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心律失常(社区讲课)
合集下载
常见心律失常的识别和处理医学PPT
心律失常的预防和治疗研究
总结词
心律失常的预防和治疗研究将致力于开发更 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和药物,同时研究如 何通过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的调整来降低心 律失常的风险。
详细描述
预防和治疗研究将关注新型抗心律失常药物 的开发和现有药物的优化,以提高疗效和降 低副作用。此外,研究还将探索非药物治疗 方法,如电生理治疗和导管消融等。同时, 通过流行病学研究和临床试验,研究心律失 常的危险因素和预防策略,以降低疾病的发 生率。
详细描述
室早是指起源于心室的心动过速,通常表现为心悸、胸闷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晕厥甚至猝死。处理 室早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射频消融等。药物治疗主要使用利多卡因、普罗帕酮等药物控制症状,射 频消融则通过导管消融消除异常电信号。
病例三:房颤的处理
总结词
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通常表现为心悸、胸闷等症状,可通过药物治疗、导管消 融等方法处理。
VS
详细描述
房扑是指心房内产生快速的电信号导致心 房收缩功能异常,通常表现为心悸、胸闷 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心力衰竭和脑卒中 等并发症。处理房扑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 、电复律等。药物治疗主要使用胺碘酮、 心律平等药物控制症状,电复律则通过电 刺激使心脏恢复正常节律。
05
心律失常的未来研究方向
心律失常的基因研究
心房颤动的心电图表现为P波消失,代之 以不规则的f波,R-R间期绝对不齐。
心房扑动的心电图表现为P波消失,代之 以连续的锯齿状F波,频率通常在250300次/分。
房性早搏的心电图表现为P波提前发生, 形态与正常窦性P波不同,PR间期大于 0.12秒。
房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表现为连续3次以 上的房性早搏,心率通常在100-250次/ 分。
心律失常讲课课件
房性心律失常:起源于心房的异常节律。 房室交界性心律失常:起源于房室交界区的异常节律。 室性心律失常:起源于心室的异常节律。
心律失常的流行病学
01
02
03
发病率
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老年 人中较为常见。
病因
包括冠心病、心肌病、心 肌炎、电解质紊乱、药物 中毒等。
危险因素
高血压、糖尿病、肥胖、 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 惯。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心电图等相关检查,及 早发现潜在的心律失常问题,实
现早期干预和治疗。
避免诱因
注意避免或减少接触可能诱发心 律失常的因素,如咖啡因、某些
药物、电解质紊乱等。
康复评估与方法
康复评估
通过临床症状、体征、心电图等指标,全面评估患者的康复状况, 为后续康复方案制定提供依据。
药物康复
根据心律失常类型和严重程度,合理选择抗心律失常药物,对患者 进行药物康复治疗。
非药物治疗
心脏电复律 导管消融治疗
起搏器植入 生活方式的调整
通过外部电击的方式,将异常的心脏节律转复为正常节律,适 用于急性、严重的心律失常患者。
通过导管插入心脏,利用高频电流或冷冻能量消融引起心律失 常的异常组织,恢复心脏正常节律。
对于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特别是心脏传导系统异常的患者,可 能需要植入起搏器来维持心脏正常节律。
心律失常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 治疗的首要目标是改善心功能。 通过利尿剂、ACE抑制剂、ARBs 等药物减轻心脏负担,同时可应 用β受体阻滞剂等改善心律失常症 状。
06
心律失常的防与康复
预防措施
健康生活方式
积极推广健康生活方式,包括均 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 保持心理平衡等,以降低心律失
心律失常专题知识讲座
03
康复经历
经过心理疏导、健康生活方式等非药物治疗措施,患者病情得到明显
改善。
病例三:心律失常与猝死的关系及预防措施
心律失常与猝死的关系
严重心律失常可导致心脏骤停,从而引发猝死。如室颤、室 速等。
预防措施
积极治疗心律失常,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病 情变化。同时,加强公众教育,提高公众对心律失常的认识 和重视程度。
