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教学设计及课堂实录(第八届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课)
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伯牙绝弦》课堂实录
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伯牙绝弦》课堂实录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伯牙绝弦》课堂实录师:准备好了吗?上课!生:老师您好!师:同学们好,请坐!同学们,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一篇和音乐有关的文章,它是一篇古文,讲述的是发生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时期的一个故事,谁来读一读这个课题?(指名学生读课题)生:伯牙绝弦师:哎哟,念得真准,一板一眼的,尤其是这个最难念的“弦”,你也念准了,我们一起来念一念,伯牙绝弦,预备起(生齐读课题)师:嗯,绝弦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生1:我认为绝弦就是最后一次在弹这个琴师:弹完之后就要怎样?生1:可能是就要去世了师:她认为是这个意思你再说说,指另一名学生生2:我认为是在弹了现在他弹完的这一首曲子之后就这一生再也不弹了师:用我们的话说,绝弦就是把琴弦怎样?生2:剪断师:这句话提醒大家注意,是吧,其实有些语言我们是不理解才觉得它难读,对吧?这句话的意思谁能理解?生2:钟子期死了(师:去世了)钟子期去世了,伯牙认为这个世界上再没有他的知音了,所以就把琴摔了,把琴弦也剪了,这一生再也不弹琴师:那么这里伯牙“谓世”的“谓”是什么意思呀?生2:想师:是想吗?古文中的有些字眼确实有些不太好懂,没有的注释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我还是请你,“谓”在字典中有这么几种解释,你认为哪种合适?生2:第二种,认为,以为师:伯牙认为世界上(生2:再也没有知音了)再也没有知音了,那么“乃破琴绝弦”中的“乃”是什么意思?生2:就师:于是就破琴绝弦好,理解之后我相信你们会读得更好,请你来读生2(读文):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师:真有古文的味道厉害,还有哪个句子比较难读?(指名读自己认为难读的句子)生: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我觉得这句话比较难读是因为它在四个字中间“兮”和“若”之间就要隔一下,停顿一下师:你是要知道应该怎样断句是吧,我想问问你,为什么要在“兮”字后边做停顿?生:因为“兮”是语气词,相当于是“啊”,所以要在“兮”字的后边断句师:借助注释就能够知道,这个“兮”和前边的哪个字(生:哉)对“哉”都是什么词?(生:语气词)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啊”,这样的词后边一停顿,一延长,古文的味道就出来了,谁来读读看?把这两句话都读进去指名读这句话生:(读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师:哎哟,我看你肯定下过功夫了,真好,读得真不错来,我们也一起这样地来读一读,注意,读好“哉”和“兮”后边的停顿(生齐读这一句话)师:真好,难读的句子都会读了,谁能一口气把这篇古文读下来?(指名读文)生1:(读全文)师:注意“兮”字后边要做停顿(师范读此句后生继续读)真好,一点就通,谁再来读读?生2:(再读全文)师:哎哟,给点掌声吧,没读几遍就能把古文读成这样,我真想说一句:“善哉”老师也想来读一读,好不好?生:好!师:(范读课文,生掌声鼓励)就学着这个样子读好吗?语速放慢,适时地停顿生齐读课文师:真好,我们能从课文哪一句中形象地感受到伯牙善鼓琴,而钟子期就真的善听呢?生1:可以从“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从这句话中就能体会到伯牙在想什么钟子期就可以听出师:请你理解一下这句话,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怎么说的呀?生1:伯牙弹琴,心里在想着高山师:“志在高山”我们可以借助什么?注释,是吧生1:钟子期就回答:‘善哉’师:“善哉”就是什么生1:“善哉”就是“好啊”,峨峨兮若泰山,就是“高啊”师:哦,高高的像泰山,是吧,只有这一句吗?谁还有补充?(指名补充)生2: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师:请你也理解这句话生2:这句话就是说,伯牙在弹琴的时候心里想的是流水,于是钟子期就回答道,好啊,(师提醒借助注释)广大的像江河一样师:广大的像江河一样,说得多好,注意到没有,他们两位在理解这两句话的时候,有注释的时候就借助注释,没注释的就联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话来理解补充,这是学习古文的好方法,老师把这两句话打在大屏幕上,我想问问,这里的善哉的“善”跟伯牙善鼓琴里的“善”一样不一样?怎么个不一样,你要能说出个所以然来生2:“伯牙善鼓琴”里的“善”是因为他很擅长弹琴,(师补充,一个擅长弹琴,一个擅长听琴)“善哉”的“善”意思是好师:你会联系上下文学习,这种一个字有多种意思的现象在古文里边很常见,这里的“善哉”用我们自己的话说,听了人家的琴声之后说了一句什么?生2:好啊师:或者说一句?生2:太棒了,太妙了!师:在古代这就叫什么?生:善哉师:对喽,谁能来读一读,把这种由衷赞叹的感觉读出来?生2: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师:前边一句也读一读生2: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师:声音好听,而且“善哉”好像说到哪里去了,对了,就是这种感觉,再找一名同学来读(指名读)生3:读课文师:真好,我觉得你这几个“善哉”读得好,你“峨峨兮”“洋洋兮”也读得好,我问问你,当你读到“峨峨兮”的时候,你的眼前出现的时怎样的景象?怎样的画面?生3:我的眼前好像出现一座高高的泰山,它显得很巍峨师:巍峨高耸的泰山,是吧?请你再来读读生3: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师:峨峨兮若泰山,谁再来读一读,你在读“峨峨兮若泰山”的时候,你的眼前出现的是什么?(指名生4读此句)师:不愧是男子汉,读起来就有男子汉的味道后边一句谁来读一读,志在流水生5: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师:巾帼不让须眉呀,洋洋兮若江河,好像让我们看到了那个宽广的江河,相比上面的泰山,这里的江河也不是一处随意的江河,江河在古文里边是有特指的,我觉得咱们班的同学一定能够知道,我对咱们班很有信心,江河在古文里应该指的时什么?泰山生1:我觉得“江河”在古文里边是博大精深的意思生2:这里的江河指的就是长江和黄河师:你的古文底子真好,是的,这里的“江”指的是我们中国最大的江,是什么江?(长江),这里的“河”指的是我们中国最大的河,什么河?(黄河)讲到长江和黄河,你还想到哪些词语或诗句?生:波澜壮阔和波涛汹涌师:波澜壮阔和波涛汹涌,我觉得你的这两个词的时候一点波浪都没有(生有感情的把这两个词再说一遍)师:正是这样的洋洋兮志在流水,请你再读师:不要着急,这里的志在(指导学生朗读)生:读文志在流水……师:真好,就是这种波澜壮阔波涛汹涌的江河还想到了哪些诗句?生:暗河汹涌师:暗流汹涌是吧,不仅是表面上波涛汹涌,还有暗流汹涌(指名再读此句)生: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扬扬哉若江河”师:真好,同学们,正是这样磅礴高耸的泰山,正是这样连绵不绝、铺天盖地的江河,我们一起把它读出来(生齐读这两句)师:是的,不论什么钟子期都能听出来,用文中的一句话来解释,就是说,伯牙所念,这里“伯牙所念”的“念”跟前文中的哪个字是一样的?(指句回答)生:这里的“念”跟前面的“志”是一样的师:都是什么意思?