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肺奇叶、奇裂解剖及临床及影像

合集下载

医学影像-胸片阅读详解(ver-2.0)

医学影像-胸片阅读详解(ver-2.0)

肺部基本病变
正常肺组织
肺淤血
正常肺血
发病时
治疗后好转
右膈平滑肌肉瘤
胸腺瘤术后骨上皮肤皱褶 胸大肌 乳房及乳头 伴随阴影 锁骨 肩胛骨 肋骨(先天变异) 胸骨 胸椎
胸锁乳突肌 锁骨上皮肤皱褶 胸大肌 乳房及乳头 伴随阴影 锁骨 肩胛骨 肋骨(先天变异) 胸骨 胸椎
胸锁乳突肌 锁骨上皮肤皱褶 胸大肌 乳房及乳头 伴随阴影 锁骨 肩胛骨 肋骨(先天变异) 胸骨 胸椎
上弓 下弓
上段 中段
下段
T1 T2
胸廓横径(T)
T2 L T1
右房宽径 右房高
心高 右心室高
左心室壁厚度
右上叶肺不张--早、中期
右上叶肺不张 --晚期
右中叶肺不张
右下叶肺不张
左 上 叶 肺 不 张
轻 度
左上叶肺不张--中度
左上叶肺不张--重度
左 下 叶 肺 不 张
胸锁乳突肌 锁骨上皮肤皱褶 胸大肌 乳房及乳头 伴随阴影 锁骨 肩胛骨 肋骨(先天变异) 胸骨 胸椎
胸锁乳突肌 锁骨上皮肤皱褶 胸大肌 乳房及乳头 伴随阴影 锁骨 肩胛骨 肋骨(先天变异) 胸骨 胸椎
胸锁乳突肌 锁骨上皮肤皱褶 胸大肌 乳房及乳头 伴随阴影 锁骨 肩胛骨 肋骨(先天变异) 胸骨 胸椎
胸锁乳突肌 锁骨上皮肤皱褶 胸大肌 乳房及乳头 伴随阴影 锁骨 肩胛骨 肋骨(先天变异) 胸骨 胸椎
胸锁乳突肌 锁骨上皮肤皱褶 胸大肌 乳房及乳头 伴随阴影 锁骨 肩胛骨 肋骨(先天变异) 胸骨 胸椎
胸壁皮肤 折叠影: 见于年老 体瘦人
胸锁乳突肌 锁骨上皮肤皱褶 胸大肌 乳房及乳头 伴随阴影 锁骨 肩胛骨 肋骨(先天变异) 胸骨 胸椎
胸锁乳突肌 锁骨上皮肤皱褶 胸大肌 乳房及乳头 伴随阴影 锁骨 肩胛骨 肋骨(先天变异) 胸骨 胸椎

肺部正常影像学解剖

肺部正常影像学解剖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纵隔影像解剖特点
纵隔解剖结构复杂 影像的对比度差 纵隔内病种繁多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右肺叶、段及叶间裂胸膜正侧位X线胸片定位(图文)

右肺叶、段及叶间裂胸膜正侧位X线胸片定位(图文)
右肺叶、段及叶间裂胸膜正侧位X线胸片定位(图文)
来源:影像园作者:admin【复制分享】【讨论-纠错】【举报】
右侧
左侧
上叶1.尖支
2.后支
3.前支
中叶4.外支
5.内支
下叶6.背支
7.内基底支
8.前基底支
9.外基底支
10.后基底支
上叶上部
1+ 2.尖后支
3.前支
舌部
4.上支
5.下支
下叶6.背支
7+8.前内基底支
Ff4影像园
Ff4影像园
Ff4影像园
Ff4影像园
Ff4影像园
Ff4影像园
4/5首页上一页2345下一页尾页
Ff4影像园
Ff4影像园
Ff4影像园
Ff4影像园
9.外基底支
10.后基底支
1/512345下一页尾页
Ff4影像园
Ff4影像园
2/5首页上一页12345下一页尾页
Ff4影像园
Ff4影像园
Ff4影像园
Ff4பைடு நூலகம்像园
3/5首页上一页12345下一页尾页