心律失常的分类和症状
心律失常可以根据其类型分为不同的类别,每一 种类型对应着不同的症状和表现。
心动过缓:心跳过慢,可导致供血不足,出现眩 晕、乏力、意识障碍等症状。
心动过速:心跳过快,常常引起心悸、头晕、乏 力、胸闷等症状。
心律不齐:心脏跳动不规则,可引发心慌、气短 、胸闷等症状。
心律失常的危害和影响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规律作息
01
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尽量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
适量运动
02
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瑜伽等,以增强心肺功
能,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戒烟限酒
03
烟草中的尼古丁和酒精会对心脏产生不良影响,应尽量避免或
减少接触。
注意饮食和运动
饮食调整
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选择低盐、低脂、低糖、高纤维 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愈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的手术治疗
1 2
手术治疗原则
在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无效时,或病情较重 、存在心脏结构异常时,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方式
包括射频消融术、冷冻消融术、起搏器植入术 等。
3
手术治疗效果
大多数手术治疗能够根治心律失常,提高患者 的生活质量,但手术适应症和术后并发症需要 关注。
常见心律失常课件
常见心律失常类型
2
窦性心律失常
定义:窦性心律失常是指窦房结产生的冲动异常,导致心率失常
症状:心悸、胸闷、头晕、乏力等
02
原因:生理因素(如情绪激动、运动、药物等)、病理因素(如心脏病、电解质失衡等)
治疗:一般无需特殊治疗,严重者可采用药物或手术治疗
04
房性心律失常
房性早搏:房性早搏是指起源于心房的过早搏动,可表现为偶发性或持续性。
常见心律失常课件
演讲人
01.
02.
03.
04.
目录
心律失常概述
常见心律失常类型
心律失常的诊断与治疗
心律失常的预防与保健
心律失常概述
1
心律失常的定义
01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跳动的节律、频率、起源部位或传导途径出现异常
03
心动过速是指心脏跳动过快,心动过缓是指心脏跳动过慢
02
心律失常可以分为两类:心动过速和心动过缓
C
药物剂量:根据患者病情和药物说明书,确定合适的药物剂量
D
药物副作用: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定期监测患者身体状况,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
非药物治疗
心脏起搏器:用于治疗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
射频消融术:用于治疗房颤、室上性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
植入式心脏除颤器(ICD):用于预防和治疗致命性心律失常
室性心动过速和室颤:包括室性心动过速、室颤等
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
心悸:患者感到心跳不规律,心慌、心悸
胸闷:患者感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
头晕:患者感到头晕、眩晕,甚至晕厥
乏力:患者感到全身乏力,活动受限
心绞痛:患者感到胸痛,持续时间较长,可能伴有冷汗、恶心等症状
常见心律失常的诊断和处理讲课文档
❖ R波:Ⅰ导联小于1.5mv;Ⅱ、Ⅲ、AVF导联小于1.9mv;AVL导联 小于1.0mv;V5、V6小于2.5mv。
❖ S波:正常情况下,0.3mv <V1<1.8mv;V2<2.6mv;V3<2.1mv。 V1小于0.3mv,多见于右心室肥厚、正后壁心梗、A型预激。
第七页,共68页。
ST段
❖ 肢体导联上ST段上抬一般不超过0.1mv,压低 不超过0.05mv。
第二十二页,共68页。
室颤
第二十三页,共68页。
室性早搏和室颤
第二十四页,共68页。
室早、室速、室颤
第二十五页,共68页。
室速和室颤的处理
1. 对室扑和室颤患者,立即施行非同步直流电复律,能 量选用300~360J。
2. 对室速伴有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者,立即施行同步直
