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五版 高鸿业 第06章 三个市场的同时均衡:AD-AS模型 2

合集下载

西方经济学第五版高鸿业-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西方经济学第五版高鸿业-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二、IS曲线
1.IS方程的推导
两部门经济中的均衡条件:
总供给=总需求 or
i = s
• y = c + i
• c = a + by.
• = − ·
IS方程:
=
西南石油大学 唐元琦 《经济学》
+−∙
1−
→ =
+


1−


s
s
储蓄函数s= y - c(y)
资本存量越大,折旧也越大,越需要增加投资以更换设
备和厂房,这样,需折旧的量越大,投资也越大。
(4)预期通货膨胀率。与投资同向变动,通胀下,短期内对
企业有利,可增加企业的实际利润,减少工资,企业会
增加投资。
通胀等于实际利率下降,会刺激投资。
西南石油大学 唐元琦 《经济学》
3.投资函数
投资函数:投资与利率之间的函数关系。
投资主体:国内私人投资和政府投资。
投资形态: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
投资动机:生产性投资和投机性投资。
西南石油大学 唐元琦 《经济学》
2.决定投资的经济因素
(1)利率。与投资反向变动,是影响投资的首要因素。
(2)预期利润。与投资同向变动,投资是为了获利。
利率与利润率反方向变动。
(3)折旧。与投资同向变动。折旧是现有设备、厂房的损耗,
货币供给是一个存量概念:
主要是狭义货币 M1:硬币、纸币和银行活期存款。
价格指数 = P
实际货币量 = m =



=

r
名义货币量 = = ∙
货币供给是一国某个时点
上,所有不属于政府和银

西方经济学第五版课件 第6章完全竞争市场 (高鸿业) 章

西方经济学第五版课件 第6章完全竞争市场 (高鸿业) 章

2012年7月22日星期日
制作者:张昌廷(河北经贸大学)
14
第六章 完全竞争市场 第二节 完全竞争厂争厂商的收益曲线 第二,完全竞争厂商的总收益曲线 完全竞争厂商的总收益曲线是一条从原点出发、向 右上方倾斜的直线。
2012年7月22日星期日
一、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
1.市场上有无数的买者和卖者。每一个消费者或每一个 厂商对市场价格没有任何的控制力量,他们每一个人都 只能被动地接受既定的市场价格。
2012年7月22日星期日
制作者:张昌廷(河北经贸大学)
5
第六章 完全竞争市场 第二节 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一、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
2.市场上每一个厂商提供的商品都是同质的。商品同质 指厂商之间提供的商品是完全无差别的,它不仅指商品 的质量、规格、商标等完全相同,还包括购物环境、售 后服务等方面也完全相同。
2012年7月22日星期日
制作者:张昌廷(河北经贸大学)
7
第六章 完全竞争市场 第二节 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一、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
4.完全信息。市场上的每一个买者和卖者都掌握与自己 的经济决策有关的一切信息,并据此作出自己的最优经 济决策,从而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 理论分析中所假设的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是非常苛 刻的,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真正符合以上四个条件的市场 是不存在的,通常只是将一些农产品市场看成是比较接 近完全竞争市场的。
9
第六章 完全竞争市场 第二节 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二、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
2.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 厂商的需求曲线是一条由既定的市场均衡价格水平 出发的水平线。 水平的需求曲线意味着:厂商只能被动地接受给定 的市场价格。

资料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高鸿业第五版复习材料及部分答案

资料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高鸿业第五版复习材料及部分答案

第12章国民收入核算————计算题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

研究社会总体经济行为就是研究国民收入,即研究如何使国民收入稳定地(没有通胀和衰退)以较合适的速度增长。

2.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有哪些。

①经济波动及与此相联系的就业与失业问题;②价格水平及与此相联系的通胀问题;③经济增长问题。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1)需求曲线都是向右下方倾斜,供给曲线都是向右上方倾斜。

都是通过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价格和产量。

(2)相互补充。

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

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3)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4)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或者:(1)二者既密切相关,但又是不同的研究领域。

微观经济学侧重于个体和个量,而宏观经济学则侧重于整体和总量。

(2)二者就像树木与森林的关系。

总量(森林)是由个体(树木)集合而成的。

)4.影响宏观经济学发展的主要著作。

(围绕宏观经济学的主要思想流派)《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5.什么叫GDP?理解这一概念应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名词解释)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以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注意:1、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

(市场价值=市场单价*生产数量)2、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中间产品价值不计入GDP,否则会造成重复计算。

3、GDP是一定时期内(往往为一年)所生产而不是所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五版高鸿业(与课本同步,自己整理的资料)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五版高鸿业(与课本同步,自己整理的资料)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五版高鸿业(与课本同步,自己整理的资料)P ART 1 国民收入核算一、国民收入帐户二、国内生产总值三、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四、其他经济指标五、总产出核算的校正六、国民收入公式1、国民收入帐户:重要性1)美国商业部长威廉·戴利的说法2)汽车发动机的示意图3)宏观经济分析的基础在20世纪即将结束时,美国商业部回顾其历史成就,美国商业部长威廉·戴利把国民收入帐户的发明和运用称为“世纪性杰作”。

