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4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合集下载

课程与教学论试卷及答案3套

课程与教学论试卷及答案3套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一)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的教育家是( )A.杜威B.洛克C.凯洛夫D.赫尔巴特2.( )是指向于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

A.教学过程B.教学原则C.教学方法D.教学设计3.“精神助产术”的确立者是()A.苏格拉底B.亚里士多德C.柏拉图D.黑格尔4.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的著作是(《》)。

A.课程B.课程编制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D.怎样编制课程5.五六十年代出现了所谓的“三大新教学论流派”,( )是其中之一。

A.行为主义教学论B.人本主义教学论C.尝试教学论D.发展性教学论6.杜威实现课程与教学一体化的具体途径是( )A.从做中学B.反省思维C.主动作业D.问题教学7.被看作是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传统模式的是( )A.情境模式B.目标模式C.批判模式D.过程模式8.范例教学的三个基本特性是( )A.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B.基本性、全面性、范例性C.个体性、基础性、范例性D.全员性、基本性、范例性9.“非指导性教学”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 )A.一般发展B.自我实现C.全面发展D.情感发展10.( )是具体体现在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中的教育价值。

A.教育目的B.教育目标C.课程与教学目标D.课时目标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空,每小题2分,共20分)1.()中的()可以说是我国乃至世界最早的教育学专著,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先秦时期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经验。

2.()标志着教学论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

3.古希腊教育包括斯巴达()教育和雅典的()教育。

4.()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位对发现学习从理论上进行详细研究、周密论证的教育学家。

5.5.博比特的()问世标志着课程作为一门研究领域的诞生。

6.课程评价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道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 课程与教学论的学习意义。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试题及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试题及答案

----------------------------精品word 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1.课程设计的基本要素包括课程目标、 、学习活动、 和其他要素。

2.教学过程的基本构成要素是 、学生、 ·3.教学模式的结构应该包括 、功能目标、实现条件、 和评价。

4.多媒体计算机系统在教学中主要有两种应用模式:课堂教学模式和 模式.5.根据教学语言表达方式,把教学语言划分为——性语言、论证性语言、 性语言和描述性语言。

6.为了使课程与教学评价工作更为有效,根据对象发展的进程,根据不同时期有不同进度、目的和重点的实际情况,评价可以分成三类: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 。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l0分。

在每小题后面的括号内,根据自己的判断填上“正”或“误’)1.教学过程就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

( )2.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考虑内容本身的性质。

( )3.板书的艺术特点之一是要具有示范性。

( )4.学术理性主义取向课程注重教学的内容,强调传统文化的传递与继承,通常以逻辑组织严密的分科课程的面貌出现。

( )5.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对象主要是对教师的评价.(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什么是教学?2.简述情境一陶冶教学模式的内涵。

3:什么是螺旋式课程组织?4.简述课堂教学评价的含义。

四、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结合实践分析当前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重点。

2.试述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答案11一、填空题(共6小题,共l0分)1.课程内容 评价 2.教师 数学内容 3.理论基础 活动程序4.个别化教学 5.叙述 说明 6.终结性评价二、判断题(共5小题,共l0分)三、简答题(共4小题,共40分)1.教学:从广义上讲,教学是指教者指导学习者进行的一切有目的的学习活动。

课程与教学论各章测试题

课程与教学论各章测试题

《课程与教学论》各章测试题第—章课程与教学概论一、选择题1.在西方英语世界中,“课程”最早出现在:()A.《教育漫话》 B.《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课程》C.《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D.《大教学论》2.“五段教学法”属于:( )A.斯宾塞 B.赫尔巴特学派 C.杜威 D.凯洛夫3.()是最早为分科课程提供心理学理论基础的人。

A.杜威 B.赫尔巴特 C.夸美纽斯 D.泰勒4.必修课程的本质特点(区分正规课程与非正规课程的主要标志)是( )。

A.强制性 B.自由性 C.开放性 D.自主性5.“儿童中心”、“做中学”的课程与教学观,主要是受哲学流派的影响()A.存在主义 B.实用主义 C.分析哲学 D.语言哲学6.____认为,课程就是儿童自己组织的一系列活动。

( ) A.学科课程论 B.活动课程论C.隐性课程论 D.显性课程论7.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确立的标志是()。

A.拉特克称自己的新的教学技术为“教学论”B.赫尔巴特出版《普通教育学》C.卢梭出版《爱弥尔》D.夸美纽斯出版《大教学论》二、名词解释课程教学传统教学论现代教学论三大新教学论流派三、简答题1.为什么说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2.简述课程与教学关系的主要观点。

3.分析课程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关系。

四、论述题试述“泰勒原理’的主要内容与历史贡献五、案例分析这是罗杰斯本人执教的一堂课的情况:这门课程完全是无组织的,确实是这样。

在任何时候,任何人,甚至是教师本人都不知道课堂的下一刻会出现什么,会出现哪些讨论课题,会提出哪些问题,会形成什么样的个人需要、感情和情绪。

……他用一种友好的、轻松的方式与学生一起围着一张大桌子坐下,并且说,如果我们表达自己的意愿并作自我介绍,那是令人高兴的。

接踵而来的是一阵紧张的寂静,没人说话。

最后,为了打破这种沉默,一位学生羞怯地举起手,发了言。

又一阵令人不快的安静,然后,又有一位学生举手。

此后,举手更多了。

教师从没有催促任何学生发言。

《课程与教学论(本科必修)》2011期末试题及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本科必修)》2011期末试题及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本科)》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课程设计的特点是( )。

