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0采煤工作面采煤工艺课程设计
采煤掘进工作面课程设计
采煤掘进工作面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采煤掘进工作面的基本概念、工艺流程及安全措施;2. 掌握采煤掘进工作面常见设备及其作用;3. 了解我国煤矿分布、煤炭种类及其开采利用现状。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在采煤掘进工作面中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和预防的能力;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沟通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煤矿工人辛勤付出的尊重和敬意;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煤炭资源的有限性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3. 激发学生对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视,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
本课程针对八年级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采煤掘进工作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安全意识,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培养学生对煤矿工人的尊重和环保意识,使其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二、教学内容1. 采煤掘进工作面基本概念:掘进、采煤、工作面、煤层、顶板、底板等;2. 采煤掘进工艺流程:探矿、设计、掘进、支护、回采、运输、通风等;3. 采煤掘进设备:掘进机、采煤机、输送机、通风机等;4. 煤矿安全措施:安全防护设备、监控系统、应急预案、逃生演练等;5. 我国煤矿分布、煤炭种类及开采利用现状;6. 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政策。
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紧密结合教材,按照以下教学大纲进行组织:第一课时:采煤掘进工作面基本概念及工艺流程;第二课时:采煤掘进设备及其作用;第三课时:煤矿安全措施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第四课时:我国煤矿分布、煤炭种类及开采利用现状;第五课时: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
教学内容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采煤掘进工作面的相关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对煤矿安全生产的认识。
煤矿开采技术课程设计 (2)
煤矿开采技术课程设计介绍煤矿开采技术课程设计是煤炭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深入了解煤矿开采的机理和方法,掌握煤矿开采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煤矿开采技术问题的能力。
课程设计目标本课程设计旨在使学生掌握以下技能:•熟悉煤矿开采的基本概念和术语•了解煤矿开采的主要方法和技术流程•掌握煤矿开采中的地质工程问题和采场设计问题•熟悉煤矿设备和工具的使用和维护•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设计内容本课程设计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煤矿开采基础本部分包括煤矿开采的基本概念和术语,介绍煤炭资源的形成和分布,讲解煤矿开采的主要方法和流程,以及与煤矿开采相关的安全和环保问题。
第二部分:地质勘查和采场设计本部分将介绍地质工程勘查的方法、地质分析和评价,以及讲解采场设计的相关知识和技术,包括采场类型、煤柱宽度、煤层倾角、支护方式等内容。
第三部分:煤矿设备和工具本部分将介绍煤矿开采中常用的设备和工具,包括采煤机、掘进机、支护材料等,以及讲解这些设备和工具的使用和维护方法。
第四部分:煤矿安全和环保本部分将介绍煤矿安全和环保的相关政策和法规,讲解安全生产管理和应急管理的技术和方法,以及煤矿环保工作的重点和措施。
第五部分:课程设计本部分将为学生提供一个实际的煤矿开采设计项目,由学生组成小组,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完整的煤矿开采项目设计和方案实施。
课程评估方式本课程将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估方式,包括课堂测试、课程作业和课程设计项目评估。
具体评估标准见课程公告。
总结煤矿开采技术课程设计是煤矿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煤矿开采技术知识和实践技能。
通过课程学习和课程设计,学生可以掌握煤矿开采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为未来的工作和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煤矿开采学课程设计
煤矿开采学课程设计煤炭作为我国能源的主要来源,其开采也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发展。
煤矿开采学课程是矿业工程专业中的核心课程之一,其致力于深入研究煤矿开采的各个环节和关键技术,为矿山企业提高生产效率、保障矿工安全、促进煤炭产业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下面将从课程设置、课程目标、教学方法和教材选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课程设置煤矿开采学作为一门专攻矿山煤炭开采的学科,其课程设置应以煤炭采矿及地下工程为主要研究内容,包含煤炭开采理论、采场布置、矿山机电设备及自动化控制与维护、煤矿安全等方面内容。
具体分为以下几个课程:1.煤炭开采基础2.煤炭采场性质及布局3.煤炭开采机械及设备4.煤炭开采地面设备与管理5.煤炭开采安全二、课程目标煤矿开采学的课程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掌握煤炭开采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煤炭开采的基本工艺流程和技术要求,深入了解煤炭开采中的各个环节和关键技术,了解煤炭开采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熟练掌握煤炭运输、提升、下沉及储量的评估与计算等专业技能。
