JL: 个, 甚至几十个位点的变异性, 因而D N A 指纹更能反映基因组的变异性。

D N A 指纹中的谱带大部份来源于随机分布在基因组上的高变异位点, 同一图谱中呈紧密连锁遗传的带所占比例极少, 所以一个D N A指纹能同时提供10 多个独立的遗传标记。

第二, 具有高度的变异性。

由于D N A 指纹谱是由众多高变位点上的等位基因形成, 因而具有很高的变异性。

Je ff r e y等对人的DNA指纹的研究表明, 大部分谱带都以杂合状态存在,平均杂合率大于70帕, 某些大片段的杂合率甚至高达10肠。

据估算探针33.15产生的人的指纹, 两个随机个体具有相同D N A 指纹谱的概率仅为3 x l0-11。

可见其具高度的个体特异性。

只有同卵双生子女才会有完全相同的D N A 指纹谱。

第三, 具有简单
的稳定的遗传性。

Jeffrey通过家系分析表明, DNA指纹谱中几乎每一条带都能在其双亲之一的谱中找到, 而产生新带的概率仅在0.0 1 ~ 0 . 0 04之间。

D NA 指纹的杂合带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 双亲的每条杂合带平均传递给50 肠的子代。

第四,D N A 指纹谱还有体细胞稳定性,即从同一个体中不同组织如血液、肌肉、毛发、精液等产生的D N A指纹完全一致。

两个最早的D N A 指纹探针是Je ff r o y s 及其同事所发现的人源多核心小卫星探针3 3 . 6 和3.15 后研究发现,33. 6 和33.15 能广泛地适用于许多种类的动物和一些种类的植物D N A 指纹分析。

二、DNA指纹的应用
1. 法医学方面
由于D N A 指纹具有上述特点, 使其成为法医学上鉴别罪犯, 亲子鉴定和确定个体间亲缘关系的工具。

如我国公安部利用D N A指纹已侦破数百例疑难案件。

同时也可用于亲子鉴定方面,由于D N A 指纹图具有高度的个体特异性, 它是通过比较孩子、母亲及被控父亲的D N A 指纹图, 达到亲子鉴定的目的。

如果子代D N A 指纹图上的所有谱带均可在其双亲找到来源, 孩子与被控父亲的D N A 指纹图有共同谱带5 条以上, 可肯定亲子关系; 反之, 若子代D N A 指纹图上有三条以上谱带不能在其双亲找到来源则可否定亲子关系。

2 . 连锁分析
鉴于小卫星区域所具有的上述特点, 使它同一般的RFLP 相比较所体现的优越性, 使其在人类遗传学的各个研究领域具有较高
的应用价值。

Jeffrey研究了一个由1个同胞组成的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病家系, 发现该家系几乎全部可辨认的片段都以杂合状态存在; 且仅传递给部份后代。

通过该家系中所有父亲或母亲D N A 片段分离型的配对比较, 鉴别出了连锁基因对和等位基因对, 探针3 3 .6 在父母双方各检出了一个连锁基因对, 33.6和33.5 巧两个探针检出的D N A 片段没有一个是相同的, 而且二者的片段也不存在连锁关系。

分析表明, 可辨认的小卫星位点散布在人基因组中的大部份区域上, 有一个来源子受累母亲的小卫星片段被证明同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病相连锁。

3 . 遗传病的早期诊断
用小卫星D N A 诊断遗传性疾病过程为: 在基因内或基因附近寻找小卫星D N A , 制备探针或引物, 经连锁分析确定最佳条件或Pc R直接扩增, 对致病基因具体情况不太清楚时, 可利用步移, 逐步克隆致病基因, 然后作序列分析, 由于小卫星DNA分布很广, 总能找到理想的标记。

据计算, 20 种小卫星探针就可定位3 x l09b p 的人基因组, 探针与基因真实位点不超过4.0cM。

Huntington病为常见的遗传病, 发现D4s95位点与基因密切连锁, 该位点内含一小卫星区, 现已将区域制为探针, 以此可进行家系诊断及致病基因的克隆研究.
4. 肿瘤的研究
肿瘤是多因素, 多阶段的变化过移, 涉及多个癌基因和肿瘤抑制基因。

其病因复杂, 变化多样, 但归根结底还是在DNA的变化上。

有些变化可用小卫星探针检测, 一般说来, 癌组织, 转移灶与正常组织或外周血细胞D N A指纹有差别, 常见的是某条带或儿条带的缺失,
某一条或某几条带密度降低, 或者癌组织中出现新的带。

Y asukir 等用33. 6 和33.15 探针检查了患不同肿瘤病人正常组织, 外周血、癌组织的DNA指纹, 用33. 6探针, 正常组织和癌组织指纹69 肠有差异, 用3 3 .15 则为5 肠。

在4 个转移癌病人中3 人的D N A 指纹与原发灶不同。

T a k a d 等也发现在9 例转移瘤病人中有5 例出现新带, 说明癌细胞遗传上不稳定。

5. 人类基因定位
人类基因定位中最主要的工具是DNA标记, 而任何一个双态性标记, 对50%左右的连锁分析, 不能提供任何线索, 给基因定位带来很大困难。

Nakamura等用已知的小卫星顺序作探针, 从人基因质粒文库中, 筛选出许多小卫星基因, 确定了7 个基因座位的等位基因数目、长度变异和杂合性比率。

其中有1 个基因座位等位基因数目大于10 个, 杂合率85 ~91%, 然后用单位点探针与基因组DNA 杂交,及与D N A 指纹谱不同的单位点杂交图, 高度的杂合性使95%以上的个体都呈现出不同长度的两条带。

这种基因座位的小卫星DNA标记在基因定位与基因作图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

6、细胞系鉴定
据估计, 实验室中细胞系的污染机会占30%, 因此对细胞系的鉴定显得非常重要。

目前鉴定细胞系的方法有同工酶分析, 细胞遗传学分析。

前者所检查的基因座位少, 而后者可立刻检查到典型的变化, 但不稳定性使其信息有限。

由于两个随机个体具有相同DNA指纹的概率为3 x10-11。

因此可将D N A 指纹技术用于细胞系鉴定。

多位点
的DNA 指纹探针可同时提供基因组上许多墓因座位的情祝和检查微小的或散在的遗传变化, 因而可对来自同一个体的细胞索进行分类和对突,变体进行识别。

目前越来越多的火利用单位点探针在高严谨的条件下进行杂交, 在细胞系鉴定上很有用。

最近有人结合PCR 进行DNA指纹分析,能对southern 杂交不能检测到的微小变化进行基因座位分析.目前这三种方法都在ECACC使用, 其中D N A 指纹分析可检查细胞的变化, 且能很快筛选。

而细胞遗传分析只有在标记有染色体约情况下才能进行。

综合以上可以看出DNA指纹作为基因组中的高度多态遗传标记, 能够按照孟德尔方式等显性地遗传, 具有组织细胞稳定性, 又有高度的个体特异性, 含多态信息量很丰富, 是一种很有用的遗传标记。

但是, 在实际应用中, D N A 指纹图谱中的谱带较多, 而且各条带的强弱不一, 不易判读, 对等位基因的判断也较为困难。

目前, 多位点探针检测D N A 片段的范围通常在4至2 4 kb之间, 小于4k b 的基因组酶切片段可能很有意义. 但是不能判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