A.课程的适应性
B.课程设计的体制以统一的模式为主
C.注重学生发展与贴近生活实际
D.加强课程的综合性
2.比较典型的实行中央集权型课程管理模式的国家为(
A.法国 B.美国
C.日本 D.瑞典
3.根据课程与教学评价的主体,可以把评价分为( )。

A.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B.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
C.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
D.相对性评价与绝对性评价
4.( )的课程管理模式强调社会需求多样化,强调学校自身的独特性,强调学生的个
别差异,强调发展人的个性,实质上强调以人的发展为本。

A.中央集权型 B.地方分权型
C.混合型 D.蛋糕型
5.( )总结出学习的四条规律:习得律、条件强化、泛化作用和消退作用。

A.华生 B.罗杰斯
C.杜威 D.斯金纳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6.所谓教学手段,是指师生为实现预期的____,开展教学活动、相覃传递信息的--------或设备。

7.导课的针对性指教师在教学中既要考虑教学内容的需要,教学内容的需要,又要顾及____的特点。

8.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遵循连续性、--------一和一-------一原则。

9.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非言语表达艺术是非常丰富的,它一般要通过____、手势、---- 、眼神、体态等来表达。

2011年《课程与教学论》精选试卷

2011年《课程与教学论》精选试卷

课程与教学论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的教育家是( )A.杜威B.洛克C.凯洛夫D.赫尔巴特2.“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 )A.活动分析B.解放兴趣C.八年研究D.泰罗主义3.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假设的是( )A.赞科夫B.巴班斯基C.维果茨基D.列昂节夫4.确定学习者需要的过程本质上是( )A.教师提供选择的过程B.家长提供选择的过程C.学习者自由选择的过程D.学校提供选择的过程5.( )是指向于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

A.教学过程B.教学原则C.教学方法D.教学设计6.“精神助产术”的确立者是()A.苏格拉底B.亚里士多德C.柏拉图D.黑格尔7.( )提出,课程开发的任务之一,是要提供实施的“过程原则”。

A.斯腾豪斯B.泰勒C.塔巴D.奥利沃8.“副学习”概念的提出者是( )A.克伯屈B.杰克逊C.巴罗D.杜威9.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的著作是(《》)。

A.课程B.课程编制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D.怎样编制课程10.施瓦布主张,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应是( )A.工作分析B.课程审议C.活动分析D.职业分析11.五六十年代出现了所谓的“三大新教学论流派”,( )是其中之一。

A.行为主义教学论B.人本主义教学论C.尝试教学论D.发展性教学论12.杜威实现课程与教学一体化的具体途径是( )A.从做中学B.反省思维C.主动作业D.问题教学13.被看作是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传统模式的是( )A.情境模式B.目标模式C.批判模式D.过程模式14.( )的本质含义在于鼓励教师对课程实践的反思批判和发挥创造作用。

A.目标原则B.量力性原则C.过程原则D.思想性原则15.“道尔顿制”的确立者是( )A.巴班斯基B.布卢姆C.帕克赫斯特D.瓦根舍因16.范例教学的三个基本特性是( )A.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B.基本性、全面性、范例性C.个体性、基础性、范例性D.全员性、基本性、范例性17.“非指导性教学”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 )A.一般发展B.自我实现C.全面发展D.情感发展18.( )是具体体现在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中的教育价值。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库附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库附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库附答案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库附答案一、单选题1、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任务是(D)A.揭示课程论与教学论规律B.研究课程问题和教学问题C.现象·问题和规律D.揭示规律、确立价值、优化技术2、在课程教学方面,总结先秦时期儒家教育思想之大成,提出教学相长、长善救失教学教育原则的教育专著是:A.《礼记,学记》B.论语C.《礼记,内则》D.《礼记,王制》3、美国学者(C)1918年出版《课程》一书,是课程论作为独立学科诞生的标志A杜威B布鲁纳C博比特D泰勒4、“非指导教学”理论的创立者是(C)A、斯金纳B、赞可夫C、罗杰斯D、布鲁纳5、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

A.儿童中心论的代表;B.教师中心论的代表;C.劳动教育中心论的代表;D.活动中心论的代表6、在1951年提出“范例教学”主张的是()。

A.赫尔巴特;B.瓦·根舍因;C.怀特海;D.克伯屈7、19世纪中叶,()发表了一篇文章:《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真正从社会生活的角度确立了科学在课程中的优势地位。

A.赫尔巴特;B.赞可夫;C.怀特海;D.斯宾塞8、校风属于()。

A.显性课程;B.综合课程;C.隐性课程;D.活动课程9、课程评价的功能具体表现在(D)A、导向规范功能B、诊断鉴定功能C、激励改进功能D、以上三者10、施瓦布课程开发的主要方法是(D)A、个体审议B、集体审议C、讨论D、实践活动11、下列不是课程评价取向(A)A.创生取向B目标取向C.过程取向D.主体取向把意识水平区分为三个领域:认识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领域的教学论专家是()。

CA、巴班斯基B、加涅C、布卢姆D、顾泠沅12、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是()。

DA、实验法B、谈话法C、讨论法D、讲授法13、课程目标的形式取向不包括(D)A、普遍性目标B、行为性目标C、生成性目标D、习惯性目标14、当代小学课程内容应体现的基本原则不包括(C)A、基础性B、时代性C、创造性D、综合性15、____认为,课程就是儿童自己组织的一系列活动。

