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试井分析的理论基础及方法论

合集下载

第二章 试井分析的理论基础及方法论

第二章  试井分析的理论基础及方法论
Pws Pi 2.121 10 3 q B kh lg t p t t
上式是由霍纳于1953年提出的即著名的霍纳公式;若以为 基值,则可推出如下公式:
k tp 2.121 10 3 q B lg p ws ( t 0) p wf (t p ) p i C r 2 0.9077 0.8686 S kh t w
w
w
求解此方程请参阅《油气井测试》P 21~23。结果为:
r 2 p p r , t p i E i 14 .4 t 345 .6 k h qB
第一节 理论基础
Ei(X)为Exponential Integral Function幂积分函数, 定义如下:
理论基础
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 试井分析方法论
第一节 理论基础
一、不可压缩液体的稳定流动
1、稳定流动与不稳定流动 稳定流动:流动仅为坐标的函数,q、p不随t变 而变。 不稳定流动:q或V渗流和P不仅是坐标的函数, 而且也是时间的函数。 2、单向流和平面径向流 单向流:流线彼此平行,各处渗流面积不变; 垂直流线截面的各点压力相同,渗流速度相同, 压力和速度都为流动方向上X轴的函数即符合达 西定律VX = - K/μ * dP/dX
试井分析
赵明跃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石油系
第一章
钻柱测试
第二章 第三章 试井分析的 均质油藏 理论基础及 的试井解 方法论 释方法
第四章
双重孔隙 介质油藏 的试井解 释方法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计算机辅 助试井分 析
用压力导数 气井的现代 进行试井解 试井解释方 释的方法 法
第二章 试井分析的理论基础及方法论

《试井分析方法》PPT课件

《试井分析方法》PPT课件

不稳定试井基本原理
• 通常说的不稳定试井指的就是测压力恢复 曲线试井 • 最常用的试井模型是无穷大地层一口井生 产的模型
P
2
Ct P
K t
• 极坐标形式
1 p p (r ) r r r t

• • • • • • •
K C t
Ct C f Ce
• 压力恢复试井施工方便,能获得油藏和井 底的许多参数,是不稳定试井中用途最广 的一种方法。本方法要求关井测井底流压 前要有一段稳产时间,理论上要求关井前 的产量一直不变。从某一时刻起将井的产 量突然降到零,则井底压力会逐渐回升。 回升的快慢与油层的性质和井筒条件有关。
• 关井后井底压力表达式为:
压力变化
试井解释:从井底压力资料分析 “相关参数” 井底压力是用深井压力计在井底测量的
流体流动过程
远处油层→近处油层→通过井壁→井底→ 井筒(复杂)→井口→地面管线→油库
井底压力受上下游两个流动段的影响
井底压力主要受地层中压力变化的影响
地层中的变化是上游,起主导作用。
所以通常要解释井底压力资料,都是寻找井底压力和地 层中压力的联系,这个联系就是渗流方程的解。
续流段的解释有利于更好地解释地层段 纯井筒解释并无太重大意义,如能准确掌握续 流才是有意义的
注水井井筒和地层联合作用
提纲
一.试井含义 二.试井解释的基本渗流力学原理 三.试井用地层模型的基本类型 四.试井用井模型基本类型 五.几个基本解
六.常规不稳定试井解释方法
基本假设
• 油层是均质(K)、等厚(H)、等孔隙度 • 流体粘度是常数,牛顿流体 • 岩石及流体都弱可压缩的(气田除外) • 油层中单相流体流动,遵守达西定律 • 裂缝性油层和非牛顿流体有专门研究 • 多相流没广泛用

现代试井分析理论与解释方法

现代试井分析理论与解释方法
封闭油藏中一口井以稳定 产量投入生产,当压力影 响达到所有封闭边界之后, 便进入“拟稳定流动”阶 6 段。
8)半球面流、球面流 油藏由于存在气顶或者底水,为了防止底水锥进或者气顶气窜,只打开油层顶 部或者底部,油层中的流体类似于从半球体的四面方向流向油层顶部的打开部位, 此时的流动称为“半球形流动”。 如果只在油层中某一部位打开,油层流体从射孔孔眼的上下、左右、前后四面 八方流向孔眼,此时的流动称为“球形流动”。 厚油层局部打开时可以在“早期段”出现“半球形”或者“球形”流动。
哪些数据点呈现直线关系
20世纪50年代至今,都在使用这种半对数分析法,被称为“常规试 井解释方法”。在直角坐标纸上绘制出井底流动压力pwf与开井生产时间t 的对数lgt关系曲线,或在半对数坐标纸上绘制出pwf与开井生产时间t的关 系曲线就得到一条“压力降落曲线”。根据该曲线的斜率m就能计算出流 动系数、流度、渗透率和表皮。
8
三、试 井 分 析 方 法

简化地质模型

建立数学模型
分离变量 积分变换等

数学模型求解
不同坐标系

寻找直线规律、拟合点 求取参数
直线段的斜率和截距 K、S、d
9
稳定试井的产能试井解释方法----多用于气田
试 井 解 释 方 法 常规解释方法---半对数法
不稳定试井
现代图版拟合分析法
10
1、常规试井分析方法 —— 寻找数据间的直线关系
二、试井解释经常使用的概念
1)无因次量:其值与计量单位无关如2%等,试井中常用无因次量pD,tD等。
2)井筒储集效应、井筒储集系数 油井刚关井时,地面产量为0,井底产量并不为0,原油仍然从地层流入井筒中,直 至井筒中压力与井筒周围压力达到平衡,这种滞后的惯性现象称为井筒储集效应。 用井筒储集系数来描述井筒储集效应的强弱程度。物理意义是,要使井底压力升高 1MPa,必须从地层中流进井筒原油体积。纯井筒储集阶段的压力变化与测试层的性质 无关,不反应任何地层特性。