流电复律。 3. 对无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的室速患者,首选利多卡
房性早搏
心电图特点:
1. 期前出现的异位P’波,其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 2. P’-R间期>0.12秒; 3. 代偿间歇大多数为不完全,即期前收缩前后两个窦
性P波的间距小于正常PP间距的两倍;
4. 如P’波后无QRS-T波,则称为未下传的房性期前收缩。
第三十二页,共68页。
房性早搏心电图
第三十三页,共68页。
4. 偶尔心房激动夺获心室或发生室性融合波,也支持室性 心动过数。
第四十三页,共68页。
室性心动过速心电图
第四十四页,共68页。
室性心动过速心电图
13
第四十五页,共68页。
室性心动过速的处理
1. 基础疾病的治疗。 2. 血流动力学稳定者,先选用药物治疗。如胺
碘酮、利多卡因、普罗帕酮、美西律、索他 洛尔、硫酸镁、维拉帕米。 3.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及药物治疗无效者,选 用同步直流电复律。一般用150~200J,效 果不佳者,及时加大能量。
❖ S波:正常情况下,0.3mv <V1<1.8mv;V2<2.6mv;V3<2.1mv。 V1小于0.3mv,多见于右心室肥厚、正后壁心梗、A型预激。
第七页,共68页。
ST段
❖ 肢体导联上ST段上抬一般不超过0.1mv,压低 不超过0.05mv。
第二十二页,共68页。
室颤
第二十三页,共68页。
室性早搏和室颤
第二十四页,共68页。
室早、室速、室颤
第二十五页,共68页。
室速和室颤的处理
1. 对室扑和室颤患者,立即施行非同步直流电复律,能 量选用300~360J。
2. 对室速伴有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者,立即施行同步直
流电复律。 3. 对无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的室速患者,首选利多卡
房性早搏
心电图特点:
1. 期前出现的异位P’波,其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 2. P’-R间期>0.12秒; 3. 代偿间歇大多数为不完全,即期前收缩前后两个窦
性P波的间距小于正常PP间距的两倍;
4. 如P’波后无QRS-T波,则称为未下传的房性期前收缩。
第三十二页,共68页。
房性早搏心电图
第三十三页,共68页。
4. 偶尔心房激动夺获心室或发生室性融合波,也支持室性 心动过数。
第四十三页,共68页。
室性心动过速心电图
第四十四页,共68页。
室性心动过速心电图
13
第四十五页,共68页。
室性心动过速的处理
1. 基础疾病的治疗。 2. 血流动力学稳定者,先选用药物治疗。如胺
碘酮、利多卡因、普罗帕酮、美西律、索他 洛尔、硫酸镁、维拉帕米。 3.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及药物治疗无效者,选 用同步直流电复律。一般用150~200J,效 果不佳者,及时加大能量。
常见心律失常PPT课件
二、期前收缩
• 期前收缩:由窦房结以外的异位起搏点过早发出激动
,又称为过早搏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其中以
室性期前收缩最常见)
• 期前收缩:偶发<5次/分;频发>5次/分。 • 二联律:即在每个正常心搏之后出现一次期前收缩。 • 三联律:即在每两个正常心搏之后出现一次期前收缩
。
• 多源性期前收缩:即期前收缩由多个异位起搏点发出
固定关系(房室分离),则可明确诊断。
四、心房与心室颤动
(一)心房颤动
• 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同、形状各异、间隔 不等的心房颤动波(f波),V1导联最清楚。
• 心房颤动波频率约为350~600次/分。 • R-R间期绝对不规则。 • QRS波形态和时间大多正常。
(二)心室颤动(最严重的快速异位心律
称为“二尖瓣型P波” 。Ⅰ、Ⅱ、aVR、aVL
导联P波增宽,P波时间≥0.12s,P波顶端常 有切迹呈双峰状,两峰间距≥0.04s。
(三)左心室肥大
• QRS波群高电压
胸导联:RV5>2.5 mV;RV5+SV1>4.0mV(男)或 >3.5mV(女)。
肢体导联:RⅠ>1.5mV;RaVL>1.2 mV;RaVF>2.0mV ;RⅠ+RⅢ>2.5 mV。
坏死型改变:异常的Q波或QS波
。
• 心肌梗死的图形演变及分期
早期:表现为巨大、高耸的不对称的T波,ST段呈斜上型
抬高。
急性期:表现为ST段继续抬高,凸面向上,呈弓背状,常可 见到“单向曲线”,出现病理性Q波。继而ST段逐渐下降,T波 开始倒置。 亚急性期:抬高的ST段逐渐降至基线,坏死型Q波继续存在,
。
(四)右心室肥大
常见心律失常精品PPT课件
常见心律失常
▪
▪
重症医学科 wenyi
▪
▪
2012
心电信号传递的三站
▪ 第一站:窦房结 ▪ 第二站:房室结
心 房(结间束)
希氏束、束 支