右肺奇叶的CT表现(附6例报告)

右肺奇叶的CT表现(附6例报告)

右肺奇叶的CT表现(附6例报告)[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6-0183-02奇叶(azygos lobe)是肺的常见副叶,实为肺的一种少见的先天解剖变异,为单侧肺尖部的额外肺叶,一般见于右肺,称为右肺奇叶,该病最早是Wrisherg于1877年通过尸检发现[1],此后诸多国内外学者对该病进行了深入研究。

由于奇叶容易并发肺部感染及易被误认为纵隔肿瘤,故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2]。

笔者搜集了6例右肺奇叶患者的CT资料,现结合文献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搜集本院2008-5—2015-3诊断为右肺奇叶的6例患者的CT资料,其中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16岁至64岁,平均年龄38岁。

2例患者因咳嗽、咳痰、胸闷、胸痛等呼吸道症状来我院就诊,4例患者于体检时意外发现。

1.2检查方法首先作胸部定位像,扫描范围自胸廓入口至膈下2cm,扫描前对患者进行呼吸训练,并消除其紧张情绪,扫描时嘱患者在平静状态下屏气,一次性完成胸部CT扫描。

2.结果回顾性分析1200例胸部CT片,结果发现6例右肺奇叶,发生率0.5%,本组6例右肺奇叶均发生于右肺上叶,其胸部CT表现如下:横断位CT可见右上肺内一“C”形条索状影,为奇裂,奇静脉走行其内,此“C”形条索状影于主动脉弓上端水平与上腔静脉相连,奇静脉沿胸椎椎体右侧上行,并由后内下方向前外上方走行,其内侧可见正常肺组织,奇静脉与邻近的肺组织通过胸膜相隔(图1-2),CT诊断为右肺奇叶并奇裂形成。

3.讨论3.1发病机制及病理改变右肺奇叶为肺的解剖变异,男性多见,本研究中右肺奇叶的发生率为0.5%,与既往文献报道相符。

该病是由于奇静脉的走行异常所致,在胚胎血管发育的早期,正常情况下,奇静脉跨过右肺尖,随后下移至其内侧,最后固定于右侧纵隔、肺根上方,如果奇静脉的正常移动受阻,奇静脉弓的位置可特别低,便可把右肺尖压向下方,奇静脉及其相连的胸膜则有可能嵌入至右肺尖,而肺组织则沿其周围发育;此时便形成一条向下的较深皱襞,称为奇裂,奇裂将右肺上叶分为两部分,其内侧部分即为右肺奇叶[3-4]。