他认为:“当我们要寻找商务部的先驱们创造的对美国影响最伟大的成就的时候,国民经济帐户——今天称之国内生产总值或GDP——的发明则当之无愧”。

他的评价得到美联储主席艾伦·格林斯潘,经济学诺贝尔奖得主保罗·萨缪尔森,詹姆斯·托宾等政要和专家的一致赞同。

如果把一国经济比喻为一辆汽车,国民收入帐户就是汽车发动机的机械示意图。

虽然它没有解释发动机如何进行工作,但是标示了汽车关键部件的名称,并且显示了这些部件如何相互联系。

如同想要安装发动机,必须首先读懂发动机机械示意图一样,要想理解宏观经济运行,首先需要了解国民收入帐户知识。

因此,国民收入帐户是:国民经济运行的最重要指标宏观调控的基础两位经济学家因为在national income accounts上的贡献而获得Nobel Prize。

Simon Kuznets, Harvard University, in 1971.Richard Stone, Oxford University, in 19842、国民收入帐户:产生背景20世纪30年代西方经济大危机,使得了解经济运行整体情况信息的需求比任何历史时期都更为迫切,国民经济帐户和GDP度量体系应运而生;随后二战期间政府控制经济需要上升,推动了有关统计体系进一步发展;后来由于政府,专家,企业界和公众的合作和不断努力,国民收入帐户统计不断改进和丰富。

3、我国国民经济核算演变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建立了中央计划经济体系,国民经济核算采用物质产品平衡表系统(MPS),建立在“生产性劳动”概念基础上,核心指标是国民收入。

高鸿业 西方经济学 第四版、第五版 计算概念公式 归纳总结全解析 宏观微观

高鸿业 西方经济学 第四版、第五版 计算概念公式 归纳总结全解析 宏观微观

线性需求函数:=α–β•P, α, β>0线性供应函数:=–δ+γ•P, δ, γ>0均衡价格:=弹性1〕需求的价格弧弹性:=–/=–〔中点公式〕=∞完全弹性,>1富有弹性降价增加收入=1单一弹性,价格变动没有影响<1缺乏弹性,提价增收=0完全无弹性需求的价格点弹性:=–/,需求曲线下段比上段2〕供应的价格弧弹性:=/=供应的价格点弹性:=/,供应曲线全段比右段3〕?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弧弹性=点弹性=>0替代品,<0互补品4〕消费者收入水平函数:Q=ƒ(M)需求的收入弹性:=/,=/<0劣等品,>0正常品0<<1必需品,>1奢侈品弹性和赋税:>,生产者负税多,消费者补贴多:<,消费者负税多,生产者补贴多。

效用总效用函数:TU=ƒ(Q)边际效用函数:MU=dTU(Q)/dQ反需求函数:=ƒ(Q)消费者剩余:CS=–1对2的边际替代率:=–Δ/Δ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均衡条件:+=I ;==λ 〔边际效用法〕λ为货币的边际效用=/〔无差异曲线法〕生产1〕生产函数形式:A)固定替代比例:Q=aL+bK,a、b>0B〕固定投入比例:Q=min{, },u、v>0C〕柯布-道格拉斯函数:Q=A,0<α,β<1α+β>1,规模报酬递增;α+β=1,不变;α+β<1,递减。

2〕一种可变要素:(Q) T =f(L, ) A = T/L M =ΔT/ΔLT =f(, K) A = T/K M =ΔT/ΔK①MP>0时,TP增加;MP<0时,TP减少;MP=0时,TP到达最大。

②MP>AP时,AP上升;MP<AP时,AP下降;MP=AP时,AP到达极大值。

决策区间:AP到达极大值与MP=0之间3〕两种可变要素:生产函数:Q=ƒ(L, K),λ>0假设ƒ(λL, λK)>λƒ(L, K),那么规模报酬递增;假设ƒ(λL, λK)<λƒ(L, K),那么规模报酬递减;假设ƒ(λL, λK)=λƒ(L, K),那么规模报酬不变。

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 带图详解 完整版第六章 习题答案 (15)

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 带图详解 完整版第六章  习题答案 (15)

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1.假定某完全竞争市场的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分别为D=22-4P,S=4+2P。

求:(1)该市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2)单个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函数。

解答:(1)完全竞争市场的均衡条件为D(P)=S(P),故有22-4P=4+2P解得市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 e=3Q e=10(2)单个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是由给定的市场价格出发的一条水平线,于是,在P =3时,有如图6—1所示的需求曲线d。