《试井分析方法》课件

《试井分析方法》课件
试井分析是油气勘探开发中重要的环节,对于了解油气藏的特性、评估油气藏的 产能和储量具有重要意义。
试井分析的目的
评估油、气、水井的产能
评估油气藏的储量和规模
通过试井分析可以了解油、气、水井 的产能,为后续的生产和开发提供依 据。
通过试井分析可以评估油气藏的储量 和规模,为勘探开发决策提供依据。
确定储层参数
提供依据。
现场实施
01
02
03
04
安装测试设备
按照设计要求,在地层中安装 压力计、流量计等测试仪器。
进行测试操作
按照测试方案进行操作,确保 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监控测试过程
对测试过程进行实时监控,确 保测试安全顺利进行。
记录测试数据
详细记录测试过程中的各项数 据,如压力、温度、流量等。
资料整理与解释
详细描述
压力瞬态试井分析是通过在地层中注入不同流速的流体,分析压力和流体的动态变化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更好 地了解地层的非均质性和流体的流动特性,为油田开发提供更准确的数据。
压力恢复试井分析
总结词
通过关闭油井,观察地层压力恢复情况,分析地层参数和储层性质的方法。
详细描述
压力恢复试井分析是通过关闭油井,观察地层压力恢复情况,分析地层参数和储层性质的方法。这种 方法可以更好地了解地层的非均质性和储层性质,为油田开发提供更准确的数据。同时,这种方法还 可以预测油井未来的产能和生产动态。
详细描述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对试井数据进行处 理和分析,可以快速识别和预测地层 参数和流体性质,为油田开发提供更 加科学和可靠的决策依据。
通过试井分析,判断油藏 是均质、非均质、裂缝性 还是复合型,为后续开发 方案提供依据。

【油藏工程】图像

【油藏工程】图像

常规试井分析方法
(一)压降常规试井分析方法
压降试井是指油井以定产量生产时,井下压力计连续记 录井底压力随时间的变化历史,利用这些实测数据,反求地 层和井参数。不影响生产,要求测试期间产量恒定。
常规试井分析方法
(一)压降常规试井分析方法
定产量生产下的井底压降通常可分为四个阶段:⑴早期段;⑵不稳 定流动阶段;⑶过渡段;⑷拟稳定流动阶段。在早期段是井筒储集效应 影响时期。而后进入不稳定流阶段即为径向流段。若地层为非均质,就 会出现过渡段。若地层有界,就会出现拟稳定流阶段。
试井分析的基本理论知识
2.2 不稳定试井——单井不稳定试井
压力恢复试井(Buildup Well Test—BWT) 生产一段时间后,瞬时关井测井底压力随时间的变化。
压力恢复测试的优点是容易实现常 流量的条件(流量为0),其缺点是:
➢ 很难实现关井前定产量生产; ➢ 关井测试时影响油田产量。
试井分析的基本理论知识
3 试井分析基本概念
3.3 井筒储集效应与井筒储集系数
一般情况下,油气井测试时都是在地面开(关)井。油井刚开井或刚 关井时,地面产量与井底产量不相等。以井筒充满单相原油的情形为例, 当油井一打开,从井口以产量q0采出原油,完全是靠井筒中被压缩的原油 的膨胀而采出的,还没有原油从地层流入井筒。这时,井底产量为0,地 面产量为q0。后来,随着井筒中原油弹性能量的释放,井底产量逐渐增加, 过渡到与地面产量相等。
试井分析的基本理论知识
2.1 产能试井——一点法测试
一点法测试是只测一个工作制度下的稳定压力。
一点法测试对于探井缺少集 输流程和装置时,可以大大缩短 测试时间,减少气体的放空和节 约大量的费用,减少资源的巨大 浪费。对于新区探井,是一种测 试效率比较高的方法。缺点是对 于资料的分析方法带有一定的经 验性和统计性,其分析结果有一 定的偏差。

试井分析2

试井分析2

31
三、McKinley(麦金利)图版 在无限大均质地层中一口具有 井筒储存效应,但不存在表皮效应 的井的压力恢复解释图版。
32
双对数坐标系 纵坐标为关井时间 ∆t (min) 横坐标为
56146C . ∆P (d ) qB
每一条样板曲线对应一个
13653 Kh µm2 ⋅ m ( ⋅ 3 −1 ) C µ mPa ⋅ s ⋅ m / MPa
−3
Kh
2 C = 2πφCrw (CD )拟合 t
18
雷米图版还使用于井筒储存系数发生变 化的情况。
19
雷米图版的缺点是:
在事先无法算出CD值的情形,拟 合比较困难,误差也比较大。
20
例2:均质油藏中一口井压力测试。
t (h) Pwf (MPa)
第一步:计算压差
t (h) Pwf (MPa) ∆P (MPa)
8
双对数拟合的压力点比值与常规分析 中区直线段斜率m的关系是:
pD 11513 . ( )M = ∆p m
2121×10−3qµB . m = Kh
拟合时的压力比值与常规分析的特征直 线斜率的乘积值为1.1513。 线斜率的乘积值为 。
9
双对数典型曲线的作法
无限大均质水平油藏中心一口具有井筒储 存和表皮效应的井的数学模型:
36Kh . 1 φ hCt = 2 ⋅ t µ rw ( D ) t 拟合
24
二、Earlougher(厄洛赫)图版 (厄洛赫)
厄洛赫图版也是无限大均质地层中一口 具有井筒储集和表皮效应的井的解释图版。 双对数坐标系中: P CD 24C ∆P ⋅ 纵坐标(无因次量) D =
tD qB t
横坐标(有因次量)

《试井分析方法》PPT课件

《试井分析方法》PPT课件

P2 )

0
至今,试井涉及的问题都和上述基本 方程的解有关
上述基本方程要求解,必须配上初始 条件和边界条件。边界条件又包括内边 界条件(井点的条件)和外边界条件 (模型外边界条件)
由于内外边界条件的不同给法,就得 到了各种不同的解,这就构成了试井书 上数不尽的解,或试井模型
提纲
一.试井含义 二.试井解释的基本渗流力学原理 三.试井用地层模型的基本类型 四.试井用井模型基本类型 五.几个基本解 六.常规试井解释方法 七.渗流特征和试井模型 八.基本典型曲线
稳定流压接近自喷最小流压(例如,取 0.3~1.0Mpa)。 • 4.其它工作制度的分布 • 在最大、最小工作制度之间,均匀内插2~3 个工作制度。
• 一般测试程序 • 1.测地层压力 • 试井前,必先测得稳定的地层压力。 • 2.工作制度程序
• 一般由小到大(也可以由大到小,但不常 采用)依次改变井的工作制度,并测量其 相应的稳定产量、流压和其它有关数据。
• 3.关井测压
• 最后一个工作制度测试结束后,关井测地 层压力或压力恢复。
图1—1油井指示曲线类型
• 线性产能方程及其确定
• 图 1—1直线型指示曲线I可用以下线性方 程表示:

q Jp p
• 式中:q——产量,m3/d • J——采油指数,m3/d·MPa • ΔpP——生产压差,MPa
• 给前式加上表皮效应,并将自然对数变成 常用对数得:
pwf

pi

2.21076qB
Kh
lg
t

lg
K
Ct rw2
0.86859S 1.90768
• 式中 q——地面脱气原油产量,m3/d; • B——原油体积系数; • μ——地下原油粘度,mPa.s • K——地层有效渗透率,10-3μ㎡ • ——油层有效厚度,m; • ——生产时间,h; • φ——油层孔隙度; • Ct——总压缩系数,1/MPa • rw——井的半径,cm • S——表皮效应;

