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断层解剖及CT图像
全身CT断层解剖详细实用图解
![全身CT断层解剖详细实用图解](https://img.taocdn.com/s3/m/f4a45d23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84.png)
支气管树
各级支气管在CT图像上的形态、 位置以及支气管扩张、狭窄等病变 。
肺门和肺血管
肺门淋巴结、肺动静脉在CT图像上 的形态以及病变表现。
纵隔和心包CT断层解剖
纵隔
纵隔的分区,以及各种纵 隔肿瘤、淋巴结肿大等病 变在CT图像上的表现。
心包
心包的形态、位置以及心 包积液、肿瘤等病变在CT 图像上的表现。
详细描述
颈动脉在CT图像上呈现为中高密度影,其管壁较厚且密度较高。颈静脉则呈现出 较低的密度影,管腔较大且形态相对柔软。在CT图像上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血管的 走行、分支以及是否存在狭窄、扩张或血栓等病变。
喉和甲状腺CT断层解剖
总结词
喉和甲状腺是颈部的重要器官,其在CT图像上呈现出各自的解剖结构和密度特征。
适用人群
适用于医学专业学生、医生、研究人员等需要了解全身CT断层解剖的 人群。
02 头部CT断层解剖
颅骨CT断层解剖
颅盖骨
包括额骨、顶骨、枕骨等,呈现连续的骨性结构,对头部起到保护作用。
颅底骨
包括前、中、后颅窝的骨性结构,与脑组织相邻,形成容纳脑组织的凹槽。
脑实质CT断层解剖
灰质
位于大脑表面,由神经元胞体和突起 组成,是神经系统的核心部分。
白质
位于灰质深部,主要由神经纤维组成 ,负责传递信息。
脑室和脑池CT断层解剖
脑室
包括左右侧脑室、第三脑室和第四脑室,是脑内部的空腔, 容纳脑脊液。
脑池
包括鞍上池、桥脑池等,是脑表面的凹陷区域,容纳脑神经 和血管。
03 颈部CT断层解剖
颈部软组织CT断层解剖
总结词
颈部的软组织结构在CT图像上呈现出清晰的层次,包括皮肤、肌肉、血管和淋巴结等。
肺部及纵隔ct断层解剖
![肺部及纵隔ct断层解剖](https://img.taocdn.com/s3/m/9b10b5f0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e1.png)
支气管:支气管是肺内的管道结构负责将空气引入肺组织。在CT图像上支气管 表现为低密度的管状结构。
肺炎:CT表现为肺部纹理增粗肺部出现斑片状或云絮状阴影
肺结核:CT表现为肺部出现结节状或斑片状病灶病灶周围可见卫星病灶或钙化
肺癌:CT表现为肺部出现结节状或肿块状病灶病灶形态不规则边缘不清晰内部密度不均 匀
监测疾病进展:通过定期进行肺部及纵隔CT断层解剖检查可以监测病情的进展情况为调整 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评估手术效果:对于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肺部及纵隔CT断层解剖可以评估手术效果帮助医 生判断手术是否成功。
肺部及纵隔CT断层解剖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肺部及纵隔CT断层解剖在肺栓塞诊断中的价值 肺部及纵隔CT断层解剖在肺气肿诊断中的进展 肺部及纵隔CT断层解剖在肺癌治疗中的新进展
冲和移动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肺部:CT图像上可见肺组织呈现均匀的软组织密度并随着呼吸运动而变化。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纵隔:纵隔位于两肺之间包含了许多重要的器官和结构如心脏、大血管、气管 等。在CT图像上纵隔的形态和位置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肺门:肺门是肺组织中的一个重要结构由血管、支气管和淋巴结组成。在CT图 像上肺门表现为软组织密度的结节或肿块。
,
汇报人:
01
02
03
04
05
06
添加标题
肺部及纵隔CT断层解 剖的定义:利用CT技 术对肺部和纵隔进行 断层扫描生成图像以 便观察和分析肺部及 纵隔的结构和病变。
添加标题
肺部及纵隔CT断层解 剖的应用:在医学影 像诊断、介入治疗和 手术导航等领域有广
泛应用。
添加标题
肺部及纵隔CT断层解 剖的成像原理:利用X 射线和计算机技术对 肺部和纵隔进行逐层 扫描生成二维图像再 通过三维重建技术生
肺部常见疾病CT读片
![肺部常见疾病CT读片](https://img.taocdn.com/s3/m/115cd108a58da0116d174940.png)
2021/1/5
70
肺水肿小叶间隔增厚
2021/1/5
71
夏侯**,广泛左前下壁心梗
2021/1/5
72
1.31
2.9
姚程芳,甲减,全身浮肿1月,心功能Ⅲ-Ⅳ级,糖尿病,强心利尿后好转
2.13
2021/1/5
33
矽肺
粉尘吸入后,进行性肺纤维化,矽结节形 成,多个小结节融合团块,其周围有肺气 肿。
