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鸿业版宏观经济学第六版
高鸿业第六版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宏观部分)
高鸿业第六版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宏观部分)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解答: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DP,因为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障税)和社会保险及社会救济等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物发生。
例如,政府给残疾人发放救济金,并不是残疾人创造了收入;相反,倒是因为他丧失了创造收入的能力从而失去生活来源才给予救济的。
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不计入GDP,因为在生产时已经计入过。
购买普通股票不计入GDP,因为经济学上所讲的投资是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即购买新厂房,设备和存货的行为,而人们购买股票和债券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并不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
购买一块地产也不计入GDP,因为购买地产只是一种所有权的转移活动,不属于经济意义的投资活动,故不计入GDP。
2、解答:社会保险税实质是企业和职工为得到社会保障而支付的保险金,它由政府有关部门(一般是社会保险局)按一定比率以税收形式征收的。
社会保险税是从国民收入中扣除的,因此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影响GDP ,NDP和NI,但影响个人收入PI。
社会保险税增加会减少个人收入,从而也从某种意义上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
然而,应当认为,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影响可支配收入,因为一旦个人收入决定以后,只有个人所得税的变动才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3、如果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对GDP总和会有影响。
因为甲乙两国未合并成一个国家时,双方可能有贸易往来,但这种贸易只会影响甲国或乙国的GDP,对两国GDP总和不会有影响。
举例说:甲国向乙国出口10台机器,价值10万美元,乙国向甲国出口800套服装,价值8万美元,从甲国看,计入GDP的有净出口2万美元,计入乙国的有净出口–2万美元;从两国GDP总和看,计入GDP的价值为0。
如果这两个国家并成一个国家,两国贸易变成两个地区的贸易。
甲地区出售给乙地区10台机器,从收入看,甲地区增加10万美元;从支出看乙地区增加10万美元。
宏观经济学第六版课后习题答案解析(高鸿业版)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1)研究的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
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1)相互补充。
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
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
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宏观经济学第六版课后习题答案解析(高鸿业版)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1)研究的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
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1)相互补充。
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
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
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高鸿业版宏观经济学第六版教学讲义ppt课件(2024)
03
失业与通货膨胀
失业类型及原因
摩擦性失业
由于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不完善或因为经济变动 过程中的工作转换而产生的失业。
周期性失业
由于经济周期或经济波动引起劳动力市场供求失 衡所造成的失业。
结构性失业
由于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地区 结构等)发生了变化,现有劳动力的知识、技能 、观念、区域分布等不适应这种变化,与市场需 求不匹配而引发的失业。
• 总供给-总需求模型:将总供给与总需求结合在一起放在一个坐标图上,用以解释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 。这个模型是根据凯恩斯的收入—支出模型和希克斯—汉森创立的IS—LM模型综合而成的一个新模型。这个 模型主要考察的是总供给曲线与总需求曲线相交以决定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和价格水平。
乘数效应与加速原理
03
结构性通货膨胀
物价上涨是在总需求并不过多的情况下,而 对某些部门的产品需求过多造成部分产品的
价格上涨现象。
05
04
输入型通货膨胀
由于国外商品或生产要素价格的上涨 ,引起国内物价的持续上涨现象(汇 率所致)。
06
原因
货币供应量过多、成本上升、需求增加、经济 结构失衡等。
菲利普斯曲线及其政策含义
菲利普斯曲线描述的是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反 向变动关系,即失业率下降时,通货膨胀率上升;失 业率上升时,通货膨胀率下降。
宏观经济现象
如通货膨胀、失业、经济周期等。
3
宏观经济政策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它们的组合与效果。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关系
研究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单位(如家 庭、企业)的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 究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行。
相互联系
高鸿业版宏观经济学第六版
VS