全国2011年7月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全国2011年7月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全国2011年7月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题第一篇:全国2011年7月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全国2011年7月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题课程代码:0046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被认为是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奠基者、开创者是(A)A.博比特C.查特斯2.学术中心课程主张课程的(B)A.相关化 C.融合化3.“泰勒原理”的深层价值取向是(A)A.技术兴趣 C.解放兴趣B.实践兴趣D.建构兴趣 B.专门化 D.广域化B.麦克尼尔D.波特4.维果茨基在其“文化—历史心理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C)A.“基础教养论” C.“最近发展区”B.“中间语言”D.“居室教育学”5.旨在阐明“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经典教育著作是(B)A.《教学的艺术》 C.《实验教学论》B.《大教学论》D.《教育学讲授纲要》6.在赫尔巴特四个教学“形式阶段”中,“把业已形成的知识系统通过应用于各种情境而使之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属于(D)A.明了阶段 C.系统阶段B.联合阶段D.方法阶段7.首次明确提出把心理发展的研究作为教学总原则的基础的是(C)A.福禄贝尔 C.裴斯泰洛齐B.奥苏贝尔D.拉特克8.提出“任何学科都能够用在智育上是诚实的方式,有效地教给任何发展阶段的任何儿童”的是(D)A.赞科夫 C.瓦根舍因B.皮亚杰 D.布鲁纳第1 页、9.范例教学的特殊之点在于“范例”,范例的基本特征是(A)A.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 C.具体性、精确性、范例性B.具体性、学术性、范例性 D.基本性、专门性、范例性10.“给学生一篇文章,学生在五分钟内不靠帮助或参考书,能够识别出它的风格”这个教学目标的取向属于(C)A.生成性目标取向C.表现性目标取向B.普遍性目标取向 D.行为目标取向11.在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的关系问题上,认为“教育为社会生活作准备,学校课程是使学习者适应当代社会生活的工具”,这种观点是(B)A.主动适应论 B.被动适应论C.相互作用论D.超越论12.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对应的学习方式是(A)A.探究性学习B.自主性学习C.社会性学习D.接受性学习13.罗杰斯关于学习的分类,是将学习分为(C)A.无意义联结的学习、有意义的经验学习B.有意学习、机械学习C.发现学习、接受学习D.上位学习、下位学习14.在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变成了(C)A.引领者 B.管理者C.促进者D.指导者15.教师向学生作出一定的活动、行动、态度以供学生仿效的教学方法,被称为(A.呈示 B.示范C.展示D.口述16.课程的垂直组织有两个基本标准,即(C)A.学术性和逻辑性B.顺序性与重复性 C.连续性与顺序性D.逻辑性与一致性17.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的终极目的是(A)A.使人成为“自然人”B.个体经验和社会整体的持续生长C.使人之个性完全获得自由与独立,使人获得解放,使社会日臻公正D.使人获得全面发展18.“人本主义经验课程”内容的基本来源是(C)第 2 页B)、A.儿童、自然、知识、社会 C.自我、自然、知识、社会B.儿童、学科知识、社会 D.学生经验、历史文化、自然19.布拉梅尔德在“未来中心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C)A.微型课程 C.轮形课程B.STS课程D.国际理解教育课程20.最早在中学开设选修课程的国家是(C)A.美国 C.德国B.英国D.法国21.“隐性课程是指那些包含着特殊信息的班级社会关系,这些特殊信息使维持资本主义逻辑和合理性的特殊的价值观、社会规则观、权威观和劳动观得以合法化”。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一单选题(共100题,总分值100分)1. 从认识方面来看,教学过程是()的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1分)A. 教师B. 学生C. 教师和学生D. 社会2. 在常用的方法中,观察法和访谈法是一种比较典型的()的方法(1分)A. 定性B. 定量C. 主观D. 客观3. 我国新课程结构中从小学到高中新增加一门必修课程叫()(1分)A. 活动课程B. 综合实践活动C. 研究性学习D. 信息技术4. 《诗》就是《诗经》,是由()收集整理的(I分)A. 老子B. 孟了C. 孔子D. 无名氏5.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工作(1分)A. —般B. 重点C. 中心D. 次要6. 在英文文献中,“课程”一词的原意是()(1分)A.教材B. 跑马道C. 道路D. 教学7. ()侧重于课程的改进和不断完善(I分)A. 总结性评价B. 形成性评价C. 发展性评价D. 教学评价8. 学科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是()(1分)A. 说明部分B. 本文部分C. 教学进度D. 教学方法9. 这次新课程改革中,将原来的“教学大纲”称之为()(1分)A. 学校课程方案B. 教学计划C. 学科课程标准D. 教材10. 生物课属于•()(1分)A. 融合课程B. 学科课程C. 广域课程D. 活动课程11. 霍桑试验主要研究的是()的作用(1分)A. 群体气氛B. 安全感C. 生产率D. 课堂气氛12. 教学环境的特点除了规范性、可控性和教育性以外,还具有()(1分)A. 自发性B. 纯化性C. 群体性D. 潜在性13. 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除了演示法以外还有()(1分)A.参观法B. 实验法C. 练习法D. 作业法14. 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洛扎诺夫提出了()(I分)A. 暗示教学法B. 发现法C. 程序教学D. 谈话法15. 6、学生掌握教材时必须以()认识为基础(1分)A. 感性B. 理性C. 形象D. 感觉16. 教学的特殊组织形式是()(1分)A. 个别教学B. 小组教学C. 复式教学D. 集体教学17. 课程计划的核心内容应该是()(1分)A. 课程设置B. 课程开设顺序C. 课时分配D. 编制18. 学科()计划管理,是教学管理的基础层管理,是教学工作计划的“前沿阵地” (1分)A. 教学进度B. 教学过程C. 课时D. 单元19. 赫尔巴特的代表作是()(1分)A. 《教育学》B. 《普通教育学》C. 《教学论新编》D. 《教学论》20. “比年入学,中年考校”出自于()(1分)A. 《学记》B. 《论语》C. 《孟子》D. 《大学》21. 教给学生()方法,是培养他们解决问题能力的先决条件(1分)A. 学习B. 工作C. 生活D. 认知22. 学科结构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1分)A. 布鲁纳B. 杜威C. 博比特D. 泰勒23. ()在其1978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一书中,重点阐述了接受学习(1分)A. 加涅B. 奥苏贝尔C. 赫尔巴特D. 布卢姆24. 运用教学方法必须坚持以()为指导思想(1分)A. 完整观点B. 启发式C. 灵活性D. 综合性25. 教师最根本的职责是()(1分)A. 教好书B. 育好人C. 教书育人D. 带好班26. 1972年西方学者乔伊斯和韦尔出版了()一书(1分)A. 《教学方法》B. 《教学模式》C. 《教学管理》D. 《教学评价》27. 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为主(I分)A.德育B. 智育C. 教学D. 管理28. 西方课程的目标评价模式是由()提出(I分)A. 泰勒B. 弗莱雷C. 博比特D. 泰勒29. 世界上最早将评价纳入到教学过程中的是()。