矽结节多从两肺中下野内中带开始,致密, 与肺纹理分离,团块为两肺上肺野,两侧 对称。纵隔淋巴结蛋壳样钙化。
2021/1/5
34
2021/1/5
35
2021/1/5
36
2021/1/5
机制:气体不能进入肺泡,原肺泡内气体被吸收
直接征象
密度增高影
间接征象
胸廓塌陷 纵隔移位 横膈上抬 代偿性肺气肿
2021/1/5
15
2021/1/5
16
大叶性肺炎
肺泡充实性病变,渗出性 病理基础为肺泡腔的大部分或全部气体被液体及
细胞成分替代。 肺实变与磨玻璃样变 为细菌引起的,肺炎链球菌 青少年、儿童。临表:高热、恶寒、胸痛、咳嗽、
2021/1/5
8
支气管扩张
多见于两下叶、右中叶 咳嗽、咳痰、咯血。反复感染后咯大量腥臭味的脓痰 支气管壁发育不全,或慢性感染、支气管内分泌物淤积,
肺不张及肺纤维化对支气管的牵拉作用
CT表现: 1、 柱状支气管扩张表现为支气管壁增厚,管腔增宽。 双轨征:扩张的支气管走行和扫描平面平行时; 印戒征:扩张的支气管走行和扫描平面垂直。 2、 囊状支气管扩张 表现为支气管远端呈囊状膨大; 成簇表现葡萄串珠
肺部及纵隔ct断层解剖
![肺部及纵隔ct断层解剖](https://img.taocdn.com/s3/m/f8a61732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48.png)
图24-4R/L、5、6组淋巴结
位于动脉韧带、主动脉弓 左侧,肺动脉至左上肺动 脉之间的淋巴结-为主动脉 弓下或主肺动脉组(5组)
图25-7组淋巴结
位于隆突下3cm范围以 内的淋巴结-为隆突下组 (7组 )
图26-7、10R组淋巴结
位于纵隔胸膜外肺门区 (包括右侧中间支气管 旁)的淋巴结-为右/左 肺门组(10R/L组)
图15-近心底层面
B7+8:下叶前内 段支气管
图16-近心底层面
B7:下叶内段支气管 B8:下叶前段支气管 B9:下叶外段支气管 B10:下叶后段支气管
图17-锁骨上和斜角肌组淋巴结
锁骨上和斜角肌组:为肺尖以上位于 气管中线两侧的锁骨上窝内和沿斜角 肌排列的淋巴结。
图18-1R/L组淋巴结
肺尖至左头臂静脉横过中线 汇入右头臂静脉之间层面, 沿气管中线两侧排列的淋巴 结-为最上纵隔组(分右侧/左 侧,缩写:1R/L)
图4-奇静脉弓层面 S6:下叶背段
图5-近隆突层面
B1+2:左上叶尖后段 支气管
B3: 上叶前段支气管
图6-隆突层面
B2:上叶后段支气管 C:隆突 RMB/LMB:右/左主支气管 RULB:右上叶支气管
图7-隆突下1cm层面 Bi:中间支气管
图8-隆突下1cm层面 LUMB:左上叶支气管
图9-隆突下2cm层面
图19-1R/L组淋巴结
图20-1R/L、3A/P组淋巴结
肺尖至主动脉弓上缘层面, 位于主动脉弓3个主要分支 (左锁骨下、左颈总、 无名动脉)前方的淋巴结-为 血管前组(3A组) 位于气管后方的淋巴结-为 气管后组( 3P组)
图21-2R/L组淋巴结
位于1组以下至主动脉弓上, 沿气管两侧的淋巴结-为右/左 上气管旁组(2R/L组)
肺部及纵隔ct断层解剖
![肺部及纵隔ct断层解剖](https://img.taocdn.com/s3/m/226dc507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a4.png)
肺癌
CT断层图像可显示肺部肿块的大小、形态、密度 等特征,结合增强扫描可观察肿块的强化程度, 有助于肺癌的诊断和分期。
纵隔肿瘤
CT断层图像可清晰显示纵隔内肿瘤的位置、大小、 形态等特征,有助于纵隔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3
肺部感染
CT断层图像可显示肺部感染的病灶分布、形态、 密度等特征,有助于肺部感染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疾病的定位诊断和鉴别诊断。
03
常见肺部病变CT断层解 剖表现
炎症性病变
肺炎
CT表现为肺实变,可见空气支气管征,肺叶或肺段实变,边缘模 糊,常伴有胸腔积液。
肺结核
CT表现为多灶性、多态性、多钙化性、少肿块性和少结节堆聚性, 常见空洞、纤维条索状影和卫星灶。
肺脓肿
CT表现为圆形透亮区及气液平面,内壁光滑或略有不规则。
误诊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01 02
技术因素
CT扫描参数设置不当、图像重建算法选择不合适等技术因素可能导致 图像质量下降,影响诊断准确性。防范措施包括提高技术人员操作水平、 优化扫描参数设置等。
阅片经验不足
阅片者对肺部及纵隔CT断层解剖结构不熟悉,或者对病变特征认识不 足,可能导致误诊。防范措施包括加强阅片者培训、提高阅片经验等。
并发症监测
CT断层解剖可以及时发现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肺部感染、胸腔积液等,便于及时 干预和治疗。
随访观察
对于需要长期随访的患者,定期进行CT断层扫描可以监测病变的变化和复发情况,及时 调整治疗方案。
THANKS
感谢观看
食管
位于后纵隔内,呈管状软组织密度影,可显 示其管壁及管腔情况。
纵隔淋巴结分区及意义
淋巴结分区
01