培养学生掌握煤炭开采领域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具备煤炭企业的经营策略、规划和管理能力,以适应现代煤炭产业的挑战。
三、教学方法煤矿开采学的课程教学应以理论基础教学为主,重视实践教学,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教学方法如下:1.讲授法讲授煤矿开采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煤炭矿井的类型、矿井的结构、煤层压力的分析及控制,煤层岩质分析和地质条件分析,煤矿经济学等方面的知识。
2.实践法实践教学主要基于场地实践和模拟教学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及模拟练习检验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如采掘机的操作、采煤面运作的设备配置、运输与提升体系的运行等。
3.案例法讲解一些以往的煤矿事故案例,通过教授案例和实际经历的处理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工作中的安全意识。
4.课堂互动通过问答、辩论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去探讨和解决实际问题,以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1240采煤工作面采煤工艺课程设计
第一章概述一、采煤工作面位置及开采范围1、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该采煤工作面位于一水平一采区,开采3号煤层。
采煤工作面东以开采边界为界,西与1205工作面相邻,本工作面编号为6116。
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表2、开采范围东为6116工作面回风巷,北距采区边界10m为界,西为6116工作面运输巷,南以采区回风大巷为界。
始采线为本工作面开切眼,终采线为距回风大巷20米停采线,工作面沿倾斜方向上山推进,推进长度为1032米,工作面长度为160米。
二、采煤工作面与相邻煤层及相邻已采采区的关系1、与相邻煤层的关系本煤层上无可采煤层,本煤层编号为3号煤层,位于山西组下部,层位稳定,下距9号煤层47.6米。
3号煤层平均厚度为6米;9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上段下部,煤层平均厚度为3米,煤层稳定,属于可采,目前尚未开采,对本工作面没有影响。
2、与相邻已采采区的关系本工作面为本矿第一个采煤工作面,相邻无采空区。
三、采煤工作面与地面相对位置的关系工作面地面为农田,没有需要保护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回采后将造成地面开裂、下陷,要及时充填,以防地面雨水灌入井下。
第二章地质概况一、煤层赋存情况该工作面北高南低,呈东—西走向。
煤层呈一单斜构造,煤层平均倾角为16°。
煤层较稳定。
该煤层为黑色,块状,玻璃光泽,中—宽条带状结构,以亮煤为主,境煤次之,夹暗煤及丝炭条状,为光亮型煤,煤质为贫煤,容重为1.3t/m3.。
二、围岩的性质及其对采煤的影响工作面煤层伪顶为0.2米厚的碳质页岩,黑色不稳定,一般随着煤层而掉落;直接顶为8.4米厚左右的泥质细沙岩,碳质页岩互层,随着工作面推进而垮落;老顶为8.6米厚的灰色泥质页岩,砂页岩互层。
直接底为灰色砂质泥岩,细砂岩互层,坚硬,厚度一般在4.2米左右,对开采无影响。
附图1本工作面煤层综合柱状图。
三、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情况本工作面没有构造,煤层赋存条件简单,稳定。
1、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本工作面直接充水水源为上部砂岩裂隙含水层,6煤顶板至玄武岩底板地层厚度为18.5-63米,含砂岩1-4层,第一层砂岩(老顶砂岩)厚8.7-13.3米,本面砂岩含水层富水性弱,补给源不充分。
采煤工艺课程设计大纲2010[1]
采煤工艺课程设计大纲一、课程设计的性质和目的1、课程设计的性质采煤工艺课程设计是采矿工程专业重要的技能训练性必修课程。
2、课程设计的目的采煤工艺课程设计是配合《煤矿开采方法》教学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通过本设计,学生对所学采矿工艺、采矿机械设备、煤矿安全管理和生产管理等知识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复习,并进行综合性的应用训练。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进行采煤工艺设计的实际工作,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总结与提交技术资料和技术文件报告的能力,严谨的科学态度,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
二、课程设计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一)课程设计的基本内容采煤工艺课程设计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图纸部分回采工作面布置详图,图中内容包括:1、采(盘)区巷道布置示意图(使用A4复印纸);2、回采工作面平面布置示意图(使用A4复印纸);3、工作面最大空顶距剖面图 1:50(使用说明书用纸);4、工作面最小空顶距剖面图 1:50(使用说明书用纸);5、工作面运输顺槽超前支护断面图 1:50(使用说明书用纸);6、工作面回风顺槽超前支护断面图 1:50(使用说明书用纸);7、采煤机进刀方式示意图(使用说明书用纸);8、循环作业图(使用说明书用纸);9、劳动组织表(使用说明书用纸);10、工作面技术经济指标表(使用说明书用纸)。
第二部分:文字部分工作面回采工艺说明书,章节内容如下。
第一章工作面概况第一节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第二节煤层及顶底板赋存情况第三节主要地质构造第四节储量及服务年限第五节影响开采的其它因素第二章采煤方法第一节采煤方法选择及巷道布置第二节采煤工艺第三节工作面生产能力和配套环节的计算第四节生产系统第三章顶板控制与管理第一节顶板管理方法第二节支护设计第三节特殊支护第四章循环作业及劳动组织第一节循环作业方式的选择第二节劳动组织第三节正规循环作业图表第五章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第六章安全技术措施第七章避灾路线(二)基本要求1、运用所学知识,在教师指导下,参阅资料,独立完成设计;2、设计应符合煤炭技术政策(规范、规程等),用准确的计算、清晰的图表和简练的文字,结合目前的技术条件,科学地事实求是地进行设计;3、设计内容应符合快速、高效、优质、低耗和安全的施工方针,减轻劳动程度,讲求经济效益。
采煤学课程设计
采煤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采煤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理解煤炭的形成、分布及开采过程。
2. 使学生了解我国煤炭资源现状、采煤技术的发展及环境保护要求。
