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十二章
七年级上册语文书论语十二章
七年级上册语文书论语十二章
论语十二章出自《论语》,分别为: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3.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4.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5.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6.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
7.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8.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9.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10.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11.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12.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这些章节主要涉及学习、道德、为人处世等方面的内容,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之一。
七年级上册语文12课论语十二章
七年级上册语文12课论语十二章一、原文及翻译。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3.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4.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翻译: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5.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翻译: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6.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翻译: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7.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翻译: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8.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翻译: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9.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注释译文赏析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注释译文赏析《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作者《论语》的作者不是孔子。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
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论语》在古代有3个版本:《古论》、《鲁论》和《齐论》。
现在通行的《论语》是由《鲁论》和《古论》整理形成的版本。
注释(1)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2)时习:按时温习。
时,按时。
(3)不亦说乎:不是很愉快吗?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
说,通假字,同“悦”,愉快。
(4)愠:生气,发怒。
(5)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有才德的人。
(6)吾:人称代词,我。
七年级上册论语12则课文
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课文【课文】《论语》十二章①子②曰:“学而时习③之,不亦说乎④?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⑤,不亦君子⑥乎?”(《学而⑦》)曾子⑧曰:“吾⑨日⑩三省⑪吾身:为人谋⑫而不忠⑬乎?与朋友交而不信⑭乎?传⑮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⑯而志于学,三十而立⑰,四十而不惑⑱,五十而知天命⑲,六十而耳顺⑳,七十而从心所欲㉑,不逾矩㉒。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㉓,可以为帅矣。
”(《为改》)子曰:“学而不思则罔㉔,思而不学则殆㉕。
”(《为政》)子曰:“贤哉,回㉖也!一箪㉗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㉘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豪也》)子曰:“知之㉙者㉚不如好㉛者,好之者不如乐㉜之者。
”(《雍也多)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注释】①选自《论(lún)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
《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共20篇。
东汉列为“七经”之一,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zōu)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②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③时习:按时温习。
时,按时。
④不亦说乎:不是很愉快吗?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
说,同“悦”,愉快。
⑤愠(yùn):生气,恼怒。
⑥君子:指有才德的人。
⑦学而:和下文的“为政”“雍也”“述而”等一样,都是《论语》的篇名,是从各篇第一章第一句中摘取出来的,并没有特别的意义。
⑧曾子(前505—前436):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
学习了前三章,你对孔子倡 导的“为学之道”有了怎样 的理解呢?
带着你的理解诵读前三章
寄语学子:
后生可畏,血气方刚、文质彬彬!须 知任重道远,岁不我与,一定要当仁不让、 发愤忘食、学而不厌、择善而从、见贤思 齐;万不可华而不实、患得患失、怨天尤 人!一定要努力做到精益求精、有始有终, 这样我们的人生才能心安理得、尽善尽美! 浩瀚《论语》,博大精深;研读《论语》, 不亦乐乎!
孔子在世界的影响也很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 大历史名人。 西方有学者尊孔子为世界十大思想 家之首,认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 光荣”。
听读课文
要求:注意字音、停顿, 体会语气、语调
读准下列字音
1、论(lún)语 2、不亦说(yuè)乎 3、人不知而不愠(yùn) 4、三省(xǐng)吾身 5、吾十有(yòu)五 6、不逾(yú)矩 7、学而不思则罔(wăng ) 8、思而不学则殆(dài) 9、贤哉(zāi) 一箪(dān)食 10、在陋巷(xiàng) 不堪(kān)其忧 11、不如好(hào)之者 12、曲肱(gōng)而枕之 13、逝者如斯夫(fú) 14、博学而笃(dǔ)志
朗读课文
要求:准确、流利,读出节奏与 韵律
默读课文前三章
要求:圈出不理解的字词, 借助书下注释,逐句疏通文 意,理解内容
第一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 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 后按时温习,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 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 人家不了解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 是君子吗?
第二章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 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 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 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 呢?”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12章PPT课件
可以
表承接
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体 会与理解,可以凭借这成为老师。”
课文探究
• 本章谈学习方法。(强调“温故”,还要 能“知新”)
第五章
•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迷惑
表转折,却
转折
有害
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便会迷惑而 无所得。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古今异义
• 不亦君子乎 古: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 可以为师矣 古:可以、凭借 今:可能、许可
古今异义
• 饭疏食饮水 古:粗劣 今:疏通、疏散
• 饭疏食饮水 古:冷水 今:无色无味的液体
古今异义
• 匹夫不可夺志也 古:普通人 今: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 吾日三省吾身 古:多次 今:数词,三
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人家不了解(我)
而不 愠,不亦∕君 子 乎 ? ”
表转折
生气,发怒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时去温习,不也很愉 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也很快乐吗?别人 不了解,却不发怒(怨恨),不也是君子的行径吗?