根据淋巴结的位置和分布,纵隔淋巴结可分为多个区域,如肺
肺部CT影像征象图解
![肺部CT影像征象图解](https://img.taocdn.com/s3/m/e043bb81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c2.png)
肺部CT影像征象与疾病诊断
肺部炎症
CT影像中可能出现磨玻璃样改变 、支气管血管束增粗等征象,提
示肺部炎症的存在。
肺癌
肺部CT影像中若出现结节、肿块 、支气管阻塞等征象,可能提示
肺癌的可能性。
肺结核
CT影像中若出现肺门淋巴结肿大 、树芽征、磨玻璃样改变等征象
,有助于诊断肺结核。
肺部CT影像征象图解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 肺部CT影像基础知识 • 肺部正常CT影像征象 • 肺部常见异常CT影像征象 • 肺部CT影像征象的临床意义 • 肺部CT影像征象的病例分析
01
肺部CT影像基础知识
CT成像原理
X线束从多个方向穿过人体,计算机 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重建,形成断层 图像。
肺栓塞的CT影像征象
血管栓塞征
血管纹理稀疏
肺栓塞时,受累血管在CT影像上表现为血 管腔内充盈缺损或完全闭塞。
肺栓塞导致相应区域的血管纹理稀疏或消 失。
肺梗死灶
胸膜改变
肺栓塞可能导致肺组织缺血坏死,形成肺 梗死灶,CT影像上表现为楔形高密度影。
肺栓塞可能引起胸膜改变,如胸腔积液或 胸膜肥厚等。
04
肺气肿的CT影像征象
肺透亮度增加
肺气肿时,CT影像上可见肺野透亮 度增加,肺纹理变细。
肺体积膨大
肺气肿导致肺体积膨大,可伴有肋骨 聚拢和胸廓扩张。
肺泡间隔破坏
肺气肿时,肺泡间隔破坏,CT影像 上表现为肺泡间隔变薄。
胸膜下肺大泡形成
肺气肿患者胸膜下可形成肺大泡, CT影像上表现为薄壁囊状低密度影 。
表现为胸腔内低密度影。
病例二:肺癌的CT影像征象分析
肺门和肺段断层解剖及CT(205)
![肺门和肺段断层解剖及CT(205)](https://img.taocdn.com/s3/m/2497f14b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f7.png)
肺门周围的胸 膜和肋骨等组 织对肺门结构 起到固定和保
护作用。
肺门周围的淋巴 结是肺癌转移的 重要途径了解肺 门与周围组织的 关联对于肺癌的 诊断和治疗具有
重要意义。
肺门周围的胸 膜和肋骨等组 织对于肺部手 术的操作和切 除范围具有指
导作用。
肺段的定义:肺段 是肺的一个独立部 分具有相对独立的 通气和血流。
淋巴结:肺内的淋巴结是免疫系统的一部分帮助过滤和清除潜在的 感染和有害物质。
X线束的旋转与检测器组成了CT扫 描系统
计算机处理接收到的信号并重建出 横断面图像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不同角度的X线束穿透人体并被检 测器接收
多层螺旋CT技术提高了扫描速度和 图像质量
显示肺门血管结构:CT能够清晰地显示肺门血管的结构有助于诊断肺部肿瘤等疾病。
肺门和肺段断层的解剖结构 病例的影像学表现 病例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病例的治疗方案与预后评估
肺门和肺段断层 病例分析的目的 是为了更好地了 解肺部疾病的发 病机制和病理生
理过程。
通过病例分析 可以发现肺门 和肺段断层在 肺部疾病诊断 和治疗中的重
要地位。
病例分析结果 可以为临床医 生提供更加准 确的诊断依据 提高肺部疾病 的诊疗水平。
病例来源: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病例包括肺部良恶性肿瘤、慢性炎症等
影像学检查:通过CT等影像学检查观察肺门和肺段断层的形态、密度和边缘等信 息
病理学诊断:对具有代表性的病例进行病理学诊断以验证影像学检查结果的准确 性
病例分析方法:采用多平面重建等技术对肺门和肺段断层进行多角度观察和分析 以全面了解病变情况
添加文档副标题
目录
01.
02.
肺脏断层解剖及CT辨识
![肺脏断层解剖及CT辨识](https://img.taocdn.com/s3/m/f7248883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78.png)
1.气管;2.右主支气管;3.右上叶支气管;4.中间支气管;5.右下叶支气管;6.左主支气管 ;7.左上叶支气管;8.左下叶支气管;9.奇静脉弓;10.右侧水平裂(上、中叶叶间裂)
A
B
C
D
1气管;2气管隆突;3右主支气管;4右上叶支气管;5右上叶前段支气管;6右上叶后段支气管; 7左主支气管;8食管;9降主动脉;10中间支气管;11奇食隐窝
右第六肋
主叶裂呈斜行走向, 在后上方约达第四椎 体水平,前下方达前
心膈角的膈肌
左肺斜裂走行与右侧基本一致,但位置常稍低一点
肺叶的区分
• 沿支气管判定肺叶
– 从肺门中部开始,分别向上、向下逐层观察
• 依叶间裂看肺叶分界
– 自上而下逐层连续观察
(一)沿支气管判定肺叶