图6—12.请区分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单个厂商的需求曲线、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以及市场的需求曲线。

解答:单个厂商的需求曲线是用来表示单个厂商所面临的对他产品的需求情况的。

单个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是由市场均衡价格出发的一条水平线(如同第1题所示),而市场的均衡价格取决于市场的需求与供给,单个完全竞争厂商只是该价格的接受者。

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产生于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的行为。

正如本教科书效用论中所描述的,利用对单个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行为进行分析的无差异曲线分析法,可以得到单个消费者的价格—消费曲线,并进一步推导出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一般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把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水平加总,便可以得到市场的需求曲线,市场需求曲线一般也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在这里,特别要区分单个厂商的需求曲线和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两者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

3.请分析在短期生产中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一般会面临哪几种情况?解答:在短期生产中,厂商根据MR=SMC这一利润最大化或亏损最小化的原则进行生产。

在实现MR=SMC原则的前提下,厂商可以获得利润即π>0,也可以收支平衡即π=0,也可以亏损即π<0,其盈亏状况取决于厂商的生产技术、成本以及市场需求情况。

当π>0和π=0时,厂商会继续进行生产,这是毫无问题的。

但是,当π<0时,则需要进一步分析厂商是否应该继续生产这一问题。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五版chapter6-完全竞争市场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五版chapter6-完全竞争市场
一、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特征) 完全竞争市场又称纯粹竞争市场,是一种不受任何 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条件主要有以下四个: 1.市场上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他们都是价格被动
的接受者,竞争地位平等) 2.厂商提供的商品同质,不存在产品差别。 3.资源具有完全流动性。(从长期来看,厂商可以自
由地进入或退出这一个行业。) 4.信息是完全的。 (典型市场是农产品市场)
A.增加产量 B.停产
C.减少产量 D.可采取以上任何措施
7、某完全竞争企业生产的产品市场价格为12元,平 均成本13元,其中平均不变成本为2元,平均可变成 本中有7元是以前购进的原材料的成本,该原材料目 前已涨价30%,该企业应( )
A.停产
B.继续生产,按12元出售
C.继续生产,按13元出售 D.继续生产,按14元出售
35
• 练习
1、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当一个企业实现长期利润最大化时 ,( )
A.在垄断市场上会减少产量 B.在垄断市场上应增加产量,但在完全竞争市场上
不增不减 C.任何条件下都应减少产量 D.任何条件下都应增加产量
17
第四节 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一、厂商的短期均衡 (1)盈利
P
SMC
SAC
P1
E1
P=AR=MR
G
K
O
M
Q
P=AR>SAC,厂商处于盈利状态
18
(2)盈亏平衡 P P2
教学难点:
长期均衡条件分析、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 给曲线
3
第一节 市场的类型
• 市场论主要说明在消费者和厂商的经济行为的相 互作用下,不同类型的市场的价格和产量的决定 。
• 微观经济学中的市场是指从事某一种商品买卖的 交易场所或接触点。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5版)课后习题详解(完全竞争市场)【圣才出品】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5版)课后习题详解(完全竞争市场)【圣才出品】

(3)厂商的短期供给函数。 解:(1)因为 STC 0.1Q3 2Q2 15Q 10 ,所以 SMC dSTC 0.3Q2 4Q 15 。
dQ 根据完全竞争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原则 P SMC ,且已知 P 55 ,于是有:
0.3Q2 4Q 15 55
解得利润最大化的产量 Q* 20 (负值舍去)。
1 / 18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2)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产生于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的行为。单个消费者的需求 曲线一般总是向右下方倾斜的,表示商品的需求量和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动的关系。需求曲 线上与每一价格水平相对应的商品需求量都是可以给消费者带来最大效用的均衡数量。单个 厂商的需求曲线和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两者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 6 章 完全竞争市场 1.假定某完全竞争市场的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分别为 D 22 4P , S 4 2P 。 求:(1)该市 解:(1)根据市场均衡条件 D S ,有:
图 6-1 完全竞争厂商的盈亏图 (1)经济利润大于零的短期均衡 当市场价格为 P1 时, MR 与 MC 相交于 A 点( P1 MR ),这时 P1 AC ,厂商可获得超 额利润, =Q1 (P AC)=Q1 AB ,即矩形 ABGP1 的面积。所以厂商将按 MR MC 所确定的产量点
22 4P 4 2P 解得:均衡价格 P* 3 ,均衡数量 Q* 10 。 即该市场的均衡价格为 3,均衡数量为 10。 (2)完全竞争市场中,单个厂商的需求曲线是由市场的均衡价格决定的,故单个厂商 的需求函数是 P 3 。
2.请区分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单个厂商的需求曲线、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以及市 场的需求曲线。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五版高鸿业第06章三个市场的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五版高鸿业第06章三个市场的

