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论语》十二章(1)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 (1)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10《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1.学习并积累重点文言词语,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孔子及《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3.学会朗读背诵文言文,掌握一些学习古文的方法。
过程和方法目标:1.通过合作探究、体验反思学习经典的原创精神。
2. 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能够正确认识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重点】1.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学习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复习上节课内容,让全班学生诵读课文前六章论语。
屏幕展示: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二、明确学习任务教师指名学生读一下学习任务:(1) 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大声朗读课文,能够读出古文的韵味。
(2) 结合课文注释,了解各章的大意,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
(3) 领会课文中的有关求知学习和修身处世的精神内涵三、朗读课文先找个别学生朗读课文,然后注意进行朗读指导,注意划分节奏。
学生大声自由朗读课文,最后全班同学齐读课文。
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诚信。 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 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 诚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同“又”,用于
立身,指能
整数和零数之间。
有所成就。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
迷惑,
疑惑。
上天的意旨。
顺从。
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
朗读课文,划分节奏。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 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 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 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 者而改之。
译文 几个人一起走路,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 人在其中。选取他们的优点而学习,如果 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文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逝去的一
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5)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布置作业
熟练背诵本文。
12 《论语》十二章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二课时
回顾课文
1.背诵课文 2.回顾本文的大意。
整体感知
通读全文,用自己的话概括每一章论述的问题是 什么。
第一章:第一句讲学习方法,第二、三句讲修身做人。 第二章:阐述自省以提高自我修养的观点。 第三章:讲的是不同年龄阶段修身做人的一些做法。 第四章:讨论学习方法,说明了温习旧知识的重要性。 第五章: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 第六章:讲个人修养,赞扬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教案)
但同时,我也注意到,在小组讨论过程中,部分学生显得有些拘谨,不够积极主动。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觉得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增强课堂互动。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论语》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将仁爱之道运用到生活中。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模拟《论语》中的场景,体验儒家思想在实际交往中的应用。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的过程。
此外,对于教学难点和重点的把握,我觉得这次课的处理还算得当。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具体的实践活动,学生们对《论语》中的儒家思想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仍然对难点知识掌握不够牢固,这需要我在课后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巩固。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注意以下改进措施:
1.加强文言文基础知识的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儒家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举例解释:
-教学难点一:在讲解“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句话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断句,并解释“北辰”、“众星共之”等词汇在文中的含义,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整句话的意思。
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件精品-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结构梳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习态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修身做人
人不知而不愠 吾日三省吾身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你如何理解“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
“学”是一个认识的过程,“习”是一个巩固 的过程,要想掌握更多的知识,必须把“学”与 “习”统一起来。学了知识,时常去复习它,这是 愉快的事。
第二则: 个人修养
孔子的弟子。 多次进行自我检查。自己。 谋划事情。竭尽自己的心力。
曾子曰:“吾日三省 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
好之者( hào ) 曲肱( ɡōnɡ) 焉( yān )
如斯夫( fú ) 笃志( dǔ ) 论语( lún )
不亦说乎(yuè) 愠(yùn)
◆通假字
不亦说乎( 同“悦”,愉快 )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 同“又”,用于整数也 ( 古义:平民百姓 今义: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有朋自远方来 ( 古义:志同道合的人 今义:朋友) 不亦君子乎 ( 古义:指有才德的人 今义:泛指人格高尚的人)
写作背景
春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社会动荡、转型的 时代。由生产力的发展而引起的社会制度 的变更,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权力下逮 、礼仪僭越等现象,是孔子思想产生和形 成的社会根源。鲁国是周朝的同姓诸侯国 之一,其在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特 殊性是孔子儒家思想产生的特殊土壤。
作者介绍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邑[zōu yì](今山东曲阜[qū fù]东南) 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语文统编版2024版七年级初一上册第12课 论语十二章 教学教案01
《论语》十二章一、教学目标1.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和常见虚词的用法,熟练背诵课文。
(重点)2.结合对孔子的生平与思想的介绍,正确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其中倡导的修身、为学之道。
(难点)3.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联系自身实际,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学习为人处世之道。
(素养)二、教学重点1.理解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和常见虚词的用法,背诵课文。
2.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修身、为学之道。
三、教学难点正确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其中的思想内涵,并能联系自身实际,得到启示。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论语》就是其中的一部。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部书的节选部分《<论语>十二章》。
(板书课题)(二)作者简介1.孔子(前551 - 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
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使其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2.他提倡“有教无类”,创办私学,广收弟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
3.孔子,是一个志在报国又无人重用的闲人,又是一个周游列国、苦寻门路的忙人,更是一个到处碰壁、从不回头的强人。
(三)文学常识1.《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全书共20篇,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关讨论。
是我国最早的语录体记录的古籍,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孟子》《大学》《中庸》并称“四书”。
2.北宋宰相赵普赞曰:“半部论语治天下”。
3.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文 究本
探
文本释义
【课文注释】
①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子①曰:“学而时习②之, 这里指孔子。
不亦说乎③?有朋④自远方 来,
②时习:按时温习。时,按 时。 ③不亦说乎:不是很愉快吗?