• 无论是MSCT(多层螺旋CT)的MPR(多平面重组)图像 还是轴面图像,观察、区分肺叶,主要沿主支气管和叶支 气管走向去辨认
当有范围较大的弥漫性病变或较大的占位病变时,则需 要根据正常大致的解剖结构知识,结合大支气管和肺动 脉分支走向和其他征象如最大半径或是否有胸膜外征来 来综合分析、判断、定位
如大叶性实变,依据叶间裂定位;巨大肿块,则根据有 无胸膜外征、与胸壁或纵隔交角等来判断、定位等
肺上叶、下叶轴面图像, 右肺上叶尖段支气管、下 叶亚段支气管与伴行的同 名肺动脉截面分别呈空心 圆(绿箭)和实性圆/椭圆 点(红箭);VR图像为示 意图
• 扫描平面沿着支气管和伴行的肺动 脉分支长轴成像时,则肺动脉分支 呈条状或可见分叉处。1右肺上叶支 气管;2右上叶前段支气管;3右上 叶后段支气管;4右上叶肺动脉;5 右中叶内侧段支气管;6右中叶内侧 段肺动脉;7右下叶背段支气管;8 右下叶背段肺动脉
全身CT断层解剖详细实用图解
![全身CT断层解剖详细实用图解](https://img.taocdn.com/s3/m/09b4228d1711cc7930b71693.png)
左右房室层面-胸部CT断层影像-纵隔 窗(八) - 解剖图片
30
心室层面-胸部CT断层影像-纵隔窗(九) - 解剖图片
31
腹部CT横断面影像〔一〕 - 解剖图片
32
腹部CT横断面影像〔二〕 - 解剖图片
33
腹部CT横断面影像〔三〕 - 解剖图片
34
腹部CT横断面影像〔四〕 - 解剖图片
室 ❖ 7、枕内嵴
❖ 8、颞肌
075第15断层
75
076第16断层
❖ 1、鼻中隔
❖ 2、上颌窦
❖ 3、蝶窦
❖ 4、三叉N节
❖ 5、枕骨
❖ 6、颞骨岩部
❖ 7、小脑中脚
❖ 8、第四脑室
❖ 9、脑桥小脑 角池
❖ 10、第7、8 对脑N
❖ 11、颞下回
❖ 12、颞肌
❖ 13、颧骨
76
093
❖ 1、第1胸肋 结合
274 第2断层
❖ 1、右髂总
V
❖ 2、右髂总
A
❖ 3、左髂总
V
❖ 4、左髂总
A
❖ 5、S1椎体
❖ 6、髂肌
❖ 7、臀中肌
❖ 8、骶后正
106
❖ 1、右髂 总A、V
❖ 2、左髂 总A、V
❖ 3、骶管
275 第3断层
107
❖ 1、右髂总 A、V
❖ 2、左髂总 A、V
❖ 3、骶前孔
❖ 4、臀中肌
❖ 5、臀大肌
❖ 5、左肾A、 V
❖ 6、左肾V
❖ 7、十二指 肠大乳头
❖ 8、胰头
❖ 9、升结肠
102
186 第16断层,经左、右肾V
❖ 1、胰头
❖ 2、胰钩突
断层解剖(胸部)
![断层解剖(胸部)](https://img.taocdn.com/s3/m/cd2fee1508a1284ac95043cf.png)
左肺根
自上而下:
肺动脉 左主支气管 上肺静脉 下肺静脉
自前向后:
上肺静脉 肺动脉 主支气管 下肺静脉 肺韧带
7
三、纵隔
8
纵隔结构的配布
上纵隔五层
n 胸腺层 n 静脉层 n 动脉层 n 气管层 n 食管层
9
上纵隔的结构
胸腺 左、右头臂静脉和上腔静脉 主动脉弓和头臂干、左颈总动脉、 左锁骨下动脉 膈神经和心包膈动脉 迷走神经 气管和支气管 食管
2、中纵隔淋巴结
气管支气管淋巴结 心包外侧淋巴结 肺韧带淋巴结
3、纵隔后淋巴结
24
中纵隔淋巴结
(1)气管、支气管淋巴结 按部位分为5组 1、肺淋巴结(7、8区) 2、支气管肺淋巴结(5、6区)
(肺门淋巴结)
3、气管支气管下淋巴结(9区) 4、气管支气管上淋巴结(3、4区) 5、气管旁淋巴结(1、2区)
17
气管前间隙 气管后间隙 食管、胸导管 主动脉肺动脉窗 动脉韧带、左喉返神经、淋巴结 胸骨后间隙 脂肪、结缔组织、胸廓内血管
18
气管杈下间隙
19
气管杈下间隙(隆嵴下间隙)脂肪、结缔组织、淋巴结
20
后纵隔间隙(左心房后间隙)食管、胸导管、奇静脉、
半奇静脉、淋巴结
胸骨后)心包外侧淋巴结 心包与纵隔胸膜之间 (3)肺韧带淋巴结 肺韧带两层胸膜之间
26
六、纵隔内结构的横断层解剖特点
(一)纵隔内结构在 横断层面上的识别方法
n 以首先出现的器官、结构或 椎骨为定位
n 以主动脉弓和升主动脉根部 平面分上中下3部
n 上纵隔分5层 n 中纵隔分4层 n 下部分前中后纵隔
10
前纵隔
11
中纵隔
断层影像解剖进展课件
![断层影像解剖进展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796a95afd0a79563d1e7233.png)
断层影像解剖进展课件
29
断层解剖学应需要而生,在应用 中发展。必须适应现代医学的客观要 求,引进各种高新技术,植根于基础, 服务于临床。不断从疾病诊治中寻找 课题,又反过来促进临床诊治水平的 提高。只要我们善于把握现代医学的 发展轨迹,将解剖学、影像学、信息 科学及材料科学等结合起来,开展多 学科联合攻关,断层解剖学就一定会 有一个灿烂的明天。
断层影像解剖进展课件
21
发展方向
• 影像断层解剖学研究
A断层标本 B 同一个体的相应层面MRI图像
脑冠状断面
断层影像解剖进展课件
22
发展方向
• 显微断层解剖学研究
蝶鞍区
断层影像解剖进展课件
23
发展方向
• 实验断层解剖学研究
脑功能断层:听觉的fMRI研究(上图)针刺断丘层影墟像穴解剖的进展fM课件RI研究 (右)
从而消除CT图像解读时的猜测。
断层影像解剖进展课件
18