3. 帮助学生掌握煤炭质量评价标准,了解煤炭质量对能源利用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采煤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在实验、实习等实践活动中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处理和传递煤炭开采相关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煤炭开采行业的兴趣和责任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2. 增强学生环保意识,认识到合理开采煤炭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3. 引导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关注煤炭开采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煤炭开采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
学生特点:学生为高中年级,具有一定的物理、化学基础,对煤炭开采行业有一定了解,但缺乏系统深入的学习。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学习成果,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煤炭的形成与分布:包括煤炭的形成过程、我国煤炭资源的地理分布及储量情况。
教材章节:第一章 煤炭的形成与分布2. 煤炭开采技术:介绍煤炭开采的基本方法、工艺流程及现代化采煤技术。
教材章节:第二章 煤炭开采技术3. 煤炭质量评价:讲解煤炭质量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及其对能源利用的影响。
教材章节:第三章 煤炭质量评价4. 环境保护与煤炭开采:探讨煤炭开采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分析环境保护措施及可持续发展策略。
教材章节:第四章 环境保护与煤炭开采5. 煤矿安全:介绍煤矿安全事故的类型、原因及预防措施,强调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教材章节:第五章 煤矿安全6. 现代信息技术在煤炭开采中的应用:分析信息技术在煤炭开采中的重要作用,如矿山自动化、数字化矿山等。
采煤方法图课程设计
采煤方法图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采煤方法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各自的特点。
2. 使学生了解采煤工作面的构成、布置及工作原理。
3. 引导学生了解煤矿安全法律法规及采煤过程中的安全措施。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能够根据煤层赋存条件,选择合适的采煤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图示、表格等形式,分析采煤工作面的工艺流程。
3.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采煤过程中遇到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煤炭行业的热爱和责任感,增强环保意识。
2. 引导学生树立安全生产观念,养成良好的安全操作习惯。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协调能力。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以实用性为导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旨在帮助学生掌握采煤方法的基本知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围绕这些具体学习成果展开。
二、教学内容1. 采煤方法概述:介绍采煤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适用条件,分析不同采煤方法的特点及优缺点。
相关教材章节:第一章 煤矿开采概述2. 采煤工艺流程:详细讲解采煤工作面的构成、布置及工作原理,包括爆破、装载、运输等环节。
相关教材章节:第二章 采煤工艺流程3. 煤矿安全及环保:阐述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介绍煤矿安全法律法规、安全措施及环保要求。
相关教材章节:第三章 煤矿安全生产与环保4.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采煤方法图示绘制,分析实际案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关教材章节:第四章 实践操作5. 采煤方法选择与应用:结合煤层赋存条件,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采煤方法,分析其经济效益。
相关教材章节:第五章 采煤方法选择与应用教学内容按照课程目标进行科学、系统地组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了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进度,确保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能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强化安全意识、环保意识。
采煤工艺课程设计
前言此次设计主要根据已知灵东煤矿某采区资料以及所学习的采矿学知识,为某采区进行采取设计。
此次设计的主要方面是根据已知资料设计回采工艺,设备的选型,以及实现各工序方案的机械化、连续化与自动化。
指导思想就是基于采矿学知识和我们经过实习对矿井的认识。
设计的内容为一个采取的巷道布置形式,回采工艺的选择,以及在采煤工作面的设备选择。
这次设计的特点是煤层厚,赋存条件稳定,采用中分层放定煤采煤法,机械化程度高,矿井的整体作业条件良好。
此次设计重点要说明的问题是回采工艺方面,包括进刀方式,支护形式,以及顶底板管理和劳动组织形式。
并且绘制基本设计图,如采区明面图和循环图标等。
一、采取概况1.1地理位置、境界、尺寸和面积采区地理位置位于一水平的Ⅱ2-1煤层,井田东西倾斜宽3.80km,南北走向长7.30km,井田面积27.80km2。
井田北部边界地面分布有村庄、国道和铁路等建(构)筑物。
居民分布集中,范围较大,动迁可能性较小,设计按留设煤柱考虑,如果该区域采取不动迁村庄情况下回采,可采用保护性房柱式采煤法或充填采煤法,但必须在局部试验成功后再推广使用。
村庄煤柱以外区域,地面无保护设施,适合长壁垮落采煤法或放顶煤采煤法。
1.2瓦斯含量及矿井瓦斯等级,煤的自燃性。
煤尘爆炸的可能性,是否煤和瓦斯的突出,(一)瓦斯Ⅱ2-1煤瓦斯含量为0.30ml/g,Ⅱ3煤瓦斯含量为0.30ml/g。
根据井筒检查钻瓦斯鉴定资料,L3孔Ⅱ2-1煤瓦斯含量总计为0.53ml/g,Ⅱ3煤瓦斯含量总计为0.52ml/g。
因此,本井按低瓦斯矿井设计。