孔子说:“学习了,然 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
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 婉的反问。说,同“悦”, 愉快。
吗 ? 有 志 同 道 合 的 人 从 远 ④朋:本文指志同道合的人。
在学与思、学与问的关系上,孔子是怎样认为的?
在学与思的关系上,孔子认为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二者缺一不可。只读书而不通过 自己的头脑加以思考,就会迷惑;只是一味地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在学与问的关系上,孔子主张既学又问,不仅问知识比自己多、才能比自己高的人, 即使是知识比自己少、才能比自己低的人,只要他们在某一方面有一技之长、一得之见, 就应该虚心向他们求教。
【课文注释】 ㊶川上:河边。川,河流。 ㊷逝者如斯夫(fú),不 舍昼夜:逝去的一切像河水 一样流去,日夜不停。逝, 往、离去。斯,代词,这, 指河水。夫,语气词,用于 句末,表示感叹。 ㊸三军:指军队。 ㊹夺:改变。 ㊺匹夫:指平民中的男子, 这里泛指平民百姓。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㊻,切
问
而近思㊼,
罔㉕,
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
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思而不学则殆㉖。”(《为政》)
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段解]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
的辩证关系,强调学思结合。
【课文注释】 ㉔则:连词,相当于“ 就” “便”。 ㉕罔(wǎnɡ):迷惑, 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 适从。 ㉖殆(dài):疑惑。
孔子,是一个志在报国又无人重用的闲人,
〖语文〗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活动二:默读课文,梳理文章内容
默读课文,根据你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请你从下面四个方面对文中 的语录进行分类梳理。
主题内容 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修身做人 珍惜时间
文中语录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活动一: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
温习
得到新的体会,悟出新的道理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旧的知识
可 以 凭借 做,成为
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体会与理解,就可以做老师。”
表转折,却
迷惑而无所得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表转折,却
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译文: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活动一: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
代词,学问 ……的人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喜欢、爱好
以……为乐趣
译文:孔子说:“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 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活动一: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
吃饭。名词作动词
冷水
弯着胳膊
乐趣
正当手段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学习生活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 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 已。”
。
/
(1)知 之/者 不 如 好 之 者
(2)匹 夫 不 可/ 夺 其 志 也
(3)择/其 善 者 而 从 之 (4)吾 日 三 省 吾 身
最新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论语十二章第1课时课件新人教版共18张ppt课件
L O
R 本章强调治学的人重视品德修养
E M
第十一页,共十八页。
第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bù 三 章子 而不曰愠:hu,ò“),不学亦五/而/十君时子/习而(j之ūn知z,ǐ)乎天不?亦命”/,说乎六?十有朋/而/自耳远方顺来,,七不十亦//乐而乎从?心人所不知欲/,
第五页,共十八页。
《论语(lùn yǔ)》 其《论书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
篇,是一部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其体式 归纳起来主要有: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对话体;叙事体,。其内容上 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 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 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东汉时,《论语》被列为“七经”之一(七 经:《诗》、《书》、《礼》、《易》、《春秋》、《论语》、《孝 经》)。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zhōngyōng)》、《孟子》合为 “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孔子说:“学了知识又按一定的时间复习,不也是很 愉快吗?有朋友(péng you)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 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吗?”