❖第三站:普肯耶纤维与心室肌细胞
心室
心律失常
各种原因使心脏冲动 起源或传导或两者均异常, 引起心脏电活动的频率、 节律或激动顺序发生改变。
心脏特殊传导系统示意图
SUCCESS
THANK YOU
2020/12/14
可编辑
25
四、阵发性心动过速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四、阵发性心动过速
2、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1)突然发生突然终止。心率为150~220次/分。 (2) QRS波群形态宽大畸形,时限>0.12s。 (3)可见心室夺获和室性融合波。
五、扑动与颤动
扑动波(F波),等电线消失。 (2)F波的频率:250~350次/分。 (3)QRS波群形态正常。 (4)有不同比例的房室传导,常见为2:1---4:1。
五、扑动与颤动
▪ 窦房结 ▪ 结间束
前 中
▪ 房间束后 ▪ 房室结 ▪ 希氏束 左前 ▪ 束支左束支
左后 右束支
▪ 普肯耶纤维
心律失常的种类1
▪ 激动起源异常
➢ 窦性心律失常
过速、过缓、不齐、停搏、病窦
➢ 主动性异位心律
期前收缩 (房性、交界性、室性) 心动过速 (房性、交界性、室性) 扑动与颤动 (房性、室性)
正常窦性心律
(二)窦性心动过速(sinus tachycardia) 1.窦性P波。 2.P波频率:成人>100次/分。
(一般为101~160次/分,偶见180次/分。) 3.P-R间期≥0.12秒。 4.常伴ST-T改变。
▪
▪
重症医学科 wenyi
▪
▪
2012
心电信号传递的三站
▪ 第一站:窦房结 ▪ 第二站:房室结
心 房(结间束)
希氏束、束 支
❖第三站:普肯耶纤维与心室肌细胞
心室
心律失常
各种原因使心脏冲动 起源或传导或两者均异常, 引起心脏电活动的频率、 节律或激动顺序发生改变。
心脏特殊传导系统示意图
SUCCESS
THANK YOU
2020/12/14
可编辑
25
四、阵发性心动过速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四、阵发性心动过速
2、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1)突然发生突然终止。心率为150~220次/分。 (2) QRS波群形态宽大畸形,时限>0.12s。 (3)可见心室夺获和室性融合波。
五、扑动与颤动
扑动波(F波),等电线消失。 (2)F波的频率:250~350次/分。 (3)QRS波群形态正常。 (4)有不同比例的房室传导,常见为2:1---4:1。
五、扑动与颤动
▪ 窦房结 ▪ 结间束
前 中
▪ 房间束后 ▪ 房室结 ▪ 希氏束 左前 ▪ 束支左束支
左后 右束支
▪ 普肯耶纤维
心律失常的种类1
▪ 激动起源异常
➢ 窦性心律失常
过速、过缓、不齐、停搏、病窦
➢ 主动性异位心律
期前收缩 (房性、交界性、室性) 心动过速 (房性、交界性、室性) 扑动与颤动 (房性、室性)
正常窦性心律
(二)窦性心动过速(sinus tachycardia) 1.窦性P波。 2.P波频率:成人>100次/分。
(一般为101~160次/分,偶见180次/分。) 3.P-R间期≥0.12秒。 4.常伴ST-T改变。
心律失常专题宣讲培训课件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窦性心动过速
临床意义: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或迷走神经张力降低。 生 理 :情绪激动、剧烈运动、吸烟、饮酒、饮茶、 咖啡等。 病 理:发热、贫血、休克、心衰及应用肾上腺素、 阿托品等药物亦可引起。
临床表现: 十分常见,多属生理现象,无症状或有心悸感。 其开始和终止时,心率逐渐增快和减慢。 听诊心律快而规则。
T与R方向相反 多数情况下P波与QRS波无关,形成房室分离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Af) 心房颤处动,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仅次于早搏的常见心律失常。
定义:由于心房内多处异位起搏点发出。 极快而不规则的冲动引起心房不协调 的乱颤。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皮肤颜色、温度、尿量、意识等 有无改变。
阵发性室上性处,心请动联系过网站速或本人删除。
ECG特点: ∮ 心率160~220次/分,心律规则 ∮ P波为逆行性(Ⅱ、Ⅲ、aVF导联倒置) ∮ QRS波形态及时限正常 ∮ 起止突然
室性心动过速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ECG特点: 心室率一般为140~200次/分,心律可稍不规则 三个或三个以上连续而迅速出现的室性早搏 QRS波宽大畸形,时限≥0.12S,有继发ST-T改变,
期前收缩
P′ 房性早搏
