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上的唐三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丝绸之路”上的唐三彩

高顺旺

【发表于2013年第21期《大众文艺》】

唐三彩以其造型的丰腴端庄、釉色的绚丽灿烂、装饰的极妍尽美深受国内外广大爱好者的热捧和追逐,自唐代以来就沿着丝绸之路被运往世界各地,成为当时贸易往来、文化交融、加深友谊的“主人公”。笔者带着大家透过唐三彩,重回大唐,去感受盛唐的风采、去感受沙漠的无垠。

关键词:唐三彩、丝绸之路、交融。

世界上有无数条路,却没有一条像丝绸之路一样,承载着千年古史,编制着四方文明。丝绸之路是连接着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陆上商业贸易路线,它起始于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古都洛阳,跨越陇山山脉,穿过河西走廊,通过玉门关和阳关,抵达新疆。沿绿洲和帕米尔高原,通过中亚、西亚和北非,最终抵达非洲和欧洲。它是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主要道路,成为古代中国通向外部世界的桥梁和纽带。“丝绸之路”将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丝织技术以及绚丽多彩的丝绸产品、茶叶、瓷器传送到了世界各国,同时也将西方各国的特产带到了中国,你来我往之间,新鲜的血液相互交换,预示一个文化大交流的时代就此开始,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和非洲古文明连接在了一起。

丝绸之路最早由汉朝的张骞所开拓。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他带着价值巨大的金帛货物到了西域各国,开始了东西方

最初的大型商贸交往。从此,商品在丝绸之路上交流,文明在丝绸之路上交汇,民族在丝绸之路上交融,物种在丝绸之路上交合。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之路。

在这条古代沟通东西方的交通要道上,最早运送的是中国的丝绸,因而就被称为丝绸之路。此后,中国的陶瓷器以及工艺技术如烤烟技术、蚕桑技术、火药、指南针、造纸术等也是从这里传向西方。而西方及中亚各国的物产,如葡萄、黄瓜、胡椒、大蒜、玻璃、香料等也由丝绸之路传到了中国。茫茫数千里戈壁、沙漠,食物、饮水资源极其匮乏,环境恶劣堪称之最。“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道尽了丝绸之路上苍凉;“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王昌龄也说尽了丝绸之路上的战事、动乱和纷争,以及由此引起的艰难险阻。然而就在这沙漠、草原、高山之间,在这说不尽的艰辛和酸楚之中,那些无名英雄往来于“丝绸之路”,或肩扛手提,或驼队成群,生生地走出了一条传载千年的文明之路。

唐三彩,作为中国陶瓷艺术的巅峰之作,是“泥”与“火”淬炼的结晶,是我国古陶瓷艺术中,一朵富丽堂皇的奇葩。大唐文化是中华文化最灿烂的时期之一,以其造型多样、色彩绚烂、装饰华美而深受各国的热捧与喜爱;以其举世无双的东方智慧和五彩缤纷的形式美向全世界亮相,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量,成为“丝绸之路”上大唐帝国向西输出货品的主力军。唐三彩,不仅作为商品在亚、非、欧三大洲交流,如今更作为发掘研究丝绸之路的重要证据,还原再现了丝绸之路当时的历史场景与盛况。作为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交通工具——

“沙漠之舟”,骆驼是唐三彩作品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或昂首嘶鸣,或漫步前行,或跪卧休息,或静立驻足,姿态各异,动感十足。在呈现一个个生动有趣的画面同时,还为我们描述了在沙漠中,骆驼与人的互动、协作。

1965年关林出土的三彩载人骆驼就将人与洛阳相互合作、和谐共处,共同抵御沙漠困苦的场景表现的淋漓尽致。

该作品通体施以白釉,头顶、颈下、

驼峰、尾部、四肢局部以及人物着装

用以黄釉,鞍毯施以黄绿白蓝等多色,

使作品色彩绚丽多姿。骆驼昂首眺望,

四肢劲健;背垫彩毯,峰驮兽囊,载

有水壶、食品、丝绸等物,执着跋涉

于“丝绸之路”。驼上人俑,手扶驼

峰,举眉放眼,跪姿悠闲。

据史书记载,唐代的洛阳长安两地作为国际性大都市,旅居于此的波斯人、突厥人、中亚人、日本人和非洲人数量很大。深目高鼻多须,头戴翻沿帽的阿拉伯人、高目多须的中亚人、辫发无须的西域人、皮肤白皙面部轮廓清晰的欧洲人和皮肤黝黑的非洲人比比皆是,经商、贸易、传教、交流、戏耍等各行各业、五花八门。随着丝绸之路的畅通,不少洋玩意儿传进中国,唐都长安、洛阳荡漾着蕃语蕃音。琵琶又称“批把”,汉代的刘熙在《释名. 释乐器》中就指出:“批

把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引手却曰把,象其鼓时,因以为名也。”可见琵琶是引进的西域乐器。最早在我国出现的是直项琵琶,直到南北朝时,通过丝绸之路与西域进行文化交流,曲项琵琶才由波斯经现在的新疆传入我国。直至盛唐,曲项琵琶已经成为宫廷乐队的主要乐器,对盛唐歌舞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1957年在西安市东郊韩森寨唐墓出土,现珍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的三彩载乐驼俑,不仅反映了胡人在大唐国土的生活状态,还真实地表述了唐帝国与西域在音乐上的紧密结合。骆驼昂首挺立,驮载了5个汉、胡成年男子。中间一个胡人在跳舞,其余4人围坐演奏。骆驼载乐陶俑巧妙地夸张了人与驼的比例,造型优美生动,釉色鲜明润泽,是唐三彩的代表作。

此外,在洛阳唐墓出土的三彩胡人执事俑,就生动而真实地再现了在洛阳生活的胡人形象。

浓眉多须,头盘红巾,身着褐绿

色短袍,束腰坦胸,足穿黑褐色长

靴。人物右手持汗巾披于肩,左手

持筋贴于腰。整体造型憨厚恭谦,

生动地再现了当时饮食业胡人的形

象。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兴盛,不仅

为大唐帝国带来丰富多样的物资,

促使了经济的高度繁荣,还将东西

方文化进行融合。通过丝绸之路,印度的“佛教”文化走进了中国,千百年年来,诞生了无数典故、神话。《玄奘取经》就是从丝绸之路上走过,带回佛教的经典,使佛教这种外来宗教在中国传播,并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佛教道路,使佛教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佛教有关的事物也在中国民众间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中国原本是没有狮子这种动物的,但是,从汉开始,狮子这种动物就陆续传入中国,然而由于数量十分有限,一般的民众往往不能够见到这种稀有的动物。所以,唐代以前的中国人几乎对狮子这种动物并不了解,因此在古汉语中,狮子就有着几种不同的称谓,民众只知道狮子是一种凶猛的动物,有百兽之王的称谓,狮子的神秘莫测,使得古时的中国人对狮子产生了一种敬畏之情。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狮子这种动物也被逐渐介绍到中国,而在佛教故事中,狮子已经成为菩萨的座骑,佛教这种将凶猛动物驯化的本领更增加了佛教在中国大地传播的可能性。在唐代艺术品中,就出现了不少狮子的造型,比如

狮子背负莲花盘就是唐三彩常用的

一种装饰手法。人们在感叹狮子的力

量和雄武之余,也被佛教对狮子的驯

服本领所折服,因此,唐三彩所塑造

的狮子,没有唐代以前的狮子造型那

样张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