2011年4月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2011年4月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2011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提出“教育主要是为了成人生活,而非为了儿童生活。

教育的基本责任是在准备50年的成人生活,而不是为了20年的童年及青年生活。

”的教育家是( )A.博比特B.泰勒C.查特斯D.哈普罗2.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圣经”的课程著作是( )A.《儿童与课程》B.《怎样编制课程》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D.《课程》3.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布鲁纳B.麦克尼尔C.施瓦布D.派纳4.标志着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确立的教育著作是( )A.《教学的艺术》B.《大教学论》C.《实验教学论》D.《教育学讲授纲要》5.第一次提出“教育教学的心理学化”思想的教育家是( )A.福禄贝尔B.奥苏贝尔C.斯金纳D.裴斯泰洛齐6.“发展性教学论”、“发现教学论”、“范例教学论”这三大新教学论流派的共同理论基础是( )A.认知理论B.建构主义理论C.情感理论D.行为主义理论7.学习根据类别对各种事物作出反应,学习对事物分门别类的一种能力,这种学习属于( ) A.辨别学习 B.问题解决学习C.规则学习D.概念学习8.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概念和面积计算公式,然后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概念与面积计算,这种学习类型是( )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概念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9.课程与教学目标的“普遍性目标”取向的特点是( )A.普遍性、规范性、模糊性B.学术性、专门性、规范性C.学术性、普遍性、基本性D.基本性、专门性、理解性10.布鲁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取向属于( )A.表现性目标取向B.普遍性目标取向C.行为目标取向D.生成性目标取向11.在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的关系问题上,认为“教育与社会是互动的、有机统一的,学校课程不仅适应着社会生活,而且还不断改造着社会生活”,这种观点是( )A.被动适应论B.主动适应论C.调和论D.超越论12.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在教学方法类型上属于( )A.提示型B.复合型C.自主型D.共同解决问题型13.赫尔巴特提出的关于教学的四个“形式阶段”包括明了、联合、系统和( )A.复习B.训练C.探究D.方法14.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相应的学习观是( )A.有意义发现学习B.有意义接受学习C.有意义经验学习D.有意义机械学习15.课程与教学目标的“生成性目标”取向追求的是( )A.普遍主义B.实践理性C.唯科学主义D.解放理性16.课程的水平组织的基本标准是( )A.顺序性B.整合性C.连续性D.逻辑性17.经验自然主义的经验课程的终极目的是( )A.使人成为“自然人”B.个人经验与社会整体的持续生长C.使人之个性完全获得自由与独立,使人获得解放,使社会日臻公正D.使人获得全面发展18.克伯屈“设计教学法”中,“设计”的核心是( )A.个体已有的经验B.做中学C.自愿的活动D.交互作用19.20世纪倡导社会本位综合课程的典型课程哲学是( )A.实用主义B.自然主义C.人本主义D.改造主义20.提出“附带学习”概念的学者是( )A.杜威B.克伯屈C.杰克逊D.阿普尔21.“隐性课程是学校暗默地、高效地灌输给学生的‘被合法化了的’文化、价值和规范,它是发挥着‘霸权’功能的日常意义体系”。

课程与教学论试卷(F)

课程与教学论试卷(F)

课程与教学论试卷(F)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属于“课程开发科学化运动”早期代表的美国课程论专家是A.查特斯B.施瓦布C.斯腾豪斯D.派纳【】2.提倡“自然教育”的教育家是A.洛克B.卢梭C.夸美纽斯D.柏拉图【】3.被称为课程领域中“主导的课程范式”的是A.泰勒模式B.塔巴模式C.惠勒模式D.坦纳模式【】4.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末,西方世界兴起了一场指向于教育内容现代化的课程改革运动。