(二)煤尘根据6个褐煤层、3个长焰煤层的煤尘爆炸测试结果,均有爆炸性。
与本井邻近生产矿井爆炸指数为42.9%,具有爆炸危险性。
因此,本井煤尘有爆炸危险性。
(三)煤的自燃与本井邻近生产矿井Ⅱ2-1煤和Ⅱ3煤属容易自燃煤层。
根据井田内着火点的测试结果,Ⅱ31+2煤还原样燃点为315°C,其余煤层均小于305°C。
《采煤工艺及工作面管理》
《采煤工艺及工作面管理》综合实训教师指导手册项目名称:采煤工艺课程设计适用专业:煤矿开采技术实习学时:一周指导教师:二〇一八年一月《采煤工艺课程设计》教师指导手册1.课程设计概况采煤工艺课程设计是煤矿开采技术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践技能训练的重要环节。
围绕采煤工作面职业岗位群开发和构建了以“采煤工艺与工作面管理”为核心课程的课程模块群,采煤工艺课程设计实训是该课程模块群中技术型岗位基本技能训练的重要课程模块,是在完成“采煤工艺与工作面管理”及相关课程教学之后集中进行的一次实践技能综合训练。
2.课程设计教学目标(1)能力培养任务1)熟悉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编制的基本知识。
2)掌握煤矿底板等高线等图纸的解读。
3)提高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2)知识培养任务1)理解采煤工作面地质资料;2)熟悉不同采煤工艺的适用条件,根据不同的地质资料选择适应的采煤工艺;3)熟悉采煤工作面设备的选型及配套能力;4)掌握正规循环作业图表等图表的编制;5)熟悉采煤工作面的安全管理制度;6)了解采煤工作面的安全技术措施;(3)素质培养任务1)培养学生煤矿安全意识;2)形成良好的职业精神和吃苦耐劳的作风;3)让学生学会分工和合作,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
3.课程设计主要任务及内容第一章工作面概况及地质概况(1)简述工作面位置、编号,工作面长度、沿走向或倾斜推进长度,工作面四周开采状况,工作面开采范围与地表相对应位置,开采对地表建筑物的影响状况等,附表:工作面境界范围。
(2)图表说明煤层赋存状况:厚度、倾角、结构、稳定性、硬度、节理、层理、煤质,自然发火期、相对瓦斯涌出量、煤尘爆炸指数,附表:煤层特征表。
(3)图表说明顶、底板类别、岩性及厚度,附图表:顶底板特征表;综合柱状图。
(4)简述(或图表说明)工作面地质构造与水文地质的位置、特征及对回采工作面的影响。
(5)计算工作面可采储量和采出率,附表:工作面储量表。
《采煤工作面设计》课件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采煤工作面设计将不断引入新技术、 新工艺,提高采煤效率和质量。
智能化发展
智能化技术将在采煤工作面设计中得到广泛应用,实现采煤 设备的远程控制和智能化管理。
THANKS
感谢观看
采煤工作面设计是矿井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矿井安全、高效、可持续发 展的关键环节。
采煤工作面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采煤工作面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矿井的安全、高效、可持续发展,提高煤炭资源的采出率和矿井的 经济效益。
通过采煤工作面设计,可以合理规划采煤工作面的位置、开采范围和开采方式,选择合适的采煤工艺 和设备,优化通风安全和环境保护措施,提高矿井生产的安全性和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为矿井的可 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03
采煤工作面的生产系统设 计
采煤工作面的生产流程
采煤工作面生产流程概述
从煤炭开采、运输到加工的整个过程,包括采煤、装载、运输、 卸载等环节。
采煤工艺流程
介绍采煤作业中的主要工艺流程,如破煤、装煤、运煤等。
采煤设备配置
根据采煤工艺流程,合理配置采煤设备,如采煤机、刮板输送机等 。
采煤工作面的生产组织环来自保护采煤工作面设计应充分考虑环境保护的要求,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对 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矿井的绿色发展。
02
采煤工作面的地质环境与 设备选择
采煤工作面的地质环境分析
煤层厚度与稳定性
评估煤层的厚度、结构、岩性等因素,以确保采煤作业的安全和 效率。
顶板与底板条件
分析顶板和底板的稳定性,以确定合适的支护和安全措施。
防冲撞与防滑措施
采取措施防止采煤机、输送机等 设备在工作面内冲撞、滑动,确 保作业安全。
瓦斯与煤尘控制
采煤学课程设计
采煤学课程设计一、引言采煤学是矿业工程专业中的重要课程之一,主要研究煤矿中的采煤原理、采煤方法和采煤机械设备等内容。
本文将围绕采煤学课程设计展开讨论,重点探讨采煤原理、采煤方法和采煤机械设备的设计要点。
二、采煤原理的设计要点1. 煤层力学性质分析:对煤层的力学性质进行分析,包括煤层的强度、应力分布等。
根据煤层的力学性质,确定采煤工艺和采煤机械的选型。
2. 瓦斯抽采设计:根据煤层中的瓦斯含量和压力等参数,设计合理的瓦斯抽采系统,确保矿井的安全生产。
3. 煤层透水性分析:分析煤层的透水性,预测煤层中的水文地质条件,为采煤过程中的排水设计提供依据。
三、采煤方法的设计要点1. 综采工法设计:根据煤层的厚度、倾角、硬度等参数,选择合适的综采工法,如短壁工法、长壁工法等。
2. 截割工艺设计:确定截割工艺的参数,包括截割速度、截割深度、截割角度等,以提高采煤效率。
3. 支护设计:根据煤层的稳定性分析结果,设计合理的支护方案,确保采煤工作面的安全稳定。
四、采煤机械设备的设计要点1. 采煤机选型:根据采煤工艺和煤层的性质,选择合适的采煤机型号,如剪刀式采煤机、滚筒式采煤机等。
2. 采煤机参数设计:确定采煤机的工作参数,包括切割功率、切割速度、卸煤能力等,以提高采煤效率。
3. 采煤机布置设计:设计采煤机在工作面的布置方式,确保采煤机的正常运行,并考虑到通风、支护等因素。
五、课程设计实例以某煤矿的采煤工作面为例,设计一个综采工法的采煤过程。
首先,对煤层的力学性质进行分析,确定煤层的强度和应力分布,以此为依据选择合适的综采工法。
然后,根据煤层的透水性分析结果,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确保采煤过程中的排水效果。
接着,选择合适的采煤机型号,并确定采煤机的工作参数和布置方式。
最后,根据煤层的瓦斯含量和压力等参数,设计瓦斯抽采系统,确保矿井的安全生产。
六、结论采煤学课程设计是矿业工程专业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采煤原理、采煤方法和采煤机械设备的设计,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实践能力。
煤矿开采学课程设计
煤矿开采学课程设计一、课程背景煤炭是我国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煤矿开采作为煤炭能源生产的基础,其安全稳定进行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至关重要。