y=f(N,K)
N0
N
宏观生产函数
3.劳动市场
劳动需求与劳动供给
设名义工资是W,实际工资 是W/P。
W/P
(W/P)0 (W/P)1
Nd
W Nd ( P )
W/P (W/P)0
(W/P)1
N0 N1
N
劳动需求曲线
W Ns Ns( P )
N0 N1
N
劳动供给曲线
劳动市场的均衡
在弹性工资和价格
下,实际工资立即 调整到劳动供求均 衡之处。
★ 货币政策
★ 外贸政策
0
AD0 AD1
Y0
Y1
Y
举例说明
扩张性财政和货币 政策,都使AD曲线
右移。
r
r2 r1
如扩张财政:
增加政府支出,IS右 移。
在原价格水平下,形 成新均衡,利率升高,
P
收入增加。
P1
E2 E1
LM(P1)
IS2 IS1
y1
y2
y
D2 D1
相同价格下,收入增 加后AD曲线右移。
第6章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IS-LM模型
本章结构
6.1 AD 曲线
6.2 AS 曲线
6.3 AD -AS 模型分析
名人名言
• 我将要进行争辩,说明古典学派的假设条 件只适用于一般通常的情况------古典理论 所假设的特殊情况的属性恰恰不能代表我 们实际生活中的经济社会所含有的属性。 结果我们企图把古典理论应用于来自经验 中的事实的话,它的教诲会把人们引入歧 途,而且导致出灾难性的后果。
r = (800-0.1Y)/2000

LM曲线:500=(0.2Y-4000 r) P

高鸿业第五版《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期末必看试题及答案

高鸿业第五版《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期末必看试题及答案

高鸿业第五版《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期末必看试题及答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鸿业第五版《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期末必看试题及答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鸿业第五版《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期末必看试题及答案的全部内容。

(完整word版)高鸿业第五版《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期末必看试题及答案亲爱的读者:本文内容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收集整理后编辑发布到文库,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详细的校对,但难免会有错误的地方,如果有错误的地方请您评论区留言,我们予以纠正,如果本文档对您有帮助,请您下载收藏以便随时调用.下面是本文详细内容。

最后最您生活愉快~O(∩_∩)O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国内生产总值(2)国民生产总值(3)国民收入(4)消费倾向(5)平均消费倾向(6)边际消费倾向 (7)平均储蓄倾向(8) 边际储蓄倾向 (9)资本边际效率 (10)投资边际效率曲线(11)投资乘数(12)加速原理(13)IS曲线 (14) LM曲线(15)均衡国民收入(16)总需求 (17)总需求函数(18)总供给(19)总供给函数(20)失业 (21)摩擦性失业(22)结构性失业 (23)周期性失业(24)奥肯定律 (25)充分就业(26)通货膨胀 (27)菲利普斯曲线(28)滞胀 (29)经济增长(30)经济周期 (31)倾销 (35)经济政策 (36)财政政策 (37)自动稳定器(38)货币政策三、单项选择题C1、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是指()A 有形产品B 无形产品C 既包括有形产品,又包括无形产品D 不能确定D2、国民生产总值是下面那一项的市场价值()A 一年内一个经济中的所有交易B 一年内一个经济中交换的所有商品和劳务C 一年内一个经济中交换的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D 一年内一个经济中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B3、国内生产总值等于()A 国民生产总值 B国民生产总值减本国居民国外投资的净收益C 国民生产总值加本国居民国外投资的净收益D 国民生产总值加净出口B4、下列情形中,应该计入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是( )A 去年生产而在今年销售出去的汽车B 当年生产的汽车 C某人去年购买而在今年转售给他人的汽车 D 某汽车生产商当年计划的而明年生产的汽车C5、“面粉是中间产品”这一命题( )A 一定是对的B 一定是不对的C 可能对,也可能不对D 以上全对D6、下列哪一项计入GNP()A 购买一辆用过的旧自行车B 购买普通股票C 汽车制造厂买进10吨钢材D 银行向某企业收取一笔贷款利息D7、个人收入是()A 在一定年限内,家庭部门获得的工资总和B 在一定年限内,家庭部门获得收入的总和C 在一定年限内,家庭部门能获得花费的收入总和D 等于国民收入减去家庭未收到的部分、加上来自非生产的收入C8、下列情况中属于政府对居民的转移支付的是()A 政府对其雇员支付的工资B 政府为购买企业生产的飞机而进行的支付 C 政府为失业工人提供的失业救济金 D 政府为其债券支付的利息A9、在一个有家庭、企业、政府和国外部门构成的四部门经济中,GNP 是()A 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B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C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总出口 D 工资、地租、利息和折旧C10、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等于1,这是因为( )A 任何两个边际量相加总是等于1B MPC曲线和MPS曲线都是直线C 国民收入的每一元不是用于消费就是用于储蓄D 经济中的投资水平不变C11、消费函数的斜率等于()A 平均消费倾向 B平均储蓄倾向 C 边际消费倾向 D 边际储蓄倾向C12、在两部门经济模型中,如果边际消费倾向值为0.8,则自发性支出乘数必是( )A 1.6B 2.5C 5D 4A13、投资乘数等于()A 收入变化除以投资变化B 投资变化除以收入变化C 边际消费倾向的倒数D (1-MPS)的倒数B14、在下列4种情况中,投资乘数最大的是( )A 边际消费倾向为0。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五版高鸿业)课后习题答案.docx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五版高鸿业)课后习题答案.docx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解答: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DP,因为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障税)和社会保险及社会救济等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物发生。