断层影像解剖学的研究方法
• 断层影像技术:fMRI
断层影像解剖进展课件
19
断层影像解剖学的研究方法
• 断层影像技术:PET
PET/CT图像 断层影像解剖进展课件
20
断层影像解剖学的发展前景
随着现代影像技术的不断更新 换代及其在解剖学研究中的应用, 断层影像解剖学正从横断层向多维 断层、从描述向量化、从尸体向活 体、从厚片向薄层、从宏观向微观、 从断面向三维和四维、从单纯形态 相结合功能和代谢等方向迅速发展。
断层影像解剖进展课件
30
断层解剖胸部(共79张PPT)
![断层解剖胸部(共7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6a13f1b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e2.png)
s5
s4
S7+8
V
s9 s10
s5
s4
s8
s7
s9 s10
平T8
s5
S7+8 s9 s10
s5 s4
s7
s8
s9
s10
平T8~T9椎间盘
s5
S7+8 s9
s10
s5 s4
s8
s7 s9
s10
平T9,下腔静脉
s5
S7+8 s9
s10
s5
s5
平T9
平T9~T10椎间盘,第2肝门
s3 s5
s4
s6
s4 s5
s6
平T7上份,肺动脉瓣,左、右上肺静脉
s3
s4
s5
s7
s8 s10
s9
s4
s5
S7+8 S9 s10
平T7,左、右下肺静脉,左、右心房,右心室
s5
s4
s7 s8
s9
s10
s4 s5
S7+8 S9
s10
平T7~T8椎间盘,主动脉瓣
s5
s4 s7
s8
V
s9
s10
右中叶支气管层面
s3
s4 s6
s3
s4
s6
1.内侧段支气管 2.外侧段支气管 3.中叶支气管 4.右下叶支气管 5.左下叶支气管 6.胸主动脉 7.左心房 8.升主动脉 9.右心房 10.右心室
11.上段支气管
基底干支气管层面
s5
s5
s4
s4
1.右肺内基底段支气管 2.右肺前基底段支气管 3.右肺外侧基底段 支气管 4.右肺后基底段支气管 5.左肺内前基底段支气管 6.左肺外侧基底段支气管 7.左肺后基底段支气管 8.胸主动脉
胸腹部CT判读
![胸腹部CT判读](https://img.taocdn.com/s3/m/d7b0fbf37f1922791688e8d3.png)
静脉期
弥漫性肝癌:肝脏弥漫性密度 减低,边界不清,增强扫描动 脉期肿瘤不均匀明显强化,实 质期迅速消退,呈“快进快退 ”的强化特点。并见门脉癌栓 动脉期
平扫
88
静脉期
88
肝右叶小肝癌:低密度肿 块,增强扫描动脉期呈肿 瘤均匀强化,门脉期迅速 消退。并见肝硬化、脾大 、脾囊肿和腹水 动脉期
平扫
女性盆腔CT断层影像(三) - 解剖图 片
男性盆腔CT断层影像(一)-CT - 解剖 图片
男性盆腔CT断层影像(二)- CT - 解剖 图片
正常肾上腺冠状位CT多平面重建( MPR)图 - 解剖图片
右肾上腺
左肾上腺 肝脏 脾脏
右肾
左肾
男性,35岁,咳嗽 高热10天。大叶性 肺炎 ,右肺中叶 大片状实变影,其 内可见空气支气管 征
116
• 同前病例,支架置入术后。
117
• 肠系膜上动脉远端栓塞,远端分支突然截断。
118
• 肠系膜上静脉及分支广泛血栓形成伴血运性肠梗阻。
119
术中见:距回盲 部约100cm处有约 200cm长的小肠肠 管呈紫黑色,明显 水肿增厚,肠蠕动 消失,生机不良。 小肠系膜明显水肿 、增厚,于肠系膜 血管内见大量紫黑 色血栓形成。120谢谢!肝硬化、脾大、侧支循环
肝硬化、脾大、腹水、侧支循环
肝右后叶下段类圆形低密度肿 块,其内见更低密度区,增强 扫描动脉期肿瘤不均匀明显强 化,实质期迅速消退,呈“快 进快退”的强化;门静脉期肿 瘤周围见环状强化假包膜
动脉期
平扫
86
静脉期
平扫
动脉期 肝右叶巨块型肝癌,动脉 期不规则强化,门静脉期 呈相对低密度改变,周围 见假包膜形成。
右肺上叶中央型肺癌:平片:反“S征”。右肺上叶支气管 闭塞,周围软组织肿块影,伴右肺上叶不张
最新_肺断层解剖及CT图像(77页)
![最新_肺断层解剖及CT图像(77页)](https://img.taocdn.com/s3/m/92cf2966964bcf84b8d57b04.png)
Sectional Anatomy and CT of the Lung
一、肺门与肺段应用解剖
Clinical Anatomy of Pulmonary Hilum and Pulmonary Segments
二、肺横断层解剖
Cross Sections of the Lungs
四、左肺上叶肺门
第一断面,气管杈层面。V1+2居中,其后方 可见B1+2,其前方有B3,动脉在相应支气管 的内侧; 第二断面,左肺上叶支气管层面。其前方V3 汇入左上肺静脉,其后方A6发自下叶肺动脉; 第三断面,支气管舌干分叉层面。其前方舌 静脉干汇入左上肺静脉,其后方舌动脉干发 自左下肺动脉。
五、左肺下叶肺门
君不见,右侧肺门最规范,前至后,静 脉动脉支气管。上有奇静脉弓向前之跨 越,下有右下静脉回心之潺湲。右肺上 叶分三段,气管分叉是开端;A1B1和V2, 奇弓右侧呈奇观;上叶气管启二段,分 出B2和B3;内前外后细端看,V1A3和B3; 还有V2和B2,A2排在最后边。