因此,煤矿开采学是煤矿工程的基础学科,也是煤矿工程师必备的专业知识,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煤矿开采的基本原理、技术和方法,为培养高素质的煤炭工程专业人才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主要目标是通过一系列理论学习与实践任务的结合,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煤矿开采的基本概念、开采方法、采矿设备、安全生产等内容,为学生未来从事煤炭工程相关的工作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三、课程内容1. 煤矿开采的基础知识包括煤炭产地分布、煤质特点、煤的成矿作用、煤炭开采的历史、发展、现状以及开采的必要性和意义。
2. 采矿工艺和方法介绍地下煤矿采煤工艺、采面布置、工作面推进方法、采煤机组和配套设备、长壁工作面开采技术和综放工作面开采技术。
3. 采煤设备和安全生产介绍采煤机、掘进机、牵引机、运输设备等采煤车间的设备和安全生产方面的基本知识,包括安全操作、事故应急等。
4. 实践任务通过实地走访、调查、分析,设计采矿方案,开展矿区安全评估,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在煤炭工程实践中的综合素质。
四、评分标准1. 日常表现(20%)包括课堂听讲、作业完成情况、出勤率等。
2. 期末考试(60%)期末考试分为理论考试和实践考试两部分。
•理论考试(40%):主要考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包括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和分析题等。
•实践考试(20%):主要考查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通过实验室操作、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行。
3. 课程设计(20%)课程设计任务是让学生通过实践设计采矿方案,评估矿区安全等方式,考核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五、参考教材1.《煤矿地质学》朱建荣著,煤炭工业出版社,2015年6月。
2.《煤矿开采技术》江锐著,贵州科技出版社,2014年11月。
3.《煤炭采选工艺》石宁著,煤炭工业出版社,2016年3月。
采煤工艺设计课程设计
采煤工艺设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采煤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采煤工艺的设计和分析。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采煤工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流程,掌握采煤设备的选择和配置方法,了解采煤过程中的安全技术和环境保护措施。
技能目标包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采煤工艺的设计和分析,能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采煤过程的监测和管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采煤行业的热爱和责任感,提高学生对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采煤工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流程,采煤设备的选择和配置方法,采煤过程中的安全技术和环境保护措施。
具体来说,教材的章节安排如下:第1章采煤工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第2章采煤设备的选型和配置第3章采煤过程中的安全技术和环境保护措施第4章采煤工艺的设计和分析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讲授法用于传授基本概念和原理,案例分析法用于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实验法用于验证理论和培养技能。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课程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的采煤工艺设计教材,提供基本的学习材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生动展示采煤工艺的设计和分析过程。
4.实验设备:准备相应的实验设备,让学生能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培养实践能力。
以上是本课程的教学设计,通过明确的教学目标、科学的教学内容、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希望能够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
平时表现评估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表现,作业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考试评估学生的综合运用和分析能力。
评估方式应客观、公正,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采煤课程设计
采煤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煤炭的形成、种类、分布等基本知识;掌握采煤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其安全措施。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煤炭资源进行评价和分析;具备一定的煤炭开采设计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严谨治学的态度;使学生认识到煤炭资源开发的重要性,提高资源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煤炭的基本知识:煤炭的形成、种类、分布等。
2.采煤原理:采煤的基本方法、煤炭开采工艺、开采机械等。
3.采煤安全:矿井通风、防尘、防火、防水、地震防治等。
4.煤炭资源评价与分析:煤炭资源的勘探、评价方法、开发策略等。