例如,政府给残疾人发放救济金,并不是残疾人创造了收入;相反,倒是因为他丧失了创造收入的能力从而失去生活來源才给予救济的。

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不计入GDP,因为在生产时已经计入过。

购买普通股票不讣入GDP,因为经济学上所讲的投资是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即购买新厂房,设备和存货的行为,而人们购买股票和债券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并不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

购买一-块地产也不计入GDP,因为购买地产只是一种所有权的转移活动,不属于经济意义的投资活动,故不计入GDP。

2、解答:社会保险税实质是金业和职工为得到社会保障而支付的保险金,它由政府有关部门(一般是社会保险局)按一定比率以税收形式征收的。

社会保险税是从国民收入中扌II除的,因此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影响GDP , 7DP 和NI,但影响个人收入PI。

社会保险税增加会减少个人收入,从而也从某种意义上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

然而,应当认为,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影响可支配收入,因为一口个人收入决定以后,只有个人所得税的变动才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DPR3、如果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对GDP总和会有影响。

因为甲乙两国未合并成一•个国家时,双方可能何贸易往來,但这种贸易只会彩响甲国或乙国的GDP,对两国GDP总和不会有影响。

举例说:甲国向乙国出口10 台机器,价值10万美元,乙国向屮国出口800套服装,价值8万美元,从屮国看,计入GDP的有净出口2万美元计入乙国的有净出口 - 2万美元;从两国GDP总和看,计入GDP的价值为0。

如果这两个国家并成一个国家,两国贸易变成两个地区的贸易。

甲地区出售给乙地区10台机器,从收入看,甲地区增加10万美元;从支出看乙地区增加10万美元。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课后习题答案主编:高鸿业目录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01 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06 第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11 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18 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27 第十七章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32 第十八章失业与通货膨胀37 第十九章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42第二十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46第二十一章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52 第二十二章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和共识60 第二十三章西方经济学与中国65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

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1)研究的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2)解决的问题不同。

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1)相互补充。

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五版(名校考研真题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圣才出品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五版(名校考研真题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圣才出品
2 / 18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学 2010 研;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2010 研;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1 研;财政部财 政科学研究所 2011 研)
答:流动性陷阱又称凯恩斯陷阱或灵活陷阱,是凯恩斯的流动偏好理论中的一个概念, 具体是指当利率水平极低时,人们对货币需求趋于无限大,货币当局即使增加货币供给也不 能降低利率,从而不能增加投资引诱的一种经济状态。
图 14-1 IS 曲线 图 14-1 中,IS 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都表示产品市场实现均衡。IS 曲线右上方的任意一点 都表示存在超额产品供给, IS 曲线左下方的任意一点都表示存在超额产品需求。
1 / 18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由均衡收入代数表达式可得出 IS 曲线的斜率为负值,对应的 IS 曲线向右下方 倾斜。 IS 曲线斜率的大小,即利率变动对国民收入的影响程度,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利 率对投资需求的影响系数 d ;边际消费倾向 ;税率 t。
R
n i 1
Ri
1 r i
J
1 r n
式中,R 表示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重置成本,Ri 表示使用期内各年份的预期收益,J 表 示资本品在第 n 年年末时的处置残值, r 表示资本边际效率。公式表明,资本边际效率与资 本重置成本成反比,与资本预期收益成正比。凯恩斯认为,预期收益的减少与重置成本的上 升都会使资本边际效率递减。
当利率极低时,有价证券的价格会达到很高,人们为了避免因有价证券价格跌落而遭受 损失,几乎每个人都宁愿持有现金而不愿持有有价证券,这意味着货币需求会变得完全有弹 性,人们对货币的需求量趋于无限大,表现为流动偏好曲线或货币需求曲线的右端会变成水 平线。在此情况下,货币供给的增加不会使利率下降,从而也就不会增加投资引诱和有效需 求,当经济出现上述状态时,就称之为流动性陷阱。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高鸿业第五版答案.docx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高鸿业第五版答案.docx

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发生于()之吋。

A.实际储蓄等于实际投资;B.实际消费加实际投资等于产出值;C.计划储蒂等于计划投资;D.总投资等于企业部门的收入。

解答:C2.当消费函数为=a+by(a>O,O<b<l),这表明,平均消费倾向()。

c4大丁•边际消费倾向; B.小于边际消费倾向;C.等于边际消费倾向;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