生:都是伯牙想师:心里想的意思,找一个字是什么?志,念,都是什么?生:想师:我们理解古文就可以用我们现代的词汇,不论您伯牙所志,所念、所想,我钟子期都必得之我想问问,钟子期必得的是什么?生:我想他都知道伯牙心里在想些什么师:也就是说子期不仅听懂了伯牙的琴声,而且听懂了这位名满天下的琴师倾注在琴声里的什么?(心声)这样看来,钟子期说,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说的也不只是伯牙的琴声吧?他也道出了伯牙内心的什么?生:也道出了伯牙的志向和胸怀师:你可了不起,就在这里,这个叫王谦宇的,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他的智慧子期不仅听出了伯牙的琴声,还听出了伯牙倾注在琴声里的什么?生:志向和胸怀师:什么样的志向?生:志向是以后能象巍峨的泰山一样屹立在人间师:什么样的胸怀?生:胸怀是心胸宽广像江河一样能撑万里船师:(众生鼓掌)你们听出来了吗?你太了不起了!原来钟子期不仅在听伯牙的琴声,也说出了伯牙倾注在琴声里象峨峨泰山一样的志向,洋洋江河一般广阔的什么?(胸怀)这样看来,伯牙的志在高山,志在流水,那仅仅是想吗?那是志存高远的志,胸怀大志的志老师课前查过资料,我发现好多古书上都说伯牙的琴艺是妙绝天下,许许多多的人都以听到他的琴声而荣幸,他们也都能感受到伯牙琴声的美妙,但是伯牙倾注在琴声里的这种志向,这种情怀他们能得知吗?唯有谁能得知?生:钟子期师:唯有谁必得之?生:钟子期师:这才叫伯牙所念生:钟子期必得之师:请你想象一下,假如你就是伯牙,一直以来都没人能听懂你的琴声,你的内心充满了无限的寂寞和孤独,可是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个谁?生:钟子期师:不论你弹什么,不论你有怎样的志向和情怀,他都能在说“善哉,善哉”必得知的时候,你的心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你又会有怎么样的感慨想对子期说?请你顺着伯牙遇到钟子期感慨道,接着往下写(学生拿出老师课前发下的作业纸,伯牙遇钟子期,感慨道:“善哉,善哉”接着往下写,师播放古筝乐曲)师:大部分同学写完了,谁来说一说?不着急,伯牙得遇钟子期什么感觉?生1:伯牙得遇钟子期非常高兴师:非常高兴,怎么说的?生1:善哉善哉,世上知音唯有钟子期也师:真有古文的味道,寻寻觅觅原来你就在这里,世间知音唯有钟子期也!真妙生2:伯牙得遇钟子期非常兴奋,他感慨道:“善哉善哉,此人知我所志,明我所念,真乃知己也”师:真乃知己也,真棒啊,谁再说说?生3:善哉善哉,终有人懂我心,懂我志向,懂我胸怀,懂我者,钟子期也师:相识满天下,知音却只有这么一个呀!生4:善哉善哉,吾终有知音,此乃好事,吾不用孤也师:如今我是不再孤独,想知道伯牙当时是怎么说的吗?古书《列子》中有这样的记载,“善哉善哉”好呀好呀,先生你能听懂我的琴声,听到我的志向我的情怀,和我心里所想的(生:一模一样)这两个人之间的默契我们常用的一个成语讲,那就是生:心有灵犀师:心有灵犀,心心相印哪!同学们,只有这样心有灵犀,心心相印,只有这样知志,知念知心的人我们才叫他什么?生:知音师:此时的伯牙真恨不得告诉全天下的人,我终于怎么样?生:找到知音了!师:带着这种感觉来读读这段话,老师和大家配合着来,看看我们是不是心有灵犀(师生配合读文,首先师读伯牙部分,生读子期部分,然后交换角色)师:就是这么的心灵相系呀,读着读着你发现这个语言有什么特点?生:我觉得每一句的前半句和后半句都是相对应的师:你这个发现了不起呀,这样的形式就好像让我们看到了当时的伯牙和子期一个鼓——生:一个听师:一个倾诉生:一个诉说师:是呀,你看写得多妙啊,仿佛让人看到了伯牙和子期是何等的幸福,何等的默契呀,从此高山流水就成了知音的象征,伯牙子期就成了知音的代表传说这一次高山流水的知音相遇让伯牙和子期都相见恨晚,他们约定第二年中秋再来相会,可是当第二年中秋伯牙兴致满满地来与子期相会的时候,天意弄人啊!(播放背景音乐)此时高山默默,天地之间也为伯牙的痛失知音而暗然失色师指名指导学生读“子期死”后引读课文后半部分(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师:从此还有人能知我之志吗?生:没有!师:还有人能知我之念吗?生:没有!师:还有人能知我之心吗?生:没有!师:子期已逝,知音不再,知音难觅呀!(齐读课文后半部分:子期死……)是呀,终身不复鼓,伯牙绝弦,那是绝了所有的期待,所有的期望啊,这真是一曲肝肠断,天涯无外觅知音,正是这破琴绝弦,正是这得遇知音又痛失知音才使得这个故事更加的荡气回肠,从此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传颂着它,同学们桌面有个资料袋,就讲述了这个故事的源远流长,请你快速地浏览一下好了坐正示意我(生浏览资料)师:伯牙跟子期这个故事感动和温暖着一代又一代渴望着心有灵犀心心相印的中国人,就在这个故事发生在三百多年后的战国时期,古书《列子》就记下了这个感人肺腑的故事,记下了这对知音的名字,我们一起读生:(齐读)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师:时间在流逝,五百多年后,古书《吕氏春秋》又为我们展现了这对知音相遇时那最美好的瞬间伯牙鼓琴,志在高山,请男生齐读课文生:(男同学齐读课文: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师:借问人间愁际遇,伯牙弦绝以无声,一千多年后的唐代,人们又在古诗中为那伯牙的破琴绝弦而叹息不已呀,女生齐读最后部分(女生齐读: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师:两千多年后的明代,人们又在小说中传颂着这个千古佳话,全班同学齐读全文(生齐读全文)师:两千五百年后的今天,就在这个课堂上,我们六年一班的孩子也在朗朗传颂着这个高山流水的知音故事,能背的同学背诵,不能背诵的同学高声朗诵(齐读课文)师:同学们,学习了今天这个故事,我相信以后我们遇到很知心的人,我们就可以叫他是我们的什么?生:知音师:没错,尽管我们知道知音难觅,知音难求,但是我们依然要怀抱着愿望,在天地间寻寻觅觅着我们的什么?生:知音!师:下课!。
《伯牙绝弦》的教案设计
《伯牙绝弦》的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伯牙绝弦》。
(2)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内容,领会其中的道理。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情节。
(2)学会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体会文章的情感表达。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珍惜友情的品质。
(2)引导学生理解“知音难觅”的道理,懂得珍惜身边的知音。
(3)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伯牙绝弦》的故事内容及其道理。
2. 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3. 朗读、默读等阅读方法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1. 对《伯牙绝弦》故事深层道理的理解。
2. 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插图。
3. 生字词卡片。
4. 教学课件或黑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伯牙绝弦》的作者和背景。
(2)引发学生对“知音”的思考,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
(2)学生通过课文注释和学习资料,自主学习生字词。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情节和道理。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情感体验:(1)学生朗读或默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情感表达。