5.煤炭开采设计与操作:开采方案的制定、开采设备的选择、操作技巧等。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系统地传授煤炭开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讨论法:引导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探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煤炭开采案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验法:进行煤炭开采操作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包括: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煤炭开采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课件、视频等,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实验设备:配置完善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教学评估主要包括:1.平时表现: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参与度、提问回答等情况,占总成绩的20%。
2.作业:布置适量作业,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占总成绩的30%。
3.考试:定期进行期中、期末考试,全面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占总成绩的50%。
4.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占总成绩的10%。
六、教学安排教学安排如下:1.教学进度:按照教材和大纲的要求,合理安排每个章节的教学内容。
采煤工作面采煤工艺课程设计
采煤工作面采煤工艺课程设计说明书班级:班姓名:20 年月日课程设计任务书同学:为了理论联系实际,加强采煤专业基本技能训练,根据本专业教学计划安排与实施,现要求: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结合山西煤矿开采的生产技术水平,遵照国家颁布的《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煤矿安全规程》等有关煤炭工业的技术政策、法律及法规,参照有关设计资料及设计指导书,按照给定的采煤工作面生产条件(见课程设计大纲及指导书附件),完成一个采煤工作面的回采工艺设计。
设计题目:矿采煤工作面采煤工艺设计工作面设计生产能力为万吨/月设计内容及方法:参照《采煤工艺课程设计》大纲及指导书、采煤专业毕业设计指导书等资料完成。
提交设计成果:1.采煤工艺图2. 采煤工作面采煤工艺课程设计说明书(即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设计进行时间:自20 年月日至20 年月日设计小组组长:设计小组成员:设计指导教师:山西煤炭职业技术学院采矿工程系20 年月日附表1工作面设计基本条件备注:表中各项条件按设计题目给定的条件或自行编制设计条件填写。
《采煤工作面采煤工艺课程设计》课程设计大纲与指导书适用专业:煤矿开采技术山西省煤炭职业技术学院采煤专业室第一部分采煤工作面采煤工艺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任务课程设计是采煤专业学生在学习完采煤工艺课程及相关专业课程后进行的,是学生初步综合性地应用所学专业知识,结合煤矿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以采煤工艺为主的基本技能训练。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对所学专业的理论知识进行一次系统的总结并结合采用所学理论知识。
以基础理论教学为主,训练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基础理论的掌握和知识的应用能力,加强学生对采煤工艺设计的基本技能训练,为学生进一步掌握专业知识和做好毕业设计打好基础。
课程设计是本专业教学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环节,其性质与目的不同于毕业设计,为此,课程设计应达到以下目的:1、建立采煤工作面生产系统及采煤工艺过程的概念。
熟悉采煤方法的选择原则。
采煤工艺课程设计
采煤工艺课程设计采煤工艺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任务(一)课程设计的基本条件题目:某采煤工作面采煤工艺设计1.原始资料(1)采区概况该采区位于XX矿一水平东翼,东以矿井井田边界为界,西与N采区相邻,南以±0等高线为界,北以煤层露头+107m上部风化带为界。
走向长1230m,采区倾斜长度560m,开采面积688800m2。
区内仅m1煤层可采,煤种属无烟煤。
煤层赋存稳定。
矿井瓦斯等级为瓦斯矿井(工作面瓦斯绝对涌出量1.10m3/min),煤层自然发火倾向性为不易自燃,煤尘无爆炸性。
采区年产12万t,并形成相应的服务年限。
(2)采区内地质构造本采区根据地质勘探报告和邻近揭露的资料看,构造尚属简单。
(3)煤层要素及顶底板特征m1煤层:煤层平均厚度按教学大纲分组表中厚度选取,煤的密度为1.41t/m3,为稳定煤层,煤质中硬,节理裂隙发育。
m1煤层伪顶为0.1m泥岩,直接顶为沙质泥岩,厚度4m,基本顶为中粒砂岩,底板为粉砂岩。
(4)采区巷道布置采区巷道采用布置,如下图所示。
(二)课程设计时间安排设计时间为_2_周,其中包括编写说明书和绘图。
(三)课程设计的质量要求1说明书的编写设计说明书由文字说明、图表、附件等组成。
⑴说明书叙述要简明扼要。
⑵说明书文理通顺,字体要整清楚。
设计说明书封面和文本必须统一书写格式。
章节标题分别用小二和三号黑体字书写。
标题的上方和下方都应留一空行与正文隔开。
正文一律用小四号宋体书写。
统一使用国际单位。
同一单位在设计文本中要一致。
设计中的表格和图纸要编号,并加表头和图名。
说明书一律用A4纸抄写。
在每页边缘都要留出空白,左侧留出25mm,右侧留出20mm上方留25mm,下方留20mm。
⑶说明书每页统一用阿拉伯数字编页码,标注在右下角。
⑸说明书分章节书写,每一节分段落书写,说明书每章应重新开页。
⑹说明书中引用参考书的公式和主要原理,以及引证的依据,均应在文字说明的右上角加注参考文献的编号。
采煤学课程设计
采煤学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采煤学的基本知识、技能和原理,培养学生对煤矿安全生产的认识和理解,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煤矿的基本概念、矿井的构造及开采方法。
(2)掌握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矿井通风与防火、防尘、防水、供电与运输等方面的知识。
(3)熟悉采煤工艺流程、设备选型及开采过程中的技术要求。
2.技能目标:(1)培养学生具备煤矿安全生产的基本操作技能。
(2)使学生能够使用相关设备进行煤矿开采操作。
(3)培养学生具备分析煤矿生产过程中安全隐患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煤矿事业,忠诚于煤矿安全生产的态度。
(2)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工友的情感。
(3)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煤矿基本知识、矿井构造与开采方法、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矿井通风与防火、防尘、防水、供电与运输、采煤工艺流程及设备选型等。