区别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 如家庭、厂商等,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 象则是整个经济,包括经济总体状况、经 济增长、就业、通货膨胀等。此外,两者 的研究方法也有所不同,微观经济学主要 运用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则主要 运用总量分析方法。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实证分析方法
旨在理解经济现象背后的内在规律和原因,通过对经济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检验和 发展经济理论。
财政政策工具
主要包括政府支出和税收。政府支出包括公共工程支出、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等;税收则通过改变税率和税基来影响 总需求。
实施效果
财政政策在短期内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政府支出来影响总需求,从而调节经济波动。长期内,财政政策 可以通过提供公共品、改善教育、卫生等条件来促进经济增长。
货币政策的定义、工具及实施效果
政策时滞的考虑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实施过程 中存在一定的时滞,因此需要在 政策制定时充分考虑时滞因素, 以确保政策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同时,还需要根据经济形势的变 化及时调整政策方向和力度。
06
CATALOGUE
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开放经济的定义、特点及影响因素
开放经济的定义
开放经济的特点
开放经济是指一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 交流,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和国际投 资等活动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的经济体系。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与配合
政策目标的协调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应该相互配 合,共同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例如,在通货膨胀严重时,财 政政策应该减少支出,而货币政 策应该紧缩银根,共同抑制通货 膨胀。
政策工具的配合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可以通过不 同的政策工具相互配合。例如, 在经济衰退时,财政政策可以通 过增加政府支出来刺激总需求, 而货币政策可以通过降低利率来 刺激投资和消费。
高鸿业版宏观经济学第六版课件
2020/3/29
4
第一章 国民收入核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ational Income Accounting]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概论
第二节 国民收入核算的指标体系
第三节 国民收入核算的两种方法
第四节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
2020/3/29
5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概论 一、宏观经济学的含义和研究对象
• 含义 •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是研究整个国民经济活
2
•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John Maynard Keynes) 于1936年发表《就业、利 息与货币通论》一书,被 认为是第一部系统地运用 总量分析方法来研究整个 国民经济活动的宏观经济 学著作。
2020/3/29
3
讲授内容
• 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概论[教材第十二章]
• 第二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收入-支出模型[教材第十三章]
13
几个相关问题
• 最终产品与中间产品 • 生产与销售 • 流量与存量 • 市场活动与非市场活动
一个地区 一定时间
新生产 最终产品 市场价值
2020/3/29
上衣 流程
售价
增值
种棉
15 15
纺纱
20 5
织布
30 10
制衣
45 15
销售
50 5
合计
160 50
14
下列项目是否应当计入GDP?为什么?
15
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
• 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 GNP] • ——一国国民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
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 GNP=GDP+本国国民在外国生产的最终产品
宏观经济学第六版课后习题答案解析(高鸿业版)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1)研究的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
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1)相互补充。
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
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
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第6版 第二十章
货币需求增加1%。因此,明年的货币供给应增加
5%。
【例20.2】简述“相对收入消费理论”关于 短期消费函数和长期消费函数的主张,是如何区 别于“绝对收入消费理论”的。[东北财经大学 2011研]
答:(1)绝对收入消费理论是由凯恩斯提出 的。凯恩斯认为,消费取决于当期的收入水平。 收入和消费关系之间存在一条基本心理规律:随 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 不及收入增加多。二战后的经验数据表明,凯恩 斯的绝对收入假说与现实经济运行情况不吻合, 绝对收入消费理论受到了动摇和抨击。
《西方经济学》 (宏观部分)(第6版)
第二十章 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20.1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消费 第二节 投资 第三节 货币需求
20.2 本章内容要点解析
第一节 消费 1.跨期消费决策 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雪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 了关于理性消费者如何进行跨期选择的理论模型, 说明消费者所面临的约束和具有的偏好怎样共同 决定了他们的消费和储蓄方面的选择。