ECG特点: 1、提前出现的P’波,形态与窦性P波稍有差别 2、P’-R间期≥0.12S 3、P’波后的QRS波多正常 4、P’后代偿间歇多不完全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心律失常科普宣传PPT课件
预防措施
**健康生活方式**:合理饮食、适 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身体健康 。 **控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 尿病等,保持稳定治疗。
预防措施
**避免诱发因素**:如避免过度劳累、 情绪激动、过度用药等。
正确对待心律 失常
正确对待心律失常
**密切观察症状**:记录心跳 频率、症状出现时间等,与医 生及时沟通。 **遵医嘱用药**:按照医生的 建议用药,不随意增减剂量。
正确对待心律失常
**定期复诊检查**:定期进行心电图、 血压等相关检查,确保病情控制。
急救处理措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急救处理措施
**心肺复苏**:如出现心脏骤停, 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紧急呼叫急救**:拨打急救电话 ,由专业医护人员进行处理。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常见分类
常见分类
**房性心律失常**:包括房颤 、房扑等,常见于老年人,可 能引发中风等并发症。
**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室上 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缓等 ,可能导致心脏骤停等危险情 况。
常见分类
**窦性心律失常**:包括窦性心动过速 、窦性心动过缓等,可能是病理性心律 失常的先兆。
预防措施
心律失常科普 宣传PPT课件
目录 引言 常见分类 预防措施 正确对待心律失常 急救处理措施
引言
引言
**什么是心律失常**:心脏的电活 动产生的异常节律,包括心率过快 、过慢、不规则等。 **心律失常的影响**:可能导致血 液循环不畅,产生胸闷、心慌等症 状,甚至引发心脏病发作。
引言
**PPT目标**:宣传心律失常的常见类 型,提供预防措施和正确对待心律失常 的建议。
心律失常讲课PPT课件
心律失常的最新研究进展
基础研究进展
基因突变与心律失常的关系 心律失常的细胞分子机制研究 心律失常的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临床研究进展
药物治疗:新药 研发和临床试验 的最新进展
非药物治疗:除 药物外的其他治 疗方法,如电生 理治疗、起搏器 植入等
预防措施:针对 高危人群的预防 性措施和筛查手 段
经验总结与启示
病例选择: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心律失常病例,以便更好地说明问题和提供 借鉴。
讨论内容:针对病例展开深入讨论,包括诊断、治疗、护理等方面的经验 和教训。
经验总结:对病例的诊治过程进行总结,提炼出有价值的经验和教训,为 今后的工作提供参考。
启示与展望:从病例中获得启示,提出对心律失常诊治工作的展望和建议, 促进该领域的进步和发展。
诊断技术:新型 诊断技术和方法 的研发和应用
研究前景与展望
新型药物研发: 针对心律失常的 特异性药物
基因治疗:通过 基因编辑技术治 疗心律失常
新型设备和技术: 无创、微创的诊 疗和治疗方法
预防和早期干预: 通过生活方式和 药物预防心律失 常的发生
结语与总结
心律失常的重要性和影响
心律失常对心血 管系统的影响: 心律失常可能导 致心肌缺血、心 力衰竭等心血管 疾病,严重影响 患者的生活质量 和寿命。
保持良好的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 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心理调节:保持心情愉悦,避免过度 焦虑和压力。
心律失常的病例分享与讨论
典型病例介绍
病例一:患者男性,58岁,因心律失常入院,诊断为房颤。
病例二:患者女性,42岁,因心律失常导致晕厥,诊断为室性早搏。
病例三:患者男性,70岁,因心律失常引发心力衰竭,诊断为室上 速。 病例四:患者女性,35岁,因心律失常导致心源性猝死,诊断为长 QT间期综合征。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速性心律失常;缓慢性心律失常。
.
6
心律失常的分类
一、冲动形成异常 (一)窦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窦性 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停搏
(二)异位心律 ⑴被动性异位心律:逸搏(房性、房室交界 性、室性);逸搏心律(房性、房室交界 性、室性)
.
7
心律失常的分类
⑵主动性异位心律
期前收缩(早搏): 房性、房室交界性、室 性
3. ST-T继发性改变。
.