解答:A3.如果边际储蓄倾向为0.3,投资支岀增加60亿元,这将导致均衡收入GDP增加()。

A.20亿元;B. 60亿元;C. 180亿元;D. 200亿元。

解答:D4.在均衡产出水平上,是否计划存货投资和非计划存货投资都必然为零?解答:当处于均衡产出水平时,计划存货投资一•般不为零,而非计划存货投资必然为零。

这是因为计划存货投资是计划投资的一部分,而均衡产出就是等于消费加计划投资的产出,因此计划存货不一定是零。

计划存货增加时,存货投资就人于零;计划存货减少时,存货投资就小于零。

需要指出的是,存货是存量,存货投资是流量,存货投资是指存货的变动。

在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存货投资是计划投资的一部分,它不一定是零,但是非计划存货投资一定是零,如果非计划存货投资不是零,那就不是均衡产出了。

比方说,企业错谋估计了形势,超出市场需要而多牛产了产品,就造成了非计划存货投资。

5.能否说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总是人于零而小于1?解答:消费倾向就是消费支出和收入的关系,又称消费函数。

消费支出和收入的关系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考察,一是考察消费支出变动量和收入变动量的关系,这就是边际消费倾向(可以用公式签或MPC=^示),二是考察一定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量和该收入量的关系,这就是平均消费倾向(可以川公式APC=~^示)。

边际消费倾向总大丁•零而小丁• 1, y 因为-•般说來,消费者增加收入后,既不会不增加消费即MPC=^=0,也不会把增加的收入全用于增加消费,一般情况是一部分用于增加消费,另一部分用于增加储蓄,即+山,因此,签+養=1,所以,只耍鹉不等于1或0,就有0<養<1。

西方经济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西方经济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宏观部分)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主编:高鸿业目录第一章引论02 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02 第三章效用论14 第四章生产论16 第五章成本论36 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45 第七章不完全竞争市场55 第八章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65第九章一般均衡和福利经济学69第十章博弈论初步75第十一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80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83 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85 第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92 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95 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106 第十七章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110 第十八章失业与通货膨胀115 第十九章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119第二十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122第二十一章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127 第二十二章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和共识134 第二十三章西方经济学与中国139第一章引论(略)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1。

已知某一时期内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 d=50-5P,供给函数为Q s=-10+5P.(1)求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2)假定供给函数不变,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使需求函数变为Q d=60-5P。

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3)假定需求函数不变,由于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使供给函数变为Q s=-5+5P。

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4)利用(1)、(2)和(3),说明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的联系和区别。

(5)利用(1)、(2)和(3),说明需求变动和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

解答:(1)将需求函数Q d=50-5P和供给函数Q s=-10+5P代入均衡条件Q d=Q s,有50-5P=-10+5P得P e=6将均衡价格P e=6代入需求函数Q d=50-5P,得Q e=50-5×6=20或者,将均衡价格P e=6代入供给函数Q s=-10+5P,得Q e=-10+5×6=20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 e=6,Q e=20。

宏观经济学第五版高鸿业(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第五版高鸿业(完整版)

国内生产总值(GDP):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GDP的缺陷:1)GDP是一个有用的指标,但不是一个完善的指标;2)GDP没有包括在市场之外经济活动的价值,因此低估了一国经济活动的社会价值;3)GDP没有考虑经济活动对人们生活质量产生的负面影响,只做加法不做减法,因此高估了一国经济活动的社会价值(如闲暇、污染等) 。

网上另一种:1)GDP 不能反映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2)GDP不能准确地反映经济增长质量和一个国家财富的变化3)GDP不能反映某些重要的非市场经济活动4)GDP不能全面地反映人们的福利状况GDP的计算:按支出法核算:GDP=C+I+G+(X-M)按收入法核算: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1.两部门(私人部门)经济的循环流动模型总需求(总支出)=消费+投资Y=C+I总供给(总收入)=消费+储蓄Y=C+S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恒等式为:C+I=C+S→→I=S当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时,国民收入实现了均衡。