试井基本理论与现代试井分析

试井基本理论与现代试井分析

18
2
以产率q开井生产
15 00 10 10 20 20 30 30 40 40 50 50 60 60 70 70 80 80 90 100
1 0
时间 t ,h h 时间,
针对压力恢复试井曲线解释取得的储层模型,一定要通过开井生产压 降段压力历史拟合检验,符合一致的才可确认模型的正确性,否则必须 对模型加以修改;
试井基本原理
和现代试井分析
气藏动态描述和试井
目录
第一章 概论 第二章 基本概念和气体渗流方程式 第三章 气井产能试井方法及实例
第四章 压力梯度法分析气藏特征
第五章 气藏动态模型和试井 第六章 干扰试井和脉冲试井 第七章 煤层气井试井分析 第八章 气田试采和气藏动态描述 第九章 试井设计
试井、物探和测井组成油、气田研究的三大支柱技术
21
pwf
18
以产率q 开井生产
00 10 10 20 20 30 30 40 40 50 50
关井
2 1 0
70 80 80 90 100
15 60 60
时间 t ,h h 时间,
压力恢复曲线形态受关井前整个生产过程产量变化的干扰,从而对于 解释结果造成影响,而且在解释过程中使用了根据开井压降段制作的图 版,必须进行一定的校正;
规范产能 试井测试 分析研究 建立初始 产能方程 推算初始 无阻流量 录取气井 初始的稳 定产能点
压力分布研究
气井初始 地层压力 测试分析
建立稳定点 产能二项式 方程、推算 初始无阻流 量、画初始 IPR曲线图
核实初始产 能方程
录取生产过 程中动态的 稳定生产点
生产过程气 井关井静压 力测试分析
气井动态模 型追踪分析 验证、完善 井的动态模 型进行油气 井动态预测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现代试井分析-第二章 试井分析的基础理论及基本方法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现代试井分析-第二章 试井分析的基础理论及基本方法

第一节:试井分析中的一些基本概念第二章 试井分析的基础理论及基本方法第一节 试井分析中的一些基本概念1、无因次量2、压力降落与压力恢复试井3、井筒存储效应4、表皮效应5、试井曲线与曲线特征6、压力导数7、探测半径8、试井模型9、流动状态1、无因次量无量纲化的优点是:①便于数学模型的推导与应用②数学模型具有普遍意义③便于建立试井典型曲线图版④便于求解物理问题并得出通用性认识2、压力降落与压力恢复试井压降曲线示意图2、压力降落与压力恢复试井压力恢复曲线示意图3、井筒存储系数(1)生产过程中,环形空间没有充满液体,关井后继续流入井中,液面上升;(2)井筒中充满液体,关井后受压缩,继续流入井中。

油井刚开井或关井时,由于原油具有压缩性等多种原因,地面与井底产量不等,在进行压力恢复试井时,由于地面关井,因此关井一段时间内地层流体继续流入井筒,简称续流(Afterflow)其原因:开井生产时,将先采出井筒中原来储存的被压缩的流体,简称为井筒存储。

井筒存储和续流的影响近似是等效的,称为井筒存储效应。

在压力降落与压力恢复曲线分析时都可用存储效应与相应的井筒存储系数表征。

用井筒存储系数表示井筒存储效应的强弱程度,用C表示: 即井筒原油的弹性能所储存或释放的原油的能力。

¾C的物理意义:压力每改变单位压力井筒所储存或释放的流体的体积。

dv V C dp PΔ==Δ3、井筒存储系数若原油是单相的(并充满井筒) ,则:式中C 0为井筒中原油的压缩系数, V为井筒有效容积。

00VC p V C VC p pΔΔ===ΔΔ0V VC p Δ=Δ¾上式计算的C称为“由完井资料计算的井筒存储系数”,记作C 完井。

它是在井筒中充满单相原油,封隔器密封,井筒周围没有与井筒相连通的裂缝等条件下算得的。

因此C 完井是井筒存储系数的最小值。

试井分析中的一些重要概念-井筒存储系数3、井筒存储系数④液面不到井口(井筒不充满液体)的情形, C值会更大。

试井分析

试井分析

2
P(t)
矿场测试示意图
Q(t)
P Pi P = P(r,t)
r
3
试井分析过程
油气井试井分析
测试油气井 + 解释测试资料
4
正反问题
油井条件 输入讯号 I 内边界条件 储层物性物理模型 未知系统 S 控制方程 外边界条件 压力反应 输出讯号 O 解析解
5
试井分类
F(分类)
类型 地层 目标井 流体 压力 时间 发展历程
7
回顾: 回顾:试井分析理论发展路线
• 直接途径——创立理论概念, 创立理论概念,解决潜在问题; 解决潜在问题; • • • • 矿场需求出新问题是新鲜血液; 矿场需求出新问题是新鲜血液; 专家学者归纳总结出版高水平论著; 专家学者归纳总结出版高水平论著;
– 既为后来者铺陈又供同代人参考
与发展的现代化手段相结合, 与发展的现代化手段相结合,深化已有研究成果; 深化已有研究成果;
17
Bolzmann变换解式及计算
2 1 rD PD ( rD , tD ) = − Ei( − ) 2 4t D
2 t D / rD > 25
1 4t D 1 t D = ln + 0.80908 PD ( rD , t D ) = ln 2 2 2 1.78rD 2 rD
15
数学模型
连续性方程
运动方程
渗流偏微分方程
16
状态方程
+
+
不定常渗流偏微分方程组
1 ∂ ∂ ∆ P φµ c t ∂ ∆ P r = r ∂r ∂r k ∂t ∆ P (t = 0, r ) = 0
∂∆ P r ∂r