这场运动被称为A.学科结构运动B.课程开发科学化运动C.教育心理学化运动D.进步主义运动【】5.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的教育家是A.杜威B.洛克C.凯洛夫D.赫尔巴特【】6.根据施瓦布的观点,构成课程的要素有A.专家、教师、学生、教材B.专家、教师、教材、环境C.专家、师生、教材、环境D.教师、学生、教材、环境【】7.认为“教学就是从外部对心灵进行塑造”的教育家是A.福禄倍尔B.克伯屈C.赫尔巴特D.杜威【】8.以下著作中,被认为是继柏拉图《理想国》之后西方最完整、最系统的教育论著的是A.《教育漫话》B.《爱弥儿》C.《大教学论》D.《林哈德和葛笃德》【】9.美国课程论专家博比特所提倡的课程开发方法被称为A.活动分析B.工作分析C.目标分析D.过程分析【】10.情境教学认为“测验不应独立于问题解决的过程,而应采用与教学过程、与教学情境融为一体的评估”,这种评估方式称为A.总结性评价B.场合驱动评价C.目标游离评价D.效果评价【】11.进入20世纪70年代,课程研究内容的取向发生了重要转变,开始由研究课程开发为主转向研究A.如何设计课程B.如何实施课程C.如何理解课程D.如何评价课程【】12.力图把复杂的教育现象简化为数量,进而从数量的分析与比较中,推断某一评价对象的成效。

聊大《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聊大《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练习题一、概念解释题1.课程标准2.课程内容3.校本课程开发4.教学方法5.教学模式二、简答题1.请简述活动课程的主要特点。

2.简述现代课程的主要特征。

3.简述课程目标制定的主要依据。

4.简述教学方法改革的基本趋势。

5.简述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

三、分析论述题1.请举例论述教学手段的选择原则是什么?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今天,我拿到了《学生评价手册》,看到您对我的评价,我觉得非常难过,您是这样写的:原本你可以学的很好,你的好动使你处于落后班级同学,老师希望你在暑假中好好反省一下。

老师,您为什么说我处处落后于班级同学呢?虽然我有时上课爱做小动作,作业做得慢,我有许多缺点,但是,我身上还是有些闪光点的,您没有发现吗?我的竖笛吹得很好,那是我的一个闪光点,我还会朗诵,您让我主持过主题班会;我的双手也很灵巧,我会剪窗花、折飞机、做“糖纸人”……老师,这些好的地方都是我用功练出来的。

您能不说我“处处落后于班级同学”了吗?我一定要多加努力,改正缺点,做一个象成人一样的小学生。

分析材料所揭示的问题及其原因,并论述如何通过教学评价的改革促进学生发展。

·········封·····················线··················《课程与教学论》练习题答案一、概念解释题1.课程标准2.课程内容3.校本课程开发4.教学方法5.教学模式二、简答题1.请简述活动课程的主要特点。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课程的实质是指什么?A. 教学计划B. 教学大纲C. 学科内容D. 教学活动答案:C2. 教学论研究的核心内容是什么?A. 教学方法B. 教学目标C. 教学过程D. 教学评价答案:C3. 以下哪项不是教学目标的类型?A. 知识与技能B. 过程与方法C.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D. 教学环境答案:D4. 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包括哪些?A.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B. 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C.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D.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答案:B5. 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选拔优秀学生B. 促进学生发展C. 惩罚落后学生D. 增加教学负担答案:B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教学过程是教师______、______、______学生学习的过程。

答案:引导、组织、激励2. 教学方法的选用应根据______、______和______来决定。

答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3. 教学评价的类型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4.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______、______和______的思考和总结。

答案:教学行为、教学效果、教学策略5.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遵循______、______和______的原则。

答案:针对性、多样性、有效性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

答案: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是学生通过学习应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掌握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形成的积极情感、正确态度和价值观念。

2. 描述教学评价的功能。

答案:教学评价的功能主要包括诊断功能、激励功能、导向功能和反馈功能。

诊断功能是指通过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找出问题所在;激励功能是指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导向功能是指评价可以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和教师的教学方向;反馈功能是指评价可以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关于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

(完整word版)课程与教学论第一章课程与课程理论试题及答案,推荐文档

(完整word版)课程与教学论第一章课程与课程理论试题及答案,推荐文档

第一章课程与课程理论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1.关于“课程”,有如下说法:①对课程内涵本身的歧见,会导致课程实践重心的摇移;②在我国,课程一词最早出现于明朝时期;③斯考特说“课程是一个用得最为普遍但却定义最差的教育术语”;④课程必须追求精确的定义;⑤在西方,课程最早起源于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⑥课程的理解是分层次的;⑦课程定义的产生不受时代背景的影响;⑧课程定义的确定和哲学没有关系。

其中,说法完全正确的是A. ①③⑤⑦B. ①③④⑥C.②③⑤⑦D.②④⑥⑧答案:B2. 提出“课程是一个用得最为普遍但却定义最差的教育术语”的人是A.斯宾塞B.杜威C.斯考特D.泰勒答案:C3.提出“过于注重于完善诸如‘课程’术语的精确定义等理论问题,将会使课程研究毫无生机”的人是A.斯考特B.斯宾塞C.泰勒D.施瓦布答案:D4.被称为进步主义教育之父的人是A.杜威B.帕克C.泰勒D.克伯屈答案:B5.“课程”一词在东西方最早出现的标志A.宋朝孔颖达《五经正义》和法国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B.宋朝朱熹《朱子全书•论学》和英国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C.唐朝孔颖达《五经正义》和英国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D.唐朝朱熹《朱子全书•论学》和法国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答案:C6. 关于课程和课程理论,有如下说法:①经验主义课程也被称为“活动课程”或“儿童中心课程”;②学术中心主义课程论提倡“从做中学”;③经验主义课程论的思想基础是结构主义和皮亚杰的认知结构论;④结构主义课程论者提倡发现学习;⑤螺旋式课程就是将学科的基本原理及概念组成螺旋上升的课程内容形式;⑥后现代主义课程论提倡的课程目标不主张培养“全人”;⑦“车轮状”课程组织是经验主义课程论所主张的课程形式;⑧后现代主义主张课程是复杂的对话。