(2)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互相交流。
5. 知识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知音难觅”的现实意义。
(2)学生举例说明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知音和珍惜友情的故事。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伯牙绝弦》的故事道理和情感体验。
7. 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述《伯牙绝弦》的故事。
(2)学生抄写并背诵课文。
(3)学生写一篇关于“知音难觅”的短文,分享自己的感悟。
《伯牙绝弦》课堂教学实录优秀5篇
《伯牙绝弦》课堂教学实录优秀5篇《伯牙绝弦》教学实录篇一一、教材分析从整组教材来看,本组教材是以感受“艺术魅力”为专题来组合课文的,共四篇课文,都情真意切,文质兼美,从不同角度折射出艺术的魅力。
选编本组教材的意图,一是欣赏音乐、绘画、戏剧等各种形式的美,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二是学习作者是怎样在叙事时展开联想和想象的,是怎样把眼前看到的和内心想象的融合在一起的,学习作者表达感受的方法;三是积累课文中优美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四是从实际出发,根据各自条件通过阅读和其他渠道尽可能多的了解各种艺术。
对这篇课文而言,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本课是这组课文的的第一篇,在整组教材中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因此本课的教学,无论是目标的确定,还是教学环节的设计,都要在整组教材这一大背景的基础上,结合本篇课文的编排意图来实施。
把握了编排意图,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正所谓知道了什么意思,才能知道怎么去做。
另外,这篇课文的教学属于阅读教学的范畴。
本册教材,要求阅读教学要结合课后思考题来进行,本课课后共三题: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读一读,说说句子的意思;3、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把握了课后思考题的训练重点,才能把握好教学方向,正所谓是借题发挥,收放自如,不至于任意发挥,离题太远。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很多首诗词,虽然这是学生第二次接触文言文,但文言文的学习方法与诗词基本相同,所以对于本课来说,学习方法的指导不是难点,只要对学习方法进行复习、对课文进行预习、并在课上适当点拨即可。
而正是因为这是一篇文言文,在本组教材这一大背景下,对文本进行阅读教学,让学生去品文、思意、悟情,并从中感受艺术的魅力,却实属不易。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分析,我确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1、知能:读通读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读,熟读成诵。
《伯牙绝弦》课堂教案设计
《伯牙绝弦》课堂教案设计《伯牙绝弦》课堂教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初步理解课文中的重点生字、词语。
3、初步理解课文的大意,能用自己的话简要地讲述故事。
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朗读,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借助注释初步认识、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3、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初步了解课文的大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感受文言文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难点: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
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教师讲俞伯牙和钟子期相识的故事以引入课题:故事: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位叫俞伯牙的人,从小就酷爱音乐,天赋极高。
于是,就拜当时很有名气的一位琴师为师。
很快俞伯牙就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成了非常有名气的宫廷琴师。
可是,俞伯牙却一直很苦恼,因为他每天弹琴,却没有人能真正听懂他的琴声,他感到很寂寞、很伤心。
有一天,他又怀着寂寞孤独的心情来到江边弹琴消愁,他如痴如醉地弹着,将自己远大的抱负和宽广的胸怀全都融入到了美妙激昂的琴声中。
正弹得兴起时,忽然听到了令他意想不到的赞叹声……(接下来发生了什么呢?我们一起到课文)2、教师板书课题:伯牙绝弦(学生读课题,教师正音,注意“弦”字的读音)3、读课题,你是怎么理解的.(理解“绝”和“绝弦”的意思,引入课文的学习。
)二、初读感知,体会韵味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读不通顺的地方可结合注释想想该怎么读。
2、指名读文。
(其他同学仔细听,一会儿点评、正音。
)3、教师引导正音。
(谁来说说他读得怎么样那你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教师适时正音,“哉”平舌音;“得”是多音字读“dé”4、读古文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注意它的节奏和韵律美。
但停顿不等于断开,要把尾音拖长就更有韵味了。
谁再来读一读?5、教师范读(可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决定是否教读)。
《伯牙绝弦》课堂教学实录
伯牙绝弦课堂教学实录引言《伯牙绝弦》是中国古代的一个著名音乐故事,也是一首古琴曲。
通过讲述伯牙和钟子期的友情和音乐才华,这个故事传达了音乐对人们心灵的深刻影响。
本文将记录一堂关于《伯牙绝弦》的课堂教学实录,探索这首古琴曲的演奏技巧和历史背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曲子。
一、教学目标本堂课的主要目标如下:1.了解《伯牙绝弦》的背景故事和文化内涵;2.学习古琴演奏的基本技巧;3.掌握《伯牙绝弦》的基本演奏方法;4.启发学生对音乐表达和情感交流的思考。
二、课堂内容2.1 介绍《伯牙绝弦》首先,通过简要介绍《伯牙绝弦》的背景故事,激发学生对这首古琴曲的兴趣。
讲解钟子期和伯牙之间的友情,以及伯牙为了表达对已逝好友的思念而弹奏古琴的情节。
2.2 古琴演奏基础知识在学习演奏《伯牙绝弦》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古琴的基础知识。
包括古琴的起源和发展、琴身构造、音区划分等内容。
通过简要的讲解和示范,让学生对古琴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2.3 基本演奏技巧接下来,我们将学习一些基本的古琴演奏技巧。
包括按弦、拨弦、滑音等。
这些技巧对于准确演奏《伯牙绝弦》非常重要,因为这首曲子表达了伯牙对好友的思念之情,需要通过技巧灵活运用来表现琴曲的内涵。