试井分析

试井分析

试井分析第一部分:试井简介试井的分类:稳定试井产能试井试井等时试井不稳定试井一、基本定义1、产能试井:改变若干次测试井的工作制度,测量在各个不同工作制度下的稳定产量及与之相对应的井底压力,从而确定井的产能方程,无阻流量,动态曲线,合理产量等。

2、不稳定试井:改变测试井的产量,从而在油层中形成一个压力扰动或变化,并测量由此所引起的井底压力随时间的不稳定变化过程。

二、试井目的估算完井效率、井底污染情况,判断是否需要采取增产措施,分析增产措施效果,估算地层压力、控制储量或原始地质储量,地层参数,判断边界情况,连续性等。

第二部分:产能试井方法及解释试井方法一、稳定试井测试方法:连续以3~4个不同的稳定产量生产(由大到小),每个产量生产都要求流压达到稳定;测量每个稳定产量及相应的稳定流压、油压、气油比和出砂量等,最后终关井测底层压力。

测试前要求先清井及初关井。

二、回压试井回压试井针对气井,其测试方法与油井的稳定试井相同。

三、等时试井测试方法:连续以3~4个稳定产量开井生产相同的时间,而不管流压是否达到稳定,但要求一定要进入径向流阶段。

在每个不同气嘴生产之间都插入一个关井压力恢复,而且要恢复到地层压力。

最后一次生产要延续很长时间,一直到流压稳定,称为延时测试,最后终关井得到地层压力。

四、修正等时试井测试方法:连续以3~4个稳定产量开井生产相同的时间,而不管流压是否达到稳定,在每个油嘴开井生产之间插入的关井时间相同,且关井时间常与开井时间相同。

同样有延时测试和终关井。

试井解释试井解释分为绘制产能曲线,写出产能方程,绘制流入动态曲线。

产能方程有指数式产能方程和二项式产能方程。

一、指数式产能方程n wf R g p p C q )(22-= (1) 式中:n —渗流指数,15.0≤≤n ,当1=n 时,气体为层流;当5.0=n 时,气体为纯湍流。

g q —气体流量 R p —地层压力 wf p —井底流压 对(1)式两边取对数有)lg(lg lg 22wf R g p p n C q -+= (2) 变形得C nq n p p g wf R lg 1lg 1)lg(22-=- (3)在双对数坐标纸上绘制)(22wf R p p -与g q 的关系曲线(直线)。

试精分析方法

试精分析方法

试精分析方法《试井分析方法》内容简述第一章绪论第一节试井的概念、分类&用途第二节试井的发展历史一、试井方法、试井分析理论的发展历史二、试井分析理论的发展方向:1.水驱油藏2.水驱气藏3.非牛顿流体 4.低渗透油气藏 5.异常高压气藏6. 凝析气藏7.复杂结构井8.数值试井9.井筒动力学对试井的影响。

第二章产能试井分析方法第一节油井产能试井分析方法:一、产能试井原理二、测试方法:1.工作制度; 2.测试程序:1)测地层压力2)工作制度顺序3)关井测压三、稳定试井曲线:1.指示曲线(p R-p wf)与q的关系曲线(直线型·曲线形·混合型·异常型)2.系统试井曲线: q、p wf、含水率f w 、含沙量S ct 、GOR与工作制度(油嘴)之间的关系3.流入动态关系曲线p wf与q之间的关系曲线,简称IPR曲线,对油井的生产动态预测四、产能试井分析方法:1.服从达西流动的分析方法2.服从非达西流动的分析方法:1) 二项式分析方法2)指数式分析方法3.产能试井分析步骤:1)整理试井质料2)确定产能方程3)作流入动态关系曲线4)确定合理工作制度五、应用实例:1-直线型指示曲线2-曲线形指示曲线第二节油气两相流产能试井分析方法一、地层压力低于饱和压力(p R二、井底压力低于饱和压力(p wf<=p b,p r>p b)三、应用实例:1-测试点流压全小于饱和压力2-部分测试点流压小于饱和压力第三节气井产能试井分析方法一、拟压力:1-拟压力定义2-拟压力的简化3-拟压力的计算二、气井产能试井分析方法:1-回压试井: 1)测试方法;2)测试资料分析方法:(1)二项式分析方法:1.二项式产能方程确定方法;2.二项式产能方程的用途:计算无阻流量,预测产能(拟压力方法|拟压力平方方法) 3.应用实例(2)指数式分析方法: 1.指数式产能方程确定方法;2.指数式产能方程的用途:(3)IPR曲线及其应用。

试井分析原理与方法

试井分析原理与方法
当到达边界后,由于无外来的能量补充,压力将继续下降,出现了压 力波传播的第二阶段。该阶段又可分为两个阶段:不稳定晚期和拟稳 定期。
不稳定晚期是指压降漏斗传到边界的前一段时期,有时也称为 过渡期。
压降漏斗传到边界,经过一段时间后,地层各点的压力下降相 对稳定,任一点的下降速度相同,此时称为拟稳定期。
4.试井分析方法
(1)试井分析方法求得的地层参数代表井附近及较大范围 内的平均有效渗透率,代表性强,也就是说这些参数是在 流体流动条件下测得的,与井的产能直接相关。因此,只 有通过试井分析方法才能确定工艺条件变化(如油层堵塞 和改造措施)引起的渗透率变化及相应的产能变化;
(2)试井工艺简单、成本低廉,成本较取心低的多; (3)试井不受开发阶段的限制,开发初期、中期、晚期什么时候都可
70年代Ramey、 Agarwal 、Mckinly 、Earlougher等 人研究出了以典型曲线分析为主的早期试井分析方法后, 现代试井解释方法有了重要进展。
1979年Gringarten在前人基础上提出了双对数压力典 型曲线分析法,1983年Bourdet又提出了压力导数典型曲 线分析法,到此,Gringarten典型曲线与Bourdet压力导 数典型曲线组合成复合图版,成为了石油工业标准,这也 就标志着现代试井解释技术的诞生。
t2
➢ 在Δt2这段时间产出的原油一部分是由于油藏中 原油流入井筒的结果,而另一部分仍是由于井
t1
筒流体的弹性膨胀,这种现象称为井筒卸载效
应。
在压力恢复情形,关井虽然井口产量q1立即变为0,但油藏中仍有流体继 续流入井内,即井底产量q2不为0,而是在Δt2的短时间内逐渐由q2下降至 0(图1b),这种现象叫井筒续流效应。如井筒卸载现象一样,它也是 井筒流体的弹性或压缩性引起的。