具体安排如下:1.煤矿基本知识:介绍煤矿的概念、分类、分布及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地位。
2.矿井构造与开采方法:讲解矿井的构造、开采方法及其优缺点。
3.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阐述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体系及主要法规内容。
4.矿井通风与防火、防尘、防水、供电与运输:介绍矿井通风、防火、防尘、防水、供电与运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5.采煤工艺流程及设备选型:讲解采煤工艺流程、设备选型及开采过程中的技术要求。
6.煤矿安全生产实例分析:分析典型的煤矿安全生产事故案例,总结教训。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实验法等。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用于讲解煤矿基本知识、矿井构造与开采方法、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等内容。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煤矿安全生产事故案例,使学生深刻理解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3.讨论法:学生就煤矿安全生产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煤矿开采技术课程设计
煤矿开采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煤矿开采技术相关理论知识、工程案例及现场操作演练,提高学生对煤矿开采技术的掌握程度,增强其实际操作能力和安全意识,以保证煤矿开采工作的安全、高效、绿色和可持续发展。
二、课程设计内容1. 煤矿开采技术理论知识课程将对矿床地质、煤矿开采工艺、通风、水文地质、矿山机械及废弃物处理等方面的理论知识进行深入解释,帮助学生建立全面、系统的煤矿开采理论体系。
2. 煤矿开采现场操作演练课程将以煤矿开采现场为背景,通过真实操作演练,使学生了解煤矿开采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及安全注意事项。
涉及到的操作技能包括矿井开掘、矿井分段、煤层采掘、矿山垃圾处理等。
3. 煤矿开采工程案例通过煤矿开采工程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煤矿开采工作的实际情况,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三、课程设计方案1. 教学方法本课程设计主要以理论讲授、实践演练和案例分析为主要教学方法,采用课堂授课和现场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实践环节。
2. 教学资源课程涉及的理论知识、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均需要齐备的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主要包括煤矿开采实验室、教学设备、实物模型、煤矿开采现场等。
3. 课程评估课程评估包括课堂考试、实践演练、作业考核等方面,以整体成绩评估为主,采用定期考试形式进行,每个学期安排一次终期考试,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实践操作和作业考核占30%。
四、课程设计计划时间内容授课方式教师第1周-第2周理论知识讲授理论授课xxx教授第3周-第5周煤矿开采实践演练现场实践xxx教授第6周-第8周工程案例分析理论授课xxx教授第9周-第10周复习和总结理论授课/互动问答xxx教授五、总结通过本课程设计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安全意识,同时也为保证煤矿开采工作的安全、高效、绿色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有益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概述一、采煤工作面位置及开采范围1、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该采煤工作面位于一水平一采区,开采3号煤层。
采煤工作面东以开采边界为界,西与1205工作面相邻,本工作面编号为6116。
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表2、开采范围东为6116工作面回风巷,北距采区边界10m为界,西为6116工作面运输巷,南以采区回风大巷为界。
始采线为本工作面开切眼,终采线为距回风大巷20米停采线,工作面沿倾斜方向上山推进,推进长度为1032米,工作面长度为160米。
二、采煤工作面与相邻煤层及相邻已采采区的关系1、与相邻煤层的关系本煤层上无可采煤层,本煤层编号为3号煤层,位于山西组下部,层位稳定,下距9号煤层47.6米。
3号煤层平均厚度为6米;9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上段下部,煤层平均厚度为3米,煤层稳定,属于可采,目前尚未开采,对本工作面没有影响。
2、与相邻已采采区的关系本工作面为本矿第一个采煤工作面,相邻无采空区。
三、采煤工作面与地面相对位置的关系工作面地面为农田,没有需要保护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回采后将造成地面开裂、下陷,要及时充填,以防地面雨水灌入井下。
第二章地质概况一、煤层赋存情况该工作面北高南低,呈东—西走向。
煤层呈一单斜构造,煤层平均倾角为16°。
煤层较稳定。
该煤层为黑色,块状,玻璃光泽,中—宽条带状结构,以亮煤为主,境煤次之,夹暗煤及丝炭条状,为光亮型煤,煤质为贫煤,容重为1.3t/m3.。
二、围岩的性质及其对采煤的影响工作面煤层伪顶为0.2米厚的碳质页岩,黑色不稳定,一般随着煤层而掉落;直接顶为8.4米厚左右的泥质细沙岩,碳质页岩互层,随着工作面推进而垮落;老顶为8.6米厚的灰色泥质页岩,砂页岩互层。
直接底为灰色砂质泥岩,细砂岩互层,坚硬,厚度一般在4.2米左右,对开采无影响。
附图1本工作面煤层综合柱状图。
三、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情况本工作面没有构造,煤层赋存条件简单,稳定。
1、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本工作面直接充水水源为上部砂岩裂隙含水层,6煤顶板至玄武岩底板地层厚度为18.5-63米,含砂岩1-4层,第一层砂岩(老顶砂岩)厚8.7-13.3米,本面砂岩含水层富水性弱,补给源不充分。
掘进过程中本面两顺槽及切眼多处顶板淋水,两顺槽局部地段破底板砂岩掘进时也出现底板砂岩渗水现象,但对生产无影响。
预测本面在回采时正常涌水量为每小时50-68立方米,最大涌水量为每小时111.5立方米。
回采前必须安装好排水系统并确保动转正常。
2、其他水源分析地面大沟在雨季对本面进行间接补,水对回采影响不大。