其中,说完全错误的是A. ①③⑤⑦B. ①③④⑥C.②③⑤⑦D.②④⑥⑧答案:C7.提出“从做中学”、“主动作业”的人是A.克伯屈 B杜威 C.泰勒 D.斯宾塞答案:B8.提出课程的螺旋式组织的课程论是A.存在主义B.后现代主义C.经验主义D.学术中心主义答案:D9.提出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要任务是协助学生“转化智慧”和“解放自己”的课程论是A.存在主义B.后现代主义C.经验主义D.学术中心主义答案:B10.提出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是“平等中的首席”的观点的课程论是A.存在主义B.后现代主义C.经验主义D.学术中心主义答案:B11.经验主义课程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A.卢梭B.裴斯泰洛奇C.杜威D.福禄贝尔答案:C12.提出发现法的课程理论是A.存在主义B.后现代主义C.经验主义D.学术中心主义答案:D13.提出“课程是复杂的对话”的课程论是A.存在主义B.后现代主义C.社会改造主义D.学术中心主义答案:B二、填空题(每空1分)1.“课程”一词在汉语文献中最早出现在唐朝的《五经正义》。

20114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20114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全国2011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题课程代码:0046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提出“教育主要是为了成人生活,而非为了儿童生活。

教育的基本责任是在准备50年的成人生活,而不是为了20年的童年及青年生活。

”的教育家是( )A.博比特B.泰勒C.查特斯D.哈普罗2.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圣经”的课程著作是( )A.《儿童与课程》B.《怎样编制课程》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D.《课程》3.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布鲁纳B.麦克尼尔C.施瓦布D.派纳4.标志着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确立的教育著作是( )A.《教学的艺术》B.《大教学论》C.《实验教学论》D.《教育学讲授纲要》5.第一次提出“教育教学的心理学化”思想的教育家是( )A.福禄贝尔B.奥苏贝尔C.斯金纳D.裴斯泰洛齐6.“发展性教学论”、“发现教学论”、“范例教学论”这三大新教学论流派的共同理论基础是( )A.认知理论B.建构主义理论C.情感理论D.行为主义理论7.学习根据类别对各种事物作出反应,学习对事物分门别类的一种能力,这种学习属于( )A.辨别学习B.问题解决学习C.规则学习D.概念学习8.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概念和面积计算公式,然后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概念与面积计算,这种学习类型是( )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概念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9.课程与教学目标的“普遍性目标”取向的特点是( )A.普遍性、规范性、模糊性B.学术性、专门性、规范性C.学术性、普遍性、基本性D.基本性、专门性、理解性10.布鲁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取向属于( )A.表现性目标取向B.普遍性目标取向C.行为目标取向D.生成性目标取向11.在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的关系问题上,认为“教育与社会是互动的、有机统一的,学校课程不仅适应着社会生活,而且还不断改造着社会生活”,这种观点是( )A.被动适应论B.主动适应论C.调和论D.超越论12.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在教学方法类型上属于( )A.提示型B.复合型C.自主型D.共同解决问题型13.赫尔巴特提出的关于教学的四个“形式阶段”包括明了、联合、系统和( )A.复习B.训练C.探究D.方法14.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相应的学习观是( )A.有意义发现学习B.有意义接受学习C.有意义经验学习D.有意义机械学习15.课程与教学目标的“生成性目标”取向追求的是( )A.普遍主义B.实践理性C.唯科学主义D.解放理性16.课程的水平组织的基本标准是( )A.顺序性B.整合性C.连续性D.逻辑性17.经验自然主义的经验课程的终极目的是( )A.使人成为“自然人”B.个人经验与社会整体的持续生长C.使人之个性完全获得自由与独立,使人获得解放,使社会日臻公正D.使人获得全面发展18.克伯屈“设计教学法”中,“设计”的核心是( )A.个体已有的经验B.做中学C.自愿的活动D.交互作用19.20世纪倡导社会本位综合课程的典型课程哲学是( )A.实用主义B.自然主义C.人本主义D.改造主义20.提出“附带学习”概念的学者是( )A.杜威B.克伯屈C.杰克逊D.阿普尔21.“隐性课程是学校暗默地、高效地灌输给学生的‘被合法化了的’文化、价值和规范,它是发挥着‘霸权’功能的日常意义体系”。