课文(kèwén)探究
L O
R1 学习方法
E MOL
R2E 学习的乐趣
ML O
RE3 个人修养
第九页,共十八页。
第 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sān xǐng wú shēn):为人谋/而不 章子 ,曰不:亦忠“/君学乎子/而?(j时ū与nz习ǐ)乎朋之?,友”不交亦//说而乎不?信有朋乎/自?远传方/来不,习不乎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1《论语十二章》课件(1)
独立
顺承 迷惑 顺承 自然规律
四十而不 惑,五十而知 天命,六十而耳
顺承
顺承
超过 规范
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 矩。”
分析文义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 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 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了解并 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对各种言论能明 辨是非,到七十岁才可以为所欲为,又不 会超出规矩。
•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 以作我的老师的人。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 学习,看到他不好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 掉自己的缺点。”
课文探究
• 本章讲学习态度:虚心求教,取长补短, 改正不足。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
借鉴别人的短处,检讨自己有没有类似的 毛病。
第十章
分析文义
河
流逝 这
舍弃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分析文义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 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课文探究
• 本章讲时光易逝,应珍惜时间。
• 本章运用了什么修辞? • 比喻 • 用流水日夜不停、一去不返比喻时间的飞
逝,指明时间的宝贵。
•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的检讨自己:替别人办
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 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或学业是不是复习过了 呢?”
课文探究
• 本章强调治学的人重视品德修养
每天自我检讨—— 是否尽心尽力做事; 是否以真诚交友; 是否认真复习学过的功课。
第三章
分析文义
同“又” 顺承
〖语 文〗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每天 泛指多次
日 三 省吾
自我检查,反省
身:为人 谋 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 替 谋划 竭尽自己的心力
信乎? 传
不习乎?” 温习
诚信 老师传授的知识
动词用作
名词
理解和翻译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 替人谋划事情是不是竭尽自己心力了呢?
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信了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温习了呢?”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
志同道合的人 却,连词,
了解
表转折
而 不 愠, 不亦君子乎?”
生气,恼怒
有才德的人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它,
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
里)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却
不生气,不是有才德的人吗?
名词用作 状语
2. 曾子曰:“吾
表示转折, 却
传不习乎
传:动词-名词,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词
类
活
用
好之者不如乐之 者
乐:名词-意动。以……为快乐
三、悟启发。
这七章中,哪些章句强调的是 学习方法,哪些章句强调的是 学习态度?
学习方法:
1.学而时习之。
2.传不习乎?
温习
3.温故而知新。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思考
5.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志向 发问
于此,在其中,兼 表承接 跟从、学习 词 者而 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好的方面,优点
分析文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 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 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好的方 面来学习,(看到)他不好的方面 (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也有的缺 点。”
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12.《论语》十二章(1)
12《论语》十二章考点1赏析句子说说你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
同时,他还提出,与道义不符合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
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古代的知识分子,也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
考点2思想内容课文所选的十二章,是孔子及弟子对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问题的探讨。
请辨别出哪些是关于学习态度的,哪些是关于学习方法的,哪些是关于修身做人的。
学习方法:第1、4、5、12章学习态度:第7、9、10章修身做人:第1、2、3、6、8、11章考点3感悟启示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读了本文之后有什么感悟。
感悟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你对一门科目产生了兴趣之后,自然会用心学习,从而会学得比别人好。
感悟二:我们从课文中学到了如何提高个人修养的许多有益的教诲。
如:看到别人的短处而反省自我,加强自律;要贫贱不移;要意志坚定;交朋友要讲诚信,等等。
聆听古人的教诲,真是受益匪浅。
基础积累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一箪.食()曲肱.()博学而笃.志() 三省.吾身() 不愠.()2.根据拼音填汉字。
,不亦,乎,四十而不,学而不思则,思而不学则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________________(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________________(3)四十而不惑.________________(4)温故而知.新________________(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______(6)必有我师焉.________________(7)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______(8)仁.在其中矣________________4.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而”与例句中的“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示例:人不知而.不愠A.学而.时习之B.五十而.知天命C.温故而.知新D.学而.不思则罔5.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择其善者/而从之B.有朋/自远方来C.学而/不思则罔D.温故/而知新6.翻译下列语句。
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28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 1 ) 子 夏 曰 : “ 博学而笃志
, 切 问而近思,
仁在其中矣 。”
( 2 ) 子 曰 : “ 三 军 可 夺 帅 也 , 匹夫不可夺志也
9
O
(3)当别人不理解 自 己时,我们不应恼怒,保
持应有 的风范 ,正如《 <论语>十二章》 中
所 说 的 : “ 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
(4)唐太宗有一句名言 :“以人为镜 ,可 明得 失 。 ”由此我们可 以联想到《 论语》 中孔子
·——课文解读—→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 改之。”
三人 几个人 焉 在其中
善者 优点
而就
整段翻译
孔子说:“几人同行,必然有可以作为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长处学习,将他们的不 足引以为戒,作为借鉴而改 正。”
— — 课文解读 —一
请简单分析“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话?