课文探究
• 第1句讲
• 第2句讲 • 第3句讲
学习方法
学习的乐趣 个人修养
孔子
德配天地,道冠古今; 删述六经,垂宪万世。
山东曲阜“三孔”
孔府:
孔子嫡系子孙 居住地 孔府一角 二堂内景
圣府大门
三堂内景
后堂楼内景
孔庙:
祭祀孔子的地方
孔林:
是孔子 及其家 族的专 用墓地
孔
•
子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 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现山东 曲阜)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 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 师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 之首。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 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 孟”。
论语12章原文及翻译七年级上册
1.引言《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对我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论语》的研究不仅有助于理解古代我国的思想文化,也对现代社会具有启迪意义。
2.《论语》12章原文及翻译2.1 第一章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并且时常温习,不是很快乐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不受他人理解却不生气,不是很像君子吗?2.2 第二章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审视自己——为他人谋划却不忠实吗?与朋友交往却不信任吗?学习不温习吗?2.3 第三章原文:子曰:巧言令色,鲜矣然,有过而改,得其友。
无过,不改,得其仇。
翻译:孔子说:巧舌如簧,美色如花,只是表面,有过错而能改正,才能得到朋友;没有过错却不改,只会得到敌人。
2.4 第四章原文: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翻译:孔子说: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你,应该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2.5 第五章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行走,必定有我可以向学习的地方。
选择其优点而跟随,其不好的地方则加以改正。
2.6 第六章原文: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翻译:孔子说:天生给予我道德,桓魋又如何能比得上我?2.7 第七章原文:子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翻译:孔子说:贫穷而不阿谀,富有而不傲慢。
2.8 第八章原文:子曰: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也。
翻译:孔子说:不与诈言相抗衡,不易受欺骗,这也是一种智慧。
2.9 第九章原文: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翻译:孔子说:人的天性都是相近的,是后天的修养使他们相互远离。
2.10 第十章原文:子曰:孟之反不伐,奔也、厄也、冲也。
翻译:孔子说:孟之反不抱怨,奔也、厄也、冲也。
2.11 第十一章原文: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41张PPT)
不亦说(yuè) 乎 三省(xǐng) 传(chuán )不习乎 罔(wǎng) 一箪(dān)食 笃(dǔ)志
整体感知
1.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注意读音
和节奏。
读准字音
读准— 读准节奏
粗懂词义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 而不信乎?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达这则论语的哲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做学问也是一样, 要想取得好的学习效果,那就要对学习产 生热爱之情。
8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吃
冷水
胳膊
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
我如浮云。”
对,对于
理解正确的人生态度:
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
拓展延伸
用本节课所强化的解读文意的方法,解读下面几则《论语》。
(1)子曰:“由(姓仲,名由,字子路,孔子的学生),诲女 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解释加点的词语。
(1)诲女知之乎(教导) (2)是知也(通“智”,聪明)(3)其恕乎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按时
通“悦” 愉快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
志同道合的人
了解
而 不 愠, 不亦君子乎?” 但 怨恨,恼恨 有道德修养的人
固定句式:“不亦……乎?”译作“不也是……吗?”
