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医生工作站的设计与门诊流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门诊医生工作站的设计与门诊流程
1 引言
完整的患者医学记录是医学研究的重要信息资源,这类资源在手工作业环境下,大部分被抛弃了。著名的麻省总医院(MGH)开发的COSTAR系统在60年代初开始并发展到今天成为大规模的临床患者信息系统。国际上,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开始就定位在以电子病历(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EMR)为中心。在我国,专家们把HIS分为管理信息系统(MIS)和临床信息系统(CIS)。MIS管理成分较大,目前已比较成熟,从二十世纪80年代年微机在全国推广应用以来,许多医院逐步实现了MIS。CIS的技术难度较大,我院在实现了MIS后开始了对CIS的研究。在整个设计和实现的过程中我们体会到医生工作站是CIS的轴,只有把医生工作站打造得科学、实用,CIS才会转起来。2医生工作站在CIS中的位置及其基本功能
就门诊而言,一个患者的门诊经历,包括挂号、候诊、看医生、交费、取药、抽血、化验、检查、治疗等,是围绕着医生的诊疗行为而形成的门诊流程。可以说,没有医生的诊疗行为,门诊的业务流程就不存在,CIS也就无从谈起。显然,患者医疗的数据是CIS的核心,医生工作站是发出和接收这些数据的集合处,是CIS的轴。
我们认为,中医的望、闻、问、切、开方下药,西医的症状体征、病史采集、检验检查、处方治疗,是医生诊病行为的经典,医生工作站平台必须具备这些基本功能。我们眼前有这样一幅场景:患者进入诊室坐到诊桌前,医生接诊用计算机记录病史、症状和体征,开出各种检查检验申请。患者按医嘱做完检查再坐到诊桌前时,就可以通过医生眼前的计算机,看到自己的各种检查结果和医生根据诊断开出的处方,进而根据自己的支付能力选择治疗方案。医生开处方时,可以得到系统许多规范用药的提示。这样的工作站既是医生的诊病助手,又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3打造门诊医生工作站三部曲
我院采用合作开发的模式建立CIS,为了营造这个充溢着人性化的就医场景,我们经历了三部曲。
3 1 门诊流程再造
门诊医生工作站是门诊流程的中心环节,它的改变势必牵动上下环节,打造这个工作站的第一步就是要作流程再造的设计。在合作开发模式下,这个设计方案必须由医院提交。我们在建设MIS的时候就有体会:只有当医院管理者拿出清晰的思路时,计算机系统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我院在1993年实现计算机门诊收费管理,1996年实现以挂号、收费、发药为主线的门诊经济信息计算机管理,都曾经是门诊工作方式、管理模式方面的一次变革。这一次的系统改造,又将是一次门诊流程变革。
流程设计如下:
①门诊各开诊科室预先计划开诊项目和安排出诊医生,谓之排班;
②患者第一次来院领取一张诊疗卡,作为在本院挂号、交费、采样、治疗、查询等就医登记的工具,卡号是患者在本院就医的唯一身份;
③挂号时如果患者没有特指,系统即将患者分配到相应科,并安排在诊室队列最短的那位医生名下;
④患者按挂号收据的指引到相应的科室;
⑤预诊护士引导患者在医生诊室门前等候,期间可根据候诊厅情况调整候诊队列,引维持良好的秩序;
⑥医生在自己名下的待诊队列中点击名字发送到诊室门楣上的电子屏。病人进入后,医生使用工作站平台接诊,完成简单的门诊病历,在得到患者的认同后向患者提交一张打印的治疗方案;
⑦患者到收费处,收费员刷卡即完成收费;
⑧患者到取药处,递上诊疗通知单,即可取到药师根据系统传输的信息提前准备好的药品;
⑨患者到采样中心,采样人员刷卡,打印出相应的样本标签,贴在采样器皿上。检验科收到标本即核对系统显示的患者信息并进行化验分析,各类仪器产生的结果自动转换为统一格式的检验报告;
⑩患者到检查科室,影像、B超等物理辅助诊断科室的医生已经在影像工作站、B超工作站上查看到门诊医生申请时对患者的病情描述。对患者进行检查后,对检查所见进行描述,形成了带有图像的检查报告;
B11 患者到注射室,治疗护士刷卡,根据系统提示信息为病人备药治疗,并对治疗过程进行登记。
一个循环下来,患者的门诊信息完整地记录在计算机系统中,院长、部门负责人、科室主任、医生以及各环节操作人员、患者本身,都可以通过系统的信息服务功能查询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3 2 连接检验检查系统
检验是医生诊病的重要辅助手段,现代医院中使用影像、超声等设备进行检查的项目也越来越多,它们对医疗的质量和效率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在实际工作中,检验检查的预约、执行、报告处理等过程需要有大量的信息交换,计算机系统的应用会加快这些信息处理和交换的流程。如果医生工作站得不到患者的这些信息,它的功能只能说实现了一半。我们在联接医生工作站和检验系统的工程上遇到不少难题,不断根据实际调整开发路线,最后购买了社会上比较成熟的产品进行系统嵌接。同时促进已经引进的B超工作站尽快正常使用,把检验系统和B 超工作站迅速整合到已经启用的门诊系统中。由于检验和B超检查是我院辅助诊疗项目的重头,医生工作站与这两个工作站接通了,功用呈现成倍的提升。
3 3 组织充分的信息资源
打造的医生工作站如果医生不愿意用,CIS就转不起来。医生工作站能为医生提供多少信息服务,是医生是否愿意使用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把可提供给医生的信息资源分为三类,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组织。
一是系统在医生日常工作时所作出的一些快速反应。例如开处方时,提供临床药剂师式的服务;开了检验检查申请后,能将结果迅速反馈回来;制订治疗方案时,能提供病种治疗方案范本,同时可以根据患者的支付能力调整治疗方案等,这些都靠后台基础数据资料支持。在整理这些基础资料时,我们采取兵团作战的方式,例如医教科提供病种治疗方案范本,财务科提供诊疗收费项目内容及其价格,药剂科提供药品属性资料,总务科提供消耗用品信息,病案室提供国际疾病诊断编码等。
二是病人历次看病资料的提取以及个人工作情况的查询。患者的历次诊疗记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