右肺奇裂并奇叶形成一例

右肺奇裂并奇叶形成一例

右肺奇裂并奇叶形成一例308放射学实践2009年3月第24卷第3期RadiolPractice,Mar2009,V ol24,No.3 硬膜内肿瘤.本组1例恶性神经鞘瘤的影像表现与良性神经鞘瘤表现相似,但伴有多发骨转移,提示其为恶性.综上所述,周围神经鞘瘤的CT表现特征为平扫时肿瘤密度低于肌肉组织,肿瘤包膜密度高,边界清楚,光滑,肿瘤可有囊变,可伴有椎间孑L扩大.MRI表现特征为沿神经干走向生长的椭圆形肿块,可有靶征,神经出入征,脂肪包绕征,脂肪尾征和脑脊液尾征.参考文献:[1]梁碧玲.骨与关节疾病影像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牛in版卒十,2006.745.r2]HepingH.QillUH.SingnalIntensityCorrelationofMR1with PathologicalFindingsinSpinalNeurinomas[J].Neur0radiology,l992,34(1):98一lO2.[3]BourgouinPM,ShepardJO-AO,MooreEH,eta1.PlexiformNeu—rofibromatosisoftheMediastimumCTAppearance[J].AJR,l988,151(4):461—463.[4]王晓琪,张雪林,陈燕萍,等.周围神经鞘瘤CT诊断与病理分析[J].中国l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0,11(4):237—240.[5]CerofoliniE,LandiA,DeSantisG,eta1.MRIofBenignPeripheral NerveSheathTumorsEJ].JComputAssistTomogr,1991,15(5):593—597.E6]江浩.骨与关节MRI[-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557.[7]饶圣祥,曾蒙苏,王冬青,等.软组织神经鞘肿瘤的MRI诊断[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5,39(12):1293—1296.(收稿日期:20080721修回日期:200812—18)右肺奇裂并奇叶形成一例肖建,方永明,时宝忆,初殿伟,李英,周锋,徐艳超【中图分类号】R814.4【文献标识码1D【文章编号11000—0313(2009)030308—01病例资料患者,女,5O岁.因咳嗽,咳白色黏液痰l周入院.查体:咽部略充血,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哕音.HR88次/分,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计数8.7×10/1,中性粒细胞82,ESR65mm/h.X线表现:右肺上叶由肺尖部向内,下达肺门上方狭长条索状致密影,右肺下叶斑片状模糊影(图1).胸部CT:右肺上近纵隔处条索状影伴右肺下叶斑片状影(图2).人院诊断:右下肺炎,右肺奇裂并奇叶形成.给予抗感染治疗l周后,患者咳嗽,咳痰症状好转,复查胸片示行肺下叶斑片状影好转.讨论肺奇叶为肺解剖变异的一种少见类型,为单侧肺尖部发生的副叶,其发生率为0.4~1.0,一般无特殊临床表现,最早由Wrisberg于1778年报道1例,男性多于女性,曾有家族性发病的病例报道,但目前尚无证据表明其与遗传有关I.肺奇叶多发生于右肺上叶纵隔侧,偶有左侧发病者.其解剖基础及形成原因为在胚胎血管发育早期,奇静脉跨于右侧肺尖,在肺向上发展的同时,奇静脉下移至肺尖内侧,最后固定于右侧纵隔肺根上方.如果这种移动受到阻碍,奇静脉就可能嵌入到右肺上叶肺尖部,壁层和脏层胸膜也随之陷入,形成一条往下较深的皱襞,称奇裂,而肺组织则沿奇静脉周围发育,被奇静脉分隔的右肺上叶内侧部分即为奇叶.因奇静脉位于壁层胸膜之外,所以奇裂一般由2层壁层胸膜和2层脏层胸膜组成….正位X线片上可见奇裂呈弧形细条索状影,由右侧肺尖向内,向下达右侧肺门上方,终点呈一倒置的逗点状,此点状阴影代表奇静脉断面的垂直投影.CT可见走形变异的奇静脉,并且可见奇静脉压迫胸腔而形成的奇裂及奇叶形成].本例患者x线和CT表现都较为典型,通过影像学资料可以确作者单位:201700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呼吸内科作者简介:肖建(1971一),男,安徽滁州人.硕士研究生.主治医师, 主要从事呼吸内科临床和基础研究_f:作.病侈『J手艮道?图lX线片示右肺上叶由肺尖部向内下达肺门上方狭长条索状致密影(箭).图2CT示右上肺近纵隔处弧形条索状影(箭).诊.I临床实践中应注意有时位置相似的条索状影可被误诊为肺奇叶,如斑痕,肺大泡壁,胸膜粘连带和胸膜凹陷等,但这些病例的奇静脉位置均正常,可以资鉴别.参考文献:[1]PostmusPE,KerstjensJM,BreedA,eta1.AFamilywithLobusV enaeAzygos~J].Chest,1986,90(2):298—299.[2]TakasugiJE,GodwinJD.LeftAzygosLobe[J].Radiology,1989, 171(1):133-134.[3]ArakawaT,TerashimaT,MikiA.AHumanCaseofanAzygos Lobe:DetermininganAnatomicalBasisforitsTherapeuticPostur—alDrainage[J].ClinAnat.2008,21(6):524—530.[4]SmithJ,KarthikS,ThorpeJA.PulmonaryAzygosLobe:aPoten—tialObstacleDuringThoracoscopicSympathectomyEJ].EurJCar—diothoracSurg,2004,25(1):l37l38.[5]HiroseS,CowlesRA.ImagesinClinicalMedicine.AzygosLobe [J].NEnglJMed,2007,356(20):20822083.(收稿日期:2008—09一l1)。