2.4 演奏实践在学习了基本的演奏技巧后,我们将开始实践演奏《伯牙绝弦》。
老师将演示如何演奏这首曲子,学生们可以跟随示范一起尝试演奏。
通过实践,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曲子的节奏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过程3.1 简要介绍《伯牙绝弦》在课堂开始时,老师简要介绍了《伯牙绝弦》的故事背景和文化内涵。
通过讲述伯牙和钟子期的友情和伯牙弹奏古琴表达思念的情节,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3.2 古琴演奏基础知识接着,老师对古琴的基础知识进行了讲解。
从古琴的起源和发展、琴身的构造和音区划分等方面,让学生对古琴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老师还带来了一把真正的古琴,让学生们有机会近距离观察和感受。
3.3 基本演奏技巧在学习了古琴的基础知识后,老师开始教授一些基本的演奏技巧。
《伯牙绝弦》教学实录
《伯牙绝弦》教学实录《伯牙绝弦》课堂教学实录篇一【设计理念】文言文是一种传承祖国灿烂文化的载体。
本设计借助文言文文本的特征,在教学中坚持自学为主,重点指导朗读和背诵,强化感悟、注重积累的策略,采用情景引领,以读为本,相机点拨,拓展积淀的方式,带领学生去读去思考去吸取,与古代文学大师对话,力图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古文的乐趣。
【教学目标】1.读通读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2.理解文章内容,感知文言文的特点,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3.创设情景,点拨感悟,理解故事对于我们的启示。
4.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感悟祖国的语言魅力,从而自觉地吸收祖国优秀的传统的的语言文化。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高山流水》录音或flash动画。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情趣1.师:我们来看一下下面一组成语:(展示)一琴一鹤人琴俱亡琴心剑胆琴挑文君琴瑟和好琴瑟不调琴棋书画焚琴煮鹤对牛弹琴请大家读一读,找出这些成语的共同点。
(成语中都含有一个琴字)2.师:谁能再说几个带琴字的词语。
(预设答案:琴瑟、琴曲、琴师、琴意、抚琴、钢琴、月琴、胡琴、口琴、竖琴、小提琴、电子琴)师:平时如果有意识地积累一些词语,可以使我们知识视野更宽阔,对写作一定有帮助。
3.师:有一个故事千古传诵,流传至今,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文章《伯牙绝弦》,这是一篇文言文,也就是古文。
我们以往学的都是现代文,也就是白话文,今天第一次接触文言文,相信大家都能喜欢。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解释课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从小游戏入手,引发学生热爱语言文字的兴趣。
然后激情导入新课,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二、读通读顺,感知课文1.请同学说一说这篇课文和平时课文的有什么区别。
2.先让学生试着读一读,谈谈体会。
3.师:自由、大声读课文,至少读3遍,有生字的地方,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学生自由大声地读课文。
)4.师:读通顺了吗?读流利了吗?但是古文的朗读和现代文不同,要读出节奏。
《伯牙绝弦》课堂实录
《伯牙绝弦》课堂实录课前交流1、(1)师用多媒体出示一组词语:峰峦雄伟、高大巍峨、高耸入云、峰峦叠嶂、奇峰罗列、怪石嶙峋、千峰万仞、危峰兀立、孤峰突起(学生读)(2)师:如果要描写山势高大用哪几个词语?生:峰峦雄伟、高大巍峨、高耸入云、峰峦叠嶂、千峰万仞。
2、师用多媒体再出示一组词语:碧波荡漾、浩瀚奔流、波光潋滟、清澈见底、广阔无边、碧波浩渺、琉璃千顷、溪流淙淙、一望无际(学生读)3、(1)师:我们来做一个文字游戏,老师说一个“杨柳依依”,你们也说几个这样的词。
生:白雪茫茫银光闪闪……(2)老师出示一幅图,学生认真观察后,说出几个这样的词语生:清风徐徐明月皎皎师:课件出示:炊烟袅袅流水淙淙芳草萋萋霞光灼灼春雨绵绵生:读师:这些词都是描写什么的?生:美丽的景物师:“一切景语皆情语。
”自古以来,中国的文人擅长用文字寄情山水。
文学艺术是相通的,同样是寄情抒怀,文人用文字,画家擅长用——(生:色彩),歌唱家擅长用——(生:歌声),演奏家擅长用——(生:乐器)。
无论是什么,都能达到寄情抒怀的目的,这就是艺术的魅力。
今天我们来学习艺术的魅力中的第一课25《伯牙绝弦》。
一、导读题——未成曲调先有情(课件出示“伯牙鼓琴图”,配乐)1、课前学习,你有了哪些收获?2、生介绍自己搜集来的伯牙、钟子期的资料师:我们看到的这幅图叫——“伯牙鼓琴图”。
图中这位入神弹琴的,一身长袍,羽扇纶巾,他是晋国的上大夫——俞伯牙(板书);这位凝神听琴的,青布包头,两截布衫,他是楚国的一个打柴樵夫——钟子期(板书)。
3、我知道了这则文言文讲的是关于他俩千古流传的友情故事。
4、生:我理解了题目的意思,是割断琴弦。
师:既然是割断琴弦,为什么不用伯牙断弦,而用绝弦呢?生1:用“绝”字,更能表现伯牙的决心。
生2:用“绝”字,表明伯牙再也不弹琴了师:我们一起来追溯“绝”的小篆写法,(课件出示“绝”字的小篆),右下部分是古代跪坐的人形,右上的是“刀”,左偏旁(糹)是一束丝(不是一根丝),“人”用“刀”把一束“丝”全部割断,一丝不剩。
教学实录-《伯牙绝弦》教学实录5篇
《伯牙绝弦》教学实录5篇伯牙绝弦,是讲述知音难求的一个故事,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
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
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伯牙绝弦》教学实录,供大家参考,阅读。
《伯牙绝弦》教学实录1第一课时一、欣赏图片,找出要求,明确单元主题展示图片,学生欣赏并说出感受。
师:其实生活中不论是一首歌一幅画,还是一篇文章一部电影,都是美的艺术,都能让我们的心灵受到美的熏陶和启迪。
在第二单元中老师将和大家一起走进艺术的殿堂,感受艺术的魅力。
打开第二单元导读,快速读读,看导读为我们的学习提出了哪些要求?学生读导读,划出学习要求。
师:明确了学习内容和要求,我们一起学习本组第一篇课文《伯牙绝弦》。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生齐读课题,师强调“弦”字读法。
并投影出示没有标点的古文。
师:这是一篇什么文?生:文言文。
师:大屏幕上的文章没有标点,这就是古时候的文章,它需要你凭借自己的理解来断句读,自己试试。
生练读。
师:有什么感受?生:不知道在哪停顿。
生:很难读。
师:谁来读给大家听听。
生读。
师:现在老师降低难度,加上标点,你再来试着读一读,注意这次要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生练读师指名读。
师:你读得很准确,句子也很通顺。
有几个生字老师想提醒大家注意。
师板生字,并让学生跟读书空。
师:知道峨字的意思吗?生:高。
生:巍峨。
师:怎么知道的?生:课文下面的注释有。
师:课文的后面有一些生词或者生字的解释,这就是注释,看注释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
那若字又是什么意思呢?联系上下文想想。
生:像,好像。
师:谁能联系这两个生字的意思,说出“峨峨兮若泰山”的意思。
生:高高的像泰山一样。
师:你的理解能力很强,认识了生字我们一起读读课文。
生齐读课文。
师:大家读得很不错,有一句大家节奏把握得很准,注意了兮和若之间的停顿。