3-1试井分析基础理论(无因次部分需着重理解)

3-1试井分析基础理论(无因次部分需着重理解)

K=绝对渗透率, p=压力,MPa μ=粘度,mPa.s r=径向距离,m t=时间,h φ =孔隙度,% m Ct=综合压缩系数,1/MPa。 η =导压系数, m .MPa / mPa.s
2
2
• 导压系数定义为
3.6 K Ct 导压系数物理意义:单位时间内压力波波及的面 积 , 平方米/小时
PWBS(Pure Wellbore Storage)。
井筒储集效应
用“井筒储集常数”来描述井筒储 集效应的强弱程度,即井筒靠其中原油
的压缩等原因储存原油或释放井筒中压
缩原油的弹性能量等原因排出原油的能
力,并用C代表:
dV V C dP P
井筒储集效应
井筒储集常数C的物理意义:
在关井情形, 是要使井筒压力升高1MPa,
(3)渗透率和孔隙度为常数,
(4)单相、微可压缩的流体流动,流体的压缩系数和粘度为常数, (5)忽略重力影响,
(6)等温条件,
(7)忽略压力梯度2次项。
微可压缩流体的径向流方程:
2 p 1 p 1 p 2 r r r 3 . 6 t p (, t ) pi p ( r , 0 ) p i 172.8 Kh p r qB r r rw
二、试井的目的
归纳起来试井的主要目的有: 1、确定地层压力 2、估算测试井的控制储量、地层参数。 3、井底储层污染评价 4、探测测试井附近的油(气)层边界,包括断层特性的 评价 5、判断井间连通性和注采平衡分析 6、描述油藏中的非均质性。
目录
一、试井定义 二、试井的目的 三、试井的重要性 四、试井工艺与试井分类 五、试井分析技术的发展 六、不稳定试井分析基础 七、无因次变量 八、叠加原理 九、试井解释程序

试井 第二章

试井 第二章
8
K Ct
-导压系数,m2•MPa/(mPa•s)
导压系数是一个表征地层和流体“传 导压力”的难易程度的物理量。 导压系数的因次:L2/t
9
方程(2-1)在定解条件下的解为:
q B r2 p p( r , t ) pi [ Ei ( )] 345.6 Kh 14.4t
2
两边同时乘以rw2:
C r p r 2 r 36 . K t ( ) ( )
2 2 t w
p
rw
p
rw
2 2 p p Ct rw p 2 rD rD 36 . K t
32
p p p 2 . K rD rD ( 36 2 t) Ct rw
第二章 不稳定试井分析
第一节 不稳定试井的基本原理和 有关概念
1
开井生产时压力波传递示意图
Q 井筒 原始压力Pi
2
关井时压力波恢复示意图
Q 原始压力Pi 井筒
3
当油藏中流体的流动处于平衡状态(静止 或稳定状态)时,若改变其中某一口井的工作 制度,即改变流量(或压力),则在井底将造 成一个压力扰动,此压力扰动将随着时间的不 断推移而不断向井壁四周地层径向扩展,最后 达到一个新的平衡状态。这种压力扰动的不稳 定过程与油藏、油井和流体的性质有关。 因此,在该井或其它井中用仪器将井底压 力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测量出来,通过分析,就 可以判断井和油藏的性质。这就是不稳定试井 的基本原理。
中每一口井的生产在该点所产生的压降
的代数和。
使用叠加原理时应注意: 各井都应在同一水动力系统
16
1、多井系统的应用 井A
假设一个油藏中有
3口井A、B和C,分别 dAC

试井分析基础理论

试井分析基础理论

四、试井工艺与试井分类
1、常见不稳定测试
单产量测试
多级产量测试
本课程重点讲解以下的试井 分析: (1)定产量压降试井 (2)多级产量压降试井 (3)两产量试井 (4)探边测试
(5)定产量恢复试井
(6)多级产量恢复试井
2、试井的分类
• 依据不同标准,分类不同: • 根据流态分类:稳定试井与不稳定试井; • 根据流体分类:油井试井、气井试井、水井试
不稳定试井的技术内容
当油藏中流体的流动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稳 定状态)时,若改变其中某一口井的工作制度, 即改变流量(或压力),则在井底将造成一个压 力扰动,此压力扰动将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而不 断向井壁四周地层径向扩展,最后达到一个新的 平衡状态。这种压力扰动的不稳定过程与井、储 层岩石物性和储层流体的性质有关。
试井解释就是以渗流力学理论为基础,通
过对井的测试信息的研究,确定反映测
试井和储层特性的各种物理参数。
试井分析的理论基础包括:
▪ 稳定渗流理论 ▪ 不稳定渗流理论 ▪ 压力叠加原理理论 ▪ 信息论。
目录
一、试井定义 二、试井的目的 三、试井的重要性 四、试井工艺与试井分类 五、试井分析技术的发展 六、不稳定试井分析基础 七、无因次变量 八、叠加原理 九、试井解释程序
试井分析技术的近期发展
试井分析的5个研究热点和难点为: (1)一些复杂情况的试井分析方法的研究(多层、多
相、多井,低渗透,特殊油气藏) (2)井下永久压力实时监测与分析技术 (3)考虑流量影响的试井与试井分析技术。
要测试流量史的响应。 (4)数值试井分析技术 (5)试井的储层描述技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目录
一、试井定义 二、试井的目的 三、试井的重要性 四、试井工艺与试井分类 五、试井分析技术的发展 六、不稳定试井分析基础 七、无因次变量 八、叠加原理 九、试井解释程序

试井分析复习

试井分析复习

试井分析复习试井分析复习第⼀章绪论1、什么是试井?试井有哪些分类?答:(⼀)试井:以油⽓渗流⼒学为理论基础,以压⼒、温度、和产量测试为⼿段,研究油⽓藏地质和油⽓井⼯程参数的⼀种⽅法。