中间气管为三段,关键是,V1V2和V3。 右肺中叶简单看,段级静脉最关键。V5 位于最内侧,V4分开外内段。右肺下叶 令长叹,钥匙仍是支气管。最早分出是
B6,其外侧,下肺动脉走叶间。V6B7同 时现,分开上段基底段。请看基底段,
气管居中间;动脉行周边,静脉向心不
复返。
肺断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君不见,左侧肺门有点乱,血管夹持支气管。 上有主动脉弓之急湍,下见左下静脉之回旋。 左肺上叶分四段,追踪静脉是关键。尖后静脉 居中间,分开尖后与前段。但见鱼钩绕静脉, 外侧气管是上干。左上气管发舌干,其前方, 异彩纷呈是V3。
三、肺门与肺段CT图像
肺门和肺段断层解剖及CT课件
![肺门和肺段断层解剖及C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7414fc8c850ad02df804167.png)
肺动脉右支
右肺动脉
➢ 右肺上动脉
• 前部 前干:前段、尖段动脉
叶间支 后段
• 右外侧部 叶间动脉
➢ 右肺中动脉
内侧、外侧动脉
➢右肺下动脉
• 上段动脉 • 前基底段动脉 • 内侧基底段动脉 • 外侧基底动脉 • 后基底动脉
右肺上叶静脉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肺动脉左支 肺动脉
➢ 左肺上动脉
• 前部 前段动脉 • 上部 尖后段动脉 • 后部(后上部、叶间
部) • 舌动脉干
➢ 左肺下动脉
• 上段动脉 • 前内基底段动脉 • 外侧基底动脉 • 后基底动脉
左肺上叶静脉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 尖后静脉 段间支
一、肺门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解剖学: 第一肺门、第二肺门、第三肺门
影像学:支气管及肺血管的阻光区
从前向后:上肺静脉、肺动脉、支气管 从上向下 左肺:肺动脉、左支气管、下肺静脉
右肺:上叶支气管、肺动脉、右主支气管、下肺静脉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 尖段支气管(B1)
右支气管
• 后段支气管(B2)
• 前段支气管(B3)
• 中间支气管
➢ 中叶支气管
• 外侧段支(B4)
• 内侧段支(B5)
➢ 下叶支气管
• 上段支气管(B6)
• 内侧底段支气管(B7)
• 前底段支气管(B8)
• 外侧底段支气管(B9)
• 后底段支气管(B10)
肺部的解剖结构
![肺部的解剖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916a578158fafab068dc0266.png)
肺部的解剖结构之杨若古兰创作呼吸零碎正常X线影象表示胸片是由胸内外组织构成前后重迭的复合影象.必须熟悉X线片上各种影象的正常及其变异,以避免误诊.分为胸廓、纵隔障、横膈、肋膜和肺五部分描述.一、胸廓由软组织及骨骼构成(一)软组织(图3-1)图3-1 胸壁的软组织及骨骼部分可能诊断错误的情况(附叶间裂的变异)1.胸锁乳突肌与锁骨上皮肤皱褶,胸锁乳突肌是从两侧颈部向下方斜行,附着于胸骨柄和锁骨内端,粉饰肺尖内侧构成外缘清楚的密度均匀影.其下端与锁骨上缘的横行皮肤皱褶相连,后者表示为锁骨上缘3~5mm宽的薄层软组织影,系锁骨上皮肤及皮下组织的投影.2.胸大肌胸大肌发达者,在两胸中部外带显示扇形淡薄影,下界清楚,密度较浓,由内下向外上斜行,与腋前皱壁相连续,右边常较明显,勿误为肺内病变.3.女性乳房和乳头乳房在两肺下野构成下缘清楚、上缘不清、且密度逐步变淡的半圆形致密影,其下缘向外与腋部皮肤连续.随着乳房外形、大小、下垂与否而有变异.乳头有时在两肺下部大致相当于第五肋间处构成小结节状影,年龄较大的妇女多见,有时亦见于男性,勿误为肺内病变.(二)骨骼肋骨:肋骨位于胸椎两侧,后段呈水平向外走行,前段自外上向内下倾斜构成肋弓,后段较前段厚故显影较前段致密.第1~10肋骨前端有肋软骨与胸骨相连,软骨不显影故胸片上肋骨前端似游离状.20~30岁第一对肋软骨首先钙化,随着年龄增加,其它肋骨也自下而上逐条钙化,表示为不规则的斑片、黑点状致密影,勿误认为肺内病变.肋骨有多种后天性变异,罕见的有颈肋,自第七颈椎发出,表示为短小较直的小肋骨,可一侧或两侧.其次叉状肋,肋骨的前端呈叉状,有时叉枝之一粗大,另一短小,甚至仅在肋骨上见一突起,勿误为肺内病变.还有肋骨联合,这类变异常常发生在肋骨后端脊椎旁处,以第五、六肋骨间骨联合为最罕见,有时会误认为胸内病变.锁骨:锁骨内侧端与胸骨柄间构成胸锁关节,正位胸片上两侧胸锁关节距离中线应相等,否则为投照地位不正.锁骨内端下缘有时可见半圆形凹陷,为菱形韧带附着处,勿误为病变.肩胛骨:肩胛骨内缘如与肺外带重迭,可影响观察肺内病变,亦勿误认为局部肋膜增厚.胸骨与胸椎:在正位片上大部分与纵隔影重迭,只要胸骨柄的两侧上角和一部分胸椎横突可露于纵隔影以外,勿误为肿大的淋凑趣,通过气管气柱影可较清楚地见到1-4胸椎.二、纵隔纵隔位于两肺之间,上界胸廓入口,下界横膈,前界胸骨,后界胸椎.它包含心脏、大血管、气管、主支气管、食管、胸腺、淋巴组织、神经及脂肪等和组织.