投影出示: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峨峨兮若泰山。
师:知道兮字的意思吗?生:语气词相当于啊。
师:它是和峨峨连在一起的,所以我们读到这时要稍作停顿。
董晓宇《伯牙绝弦》教学实录(共五则)
董晓宇《伯牙绝弦》教学实录(共五则)第一篇:董晓宇《伯牙绝弦》教学实录董晓宇教学实录——《伯牙绝弦》重庆名师课前谈话:学生端正坐好。
老师微笑地走到讲台。
师:好!孩子们,上课时我们一定得这样坐吗?一定吗?我觉得可以找一个自己觉得舒适的姿势坐,好不好?(学生姿势有所放松)师:今天下午我们要共同度过40分钟,共同学习一篇文言文。
为了咱们呆会能够更好学习。
现在咱们来相互了解一下,可不可以?现在咱们在这里了解有两种方式,一种就是我用心观察你们,你们心观察老师。
还有一种更直接的方式就是咱们相互提问了解。
这样,你们是孩子,小孩优先,你们先了解一下老师,愿意吗?生齐答:愿意。
师:你们除了观察教师之外,还可以向老师提问题。
(学生没有行动)师:你们现在这个样子,董老师先了解你们了。
我发现你们现在比较害羞,我想到一句歌词,在我的面前是“一朵朵羞达达的玫瑰在静悄悄的开”。
有没有同学,你想问老师什么?(一学生举手)师:你看,那儿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你来!生:请问一下董老师,你在班上教书时候,你对同学们凶不凶?师:他问了一个大家都感兴趣的问题,我在去年在一所小学教三年级,我呢,对我们班的同学是这样。
我觉得我有时候有一点点的凶,我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严格。
但是多数情况下我和我的孩子们还是好朋友的,你看我的样子凶不凶?学生齐答:不凶。
师:哦,不凶就好。
生:我想问,你们班的同学有没给你起外号?师:孩子,你可以这样说,董老师,我想请问你,这样更好。
如果同学给老师起外号的话,说明她们把老师当作什么?生齐答:朋友。
师:但是好像我还没有听他们叫外号的,但有时候同学们高兴时会对我唱“三月里的小雨”,会唱吗?(生:不会)知道为什么会为我唱这首歌?我叫什么?(董老师用手指着大屏幕右下角自己的名字)生:董晓宇。
师:我不知道这个算不算外号?生齐答:算。
师:我觉得这个外号很美的。
生:我想请问你当老师多少年了?师:我听到你用请问这两字,我觉得你是一个懂礼貌的孩子。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及课堂实录(第八届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课)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及课堂实录(第八届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课)浙江省上虞市阳光学校罗才军一、教材分析《伯牙绝弦》已然成为中华文化中关于“知音”最为生动、最为震撼的注解之一。
它讲述了春秋时期,俞伯牙与钟子期以琴相识,以琴相知,最后因子期早亡,伯牙破琴绝弦、遂成绝响的故事。
全文共77字,5句话。
1句为起,2、3、4句顺承而下,5句急转而后合,语言凝练典雅,抑扬顿挫,生气郁勃。
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万物生焉,天何言哉?伯牙和子期的相交正是如此的自然恬淡,顺理成章。
它所折射的艺术美感——那种含蓄深沉、清雅自然的风骨,直达“大音希声”、“大璞不雕”、“大美无言”的境界,满足了我们对于这个千古绝唱在感官和心理上的所有期待。
读《伯牙绝弦》,带来的不仅是对于故事内容的震撼,更有故事引起的不胜唏嘘的神往以及那种透彻心肺的审美体验。
诗人说: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而在这里,伯牙子期又该经过前世多少次的回眸呢?教学本文,我期待循循善诱地引领学生增加一些文言文的阅读体验,感受这篇课文特有的语言现象;其次,继续渗透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的基础上还能用现代语汇去补充;再有,依托语言层层深入地感知“知音”的真正内涵,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学习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使学生实现文化意象的传承,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二、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品味、比较、联想等多种方式学习课文,在学懂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2.初步运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感受常用的文言词汇,增加文言文的阅读体验。
3.紧扣单元教学目标,感受高山流水的知音文化,明确朋友相交的真挚深沉,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三、教学准备在学习本文之前,学生已有一些文言文、古白话文的阅读基础,因为在五年级学过《杨氏之子》、《猴王出世》、《临死前的严监生》等等,而且就词句的理解来说,此文词句更容易理解。
当然就课文的内涵和意蕴来讲,文章所讲述的“知音文化”更为丰富和玄妙。
最新-《伯牙绝弦》课堂教学实录(精选11篇)
《伯牙绝弦》课堂教学实录(精选11篇)《伯牙绝弦》写出了俞伯牙和钟子期之间情谊深厚、重情重义的情感和知音难觅的现象。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以下是人美心善的演员帮大家收集的11篇《伯牙绝弦》课堂教学实录,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品知音──《伯牙绝弦》课堂实录篇一《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下面是由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伯牙绝弦》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到您!《伯牙绝弦》教学反思一《伯牙绝弦》选自《列子汤问》,故事感人至深,却只有5句话,77个字,而这77个字里却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感人肺腑的故事。
尽管这是学生第二次碰到文言文,但是就这篇文章而言,字词的理解不算很难,文章比较浅显,因此我通过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对于这篇文章,我觉得让学生体会到伯牙与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感受知音情谊是本文的难点。
一节课下来,觉得做得比较好的有以下几点。
一、音乐渲染,营造氛围。
课伊始,我便以音乐高山流水导入,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古文的意境,在补充介绍伯牙在子期墓前悼念子期时,也以惨婉动人的音乐加以烘托,让学生入情入境地体会伯牙那种悲痛欲绝的心情,最后,让学生在音乐高山流水的伴奏下,再次诵读课文,感受伯牙和钟子期那种知音情谊。
二、反复朗读,感受文言文之美。
俗话说文章不厌百回读,而朗读在文言文教学中尤为重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指导学生反复朗读。
从刚开始时要求读通顺,读流利,到读出节奏,读出韵味,读出感情。
每次的朗读并不是简单机械的重复,而是环环相扣,步步提升。
通过多层次、多元化的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反复地品味语言,不断加深对伯牙与钟子期知音情怀的体会,真切地感受到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