理解
返回
理解:讨论学习方法、态度与个人修养: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12课《《论语》十二章》教案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能力,传统文化认同与传承意识,道德观念与价值观培养。通过学习《论语》十二章,使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文言文阅读技巧,提高古文理解能力;感悟儒家文化的精髓,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意识;深刻领悟论语中的道德观念,如仁、义、礼、智、信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全面发展。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审美情趣。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12课《《论语》十二章》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12课《《论语》十二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学而》篇中的“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章句;《为政》篇中的“君子不器”、“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等章句;《里仁》篇中的“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章句。本节课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些经典章句的含义,感受儒家文化的智慧,学会运用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以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人文素养。同时,通过学习《论语》十二章,培养学生对古文的阅读兴趣,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学而时习之”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学习态度和方法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模拟《论语》中的学习场景,演示如何在实际中应用这些学习原则。
此外,课堂上的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讨论主题不太感兴趣或者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针对这个问题,我打算在下次课堂上尝试设置更具吸引力的话题,并引导学生如何进行有效讨论,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论语十二章初一上册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课文《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二、主题概述本文选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主要论述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品德修养方面的问题,强调了学习必须有谦虚求实的态度和勤于复习、善于思考的方法,还指出加强个人修养的重要性。
三、文言知识积累(一)通假字1.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二)古今异义1.学而时习之古义:按时;今义:时间。
2.吾日三省吾身古义:自身的品德、才力等;今义:身体。
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古义:诚信;今义:相信,信用。
4.温故而知新古义:学过的知识;今义:原来的,从前的。
5.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许可或可能。
6.饭疏食古义:粗糙,粗砺;今义:清除阻塞使通畅。
7.不舍昼夜古义:停留,止息;今义:舍弃。
(三)一词多义1.人不知而不愠(了解)温故而知新(知道,懂得)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志)博学而笃志(志向)3.逝者如斯夫(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匹夫不可夺志也(成年男子的统称)4.为人谋而不忠乎(替)可以为师矣(担任,充当)(四)词类活用1.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2.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3.温故而知新(形容词作名词,学过的知识;新的理解和体会)4.一瓢饮(动词作名词,指水)5.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动用法,以……为快乐)6.饭疏食(名词作动词,吃)(五)重要虚词1.之①学而时习之(代词,指学到的知识)②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代词,它,指学问和事业。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课件ppt优秀课件
2、我们从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 渐进。
温习 旧的知识
表承接,就
可以
4、子曰:“温故 而知新,可 以 为师矣.”
得到新的体会,悟出新的道理
《论语》十二章
孔子
•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
春秋时期鲁国陬(zōu)邑(yì)(现山东曲阜fù)人
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被尊
“大成至圣”。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
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
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
2、孔子思想
本章讲个人道德修养,要有正确的财富观
•
吃饭 8、子曰:“名饭词作动词疏食
粗粮 饮水,曲肱
冷水
弯着胳膊 而枕之,乐 亦在
其中矣
而 富且乐贵趣,于我 如浮云。”
正当手段
表修饰,不译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几个 走路 一定
• 11、子曰:“三军 可夺帅也,匹夫 不可夺志也。”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 改变。”
本章讲坚定信念、广泛学习。
• 12、子夏曰:“博学
广泛 而
表并列 笃志,切问
恳切 而近坚思守,仁在其中矣”
仁德
•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遇不明事 能恳切地向别人发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 其中了。”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41张PPT)
翻译句子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交流点拨】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
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交流点拨】只学习而不思考,则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思考而 不学习,则会变得有害。 (3)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不亦说(yuè) 乎 三省(xǐng) 传(chuán )不习乎 罔(wǎng) 一箪(dān)食 笃(dǔ)志
整体感知
1.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注意读音
和节奏。
读准字音
读准—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 而不信乎?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轻漂。比喻把金钱、地位看得很轻。
板书设计
品味理解:
1.从人生旅程上分析:人生看过去很长久,看过来很短暂。十几 岁之前是立学起步,二十几岁是立身处世——当然今天为了减轻 就业压力,各国普遍增长了学习时间,二三十岁还在读书;三十 几岁是立业有成;人到四十当有质的飞跃,立世当有不惑定力; 至于五十,立思当有知天境界;至于六十,听言当有海纳胸怀; 至于七十,古代人生七十古来稀,须顺心而为。
不如乐之者。”
以……为乐
思考:用自己的话来说如何表 达这则论语的哲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做学问也是一样, 要想取得好的学习效果,那就要对学习产 生热爱之情。
8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吃
冷水
胳膊
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
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的原文
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的原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的原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的翻译1、孔子说:“学了(知识)又按时复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君子吗?”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3、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到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又不会逾越规矩。