1.资产组合理论 货币需求的资产组合理论强调货币作为价值 储藏作用的货币需求理论。该理论认为,货币需 求取决于货币和家庭持有的各种非货币资产提供 的风险与收益,还取决于总财富。 货币需求函数为:
M dP L r s,r b ,e ,W
2.货币需求的交易理论 货币需求交易理论是强调货币作为交换媒介 作用的货币需求理论。 鲍莫尔-托宾模型分析持有货币的成本与收 益。持有货币的收益是方便进行交易,成本是放 弃把货币存在银行里所得到的利息。
3.相对收入消费理论 杜森贝利认为消费者会受自己过去的消费习 惯(棘轮效应)以及周围消费水准(示范效应) 的影响来决定消费,从而消费是相对地决定的。
图20-6 相对收入消费理论对短期消费函数的解释
高鸿业版宏观经济学第六版
香蕉 15万单位×1美元 20万单位×1.5美元 20万单位×1美元
=15万美元
=30万美元
=20万美元
服装 合计
5万单位×40美元 6万单位×50美元 6万单位×40美元
=200万美元
=300万美元
=240万美元
215万美元
330万美元
260万美元
2.名义GDP和实际GDP之间的关 系
GDP折算指数=名义GDP/实际GDP
• 研究方法——总量分析方法 • 中心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二、宏观经济基本问题
• 物价或通货膨胀问题(包括通货紧缩问题) • 就业或失业问题 •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问题
三、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 对比
• (1)研究对象不同。 •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如家庭、厂商等。 •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整个经济,研究整个经济的运行方式
简单的国民收入流程模型 假定居民将全部收入用于个人消费。
支付生产要素的报酬
居民户
中
间
厂商
产
品
购买最终产品
扩大的国民收入流程模型 假定居民将收入的一部分用于储蓄。
支付生产要素的报酬
居民户
厂商
储
蓄
购买最终产品
投 资
金融机构
• 总支出=消费+投资= C + I
• 总收入=消费+储蓄= C + S
• 恒等关系:C + I = C + S
如何决定。 •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则是总量分析,即对能够反映整个经济运
行情况的经济变量的决定、变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这些总 量包括两类,一类是个量的总和,另一类是平均量。因此,宏观 经济学又称为“总量经济学”。 • (4)基本假设不同。 •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市场出清、完全理性、充分信息,认为 “看不见的手”能自由调节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 宏观经济学则假定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 通过“看得见的手”纠正市场机制的缺陷。 • (5)中心理论和基本内容当然也不同。 •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还包括消费者行为理论、生 产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市场理论、产权理论、福利 经济学、管理理论等。 • 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则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还包括失业与通 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等。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宏观经济政策)【圣才出品】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7章宏观经济政策17.1复习笔记一、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以及经济政策影响1.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宏观经济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为了增进社会经济福利而制定的解决经济问题的指导原则和措施。
它是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的经济目的而对经济活动有意识的干预。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约有四种,即:充分就业、价格稳定、经济持续均衡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1)充分就业“充分就业”这一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其中,广义的充分就业是指包括劳动资源在内的一切资源都已经被充分利用的状态;狭义的充分就业特指劳动就业。
由于劳动资源之外的其他资源是否已经被充分利用难以衡量,故通常用充分就业来表示经济资源被充分利用的状况,即在经济学分析中,“充分就业”是指狭义的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并不意味着在经济生活中不存在任何失业,是指不存在非自愿失业的一种状态。
按照凯恩斯的解释,失业一般分为以下三类:①摩擦失业摩擦失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如劳动力流动性不足、工种转换困难等所引起的失业。
②自愿失业自愿失业是指工人不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而形成的失业。
③非自愿失业非自愿失业是指愿意接受现行工资但仍找不到工作的失业。
凯恩斯认为,如果“非自愿失业”已消除,失业仅限于摩擦失业和自愿失业的话,就实现了充分就业。
(2)价格稳定价格稳定是指价格总水平的稳定。
一般用价格指数来表达一般价格水平的变化。
价格指数是表示若干种商品价格水平的指数,可以用一个简单的百分数时间数列来表示不同时期一般价格水平的变化方向和变化程度。
需要注意的是,价格稳定不是指每种商品的价格固定不变,而是指价格指数的相对稳定,即不出现较严重的通货膨胀。
(3)经济持续均衡增长经济增长是指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经济社会所生产的人均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
通常用一定时期内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来衡量。
持续、稳定、长期的增长是经济社会所追求的理想状态。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第6版 第十三章
解:(1)由两部门经济产品市场均衡条件 YCI 得:
Y 1 0 0 0 0 .8 Y 1 0 0 0 解得:均衡收入Y* 10000。 (2)当实际收入为12000时,消费为 C 1 0 0 0 0 .8 1 2 0 0 0 1 0 6 0 0 ,总需求为 C I 1 0 6 0 0 1 0 0 0 1 1 6 0 0 , 社会非自愿存货为12000-11600=400。由于总产出 大于总需求,存在社会非自愿存货,理性的厂商 会减少生产,因此总产出或总收入减少。