33
预激综合症发作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最常见的类型是通过房室结前向传导, 经旁路逆传,心电图QRS形态及时限正 常;约5%的患者,折返旁路相反,心动 过速时QRS宽大畸形,易与室速混淆。
预激综合症发生房颤或房扑时,若冲动 沿旁路下传,由于其不应期短,会产生 极快的心室率,可发生低血压、晕厥甚 至猝死。
常见心律失常
.
1
概述
心脏传导系统解剖 : 由正常心电冲动形成与传导的特殊心肌 组成
包括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希氏束、 左右束支和普肯耶纤维网
.
2
.
3
窦房结:
正常窦性心律的起搏点
上腔静脉入口与右心房后壁交界处
长10~20mm,宽2~3mm
由起搏细胞(P细胞)移行细胞(T细胞) 组成
由窦房结动脉供血,60%起源于右冠状 动脉,40%起源于左冠状动脉
.
15
.
16
窦性停搏
一、心电图特点
较正常PP间期显著长的间期内无P波发 生,长的PP间期与基本窦性PP间期无倍 数关系。
二、临床意义
治疗参照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
17
.
18
房性早搏
一、心电图特点 1. 提前发生的P波,形态与窦性不同; 2. QRS形态与窦性时相同(无室内差异 性传导时); 3. 不完全性代偿间歇。 二、临床意义 多半发生于病理状态,但一般无需特殊 治疗。
.
34
.
35Leabharlann .36.37
室性早搏 R on T现象
.
38
室性心律失常
室性期前收缩
一、病因
可发生于正常人,亦可发生于各种病理 状态。
二、临床表现 无特异性。
三、心电图特点
1. 提前出现QRS,宽大畸形,ST-T与主 波方向相反;
2. 配对间期恒定;
3. 代偿间歇完全;.
39
.
40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
4
心脏传导系统神经支配
迷走神经:抑制窦房结的自律性与传导 性,延长窦房结与周围组织的不应期 减慢房室结的传导并延长其不应期→心 率减慢,传导减慢 交感神经:作用与迷走神经相反→心率 增快,传导加速
.
5
心律失常的分类
心律失常定义: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 起搏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的异常。
分类:按发生原理分为:冲动形成异常; 冲动传导异常。按心率的快慢分为:快
.
41
室性心动过速
一、病因: 最常见于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心肌梗 死;偶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二、临床表现:
原发病表现
症状与室性心动过速持续时间有关: 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时间超过30 秒)→血流动力学异常及心肌缺血 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一般无症状
.
42
三、心电图特点 1. 3个或以上室早连续出现; 2. QRS波群宽大畸形,ST-T与主波 方向相反; 3. 心室率100~250bpm; 4. 房室分离,偶有心房夺获; 5. 突发突止; 6. 心室夺获和室性融合波。
.
30
.
31
预激综合症
心房冲动提前激动心室的一部或全部, 或心室冲动提前激动心房的一部或全部。 其解剖学基础为房室旁路,或房-希氏 术旁路、结室纤维、分支-室纤维。
一、病因 二、临床表现
.
32
三、心电图特点 房室旁路典型 表现为:
1. 窦性心搏的PR间期短于0.12s;
2. 某些导联QRS波群超过0.12s, 起始部分粗钝;
二、临床意义 可见于正常人,亦可见于多种病理状态, 主要处理原发病,可用β受体阻滞剂减慢 心率。
.
13
.
14
窦性心动过缓
一、心电图特点 1. P波在I、II、aVF导联直立,在aVR
导联倒置; 2. PR间期0.12~0.20s; 3. P波频率小于60次/分。
二、临床意义 可见于正常人,亦可见于多种病理状态, 无症状者无需处理。
.
26
.
27
房室交界区逸搏与心律
一、心电图特点
1. 较正常PP间期长的间歇后出现一个正 常的QRS波群,P波缺失或逆行P位于 QRS之前或之后;
2. 逸搏心律为连续交界区逸搏,频率 35~60bpm。
二、临床意义:一般无需治疗。
.
28
.