在朗读的指导过程中,我注意把朗读与想象及理解进行有机地结合。
比如文章的前四句,指导学生要读出高兴、激动、称赞的语气,读出知音欢聚的那份融洽与欢乐;文章的后半部分,指导学生带着对伯牙寂寞、孤独,绝望和心灰意冷的心情的理解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伯牙绝弦》的教学实录通用10篇
《伯牙绝弦》的教学实录通用10篇伯牙绝弦教学设计篇一一、说教学内容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5课《伯牙绝弦》《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本文行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义差别不大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及学生的实际学情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知识目标: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特点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能力目标:能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情感目标: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感受艺术的美好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教学难点: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四、说教法、学法教法:运用“以读代讲”法,“情境感悟”法和“点拨引导法”学法:采用“自读自悟”,“合作学习”渗透“读,思,议,悟”等学法五、说教学过程(一)故事引路,揭示课题(二)初读感知,体会韵味(三)深入探究,疏通文意(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六、说设计思路在教学时,我主要以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感人故事为主线,通过讲述这个故事,创设情境,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课文中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做有效的点拨引导,让学生不但读懂文字的内容,更要引导学生感悟语言文字背后的思想内涵,感受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友谊,深入体会他们互为知音的感人故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尝试背诵课文在学生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时,我适当地补充了一些和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以加深学生对课文思想内涵的理解整个教学过程,把听,说,读,写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相互统一。
《伯牙绝弦》课堂实录与设计说明
《伯牙绝弦》课堂实录与设计说明序闫玉兰打开《伯牙绝弦》这篇文章,我一次次地品读着文言文凝练的语言,体会着其丰富的内涵,我随同主人公经历了从知音相遇到相离的大喜大悲,深深地被伯牙与子期的真挚友谊所打动,曾几次不由自主地落泪。
这次借着公开课的机会,我引领着孩子们徜徉在文言文的殿堂,品读着精练的文字,快乐着主人公的快乐,悲伤着主人公的悲伤。
下面我就将这次课堂的情况记录如下:一.观画入手,揭题导入(课件出示“伯牙鼓琴图”)师:同学们,让我们走进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
我们看到的这幅画叫——“伯牙鼓琴图”。
你看,图中这位入神弹琴的,一身长袍,羽扇纶巾,达官贵族的打扮,他就是晋国的上大夫——俞伯牙(板书);而这位凝神听琴的,却是青布包头,两截布衫,劳苦大众的穿着,他是楚国的一个樵夫——钟子期(板书)。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关于他俩千古流传的友情故事,看老师写课题。
(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
生:读课题。
师:字正腔圆,清晰响亮,尤其是“弦”字读得很准,我们像他这样齐读一遍课题。
生齐读。
师:《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能进一步的了解文言文,喜欢文言文。
这篇课文只用了77个字,却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感人故事,现在我们就一同走进这个故事好吗?二.初读感知,体会韵味师:请同学们打开书,自己把课文读两遍,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有生字的地方,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生:自由大声地读课文。
师:读通顺了吗?读流利了吗?好,我们齐读课文。
生齐读师:同学们读得很准也很通顺,但是,古文是讲究断句之美的,要想把文章读得正确、流利,特别要注意停顿恰当,我先来读读,大家认真听,好不好,看屏幕。
师:(范读课文,生掌声鼓励)谢谢,现在,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的彩色笔一边读一边在文中也画出停顿。
同桌之间试着互相读读。
生:一边划停顿一边练读。
师:谁能尝试着读一读。
(一生勇敢站起)师强调:其他同学注意,文中有两个语气词,听他读准了没有。
《伯牙绝弦》教学实录
《伯牙绝弦》教学实录品知音──《伯牙绝弦》课堂实录篇一“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传颂至今。
是知音难求的人生写照,是人们在孤独中寻求温暖的见证,是心存美好、渴望美好、珍惜美好的心灵的呼唤。
把重点放在文言语感的初步感知和对故事本身的体味上,通过诵读、体验、对话、联想,走进这场悲剧,理解这个寓言,聆听这声叹息,见证这种寻求,向往这份美好……除了这些,我还充分利用了联想和想象的作用。
尽情享受联想的美妙,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很多拓展想象的环节,比如:他们是如何相见的?他们又是如何分别的?分别以后,他们又是过着一种什么样的生思?想念对方吗?伯牙怎么找到钟子期的?来到他的墓前又会发生什么样的情景?请你充分运用想象的力量,用你自己流畅、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
在课前我就出示了一些词语,比如:皎皎明月,依依杨柳,萋萋芳草,袅袅炊烟……我先让学生说说看到这些词语,你会想象到什么样的画面,这为我后面想象的环节埋下了伏笔。
教学中,不忘结合课文进行了必要的拓展延伸:“我们知道俞伯牙是当时楚国有名的音乐家,那作为一个有名的音乐家,他的琴声一定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除了泰山峨峨,江河洋洋,俞伯牙的琴声还会表现那些动人的场景呢?”在学生充分想象的基础上,再对“皎皎明月,依依杨柳,萋萋芳草,袅袅炊烟……”这样的场景进行感悟朗读,有效地调动学生去读书、去思考,步步深入又准确地演绎着文本中丰富的信息,在不露痕迹的教学中,让学生明白了所谓的知音,就是那个世上最懂你知你的人。
我和学生既各自感受着,又互相感染着,美好的情愫在课堂悄然流淌,不知不觉进入了知音的精神世界。
结尾时吟诵俞伯牙在钟子期墓前留下的诗文,激发学生课后进一步拓展阅读的积极性。
与学生真诚对话是我在这堂课中的另一个收获。