右肺斜裂、水平裂的CT应用解剖

右肺斜裂、水平裂的CT应用解剖

右肺斜裂、水平裂的CT应用解剖王佑怀;张在沛;李兴富;汤桂成;李红【期刊名称】《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年(卷),期】2001(19)1【摘要】目的 :为临床CT显示右肺斜裂下部的影像。

为描述肺裂的CT影像特征提供解剖学资料。

方法 :在成人右肺标本 45例中 ,取 2 0例在肺门的 4个层面上作常规CT扫描 ,观察其中 12例的CT图像特征 ,并与标本相对照。

分离 45例右肺门和肺裂 ,在 4个平面上观察肺裂的出现率和叶间面的形态等。

结果 :斜裂在肺门上部平面出现率为 17.8% ,在下叶底段支气管下部平面的出现率为 97.8%、CT显示率为83 .3 % ,斜裂叶间面在第 1、3、4层面 (包括水平裂 )均为带状影 ,在第 2层面为凸向后的弧形带状影 ;斜裂与肺水平轴间的下夹角为5 7.7°± 7.9°。

结论 :对右肺下叶底段支气管下部层面作CT扫描可以显示斜裂下部的影像 ;将诊断床向足侧下倾32 .3°或将CT架上倾32 .3°可作CT斜位扫描 ,有助于对两种肺裂的影像进行鉴别。

【总页数】3页(P43-45)【关键词】右肺斜裂;右肺水平裂;叶间面;CT;应用解剖【作者】王佑怀;张在沛;李兴富;汤桂成;李红【作者单位】三峡大学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三峡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CT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816.41;R322.35【相关文献】1.右肺无水平裂1例报告 [J], 杜新光;廖顺顺2.右肺斜裂游走性间皮瘤1例 [J], 顾爱琴;薄维娜;白皓3.右肺奇静脉裂和奇叶形成CT及MRI表现 [J], 刘焦枝;李光;敖开中4.左右肺水平裂形态观测 [J], 王岩峰;李建斌5.16层螺旋CT斜矢状位重建在椎弓峡部裂诊断中的应用 [J], 张强;叶国民;韦明卫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右肺奇静脉裂和奇叶形成CT及MRI表现

右肺奇静脉裂和奇叶形成CT及MRI表现
增强扫描奇静脉裂胸膜无强化奇静脉明显强化cemrv成像矢状面及轴面重组清楚地显示了右肺内弓状粗条状奇静脉弓于主动脉弓上方位置引流入左头臂静脉与右头臂静脉汇合附近的上腔静脉奇静脉近端位于脊柱右侧奇静脉并非终止于奇静脉弓而是继续向上止于奇静脉上升段的纵隔部与王亚非等2ct研究结果一致
1014
放 射 学 实 践 2013年 1O月 第 28卷 第 1O期 Radiol Practice,Oct 2013,Vol 28,No.10
右肺 奇 静 脉裂 和奇 叶形 成 CT 及 MRI表 现
胸 部 影 像 学
刘 焦 枝 ,李 光 ,敖 开 中

【摘 要 】 目的 :探 讨 右 肺 奇 静 脉 裂 并 奇 叶 形 成 患 者 CT、MRI检 查 的 影像 学表 现 。方 法 :回 顾 性 分析 15例 右肺 奇静 脉 裂 并 奇 叶 形 成 的 CT、MRI检 查 的影 像 学表 现 。结 果 :15例 右 肺 奇 静 脉 裂 MRI及 CT 轴 面 平 扫 表 现 为 略 向 外 凸的 一 弧 线 状 影 ,MRI信 号 强度 高 于肺 实质 ,CT 显 示 奇静 脉 裂 宽度 超 过 水 平 裂 及 斜 裂 ,周 围 可 见乏 血 管 带 ;奇静 脉 弓位 于奇 静 脉 裂 最 下方 ,呈粗 条状 影 ,信 号 强 度 明 显 高于 肺 实质 ,矢状 面 显 示 该 弧 线 凸 面 向 上 ,从 脊 柱 旁 走 向 前 胸 壁 ;位 于 椎 体 、纵 隔 和 奇 静 脉 裂 之 间 围成 的三 角形 含 气组 织 为 奇 叶 。结 论 :右 肺 奇 静 脉 裂 并 奇 叶 形 成 具 有 典 型 的 MRI特 征 ,MRI多 方位 成像 对 于 该 病 有 明确 的诊 断价 值 。