除气管及支气管可以分辩外,其余结构间无明显对比,只能观察其与肺部邻接的轮廓.纵隔的分区在判断纵隔肿块的来源和性质上有次要意义.纵隔的分区有几种,我们采取九分区法,即在侧位胸片上,将纵隔按纵的和横的方向划两条线,各分为三个部分共计分为九个区.纵的方向分区:①前纵隔:系胸骨后缘与气管、升自动脉和心脏前缘的间隙,为较透光的倒置狭长的三角形,其中次要有胸腺和前纵隔淋凑趣.②中纵隔:相当于心脏、自动脉弓、气管和肺门所占领的范围.③后纵隔障:食管前缘当前内含食管,降自动脉,胸导管、静脉、交感神经及淋凑趣等.横的方向划为自胸骨柄、体交界入至第四胸椎体下缘划水平线,其上为上纵隔,该线以下至肺门下缘水平线之间为中纵隔,其下方至横膈之间为下纵隔.(图3-2)正常纵隔的宽度受体位和呼吸的影响,卧位及呼气时,纵隔宽而短.立位及吸气时,纵隔窄而长,尤以小儿为明显.婴幼儿的胸腺可致纵隔向一侧或两侧增宽,呈弧形或帆形影.图3-2 纵隔分区三、膈肌(横膈)膈肌分摆布两叶,由薄层肌腱组织构成,位于胸腹腔之间,呈园顶状.膈在外侧及前、后方与胸壁订交构成肋膈角,在内侧与心脏之间构成心膈角.膈的圆顶偏内前方、因此外、后肋膈角深而锐利.吸气时横膈地位降低,膈顶相当于第十后肋或第六前肋平面,右膈较左膈约高1~2cm.呼气时横膈升高,膈肌活动为呼吸动作的次要构成部分.平静呼吸时横膈的活动范围约为1~3cm,深呼吸可达3~6cm.膈肌局部发育差、较薄,向上隆起呈半圆形,亦称局限性膈膨升,多发生于右边及前方,中老年多见,为正常变异.有时深吸气时,膈顶可呈海浪状,称海浪膈,系因膈附着于各肋骨前端,在深吸气时受肋骨牵拉所致,勿误为肋膜粘连.胸腔及腹腔压力的改变可影响膈的地位.胸腔压力减低如肺不张、肺纤维性变;腹腔压力增高,如妊娠、腹水、腹部巨大肿块等均可使膈升高.膈神经麻痹或膈膨升时,膈也升高.膈地位降低多见于广泛的局限的肺气肿,大量气胸和胸腔积液等.上述惹起膈肌地位改变的各种启事都可以使膈活动减弱.膈膨升及膈神经麻痹时,因为膈的活动功能减弱或丧失,可出现矛盾活动,即吸气时正常侧降低而患侧上升,呼气时反之.四、肋膜肋膜分为两层,紧贴胸壁内面、纵隔和横膈的一层为壁层;包绕于肺概况并在叶间裂反褶的为脏层,两层之间为潜在的肋膜腔,为负压,以坚持肺膨胀形态.正常时肋膜腔内有少量液体,起润滑感化.正常肋膜极薄,普通不显影,仅在肋膜反折处或走行与X线方向平行时,才在x 线片上显示为薄层状或线状致密影.正位胸片上常于两侧第一、二肋骨下缘见到的线状陪伴影,自两侧肋膈角上与胸壁内缘并行的线状影,及右肺中部水平叶间裂构成的横形线条影.另外,侧位片还可见自后上向前下方斜行线条状的斜裂影.五、气管与支气管气管、支气管在胸部平片上观察不满意,但在断层摄影和支气管造影时可清楚显示.气管由环状软骨开始,经颈部和上纵隔在正中面下行.长11~13cm,宽1.5~2.0,进入胸腔当前,气管稍偏向右,在第五或第六胸椎水平分成两个主支气管.气管分叉手下壁构成隆突,分叉角度为50~75o,吸气时角度略大.两侧主支气管与气管长轴的角度分歧,右边为20~30o;左边为30~45o.支气管分支(图3-3A、B、C)右边主支气管很象是气管的直接下伸部分,比左边短,大约只为2.5cm.上叶的支气管自右主支气管的近端以接近水平方向向外上进入右上叶,然后分成三支:最上的称为尖支,向后的称为后支,向前的称为前支.其主支气管自上叶开口处继续下行成为两头段支气管.后者又分为中叶支和下叶支.中叶支分为外、内两支.在中叶支开口处的对面,为下叶背支的开口,再向下约1cm另有一支向下行,称为内基底支或心支.在内基底支开口下方1.5cm处,下叶支向前、外、后分为三个基底支.左主支气管位于肺动脉的下方,从气管分叉到左上支气管开口处约有5cm.左上叶支有两个分支;向上的一支又分为两支,一支向上向后称为尖后支;另一支向前称为前支.左上叶支向下的一个分支分布于叶,后又分为上舌支和下舌支.左下叶支气管分支与右边类似,但左边内基底支与前基底支合并为一支.图3-3 支气管分支与肺段六、肺(图3-4)肺小叶每一肺段由很多小叶构成,肺小叶的直径约1cm,有一支小叶支气管及陪伴的小叶动脉进入(图3-5).小叶之间有疏松结缔组织间隔,称小叶间隔,其中有小叶静脉及淋巴管.每支小叶支气管分出3~5枝未梢细支气管,每支未梢细支气管所安排的范围称腺泡(呼吸小叶),其直径约为5mm大小,为肺部病理改变的X线基本单位.未梢细支气管继续分出呼吸细支气管,当前再分为肺泡管、肺泡囊,最初为肺泡.A、成年人的肺从前面看的图解:右肺分上、中、下三叶;左肺分上、下两叶图3-4 正常肺部正位观B CB、右边位示肺野和叶间裂的地位C、左边位,示肺野和叶间裂的地位图3-4 正常肺部侧位观图3-5 肺小叶及肺腺泡示意图肺段肺叶由2~5个肺段构成,各有其单独的支气管,肺段间有肺段静脉及结缔组织隔开.从一段的实变可以看出肺段的外形为圆锥形或金字塔形.每一段的名称与响应的支气管分歧(图3-6A),(3-6B).肺组织由肺实质与肺间质构成.肺实质为肺部具有气体交换功能的含气间隙及结构,包含肺泡和肺泡壁,肺泡内含大量空气,X线表示为均匀分歧的透光区.肺间质是支气管和血管四周、肺泡囊间隔及脏层肋膜下由结缔组织所构成的支架和间隙(图3-7).肺的各解剖结构的投影在X线上表示为肺野、肺门及肺纹理.(一)肺野(图3-8)肺野是含有空气的肺在胸片上所显示的透光影.