课程与教学论真题及部分答案汇集

课程与教学论真题及部分答案汇集

课程与教学论历年真题及部分答案汇集一、全国2011年7月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被认为是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奠基者、开创者是( )A.博比特B.麦克尼尔C.查特斯D.波特2.学术中心课程主张课程的( )A.相关化B.专门化C.融合化D.广域化3.“泰勒原理”的深层价值取向是( )A.技术兴趣B.实践兴趣C.解放兴趣D.建构兴趣4.维果茨基在其“文化—历史心理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 )A.“基础教养论”B.“中间语言”C.“最近发展区”D.“居室教育学”5.旨在阐明“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经典教育著作是( )A.《教学的艺术》B.《大教学论》C.《实验教学论》D.《教育学讲授纲要》6.在赫尔巴特四个教学“形式阶段”中,“把业已形成的知识系统通过应用于各种情境而使之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属于( )A.明了阶段B.联合阶段C.系统阶段D.方法阶段7.首次明确提出把心理发展的研究作为教学总原则的基础的是( )A.福禄贝尔B.奥苏贝尔C.裴斯泰洛齐D.拉特克8.提出“任何学科都能够用在智育上是诚实的方式,有效地教给任何发展阶段的任何儿童”的是( )A.赞科夫B.皮亚杰C.瓦根舍因D.布鲁纳9.范例教学的特殊之点在于“范例”,范例的基本特征是( )A.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B.具体性、学术性、范例性C.具体性、精确性、范例性D.基本性、专门性、范例性10.“给学生一篇文章,学生在五分钟内不靠帮助或参考书,能够识别出它的风格”这个教学目标的取向属于( )A.生成性目标取向B.普遍性目标取向C.表现性目标取向D.行为目标取向11.在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的关系问题上,认为“教育为社会生活作准备,学校课程是使学习者适应当代社会生活的工具”,这种观点是( )A.主动适应论B.被动适应论C.相互作用论D.超越论12.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对应的学习方式是( )A.探究性学习B.自主性学习C.社会性学习D.接受性学习13.罗杰斯关于学习的分类,是将学习分为( )A.无意义联结的学习、有意义的经验学习B.有意学习、机械学习C.发现学习、接受学习D.上位学习、下位学习14.在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变成了( )A.引领者B.管理者C.促进者D.指导者15.教师向学生作出一定的活动、行动、态度以供学生仿效的教学方法,被称为( )A.呈示B.示范C.展示D.口述16.课程的垂直组织有两个基本标准,即( )A.学术性和逻辑性B.顺序性与重复性C.连续性与顺序性D.逻辑性与一致性17.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的终极目的是( )A.使人成为“自然人”B.个体经验和社会整体的持续生长C.使人之个性完全获得自由与独立,使人获得解放,使社会日臻公正D.使人获得全面发展18.“人本主义经验课程”内容的基本来源是( )A.儿童、自然、知识、社会B.儿童、学科知识、社会C.自我、自然、知识、社会D.学生经验、历史文化、自然19.布拉梅尔德在“未来中心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 )A.微型课程B.STS课程C.轮形课程D.国际理解教育课程20.最早在中学开设选修课程的国家是( )A.美国B.英国C.德国D.法国21.“隐性课程是指那些包含着特殊信息的班级社会关系,这些特殊信息使维持资本主义逻辑和合理性的特殊的价值观、社会规则观、权威观和劳动观得以合法化”。

课程与教学论各章节练习题及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各章节练习题及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练习题第一章绪言一、填空1. 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课程问题与教学问题,其宗旨或任务是(揭示规律)、(确立价值)和(优化技术)2.人类早期的课程与教学思想,主要是基于(教育者自身的经验)提炼出来的3.《学记》是我国和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学专著。

4.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系统的教学法专著是《雄辩术原理》。

5.教学论学科的形成,大概在(17——19)世纪。

1632年,捷克人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教学论学科诞生的重要标志。

6.1806年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的发表,作为教育学和教学论发展成熟的标志。

7.“传统教学论”是指19世纪中期以来流行于世界各地的(赫尔巴特)教学理论;而“现代教学论”则以(杜威)教学理论为代表。

8.人们常把杜威教学理论的特点概括为(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

与此相对,赫尔巴特教学理论的特点是(教师中心)、(书本中心)和(课堂中心)。

9.20世纪50、60年代以来,教学论学科进人了一个多元化发展的时代,其中,有代表性的教学论流派有:美国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理论)以及新近流行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苏联赞科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阿莫纳什维利等人的合作教育学;德国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理论),等等。

10.(20)世纪初期,课程成为一个独立研究领域,课程论应运而生。

一般认为,美国学者(博比特)1918年出版(课程)一书,是课程论作为独立学科诞生的标志。

11. 泰勒总结了“八年研究”的成果,于1949年出版(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课程编制的四个基本问题,即(如何确定目标)、(如何选择经验)、(如何组织经验)和(如何评价成果),建立起了著名的课程编制的泰勒原理,即课程编制的“目标模式”。

12.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的是(泰勒)。

二、简答题1.什么是课程与教学论?2.简述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2011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课程代码:0046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提出“教育主要是为了成人生活,而非为了儿童生活。