(⼆)分类:两⼤类,产能试井和不稳定试井。

(1)产能试井:回压试井、等时试井、修正等时试井、⼀点法试井。

(2)不稳定试井:单井试井(压⼒降落试井、压⼒恢复试井、探边试井)、多井试井(⼲扰试井、脉冲试井)。

2、什么是产能试井?什么是不稳定试井?答:(⼀)产能试井:是改变若⼲次测试井的⼯作制度,测量在各个不同⼯作制度下的稳定产量及与相应的井底压⼒,利⽤稳定试井分析理论研究测试井⽣产能⼒的⼀种动态⽅法。

(确定测试井(或测试层)的产能⽅程和⽆阻流量)(⼆)不稳定试井:改变测试井的产量,并测量由此⽽引起的井底压⼒随时间的变化,利⽤不稳定试井分析理论研究测试井测试层特性参数的⼀种动态⽅法。

3、阐述产能及不稳定试井的主要⽤途。

答:(⼀)产能试井:确定测试井的产能;对单井进⾏动态预测。

(⼆)不稳定试井:确定油⽓藏类型(孔隙结构性质);确定原始地层压⼒;确定地下流体流动能⼒;判断完井效果;确定措施井及层位,确定是否需要采取增产改造措施;判断增产改造措施的效果;推算探测范围和估算单井控制储量;判断边界性质、距离、形状和⽅位等;判断井间连通情况,确定连通厚度及连通渗透率⼤⼩;判断地层渗透率的⽅向性发育情况。

(10条)4、产能及不稳定试井的类型有哪些?(同上)5、⽬前试井存在的问题答:由于油⽓藏及其中流体流动的复杂性,因此,⽬前在许多复杂流体流动和复杂介质中的试井分析理论与⽅法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驱油藏、⽔驱⽓藏、⾮⽜顿流体、低渗油⽓藏、异常⾼压油⽓藏、凝析⽓藏、复杂结构井、数值试井、井筒动⼒学对试井的影响)多相流动:⽬前已投⼊开发的绝⼤多数油⽓藏都进⼊了⾼含⽔期,油(⽓)⽔关系复杂,多井⼲扰问题突出,储层孔隙结构可能已发⽣变化。

多层合采:多个⼩层合采、层间存在⼲扰。

试井理论基础及技术应用

试井理论基础及技术应用

试井理论基础及技术应用摘要试井是油气藏工程的组成部分,它涉及到油层物理、储层物性、流体性质、渗流理论、计算机技术、测试工艺、测试工艺和仪器仪表、设备等各个领域,是勘探开发油气田的主要技术手段和基础工作之一。

为了给油藏综合治理和制定单井措施提供重要依据,各油田不断改进抽油井试井工艺,完善解释方法。

目前主要通过起泵测压、环空测压、液面监测和随泵测压等方法进行抽油井试井。

起泵测压主要用于测静压;环空测压受井深、井斜的影响不能大面积推广;液面监测简便易行, 但折算井底压力的精度受到泡沫段和油液界面位移的影响;随泵测压可准确地反映井底压力的波动变化,能够指导抽油井措施的实施。

对井底压力的折算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要分别确立适合各区块的液面折算井底压力的经验公式和计算方法,同时用环空实测压力与液面恢复方法进行对比验证其准确性。

现场实践证明,准确的试井资料在油藏动态分析和油井措施制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抽油井试井;折算井底压力;分析方法概述1.1 试井分析的含义所谓“试井”,顾名思义,就是对油井、气井、水井进行测试。

测试的内容包括产量、压力温度和取样等等。

试井( WELL TESTING OR WELL TEST )是一种以渗流力学理论为基础,以各种测试仪表为手段,通过对油井、气井或水井生产动态的测试,来研究油、气、水层和测试井的各种物理参数、生产能力以及油、气、水层之间的连通关系的方法。

1.2 试井方法的种类1.2.1产能试井它包括稳定试井和等时试井等,指的是通过改变若干次油井、气井或水井的工作制度,测量在各个不同工作制度下的稳定产量及与之相应的井底压力,从而确定测试井或测试层的产能方程和无阻流量(AOF)的一种方法。

1.2.2不稳定试井它指的是通过改变测试井的产量,测量由此而引起的井底压力随时间的变化,并运用此资料和其它资料,定量解释和分析该测试井和测试层的许多参数,为油气田勘探和开发提供依据。

试井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本井控制地层特性的,它还可进一步划分为压力恢复试井、压力下降试井和中途测试(DST);是为了确定两井之间连通的地层特性的,则还可分为干扰试井和脉冲试井。

31_常规不稳定试井分析方法

31_常规不稳定试井分析方法

用井的半径定义
tD Ctrw2
定 义
用折算半径定义
3.6Kt
tD Ctrw2e

3.6Kt
是 唯
用油藏面积定义
tD Ct A

3.6Kt

用裂缝半长定义
tD
Ct
r2 f19
无因次量
用无因次量来讨论问题有许多好处:
1、关系式变得很简单,易于推导、记忆和应用
2p r2
1 r
p r
Ct
3.6K
Kh
(lg
K
Ct rw2
0.9077)
写成压差形式:
p
pi
pwf
(t)
2.121103 qB
Kh
lg
t
2.121103 qB
Kh
(lg
K
Ct rw2
0.9077)
二、叠加原理
所谓“叠加原理”就是:如果某一线性微 分方程的定解条件也是线性的,并且它们都可 以分解成若干个定解问题,而这几个定解问题 的微分方程和定解条件相应的线性组合,正好 是原来的微分方程和定解条件,那么,这几个 定解问题的解相应的线性组合就是原来的定解 问题的解。
2
一、最简单的试井解释模型
水平,等厚,均质,无限 大地层,弱可压缩液体,一口 井以稳定产量生产,服从达西 定律,等温渗流,忽略重力和 毛管力。
最简单的试井解释模型
2 p
r
2
1 r
p r
1
3.6
p t
p(,t) pi
p(r,0)
pi
k ct
qB
172.8
Kh r
p
r rrw
导压系数是一个表征地层和流体“传导