y 1
kg g 1
2.税收乘数 税收乘数是指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税 收变动的比率。 当税收为定量税时,税收乘数为:
kt
y t
1
税收乘数为负值,这表示收入随税收增加而
减少,随税收减少而增加。
3.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是指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 变动的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的比率。 当税收为定量税时,政府转移支付乘数为:
D 12000
E 13000
F 14000
G 15000
(2) 消费 (c) 9110
10000
10850
11600
12240
12830
13360
(3) 储蓄 (s) -110
0
150
400
760
1170
1640
(4) 边际储蓄倾向
(MPS)
0.11 0.15 0.25 0.36 0.41 0.47
1.三部门经济宏观均衡的条件 加入政府部门后的均衡收入是计划的消费、 投资和政府购买之总和,同计划的消费、储蓄和 净税收之总和相等的收入,即:
cigcst 整理得:
i g st
图13-8 三部门经济收入的决定
宏观经济学第六版课后习题答案(高鸿业版)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1)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
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1)相互补充。
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
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六版.高鸿业.答案详解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六版.高鸿业.答案详解第一章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1)研究的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
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1)相互补充。
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
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
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21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21.1复习笔记一、货币主义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后期美国的货币主义(学派),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
1.货币主义的理论基础(1)新货币数量论弗里德曼提出的货币需求函数为:1d d b e P M f P r r w Y u P t ⎛⎫=⋅ ⎪⎝⎭,,,,,式中,M 为财富持有者手中保存的名义货币量;P 为一般价格水平;b r 为市场债券利息率;e r 为预期的股票收益率;1d d P P t⋅为预期的物质资产的收益率,即价格的预期变动率;w 为非人力财富与人力财富之间的比例;Y 为名义收入;u 为其他影响货币需求的变量。
弗里德曼强调,新货币数量论与传统货币数量论的差别在于,传统货币数量论把货币流通速度V (或者1k)当作一个由制度决定的常数,而新货币数量论认为稳定的不是V ,而是决定V 值的函数,V 只不过是稳定的外在表现而已。
V 在长期是一个不变的量,在短期可以轻微地波动。
弗里德曼认为,货币数量说首先是一种货币需求理论,其次才是产出、货币收入或物价水平的理论。
因此,货币数量说所要研究的主要是影响人们货币需求的各种因素。
在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中,决定货币需求的因素主要有:①总财富。
弗里德曼认为,总财富是决定货币需求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总财富可以用永久性收入y 来衡量。
②非人力财富在总财富中所占的比例。
弗里德曼把总财富分为非人力财富和人力财富两部分,这两种财富的形式是可以互相转换的,但人力财富转为非人力财富比较困难,因而,当人力财富在总财富中所占比例越大,或非人力财富在总财富中所占比例越小,则对货币的需求也越大,反之亦然。
③各种非人力财富的预期报酬率。
弗里德曼认为,人们选择保存资产的形式除了各种有价证券外,还包括资本品、不动产、耐用消费品等有形资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版社,第5版 • 《宏观经济学》,[美]罗伯特·霍尔,约翰·泰勒,中国人
民大学出版社,第5版 • 《现代西方经济学习题指南(宏观经济学)》,尹伯成
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第4版
•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John Maynard Keynes) 于1936年发表《就业、利 息与货币通论》一书,被 认为是第一部系统地运用 总量分析方法来研究整个 国民经济活动的宏观经济 学著作。
讲授内容
• 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概论[教材第十二章] • 第二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收入-支出模型[教材第十三章] • 第三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2]——IS-LM模型[教材第十四章] • 第四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3]——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教材第十
七章] • 第五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教材第十六章] • 第六章 宏观经济政策[教材第十七章] • 第七章 开放经济的短期经济模型[教材第十八章] • 第八章 经济增长[教材第十九章]
政府购买
国外
出
进
口
口
居民户
储
支付生产要素的报酬
购买最终产品 蓄
金融机构
厂商
投资
总支出=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 = C + I + G + X–M
总收入=消费+储蓄+政府税收+对外转移支付 = C + S + T + Kr
恒等关系:
I + G + (X-M) = S + T + Kr 或 I = S +(T-G) +(M-X+ Kr)
一个地区 一定时间
新生产 最终产品 市场价值
上衣 流程
售价
增值
种棉
15 15
纺纱
20 5
织布
30 10
制衣
45 15
销售
50 5
合计
160 50
下列项目是否应当计入GDP?为什么?