29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一、病因 通常无器质性心脏病。 二、临床表现 三、心电图特点 1. 心率150~250bpm; 2. QRS形态正常; 3. P波逆行性,常埋藏于QRS中; 4. 突发突止。
1. 心房活动呈现规律的锯齿状扑动波, (F波)其间等电位线消失,频率一般在 250~300bpm;
2. 心室率规则或不规则,取决于房室传 导比例是否衡定;
3. QRS波群与窦性相同。
.
23
.
24
.
25
心房颤动
心电图特点 1. P波消失,代之以f波,频率350~ 600bpm; 2. 心室率不规则; 3. QRS形态正常。
.
19
.
20
房室交界区性期前收缩
简称交界区期前收缩
逆行P波位于QRS波群之前(PR间期小 于0.12秒)、之中或之后(RP间期小于 0.20秒)
QRS波群形态正常
发生室内差异性传导时QRS形态可有变 化
.
21
心房扑动
一、病因 阵发性可见于正常人,持续性 者见于多种心肺疾病。
二、临床表现
三、心电图特征
.
10
心律失常发生的机制
折返发生的条件: 1.心脏两个或多个部位的传导性与不应 期不同,相互连接成一个闭合环。 2.单向传导阻滞 3.传导缓慢 4.早搏诱发
.
11
.
12
窦性心动过速
一、心电图特点 1. P波在I、II、aVF导联直立,在aVR导 联倒置; 2. PR间期0.12~0.20s; 3. P波频率大于100次/分。
阵发性心动过速: 房性、房室交界性、 房室折返性、室性
心房扑动、颤动
心室扑动、颤动
.
8
心律失常的分类
二、冲动传导异常
1、生理性:干扰及房室分离
2、病理性:
⑴窦房传导阻滞 ⑶房室传导阻滞 室内阻滞
⑵房内传导阻滞 ⑷束支或分支阻滞或
3、房室间传导途径异常:预激综合征
.
9
心律失常发生的机制
一.冲动形成异常: 1.自律性增强 2.触发活动 二.冲动传导异常 折返:快速心律失常发生的最常见的发生 机制
.
6
心律失常的分类
一、冲动形成异常 (一)窦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窦性 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停搏
(二)异位心律 ⑴被动性异位心律:逸搏(房性、房室交界 性、室性);逸搏心律(房性、房室交界 性、室性)
.
7
心律失常的分类
⑵主动性异位心律
期前收缩(早搏): 房性、房室交界性、室 性
3. ST-T继发性改变。
.
33
预激综合症发作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最常见的类型是通过房室结前向传导, 经旁路逆传,心电图QRS形态及时限正 常;约5%的患者,折返旁路相反,心动 过速时QRS宽大畸形,易与室速混淆。
预激综合症发生房颤或房扑时,若冲动 沿旁路下传,由于其不应期短,会产生 极快的心室率,可发生低血压、晕厥甚 至猝死。
常见心律失常
.
1
概述
心脏传导系统解剖 : 由正常心电冲动形成与传导的特殊心肌 组成
包括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希氏束、 左右束支和普肯耶纤维网
.
2
.
3
窦房结:
正常窦性心律的起搏点
上腔静脉入口与右心房后壁交界处
长10~20mm,宽2~3mm
由起搏细胞(P细胞)移行细胞(T细胞) 组成
由窦房结动脉供血,60%起源于右冠状 动脉,40%起源于左冠状动脉
.
15
.
16
窦性停搏
一、心电图特点
较正常PP间期显著长的间期内无P波发 生,长的PP间期与基本窦性PP间期无倍 数关系。
二、临床意义
治疗参照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
17
.
18
房性早搏
一、心电图特点 1. 提前发生的P波,形态与窦性不同; 2. QRS形态与窦性时相同(无室内差异 性传导时); 3. 不完全性代偿间歇。 二、临床意义 多半发生于病理状态,但一般无需特殊 治疗。
.
34
.
35Leabharlann .36.37
室性早搏 R on T现象
.
38
室性心律失常
室性期前收缩
一、病因
可发生于正常人,亦可发生于各种病理 状态。
二、临床表现 无特异性。
三、心电图特点
1. 提前出现QRS,宽大畸形,ST-T与主 波方向相反;
2. 配对间期恒定;
3. 代偿间歇完全;.
39
.