试井理论部分

试井理论部分

q

Ⅲ I
ρP
ⅣLeabharlann 图1 指示曲线类型稳定试井的分析
三、单相流稳定试井分析
1、线性产能方程及其确定 图1直线型指示曲线I可用以下线性方程表示:
q=J△pp
生产压差,MPa 生产压差, 采油指数,m3/d·MPa 采油指数, /d· 产量,m3/d 产量,
(1)
线性产能方程的确定:根据测试工作制度的产量和压力 数据,作图于△pp ~q的座标系上得直线,量出直线的斜率, 其倒数即为J,于是便确定了方程(1)。
稳定试井的分析
稳定试井也可称为系统试井, 稳定试井也可称为系统试井,其 具体做法是:依次改变井的工作制度, 具体做法是:依次改变井的工作制度, 待每种工作制度下的生产处于稳定时, 待每种工作制度下的生产处于稳定时, 测量其产量和压力以及其它有关的资 料;然后根据这些资料绘制指示曲线、 然后根据这些资料绘制指示曲线、 系统试井曲线;得出井的产能方程, 系统试井曲线;得出井的产能方程, 确定井的生产能力、合理工作制度和 确定井的生产能力、 油藏参数。 油藏参数。
2、指数式产能方程及其确定 1)指数式产能方程 其指示曲线如图1中的曲线Ⅱ,各测点流压均高于饱和压 力。曲线Ⅱ可用以下指数式方程表示。 指数,≤n<1 系数
稳定试井的分析
q=C(pR-pwf)n
地层压力,MPa
(2) 流压,MPa
当n=1时,式(2)变为式 q=J△pp ,此时 C=J。 系数C 2)系数C、n的确定 在双对数坐标系中,以q为纵轴,、(pR - pwf)为横轴作 图得一直线,称指数式特征曲线。读得该直线在纵轴上的截距 为C,斜率为n,于是便确定了方程(2)。
稳定试井的分析
4、单相流稳定试井资料解释 1)整理试井资料 (1)试井数据列表:将各工作制度下取得的 数据列表。 (2)绘制试井曲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试井分析的理论基础及方法论试井分析是建立在弹性渗流理论基础之上的,它涉及到了许多复杂的数学问题,并且与地质、工程有关。

第一节理论基础一、不可压缩液体的稳定流动1、稳定流动与不稳定流动稳定流动:流动仅为坐标的函数,q、p不随t变而变。

不稳定流动:q或V渗流和P不仅是坐标的函数,而且也是时间的函数。

2、单相流和平面径向流单相流:流线彼此平行,各处渗流面积不变;垂直流线截面的各点压力相同,渗流速度相同,压力和速度都为流动方向上X轴的函数即符合达西定律V X = - K/μ* dP/dX平面径向流:流线在平面上向中心汇聚,并以井眼轴线为中心的各同心圆上,各点压力相同,速度相同,以井眼轴线为中心的极坐标上,各点压力和速度只与半径R有关,即V = K/U *DP/DR3、不可压缩与可压缩流体不可压缩流体:流体V不随P的变化而变化。

可压缩流体:可压缩流体的体积随P的变化而变化。

M = ρυ,C = -1/V * dV/dp; 从而可导出:ρ= ρo e c(p-po) ,此式据麦克劳林级数展开,取前二项近似,可得:ρ= ρO((1 + C(P - P O ))1、稳定渗流的应用V = K/U *DP/DR ,据初始条件及内外边界条件,可推得:q = 5.429*102kh/Bulnr e/r w * (P e - P wf)此式为系统试井或称为稳定试井的理论基础,据此式可得油井指示曲线公式:q = PI*ΔP , 式中:PI为采油指数,ΔP为生产压差。

稳定试井的目的是确定井的合理工作制度,确定井的地层参数以及了解油井生产能力。

气井的稳定试井也称为产能试井。

P = P e– qu/2πkh * ln r e / r压力分布呈压降漏斗。

二、弹性液体的不稳定渗流1、渗流过程⑴不稳定期(遇到外边界之前)⑵过渡期(遇到外边界之后,在拟稳定期开始之前;图上的晚期不稳定段)⑶拟稳定期(对封闭地层而言,DP/DT = 常数;对定压边界而言,DP/DT = 0 ; 满足这一条件,就意味着拟稳定期开始。

)2、基本微分方程和压降公式⑴ 基本微分方程油藏的岩性比较均一、岩石颗粒分选性、磨圆度以及孔隙结构比较均一,没有裂缝,即我们所称的均质油藏。

从物理模型而言,在不考虑微层理的影响下,可作如下假设: ① 均质地层(h 、k 、Ф为常数)和均质流体(μ为常数);② 压力梯度小;③ 流体是弱可压缩,压缩系数为常数;④ 不考虑重力作用和流体惯性力,井筒储集系数不变,流体流动符合达西定律。

相应的数学模型:① 运动方程 υr = k / μ * dp/dr② 状态方程 ρ = ρo ( 1 + C (P - P o ))③ 连续性方程(质量守恒定律)()()ρρυΦ∂∂-=∂∂tr r r r 1 考虑上述假使条件后,可推出扩散方程:tp k C r p r r p t ∂∂Φ=∂∂+∂∂6.312μ 式中:g g w w o o r t S C S C S C C C +++=η:水力扩散系数或导压系数,表示渗流阻力的大小,单位m 2/h 上式为不稳定试井的基础。

⑵ 压降公式无限大地层中液体向一口井作平面径向流,且定产量生产,此时初始条件:p (r,0)= p i外边界条件:p (∞,t )=p i 内边界条件:wr r r p r B kh q =⎪⎭⎫ ⎝⎛∂∂=μπ8.172 或 khqB r p r w r r πμ8.172=⎪⎭⎫ ⎝⎛∂∂= 求解此方程请参阅《油气井测试》P 21~23。

结果为:()⎥⎦⎤⎢⎣⎡⎪⎪⎭⎫ ⎝⎛---==t r E kh qB p t r p p i i ηπμ4.146.345,2E i (X )为Exponential Integral Function 幂积分函数,定义如下: ()μμμd e x E x i ⎰∞--=-当X<0.01时,可近似表示为:()()x x x E i 781.1ln 57721566.0ln ≈+≈-当wf w p p r r ==,时的解为:⎥⎥⎦⎤⎢⎢⎣⎡+⎪⎪⎭⎫ ⎝⎛--=-=∆S t r E kh qB p p p w i wfi 24.146.3452ηπμ 当01.04.142〈t r w η时(该条件很容易满足),有⎥⎥⎦⎤⎢⎢⎣⎡⎪⎪⎭⎫ ⎝⎛++⨯-+⨯-=⎪⎪⎭⎫ ⎝⎛+-=--S r C k kh qB p t kh qB S r t kh B q p p w t i w i wf 8686.09077.0lg 10121.2lg 10121.22085.8ln 6.3452332φμμμηπμ此式为压降试井的理论基础。