教育的基本责任是在准备50年的成人生活,而不是为了
20年的童年及青年生活。

”的教育家是( )
A.博比特
B.泰勒
C.查特斯
D.哈普罗
2.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圣经”的课程著作是( )
A.《儿童与课程》
B.《怎样编制课程》
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D.《课程》
3.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
A.布鲁纳
B.麦克尼尔
C.施瓦布
D.派纳
4.标志着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确立的教育著作是( )
A.《教学的艺术》
B.《大教学论》
C.《实验教学论》
D.《教育学讲授纲要》
5.第一次提出“教育教学的心理学化”思想的教育家是( )
A.福禄贝尔
B.奥苏贝尔
C.斯金纳
D.裴斯泰洛齐
6.“发展性教学论”、“发现教学论”、“范例教学论”这三大新教学论流派的共同理论基础是( )
A.认知理论
B.建构主义理论
C.情感理论
D.行为主义理论
7.学习根据类别对各种事物作出反应,学习对事物分门别类的一种能力,这种学习属于( )
A.辨别学习
B.问题解决学习
C.规则学习
D.概念学习
8.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概念和面积计算公式,然后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概念与面积计算,这种学习类型
是( )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概念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9.课程与教学目标的“普遍性目标”取向的特点是( )
A.普遍性、规范性、模糊性
B.学术性、专门性、规范性
C.学术性、普遍性、基本性
D.基本性、专门性、理解性
10.布鲁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取向属于( )
A.表现性目标取向
B.普遍性目标取向
C.行为目标取向
D.生成性目标取向
11.在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的关系问题上,认为“教育与社会是互动的、有机统一的,学校课程不仅适应着社会生活,
而且还不断改造着社会生活”,这种观点是( )
A.被动适应论
B.主动适应论
C.调和论
D.超越论
12.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在教学方法类型上属于( )
A.提示型
B.复合型
C.自主型
D.共同解决问题型
13.赫尔巴特提出的关于教学的四个“形式阶段”包括明了、联合、系统和( )
A.复习
B.训练
C.探究
D.方法
14.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相应的学习观是( )
A.有意义发现学习
B.有意义接受学习
C.有意义经验学习
D.有意义机械学习
15.课程与教学目标的“生成性目标”取向追求的是( )
A.普遍主义
B.实践理性
C.唯科学主义
D.解放理性
16.课程的水平组织的基本标准是( )
A.顺序性
B.整合性
C.连续性
D.逻辑性
17.经验自然主义的经验课程的终极目的是( )
A.使人成为“自然人”
B.个人经验与社会整体的持续生长
C.使人之个性完全获得自由与独立,使人获得解放,使社会日臻公正
D.使人获得全面发展
18.克伯屈“设计教学法”中,“设计”的核心是( )
A.个体已有的经验
B.做中学
C.自愿的活动
D.交互作用
19.20世纪倡导社会本位综合课程的典型课程哲学是( )
A.实用主义
B.自然主义
C.人本主义
D.改造主义
20.提出“附带学习”概念的学者是( )
A.杜威
B.克伯屈
C.杰克逊
D.阿普尔
21.“隐性课程是学校暗默地、高效地灌输给学生的‘被合法化了的’文化、价值和规范,它是发挥着‘霸权’功能
的日常意义体系”。

这一观点属于( )
A.经验自然主义的隐性课程观
B.结构功能主义的隐性课程观
C.再生产性的隐性课程观
D.抵制性的隐性课程观
22.人们为了弥补班级授课组织不能充分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缺陷,对班级授课组织提出了一系列补充措施。

其中,
比较有效的是( )
A.留级制度
B.降低学力水准
C.能力分组
D.“班级授课组织内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教学组织
23.从课程计划到课程实施之间有一个过渡环节,这个环节通常称为( )
A.课程评价
B.课程标准
C.教学活动
D.课程采用
24.在下列几种评价类型中,最关注结果的是( )
A.形成性评价
B.质的评价
C.效果评价
D.内在评价
25.在古巴和林肯对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历史分期中,第三代评价认为,评价在本质上是( )
A.测验或测量
B.判断
C.心理建构
D.描述
26.我们通常所称的“传统评价模式”是指( )
A.差别模式
B.目标达成模式
C.回应模式
D.外貌模式
27.在课程研究领域,“课程开发范式”把课程视为( )
A.师生经验
B.符号表征
C.学校材料
D.学校文化
28.中国当前深化课程改革过程中所产生的种种教育热点问题(如“重点中学”存废之争、择校问题、民办教育与私
立学校问题等)大都反映了( )
A.人们对教育公平的渴望
B.人们对提高教育地位的渴望
C.人们对提高教育质量的渴望
D.人们对受教育权利的追求
29.构成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四个要素是( )
A.学习材料、教师与学生、合作、意义
B.文本材料、情境、交往、意义
C.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
D.教学主体、情境、合作、意义建构
30.建构主义随机访问教学的基本特征是( )
A.学习者中心、情境中心、问题中心
B.学习者为中心、元认知为中心、意义建构为中心
C.重视社会交互作用和文化在知识理解和意义建构中的作用,认为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不仅是一个个体的过程,还
是一个社会和文化的过程
D.在不同情境、从不同角度建构知识的意义和理解,由此获得可广泛而灵活迁移的、高级的、非结构性的知识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1.简述程序教学的基本原则。

32.简述课程选择的含义及其基本取向。

33.在今天的学校教育实践中综合课程的理想范例并不多,为什么?
34.简述课程与教学过程取向评价的本质、价值与局限。

35.“计算机为媒体的交往”对教学领域会产生哪些影响?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36.“教学是科学,还是艺术?”谈谈你的看法。

37.从课程实施三种取向之关系分析我国当前的课程改革。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16分)
38.‚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主体意识,进行个性化的独立思考和学习探究,并能形成个性化的理解和结论。

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却存在误区。

在一些教师的观念中,新课程的教学实践就应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不讨论就不足以体现出新课改的理念。

笔者曾观摩了一些全国性的语文教学大比武活动,参赛选手共上了14节课,其中有11节课都采用了分组讨论的形式。

在一定意义上,不适宜的分组讨论已经成为新课程下课堂教学的‘流弊’。

新课程的课堂中,满堂问也是一种普遍现象,以为多问就体现出了新的理念。

学生被教师纷繁芜杂的‘问’搞得迷迷瞪瞪、晕头转向。

笔者曾统计过,某个老师上公开课从开始一直‘问’到底,总共设计了60多个‘问’,课堂被‘问’得乱七八糟。


请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谈谈如何把握教学方法的实质,以及如何进行教学方法的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