为便于标明病变地位,人为地将一侧肺野纵行分为三等分,称为内、中、外带.又分别在第2、4肋骨前端下缘各画一水平线,将肺野分为上、中、下三野.(二)肺门肺门影(Hilar shadow)是肺动脉、静脉、支气管及淋巴组织等所显示的犬牙交错,互相重迭的影象.肺动脉和肺静脉的大分支为其次要构成部分(图3-9).后前位上,肺门位于两肺中野内带2~4前肋间处,左边比右边高1~2cm.右肺门分上下两部:上部由上肺静脉、上肺动脉及下肺动脉干后回归支构成,其外启事上肺静脉的下后干构成;下部由右下肺动脉构成,其内侧有含气的两头段支气管衬托,轮廓清晰,正常成人宽度不超出15mm.上下部订交构成一较钝的夹角,称肺门角.左肺门次要由左肺动脉及上肺静脉的分支构成.上部为左肺动脉的浓密影,边沿光滑,呈半圆形,易被误认为肿块;下部由左下肺动脉及其分支构成.因左肺门血管解剖变异较大,且与心脏影相堆叠,未能完整显示,所以晦气于观察与测量.图3-6a 支气管肺段在正、侧位胸片分布图图3-6B 肺段侧位分布示意图(内、里面观)图3-7 肺间质示意图图3-8 肺野的划分图3-9 肺门结构示意图(三)肺纹由肺动脉、静动脉、支气管、淋巴管及其四周的结缔组织、神经组织等构成,以肺血管为主.由两肺门向肺野呈放射状伸出的树枝状影.正常肺纹轮廓清楚,不竭分支、由粗逐步变细,达外带更细而终不成见,肺上野肺纹较下野显得略少.肺的解剖结构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5038 更新时间:2008-6-30肺位于胸腔内,摆布各一.左肺由斜裂分为上、下二个肺叶,右肺除斜裂外,还有一水平裂将其分为上、中、下三个肺叶. 您晓得肺是什么样的吗?了解肺的疾病首先要认识肺的组织结构.肺位于胸腔内,摆布各一.肺与胸腔的壁层肋膜之间有一个潜在的腔隙,称为肋膜腔.壁层肋膜分为肋肋膜、膈肋膜和纵隔肋膜三部分.正常情况下,肺概况的脏层肋膜与壁层肋膜之间可以彼此滑动和分离,在一些病理形态下,脏层肋膜与壁层肋膜之间构成部分或完整的粘连,肋膜腔闭锁,给开胸手术形成困难.肺上端钝圆叫肺尖,向上经胸廓上口突入颈根部,底位于膈上面,对向肋和肋间隙的面叫肋面,朝向纵隔的面叫内正面,该面地方的支气管、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出入处叫肺门,这些出入肺门的结构,被结缔组织包裹在一路叫肺根.肺的前缘和下缘薄而锐,而后缘钝. 左肺前缘下部有一切迹,为心切迹,切迹下方的肺组织向前内侧延长的部分称为左肺小舌.肺的概况覆盖着脏层肋膜,在肺门和下肺韧带处与壁层肋膜相延续.脏层肋膜在肺概况构成裂隙,称为叶间裂.肺以叶间裂分叶.左肺只要一个叶间裂,即斜裂,将左肺分为上叶和下叶;而右肺有两个肺裂,即斜裂和横裂,横裂位于上叶和中叶之间,斜裂则位于上、中两叶和下叶之间,因此右肺有三个肺叶.叶间裂的发育情况有明显差别,发育良好者可达肺叶的根部,发育不良者仅有很浅的裂沟,甚至部分或全部叶间裂未发育,这类情况多见于横裂.因此在进行肺叶切除时,叶间裂的发育情况将明显影响手术的进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右肺上叶肺门
第一断面,气管杈层面。于奇静脉弓右侧,由 内向外依次可见A1、B1、V2; 第二断面,右肺上叶支气管层面。由前内向后 外依次可见V1、A3、B3、V2、B2、A2; 第三断面,中间支气管层面。由内向外,V1、 V3、V2呈倒“品”字形排列。
二、右肺中叶肺门
上叶支气管的分支:
结束语
五、左肺下叶肺门
第一断面,下叶支气管层面。下叶支气管向 后水平发出B6,其外侧,下叶动脉正对斜裂; 第二断面,左下肺静脉层面。支气管已为段 级,相应动脉在外周; 第三断面,底段上、下静脉层面。段级支气 管居中,动脉呈周围性分布,静脉呈向心走 行。
三、肺门与肺段CT图像
CT of Pulmonary Hilum and Pulmonary Segments
第一断面,中间支气管分叉层面。由前向后 依次可见右肺上叶静脉、中叶动脉、中叶支 气管; 第二断面,中叶支气管分叉层面。由后外向 前内依次可见B4、V4、B5、V5,动脉在相应 支气管的前外侧; 第三断面,中叶支气管分叉以下层面。同上。
三、右肺下叶肺门
第一断面,中间支气管分叉层面。下叶支气 管向后水平发出B6,其外侧,下叶动脉正对 斜裂; 第二断面,右下肺静脉层面。支气管已为段 级,相应动脉在外周; 第三断面,底段上、下静脉层面。段级支气 管居中,动脉呈周围性分布,静脉呈向心走 行。
肺断层解剖及CT图像
Sectional Anatomy and CT of the Lung
一、肺门与肺段应用解剖
Clinical Anatomy of Pulmonary Hilum and Pulmonary Segments
二、肺横断层解剖
Cross Sections of the L,气管杈层面。V1+2居中,其后方 可见B1+2,其前方有B3,动脉在相应支气管 的内侧; 第二断面,左肺上叶支气管层面。其前方V3 汇入左上肺静脉,其后方A6发自下叶肺动脉; 第三断面,支气管舌干分叉层面。其前方舌 静脉干汇入左上肺静脉,其后方舌动脉干发 自左下肺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