因为课前针对学生的特点设计教学活动,使我能真正走进学生当中,课上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诵读、体验、对话、联想中,这也给了我极大的信心。
《伯牙绝弦》教学反思《伯牙绝弦》是小学六年级唯一的一篇文言文,故事感人至深,却只有5句话,77个字,而这77个字里却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感人肺腑的故事。
伯牙绝弦公开课教案
《伯牙绝弦》教学实录教学实录一、课前谈话:1、师:孩子们好,希望这节课能够成为我们美好的回忆。
老师带给你们带了一份见面礼,几句古今交友的名句。
请看大屏幕——出示“古今交友名句”。
放开你清亮的嗓音,先自己读吧。
(学生自由读)2、师:真是难为你们了,这份礼物有点拙劣是吧。
看的不太清楚。
来,咱们一起分享一下。
春秋时期的思想家孟子这样说……唐代诗人张九龄这样说……明代小说家冯梦龙这样说道……清代小说家曹雪芹这样说道……现代作家鲁迅他这样说道……(师引读,生接读)3、师:是呀,人生的一知己足矣!都说友情是一杯茶,需要慢慢去品;友情是一杯酒,越陈越香。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跟友情有关,同学们,你们做好上课的准备的了吗?真自信。
好。
上课!二、揭题导入1、师: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古文,请同学们伸出手来,跟老师一起写课题。
(板书课题,生书空)师:写字要一笔一画,一丝不苟。
这个“绝”字的绞丝旁表示与丝线有关,从刀表示人用刀断丝。
(师边板边说)2、师:课题写好了。
读过这个故事了吗?生齐:读过了。
师:知道这是一个关于谁和谁的故事?【课件:课题】生:这是一个关于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
师:没错,伯牙和钟子期就是这个故事的主人公。
【课件出示课文插图与人物名】故事呀发生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伯牙是晋国的上大夫,琴艺高超,被人誉为“琴仙”,传说有一年的中秋节,伯牙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途经汉阳江口,他一时兴起,在江边弹琴,这优美的琴声啊吸引了打柴归来的樵夫钟子期,两个人就这样因为音乐走到了一起,于是就有了这个千古流传的故事,这个故事的名字叫——(师手指课题)生齐:伯牙绝弦。
3、师:这么一读啊还真有故事的味道。
“伯牙绝弦”是什么意思?请你。
生:应该是说伯牙不再弹琴,然后把琴毁掉吧!师:是的。
你说的一点儿也没错。
被人誉为“琴仙”的伯牙为什么要绝弦呢?不着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这个故事。
三、初读课文1、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137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材分析《伯牙绝弦》已然成为中华文化中关于知音最为生动、最为震撼的注解之一。
它讲述了春秋时期,俞伯牙与钟子期以琴相识,以琴相知,最后因子期早亡,伯牙破琴绝弦、遂成绝响的故事。
全文共77字,5句话。
1句为起,2、3、4句顺承而下,5句急转而后合,语言凝练典雅,抑扬顿挫,生气郁勃。
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万物生焉,天何言哉?伯牙和子期的相交正是如此的自然恬淡,顺理成章。
它所折射的艺术美感那种含蓄深沉、清雅自然的风骨,直达大音希声、大璞不雕、大美无言的境界,满足了我们对于这个千古绝唱在感官和心理上的所有期待。
读《伯牙绝弦》,带来的不仅是对于故事内容的震撼,更有故事引起的不胜唏嘘的神往以及那种透彻心肺的审美体验。
诗人说: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而在这里,伯牙子期又该经过前世多少次的回眸呢?教学本文,我期待循循善诱地引领学生增加一些文言文的阅读体验,感受这篇课文特有的语言现象;其次,继续渗透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的基础上还能用现代语汇去补充;再有,依托语言层层深入地感知知音的真正内涵,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学习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使学生实现文化意象的传承,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二、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品味、比较、联想等多种方式学习课文,在学懂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2.初步运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感受常用的文言词汇,增加文言文的阅读体验。
3.紧扣单元教学目标,感受高山流水的知音文化,明确朋友相交的真挚深沉,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三、教学准备在学习本文之前,学生已有一些文言文、古白话文的阅读基础,因为在五年级学过《杨氏之子》、《猴王出世》、《临死前的严监生》等等,而且就词句的理解来说,此文词句更容易理解。
当然就课文的内涵和意蕴来讲,文章所讲述的知音文化更为丰富和玄妙。
我期待呈现学生从无到有,从未知到已知的学习提升过程,因此,课前不让学生准备任何对课文的预习,只凭借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和情感体验,循序渐进地推进学习。
教学中,我准备了相关的音乐和简单的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纵情吟诵识知音。
1.读题解题。
(1)读好课题,强调弦的读音。
(2)齐读课题。
(3)理解绝弦、伯牙绝弦的意思,引导质疑。
2.初读感知。
(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至少三遍,努力把课文读正确。
(2)聚焦难读的句子,扎扎实实读好课文。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读好语气词哉、兮,初步体验古文朗读的节奏和韵味。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
理解谓、乃的意思,以词句的理解提升朗读质量。
(3)齐读全文,初步感知故事内容。
(二)高山流水遇知音。
1.打开语言。
课文中哪些句子形象地写出了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呢?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1)理解句子意思,渗透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并用自己的语言补充的古文阅读方法。
(2)聚焦善的意思,感受一字多义的语言现象。
(3)运用词语、诗句联想的方式丰厚语言,丰满形象,指导朗读。
在此过程中渗透泰山、江河的文化意味,感知这两个中国特有的文化意象。
①读着这个峨峨兮,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泰山?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把这样的感觉读出来。
②江河在古文里边特指长江和黄河。
想到长江与黄河,你的脑中又跳出了哪些词或者诗句?2.体验知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1)理解念和志,体味异字同义的语言现象。
(2)聚焦钟子期必得之的之,循序渐进地感受体味知音的内涵。