我认为孔子并不排斥富贵,但 富贵的来应该是正义的,以不 义的手段获取富贵是不可取的。 孔子认为如果不能获得富贵, 就应该学会安贫乐道,着重在 贫困中修养身心,提高自身的
道德品质
—— -结构梳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 者不如乐之者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学习态度
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一箪食 (
三省吾身( )传不习乎(
曲肱而枕之(
)
)
)
2.文学常识填空。
《论语》,
(学派)经典著作,是一部
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
(体裁)著
作,共20篇。它与《
》《
》合称为“四书”。孔子,名丘,字仲尼,
(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件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
翻译: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 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段解:强调温故知新的重要性。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别人办事是不是 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 是复习了呢?” 段解:强调古代治学的人必须重视品德修养。
·课文探究·
1.从第二章可以看出,曾子每天从几方面反省自己, 分别是哪几方面?
替朋友办事; 与朋友交往; 温习知识。
2.关于这几方面,他自己要求自己的? 忠(竭尽心力) 信(诚信) 习(温习)
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 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 有思想的中国人。“半部《论语》治天下”,它形象地 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 一起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论语》十二章
学习目标
1.了解论语相关知识,明确其历史上的价值。 2.反复诵读,借助注释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3.体会《论语》倡导的修身和为学之道。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有所成就, 四十岁时心里不再感到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上天的意旨,六十 岁能听得进去不同意见,七十岁才随心所欲,但不越过法度。” 段解:孔子自述学习和修养的过程是一个思想境界随着年龄的 增长逐步提高的过程。
·课文探究·
1.从第三章章来看,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 分别是哪几个?
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
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件精品-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三军:军队。 夺:改变。 匹夫:普通的人,男子汉。
本章讲一个人应当坚定信念、 矢志不渝。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
其中矣。”
笃:坚定。 切:恳切。 近思:考虑最近发生的事。 仁:仁德。
这一章子夏提出博学、笃志、切问、 近思四项,都是理论联系实际、言行 一致的自我修养的方法。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 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饭,这里是吃饭的意思。 疏食:粗粮。 水:冷水。 肱:胳膊。 于:对,对于。
这章讲仁德、道德修养,不义之 财不能取,提倡“安贫乐道”。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 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本章讲学习态度:向一切人学
曾子曰:“吾日三省 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
吾:人称代词,我。 日:每天 三:多次; 省:自我检查、反省;
习乎?”
为:替。
谋:考虑事情;
忠:尽心竭力;
本章强调治学的人重视品德修 信:真诚,诚实;
养。曾子每天从哪三个方面反省自 传:传授,老师传授的知识;
己?对自己有什么要求?