另据钻孔封孔情况分析,工作面回采至钻孔附近时,还要注意封闭不良钻孔导水,密切注意煤层出水和顶板淋水情况,并及时向矿调度和生产技术部汇报。
四、瓦斯、煤尘和自然发火情况本矿井属于低瓦斯矿井,没有高瓦斯区域,自燃倾向性等级为Ⅲ级,属于不易自燃煤层,无自燃发火现象。
煤尘具有爆炸性第三章可采储量及可采期6116采煤工作面开采范围内的可采储量及可采期。
工作面可采长度:160米;综采放顶煤一次采全高,机采高度4.0米。
煤层厚度:3 m,6116工作面煤层总厚度平均为1.5,容重240。
1、可采储量:873.3×239.5×15.8×1.4=4626516.342T设计采出煤量计算:按初次放煤步距20米,停采线前30米不放顶(煤),割煤回采率97%,放煤回采率80%计算:割煤采出量:873.3×239.5×4.0×1.4×97%=1136131.861T 放煤量:(873.3-20-30)×239.5×(15.8-4.0)×1.4×80%=2605935.506T设计出煤量:1136131.861+2605935.506=3742067.367T 工作面设计回采率:3742067.367/4626516.342×100%=80.9%2、可采期限n=(873.3/4)/30=7.3月第四章巷道布置与生产系统第一节巷道布置一、巷道设计及布置1、采区设计、采区巷道布置概况工作面两条顺槽及切眼均沿煤层底板布置,两条顺槽相互平行。
进风顺槽(辅运顺槽)通过联络巷直接与6#中央辅运大巷相联,构成工作面的辅助运输系统;回风顺槽(主运顺槽)与6#煤回风大巷相联,构成工作面的回风系统;主运顺槽通过顺槽溜煤眼与6#层中央主运大巷相联搭接,构成工作面的运煤系统。
2、支护形式全断面共布置锚杆14根,顶板布置6根规格为Φ18×2400mm 的等强杆体高强度无纵筋左旋螺纹钢锚杆;两帮各布置4根规格为Φ18×2000mm的等强杆体高强度无纵筋右旋螺纹钢锚杆(备用规格为Φ18×2000mm锚固端头带左螺旋麻花的等强杆体高强度无纵筋右旋螺纹钢锚杆)。
2、锚杆支护附件顶板:选用W钢带配合钢筋塑料网(在顶板围岩状况较差时可用钢筋网代替)护顶。
W 钢带规格:厚度为3mm,宽度为250mm,长度为5300mm。
钢筋塑料网规格:8股钢筋,网孔规格为50mm×50mm,网片尺寸为:2400 mm×13000mm。
钢筋网规格:钢筋直径为 6.5mm,网孔规格为100mm×100mm,网片尺寸为:2600mm×1200mm。
两帮:顶板和两帮使用整体钢筋塑料网支护。
二、采煤工艺(一)采煤工艺方法选择:6116工作面采煤方法采用倾斜长壁后退式全部垮落综合机械化放顶采煤法。
正常生产工艺流程:进刀→煤机割煤→移架→第一轮放煤→返刀扫底(同时第二轮放煤)→推前溜→拉后溜→清理。
1、割煤工序正常割煤工序为采煤机前滚筒割顶煤,后滚筒割底煤,采煤机为单向割煤,每割一刀煤,支架溜子推移一个步距0.8m,完成一次循环,往返一次割一刀煤。
2、进刀方式本工作面采用机头机尾割三角煤端部斜切进刀,截深0.8m,采煤机割到端头后,将前滚筒降下来,返回进行斜切进刀,同时液压支架滞后采煤机后滚筒4-6架开始移架,如遇到特殊情况可以追机移架,或超前移架;直到走完弯曲段进入溜子的直线段,然后沿着溜子向机尾方向依次将溜子推直;采煤机升起左滚筒沿溜子向机头方向运行割三角煤;割完三角煤采煤机割煤返回,然后进行正常割煤,完成采煤机的进刀。
3、移架工序移架为依次顺序移架,一般情况液压支架滞后采煤机后滚筒4-6架的距离依次跟机移架;特殊情况,例如老顶来压、顶板破碎,应追机带压擦顶移架,支架滞后前滚筒1-2架。
移架步距0.8m。
4、放煤方式放煤由两名专职放煤工负责,采用采、放平行作业、一采一放双轮顺序放煤方式;初次放煤在工作面顶板初次来压后进行,停采线前30m停止放煤。
机头五架机尾五架不放顶煤。
由两名专职放煤工按照135架、134架、133架……8架、7架、6架(依次间隔递减)开始放煤,第一轮放出顶煤的1/3,第二轮放到见矸关门。
由于工作面较长,放煤工必须根据后溜中的煤量控制放煤速度,工作面同时放煤点严禁超过两处,防止压死后溜。
5、推溜工序煤机返空刀扫底时,必须保证滞后采煤机不少于15m(约9节溜槽)的弯曲段距离。
推溜步距0.8m。
6、层位控制严格沿煤底板回采,使工作面层位控制合理。
如遇煤层底板有较大起伏的情况可依据情况,以工作面平直为原则适当调整层位。
附图2为工作面巷道布置平面图及巷道断面图。
第二节生产系统一、运输系统采煤工作面用采煤机破煤后,用SGZ—630/220前刮板运输机将煤运到运输顺槽,用SGB—620/40型刮板输送机转载到SPJ—650/22胶带输送机上运送到采区运输大巷运至采区煤仓(煤仓容量为500吨),利用水平大巷皮带运至井底煤仓用箕斗提至地面。
放顶煤落煤后用SGB—630/150C后刮板运输机将煤运到运输顺槽,通过转载机转载到顺槽皮带运输。
材料运输:地面材料装罐车后通过副井井筒罐笼运至井底车场,通过水平辅运大巷运至采区辅运大巷,利用回风顺槽运至工作面。
二、排水系统本工作面因为是沿倾斜下山回采,工作面涌水通过两顺槽排入采区水仓,最后排至井底水仓。
三、供电系统㈠采区变电所KBSG—200/6引出一趟660V电源供监控分站。
㈡移变KBSGZY—1000/6/1140引二趟1140V电源,一趟供液压泵站两台乳化液泵,另一趟供运输顺槽皮带、刮板运输机和工作面供前后煤溜及采煤机用电。
本工作面所有用电设备的负荷列表统计,见下表。
6116采煤工作面用电负荷统计表四、通风防尘系统1、确定风量6116工作面风量计算:根据“一通三防”管理规定中矿井风量计算细则所提供的采煤工作面的风量计算公式:⑴按瓦斯涌出量的计算:Q采=100×Q瓦·K=100×0.56×1.6=89.6m3/min式中:Q采——采煤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K——工作面通风系数取1.6;Q瓦——工作面瓦斯绝对涌出量,参照D1204工作面实测值和上年度瓦斯等级签定取0.56m3/min。
⑵按工作面风速计算:Q采=60VS=60×1×9.24=554.4(m3/min)其中:V——工作面平均风速m/s取1。
注:《“一通三防”管理规定》矿井通风量计算细则取值。
S——工作面平均面积9.24m2平均控项距4.2×采高2.2=9.24m2⑶按工作面人数计算:Q采=4N=4×20=80m3/minN——采煤工作面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取20按风速验算15S<Q采<240S根据计算及风速验算本工作面供风量取值554.4m3/min,满足需要。
2、通风防尘系统(1)通风:新鲜风流:地面→主副井→井底车场→水平运输大巷→采区运输大巷→回采工作面运输顺槽乏风流:回采工作面→回采工作面回风顺槽→采区回风大巷→总回风巷→回风井→主扇风机→地面(2)综合防尘:1、在运输顺槽各转载点设置灭尘喷头:皮带机头、转载机、煤溜机头,保证其完好并正常使用。
2、在风巷安设6道净化水幕,保证生产期间开启,使用正常,满足净化风流的要求。
3、采煤机割煤时,其内、外喷雾必须保证使用,必须随时更换损坏的喷嘴和被堵塞的喷咀,严禁在内外喷雾不完好或不使用时开启机组割煤。
4、工作面支架装备有移架,放煤喷雾,当工作面支架进行降柱、移架或放煤作业时,其喷雾系统应同步开启,保证降尘。
5、工作面煤尘冲洗必须班班进行,超前维护段50m内班班冲洗,风巷超前维护段往外50——100m每日冲洗一遍,100m以外每周冲洗一次,保证煤尘堆积厚度不超规定(厚度2mm,长度5m)。
五、管路系统供水系统:1、从采区运输大巷静压水管引一1.5寸钢管至1240工作面运输巷供采煤机、支架喷雾、煤溜机头、皮带机头、转载机头、隔爆水棚、巷道净化水幕及消防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