也即,I=S,是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

2.三部门经济的循环流动模型总需求(总支出)=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即 Y=C+I+G总供给(总收入)=消费+储蓄+税收即Y=C+S+T三个部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恒等式为:C+I+G=C+S+T→→I+G=S+T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仍然是总需求等于总供给,即I+G=S+T3.四部门经济的循环流动模型总需求(总支出)=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出口Y=C+I+G+X总供给(总收入)=消费+储蓄+政府税收+进口Y=C+S+T+M四部门的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恒等式为I+G+X=S+T+M四部门经济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仍然是总需求等于总供给,即I+G+X=S+T+M名义GDP和实际GDP*名义GDP是用生产产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实际GDP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实际GDP=名义GDP÷GDP折算指数均衡产出:均衡产出或收入的条件:E=y 【由于E=y,E=c + i,y=c + s,则i=s】*注:实际发生的投资(包括计划和非计划存货投资在内)始终等于储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Y AD f ( P)
6.1
AD曲线
6.1.1 AD曲线的推导
2.名义货币与实际货币 实际货币:货币所能购买到的商品量,即以实物 形态衡量的货币。
r%
m=M/P
价格指数=P 实际货币量=m=M /P 名义货币量=M=mP
m
m1 m0 m2
货币供给
6.1Leabharlann AD曲线6.1.1 AD曲线的推导
Nd Nd ( W ) P
Ns Ns (
W ) P
(W/P)1 (W/P)0
E0
W W Nd ( ) Ns ( ) P P
N1
N0
N2
N
劳动市场均衡
6.2.2古典总供给曲线
古典总供给曲线: 不受价格水平变动的影响, 位于充分就业水平上的垂线。 如果实际工资能随时调整,劳 动市场永远处于均衡。 无论价格怎样变,始终处于充 分就业,产量位于潜在产量水 平。
供给也不会增加。
AS
古典与凯恩斯学派在总供求方面的区别
古典经济学派 凯恩斯经济学派
市场 调整
充分 就业
市场自动调节——弹性; 能随时调整物价和工资。
长期而言,各种资源都能 得到最佳分配; 社会最终处于充分就业状 态。 总需求变化不能影响总产 出,总供给量增加才可增 加产出。
物价和工资刚性; 经济环境改变后,也无 法迅速调整。
投资减少,AD左移。 表明:经济萧条。就
P
AS
业和价格水平都低于 充分就业。 P1
但是,价格下降幅度越来越 小于收入下降的幅度。
P2 y2
E2
E1 AD1 AD2
政策,使AD右移。 以达到充分就业。
yf
y
常规总供给曲线下总需求的移动
紧缩性缺口: 实际总需求小于充分就业时的总需求,其间的差额。
社会不是经常能达到充 分就业状态。 如果萧条,会存在大量 失业。 在社会未达充分就业前, 总需求会影响总产出。
总供 求
六、AD-AS模型对现实的解释
1.宏观经济的短期目标
P AS
P0 短期宏观经济目标:充 分就业和物价稳定。
E0 AD yf 宏观经济的短期目标 y
2.常规总供给曲线下总需求的移动
• a—b,这时AS曲线是一条与横轴平
P
行的线,这表明在价格水平不变的
情况下,AS可以增加。 • b—c,这时AS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 倾斜的线,随着就业增加,产量增 加,物价相应逐渐上涨,这表明总 供给与价格水平同方向变动。 • c以上,这时AS曲线是一条垂线,
a b c
这表明无论价格水平如何上升,总
表示在某个价格水平上,社会需要多高水平的产量。
总需求曲线与微观意义的 需求曲线基本相同。 总需求与一般物价水平反 方向变动。 AD曲线经济含义: 描述总需求达到宏观均衡、 即IS=LM时,一国总产出 水平与价格水平之间存在 反向关系。
P
AD
总需求曲线
y
6.1.2总需求函数的机制
•总需求函数的机制: •价格水平上升,导致利率上升,国民收入减少。
价格上涨到P1,实际工资下降到 W/P1。
W/P NS
劳动需求>供给。提高工资到原实 W/P2 际工资W/P0,就业为N0。物价上涨, 不影响劳动供求均衡N0。 W/P0 价格下降到P2,实际工资上涨到 W/P1 W/P2。 劳动供给>需求,失业。实际工资 太高,只能雇佣N2。 货币工资不可能降低,导致就业不 均衡。 N2 N0 N1
6.1.4 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 消费者的收入
★ 厂商的投资 ★ 财政政策 ★ 货币政策 ★ 外贸政策
0 Y0 Y1 Y AD0 AD1 P0
P
举例说明
扩张性财政和货币
政策,都使AD曲线 右移。 如扩张财政: 增加政府支出,IS右 移。 在原价格水平下,形 成新均衡,利率升高, 收入增加。 相同价格下,收入增 加后AD曲线右移。
它只是表示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
——约翰· 梅纳德· 凯恩斯 《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
问题引入
• IS-LM 分析模型是假定价格P是不变的
– 是Keynes理论,是治理萧条经济的理论 – 只要运用财政政策,刺激需求,实际产出水平 和就业水平就会提高
• 但实际经济并不总是处于萧条状态
– 当总需求提高时,会引起价格水平上升
• 本章要说明产量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6.1