习:温习。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山东曲 阜)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修订《诗》 《书》《礼》《乐》《易》《春秋》六经。开创了私人 讲学之风,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
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 。他认为做人应 该善良、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
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千古圣人” “至圣先师, 万世师表”,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博,广也。笃,厚也。志,识 也。言广学而厚识之,使不忘。 切问者,亲切问于己所学未悟 之事,不泛滥问之也。近思者, 思己历未能及之事,不远思也。 若泛问所未学,远思所未达, 则于所习者不精,所思者不解。 仁者之性纯笃,今学者既能笃 志近思,故曰仁在其中矣 。
新人教版七级语文上册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件 (共34张PPT)
•
11、人总是珍惜为得到。21.8.2417:20:1317:2 0Aug-2 124-Au g-21
•
12、人乱于心,不宽余请。17:20:1317 :20:131 7:20Tu esday , August 24, 2021
•
13、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 己。21. 8.2421. 8.2417:20:1317 :20:13 August 24, 2021
2021/7/25
25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 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之: 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
者: 代词, … …的人
好: 喜欢,爱好。
乐: 以… …为乐趣
• 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 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 ,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2021/7/25
《
论
语
》
十
二
章
2021/7/25
1
一、情境导入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
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
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
宝贵的文化遗产,《论语》就是其中的一部
辉煌的巨著,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
对我国的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产
生了巨大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它依旧光芒
治天下”。本文十二章是儒家修身之言,讲的
是做人之道。 2021/7/25
12
论语
现在通行的《论 语》20篇,内容以伦 理、教育为主。
《论语》名称的来 由,班固《汉书·艺文 志》说:“《论语》者, 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 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 夫子之语也。当时弟 子各有所记。夫子既 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 故谓之《论语》。”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2课《论语》十二章教案 新人教版
《论语》十二章
语文学科七年级(上)课堂教学设计
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的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
人。
在,如因材施教、学思并重、举
“五经”
见也能正确对待。
语文学科七年级(上)课堂教学设计多媒体
“贤德啊,颜回!一箪干粮,一瓢凉水,居住在
之者不如乐之者。
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性:有了浓厚的兴趣,我们才会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去努力。
孔子在这里没有具体指懂得什么,
饭食,饭,这里是“吃”的意思,作动词。
疏食即粗粮。
语文学科七年级(上)课堂教学设计
三、探究学习、理解并背诵第九至第十二则
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吾十又五而志于学,三十。
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里中的道路,这里 指颜回的住处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
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动作名,水
能忍受
“贤哉,回也”这是一个主谓倒装句,把表示赞叹的谓语部分“贤哉”放在
主语部分“回也”之前。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 里,别人都不能忍受那种困苦,颜回却不改变自有的快乐。多么高尚啊,颜 回!”
听读课文 听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语言特点。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 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曾子鲁钝,却成为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和传播者。结合助读材料,谈谈曾 子大有成就的依据。
• 依据:曾子虽“鲁钝”,但他“钝”得诚实,“钝”得踏踏实实。他没有聪 明的头脑,就认真听讲,回去温习;他没有如簧的巧舌,就老实做人,认真 做事,诚信对人。这些行为,使他深刻体悟到孔子的“仁德”“博学”等思 想,最终传承了孔子的学说,大有成就。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2课《论语》十二章 新人教版1
先生,指孔子
复习
按分时析温文习义
也、也是
子曰:“学 而 时习之,不 亦 说 乎 ?
表顺接,然后
代指学习的内容 “悦”的古字,愉快
有朋 自远方来,不 亦 乐 乎?人不知
志同道合的人
了解
而不 愠,不亦 君 子 乎 ? ”
表转折,却 生气,发怒 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间去温习, 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也很快乐 吗?别人不了解,却不发怒(怨恨),不也是君子的行径 吗?固定句式:“不亦……乎整理?课件”译作“不也是……吗?”
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
十岁对各种言论人能明规辨则是非融,到合七为十岁一才可。以随心所
欲,又不会超出规矩。 整理课件
孔子一生大体可分为五个阶段:
• (1)30岁前,位卑而能 “鄙事”,有志于学。
• (2)30—50岁,欲仕不能。 • (3)50—55岁,在鲁从政。 • (4)55—68岁,周游列国,
历尽艰辛。 • (5)65—73岁,安居鲁国,办教 Nhomakorabea,理六经。
整理课件
分析内涵
这三章中,有讲学习方法 和个人修养的,分别是哪 些语句?
整理课件
学习方法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 亦说 乎 ?
不断温习,方能牢固,学习之乐;
整理课件
个人修养
曾子曰:“吾日 三省吾身:为人谋 而不忠乎?与朋 友交 而不信乎?传 不习乎?
整理课件
《论 语》
• 《论语》是儒家的经 典著作之一,由孔子 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 撰而成。它以语录体 为主,是记录孔子及 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共20篇。
•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 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 互讨论。它是研究孔 子思想的主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