3、叠加原理与应用⑴ Supperposition Theorem or Principle of Supperposition Method 叠加原理源自数学,其意思是:在线性关系的变量中,总体的变化等于各简单的变化总和(可参阅教材P4)。

这意味着可将一个复杂的解分解成几个简单的解或者说几个简单的解的叠加可得到一个复杂的解。

压降叠加原理:地层中任何一点处的总压降等于油藏中每一口井因生产或注水在该点产生的压力降的总和。

⑵ 应用① 压力恢复公式假设情况如右图q t t p ∆+ 1p ∆-q t ∆ 2p ∆21p p p ∆+∆=∆用压降公式可导出下式:tt t kh qB p t p p p p i ws i ∆∆+⨯-=∆-=∆-lg 10121.2)(3μ 上式是由霍纳于1953年提出的即著名的霍纳公式;若以)(p wf t p 为基值,则可推出如下公式:⎪⎪⎭⎫ ⎝⎛++Φ⨯-===∆-S r C kt kh B q p t p t p w t p i p wf ws 8686.09077.0lg 10121.2)()0(23μμ 因而可得到:⎪⎪⎭⎫ ⎝⎛++Φ+∆∆+-⨯+=∆-S r C kt t t t kh B q t p t p w t p p p wf ws 8686.09077.0lg lg 10121.2)()(23μμ当max t t p ∆〉〉时,1,≈∆+≈∆+p p p p t tt t t t ,此时有⎥⎥⎦⎤⎢⎢⎣⎡⎪⎪⎭⎫ ⎝⎛++Φ⨯++∆⨯=⎪⎪⎭⎫ ⎝⎛++∆⨯+≈∆---S r C k kh B q t p t kh B q S r C t k kh B q t p t p w t p wf w t p wf ws 8686.09077.0lg 10121.2)(lg 10121.28686.09077.0lg 10121.2)()(23323μμμφμμ上式为简化的霍纳公式,1950年由Miller 、Dyes 、Hutchinson 三人提出,故也称为MDH 公式。

② 变产量情形的处理(第三章第一节中讲)③ 两井或多井同时生产的压降叠加(自学)④ 模拟无流动边界(断层)(在第三章第二节中讲)第二节 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一、无因次量(Dimensionless Quantities )一般来说,引进的无因次物理量是该物理量与别的一些物理量的组合,并和该物理量本身成正比。

试井上常见的无因次量有: Bq p kh p D μ310842.1-⨯∆= 26.3w t D r C kt t φμ= , 22wt D hr C C C πφ= ,w D r r r = 26.3we t De r C kt t φμ=,A C kt t t DA φμ6.3= ,26.3f t Df x C kt t φμ= 通过使用无因次量后,无限大地层压降解和扩散方程可分别写成:⎥⎥⎦⎤⎢⎢⎣⎡⎪⎪⎭⎫ ⎝⎛--=D D i D t r E p 4212 , D D D D D D D t p r p r r p ∂∂=∂∂+∂∂122 使用无因次量的优点:1、由于若干有关的因子已经包含在无因次量的定义之中,所以往往使得关系式变得很简单,因而易于推导、记忆和应用。

2、由于使用的是无因次量,所以导出的公式不受单位制的影响和限制,因而使用更为方便。

3、可以使得某种前提下的讨论具有普遍意义,这就是说,使得讨论的结果可以适用于满足该前提的任何实际场合即解释图版成为可能。

二、井筒储集常数(Wellbore Storage Constant )1、概念井筒储集效应:是指井筒系统内的流体(油、气),由于井筒压力变化而产生弹性能量的释放或聚集所引起的该井流量的变化。

井筒储集系数:是描述井筒储集效应的强弱程度,可定义为在井筒条件下单位压力变化时的井筒流体体积变化量,pv C ∆∆= ,13-MPa m 2、C 的求法⑴ 井筒充满单相液体时(如油),因为p v v C o ∆∆=1 ,pv c ∆∆= 所以,wb wb o C v c vC c ==或⑵ 井筒未充满单相液体时,因为lp p l v v 31080665.9,-⨯=∆=∆μ,所以 M P a m v p v c /,10665.8.933ρμ-⨯=∆∆=⑶ t p ∆-∆关系图,因为在纯井筒储集阶段,24qt v =∆,∴ pqt p v c ∆=∆∆=24 ; t c q p 24=∆ ;所以,对纯C 的数据作关系图,得斜率m ,从而求出c 。

如果直线不过原点,则要对时间进行校正,使其过原点。

m qB c 24=三、表皮效应与表皮系数(Skin Effect & Skin Factor )31.84210s kh p S q Bμ-∆=⨯ 地层污染评价标准:均质油藏 S=0无污染,大于0有污染,小于0增产措施有效;双重介质油藏 S=-3无污染,大于-3有污染,小于-3增产措施有效无污染。

第三节试井分析方法论(Problem-Solving Phylosophy)一、试井分析实质内容试井分析实质上就是将不稳定试井中记录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获取由这些信息反映出的地层特征。

不同试井所获取的信息可用不同的分析手段即试井分析方法进行处理。

尽管油藏形状各异,性质千差万别,但由于油藏系统是一个未知系统,而对未知系统的分析总是按固定的模式去进行的。

因此,不同试井分析方法所遵循的解决问题过程,实质上是固定不变的,这种分析过程从系统分析的角度来看,就十分明显了。

正问题:I×S=O 反问题:O/I=S如何解正问题呢?1、先假设某一已知系统属于未知系统;2、对该系统施加输入信号(即进行试井);3、建立这一已知系统在A信号下的物数模型;4、求解物数模型;5、得出A信号下反映该假设已知系统的特征信息(可以以数据形式,也可以是曲线的形式等)实质上,上述为试井分析的理论工作。

如何解反问题呢?目前需对一未知油藏系统进行分析,由于油藏系统的有限性,尽管目前性质未知,但它必属于已知(并求出了其特性)的那些系统中的某一种,如何判断它属于那种已知系统呢?1、 对该井未知系统施加一定的信息(试井或变产量或变压力)2、得出反映该未知系统特性的输出信息(压力和产量变化史),一般来说,对于一个系统,施加某一输入,一定能得到某一输出;但对于不同的系统,施加同样的信号,一般将得到不同的输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