4、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5、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6、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7、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人教版七年级上《论语》十二章·原文和译文
人教版七年级上《论语》十二章·原文和译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1、孔子说:“学了(知识)又按时复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君子吗?”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3、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到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又不会逾越规矩。
4、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5、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6、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7、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重点知识点整理人教版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重点知识点整理人教版《论语》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哲学经典之一,其中的《十二章》是其中的一部分重要内容。
下面是《十二章》的重点知识点整理:1.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含义:这句话指的是友谊的重要性,表达了以真诚的心对待朋友是多么的愉快和快乐。
2.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的含义:这句话指出了智慧、仁爱和勇敢等品质的重要性,只有具备这些品质的人才能在生活中保持坚定的信念、没有忧虑和恐惧。
3.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的含义:这句话是讲述了待人以善的原则,提倡不做出自己讨厌的事情,从而体现了道德和爱心。
4.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的含义:这句话表达了一个人的品质决定了他的人生态度,具有高尚品质的人会更加坦荡和豁达。
5.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的含义:这句话强调了学习与实践的重要性,以及对待朋友和对待他人的态度应该是宽容和谦逊的。
6.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的含义:这句话告诉我们,通过复习过去的知识来获取新的知识,才能成为别人的启蒙老师。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7.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含义:这句话强调了对于知识的追求,只有真正对某个领域的知识感兴趣、喜爱甚至激动,才能真正获得该领域的知识和智慧。
8.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的含义:这句话告诫我们,一个真正的士人应该以追求道德和道德品德的高尚为目标,而不是只在乎物质的享受和虚荣。
9.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的含义:这句话强调了智慧、仁爱和勇敢的重要性,只有具备这些品质的人才能够在生活中保持坚定的信念、没有忧虑和恐惧。
10.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的含义:这句话表达了不同人对于追求的内容的不同,对于智慧追求的人来说,水是美好的,对于仁爱追求的人来说,山是美好的。
《论语》十二章教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一、教学内容
《论语》十二章,选自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传统文化”部分。本章节内容主要包括《论语》中精选的十二章经典语句,旨在让学生了解儒家文化精髓,感受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品质。具体内容包括: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进行得较为顺利。但我注意到,有些小组在讨论过程中仍显得有些拘谨,可能是因为对《论语》中的道德观念理解不够透彻。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鼓励学生更加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尝试作为引导者,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从成果分享来看,学生们对《论语》中的道德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但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讨论时仍存在依赖心理,希望得到我的明确指导。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适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我通过提问的方式导入新课,让学生们从日常生活中找到与《论语》中道德观念相关的实例,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种方式似乎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较为活跃。
然而,在新课讲授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论语》中的核心思想理解不够深入。针对这一情况,我特别强调了“仁者爱人”和“修己以敬”这两个重点,并通过举例和比较来解释难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帮助他们真正领悟到儒家文化的精髓。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论语》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这个活动将演示《论语》中道德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参考译文
《论语》十二章参考译文1. 孔子说:“学了又按时复习,不也是很喜悦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吗?”2.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谋虑是否真诚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3. 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对各种言论能明辨是非,到七十岁才可以随心所欲,又不会超出规矩。
4. 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并从中获得新的领悟,做到这样的程度,可以成为老师了。
5. 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便会迷惑而无所得。
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6.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7. 孔子说:“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8.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9.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
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10.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11.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12.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遇不明事能恳切地向别人发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件 (共34张PPT)
忠心,尽心
真诚,诚实
复习
(《学而》)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 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 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 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
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有:同“又”。 立:站立,站得住,这里可理解为独立做事情的。 惑:迷惑,疑惑。 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的解释是,能听得进不
《 论 语 》 十 二 章