40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
4
心脏传导系统神经支配
迷走神经:抑制窦房结的自律性与传导 性,延长窦房结与周围组织的不应期 减慢房室结的传导并延长其不应期→心 率减慢,传导减慢 交感神经:作用与迷走神经相反→心率 增快,传导加速
.
5
心律失常的分类
心律失常定义: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 起搏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的异常。
分类:按发生原理分为:冲动形成异常; 冲动传导异常。按心率的快慢分为:快
.
41
室性心动过速
一、病因: 最常见于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心肌梗 死;偶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二、临床表现:
原发病表现
症状与室性心动过速持续时间有关: 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时间超过30 秒)→血流动力学异常及心肌缺血 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一般无症状
.
42
三、心电图特点 1. 3个或以上室早连续出现; 2. QRS波群宽大畸形,ST-T与主波 方向相反; 3. 心室率100~250bpm; 4. 房室分离,偶有心房夺获; 5. 突发突止; 6. 心室夺获和室性融合波。
.
30
.
31
预激综合症
心房冲动提前激动心室的一部或全部, 或心室冲动提前激动心房的一部或全部。 其解剖学基础为房室旁路,或房-希氏 术旁路、结室纤维、分支-室纤维。
一、病因 二、临床表现
.
32
三、心电图特点 房室旁路典型 表现为:
1. 窦性心搏的PR间期短于0.12s;
2. 某些导联QRS波群超过0.12s, 起始部分粗钝;
二、临床意义 可见于正常人,亦可见于多种病理状态, 主要处理原发病,可用β受体阻滞剂减慢 心率。
.
13
.
14
窦性心动过缓
一、心电图特点 1. P波在I、II、aVF导联直立,在aVR
导联倒置; 2. PR间期0.12~0.20s; 3. P波频率小于60次/分。
二、临床意义 可见于正常人,亦可见于多种病理状态, 无症状者无需处理。
.
26
.
27
房室交界区逸搏与心律
一、心电图特点
1. 较正常PP间期长的间歇后出现一个正 常的QRS波群,P波缺失或逆行P位于 QRS之前或之后;
2. 逸搏心律为连续交界区逸搏,频率 35~60bpm。
二、临床意义:一般无需治疗。
.
28
.
29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一、病因 通常无器质性心脏病。 二、临床表现 三、心电图特点 1. 心率150~250bpm; 2. QRS形态正常; 3. P波逆行性,常埋藏于QRS中; 4. 突发突止。
1. 心房活动呈现规律的锯齿状扑动波, (F波)其间等电位线消失,频率一般在 250~300bpm;
2. 心室率规则或不规则,取决于房室传 导比例是否衡定;
3. QRS波群与窦性相同。
.
23
.
24
.
25
心房颤动
心电图特点 1. P波消失,代之以f波,频率350~ 600bpm; 2. 心室率不规则; 3. QRS形态正常。
.
19
.
20
房室交界区性期前收缩
简称交界区期前收缩
逆行P波位于QRS波群之前(PR间期小 于0.12秒)、之中或之后(RP间期小于 0.20秒)
QRS波群形态正常
发生室内差异性传导时QRS形态可有变 化
.
21
心房扑动
一、病因 阵发性可见于正常人,持续性 者见于多种心肺疾病。
二、临床表现
三、心电图特征
.
10
心律失常发生的机制
折返发生的条件: 1.心脏两个或多个部位的传导性与不应 期不同,相互连接成一个闭合环。 2.单向传导阻滞 3.传导缓慢 4.早搏诱发
.
11
.
12
窦性心动过速
一、心电图特点 1. P波在I、II、aVF导联直立,在aVR导 联倒置; 2. PR间期0.12~0.20s; 3. P波频率大于100次/分。
阵发性心动过速: 房性、房室交界性、 房室折返性、室性
心房扑动、颤动
心室扑动、颤动
.
8
心律失常的分类
二、冲动传导异常
1、生理性:干扰及房室分离
2、病理性:
⑴窦房传导阻滞 ⑶房室传导阻滞 室内阻滞
⑵房内传导阻滞 ⑷束支或分支阻滞或
3、房室间传导途径异常:预激综合征
.
9
心律失常发生的机制
一.冲动形成异常: 1.自律性增强 2.触发活动 二.冲动传导异常 折返:快速心律失常发生的最常见的发生 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