、①理解钟子期与俞伯牙不仅是音律互通,更有心灵上的沟通,志向、情怀的悦纳②补充伯牙得遇知音前内心的寂寞与孤独,反哺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③练笔感受伯牙得遇子期,会有怎样的感慨。
④拓展阅读《列子汤问》中伯牙的原话,理解后借助成语体会知音的境界,再次反哺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3)师生配合朗读、同桌互读,感受伯牙得遇知音的欣喜与快乐。
在相互配合朗读的过程中直观感知文本前四句语言对仗工整、琅琅上口、情感扶摇直上的特点,为熟读成诵打下基础。
(三)破琴绝弦祭知音。
1.痛失知音。
从子期死这一文本留白处入手,体验文本语言和情感的跌宕起伏。
2.想象补充。
出示: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想象补充,感受人物形象:这时候,你又仿佛看见了一个怎样的伯牙?3.纵情朗读。
借助情感错位,指导读出情感,读出形象。
(四)朗朗诵歌怀知音。
1.提领一顿正是这破琴绝弦,正是这高山流水的知音相遇却又痛失知音,使得这个故事更加的荡气回肠。
从此,人们不断地在传说和吟诵着它!2.熟读成诵。
借助资料袋,感受知音文化的代代相传,并诵读全文。
五、板书设计伯牙绝弦知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下为课堂实录执教者:浙江罗才军【课前谈话】师:同学们是二十一小,六一班的孩子是吧?听说是六一班我感觉到很亲切,知道为什么吗?这得靠猜了。
生:我猜您教的学生也是六一班的吧?师:你叫什么?生:我叫黄依依。
师:黄依依是吧,一语中的呀,知我者黄依依也!就这个意思,好,上课之前咱们听点音乐。
(师播放乐曲)师:你听到了什么声音?生:我听到了高山流水的琴声。
师:你的耳朵了太灵了吧,老实说你听到了什么?生:我听到了蝉鸣,瀑布往下飞流时的声音,还有一些古色古香的古筝弹奏。
师:你的用词真好,咱们有什么说什么,好不好?你们真厉害,再听一段。
师:听到了什么?生:我听到了一个人在竹林里弹琴,风把她的衣襟吹了起来。
师:衣袂飘飘的感觉。
生:有那么一种风起云涌的感觉。
师:说得多好。
生:我仿佛听到了海浪拍击沙滩的声音。
生:我仿佛听到了一线天里的瀑布,很师:老师告诉大家,我们能听到很多声音,但是我们要真正理解这样的乐曲真是有些难为大家了,不要说你们,我有时听半天都听不出来,这种用古琴演奏的音乐,一向被称做是高雅之乐,往往寄托了琴师他自己的志向、情怀、抱负、心声,不过我相信,凭咱们班的实力只要咱们以后有了足够的生活阅历,足够的音乐感知能力,也能够把它听懂,不是什么难事。
师:再稍微休息一下我们就上课。
【上课时间】师:准备好了吗?上课!生:老师您好!师:同学们好,请坐!同学们,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一篇和音乐有关的文章,它是一篇古文,讲述的是发生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时期的一个故事,谁来读一读这个课题?(指名学生读课题。
)生:伯牙绝弦。
师:哎哟,念得真准,一板一眼的,尤其是这个最难念的弦,你也念准了,我们一起来念一念,伯牙绝弦,预备起。
(生齐读课题)师:嗯,绝弦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生1:我认为绝弦就是最后一次在弹这个琴。
师:弹完之后就要怎样?生1:可能是就要去世了。
师:她认为是这个意思。
你再说说,指另一名学生。
生2:我认为是在弹了现在他弹完的这一首曲子之后就这一生再也不弹了师:用我们的话说,绝弦就是把琴弦怎样?生2:剪断。
师:从此?生2:不弹了。
师:是啊,那么伯牙绝弦呢?(指名回答)。
生3:我觉得伯牙是一个人,他以后不弹琴就把琴弦弄断了师:伯牙把把琴弦弄断,从此?生3:再也不弹了。
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答案在哪里?生(齐答):在课文里。
师:那就把课文打到137页,请你按照你的感觉大声地读,最少读三遍,努力把它读正确,自己读自己的开始吧!(生自由读课文)师:读完了吗?都读到三遍以上了吧,好,一读就能够明白课文讲述的是伯牙和谁的故事?生:钟子期。
师:抓住了这两个主要人物,我们就把握了文章的大意,毕竟是古文啊,你觉得哪些句子比较难读或者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指名读)他在读的时候,我们大家注意听。
生1: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我觉得这句话比较难读。
师:这句话提醒大家注意,是吧,其实有些语言我们是不理解才觉得它难读,对吧?这句话的意思谁能理解?生2:钟子期死了(师:去世了)钟子期去世了,伯牙认为这个世界上再没有他的知音了,所以就把琴摔了,把琴弦也剪了,这一生再也不弹琴。
师:那么这里伯牙谓世的谓是什么意思呀?生2:想。
师:是想吗?古文中的有些字眼确实有些不太好懂,没有的注释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我还是请你,谓在字典中有这么几种解释,你认为哪种合适?生2:第二种,认为,以为。
师:伯牙认为世界上(生2:再也没有知音了)再也没有知音了,那么乃破琴绝弦中的乃是什么意思?生2:就。
师:于是就破琴绝弦。
好,理解之后我相信你们会读得更好,请你来读。
生2(读文):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师:真有古文的味道。
厉害,还有哪个句子比较难读?(指名读自己认为难读的句子)生: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我觉得这句话比较难读是因为它在四个字中间兮和若之间就要隔一下,停顿一下。
师:你是要知道应该怎样断句是吧,我想问问你,为什么要在兮字后边做停顿?生:因为兮是语气词,相当于是啊,所以要在兮字的后边断句。
师:借助注释就能够知道,这个兮和前边的哪个字(生:哉)对哉都是什么词?(生:语气词)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啊,这样的词后边一停顿,一延长,古文的味道就出来了,谁来读读看?把这两句话都读进去。
指名读这句话。
生:(读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师:哎哟,我看你肯定下过功夫了,真好,读得真不错。
来,我们也一起这样地来读一读,注意,读好哉和兮后边的停顿。
(生齐读这一句话)师:真好,难读的句子都会读了,谁能一口气把这篇古文读下来?(指名读文)生1:(读全文)师:注意兮字后边要做停顿(师范读此句后生继续读)真好,一点就通,谁再来读读?生2:(再读全文)师:哎哟,给点掌声吧,没读几遍就能把古文读成这样,我真想说一句:善哉。
老师也想来读一读,好不好?生:好!师:(范读课文,生掌声鼓励)就学着这个样子读好吗?语速放慢,适时地停顿。
生齐读课文。
师:真好,我们能从课文哪一句中形象地感受到伯牙善鼓琴,而钟子期就真的善听呢?生1:可以从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从这句话中就能体会到伯牙在想什么钟子期就可以听出。
师:请你理解一下这句话,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怎么说的呀?生1:伯牙弹琴,心里在想着高山。
师:志在高山我们可以借助什么?注释,是吧生1:钟子期就回答:善哉。
师:善哉就是什么生1:善哉就是好啊,峨峨兮若泰山,就是高啊。
师:哦,高高的像泰山,是吧,只有这一句吗?谁还有补充?(指名补充)生2: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师:请你也理解这句话。
生2:这句话就是说,伯牙在弹琴的时候心里想的是流水,于是钟子期就回答道,好啊,(师提醒借助注释)广大的像江河一样。
师:广大的像江河一样,说得多好,注意到没有,他们两位在理解这两句话的时候,有注释的时候就借助注释,没注释的就联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话来理解补充,这是学习古文的好方法,老师把这两句话打在大屏幕上,我想问问,这里的善哉的善跟伯牙善鼓琴里的善一样不一样?怎么个不一样,你要能说出个所以然来。