一、情境导入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 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 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 宝贵的文化遗产,《论语》就是其中的一部 辉煌的巨著,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 对我国的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产 生了巨大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它依旧光芒 四射,熠熠生辉。现在就让我们怀着一种自 豪的心情来研读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 二则》。
•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 思,仁在其中矣。”
四、研读文本 疏通文意
也、也是
先生,指孔子 按一定的时间复习
yuè
1.子曰:“学 而 时习之,不 亦 说 乎 ?有
通“悦”,愉快 代指学习的内容
朋自远方来,不 亦 乐 乎?人不知而不 愠,
人家不了解(我)生气,发怒
不亦君 子 乎 ? ”
(《学而》)
《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其 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20篇。内 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 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 把它列为“四书”(《孟子》、《中庸》、 《大学》、《论语》)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 经典。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 治天下”。本文十二章是儒家修身之言,讲的 是做人之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十二章》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
你们好!我是号参赛者,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说课题目是《〈论语〉十二章》,在说课的过程中希望得到专家的批评和指导。
一、说教材
《〈论语〉十二章》是七年级上册的内容。
它出自经典著作《论语》。
本课着重叙述了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内容。
语言精炼,思想深刻而丰富,学好这一课对于身心快速发展的中学生来说,显得极为重要,意义和影响十分的重大。
所以作为老师我一定要想办法让同学们在学好知识的同时,从中获得古圣先贤的学习的方法、态度,感受他们高尚的个人品质。
二、说学情
我们的学生求知欲强,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富有个性,在以前通过语文学科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知识素养,他们渴望学到更多更有趣的语文知识。
在教学中为学生留出自由发挥的空间,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
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结构特点及学情,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三、说目标
1、利用工具书注音、解义。
2、了解作品及作者相关知识。
3、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把所学知识、道理付诸于实践。
四、说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
五、说教法
结合“以学为主,精讲精练”的教学模式,确定课堂教学方法以问题式、启发式为主,结合讲授式教学方法达到精讲精练,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
六、说学法
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主动获取、整理、贮存、运用知识和获得学习能力的过程,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培养学生学会通过自学、观察、阅读、等方法获取相关知识,使学生在探索研究过程中提高分析、归纳、推理能力。
七、说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
“半部《论语》治天下”,它形象地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一、自学检测
1、了解作品及作者相关知识。
(提示:1分钟后完成,然后D-C-B-A互相核对答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小组+2分。
随机抽问,回答正确+1分。
)
填空:
(1)《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
称“四书”。
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2、小组有节奏朗读前六章。
(提示:完成的小组+2分。
随机抽问,回答正确+1分。
)
二、能力提升。
学习前六章
1、学习第一章(提示:1分钟后完成,然后D-C-B-A互相核对答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小组+2分。
随机抽问,回答正确+1分。
)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注音:说(yuè)愠(yùn)
(2)解义:
学:学习而:表示顺接;表示转折时:按时习:复习亦:也是
说:通“悦”,高兴,愉快知:了解愠:生气君子:品格高尚的人
(3)画出朗读节奏。
(4)翻译:
孔子说:“学了又按时复习,不也是很喜悦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吗?”
(5)课文探究:第1句讲学习方法,第2句讲学习的乐趣,第3句讲个人修养。
2、学习第二章(提示:1分钟后完成,然后D-C-B-A互相核对答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小组+2分。
随机抽问,回答正确+1分。
)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注音:省(xǐng)传(chuán)
(2)解义:
吾:我日:每天三:多次省:反省为:替谋:出主意而:转折
信:诚实传:传授的知识
(3)画出朗读节奏。
(4)翻译: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谋虑是否真诚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
(5)课文探究:本章强调治学的人重视品德修养。
3、学习第三章(提示:2分钟后完成,然后D-C-B-A互相核对答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小组+2分。
随机抽问,回答正确+1分。
)
子曰:“吾十有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1)注音:逾(yú)矩(jǔ)
(2)解义:
有:通“又”而:表示顺承立:独立惑:迷惑天命:自然规律
逾:超过矩:规矩
(3)画出朗读节奏。
(4)翻译:
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对各种言论能明辨是非,到七十岁才可以随心所欲,又不会超出规矩。
(5)课文探究: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
①从本章来看,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五十、六十岁:安心立命,不受外界左右七十: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
②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怎样的?思想与言行融合,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
③我们从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循序渐进。
4、学习第四章(提示:1分钟后完成,然后D-C-B-A互相核对答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小组+2分。
随机抽问,回答正确+1分。
)
子曰:“温/而知,可以/为师矣。
”
(1)解义:
温:复习故:旧的知识新:新的领悟可:可以以:凭借为:成为
(2)画出朗读节奏。
(3)翻译:
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并从中获得新的领悟,做到这样的程度,可以成为老师了。
(4)课文探究:本章谈学习方法。
5、学习第五章(提示:1分钟后完成,然后D-C-B-A互相核对答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小组+2分。
随机抽问,回答正确+1分。
)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1)注音:罔(wǎng)殆(dài)
(2)解义:而:表示转折罔:迷惑殆:有害
(3)画出朗读节奏。
(4)翻译: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便会迷惑而无所得。
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
(5)课文探究:本章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
6、学习第六章(提示:1分钟后完成,然后D-C-B-A互相核对答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小组+2分。
随机抽问,回答正确+1分。
)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
(1)注音:箪(dān)瓢(piáo)陋(lòu)哉(zāi)
(2)解义:贤:品质高尚堪:忍受乐:乐于学
(3)画出朗读节奏。
(4)翻译: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5)课文探究:本章赞扬了颜回乐于学习、安于贫困的品质。
三、小结
四、完成相关练习:默写前六章
反思:
以上是我在预设教学《〈论语〉十二章》一课时一些不成熟的想法,敬请各位评委老师点评,指导。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