肺奇叶影像学分析

肺奇叶影像学分析

肺奇叶影像学分析摘要例1 患者,男,40岁。

因咳嗽、咳白色粘液痰5天入院。

查体:神志清晰,咽部充血,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

HR80次/分,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实验室检查:WBC7.5×109/L,中性0.82;ESR45mm/h。

入院后拍胸部X线检查示:右肺上叶由肺尖部向内、下达肺门上方狭长条索状致密影,右肺下叶斑片状模糊影。

胸部CT检查示:右上肺多层面弧形条索状影伴右肺下叶斑片状影,可显示走形变异的奇静脉、奇裂和奇叶。

入院诊断右下肺炎,右肺奇叶形成。

给予抗感染治疗10天后,患者咳嗽、咳痰症状好转,复查胸片示右肺下叶斑片状模糊影明显吸收好转。

例2 患者,男性,20岁。

因常规体检拍胸部正侧位片时发现右上肺尖部内侧有一线状高密度影,自上而下达肺门上方,其末端呈一倒置的逗点状高密度影,密度均匀,边界清楚。

X线诊断:右上肺奇叶。

胸部CT定位像显示气管与右上叶支气管处缺少正常的奇静脉阴影在其上方肺野内显示倒置逗点状高密度影。

CT扫描示右肺内“C”字形线条状影,其前端止于右头臂静脉和上腔静脉,后端达椎体右侧、弧形线状影内侧可见正常肺组织影像。

CT诊断:右肺奇叶。

2、讨论肺奇叶最早由Wrisberg于1778年报道1例解剖标本的肺奇叶[1],男性多于女性,曾有家族性发生的病例报道[2]。

奇叶多发生于右肺上叶纵隔侧,偶有左肺奇叶形成者[3]。

奇叶见于右肺上叶纵隔侧,不能算一个肺叶,因为它无独立的支气管,另外,奇叶的胸膜与其他部分不同,其他叶间裂只含两层脏层胸膜,奇裂除此之外,还加上两层壁层胸膜,这与奇叶的发生学有关。

[4]在胚胎血管发育早期,奇静脉跨于右侧肺尖,在肺向上发展的同时,奇静脉下移至肺尖内侧,最后固定于右侧纵隔肺根上方。

如果这种位移受到某种阻碍,奇静脉就可能嵌入到右肺上叶的肺尖部而肺组织仍上移并沿奇静脉周围发育,同时奇静脉下移压迫胸膜陷入右肺上叶组织内,形成一条较深的皱襞,为奇裂,而被奇静脉分隔的右肺上叶内侧部分即为奇叶[5],奇叶内肺段结构并无相应改变。

肺奇叶2例及文献复习

肺奇叶2例及文献复习
四川医学 2 0 1 3年 6月第 3 4卷( 第 6期 ) S i c h u a nMe d i c a l J o u r n a l , 2 0 1 3 , V o 1 . 3 4, N o . 6