• 销售给本国企业的原材料的市场价值。 • 销售给外国企业的原材料的市场价值。 • 股票买卖的价格。 • 支付给证券经纪人的佣金。 • 银行助学贷款的利息。 • 私人向贫困大学生的捐赠。 • 妻子从事的家务劳动。 • 保姆从事的家务劳动。
• 总收入=消费+储蓄+政府税收 =C+ S + T
• 恒等关系:
I+G=S+T
或 I = S + (T - G)
•
投资 =私人储蓄+ 政府储蓄
三、四部门经济的恒等关系
• 再加上国际收支的作用。
• 四部门: • 厂商、居民户、政府和外国
四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流程模型
政府
政府购买
关税
税
转
移
税收
收
支 付
GDP折算指数=通货膨胀率+100%
第六节 失业和物价水平的衡量
1.失业的衡量 失业是有劳动能力的人想工作而找不到工作
的社会现象。就业者和失业者的总和为劳动力。 失业者占劳动力的百分比称为失业率。
劳动力=就业人数+失业人数
失业率
失业人数 劳动力数量
100%
劳动力参与率
劳动力数量 成年人口总数
•
I= S
未归于消费者之 手的产品
未用于购买消费 品的收入
二、三部门经济的恒等关系
• 加进政府收支的作用。
• 三部门: • 厂商、居民户和政府
三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流程模型
税
政府
转移支付
税
收
居民户
支付生产要素的报酬 购买最终产品
政
收
府 购
买
厂商
储蓄
金融机构
投资
• 总支出=消费+投资+政府支出 =C+ I + G
国内生产总地区经济发展水
平和人们生活水平最重要的指标。
•
但是人均GDP并不能全面和真实反映一个国家或地
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们所享受的经济福利。如不能反映
非市场活动和地下经济的状况、军火和消费品所占比例
以及闲暇、环境、治安等经济福利的构成要素。
二、国民收入核算中的五个总量
第二节 国民收入核算指标体系 一、国内生产总值
• 国内生产总值概念 • 国内生产总值
• [ 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 • ——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
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 场价值。
几个相关问题
• 最终产品与中间产品 • 生产与销售 • 流量与存量 • 市场活动与非市场活动
活动或宏观经济现象的经济学。 • 宏观经济分析的任务是通过国民经济总量及其相互关
系的研究,维持充分就业,消除通货膨胀,稳定经济 增长,保持外汇平衡,以达到全社会福利最大的目的。
•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研究对象 • 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社会经济中的
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如何从整个社会角度 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 即以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和国民收入的变动 及就业、经济周期波动、通货膨胀、财政与金融、经 济增长等之间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
• 研究方法——总量分析方法 • 中心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二、宏观经济基本问题
• 物价或通货膨胀问题(包括通货紧缩问题) • 就业或失业问题 •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问题
三、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 对比
• (1)研究对象不同。 •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如家庭、厂商等。 •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整个经济,研究整个经济的运行方式
如何决定。 •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则是总量分析,即对能够反映整个经济运
行情况的经济变量的决定、变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这些总 量包括两类,一类是个量的总和,另一类是平均量。因此,宏观 经济学又称为“总量经济学”。 • (4)基本假设不同。 •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市场出清、完全理性、充分信息,认为 “看不见的手”能自由调节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 宏观经济学则假定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 通过“看得见的手”纠正市场机制的缺陷。 • (5)中心理论和基本内容当然也不同。 •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还包括消费者行为理论、生 产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市场理论、产权理论、福利 经济学、管理理论等。 • 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则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还包括失业与通 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等。
一个地区 一定时间
新生产 最终产品 市场价值
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
• 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 GNP] • ——一国国民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
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 GNP=GDP+本国国民在外国生产的最终产品
的价值-外国国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 值
•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 GNP] •国民生产净值[Net National Product, NNP]=GNP-折旧 •国民收入 [National Income, NI](狭义)=NNP-间接税 •个人收入 [Personal Income,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 政府转移支付 •个人可支配收入[Personal Disposable Income, PDI]=PI-个人所得税
(储蓄-投资恒等式)。 • 7.失业与物价水平
第二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
第一节 均衡产出
一、均衡产出概念
• 均衡产出[Equilibrium Output] • ——与社会总需求相等的产出。 • 或与社会总支出相等的产出。
二、两部门经济均衡产出的条件
• 社会总产出或国民收入决定于社会总支 出。
• Y=C+I (C+I=总支出[E]) • Y——收入 • C+I——计划消费与计划投资
均衡产出或收入的条件
• [总支出]E= Y[总收入]
• E=C[计划消费]+I [计划投资]
• Y =C[计划消费]+S[计划储蓄]
•
I=S
• 计划投资 = 计划储蓄
E Y=E
100
45。
0
100
教材P396 图13-1(a)
简单的国民收入流程模型 假定居民将全部收入用于个人消费。
支付生产要素的报酬
居民户
中
间
厂商
产
品
购买最终产品
扩大的国民收入流程模型 假定居民将收入的一部分用于储蓄。
支付生产要素的报酬
居民户
厂商
储 蓄
投 资
购买最终产品
金融机构
• 总支出=消费+投资= C + I • 总收入=消费+储蓄= C + S • 恒等关系:C + I = C + S
投资 =私人储蓄+政府储蓄+国外储蓄
• 第五节 名义GDP和实际GDP
1.名义GDP和实际GDP的含义 名义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 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是指用基期价格计算出来 的当年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名义GDP和实际GDP
1996年名义GDP 2006年名义GDP 2006年实际GDP
二、收入法
• 收入法[Income Approach] • “产出等于收入” • GDP包括: • ①工资、利息、租金。 • ②非公司企业主收入。 • ③公司税前利润。 • ④间接税。 • ⑤资本折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