AD曲线
6.1.1 AD曲线的推导
1.总需求与总需求函数 总需求: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对应于不同价格, 经济社会对最终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通常以产 出水平表示。 总需求的构成: AD C I G NX 总需求函数: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的依存关系, 或者说是物价总水平与经济社会的均衡支出或均衡 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
5. AD曲线的推导图示
• 价格水平为P1时, 均衡总支出=总收 入=y1 价格水平为P2时,均 衡总支出=总收入= y2 两点连线。得到总需 求曲线。 r% r1 r2
E1
LM(P1) E2
LM(P2)
IS
y1 P P1 P2 y1 D1
y2
y
D2
y2
y
6.总需求曲线图示
总需求函数: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间的关系。
常规总供给曲线的特点
C1点:萧条。存在大量失 业和闲置生产能力,当 国民收入增加时,价格 水平稍微上升。 E点:充分就业水平。 但资源还有潜力可挖。 C2点:过热。 斜率越来越大。 如果产出继续增加,价格 就会很快上升。 C1 P A C2
B
B
E
常规总供给曲线
A yf
y
6.2.5新古典综合派的总供给曲线
代入LM得:r= ky /h - M/(Ph)
若物价水平P≠1, 则名义货币供给M=Pm, 或实际货币供给m=M/P;
Md [dk h(1 b)] y h(a e) P
IS:r=(a+e)/d - (1-b)y/d
AD曲线 y
M
P
例题
S=-80+(1-0.9)Y I=720-2000 r 720-2000 r = -80+(1-0.9)Y 0.1Y= 800-2000 r r = (800-0.1Y)/2000 ① LM曲线:500=(0.2Y-4000 r) P r = (0.2Y-500 / P) / 4000 ② 将IS和LM方程①②联立即可得总需求曲线方程: (800-0.1Y)/2000= (0.2y-500 / P) / 4000 0.4y =1600+500/P Y= 4000+1250/P
P Wage T Yd C和I AE和Y
P X , M I AE和Y
6.1. 4 AD曲线的变动
沿AD曲线变动。只有价格变动导致总产出沿着AD移动。
AD曲线水平移动。价格水平不变,其他原因导致总产出变 化,可看作AD曲线的水平移动。 主要原因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AD曲线旋转移动。涉及AD曲线斜率,表示总产出对价格水 平变动的敏感程度。 斜率(绝对值)越大,总产出对价格水平变动的反应越迟钝。 反之,则越敏感。 影响AD曲线斜率的主要因素是d、k、h、b等参数。
P
AS
yf
古典总供给曲线
y
W W2
Ns(W2/P2 ) Ns(W1/P1 )
W P2
AS
Nd(W2/P2 )
w1
Nd(W1/P1 )
P1 Y1
Y Y1
N
1
N2
N Y
Y=f(N)
Y
Y1 45。
O
N1
Ma
Y Y1
6.2.3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货币工资的刚性:工人会对工资下降进行抵抗,工资只能上 升,不能下降。但由于货币幻觉,工人会抵抗价格水平不变 下的货币工资的下降,却不会抵抗货币工资不变下价格水平 的提高。
第6章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IS-LM模型
本章结构
6.1 AD 曲线 6.2 AS 曲线 6.3 AD -AS 模型分析
名人名言
• 我将要进行争辩,说明古典学派的假设条 件只适用于一般通常的情况------古典理论 所假设的特殊情况的属性恰恰不能代表我 们实际生活中的经济社会所含有的属性。 结果我们企图把古典理论应用于来自经验 中的事实的话,它的教诲会把人们引入歧 途,而且导致出灾难性的后果。
P P1 P0
AS
E1
E0
y0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yf y
6.2.4常规总供给曲线
常规总供给曲线: 常规下,短期总供给曲线 位于两个极端之间。 AA:古典总供给曲线 BB: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CC:常规总供给曲线 P A
C’
C B E
B C C’ A yf
普通的常规总供给曲线为 C’C’
y
常规总供给曲线
r r2 r1
E2 E1
LM(P1) IS2 IS1
y1
y2 D2
y
P P1
D1
y1
y2
y
6.2 AS曲线
6.2.1 总供给的一般说明
1.总供给 总供给:一定时期内,一国(生产者和政府向国 内外)提供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和。 总供给=总收入=GDP。 总供给主要由劳动力、生产性资本存量和技术决 定。
【引例】
• 2005年10月,商务部公布的《600种主要消费品和300种主 要生产资料商品供求状况调查报告》称,中国商品市场出 现部分行业库存增加、供求关系发生逆转的新情况。600 种主要消费品中,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只占26.7%,供过 于求的商品占73.3%,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上半年生产 资料市场供需差率由一季度的-0.61%转化为1.15%。上 面谈到的各种产品的供求关系,实际上是一国国民经济中 总需求和总供给关系的一个缩影,在这一章中,我们将庞 大的需求和供给关系简化为一篮子的总需求和总供给,讨 论在理论分析中,哪些因素会影响到他们的变化,他们之 间有怎样的互动关系,以及介绍在经济学中常见的一些分 析供需双方关系的模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