・94 5・
论 著
肺 奇 叶 2例 及 文 献 复 习
陈淑 玲 , 陈 爱凤 , 汪慧 英 。 △ , 刘 进 ’
奇叶 1 7 7 8年 由 He i n r i c h Wr i s b e r g 最早描述 … , 为 肺 解剖 变 异 的一 种 少 见 类 型 , 是 一 侧 肺 尖 部 发生 的 额 外肺 叶, 解 剖 标 本 和胸 片上 的发 生 率各 占 1 %和 0 . 4% J 并 于右肺多见。有学者对 1 0 0 0 0 例健康人的胸 部 X线 进 行调 查 , 结果 其肺 奇 叶 的检 出率为 0 . 7 %, 肺 奇 叶发 生 的根 本 原 因 日前 仍 不 十分 清 楚 , 有研 究 指 出 其解 剖 及 形成 基 础 为 胚 胎 时 期 奇 静 脉 的异 常 走 行 , 但 多数 学 者 认 为胚 胎早 期 奇 经脉 血 管 的异常 走 行是其 发 生 的主要 机 制 。奇 静 脉是 由右 腰 升静 脉 及 右肋 下静 脉 于腹 后 壁 汇 合所形 成 , 经右 膈 角人 胸 腔后 纵 膈 , 上行 于 胸 导 管 及 胸主 动脉 右侧 、 食 管后 方 , 至 第 4胸 椎处 呈 弓 形 于 右 肺 根 后 上 方 汇 人 上 腔 静 脉 。胚 胎 血 管 发 育 早 期, 奇静脉跨 于右侧肺尖 , 此 后在肺 向上发展 的过程 中, 奇 静 脉逐 渐 下 移 至 肺 尖 的 内侧 并 最 终 固定 于 右 侧 纵 隔肺 根上 方 。 奇叶的影像学表现非常具特征。x线胸部正位片 上 奇 裂 为细 条索 状 影 , 并 呈 弧形 由右肺 尖 部 向 内 、 向下 走 行 至肺 门上方 , 终 止 于右肺 肺 根 部 , 呈 一 倒 置 的逗 点 状影 ( 又称 “ 泪滴 状影 ” ) , 此 逗 点状 阴影 代 表 奇静 脉 断 面垂直 投 影 。典 型 C T图像 显示 , 奇 静脉 走行 变异 且 与 上腔静脉汇合位置较 高 , 且可见奇裂和奇叶均有均有 奇静脉压迫胸腔形成 J , 奇裂呈连续多层边界明确 、 向 外略凸的细弧线影 , 经脊柱旁延伸至前胸壁 , 奇裂和纵 隔、 椎 体 所组 成 的含 气 三 角形 结 构 即 是 奇 叶 。关 于 奇 叶的报道多基于 x线平片及 目前所用影像学方法, 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胚胎血管发育过程中,奇静脉未移向正中, 奇静脉弓位置特别低,把右肺尖压向下方并进 入右上肺内,于是肺组织沿奇静脉周围发育; 同时奇静脉压迫胸膜,形成一条往下较深的皱 襞,称奇裂,奇裂将肺尖变成分叉状形成奇叶。
因奇静脉位于壁层胸膜之外,所以奇裂由两层 壁层胸膜和两层脏层胸膜共4层胸膜组成。
奇叶的影像表现
谢谢!
胸部正位 X线片上奇裂呈细的线条影,由右肺 尖部向内、向下达肺门上方,终点呈一倒置的 逗点状,此点状圆形阴影代表奇静脉断面的垂 直投影,而在肺尖起点胸膜反折处,有时可见 一小的三角形尖状突起。
如果奇静脉压迫供应奇叶的支气管较紧,可使 奇叶发生肺不张及支气管扩张。
奇叶的影像表现
奇裂
奇叶
半奇静脉收集左侧 下部肋间后静脉、 食管静脉和副半奇 静脉的血液。
副半奇静脉
副半奇静脉在脊 柱左侧下行,于 第7胸椎平面注入 奇脉。
副半奇静脉收纳 左侧第4-7肋间 静脉(上位其余 肋间静脉由最上 肋间静脉收集), 有时还收纳左主 支气管静脉。
奇叶、奇裂
奇叶为肺的解剖变异的一种少见类型,发生率 约为 0.5%,为一侧肺尖部发生的额外肺叶,多 见于右肺。
奇静脉、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 奇裂、奇叶、
奇静脉起自右腰升静脉,在右侧上升至第7-8胸椎高
度,接受左侧的半奇静脉和副半奇静脉的横干。奇静 脉达第4胸椎高度,形成奇静脉弓(archof azygos vein)转向前行,跨越右肺根上缘,注入上腔静脉。
半奇静脉
半奇静脉 (hemiazygos vein ) 在左膈脚处起自左 腰升静脉,沿胸椎 体左侧上行,约达 第8胸椎体高度经胸 主动脉和食管后方 向右跨越脊柱,注 入奇静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